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搜集的论文以及对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认识和体会
定性研究论文:赵冬臣,马云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质性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xx年5月,16(02):71-76
定量研究论文:于晓勇,尚赞娣,朱东华.《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影响因素定量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xx年3月,41(06):79-82.
对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两种方法的认识。
定性研究是对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研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它主要是想通过解决所研究事物“是什么”以及现象“为什么会发生”等等本质性的问题,继而对所研究的事物做出语言文字的描述,从而达到反映研究对象特征和本质的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于用语言文字描述、阐述以及探索事件、揭示现象和发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访问法、观察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等等。通过对访谈记录、对话、照片、录音等资料的处理来更好地描述、解释事物并达到研究目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质性研究》中,作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分析:(1)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即:小学数学课程实施者对“好课”的认识,以及他们如何评课。(2)确定研究的方法——访谈法,访谈对象为3名教研员,2名小学数学名师,访谈2次,主要了解他们对好课的认识,以及请他们评课,评课的内容为某市新课程教学大赛课中的教学录像资料,有两个课程内容资料:一是可能性,二是分
数的初步认识。(3)作者整理分析了访谈者对好课的认识的资料,总结了五位参与者对好课的认识标准及其总结出大部分新课程实施者所关注的好课标准,比如,都关注教学目标的确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作者从五位访谈者的反应情况提出了新课程实施中众多的问题和矛盾,以及如何在矛盾中寻求动态的平衡。(4)作者整理分析了访谈者分别对教学录像的课1与课2的评课情况,具体描述了各位访谈者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等的评价情况。(5)经过整理,深入分析所获得的访谈资料,作者总结出了自己的几点结论,并进而提出了一些值得广大新课程实施者处理和思考的问题。
而定量研究则是对事物的量的分析和研究,也就是通过解决“有多少”“是多少”等数量问题来对事物进行研究,它主要是侧重用数字来描述 、阐述所研究的事物,同时揭示其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它的本质就是运用统计模型来测试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从而检验研究者自己对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是否正确以及以此来推断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要求研究者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建立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
(2) 使用那些经过检验的工具来对所确定的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
(3) 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
(4) 得出研究结论。
在《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影响因素定量研究》中,作者将影响
居民部门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归结为六大类:1)能源消费结构差异;2)人口增长;3)居民生活水平;4)节能设备引入以及旧设备的更新换代;5)生活方式以及居民节能态度;6)能源价格、税收补贴政策、气温等外部因素。接着通过构建多元统计回归模型来定量分析各类因素对居民生活用能的影响。然后作者建立混合模型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分别使用Pooled Least Squares方法和Pooled EGLS方法求得模型参数值,作者从参数值表分析得出结论:居民部门能源消费总量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弹性最大,同时夏季与冬季的温差以及是否有集体供暖的影响也很大等等。作者给出了一系列详细的数据说明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作者通过结果分析,也提出了一些比较有效可控制的措施,以便更好地节省能源。
二、体会两种方法的异同。
1、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源于经验主义哲学的实证主义哲学,它认为主体和客体是两个截然分离的实体,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但主体可以通过对一套工具的操作来获得对客体的认识。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源于象征互动主义和现象学的解释主义科学方法论。它的主要观点是:主体和客体并不是两个截然分离的实体,社会现象也不是客观存在的,会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
2、定量研究过程中的量来源于研究者所搜集的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这些资料是通过专门的测量和数学分析得来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精确性。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量化,采用数据的形式来验证之前的假设,从而揭示客观事实。而定性研究搜集的资料则是以文字或图片
等形式的描述性资料。其所得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通过研究归纳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转化,形成理论。
3、定量研究主要是要揭示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掌握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从量的关系上发现真理,寻找规律,探究事物的内在本质,以达到把握事物量的规定性的目的。而定性研究则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广泛细致地研究,进而对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注重参与者的观点,以当事人的角度来描述问题,重视对事实的解释性理解,以达到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的目的。
4、他们两者的研究步骤不相同。定量研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效度—数据运算与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定性研究的基本过程:确定研究问题—陈述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了解研究对象的背景材料—与研究对象建立关系—深入调查、搜集资料—统计、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5、两者之间的联系。俗话说:量变引起质变。量变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进行质变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两种研究方法可以互相提供帮助和支持;两者之间可以穿插使用、相互借鉴、相互结合。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建议大家通过吸收两者的长处来弥补一种的不足,两者相互结合使用使自己的研究更具有全面性。
第二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对比的论文_文档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对比的论文:
1] 伍红梅.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及结合[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Z1) .
[2] 伍红梅.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及结合[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3) .
[3] 余丛. 浅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异同[J]. 知识经济, 2009, (18) .
[4] 梁文生. 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 (09) .
[5] 何淑瑜. 定性不再只是座谈会和深访——最新定性研究发展趋势[J]. 市场研究, 2009, (05) .
[6] 刘海飞.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6) .
[7] 薛亚利. 定性研究方法争议探究[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4) .
[8] 沃野. 关于社会科学定量、定性研究的三个相关问题[J]. 学术研究, 2005, (04) .
[9] 单琳琳. 浅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J]. 消费导刊, 2008, (13) .
[10] 张宏伟. 定性研究的基本属性和常用研究方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02) .
1] 刘爽. 对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初步认识[J]. 华章, 2010, (21)
[2] 常河山. 对教育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基础的再认识[J]. 河南社会科学, 2000, (03)
[3] 张红川, 王耘. 论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问题及其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4)
[4] 沃野. 关于社会科学定量、定性研究的三个相关问题[J]. 学术研究, 2005, (04)
[5] 常俊跃, 雒丽. 研究范式之争及其对研究工作的启示[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07)
[6] 张伟远. 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渊源与理论派别的探讨[J]. 远程教育杂志, 2003, (01)
[7] 单琳琳. 浅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J]. 消费导刊, 2008, (13)
[8] 祁畅.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4)
[9] 欧群慧. 走向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05)
[10] 戴斌荣. 定量与定性结合——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