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学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写作学,也称写作、基础写作、基础写作学、大学写作……称谓虽有种种不同,但是实质上都是指以书面语言为媒介(或以电脑等工具制作),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篇章组织系统。 写作学,是一个涵盖面较大的概念,具体而言可以包括文章写作学、文学创作学、新闻写作学、公文写作学、经济文书写作学、实用文书写作学等众多的学科。在高等学校,写作学科的设置往往因学校性质不同而侧重点不同。
就师范类大学而言,开设的写作学,质而言之属于文章写作学范畴,兼及一些文学创作学、新闻写作学等学科内容。因为师范类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小学、中学教师,所以其写作学的开设,同样是围绕其整体培养目标的。
大学写作学的内容,虽然与中学作文教学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二者的区别也较为明显:中学作文教学往往局限于记叙文、议论文等训练性文体讲授、训练;而大学写作学则是较多侧重于宏观理论的讲授,写作训练也较多侧重于应用型文体的训练;尤其是师范类大学的写作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教学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学科同样在发展;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始,写作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写作学科无论是在宏观理论方面,还是在微观训练方面,传统写作理论已经难以望其项背。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引入,诞生了现代写作学;之后随着思维科学的兴起,在90年代又出现了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写作学已经以一种完全崭新的面貌卓立于社会科学之林。
河西学院文学院写作教研室,在几代人努力的基础之上,在借鉴、吸收传统写作理论体系、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精华的基础之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写作学理论体系-智能型写作理论体系:即以思维培养为核心,以智力发掘为着眼点,以能力训练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素养、培养高素质的写作人才和写作教学人才为目标,以鲜明的师范特色为追求。
教学内容
《写作学》教学内容结构:绪论,上篇原理与训练(第一章 写作本源与作者、第二章 写作过程与操作、第三章 写作思维方法与技巧、第四章 写作成品与读者),下篇文体与案例(第五章 应用体、第六章 新闻体、第七章 理论体、第八章 文学体)。
《写作学》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首先,教师以“集学者、作家和教练员于一身的写作教师”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将科研、教研、教学、创作四项工作融合为一体,以研究、创作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研究与创作,写作教师真正做到了能教学,能创作,能研究,并能带领学生从事写作与研究。其次,教师能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并创造性地运用研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把写作课程与网络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第三,教会“学生学”,充分体现“审美型阅读、研究式学习、创造性写作”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理解与领悟相结合”、“实践与提高相结合”、“追求与完善相结合”。第四,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学会写作,学会阅读,学会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作与研究。
《写作学》的教学目的:写作学是一门融合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是高师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人文学科。良好的写作能力是中文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认识和掌握写作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学生的创造性写作思维与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本课程依托教学网站,将写作系列课程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网站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许多优秀的文章可以优化储存并以超文本的方式呈现;传统教学方式中只能作用于视觉的作品文本可以借助音、声、画、文的多媒体方式,形成对读者的审美刺激和审美体验。写作教学中传统的阅读文章的方式发生了从知识型向审美型的转变。在网站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写作教学打破了“告知式的教、接受式的学”的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开展主动的、有目标的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在网站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发表自己的写作作品,激活自己的写作兴趣,获得写作的动力。师生共同编撰作品文集,共同编撰写作研究型课程的校本教材,充分发挥和展示了师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条件
写作教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教材的关键又在于顺应时代的变化,及时加以更新,《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就是这种更新的结果,它被列入面向二十一世纪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突破了“八大块”写作程式的传统教材体系,立足于“守正出新”、从实际出发、突出写作训练,建立了一个以“原理与训练”、“文体与训练”并重的写作学教材新体系,阐释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兼顾写作科学、写作教学学和写作工程学。
1、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考试纲要
根据董小玉主编的《现代写作教程》,我们编写出了全新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以及完整严谨的授课计划,每位教师都有完备、详尽、不断更新的电子教案。
2、教学档案建设
在文学院资料专柜,保存了20xx年以来写作学完好的教学档案,其中包括部分电子教案、试卷、教学日志、教研室活动记载、荣誉证书、教研论文、教研项目表、以及部分教学用书。
3、教材配备情况
教学用书:《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参考用书:《高级写作教程》周姬昌 武汉大学出版社;《大学写作概论》张 杰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4、实践教学条件
