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论文

时间:2024.5.9

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xxxxxx

小学生都怕作文。贾志敏老师这样给作文定义:小学生作文,说到底,是儿童作文。它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一项练习,也是他们学会做人的一份记录。他认为,对教师而言,教作文就是教学生做人,对学生来说,学作文就是学做人。如果按照贾老师的理解去教作文,学生不应该怕作文。

20xx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对语文课程性质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所提的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相比,少了“理解”。

既然如此,那么语文老师完全可以把自己从繁琐的课文分析中解脱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去读去背去积累结构积累语言,然后让学生用内化后的语言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我手写我心。

20xx年3月23日,我校举行了“节水知识读本”发放仪式,鼓号队鼓号激越,氢气球、大横幅把气氛烘托得格外热烈,领导讲话,学生代表讲话,这些全部围绕“节水”来做文章。我意识到这是很好的一次写作契机,马上安排同学们记录活动过程,回家后认真阅读《节水知识读本》。非常巧合的是本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正好是练习写作“大自然的启示”,而我们刚刚学过的一篇文章是《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结构非常容易学习,于是作文课上,我拟定了“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的作文题目,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结构为例拟定提纲,以节水知识读本为材料训练学生当堂写作。学生没有人再觉得有困难,纷纷提笔,按时完成写作任务。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其实语文课上学生能理解的教师完全可以不讲。那么,讲什么呢?每一篇好文章都有它的“写作秘要”,一般人

看不到,语文教师必须看得到,并且应当努力把学生看不到的精妙之处讲给学生听。的确如此,学生知道了怎么写,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材料的问题。材料在哪里,即在学生的生活里。语文教师应当帮助学生采撷生活中的精彩。

刚开学,学校开放了饭厅,饭堂又宽敞又明亮,饭菜也很可口,学生第一次在学校饭厅吃饭,很新奇,我给学生布置了第一次练笔:在校吃饭记。三月里,一场春雪不期而至,飘飘洒洒装扮了美丽的校园,我没有让学生们上早读,而是带着孩子们来到校园里去看雪,大家在雪花飞舞中笑啊、闹啊,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我让他们以“老师带我们去看雪”为题写自己的发现。班上一位同学被几名学生抢了书包扔进厕所,我马上在班上组织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弱者,同学之间应该怎么相处??学生有了材料,自然不会再愁作文怕作文。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这是一种大语文观,语文的内涵的确是生活的外延。我们期待着语文教学的春天真正到来,那时候学生个个情感丰富,能说会写,人人饱读诗书,出口成章。让我们共同为这个理想而努力!


第二篇:谈谈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热议纷纷,有关于作文知识重建的思考,有关于作文教学过程的探讨,有关于中外作文教学的比较??但只要高考依然存在,它对教学的强力干预,就不容规避。

记得四年前,我第一次迈进高考阅卷中心组,参与作文评分标准的制定,参与高考作文阅卷的质检,看着自认为并不苛刻的评分标准,瞪着一份份结构大抵相近、内容同样苍白的答卷,我曾经真诚地反思过自己的作文教学:“记得刚上高一时,有几个学生的作文很有灵气,我打心里喜爱和佩服。可是课堂上,学生经我的高考模式化训练,开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作文,作文的风格慢慢靠近我训练的模式了,考试的分数也不断在‘丰收’,但他们飞扬的作文个性难得表现了,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和歉疚。”

所以,今天,感谢教研室给我这样一次机会,让我将近两年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粗浅的思考与稚幼的尝试在诸位面前一吐为快,自知是“野人献曝”,期待引发大家对于作文教学的深度关注与冷静思考。

一、重视了阅读,但阅读的旨归是什么?

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根基。对阅读的高度重视,也是毋庸置疑的现实。除了语文课本外,我们的学生订阅了《语文报》,不少老师还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编制了一些“语文晨读材料”,以补充学生的阅读之需,到了高三,以教研组为单位,印发大量美文、时文,以扩大学生的阅读储备。但尴尬还是无可避免:对阅读的足够重视,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问题出在哪里?阅读的旨归究竟是什么?

