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的结尾

时间:2024.5.13

四、深度报道的结尾

一般动态消息是否需要结尾视报道对象的性质而定,可以不需要结尾,正如苏轼所言: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处理自然,姿态横生。但就深度报道而言,几乎都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尾。因为,深度报道所反映的新闻多是重大的新闻事件或值得重视而深思的严重社会问题,这类新闻的报道多具有鲜明的主题倾向,那么,就需要卒章显其志;再之,深度报道在写作中涉及的头绪杂信息多,需要有一个统领全文的结尾来收官。从写作表达主题与写作目的来看,反映问题引起疗救的重视是其目的。那么,这种报道也应该有一个有力的结尾,达到谢榛所言“当如撞钟,清音不绝”的效果,从而引起对问题的社会重视与警示。

在对这类新闻的结尾中,根据所报道新闻事件与新闻现象本身的特点与处理的结果。往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结尾方式。

一、深思性的结尾

深思性结尾就是在文章的结尾提出该思考的问题,在结尾把问题展示出来,从而把问题摆出来让受众在看完报道之后自己去对问题进行思考。

这类结尾在报道中很常用,因为深度报道反映的新闻事实一般比较重大,往往涉及到民心相背或国家群众的巨大利

益,这些问题或事件如果处理不好,日积月累会造成强大的反作用。这类问题是群众关心,领导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在记者的报道结束时,并没有一个光明的结果,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或者虽然有关部门进行了裁决,但却没有得到实际的落实,这是普遍存在的事实。

对于这类领导重视,群众或当事人望眼欲穿盼望解决的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遭遇到这样的尴尬结果时,往往让记者难受。那么,对于这类结局该如何结尾?很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来一个深思性的结尾,从而通过深思性的结尾把问题提出来,展示给社会让社会来思考。例如,《惊心动魄的6天》(《中国青年报》)的结尾:

而我们这次调查采访行动的几位参与者后来的遭遇是黯淡的:李九祥副书记通知我们立即离开的事被重庆媒介披露后,他不久就“因经济问题被逮捕,没有救了”;韦云隆教授为团结海外留学人员所办公司中的洪雅分公司遭到严重冲击,濒临瘫痪;心直口快、最能冲锋陷阵的吴登明教授在家里连续接到匿名电话,说多少多少钱就买你一条命,你等死吧。如今, 吴老教授被迫到全国各地自费“旅游”,过着一种凄苦的流浪生活。

这是真正可怕的,不是因为愚昧……

这个深度报道的结尾用2个自然段作为结尾,一个自然段点出敢于揭露丑恶的当事人备受打击的现实,一个自然段就

用简单的几个字来对其进行意味深长的评点。并用省略号结束,显得余味悠长,令人深思。

深度报道基本都要涉及到强势的权力人物与强势部门,虽然很多事实已经明确,但是问题最后也多是不了了之,就是见不到一个光明的处理结果。对于这类情况,也可以用交代最后调查动态的方式来结尾,这种交代可以直接就用陈述式的句子把事件最后的发展动态用舒缓或沉郁的语调表达出来,这样结尾虽然是质朴的陈述,但却能给人留下很多思考。这类结尾的最大功效,就是让受众读完之后,回味仍在,思考仍在,而这正是深度报道的特征。因为很多情况下,记者如同医生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们只能揭露病情而不能诊病,但把严重的病情揭示出来并公布于世,毕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卡壳的申诉》的结尾:

一起涉嫌偷税9万元的案子,卷宗多达近2000页,涉及的国家、省、市级部门和单位几十个,时间跨度长达四年,而且至今没有了结。

在鸡西,曾有人担心地对我说,这个案子已经不是张立福个人的事了,因为如果张立福的偷税罪不成立,就要有其他人承担责任,这真是个两难的事啊。

也许,正如鸡西市委那位同志在电话中跟我说的那样:“我们这儿关系太复杂……”