以《飞天》、《陇上一叶》、《甘泉》为实践基地,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创作、投稿、讨论。
5、教研及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依托“写作网”(.cn/)“中国诗歌网”
(/index.html)“作家网”(/Index.html)“青年作家”(/)“写作大全网”(/)“文秘写作网”(/)“华文写作在线”(/)“鞍山写作在线”
(/)“中文原创门户—写作网”(.cn/)“新闻写作网”(.cn/index.htm)“中国作家网”(.cn/)“中国汉语文学网”(/)“中华杂文网”(/)“诸子原创”(/)“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免费范文网”(/)教学网站和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库,开展基于网络的写作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推行一种“审美型阅读、研究式学习、创造性写作”的新理念,积极探索旨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师范类写作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写作教研室加大改革力度,对传统写作课堂教学模式及训练方式进行全面改造,按照“以人为本”的整体教学思路,把思、听、说、读、写、动六个方面糅合在一起,组织成一种“讲练式”、“互动式”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等互动环节的增加,使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在课堂教学上,本课程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完成了由过去“告知式的教、接受式的学”的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向“审美型阅读、研究式学习、创造性写作”的转变,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教改试验。在授课、讨论、作业、实践、考核、教材六个环节中贯穿理
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应用能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依托网站进行课堂传授、网上讨论、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自评等教学活动,学生发表的文章质量是考核本课程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通过网络,师生可方便地发表原创性的写作作品和研究性学习成果,并随时在网上进行讨论与交流。教师通过在网上的创作示范和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点,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加强了学生与老师的实时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写作课的教学。 写作在国内外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素质之一。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写作教研室通过不断的摸索探究,形成了不拘一格授课方法。写作教研室因地制宜,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条件,积极探索多种新型教学手段,并加以运用。
首先,自20xx年起,课程小组对每届新生进行读写能力摸底测试,测评打分后为每位学生建档保存,了解新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的各种情况,及时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使下一步的写作训练更有针对性,更可以明显看出了训练效果。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以“陇上一叶”文学社为学生练笔和活动基地,每年组织1-2次面对全系的大型征文活动或演讲比赛,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学生们踊跃投稿,在校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的学生占总学生数的30%。
再次,组织并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到校园外观察、体验生活,通过调查、采访了解社会,积累写作素材,进行写实训练。组织学生对当地民间文化进行田野作业,创作了大量散文、游记、诗歌、民间故事、采访手记等作品。
最后,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播放电影、电视、音乐、朗诵等音像资料,强化学生的情境体验,同时正在制作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如诗歌欣赏、散文欣赏、小说欣赏等,不断应用于教学。这些措施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博客”写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及时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师生互动的网络写作圈子。
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方法的建设、更新及实践,取得了以往传统教学方法根本无法达到的效果!
本课程主要特色
1、写作教研室目前有专职教师五人,其中三人为从事写作教学十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之余,他们积极从事文学创作,发表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杨林昕老师曾在《诗刊》、《青年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100余首;吕玉铭老师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余篇。豆红桥老师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10余篇,教师的积极创作带动了良好的写作氛围。
2、近年来,写作教研室教师坚持科研促教学,教学带动科研的原则,在教学的同时积极进行科研活动,在国内省级以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篇,校级科研立项3项,出版
专著2本,参编著作6本,主编教材1本。并多次获得省、市、校级优秀科研教学成果奖,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走在专业教师的前列。
3、写作教研室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上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各种写作人才。河西地区的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绝大多数是我系毕业生;还有一大批毕业生活跃于各市县重要部门从事文秘工作,一些去媒体应聘当了编辑、记者,电台节目主持人。这说明写作能力的增强使学生有了更大的择业余地,我们不仅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还为社会输送了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步骤
写作课程建设小组注重写作课程结构性调整,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写作课程建设成为在全院有优势和影响力的精品课程。