教师推荐的美文、时文往往带有随机性,东挑一篇,西选一篇,缺乏长远的规划与系统的指导。在阅读材料的使用上,大部分教师放手“无为”。学生对阅读材料或熟视无睹或囫囤吞枣,缺乏良好的阅读训练和阅读习惯,停驻于浅显的阅读层面。

正如语文教育家章熊所指出的:“研究解剖作者的思考,揣摩体味作者的语言运用,培养语感,这种‘揣摩谋篇’的教学能够有机地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成为我国语文教学的特色,独步于世界教坛。”所以,我们教师对于补充材料的阅读,要引导学生“揣摩谋篇”、“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这启示我们:阅读,以作文为基点和归宿,可以更逼近语文素养的核心。

以教材上的选文为例,这些文本都具有较高的作文指导价值,作为高中语文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累与运用。从积累来说,可引导学生积累课文经典片段,积累作家经典小故事,积累课文中的文化,积累古诗名句。从运用来说,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思考哪些材料可以为哪些话题服务、如何为话题服务,使教材成为学生的“写作源”。近两年来,我着手带领学生对必修文本课文写作资源进行了一些挖掘和整理。每一篇都是按照“素材清单”——“适用话题”——“素材激活”三个步骤加以整理、积累。

比如在上《靳轲刺秦王》时,围绕文本“荆轲刺秦”的事件,以文本为原点,以人物的视角,挖掘并引入文本之外的素材,引导学生摆脱单一视角的束缚,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文本。

关于荆轲及其视角,我给学生印发了三篇高考范文和一篇文艺随笔,并指导他们阅读鉴赏。

20xx年山东某考生的优秀作文《刺秦》,紧扣“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将荆轲刺秦的故事新编再造,对荆轲的失误作出出人意料的解释:荆轲夜探赢政的书房浏览秦王的文书后,深思“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经过痛苦的心灵抉择,决意为了天下苍生,有意制造了失误,给了秦王逃生的机会,从而报答了燕太子的恩遇。文章突破了荆轲刺秦“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局限,从另一个角度对荆 1

轲重新评价,塑造了一个有别于历史上的荆轲的崭新形象。与此相反的,20xx年高考有一篇优秀作文《当他逝去的时候》,作者阅读了乌鸦模仿老鹰抓小羊却被牧羊人抓住的材料后,浮想联翩,想到了本来似乎毫不相干的荆轲刺秦的故事,巧妙地将乌鸦模仿老鹰抓小羊的积极尝试和荆轲类比,细细地摹写易水送别、赴秦路上荆轲的内心活动。虽“身赴险地,强弱悬殊”,“以卵击石”,但“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救黎民免于兵戈之祸”,“我必须一搏”。热情地讴歌荆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20xx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有一段写的也是荆轲:荆轲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榆次、邯郸之时,人们对他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鲁勾践“怒而比之”,而他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歌于市,旁若无人,最后还真被太子丹看中,担负起刺秦的重任。结果,秦王没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最后自己死了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文章批评了荆轲在别人的期待中膨胀了自我认识,颇有新见。

王亚田《失败的英雄》刊登于《意林》20xx年11期,这篇文章深度思考了荆轲之于司马迁的特殊恩遇。他大胆地指出司马迁偏爱靳轲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刺客的地位,是由对手的地位支撑的。这也是司马迁的历史观。荆轲之所以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头,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刺的四个人高出一头;更加了不得的是,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了中国,变成了秦始皇。连荆轲自己都不会料到的是,他的生命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联系在了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荆轲的英雄形象是由他的敌人秦始皇塑造起来的。

三篇高考作文加一篇随笔,都用荆轲刺秦的故事去评述荆轲,却写出了新的见解。由此启发学生,即使面对同一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也会做出不同的评价。平时在课堂上多做些类似的思维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深化了学生对文章的感知。从写作的视角指导阅读,阅读便不会停步于浮光掠影的浅读层面。