还有很多深度报道所反映的问题,往往是老生常谈的

问题,如对权力者的监督缺失问题,如体制漏洞问题,如基层执法者的粗暴执法问题,等等。深度报道对这类性质新闻的报道就可以一针见血,直陈主旨,点明问题的关键点。如《毕玉玺通州利益黑洞调查》的结尾:

就此,作为历经6位市长,居要职十数年之久的交通系统官员,毕玉玺的五环路败局和家乡关系网归于一种因果。如何监督交通厅局长,再次成为社会公众拷问焦点。

总之,处理结果让人回味或结果所处的状态让人回味,或犯罪事实让人思考或回味的,一般都可以用这种结尾。深度报道往往就是虎口拔牙的事,在对新闻事件或现象的处理结局上往往是残缺的,因而,这类结尾正是把这个残缺在最后点出来从而引起社会的思考。

二、人文主义的结尾

深度报道不严格地说,就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涉及是非善恶的较量,那么,必然涉及强弱双方,而弱者的遭遇往往让记者伤感,写出来也会让受众为之哀怜。那么,对这类新闻的报道,记者往往充满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在结尾处理上,就可以用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方式来结尾。如《两个孩子的神秘死亡》(《南方周末》)的结尾:

五一临近,北方已经初夏,B4湖边高尔夫球场的草已青青,有人在湖边挥杆游乐。两个8岁男孩却仍然静静躺在太平间的冰柜里。那里寒冷异常,正如同那个漆黑的寒夜。

他们没有等到这个春天。

再如《左肾风波》的结尾:

刘亮程

春节来了,大家都过得很好,省二院的医生,省卫生厅的领导,律师,还有包括我在内的记者们。

但是,七岁的杨易在这个春节里,却静静地躺在小床上,消耗着他的生命,他不知道什么叫死,也不知道父亲说的天堂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成人世界里在为什么争论,他只是不断要求去医院,他知道医院能给他治病。但如果他是成年人,在这最后的日子,他会向这个社会要求什么呢?

人们,别忘了,比“左肾”更重要的,是如何延续这个小小的生命。

这类结尾的好处是,十分符合新闻本身的感情基调与当事人的特殊身份,从而让受众在感情上起到强烈的认同感,也会在感情上顿起波澜。另一方面也会使受众在写作艺术上,感觉到只有这一个结尾才是最贴切的结尾。在上面的两个结尾中,一个新闻事件涉及的问题是两个底层的可怜孩子无缘无故被打死而得不到真相;一个新闻事件是因医疗纠纷造成一个濒临死亡的孩子的可怜命运,而更可怜的是这个孩子自己却不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与强势方的冷漠与推诿,因为他还处于懵懵懂懂的年纪。这两个结尾都具有浓烈的人文主义色彩,令受众读后怜悯之情愤慨之情顿生。

三、呼告式结尾

普利策说,记者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的瞭望者。我国著名“扒粪”记者王克勤也把记者比作船上的了望者,但他同时也指出了这类记者的尴尬,就是发现了暗礁,船长却不转舵,发现了生锈的螺丝钉,但检修工却说你多管闲事。在对这类即使发现了问题,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或者没有人去重视的深度报道的写作中,就可以用呼告式结尾。正如群众把《焦点访谈》、《南方周末》、《冰点》、《新华视点》作为包青天一样,群众把这类敢于监督,敢于揭丑的媒体或栏目比作青天,就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国情,哪怕它极不正常也罢。那么,作为媒体本身,自然在这类报道的结尾,可以用呼告式的结尾来为民请愿或以这种方式以求引起领导者的注意。例如,《枪声响过之后》(《中国青年报》)的结尾:

此次调查结束后,我心里一直非常难过,裴国栋弯着腰一瘸一拐的身影,杜宏超粗细不一的双腿,老在我眼前晃动。我手里有县公安局和市检察院的报告,以及和报告认定的事实出入很大的十几份村民按了手印的证言。裴国栋曾流着眼泪给我讲由于没钱买车票,他多次被列车员赶下来的情景,他说:“我也是几尺高的汉子,那罪真是遭老了,脸也丢尽了,要不是还有两个孩子,我这条命也不打算要了!”

