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考试重点

时间:2024.5.9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用事实说话:指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指新闻媒介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的前提下,按照新闻媒介的发展目标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行业和市场范围内,合理地调配和组织人,财,物,信息等各类有形与无形资源使其保值与增值,从而更好地保证新闻媒介实现社会职能的管理活动,经营行为以及一切运作方式。 新闻选择: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指导性: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受众: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是表明它作为媒介信息接受者的地位。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新闻自由: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有偿新闻: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闻。

社会责任论: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

受众定位:受众定位是指以受众本位为思想基础,确定的目标接受人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中心,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

传媒核心竞争力:指一家传媒超越其竞争对手的强项,这个强项就使一家传媒能占得市场先机或稳固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

简答题:

什么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观点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过程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两个互为关联的概念。前者指人们可以自由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后者指通过多种意见的交流、斗争、丰富,最终战胜虚伪,保存正确观点。,

新闻敏感的判断标准?

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价值的变化,不拘束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新闻媒介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表达立场观点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海报、宣传单、横幅、口头宣传。

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新近发生的事太多,报纸无法全部报道出来,因此还得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选择,所以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大众传媒对经济有哪些促进作用?

1.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与消费。

2.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和其他偏差。

3.刊登商业广告,激活或满足消费需求。

4.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批就业机会。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遵纪守法

4.发扬优良作风

新闻媒介组织基本上分为哪几大块?

1.编辑部:负责新闻采编等业务的综合性部门

2.技术部:负责新闻信息的复制、传递的技术的部门。

3.经济部:负责整个组织经营管理的事务部门,其任务包括财务、发行(报社)、广告等业务

5.坚持改革创新 6.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7.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论述题:

1.如何认识“有偿新闻”现象?

有偿新闻就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的违法行为。“有偿新闻”违反新闻事业基本规律和新闻职业道德,降低大众对传媒的公信度,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极大。

1、加快经济发展,规范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经济发展体系是解决“有偿新闻”问题的基础。

2、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

3、健全新闻法制,把新闻活动约束在法律范围内。

4、加强新闻理想教育和新闻职业教育,内化新闻道德教育,广泛推行新闻专业主义。

2.试论述我国近十年来的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是针对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近十年来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民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媒体的舆论地位慢慢开始下降,而互联网作为新的舆论载体开始暂露头脚,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个新的舆论场:一个就是传统媒体的阵地,另一个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舆论场。新特点:草根性,突发性,鲜明的指向性,声势大、影响大。

3.如何认识西方新闻媒介批评政府的现象?

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营垒通常分为一些不同的政党和政治集团。它们一般都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阶层的利益。为了争夺利润和政治权力,各个垄断财团之间的矛盾必然会经常激化,代表它们利益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工具必然会互相攻讦。当某一垄断财团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对政府制定的某项政策不满的时候,代表该财团的报纸就会批评政府。因此,西方新闻界对政府的批评,常常是表现得比较充分的。

但是要看到:第一,这些批评总是以公正的公众批评的形式出现,实质上却大多是代表报团老板们的观点的批评,它们大多是财团与财团、在野派与在朝派之间的斗争通过新闻工具的反映;第二,这些批评不管如何抨击现任政府和现行政策,西方国家产生的始终是资产阶级政府,制定的始终是资产阶级政策;第三,这些批评是资产阶级内部调节关系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资产阶级就可以防止个别集团、个别人物独霸政权,从而把政权置于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监督之下,使政府不单为某一个资产阶级集团服务,而能兼顾其他集团的利益。通过新闻舆论工具对骂和互相拆台,是资产阶级两党或多党制互相斗争和互相制约的形式之一,在这种互相斗争和互相制约下,各个垄断集团的利益得到协调,整个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了保障。

除了对政府、总统、高官及政府政策进行有分寸的批评外,西方资产阶级报纸上还常有一些对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失业、犯罪等社会痼疾的批评。这些批评可以提请资产阶级政府引起关注,及时解决,树立政府高效为民的形象,缓和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起到“社会排气阀”的作用。