二、重视了指导,但指导的误区有没有?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常常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把许多精力放在命题立意和文章的选材上。大讲立意要如何准确、新颖, 选材要怎样的具有时代气息。其实,文章立意深刻与否, 关键应取决于写作主体——学生的思想认识程度的深浅。可以说, 没有认识水平的提高, 就没有立意能力的提高。立意是文章的灵魂, 思想则是写作的灵魂。学生作文立意不高,“究其根源不是写作本身的原因”, 更不是一个纯技能的问题,“关键在于作者的思想情操的高度, 也就是人文素养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也常常看到这种现象: 教师毫不顾及学生的生活积累与主观体验, 毫无休止地对学生进行“具体细致”的程序化指导。作文教学搞成了技术培训。一些作文法的书刊总是强调“方”“术”,《论据手册》《作文宝典》《作文快速构思法》之类的指导书刊充斥书架。一些作文教学课总打着“作文怎样写”的旗号给学生以程式的指导。

其实,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陈军早就感叹过,“‘方法’是很难教会的。”我也曾和南京十三中的特级教师曹勇军关于写作教学进行过交流,我们深有同感,写文章其实是一个思维逐渐厘清的过程,很多时候,文章是写着写着,思路才渐渐清晰的。边写边调整,边写边修正,都是稀松平常的事。虽然从文章学来看,诸如开篇结尾、谋篇布局等技能训练不可丢弃, 但是, 作文是记录人的思想、情感的载体, 是有血有肉、有鲜活灵性的有情之物, 如果训练时只注意技能的传授和训练, 而忽略人的教育, 忽视个体的“需求”, 那么, 这种观念势必将作文教学引入旁门左道, 作文也便成了“编文”, 甚至养成抄袭的恶习。

此外,偏重语言, 忽视思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误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虽然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有语言决定论、思维决定论以及语言和思维统一论, 并且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哪种是科学的, 但是, 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偏重语言训练忽视思维培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

我们知道,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语言是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思维, 是人的“内部语言”;语言,是“外部的思维”。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 影响到他的言语能力的优劣: 概念模糊, 用词就不准确; 思维缺乏条理性,说话就颠三倒四,层次混乱;思维缺乏严密性, 表现为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或者上下文不贯通, 缺乏照应;思维方法片面, 表现为说过头话, 强词夺理、不能自圆其说等等。

所以,总结起来,我们在日常指导学生写作中,最容易滑入的误区有三:重立意,轻人文素养的培育;重行文,轻修改过程的指导;重语言,轻思维逻辑的训练。

师从郑桂华教授的一年期间,我也就作文教学向她讨教过。她有一番话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她说,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目前大多采用两种基本流程:“一是四阶段指导模式, 即‘教师写前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评讲——交流展示’;另一种为两阶段指导模式,即‘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她指出:“这两种模式其实大同小异,即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作文的‘进行时’里缺少必要的讨论和具体的帮助,——比如用哪则材料更好一些?什么立意更有价值?如何在作文过程中及时修正,改进表达,等等。即使以后学生可以通过评语、课堂讲评甚至面批获得教师的意见,但是学生当时的作文情景已经不可复现,指导和训练都无法融为课程的有机部分。”郑老师指出了当前中学作文课忽视了过程性的指导,这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我们将作文视为一次性活动,其实 “作文”是一个反复的动态系统:“初稿——讨论 、修改——成稿 ”。 因此,高中作文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谋篇布局的构思阶段,并予以及时、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案例一

原稿:“把它撕掉!”老师突然对他命令道。只见他将墙上贴着的那幅耷拉着一角的毛笔字轻轻地捏住,小心翼翼地将纸张揭下来。

改稿:“把它撕掉!”老师突然停下讲课对他命令道。他如释重负。墙上钉着的那幅苍劲有力的毛笔字被风吹落一角,已经在他的脑后侵扰了很久。因为怕扰乱课堂纪律,他一直默默忍耐着。“终于可以结束了。”他伸手轻轻地捏住了那落下的一角。同学们注目着,等待着那张纸撕裂时畅快的声音。可是,那只手却停在了空中,犹豫了几秒,随后伸高了去费力地起墙上的图钉,一分钟静静地过去了,纸张终于被完整地取下。同学们不满地嘟囔着,谁也没有注意到老师微微翘起的嘴角。