我问他,“为什么不去法院告?”他说:“你看我能告下来呀?”

我没有说话,但我想,这事总该有人管。

再如《注射隆胸调查》(《南方周末》)的结尾:

记者再次和一些反对注射隆胸的专家联系,他们表示,仅有媒体的报道和呼吁是不够的。一位博导说,现在注射隆胸的广告随处可见,商家采取了各种推销和公关手段,再这样继续下去,非出大事不可。

四、悬念式结尾

深度报道因为涉及的问题复杂,矛头所指的多是强势部门或人物,因而,当公开报道的时候,往往事情的进展仍是扑朔迷离。结局仍在一片悬念之中。那么,对这类报道的结尾,就可以用这个悬念作为结尾,既符合表达主题的需要,又符合艺术性的审美需要。这种结尾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在结尾仍能给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正如美国著名记者威尔·格里姆斯利对结尾的认识是:“一篇好的报道是具有对称美的。它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然后,它应该平稳流畅地过渡到文章的高潮;如果能的话,要用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尾使之达到高潮”如《本案维持原判》(《中国青年报》)的结尾:

企业已经被县里违法宣布破产了,连企业资产也被清算小组变卖了。而如今,卢龙县法院竟以“工商局未对注册登记予以变更”为由,仍坚持永平联合社为“集体企业”;姚青山手里4万多元未报销#5@p的证据,也不予采信,这是

为什么呢?

姚青山已再次上诉至秦皇岛市中级法院,等待着他的终审判决会是什么呢?

再如《草原出“平湖”》的结尾:

我问:“有人说,东乌旗草原是我国最好的天然牧场和保存最好的草甸草原,是吗?”

两位农业部的官员都毫不犹豫地点头说:“是!”

但是,为了保护这片最好的草原,在法庭的一边,只是一户牧民;另一边,是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税收的污染企业和大力支持企业的旗政府,双方强弱之势不成比例,法律将站在哪一方呢?

五、概括式结尾

这种结尾就是从整体上对整个新闻事实或体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即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动向、应该如何做、有关部门的反应做法等,进行一个概括交待。下列这些结尾都属于这类结尾:

▲ 显然,如果要杜绝类似的腐败案,现行审批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业内人士向南方周末表示,改革审批制度不能简单理解为取消审批权,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考虑到环保、健康、反垄断、产业安全等因素,部分审批环节仍然必不可少,但审批体制必须从结构、流程,在岗人员监督等方面进行彻底改革。

——《外资审批腐败窝案调查 只要有审批就会

存在腐败》(《南方周末》)

▲ “当然,法国模式在中国可能不适用,毕竟国情不同。目前大家最盼望的就是南水北调尽快成功。水多了,打架的事自然也就少了。”刘洪说。

——《京冀拒马河水权之争》(《新京报》)

▲ “老百姓也用不着过于担心和失望。”作为审计专家,时现认为,近年来审计部门作用的加强是显而易见的,“审计的最高境界是提高相关部门的执政能力”。

——《审计2004,不是风暴是透明》

▲ 弓中甫被当庭宣布无罪释放。一年来,他找遍了从全国人大、中央纪委及省、市各个部门,写下的申诉材料厚达一尺。弓中甫说,他希望可以恢复自己的职务与党籍。 ——《弓中甫“诬告陷害案”始末》(《新京报》)

▲ 记者从消息渠道获得的最新消息是,有关上级部门要求,对肇事宝马车由更高层专家重新检验,并将有关调查结果于1月10日之前上报。

——《一个商务部官员和律

师们的隐秘交易》(《南方周末》)