4.结合实例分析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具有双重性:作为新闻的接受对象,它处于受动地位,具有受动性;而新闻作为受众的对象时,受众处于主动地位,具有能动性,即以自己独特的感受方式,化潜在的新闻事实及其包含的思想和倾向,为已意识倒的现实的新闻事实及包容其中的思想和倾向。情感因素在受众接受新闻时所起的重要作用表现在:情感参与感知,充当感知的动力,推动着感受的深化,进而达到理解。

5.如何全面认识和把握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是指在新闻传播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新闻传播的真实性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六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是人们在报道中具实写稿应遵循的一种基本原则。

6.试评价19xx年来中国的新闻改革?

第一次跨越从19xx年到19xx年,新闻改革的主题: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否定阶级斗争工具论,重新恢复报纸“新闻纸”的面目。这一时期新闻事业的变化主要有:1、屏弃了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思想,重新确定了报纸是以刊登时事为主,面向社会大众的传播机构,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沟通党和人民的桥梁;2、屏弃“假大空”,提倡短快新,新闻真实性的权威再次得到确认;3、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报道也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4、纠正了历史错案,“读者需要论”、“社会需要论”的合理性得到确认,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选择新闻必不可少的标准。

第二次跨越是从19xx年开始的,这一时期引入了信息的概念,引发了新闻界关于新闻与宣传两者关系的大讨论。由此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1、媒介结构发生改变,出现了三纵三横的媒介结构;2、媒介内容构成发生变化;3、新闻报道样式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次跨越是从19xx年开始的,这是对新闻事业只属于上层建筑的跨越。新闻界确认了新闻事业不仅属于上层建筑,还属于信息产业,由此带来了“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新思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新闻事业进行改革,引入了竞争,产生了3*3的媒介竞争态势。竞争给媒介带来了显著的变化:1、受众中心地位的确认;2、调整内部结构,搞活媒介机制;3、组建报业集团、广电集团;4、扩充硬件,扩大容量。

7.试分析新闻失实的原因?

1、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2、记者缺乏鉴别力。 3、相关知识严重贫乏。 4、凭空捏造谋取私利。 5、制造假象躲避监督。 6、事物复杂判断困难。 7、有偿新闻击倒记者。8、网上新闻鱼龙混杂

8.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形成和发展? 新闻自由观念是由西方最先提出的,而在社会主义中国则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闻政治制度,遵循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新闻理念。所以说我国还没有达到绝对的新闻自由。


第二篇:新闻学概论考试复习内容总结


《新闻学概论》考试复习内容总结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主要观点、缺陷)(P6页)

(1)定义:教材没有提供,可自己上网查询了解

(2)前提: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3)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④对事实的信念。

(4)缺陷:

①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准。

②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③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被淘汰或兼并。

④未能解决报刊混乱的基本问题:支配着报刊的,不是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2.社会责任理论(P8—P10页)

(1)定义:教材没有提供,可自己上网查询了解;

(2)报刊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报刊的不负责任又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

(3)五项要求;第一项要求的三项内容;理论核心;详见课本;

3.发展新闻学(P10页)

(1)三功能: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详见课本;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该观点认为:人类为了及时获取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认识,以便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有效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总之,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实践。

(2)新闻的起源和本质(补充笔记)

新闻的起源观主要有三种:

1)本能说;2)意志观;3)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

唯物主义新闻起源观认为,新闻的本质是: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定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P50页)

(1)含义: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2)新闻与宣传的异同点(P50页)

新闻≠宣传:

(1)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3)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4)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1)宣传者 (who)

(2)被宣传者(whom)

(3)宣传内容(what)

(4)宣传场合(where)

(5)宣传时机(when)

(6)宣传动机(why)

(7)宣传方法(how)

