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对比的论文:
1] 伍红梅.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及结合[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Z1) .
[2] 伍红梅.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及结合[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3) .
[3] 余丛. 浅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异同[J]. 知识经济, 2009, (18) .
[4] 梁文生. 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 (09) .
[5] 何淑瑜. 定性不再只是座谈会和深访——最新定性研究发展趋势[J]. 市场研究, 2009, (05) .
[6] 刘海飞.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6) .
[7] 薛亚利. 定性研究方法争议探究[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4) .
[8] 沃野. 关于社会科学定量、定性研究的三个相关问题[J]. 学术研究, 2005, (04) .
[9] 单琳琳. 浅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J]. 消费导刊, 2008, (13) .
[10] 张宏伟. 定性研究的基本属性和常用研究方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02) .
1] 刘爽. 对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初步认识[J]. 华章, 2010, (21)
[2] 常河山. 对教育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基础的再认识[J]. 河南社会科学, 2000, (03)
[3] 张红川, 王耘. 论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问题及其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4)
[4] 沃野. 关于社会科学定量、定性研究的三个相关问题[J]. 学术研究, 2005, (04)
[5] 常俊跃, 雒丽. 研究范式之争及其对研究工作的启示[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07)
[6] 张伟远. 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渊源与理论派别的探讨[J]. 远程教育杂志, 2003, (01)
[7] 单琳琳. 浅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J]. 消费导刊, 2008, (13)
[8] 祁畅.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4)
[9] 欧群慧. 走向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05)
[10] 戴斌荣. 定量与定性结合——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1)
第二篇:论文 文档(1)
摘要:本文主要写的是电厂电气设备点检维修方式的发展历程,以及
原理和标准,当今所存在的现状,内容和实施流程,存在的问题。并培训电气设备维修人员的相关点检技能,以主要电气为例,阐述该设备的健康状况和等级,比较设备维修前和维修后所取得的利益。
目录;1. 电厂电气设备点检维修方式的管理发展历程
2. 电厂电气设备点检维修方式的管理体制内容,原理和标准
3. 电厂电气设备点检维修方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4. 电厂电气设备点检维修方式的实施流程及建议
5. 电气设备的点检技能
6.实例证明设备的健康状况和等级,维修处理
7. 比较设备维修前后取得的利益,获得经验
8. 总结电厂电气设备点检维修方式的发展趋势(这个要也可
以,不要也可以)
电厂电气设备点检维修方式的管理发展历程
电厂电气设备点检维修方式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的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设备管理体系.如何建立高效的有保障设备管理体系.解决好设备的使用与维修问题一直是设备管理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设备点检制自20世纪80年代从工从业先进国家引入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探索适应我国 。 设备管理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特别对流程工业企业更具有其重要性和先进性.但把这种先进方法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却经历了认识——初步应用——再认识——成熟应用的过程.有的走了一些弯路,有的甚至半途而废,然而国内不少大型的,先进的企业最终都成功地应用了设备点检制,建立了以设备点检制为主体的设备管理体系.目前,新厂新制,运行检修都是围绕着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的思想来构建。但对于大多数中部电厂,仍然在设备检修的模式上基本维持了一支专业齐全的检修队伍。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应该说在设备基础管理、设备检修管理等方面,尤其是在定期工作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那么,如何在原有的定检工作之上,结合沿海一些电厂的点检模式,施行一种有效、可行的新体制,来管理好机组。