▲ 率先披露此案的某报,则接到许多律所与外企探询案情。正值反垄断法实施,几大并购案待批的关键时期,各方均绷紧神经。现在,围绕该案,部分舆论关于审视外资并购立法漏洞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所营造的爱国与民族气氛,已令他们感到一些不安。

——《谁的鲁能》(《财经》杂志)

▲ 至今,专项整治的结果没有任何披露。近日,广东省饲料办主任蔡玉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部分蛋白原料中发现有少量三聚氰胺,检查结果已经上报农业部,暂不便对媒体公开。

——《问题鸡蛋剥开饲料业“蛋白精”疑云》(《南方农村报》)

概括式结尾是属于新闻报道常态的一种结尾,这种结尾方式符合新闻的规律,它在结尾直接概括新闻事实,它或直接点明主旨,或直接点出事件的发展现状,或大信息量的对新闻事实及问题进行总结等,都能给受众一种直接明快的阅读感受。

六、对比式结尾

如前所述,深度报道往往涉及对立悬殊的当事双方,那

么,在报道过程中自然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来展开新闻报道。在结尾的技巧上,同样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收尾以达到最后让受众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反差。在这种对比性的结尾上,可以用反差性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用反差性的事实进行对比,可以用反差性的当事人态度与状况进行对比,等等。只要这个对比符合对新闻主题的表达即可。如《“两许”拒绝余振东遣返模式》(《新京报》)的结尾:

广东省江门市中院提供的材料显示,从19xx年到20xx年,有案犯许超凡等人通过盗取联行资金、侵占企业还贷资金等方式,累计挪用中行开平支行资金逾31亿人民币,光余振东案就形成了182卷卷宗,装了8个保险柜。

在人口70万的开平,到许超凡等三人出逃之际的20xx年,这个县级市利用外资财政才首次超过1亿美元,据20xx年开平市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全市10年财政收入总和不到4亿美元。

在这个结尾中,记者很简单地用这个城市的财政总收入与这个案件所侵吞的国家资金进行数据对比,十分鲜明地反映了这个案件事实的触目惊心,可以说这个结尾的数据对比是对这个案件严重程度的最直白最有力的总结,它给受众留下了对这个严重犯罪案件的无限思考与对案件反映出的问题的深层次质疑。

用对比反差巨大的新闻事实作为结尾也能达到十分有力

的效果,如在深度报道《死难者家属生活贫困谁来管?》(新华社20xx年4月9日曾华国)的结尾中,记者就是用反差性的事实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并隐射出这一严重事故为何发生以及对将来的预防仍不乐观的情感倾向:

据了解,上栗县已把并不太旧的6层办公楼以10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邮电局,另外推平了一座山坡,建了一座仿古式的办公大楼。记者在现场看到,新的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正在装修,有相当大面积的茶色玻璃墙;办公楼前还设计了近万平方米的“人民广场”,在贫困的上栗县显得特别地刺眼。

上面这个结尾用县委县政府不顾贫困县的财力而大搞豪华行政办公大楼建设的事实与这个贫困县的现状对比,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个县的领导是不可能做到真心为人民服务,也不可能去真心解决死难者家属的生活问题。这个结尾,记者自己不发一句议论而用事实对比说话,达到了鞭辟入里的批判效果。

在深度报道的结尾上,用反差性的当事人态度与状况进行对比这一结尾技巧也是十分巧妙的结尾方式。如《山海关铁警枪击李有生致死案“罗生门”》(《新京报》)的结尾: 记者调查过程中,锦州铁路公安处负责处理此案的副处长尹贵昌;科长崔宝昌、仇授生;涉案民警杨瑞阁及当事司机吴涛、李宝成,均拒绝接受采访。

截至发稿时,李有生尸体还在山海关铁路医院冷藏。 这个结尾一方面是施虐者采取强硬的方式拒绝采访,另一方是受害者的尸体仍被丢在冰柜里,没有结果。这一对比,让人深思。

以上只是最常见的几种结尾方式,在很多情况下,还可以把这些结尾相互交叉糅合。深度报道需要一个好的结尾,这个结尾要与报道主题以及报道目的相结合,也要与深度报道揭露真相的功能、具有深度能引起受众思考的特性相吻合,从而使结尾具有思辨性、人文性、忧思感。

总之,深度报道的结尾具体该如何结尾,主要还是要看具体的新闻报道的性质,然后根据其特性找出一个最适合的结尾。


第二篇:深度报道


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症结何在?