8.舆论(P55页)

(1)舆论的定义:

书本定义:在特定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PPT定义: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态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和有关事态的进行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性和非理性的成分。

(2)舆论的特点:

1)公开性;2)公共性;3)急迫性;4)广泛性;5)评价性;

第四章:

9.新闻事业(P64页)

书本定义:新闻事业是人们通过新闻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的经常性社会活动,是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媒介及其生产管理过程的总称。

PPT定义:新闻事业是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它是由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期刊社、新闻电影制片厂等专门机构,运用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图片、新闻期刊、新闻电影等传播媒介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六章:

10.新闻体制(P116页)

定义:新闻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

11.新闻媒介所有制(P116页)

(1)私营媒介: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股份制)。

(2)公营媒介: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并受政府保护。由社会公众所共同拥有的社会媒介。 (3)国营媒介:由国家直接控制或国家控股的新闻媒介。

第七章:

12.新闻媒介产品的二重性(P146页)

(1)产品的二重性:商品/宣传品

(2)使用价值的二重性:内容/广告

(3)消费者的二重性:读者/广告客户

(4)受众支出和生产者收入二重性:货币/时间

(5)价格的二重性:发行价格/广告价格

(6)市场的二重性:发行市场/广告市场

第八章:

13.议程设置理论(P167页)

(1)含义:

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2)主要观点:

a. 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

b. 大众传媒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

c. 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来一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14.沉默的螺旋(P167页)

该理论是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在19xx年提出的一个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阐述舆论形成的过程。在一个公共的、公开的议题面前,每个人在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前,总要先听听周围人的意见,以免使自己陷入孤立境地而受到众人责难。当他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他感受到的多数人的意见相同或相似时,就会大胆地大声地发表;而发现自己的意见只处于劣势一方或以多数意

见对立,他往往会选择沉默或干脆转向。这样,强势的一方愈发强大,弱势一方更加沉默,以致最后一切发对意见销声匿迹。

在这过程中,大众传媒通过公开报道或意见呈现,造成“意见环境”——什么样意见获得多数人认可,什么样意见受到反驳、诘难,从而影响人们的意见选择,或造成沉默的螺旋,或加速沉默的螺旋,从而显示大众传媒在形成舆论的过程中的重大影响力。

第十章:

15.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手段(P212页)

(1)司法控制,国家以法律来监控新闻媒介;

(2)行政控制,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闻媒介;

(3)资本控制,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以进入;

(4)媒介的自律。

16.隐私权(详见P215页)

第十一章:

17.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P217页)

(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运作体制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模式

第十二章:

18.4P理论(详见P235页) 原则:(1)产品(2)价格(3)渠道(4)促销

19.4C理论(详见P235页)

原则:(1)需求(2)成本(3)方便(4)沟通

第十三章:

20.知情权(P265页)

含义: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知情权是现代新闻媒介的核心问题,也是新闻传播学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第十五章:

21.新闻价值(不等同于新闻的价值)(P340-346页)

(1)定义: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注: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

1)时新性;2)重要性;3)接近性;4)显著性;5)趣味性

对专业的新闻传播者来说,新闻价值是从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信息效用的目的出发,选择事实、予以报道的职业衡量标准。

补充:决定新闻价值大小的十个要素:

1)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包括意外、偶然、异常),便越有新闻价值;

2)事实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能够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人们恐惧的不是确定的事实,而是不确定、无法知晓的事实;

3)事实的发生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便越具有新闻价值。特别是直接发生在身边的与利益相关的事实;

4)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5)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越具有新闻价值;

6)越是著名人物,其身上发生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越是著名地点,那里发生的事实,也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

7)含有冲突因素越大的事实,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8)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便越具有新闻价值。同质异构的动物活动,在被赋予人的情感理解后,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9)越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10)事实在比较中带有的反差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十六章:

22.新闻专业理念(P354页)