写作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教材建设、教法改革,同时逐步加强选修课建设。力求改变过去教材脱离写作经验,教法重讲不重练和与社会实践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20xx年起,利用三年时间,按专题分年度地重点建设写作课程,力争使本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
针对写作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写作课程三年建设总体规划安排如下:
1.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一般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
2.三年内,继续全面推行“案例”教学、“情境”训练等教改活动,使之成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3.完成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选等的网页课件制作。
4.完善试题库,建立教研室资料库。
5.组织校外实践和练笔,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
6.引进硕士研究生1-2名,加强本课程的师资力量,搞好青年教师的培养,顺利完成课程师资新老交替工作,为课程良性发展打好基础。
7. 派教师参加省内外学术会议1-3次。
8. 在校园网建立“写作论坛”,结合师生的“博客”写作圈子,利用互联网,真正实现课内外持续训练和师生互动交流。
课程资源上网
在写作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书目全部上网的基础上,20xx年底,实现教程负责人教案全部上网;主讲教师的教学录像上网率达到10%;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数达到总学时的10%;每位教师都会使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并能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0xx年底,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数达到总学时的20%;教师教案上网率达到70%;主讲教师的教学录像上网时数达到总课时数的30%。
20xx年底,写作学课程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数达到总学时的30%;所有任课教师的教案实现上网;实现主讲教师全程教学实录上网;多媒体课件全部上网。
上网资料目录清单
1、精品课程申报书 2、课程介绍 3、课程队伍介绍 4、课程标准 5、课程进度计划 6、教改研究 7、授课教案 8、思考与讨论题 9、见习或实践指导 10、指定教材 11、参考文献 12、课程考核办法 13、授课实况录像 14、教学效果或讨论区 15、相关链接 16、经典阅读 17、创作论谭 18、试题库
第二篇:关于针对阅读与写作教学大纲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阅读与写作》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阅读与写作》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员具有一定的文章阅读与写作理论水平、较高的鉴赏与写作能力,增强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课程,有较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二、课程目的要求
1.掌握文章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方法与技巧。
2.能运用文章阅读理论,分析或鉴赏文章,提高语文阅读素质和教学水平。 3.能运用文章写作理论,掌握基本实用文章的写作,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和教学水平。
第二部分 教学时数
本课程学分为6学分,教学时数108。具体分配如下:
教 学 内 容
导 论 上编:阅读论
第一章 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章 诗词、散文鉴赏 第三章 小说、戏剧文学鉴赏 第四章 儿童文学鉴赏 第五章 科学论文的阅读
8 8 6 6 6 课内学时
4
2 2 2 1 1 录音课 1
2 2 2 1 1
IP课程 1
1 1 1 录像课 1
第六章 阅读教学论 下编:写作论 第七章 文章写作过程 第八章 记叙类文体写作 第九章 议论类文体写作 第十章 说明类文体写作 第十一章 教学应用文写作 第十二章 电脑写作 第十三章 作文教学论
总 计
8
10 8 10 8 8 8 10 108
1
2 2 2 2 1 1 2 22
1
2 2 2 2 1 2 2 23
1
1 1 1 1 1 1 1 12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
导 论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以及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2.理解文章阅读与写作活动的各自特点,以及对人的素质修养的全面要求。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学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
阅读与写作,是信息接受和传播的基本方式,社会交际的一种手段,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
第二节 阅读与写作: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
人的主体是阅读与写作的中介和桥梁。阅读是主体由外而内的吸收、借鉴;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表现;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
第三节 阅读与写作的素质要求
科学的思维方式。生活的哲学感悟。深厚的文化涵养。非智力情感因素。敏感的语体把握。自觉的文体意识。艺术的审美趣味。电脑的知识技能。
第四节 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学习方法
把阅读论与写作论作为有机整体融通起来。正确把握理论、阅读与写作三者的互动关系。文章阅读论与文章写作论都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难点,解决问题。
三、重点难点
1. 学习文章阅读论与写作论的意义与方法。
2.文章阅读与写作对科学的思维方式、生活的哲学感悟、深厚的文化涵养、非智力情感因素、敏感的语体把握、自觉的文体意识、艺术的审美趣味和电脑的知识技能的要求。
四、教学建议
1.正确认识文章阅读与写作的融通性和一体性,以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对经典语文篇章的阅读,让学员充分认识人的多方面素养对文章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上编:阅读论
第一章 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阅读的实质含义和重要功能。2.了解中西方文章阅读的不同传统及各自的长处。
3.掌握文章阅读各种方法的基本功能、主要局限及其独特视野。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文章阅读的定位与功能
文章阅读的理论定位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是对文本所携带的信息密码的破译。文章阅读的本质功能是信息解码、文化浸润、心灵沟通。
第二节 文章阅读的中西方传统
中国文章阅读的历史传统。西方文章阅读的价值取向。中西方文章阅读的文化差异。