目前的新建电厂普遍高参数、大容量,不断引进先进的发电设备和技术。而我们对设备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跟上发展,“以修为主”的设备管理思想仍然是主流。另外一方面,检修班组划分过细,班组除了要承担检修外,还要承担很大部分的设备管理职责,以至于检修班组之间管理水平因人而异的现象突出。现
在的设备管理标准性差、统一性难、效率低下。显然,这种下放式、分散的设备管理已无法适应现代设备高效、低成本运行的要求。 再者,由于技术发展和体制改革,计划检修模式逐渐反映出检修管理的种种粗放管理问题。比如:维修过剩(大小修项目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或维修不足(周期性的拆装不可避免形成了新的缺陷),设备管理和定期工作按设备出厂建议、设备运行时间进行,对于大、小修标准项目亦未充分考虑设备的实际运行、故障频率等因素,所以不能真实反映设备的健康水平,经济性体现不出来,对健康状况较好的设备,为充分发挥其潜力,降低成本,应积极采取措施延长检修周期,但这一切必须经过技术上的综合鉴定(尤其注意的是经济评估);另外,仍然存在大量的事后检修工作,定期检查并没有起到作用。在设备检修管理的理念上没把设备维护保养放在首位。
所以,应提倡以提高设备可靠率为重点的检修管理模式,强调以设备可靠性作为评判设备健康水平的主要依据,以运行成本为基础来维护管理。优化大修的频次和质量。
电厂电气设备点检维修方式的管理体制内容,原理和标准 电厂以前的设备检修基本是贯策“预防为主,计划检修”的方针。主要的模式是计划预修制,其中随着管理理念的提高,不同阶段和时期逐渐融入、丰富、体现了一些先进的思想,比如全面质量管理活动、部分状态监测和诊断、设备巡回检查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等等。但从实质上来看,仍然是在沿袭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的做法。不
管其机组容量有多大、厂效益如何,都配备了一套检修工种较为齐全的队伍,如机、炉、电、化、热及其它特殊工种(如:焊工、架子工、 起重工)等样样俱全,这样一支较大规模的检修队伍一方面加重了厂的负担,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巨大的浪费,同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体系。机组设备的管理总的来说落后于设备的发展。厂网分开后,应结合各厂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检修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症结分析:
电厂的检修管理体制大体上分为大分场制、小分场制、检修集中制和点检制等几种。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管理体制。以前的电厂技术层次相对简单,基本是采用的是以各专业形成检修、运行合为一体的大分场制。随着设备技术的发展、提高,机组控制变得相对复杂化,各专业为了适应需要,不断扩充编制,导致大分场越来越不灵活,越来越不协调。于是,检修逐渐剥离出来,成立了小分场制,但由于检修各专业之间界限明显,也不利于设备的内部协调维护管理。因此,检修集中制产生了。该体制中检修部门的各专业在一个部门内,既是设备管理者,又是维护者,利于内部工作调配,体现了分工协作的优势。
不管是哪种体制,从中都有个共同缺陷,那就是机组检修管理的全员参与性值得商榷。一般电厂只注重检修人员的修理而忽视了运行人员的参与及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检修部门和运行部门常常协调不起来,甚至出现矛盾、对立现象。这中间缺少一个起监督、约束、协调等作用的部门来全过程管理设备,以至于检修强、管理弱。一些
电厂虽然设立了安全生产部,但其主要职责是放在设备管理上,大多数编制不足,只能负责设备的缺陷统计、设备台账、备品备件管理等工作,有许多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工作就放到了生产一线部门来承担。这种模式导致了职能分散,甚至存在管理盲区。所以,应形成规范化的制度,让全厂生产人员都参与设备的维修管理,就像电厂达标时,要求每个人均参与一样,适当培养一批掌握一定维修技能的运行人员。
二、点检制的引入:
沿用的大小修工期和相应费用是根据标准项目、特殊项目等来确定的。其中费用是按固定资产一定比例提取。它的弊端就是检修实际费用很难控制,以至于在原电力体制下,电厂不可能形成精打细算的成本意识。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厂是独立核算企业,它一方面要完成发电计划,另一方面还要创造投资方的利润。所以,电厂必须在确保检修质量、提高设备可靠率的同时,还要控制费用。
看起来比较矛盾:要提高设备可用率,改造费用就会不断提高,相应成本也就升高,关键是设备能通过可靠率的提高,使得设备长周期运转和对外市场的开拓上占据有利形势,才能得到净收益。
