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中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综合运用

时间:2024.5.2

从文言文行文谈议论文写作:《劝学》中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综合运用

《劝学》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说理性很强,形象清新、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衰,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论证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这篇文言文很值得我们写作借鉴的就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综合运用。

《劝学》的行文开篇立论,第一段就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劝学》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阐述了事物通过一定变化,可以提高自身或改变原来的状态,推论得出君子(人)必须通过学习和不断参省自身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性(意义)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劝学》第三段用了五个比喻句,“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 借用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重要作用的例子,推论得知“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从而得出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劝学》第三段用了十个比喻句,并且正反对比加以阐述,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得出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阐述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阐述学习要积累。“骐骥”“驽马”对比,得出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阐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阐述做到积累还要专一。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劝学》全文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一目了然。首先是《劝学》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的浅显易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容易接受;其次是《劝学》中比喻形式多样,有类比、有对比、有正面、有反面,综合运用;再次就是《劝学》中比喻和说理结合紧密,运用灵活,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可以回归教材的议论性散文,大胆借鉴《劝学》的典范行文模式:开篇点题,其他几段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论述。我们最主要的是借鉴《劝学》中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劝学》提纲:

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开篇点题,总领全篇)

2、学习的意义(5个比喻)——提高或改变自己

3、学习的作用(5个比喻)——弥补不足

4、学习的态度方法(10个比喻正反对比)——积累、坚持、专一


第二篇:劝学综合检测


劝学综合检测

1.文学常识

(1)荀子,名 ,字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

名的 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

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 ”的认人定胜

天的思想。

(2)《荀子》, 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 篇。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 ,发展为 ,标志着古代说理文

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

靛青 ( ) 蓼蓝 ( ) 中绳 ( ) 槁暴( ) 参省 ( ) .......

跬步 ( ) 骐骥 ( ) 埃土( ) 螯( )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4)金就砺则利 (5)而闻者彰 (6)假舆马者 ...

(7)善假于物也 (8)用心躁也 ..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通 ,释义: 通 ,

释义: 。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释义: 。

(3)君子生非异也 通 ,释义: 。

5.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声非加疾也 (3)假舆.....

马者

(4)蟹六跪而二螯 (5)用心一也 (6)金就砺则利 ....

(7)蚓无爪牙之利 ..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6)用心一也 :

7.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翻译重点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整体感知

1.内容感知

(1) 思路结构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

第二段:论述 。

第三段:论述 ,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

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

第四段:论述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 ,二

是 ,三是 。

(2)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 ”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

述 ,从而勉励人们要 ,只有这样,才

能 , , 。

2.写作特点

(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

“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

什么观点的?

(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4)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5)本文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试结合原文

简析其作用。

三.思考探究

1.第一段第一句话包含哪两方面的意思?

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

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3.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

们学习什么?

4.《劝学》是古代作品,为什么至今还有生命力?

五.随堂检测

(一)语基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

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

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 ...

4.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 ..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7.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8.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② 善假于物也 ③ 寡人之于国也 ...

④屈原至于江滨 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 ..

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

9.名句名篇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

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12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12.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

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

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季氏将伐颛臾综合检测

季氏将伐颛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

C.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 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选B。①是批评冉有的话;⑤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

4、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解释全部正的是(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既来之,则安之。

A. 危险∕颠簸∕搀扶着∕安定 B. 危害∕扑倒∕搀扶着∕使??安定

C. 不稳定∕扑倒∕搀扶着∕安定 D. 不稳定∕跌倒∕搀扶着∕使??安定

5、下列“是”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无乃尔是过与? B. 是社稷之臣也C. 是谁之过与? D. 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

6、下列成语中,属于从《论语》中引申出来的有( )项

A. 祸起萧墙 B. 望洋兴叹C. 井底之蛙 D. 五十步笑百步

7、本文中,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最有力的话是( )

A 颛臾是鲁国的社稷之臣 B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 作为家臣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D 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

8、请找出下列居中的通假字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谁之过与

9、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

后世必为子孙忧 既来之,则安之 则修文德以来之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0、请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是社稷之臣也 是谁之过与 无乃尔是过与 何以伐为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