案例二

我们最近写了一篇半命题作文《珍惜 》,我们班胡星灿同学交来了一份题为《珍惜母爱》的初稿。他在初稿中写道:“从军训开始,住校已是第三周,对食堂饭菜的新鲜感过去后,我开始怀念妈妈烧的菜。周五回去,妈妈给我包了一顿饺子,可香啦。我在一边狼吞虎咽,妈妈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刹那间,一股爱的热流涌上我的心头,我的鼻子酸酸的。我开始明白,这就是妈妈啊!这就是世界上最真挚、最沉甸甸的母爱啊。”

针对本次习作,我在“讨论、修改”的指导环节中,推荐学生研读了几篇文章:台湾女作家林新月的《给母亲梳头发》、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以及苏叔阳《留在我心底的眼睛》。

小胡同学在反复诵读《项脊轩志》这篇课文之后,修改了自己的作文。

紧张的住校生活,让学习并不轻松的我一到周末就会回家疯狂补眠。上个周六,阳光极其灿烂,我从美梦中醒来,才惊觉已是下午一点钟。妈妈轻轻推门进来:“懒虫,起来了?饿不?这里有饺子!”我闻到了饺子的香味,还真饿了。妈妈在笑盈盈地看着狼吞虎咽的我,一脸满足。我停下了筷子,久违了,妈妈那含笑的面容,那满足的幸福神态,让我不由得心痛,住校期间,我竟然连一个电话也没打回家。

返校的时间到了,我小跑着下楼。不经意间回了一下头,看到妈妈在阳台一闪就不见了。我开始明白,每次离开,总感觉有人在后边目送我,那是妈妈啊!妈妈就这样用无声的方式表达她对我的不舍,她对我的关切。而我,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忽略她的爱。对不起, 3

妈妈! 一阵风轻轻吹过,捎来了桂花的香味,我深深地吸着,贪婪地吸着,这是妈妈的味道啊,淡淡的清香,从来不曾远离!

这位同学把妈妈对自己的爱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带入作文中,从而也让我们更好地感受了《项脊轩志》中那份浓浓的亲情。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重视整个知识传授和学习的过程,作文教学也要以此为指导,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高中作文写作也是一个收集材料、构思、组织语言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整个作文写作过程的指导。作文写作是学生思维的外化,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打开思路,将自己的想法有效地表达出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这也是我们上一届高三的经验之谈。记得尤光磊主任曾引用过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中强调的一句话,“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针对写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诊断,即不仅关注“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还应关注“不该怎么写”“应该如何改”。要引领学生从反思的角度,用审视的眼光,对存在的问题作归因分析——弄清自身写作存在的弊病是什么,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途径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为此,教师很有必要多上上作文升格课,在升格过程中展示典型,放大细节,让学生在一系列“特写镜头”前揣摩要领,在修改和调整中获得过程性的体验,在动态比照中获得强烈的学习刺激。我在作文升格方面的尝试,已整理成文的计有6篇,包括“扣题不紧”类病文升格、“内容空泛”类病文升格、“选材欠集中”类病文升格、“用例显牵强”类病文升格、“说理欠充分”类病文升格、“层次不合理”类病文升格。

三、重视了训练,但训练的要义能否明确?

“多读多写”一直是我们深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所谓传统经验,当前很多学校仍坚持“两周一大作,一周一小作”的做法。但训练“量”的充足,真能带来训练“质”的提高吗?我做过一次实验,我所带的两个同样类型的班级,一个班级按照学校正常要求两周一次大作文,另一个班级只写年级统一考试的作文,一学期写了三次,后来发现他们应试过程中的作文成绩每次相差不到一分。

