我写作,我快乐
九五班 常安承
最近的雨特别多,很久都不看见万里无云的艳阳天了。天空永远灰白,大地氤氲在雾气中,忽而淅沥的秋雨滋润着大地。不过几场雨罢!短袖遮不住胳膊上满是秋的凉意。
哦!秋天了呵!休怪我没有注意那株早开的凌霄和梧桐树上泛起的点点黄色;别说我感知麻木,看不见空中迁徙的鸿雁和朵朵菊花的悄然绽放。我早就了解了,很想记一记这多情的秋色,只是腾不开时间,连个片段也写不出,于是白白挥洒了灵感。
我是爱写作的。但我对于写作的情感不如专业写手那般热情似火,也不胜知名作家那样靠它生存。只是一种喜欢,淡淡地发自内心的热爱。
谈起写作啊,不少学生是抵触它的,而我好似更加迷恋那文字的生动。汉语的确博大精深,汉字更是绝美的,美在一笔一画一结构,美在每一个字背后的典故。文字是我们表达的桥梁,它并不是苍白的,它显尽浮夸的世间万物,替我们讲述内心的情感。我的拙笔也难以驾驭着精妙的字词,泛泛地写着些内心对文字的热爱与敬畏。汉字是值得敬畏的。即使你出口成章,话语也只能随风而去,终究是要记录在纸上的。你用尽天下精美绝妙的字词,各式修辞也使用得炉火纯青,字字句句都是人生哲理;但,你若没有一手好字,或是错别字满篇,那你的文章就会大打折扣,他人对你的语文素养也会生出怀疑。
小时候,我也曾为写不出作文而焦虑过,想破脑子也挤不出半点文字。我一度对它失望过,惆怅过;继而逃避或无奈面对。写作能力当真是个若有若无的东西,不像数学那样通过做题来提高。在不知不觉中,便形成水平参差的写作能力。我觉得重点在于积累,我们生活环境中处处都能捕捉到汉语的文化,也正是这点滴的熏陶才使水平有所提高。年龄的増长和心理的成熟能使你的感触更多;深层的教育教学能使你的文章富有深度;阅读课外书籍能使你的文章更有诗意更加生动;只有积累多了,文章也就自然而然地写出了。
诺奖得主莫言笔耕不辍一辈子才写下不朽的传奇。因为这荣耀,他才更加热爱文字带来的慰藉。我靠写作也着实受到不少表扬,但我却并非为表扬而写作,我将写作作为一种爱好,一种表达,主动去做。
写作之乐趣在于你思维燃烧的创意之火,在于你执笔时胸有成竹的能力,在于抒发感情的投入和讲述故事的精彩。我在写作的时候,我是快乐的,我总能沉浸在文字中,在记叙的事件中遨游,我内心的感情与外在景物相呼应,让我有时悲叹有时欣喜,文字与内心的融合使得文章出现,它记载我的事迹,篇篇都是成长的足迹。每当我回眸望去,看到这份记载,心中总是涌起欣慰。我高兴我能写下这些并不完美的文字,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满地金银。这是我一生的财富,是足以使我快乐的东西。
愿这样快乐地写作,一直写,写下去……
第二篇:快乐写作写出
重树自信 快乐写作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重树自信,快乐写作?让
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使学生由“厌写”到“爱写”最后“乐写”。 结合自己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激发写作的兴趣,重树写作自信;二、积累写作素材,激活写作热情;三、让写作源于生活,增强自信,从而让学生体会写作之乐。
关键词:快乐 写作 自信
古人云:“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文学家宗璞对记者谈起她为什么写作时说:“写小说,不然对不起沸腾过并随时凝聚身边的历史;写散文,不然对不起流淌在心间的万般感受;写童话,不然对不起眼前光怪陆离的幻想;写短诗,不然对不起耳畔琤瑽变化的音符。我写,因为我有;我写,因为我爱。”文学家宗璞以抒情的方式说出了自己对写作的喜爱,及在写作中所表现出的自信。然而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就是作文,这个问题不单单困扰这老师,更困扰着学生。大多数学生讨厌作文,不喜欢作文,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信心把文章写好,因此树立学生的写作自信,使学生由“厌写”到“爱写”。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的去培养他们的写作热情,唤醒他们写作自信。如何引导学生重树自信,快乐写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突破。
一、激发写作兴趣,重树写作自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引人入胜、振奋精神,激发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更应看到兴趣是毅力的原动力;兴趣是毅力之母。
第一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指导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所谓集中是指集中安排进行大作文练习,这部分主要为教材大纲安排的阶段内容。“文无定法”,但作为小学生,有必要进行一些审题立意以及构思方面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掌握作文基本的技巧。而所谓分散训练则从培养学生生活感悟入手,进行自由灵活地训练。这方面的形式很多,如:采取记日记、写周记、积累心语点滴等形式相对自由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不拘形式的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行诸笔端,抒发自己的性灵;或建立文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办刊物,激励学生写作;或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激发创作热情??