(1)定义: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

(说明:但有可能用到名词解释和填空题的知识点,记得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

1.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的区别(P35—37页)

(1)新闻本源: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2)新闻来源:

①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

②在新闻报道中,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介都有明文规定:所有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在中国,也已有相当一部分、尤其重要新闻都交代新闻来源。

(3)交代新闻来源的目的:

①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

②揭示提供或散布新闻的意图。

(4)新闻来源的三条途径:

①记者采访他人;

②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

③查阅有关资料或信函。

第三章:

2.新闻媒介与社会舆论的关系(P60—63页)(可结合“沉默的螺旋”理论)

新闻媒体凭借其自身的特性,不时接入媒介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中。这种介入,构成了它与舆论的千丝万缕的关联,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

(2)引发舆论。

(3)引导舆论:

①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第四章:

3.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大四补充笔记)

(1)有了专业化的传播机构的专门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

(2)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也就是有了广阔的新闻市场;

(3)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

(4)规模较大的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

(5)实现了传播方式有“点到点”到“点到面”的转变。

第七章:

4.新闻媒介产品的二重性是什么,二重性给我们的启示又有哪些?(大四补充笔记)

是什么:

(1)产品的二重性:商品/宣传品

(2)使用价值的二重性:内容/广告

(3)消费者的二重性:读者/广告客户

(4)受众支出和生产者收入二重性:货币/时间

(5)价格的二重性:发行价格/广告价格

(6)市场的二重性:发行市场/广告市场

启示:

(1)相关性:媒介产品如果能够同时满足两类消费者的需要,就可以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2)有偿性:媒介的内容产品和广告产品是有偿的服务。

第八章:

5.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P156页)

(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2)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3)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5)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第九章:

6.当代中国传媒业新的生态环境对媒介提出怎样的新要求(P177-181页) (1)全球化时代;(2)高风险时代;(3)多元社会。

7.大众媒介对政治的反作用有哪些?(P184-187页)

(1)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2)参与政治决策; (3)塑造政治文化;

(4)进行舆论监督。

8.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P195-196页)

(1)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的对象完全一致,都是大众; (2)大众媒介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

(3)大众文化的形式多追求感官刺激,这也正是大众传媒的所强。

9.大众传媒对文化的不良影响有什么?(P195-199页)

(1)大众媒介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

(2)大众媒介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

(3)大众媒介影响并控制大众的需求;

(4)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也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

第十章:

10.什么是新闻自由?(P206-207页)

新闻自由包括:

(1)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向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交付保证金,在政治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都拥有出版权;

(2)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当然,事后的追惩在任何国家都存在,即不容许报刊自由地损害国家、社会、个人);

(3)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

(4)简要地说,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

第十三章:

11.受众对传媒来说是什么?(P246-249页)

(1)受众是学生;(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对象)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

(3)受众是消费者;

(4)受众是公民;

12.受众对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P249-252页)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13.为什么说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P249-252页)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第十四章:

14.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怎样的?(P273-276页)

15.新闻失实的原因(P280页)

(1)文学想象造成具体的新闻失实;

(2)体制性失实,即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发的失实;

(3)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

a. 由于采访不深入造成的失实;

b. 写作中作者想当然造成的失实;

c. 编辑环节之间缺乏沟通造成的失实;

d. 编辑核实程序不对造成的失实。

(4)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

(5)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事实或虚张声势地夸大事实;

(6)套话、套路写作造成的不真实;

(7)一种看不见的不真实------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公开发生的事实;

(8)传媒对于科学的失实。

16.新闻的指导性是什么?(P290-291页)

(1)含义: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2)强调点:新闻指导性始终是道义上、思想上的影响,决不能把新闻指导性当作指挥权,对受众指手画脚,认为受众“必须”如此、“应该”如何。

(3)新闻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1)寓新闻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

2)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

3)寓指导性于服务性之中。

(4)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指导性有不同操作要求:

1)革命战争年代的新闻指导性;

2)计划经济年代的新闻指导性;

3)在市场经济年代的新闻指导性;

17.舆论监督是否等同于传媒监督?(P57、153、186、P312-324页) 传媒的监察不等同于舆论监察:舆论通过自在的存在,对社会发生的事件,问题产生影响(通常是一种精神压力),这叫舆论监察,并非只有通过传媒反映舆论,形成对当事人和组织的压力,才叫舆论监督。

随着公众的参与,媒体对客体的监督,有可能变为舆论监督。应让舆论真正成为监督主角,传媒则退到背景烘托和议程设置的位置上。

18.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316-321页)

(1) 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

(2) 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

(3) 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4) 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利。

(5) 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19.新闻媒介的党性原则制度包含什么?(P329-332页)

(1)包含要点(总要求):

a. 对新闻媒体定性;

b. 党管媒体;

c. 为确保上述要求实施,国有资本拥有对所有新闻媒体绝对的控股权; d. 采用行政手段来扶植主流媒体,尤其党委机关报。

(2)贯彻党性原则需处理的四大关系:

a. 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统一;

b. 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统一;

c. 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

d. 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统一。

(3)坚持党性原则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是一致的。新闻事业要发挥耳目喉舌作用,就要发挥这三性,原因在于:

a. 新闻事业具有自身的规律和工作要求;

b. 在党的新闻事业中,报纸、广播、电视等不同传播工具有不同的特点;

c. 各新闻媒介为办出自己特色,获得影响,就要有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家;

d. 中央的方针政策是适应全国的,各地必须宣传贯彻;

e. 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绝不是一帆风顺的。

补充知识点

(老师上课有提到,建议一起复习)

绪论补充知识点:

1、目前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集权主义论;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3)社会责任论;

(4)苏联媒介理论;

第二章补充知识点:

1、新闻的定义(P29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3)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目前较完整的新闻定义)

2、新闻类别:硬新闻和软新闻(P41页)

(1)硬新闻:

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迅速);硬新闻的另一个要求是报道尽可能的准确,信息尽可能的量化(准确)。

(2)软新闻:

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属延缓性新闻;软新闻耐压,其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软新闻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写出情趣来,即“散文笔法”。

第三章补充知识点:

1、新闻与信息:信息的特点、信息与新闻的异同点(P45、48-49页)

(1)信息的特点:

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一般特点:

a. 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

b. 扩缩性

c. 组合性

d. 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e. 相对性

(2)信息与新闻的异同点:

相同之处:

a. 信息和新闻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表述;

b. 信息和新闻都是接受者预先未知的事理;

c. 信息和新闻都讲求新鲜、真实、准确;

d. 4.信息和新闻都是可传递的。

不同之处:

a. 信息包含量比新闻大;

b. 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不及新闻;

c. 新闻传播形式比新闻多;

d. 4.信息的服务效果更直接。

2、新闻与舆论:舆论的八要素、社会功能(P55页)

(1)舆论的八要素:

a. 舆论的主体:公众(发表意见的人)

b. 舆论的客体: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与问题(存在争议性) c. 舆论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d. 舆论的数量:即一致性程度(基本比例为1/3);

e. 舆论的强烈程度:赞同或反对,与公众的知晓程度相关;

f. 舆论的持续性:存在一定的时间;

g. 舆论的功能表现:影响舆论的客体;

h. 舆论的质量:理智还是非理智。

(2)舆论的社会功能:

舆论的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①对国家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制约;

②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

③对于决策和执行人物行为的监督;

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

第七章补充知识点:

1、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P144页)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第八章补充知识点:

1、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P160页)(举例子:综合一个或以上功能)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3)实施舆论监督;

(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5)作为企业,赢得利益。

2、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P162)

(1)魔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传播媒介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2)使用满足理论:以受众为中心,从受众利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满足来衡量媒介效果的理论。它从传播者的角度研究理论的效果完全不同。