关于训练“量”的问题,梁启超在写作中有着自己切实的感受,所以,他对于学生学习写作的见解特别精辟、特别深刻。他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意见:“现在中学生至少一星期做一篇文,不但中学生做不好,便叫我做也必定越做越不通。我主张每学期少则两篇,多则三篇,每一篇要让他充分的预备,使他在堂下做。看题目难易,限他一星期或两星期交卷。??多做学生便要讨厌,或拿一个套子套来套去。我主张少做是做一次必将一种文做通。下次再做另一种文。”这段话给我们解除了一个困惑:为何不少教师让学生频频作文,但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如既往。作文训练的关键不在“密集”,而在“到位”——“做一次必将一种文做通”。梁启超讲的“每学期作文次数至多两三次”,实际做法有这样两点:一是一篇多次改,经过自改、互评、重写、改写等反复,达到“做一次必将一种文做通”。二是一题多次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选材,写不同体裁的文章,练习一个题目不同的写法。这样,一学期虽然作文只做两三个题目,但每做一个题目,就做深做透。如此训练,有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开拓写作思路,大大提高驾驭文章体裁的能力。

还有,训练的兴趣如何提高的问题,也值得探讨。

能否调动更多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下面介绍我们学校某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尝试的几种做法,以供大家参考:

4

1、尝试写下水作文——分享写作的体验

语文教师讲作文个个都是得心应手,但并不是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写出好作文来。其实学生经常也会在想,老师讲得眉飞色舞,不知道他自己写会是什么样子。假如教师能适时地选择一些题目与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这对他们的写作兴趣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学生看到老师的范例会对老师的讲解更加信服,教学的效果自然得到提高。同时,教师经过这个自主写作的过程也能获得更加丰富的写作体验,也有利于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这种良性的师生互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比如,我在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也曾写过一篇《我的写作课老师》,学生们看后十分激动。

L先生还曾经在讲台上发表了让我至今感念不已的讲演。也是一件小小之事,大约是L先生在银行取钱时与柜台后的“笑脸”发生了不快,乃至口角,乃至要动手。我无论如何想象不出L先生从窄袖口里伸出精瘦的胳膊与人肉搏相见的情状,大概有几分可笑,也有几分悲壮。真动起手来,手无缚鸡之力的他,如何又是别人的对手,结果定是有十分惨痛。但L先生攘臂而起,愤而出战!幸好战事未起,我们才又看到他可爱的笑脸了。简要述说经过后,L先生总结道:“人不能潇洒一世,总可以潇洒一时吧!”当时,在脑海里浮现的便是“快意恩仇”四个字,想不到,文弱如方先生,也竟有一副刚烈的侠心。及至今日,当同样文弱的我面对屈辱之时,也决不惜袒露瘦弱身躯,拼死一搏,溅血不已的。也算是L先生言传身教的一项结果罢。(摘录)

近些年,我越来越体会到:教师真要领悟、把握写作规律,进而提升教学实效,必得先有作文方面的切身体验,否则,所有的指导和评讲终究难免隔靴搔痒。试想,如果将师生同题作文同时展示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大增;教师再来一番现身说法,和学生共享自己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学生自然能从中获得启发(或得到教训)。所以,我也要求语文组的年轻教师轮流写一写下水作文,积累一些切身体会;而非只知道提要求,只知道讲几句枯燥的写作知识,只知道写几句干瘪无味的评语。

2、小组合作作文教学——加强作文指导的情境

小组教学集中体现有先进教学方法的很多优势,通过分小组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尽最大空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每一个学生写作的激情。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就确确实实成了主人。同时,小组教学用讨论的形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去挖掘生活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小组活动还是个民主的形式,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写自己想写的,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就很有真情实感。小组型作文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审题、写作和小组修改这三个步骤。审题分为教师讲题和学生探题,学生在弄懂文题后,可以大胆地把自主构思的作文说出来供大家讨论敲定,从而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在讨论完善后,让学生各自开始写作。高中生写出来的文章必然存在多方面的毛病,先让学生自己或者互相交换对作文来一次浅层的修改。然后再交由教师进行统一评改。这是小组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小组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信息反馈,也是小组作文再修改的一个参照标准。

小组合作随笔——放飞自由的心灵

学生的认知在交流对话中形成。“对话仿佛是一条流淌在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的对话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源,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小组合作周记这种自由的对话形式为同伴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他们这群年龄相仿的共同体成员在探索过程中能积极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另外,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能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学习只能浸润在差异中才能成立,在差异之中重新编织营生的意义和关系,才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大致相仿的学习生活所形成的经验的交流,会让他们产生更多的共鸣、更多的惺惺相惜,不同见解的互补,也能生成新的认知。比如有些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见解迥异,言语的之间争论非常激烈,这种交锋,会激发他们走向更深的思想内涵,迈向 5