第三节 评点式和文体论阅读
评点式阅读的功能是诠释疑难;探幽发微;画龙点睛。评点式阅读的基本特征:扣文而评、一点深入、灵活自如。它偏重读者主体意识。其局限是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
文体论阅读的特点是,对信息解码的预设和导向。其具体方法是,把握不同文体的表达手法;辨别不同文体的结构类型;驾驭不同文体的语言体式;再现不同文体的主题形态。
第四节 社会学与文化学阅读
社会学阅读注重开掘文章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但有时会忽略其艺术特征和文学价值。它强调具体作品与文章作者、社会环境的关系。其主要方法是体现时代性,强调政治性,注重社会性,挖掘思想性。
文化学阅读提供透视文章的一种新方法和新角度。其主要方法是,通过文章中文字语言、习俗制度、经济结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分析,显示其深层的文化底蕴。
第五节 语义学与接受美学阅读
语义学阅读是以文本为中心,通过语义分析把握作品意义,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语义学阅读的主要方法是强调从字、词、句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表达手法和修辞技巧。
接受美学阅读是以读者为中心,注重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其主要方法是,建立自觉的期待视野,词语内涵的再理解,人物情节的形象化,主题意义的新创造,与隐含读者的结合。
第六节 电脑网络阅读
电脑网络阅读的特征是,非线性的网络思维,表达的多感觉通道,超文本的开放性,文本形态的流动性,文本传播的瞬间性,阅读的互动性。其主要方法为,个性化阅读,多元化的文本意义开掘,超文本的意义辐射,主题的网络检索。
三、重点难点
1. 文章阅读的理论定位和重要功能。
2. 中西方文章阅读的文化差异。
3. 文化学、语义学、接受美学、电脑网络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建议
1. 注意从其他学科引进和吸收当代文本阅读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视角。
2. 结合不同类型的文本,具体阐明文章阅读的各种方法。有条件的应运用电脑网络,向学员演示电子文本的阅读方式。
3. 要求学员就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某一特定篇章,来运用不同的文章阅读方法。
第二章 诗词、散文鉴赏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诗词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领。
2. 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求。
3. 掌握诗词和散文的艺术鉴赏方法。
4.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要领。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诗歌概说
诗歌,在中国古代诗和歌有别,诗供朗诵,歌是歌唱的,现在诗和歌统称为诗歌。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浓烈情感和丰富想象;和谐的音乐美,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讲究押韵,一般分行排列;语言凝练、形象、含蓄;采用赋、比、兴等手法。
第二节 古诗鉴赏
古诗主要指古体诗和古代律诗。古体诗同今体诗相对,每篇句数不拘,有四、五、六、七、杂言、杂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比较自由。律诗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均有一定规则。
第三节 现代诗鉴赏
自由诗是现代诗的主要形式。是自由抒写、没有固定韵律的诗歌。它形式自由,音节、句数、段落等没有固定规格。韵律灵活,靠短语、句子、段落的参差来形成旋律和节奏。现代格律诗和民歌体是自由诗的主要部分。
第四节 词鉴赏
词是合乐的歌词,有“令”、“引”、“近”、“慢”等。每首词有表示音乐性的调名;大都分为数段;字数一定;长短句的句式;讲究平仄,字声配合更严密;押韵位置各个词调都不同。
第五节 散文概说
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性作品。它以描写真实人物、事件为基础。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议论散文和抒情散文等,狭义的散文只指抒情散文。散文的写作要求:讲究艺术构思,创造优美的意境,注重诗情和文采,具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生活情趣,给人以思想启示和美的享受。
第六节 叙事散文鉴赏
叙事散文是以叙事为主、因事缘情的散文。事件叙述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文中人物和事件常交织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强调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线索清楚,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朴实、自然。
第七节 抒情散文鉴赏
抒情散文是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的散文。它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常以情感发展为行文线索。立意新颖,构思精美,意境深邃,语言优美。
第八节 科学散文鉴赏
科学散文是用文学笔法表现科学内容的散文。科普说明文就是科学散文。它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内容具有科学性、知识性、普及性;以读者的认识程序安排结构;语言既形象生动,又科学、准确、鲜明。
第九节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与语体文相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古今词义变化、人称代词、基本句式、修辞格、成语典故的用法,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重点难点
1. 诗词的文体特征和艺术鉴赏方法。
2. 叙事、抒情散文和科学散文的文体特征、结构方式及其阅读和写作。
3.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特殊语感。
四、教学建议
1. 要求学员通过诗词作品的阅读,来体会诗词的艺术特征。
2. 指导学员根据散文阅读理论,来鉴赏典范的叙事、写景、抒情和科学散文。
3. 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安排学员进行散文创作的尝试。
4. 指导学员参照语体文来把握文言文阅读的特殊方法。
第三章 小说、戏剧文学鉴赏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微型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
2. 把握话剧剧本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求。
3. 掌握小说和戏剧的艺术鉴赏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小说概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广阔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表现手法灵活,多使用叙述和描写笔法。通过情节展示来细腻刻画人物性格,展示社会生活。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第二节 微型小说鉴赏