概括和归纳:

1)解闷消愁:①逃避日常生活的种种制约;②逃避劳苦和烦劳;③解放情绪

2)人际关系:①同节目中的人物结成假设的社会关系;②获得有利于日常社会关系的效用

3)确认在我:①寻找确定自己位置的坐标;②学习应付现实问题的方法;③强化价值。

4)监视环境

(3)创新扩散理论:主要研究大众传播对新技术、新观念推广所发挥的作用。 四个阶段的说法:

1)知晓:个体意识到创新存在,并对创新功能有所了解

2)劝服:个体对创新形成一种赞成或反对的态度

3)决策:个体从事于对采纳或拒绝创新做出选择的行动

4)证实:个体谋求加强已作出的创新决策

大众传播在“知晓”、“劝服”两个阶段可以发挥相当的影响力;而对“决策”、“证实”影响力很小。

第十五章补充知识点:

1、新闻选择(P338页)

(1)定义: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2)过程和具体应用:(P348页流程图和文字解说)

新闻来源→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新闻写作→版面组织→受众→社会效果

更多相关推荐:
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

试析灾难性信息传播中的阿毛效应现象论文摘要:灾难性信息由于其重大性、突发性、紧迫性特点,对民众生活影响很大,在传播过程中容易产生阿毛效应现象。不论是激励性信息、伤悲性信息还是警示性信息,如果传播策略失当,强度、…

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在媒体的新闻传播以及其他活动中,公信力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中,社会面临大转型时期,不光在媒体和新闻传播领域,甚至社会生活方面的公信力的建设都显得尤为重要。公信力研究…

新闻学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1浅析电视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前言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的制作方式成为众多媒体的选择特别是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对新闻娱乐化传播方式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中当前在媒体的新闻报道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娱乐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在...

新闻学学年论文有用参考文献

01马莉网络新闻评论性浅析新闻战线20xx0302张月萍微博客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新闻大学20xx0303赵敬敬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新闻世界20xx0404菅海霞潘春雨网络新闻评论彰显巨大舆论力量内蒙古电大学...

新闻传播学专业论文范文两篇

新闻传播学专业论文范文两篇新闻传播学专业论文范文两篇篇一摘要为了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将呈现以下四大转型趋势学科融合大学需要优化内部的所有资源通过学科的融合推动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媒体融合如果一...

新闻学毕业论文

湖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绪论现下著名的评论性节目有焦点访谈等权威的报纸评论媒体有南方周末之类NBA新闻评论作为一个娱乐性与民族情感相融合的体育竞技节目NBA在中国的大地上因为有中国人的参与而广为人知面对这样一种...

12级新闻学年论文写作细则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12级新闻学专业学年论文撰写规范实施细则一学年论文资料的填写打印与装订学年论文一律用A4规格纸打印学年论文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顺序如下一封面1论文题目标题2作者系专业届3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姓名...

广播电视新闻学 毕业论文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在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中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位居人类需求层次的第三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以及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所导致...

新闻学论文选题范围

新闻学论文选题范围1知识经济时代的传媒角色2知识经济时代传媒人力资源的开发策略3浅析我国媒体组织结构的转型4浅谈媒体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5媒体知识资本的辩识与培育6媒介与广告公司的和谐发展探析7广告与公关协同传播...

(新闻09)学年论文选题

新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供参考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网络传播研究2邓拓的新闻思想和实践3论毛泽东的新闻思想4中外名记者的采访技巧研究5试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6谈记者的新闻敏感7试论记者的采访艺术8试论新闻记者...

20xx年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20xx年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说明新闻专业的同学可以参照以下选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毕业论文题目需注意的问题如下1以下选题只是给出的指导性方向具体题目请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2各位同学选定的题目不能...

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_5043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本科论文题目专业名称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新闻与传播学院20年月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重要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正式写作...

新闻学学年论文(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