为了寻求控制费用的一条途经,一些电厂尝试了设备点检管理的模式。由固定的人员,通过用人的视、听、嗅、触或简单的仪器,按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若干必测部位进行逐一检查,使设备缺陷能够得到早期发现、预防、处理。 “点检”与“巡检”的不同在于“点检人员”作为设备主人对设备实施主导性、全过程、专业的管
理,体现了现代设备管理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在主要设备上加装在线检测设施,随时反映设备各部分性能/效率变化。
据一些资料介绍,目前通常采用的技术有:采用汽机振动检测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判断转子振动、膨胀、热耗;采用色谱分析判断运行中的部件等是否有故障趋势;通过在线检测开关检测能否继续安全运行;通过锅炉应力分析仪和数字记录仪的直观检查判断锅炉的健康水平,排烟损失和机械不完全燃料损失的高低等等。总之通过较先进的专业在线检测技术,及时反映运行中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异常情况,来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
从理论上讲,点检制是层次比较高的体制,它是利用了可靠性评价、寿命预测,是一种合理安排检修的预知检修方式。但由于电厂各系统日趋复杂,现阶段一般只能诊断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而且,在线检测设备目前还不能说是全部都很可靠或只能说在技术层面上还比较有限。从技术角度看,尤其是在主设备上,要以个别参数的变化作为依据进行设备诊断和制定检修计划,在具体实施中还有相当的困难和风险,现有的技术手段也不足以支持机组所有设备的状态监测要求。另外,参与点检的设备主要还是一些辅机设备,对于是否加大机组大修间隔还是比较困难。因此,目前点检制实施的关键是在开展定期上工作的基础,根据本厂设备的具体情况,如何总结故障的规律。
三、点检定修制的引入:
点检定修制的建立,主要是在分析、总结上做文章。就像目前比较推行的“三位一体”贯标一样,许多的工作不管是哪种体制,其实
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操作,关键在提炼、细化、系统总结上要把握好。比如:在施行设备评级时,侧重检修项目的经济评估;执行“三级验收”制度时,不能只重视结果,应明确返工责任、质量责任和经济责任的划分,全过程按标准化的检修工艺,检修工时,人工工时定额,器材消耗等进行监督。
所以,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制度细化的设备管理方法,它的实质就是以点检为基础,以定修为核心的全员、全过程的设备维修制。目的是使粗放管理向规范化、细化转变,使设备管理的责任明确给高素质的群体,使设备受控且经济运行。
实行点检定修制,实际上是将设备管理层和作业层分开了。点检人员是设备的管理者,运行人员是设备的使用者,检修人员是设备的维修者。
电厂电气设备点检维修方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厂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大多采用的计划检修体制存在着严重缺陷,如临时性维修频繁、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盲目维修等,这使每年在设备维修方面耗资巨大。
电厂电气设备点检维修方式的实施流程及建议
实施流程
1.制订相关制度和标准
为使点检定修制能有效实施,企业在实施前应制订《设备点检工作管理办法》、《设备日常点检工作管理规定》、《点检员岗位责任制》、《点检员素质要求》,修订了《设备分工管理办法》、《设备消缺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在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为检修体制的平稳变化创造良好的基础。
2.配备点检人员,明确点检定修范围
根据“点检人员的素质要求”,结台企业内检修技术人员的具体情况,本着既要保证点检人员的基本要求叉要兼顾企业原有检修内部的检修力量,从检修部内选取点检人员到生产策划部担任点检工作,实行设备管理和设备检修分离。
点检定修制的实施范围是与设备直接相关的设备和系统,而一些设备的检修和管理紧密相关的特殊专业如电气的继电保护专业,具有明显的机电一体化特性的专业如吹灰和暖通消防等,仍然继续留在检修部,没有实行设备检修和管理分离。但在检修部内按照点检定修制实施。输煤系统的设备由燃料部按点检定修制实施。
3.实施点检定修制
根据《设备点检工作管理办法》、《设备日常点检工作管理规定》、《点检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点检人员负责下列工作:
(1)专业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主要内容有:设备的非解体检查,设备解体后关键部位的检查,确定零部件更换,设备的劣化倾向分析,设备的性能测试,控制系统特性检查及参数调整;
(2)设备缺陷和隐患的确认及技术诊断;
(3)负责代表厂部进行质量验收;
(4)编制设备的周、月维护与检修计划,适时安排检修工作;
(5)编制备品备件计划,制订备品清册和事故备品的储备定额;
(6)负责备品的测绘、图纸的审 .制订各类技术标准和健全各类技术档案,提出或编制技改项目和反措项目;
(7)编制大小修标准项目和工时定额,对检修项目的实施进行跟踪管理;
(8)对点检实绩进行管理,提出点检周、月分析报告。
为了使点检人员能更规范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编制了《设备日常点检工作管理规定》,明确了点检路线、点检时间、点检步骤、点检后续管理等,同时根据不同的设备,制订了日常点检卡,点检人员按日常点检卡开展日常点检工作,并及时提出点检报告。