2011-05-06 06:10:52 来源: 四川日报(成都)

转发到微博

深度报道

(5)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瘦肉精、染色馒头、假薯粉??近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究竟怎样?应该怎样全面认识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症结究竟何在?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带着一系列疑问,新华社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 食品安全工作难度大

问: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究竟怎样?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 张勇: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可以概括为,“总体稳定向好,问题仍然不少”。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和中央的要求相比,和群众的期待相比,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和水平还存在着差距。

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食品生产消费大国,但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和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还都较低。食品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巨大。种植养殖环节也是小、散问题突出。仅以生猪养殖为例,美国养猪户数仅有7万,我国则有6700多万;美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的96.6%,我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仅占全国的31.5%;美国4家大型肉类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超过90%,我国排名在前10位的企业所占份额不到10%。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给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食品安全事件“燃点”低

问: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情况看,我国20xx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检测的合格率都在96%以上,而老百姓却感叹“还有什么敢吃的”?实际的情况与大家的感觉为何会有这样的落差?

张勇:首先,食品安全领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新闻媒体、互联网也多有报道和反映。总体来看,这些报道可以分为两类,一些是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如瘦肉精、染色馒头等;还有的则是夸大其辞或没有事实依据,如对圣元奶粉、皮革奶、牛肉膏等问题的报道,最后

经核查属夸大或不实。这样的一些报道短时期内集中出现,容易产生放大效应,群众看了以后往往都会信以为真、焦虑担忧,也自然会有“还有什么敢吃的”的想法。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身体健康,人人关心,“燃点”很低。人们看到形形色色、或真或假的各种信息,对食品安全存在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应当看到,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总体上是有保障的,这样讲绝不是掩盖矛盾、粉饰太平。全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23万家、餐饮单位210万家、农牧渔民2亿多户,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更是数量巨大。食品安全事件虽时有发生,但与如此庞大的食品及生产经营者规模相比,所占比例是很小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是稳定的。如果把一些点上的、个别的问题串起来,说成是整体性、普遍性的问题,是不准确、不客观的。

食品产业高速发展安全事件处于多发期

问:从食品安全立法到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我们对食品安全不可谓不重视,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多发,其症结究竟何在?

张勇: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主要原因有: 一是食品产业发展很快,但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严重制约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

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 三是相对于食品产业的高速发展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变,安全监管能力未能及时跟上。

四是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成本不高,惩戒威慑力度仍需加大。

加大监管力度 重视媒体监督

问:为什么很多问题都是媒体先发现的,而监管查处好像总是在媒体报道之后?我们监管采取抽检方式,为什么不逐一检测?

张勇:这种说法不是很准确。我想说的情况是,20xx年全国各级监管部门共主动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00多万户次,还有大量针对小摊贩、小作坊、小餐饮的检查次数无法准确统计,共查处13万起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由媒体先发现的还是极少数。很多案件是在监管部门查处并公布后,有关媒体再跟进报道的,像近期的假薯粉以及去年的问题乳粉等案件都是如此。在查处河南“瘦肉精”事件后,由于人们对肉类食品的消费量很大,从最大程度防范风险着眼,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面深入检查。这种举一反三、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做法,正是不断加强监管的实际举措。

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是在媒体先发现并报道后,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调查处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赞成在事件的性质、危害和影响范围尚未查明核实的情况下,个别人就将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冠以 “致癌”、“致命”、“剧毒”等字眼标题加以报道,甚至编造没有事实依据的假新闻,造成公众恐慌,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是不应该的。

抽检是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通行做法。由于食品的种类太多、数量巨大、业态十分复杂,针对每种食品全部逐一检测,没有哪个国家能承担得起、能做得到。事实上,抽样检测已被证明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其准确性、有效性、经济性是有保证的,关键是要认真去做、踏实去做、按要求去做。

解决非法添加问题是“牛鼻子”

问:从目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最突出的是什么?今年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重要举措?