更广的思想维度。

我们学校的这种合作周记始创者是廖先红老师,她为此还写过一篇论文,阐释了“小组合作周记”的必要性,从科学合理地分组、灵活有序地确定主题、师生真诚互动地评价等角度探讨操作步骤。我是在她的影响下着手做这项工作的,我的原高一(26)班在高二分班打散之后,15个合作小组有6个小组将合作周记坚持到高三毕业,成为了孩子们青涩而纯真的成长记录。诚如廖老师所言:“也正是这些温暖的文字如点点飞萤,照亮了我教学的前行路,增添了我批阅作文的兴致,为了让这份兴致变成了雅致,每个星期,我都会抽出一个完整的下午和晚上,静静地品读他们的周记,写下一些真挚的评语。”

3、多元互动,开放读者,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写作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这就决定了写作的开放性,阅读对象开放是写作教学开放的表现之一。应将作文的阅读对象从单一的老师扩展成为老师、同学、父母、朋友以及社会上各种潜在的读者,让学生在立体交叉多元互动的环境中去碰撞,去争辩,去表达,去交流。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没有读者的写作教学也是没有生命的教学。这里包含2 方面的含意: 一是强调写作时心中要有“读者”,这才会有对话的欲望; 二是强调只有读者的反应——共鸣或辩驳中才能实现写作的价值,获得写作的成功感与幸福感。

近年来,我们学校在“开放读者,激发写作兴趣”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开辟佳作发表园地,供同学交流。在教室合适的墙体位置开辟一个佳作文展示区,既展示优秀作文,又展示进步明显的作文,受到3 次展示的学生享受免写的特权,即享有选择写作文或自由阅读的自由。

(2)多元交流。每次作文后,同一学习小组的同学相互阅读,并写出评语。有显性实在的交流对象的作文,交流对象为第一读者;集体活动后的作文,同伴为第一读者。尽量要第一读者写下评语。如母亲节写作《母亲的一天》,母亲为第一读者;家长会前夕,《致父母的一封信》,父母为第一读者;清明节烈士陵园集体扫墓,《清明节的哀思》,同伴为第一读者。

(3)引导学生积极投稿。近年来组织学生参加市里组织的“阳光下的阅读”现场作文大赛和书信比赛,全国的“语文报杯”作文大赛,“新世纪杯”作文大赛,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4)建立班级博客。由两个责任心感,电脑技术过硬的学生担任博客管理员。每次作文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评,由小组推荐具有代表性的作文( 最初是优秀作文,后来扩大到有争议的作文) ,然后再由老师筛选,将学生习作贴在博客中。班级作文博客为学生作文的发表、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那些被选中的作者非常关注别人对自己文章的评价,学生很有新鲜感,兴趣很高。

(5)每次段考,以教研组为单位,搜集一批优秀考场作文,进行二次加工,编辑成册。

四、重视了系列,但系列的构建是否科学?

作文教学面对的是学生复杂、丰富、千差万别的作文过程,作文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全方位应对学生的作文行为。现行作文教学(包括教材中的作文系列设计),考虑较多的是内容系列(关注“写什么”,注重素材积累)、过程系列(从审题构思到修改提升的过程) 和方法系列(关注“怎么写”,训练技法),而弱化了能力系列(中学生应具备的作文能力点,如写实、虚构、抒情、阐释、论证等)、素养系列(写作兴趣、写作习惯、写作思维、写作规范等)。

当然,作文教学系列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对作文教学目标进行理性定位,对作文评价标准进行理性审视,同时要立足于学生实际,照顾到个性差异。我们高一曾开设了一门名为《逻辑入门》的选修课,试图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做一些探索。可惜,随 6