具体实施的几个建议:
1.像推行“三位一体”贯标一样,需要对各职能人员进行分层次、多批次的培训,使大家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作用。依靠他们的工作热情及对点检定修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确保实施成功的关键。
2.电厂应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检修项目的组织、实施,它的成立应能实行设备管理和设备检修的分离,比如:成立设备管理部(可由安全生产部转化)。但必须考虑到点检定修的管理工作量较大,应结合厂内运行、检修技术人员配备情况将设备管理部编制扩大。另外,检修部门各专业由专工牵头成立技术组,技术组执行具体点检任务。班组内不设技术员,其职能只是执行定期或维修工作。
3.明确点检定修范围,制订类似:设备日常点检工作管理规定、点检员岗位责任制、检修管理制度、设备巡检管理制度、技术监督管理制度、可靠性管理制度、消缺管理办法等等有关制度。
设备管理部的工作范围可倾向于:
1)负责设备改造质量验收;
2)制订各类技术标准和健全各类技术档案,提出或编制技改项目和反措项目;
3)编制大小修标准及非标项目和工时定额,对检修项目的实施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
4)对检修部门技术组点检工作进行指导;
5)结合机组的发电负荷曲线,合理的安排时间给予检修安排,如:故障检修,节日检修,周末临修等计划控制;
6)各点检专业通过每月设备运行情况的分析总结,对电气设备全月运
行情况一方面可以将检修和运行管理有效的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可监督检查点检工作的执行程度,从而可使点检定修制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和提高。
电厂电气设备点检维修方式的内容,原理和标准
电气设备的点检技能
1、劣化机理的再认识
正如世上没有用动机一样,设备肯定有劣化。不劣化,永远使用的设备是没有的。正因为设备有劣化,因此要点检设备,要修理设备。
在本书的第五章对劣化已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对电气的特有或需要强调的劣化做一进一步介绍。
2、电气设备的基本要素
导线、绝缘体、接点、接插件等基本要素与电气元件联结,构成了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这和机械设备的构成不一样。导体、半导体、绝缘体是电气设备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在电气设备使用时,就具有相应的特殊要求。
3、电气设备对使用环境的要求
电气设备对有温度,湿度,灰尘,振动特别是敏感,其中前面三项时特别忌讳的。
4、温度
电气设备以电作为动力,有功率消耗,会产生热量,因此一般电气设备对周围使用温度有明确的规定(如不许超过 50℃等),特别时半导体器件对温度非常敏感,必须采取各种温度补偿回路或通风冷却措施,以保证性能稳定。
5、湿度
空气中的湿度对绝缘体有明显的影响,湿度越大绝缘体性能下降越严重,容易造成漏电,最终导致绝缘损坏,形成起弧、短路,接地,甚至烧坏设备。
6、灰尘:
灰尘及各种杂质,黏附在电路板表面和载电体表面,易引起设备性能下降及绝缘体下降。若油渍等侵入接插件,接点部易引起接触不良,动作失常。三者关系如图所示。
温度、湿度、灰尘的影响
7、振动
虽然,电气设备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防振问题,但是社别合奏为或自身有振动源的电气设备,容易引起紧固螺丝的松动,接插件的松动。插件板的松动等,进而会引起电气接触不良、断线、脱落、开焊、错位、使动作失常和控制失灵。例如:限位开关错位,继电器不动作,指示灯不亮等等。
如果电气设备的使用环境长期处于异常状态,会极大的缩短使用寿命。这个道理很明显,同样型号的电动机在高温、高湿、高尘埃、高振动的轧机上,与使用在钢研所等良好环境下的试验设备上,二者的寿命明显不同;设置在主电室的电气设备与设置在现场的电气设备相比,后者故障率明显高于前者,都说明了周围环境对电气设备寿命的影响程度,重视并仅可能传造良好的使用环境,掌握由此引起的劣化规律,对电气点检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较设备维修前后取得的利益,获得经验
通过对设备维修前后的济宁比较,可以逐步深入掌握设备的内在规律,使设备的状态受控,同时可获得以下几点益处:
准确掌握设备现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通过资料积累,提出合理的设备维修和零部件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维修标准,保持设备性能稳定,延长设备寿命。 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率大幅度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靠性逐步达到并保持较高的水平,创一流发电企业。
维修费用明显下降,有资料表明日本实施点检管理后,维修费用降低20 % - 30 %。
维修计划加强,定修模型确立,间隔延长,时间缩短,维修效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提高。
在实施点检制后,在持续改进设备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设备状态检测和技术诊断,不断扩大状态检修的比例,实现优化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