张勇: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都是典型的非法添加案件。

非法添加具有造成大范围、系统性危害的风险。因此,今年食品安全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快解决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的问题,这也是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牛鼻子”。对从事非法添加的人员和企业,将依法从严从重予以行政、刑事处罚。对不及时有效组织查处以及在监督检查中走过场、不履职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监管责任重于泰山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问:您刚才说食品安全领域处于事件多发期。我们主要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尽快度过这一时期,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张勇:关于当前和下一步的重点工作,除了前面提到过的,主要还有以下几点: 一是完善监管体制机制。

二是切实提高企业诚信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

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四是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使严厉的惩处成为一把高悬头顶的利剑,包括生产经营者、执法者不管谁犯法,都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使犯罪分子付出高昂的甚至付不起的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五是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食品安全问题事涉敏感,要健全与媒体的联络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支持和引导媒体客观准确报道。加大科普宣教力度,提高公众科学消费意识和识假辨假、防范风险能力,使每个消费者同时也是一名监督者。积极鼓励举报,落实对举报人奖励和保护制度。

六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风险监测,完善预警网络,主动防范、及早介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把危害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板:“这样生产豆芽的不止我一家,不知道怎么就犯法了。”加工点老板蹇某面对

警方和媒体显得满不在乎 记者 张诗尧 摄

“毒豆芽”又长又白又好看

含4种违法添加剂 尿素超标27倍

沈阳警方17日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它们,都有10多厘米长,个头均匀,颜色白净,“长相”漂亮,可是它们有“毒”!

新华网沈阳4月18日电(记者 于力)沈阳市警方4月17日凌晨统一行动,同时在沈阳近郊端掉6个黄豆芽黑加工厂,查获掺入有害物质豆芽25吨,沈阳打假办负责人称,沈阳今后将持续开展打击加工黑豆芽的行动,让沈阳老百姓吃上放心的豆芽。

4月8日,沈阳公安局皇姑分局龙江派出所接群众举报:和平区浑河堡乡下河湾村有人生产销售有害豆芽。派出所迅速开展工作,于4月9日提取到疑似有害豆芽样本,经送相关部门进行检验,确定这些豆芽菜系有害食品。此情况引起沈阳市打假办高度重视。

4月17日零时,皇姑分局共出动12名警力、4名协勤人员,兵分三路开展工作:一路民警负责对运输途径进行查控堵截,一路民警负责对黑加工点进行严密控制,一路民警负责远端瞭望。4时30分,负责查控堵截的民警在距黑加工点1公里的位置,将开农用三轮车准备销售有害豆芽的黑加工点业主当场截获,从其车中缴获一批有害豆芽。负责对黑加工点进行监控的民警迅速突击检查,又成功抓获涉嫌生产加工有害豆芽的3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查获使用有害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与此同时,警方还顺藤摸瓜,分别在于洪区沙岭镇、东陵区浑河站乡相继查获生产劣质豆芽的黑加工点5个,查获劣质豆芽逾15吨。

18日上午,记者随警方赶到沈阳市于洪区沙岭镇沙岭村的一家黑豆芽加工点。远远看去像一个塑料大棚,面积300多平方米,里面放了100多个装豆芽的大筐,几十个脏水池子,地下污水横流,空气中弥漫臭味。现场的民警介绍,这里的耗子遍地跑。