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

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

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

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

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解析:

选D。文中并无“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

12、划线部分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孔子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有什

么深刻含义?请加以分析

谏太宗十思疏综合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

也。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

(3)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虑壅蔽,___________________;

(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2.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

(1)戒奢以俭________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 (3)盖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__________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________(5)既得

志,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__(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___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__________ 8)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

晋__________ (9)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

骨于中原_________(10)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_________(11)长安君何以

自托于赵?___________(12)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_________

3.文章的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本文主要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简要说明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本文中包含了许多成语,找出原句并写出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1)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十思”的意义是什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个比喻隐藏了本体,(1)请指出来。(2)这个比喻有什么含义?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1.下列加粗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浚其泉源(jùn) 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yōng)

C.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 D.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buō)

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诚的人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

3.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以怒而滥刑 B.人君当神器之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下列四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5.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四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善始者实繁 春华秋实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 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不腐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2)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克终者盖寡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则思知止以安人

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塞源而欲流长也 D.善始者实繁 勇者竭其力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

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

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

内心并不服气。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这里的三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这里“以”和“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接近的,“却”,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这里的三个“则”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这里的两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更多相关推荐:
议论文对比论证方法运用教案

议论文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文昌华侨中学潘小咪一、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对比论证方法,让作文升值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运用对比论证来打造我们的议论文段落。2、明确概念:何为对比论证?议…

议论文对比论证模板

话题合作例文合作才能共赢两头驴被一根绳拴住了它们两边各有一堆草它们反向走各去吃自己这边的草可是绳子不够长两头驴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经过思考它们共同协作先吃一边的草再吃另一堆草它们看到了共同的利益而协作试想如果...

对比论证例文

正反对照写作结构模式1在开头部分提出中心论点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分析论证最后进行结论2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

议论文对比论证写作指导

议论文对比论证写作指导一教学目标1了解议论文对比论证法的效果作用2掌握对比论证法运用原则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对比论证法的运用原则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用百事可乐的对比广告导入引出对比论证的定义二对...

议论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学案和教案

议论文系列学案之对比论证制作洪超正反对比论证学案教学目标1体会对比论证的效果2学会对比论证的技巧一预习遗人玫瑰手有余香外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过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

高中作文教学议论文指导——对比论证

供稿人稳派教育高中作文导写教程开发组高中作文教学议论文指导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目的或以反衬正或以正驳反采取的方法是将善与恶新与旧正与反的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不同事物或...

议论文写作辅导讲座——对比论证

议论文写作辅导讲座对比论证作文天地112519xx议论文写作辅导讲座对比论证概念诠释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使文章...

作文中的对比论证

作文指导对比法学习目标解决议论文写作中如何运用对比分析法的问题重点难点重点重点弄清楚对比法的论证过程难点学会运用对比法说理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课前只独立完...

写好核心论证段落优化议论文写作训练

写好核心论证段落优化议论文写作训练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郭春曦内容提要本文旨在论述一种议论文写作训练的方法写好核心论证段落法文章从议论文核心论证段落的特征入手结合一些精彩实例从结构安排展开方式深度分析营造文采训练模式...

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例子

对比论证坚忍是种心性掌握好它泥泞凄迷也会变得平坦光明屈服于它没有了适应周遭环境的能力就失去了发展了可能不去直视面临的困难所有的振奋努力都滞留在曾经像个懦夫裹足逡巡甚至随波逐流全身而退只能自暴软弱正如李嘉诚所言人...

文章修改之对比论证

纵横对比强势论证议论文中如何运用对比论证写作议论文运用纵横对比论证是易于操作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既可正反对举提升围绕观点选取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实例事实论证既有正面的成功经验的总结积累又有失败教训的深刻反思对...

议论文的深入论证

议论文的深入论证一因果分析法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如果论据陈述的是结果那么就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叫做探因如果论据陈述的是原因那么就可推出结果这叫做究果也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结果沿...

议论文对比论证(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