着朱一兵主任的退休离岗,这门课目前搁浅下来了。

我们现在所用的人教版必修教材,将阅读和作文分开设置,每单元之后进行作文教学。在阅读部分注重文本分析,而单元后的作文注重作文技能的训练,往往与阅读部分无甚关联,读与写处于分裂状态。“作文”单列,必然造成阅读与作文分裂。而美国的教材编写,每篇课文分两大部分:阅读和作文。在阅读课文之前,书中会提供一些阅读指导及相关的知识背景,为学生的课后阅读提供指导,并为学生的作文提供材料。阅读之后是微型作文,会有一些结合现实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中美两国教材的区别在于:美国教材针对问题进行作文,在作文之前有材料的积累、情感的触发,是主动的作文;而我们通常只是单纯地给出一个题目,没有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思考,是被动的作文。而当前高考作文的评价机制、评价尺度,也给作文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干扰。所遴选出的高考“优卷”,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八股语篇”。其强大的引导性、诱惑力,不言而喻。纠偏,已迫在眉睫。

所以我们期待着作文教学、作文评价都能有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让作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重视阅读积累,重视真实自由表达,在训练中自觉追求作文的技法,我相信,高中作文教学一定会满园春色,繁花似锦。

7

更多相关推荐:
20xx考试反思作文

20xx考试反思作文第1篇月考反思月考的卷子发下来了当时我很紧张过了一会我的卷子发下来了我一看分数965分哎没达到理想的分数不过我的卷面很整洁字写得很好老师看见了还夸了我一下说quot你的字写得很好quot我感...

20xx考试后的反思作文

20xx考试后的反思作文第1篇考试后的反思成绩单在今天发了下了我总以为会考得很好可是你看数字得了83分我惊讶得不知所措回到家里我连自己的成绩都不敢告诉家长我只好在房间里反思自己难道是我自己认为每一次考试都很出色...

考试反思作文

考试反思作文考试反思作文一学习反思作文时间仿佛过的很快一眨眼的功夫却已学期过半我仔细的gt倾听钟表的声音仿佛感到了时光的流淌生命的流逝时间仿佛是一片大海我仿佛是在大海中行舟的那个人我在着大海中慢慢的成长进步刚上...

期末考试作文反思

期末考试作文反思篇一这次作文是本学期以来我扣分最多的一次扣了三分经过反复思考和反思后我发现了如下几个问题1作文的主要内容可能没有扣住中心应该是有些跑题的写到刻苦努力去了2思路不清晰废话太多左扣右扣却扣不到重点把...

期末考试反思作文

期末考试反思作文第一篇自我踏入求学园地以来我体验过大大小小的考试如今留给我的是重大期末考试后的反思时间我退很多步想想面对这一次次考试我有着许多的疑惑一场场考试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什么是正确面对考试的方法为什么考试...

考试之后的反思作文

期末考试在27号就如何也落我的心情真100来了正式结束了原本打算好一场的但提心吊胆说难过吧语文只考了84说开心吧也对英语考了语文你的语文我在心里抱怨原本七八而现在却反了反数学一下子语文是比的但数学很薄弱平时只考...

期中考试反思作文

期中考试反思作文我一向语文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语文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点也同样延伸到了数学和英语方面。很多计算和语法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

语文期中考试后反思作文

语文期中考试后反思作文记得老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争取做到考后一百分拖过分析整张试卷我发现前面的基础题做得还行可见平时的积累凑效了但是诗歌鉴赏题很弱基本得不到什么分了正如老师所说看来以后得多做这类题目了多分析归纳答...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分析与反思

20xx年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反思一试卷分析本次三年级语文试卷覆盖面广既考查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分析及习作能力较为充分的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测试...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反思冯竹英一通过这次考试我的感触很深为了今后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这次考试问题进行如下反思二本次试卷的特点本试卷命题本着努力体现新课标中新理念的原则除考察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一些...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费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港城学校二4班张友桥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从整个班级的情况来看考试成绩还算理想本次小学语文二年级期中试卷共十个大题总分为100分分基础知识占总成绩的80包括拼音组词写带有偏旁的字找...

我的语文考试反思

期中考试反思语文的期末考试我考得不好没有达到期中考试前制定的目标我知道父母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考试我也想了很多我知道期末考是一面清澈的镜子...

关于考试的反思作文(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