记者在筐里看到一根根豆芽,都比正常豆芽长一些,没有根须,颜色白净。但这些漂亮的豆芽却被掺入大量有害物质。

沈阳市农委一位专家在现场介绍:生产豆芽过程中是不允许使用任何添加剂的。而这个黑加工点使用了至少4种添加剂,经检测豆芽中含有的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等,国家明令不能掺入食品中。其中人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沈阳市打假办常务副主任郝立志表示,今后沈阳市将进一步严查此类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同时建议技术监督部门参照外地一些做法,尽快出台豆芽的安全卫生标准,进一步规范生产环节,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豆芽。

20xx年4月12日,合肥,记者进行90分钟让猪肉变牛肉的实际操作验证。步

骤一:可以让猪肉变牛肉的极品牛肉精膏

“牛肉膏、牛肉精、麦芽酚... ...”你能想象到,通过这些东西就能做出市场上我们经常吃的各种各样的“牛肉”吗?日前,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一家面馆吃牛肉面时,吃的感觉牛肉像是假的。小编通过暗访合肥调料市场发现,想让猪肉变成牛肉,并不是难事,只要加了牛肉膏,想让猪肉变成牛肉后更加入口,就加麦芽酚。

更多相关推荐:
述职报告范文结尾

述职报告范文结尾述职报告的结尾一般写结束语用quot以上报告请审阅quotquot以上报告请审查quotquot特此报告请审查quotquot以上报告请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quot等作结下面YJBYS的小编为大家...

实习报告结尾怎么写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馀”。选择结尾的方法…

评估报告 结尾

第四部分前线调研及竞品调研1前线调研问卷调查答案表明十个地区分公司一线受访者为名且收听频次集中在12次在收听频率上以交通台为主多以车载收听形式为主调查说明通过两个月的广播广告的投放使得十地区目标客户群对信达财险...

述职报告精彩结尾

述职报告精彩结尾gt述职报告精彩结尾常听人说做真实的自己才是最快乐的写述职报告也一样追求实事求是客观分析看到自己的优势的同时也要勇敢的提出自己的不足找到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对于如何写述职报告没有一...

20xx述职报告结尾

20xx述职报告结尾第1篇大学生村官述职报告结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去年的今天我在这个地点接受了市委组织部领导和各位代表的考核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到村任职已经两年了两年来我渐渐的适应了农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学到了很...

报告封面结尾

认识实习报告论文课程名称认识实习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班级09机械电子工程班指导老师黄会明学号姓名提交日期20xx年10月21日星期五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

实习报告开头结尾文库

一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学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战中我们怎样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灵活恰当的运用到生活工作当中去...

20xx.10实习报告封面结尾

认识实习报告论文课程名称认识实习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班级09机械电子工程2班指导老师黄会明学号20xx100808姓名罗建西提交日期20xx年10月21日星期五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

辞职报告开头、正文、结尾的写法

辞职报告开头正文结尾的写法第一段写出辞职的心理当然不一定是真的你可以写一些客套的句子例如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我打算辞掉目前所从事的职位或者因家中变故我打算申请辞去我现在的工作因此整个第一段可以这么写尊敬的人力资源经...

述职报告开头和结尾

述职报告开头和结尾gtgt述职报告开头个人述职报告开头书面报告的开头写主送单位名称quot如党委quotquot组织部quot或quot人事处quot等口述报告的开头写对听者的称谓如quot各位代表quotqu...

红安调研报告结尾部分

红安调研报告结尾部分在为期两天的调研过程中我们满怀崇敬深受教育红安精神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名词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红安精神一种坚定而崇高的信念激励着我们每个人无畏地向前进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是红...

陶然文学社20xx总结大会 (郑轶文报道)

陶然文学社20xx总结大会郑轶文报道3月18日陶然文学社于综合楼三楼会议室召开20xx年社团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总结回顾上一学期社团工作并为获奖同学颁发奖品和证书在上一学期本社组织社员参赛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在2...

报道结尾(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