第二教师在写作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多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点拨,让学生思维以真正的自由。也就是在平时的习作练习中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学生把心中的真情实感写出来,我都给他们打上优星。尤其对后进生习作中的一点进步,我们都要及时肯定,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第三在评价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学生不仅在习作中体会快感和美感,而且也能在评选中品味到成功和喜悦,从而激发起更大的创作热情。写作和作文赏析本就是相辅相成,这种做法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参与习作的全过程。譬如:平时习作,可以采取自评的方式,也可以同学间互相点评;一个阶段训练完成以后,可以畅谈这一阶段习作后的感受,谈谈收获,互相交流;我们一个学期可以对学生作文进行评选,让学生选出美文,展示成果,从而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氛围??
第四提供舞台,展示成功。我们班从一年级开始班级博客就推出了《我写我快乐》、《火眼金睛》、《说说心里话》、《我的风采》等栏目,专门刊登学生心里所想所要倾诉的内容,以及在写话过程中出现的优秀作品。另外我还帮助学生积极投稿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登上博客或报纸、杂志时,他们信心会倍增。我还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个人文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对增强学生写作自信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积累写作素材,激活写作热情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
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
第一博览群书,为写作打基础。
古人云:“勤于读书,逸于作文。”作为语文老师平时应让学生在课外中多读中外名著,读其他精美的文学作品,读历史,读科学,读自然等等。此外,我们利用学校学生阅览室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供学生使用。在这样的大量阅读中,我们指导学生作好读书摘记、读后感、文学评论。选编文质兼美、时代感强、可读性强的文章,补充和规范学生自己进行的广博性阅读。这种广博性和精选引导性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方面尤为突出的作用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
第二开展丰富的活动,为习作提供素材。
学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怎么办?我就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慰问孤寡老人,打扫敬老院,“看谁小手巧”、“水果拼盘”、“学烧菜”、“给家乡洗脸”、“交通安全小卫士”??在活动中积累了素材,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例可写,写出来的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富有童趣。另外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这些活动引进作文课堂,制作的过程可写成一则活动,参观的过程可以写成游记、幻想、诗歌等。学生在作文中尽情地抒发了情感。童趣盎然的活动,既丰富了学习生活,又为作文学习提供了充实的内容。
三、让写作源于生活,增强自信
生活处处皆文章,文章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作文教学的动力和参照,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作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位各色别样人生。 “源于真实生活”是作文教学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作文教学生活化,是增强学生写作自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一淡化华丽词藻,写出真实内容。
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是作文。许多小学生都害怕作文。究其原因,多数是学生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学生们看到作文题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根据要求独立作文,而是在记忆仓库里搜索,自己曾看到过的华丽的词句,可以拿来用,搜索不到便紧皱眉头,苦思冥想。作文偏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就去翻书找
资料来拼凑。
我想:作文如允许虚构,其结果必然使他们不去观察、思考,只会闭门造车,凭空捏造。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第二淡化主题意义,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是写作个体的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学生写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比较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就是要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写出自己对事物的思考和认识,只要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教师不必过分强调主题的意义,防止文过饰非。
有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写了一件生活中的真事。小作者的爸爸给她买了一件新裙子,可是因妹妹的缘故,她的裙子被弄脏了,小女孩非常难过。作文真实地写出了小姑娘得到裙子时的高兴,裙子弄脏的经过,以及弄脏后难过的心情。可老师在评语中却是这样写的“这件事主题无积极意义”。学生修改时作文时当然是按照老师的指教进行。最后他的文章改写成了自己把爸爸买的新钢笔送给了班上贫困的同学。学生的真情实感轻易地被老师否定了,作文为附和老师的意愿而写,学生只好去编作文。我想长期以往,学生如何能快乐写作,写出自信呢?别忘了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而不是作家。不可扼杀他们的真实情感,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第三淡化成人色彩,写出童真童趣。
纵观目前许多刊物上的不少学生作文,作文“成人化”文章为数不少,不仅作文结构模式化,语言表达成人化,显得老气横秋。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不多见了,有的学生在写作时甚至还认为搬几个自己也不明白的成语在作文中是一种时髦。在课堂上,教师也过于拘束学生表达的欲望,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的限制。这样就严重的压抑了孩童的灵性和创造性。我们许多老师在教学作文时有何尝不是如此呢?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框定一个写作模式,生怕越雷池半步。这样做我们是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灭孩子的童真童趣。让孩子们“以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 少了一些成人化的色彩、少一些条条框框,才能真正写出自己的语言特色,真正写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第四淡化切题要求,言之有物即可。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我们教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却往往过分强调审题、切题。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篇五年级学生的习作,写的是学校组织他们去春游的经过。他把这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得情真意切,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正当我为之叫好时却发现这篇作文被老师判为“不及格”。老师的评语是:要你写《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你却不审题、离题千里。这种事例在我们周围是司空见惯的。但我们是否想过,这样做不仅会挫伤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还会扼杀儿童的创造性,束缚了他们写作的手脚。所以我认为:对切题要求要淡化一些,只要学生作文内容真实,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就是一篇好作文,应予以鼓励,但同时也要指出切题的重要性。这样学生能自信地写出自己真实的丰富内心世界。
“写作”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唤醒学生写作的自信,努力让他们在写作中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他们肯定也能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那时的乐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