微型小说是篇幅短小却具备小说一切要素的小说。它篇幅微小,立意清新,情节单一,结构精巧,结尾奇特。
第三节 短篇小说鉴赏
篇幅短小,情节精练,人物集中,往往截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断或侧面,围绕一组矛盾、一两个主人公展开故事,集中地突出人物性格和鲜明地表达主题,具有“借一斑略知全豹”的艺术力量。
第四节 长篇小说鉴赏
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通过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件、具体的社会环境和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地展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第五节 戏剧文学概说
戏剧文学是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广播剧、电视剧等剧本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剧本。它通过戏剧冲突塑造典型人物,再现社会生活。结构既高度集中又自由灵活。人物台词具有鲜明个性。对话精练,富含潜台词,并带有强烈动作性。
第六节 话剧和戏曲剧本鉴赏
话剧和戏曲剧本是以对话、表情和动作等来展开冲突,塑造人物,揭示主题,逼真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戏剧样式。它的人物对话多用鲜明生动、通俗易懂的规范化散文语言。剧本题材要求贴近社会生活,反映时代主题,语言要具有个性,富于表现力。
三、重点难点
1. 微型小说、长短篇小说的文体特征和艺术鉴赏方法。
2. 话剧剧本的文体特征和艺术鉴赏方法。
四、教学建议
1. 要求学员有意识运用接受美学阅读理论,对小说和话剧作品进行艺术鉴赏。
2. 对微型小说、长短篇小说以及话剧,进行文体特征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儿童文学的鉴赏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神话、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
2. 掌握神话、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的艺术鉴赏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神 话
原始时期人们把自然力形象化、拟人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故事和传说。历代文学中以神为题材反映现实、讽喻社会的作品,通常也称神话。它反映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认识。它不强调人物的性格刻画和背景描绘,所注重的只是神的怪诞事件的述说。
第二节 童话鉴赏
童话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涉及神怪精灵等超自然因素的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主人公往往是善良人们,需要经过艰苦的历程才能得到圆满结局。结局大都是好人得救,邪恶者遭受惩罚。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生动浅显。
第三节 寓言鉴赏
寓言是寄寓哲理的短小故事。它大都使用借喻,向读者暗示它所蕴含的思想。人物和故事是虚构的,往往以动物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角色,使之拟人化,具有讽刺、教谕和劝戒的意味。情节集中,结构单一,语言形象、优美。
第四节 历史故事鉴赏
运用通俗口语描写历史人物或事件,具有生动情节的文学体裁。它采用中国传统的叙事模式,结构单一,情节生动,语言通俗化、口语化。一般要求内容集中,线索清楚,波澜起伏,便于记诵。
三、重点难点
1. 神话、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的文体特征及其比较。
2. 神话、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的艺术鉴赏方法。
四、教学建议
1. 对神话、童话、寓言、历史故事,进行文体特征的比较分析。
2. 要求学员运用接受美学阅读理论,对神话、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进行艺术鉴赏。
3. 指导学员通过童话、寓言等文学创作的尝试,以获取这类文体教学的感性体验。
第五章 科学论文的阅读
一、 教学要求
1. 了解科学论文和科学论著的基本内涵;
2. 掌握科学论文和科学论著阅读的原则和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科学论文的理论界定
也称“学术论文”。是在各种科学领域内专门探讨学术问题、反映研究成果的论文。它既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的一种工具。它具有学术性、创造性、科学性和文献性。
第二节 社会科学论文的阅读
社会科学论文的阅读,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提取。要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进行科学的解读。要具备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知识的基础和修养。
第三节 自然科学论文的阅读
自然科学论文的阅读,要注重科学精神的提取。要在一定的科学史的背景中,去进行科学的解读。要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专业知识的基础和修养。
第四节 科学论著的阅读方法
社会和自然科学论著的阅读,除了阅读一般科学论文的原则和方法之外,还要讲究阅读的系统性、完整性。要培养学生具有宏观的学术视野和统摄全书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1.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论文的阅读。
2. 社会和自然科学论著的阅读。
四、教学建议
1. 正确处理历史和现代科学论文阅读的关系。
2. 阅读的重点应放在当代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论文及论著上。
第六章 阅读教学论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阅读教学的目标。
2. 掌握阅读教学的方法。
3. 了解阅读教学的模式。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陶冶心灵、铸造人格。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方法
激发学生主体的阅读兴趣。在整体中来理解局部。使用学生自己的眼光和视角。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采用独特感知创造新的作品价值。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模式
教师示范解读。师生对话讨论。学生自我欣赏。撰写读书笔记。
三、重点难点
1. 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2.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3.
四、教学建议
1. 要充分激活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
2. 强调文章阅读的多元化理解。
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解读见解。
下编:写作论
第七章 文章写作过程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文章写作过程的基本阶段和主要内容。
2. 理解文章写作构思的步骤、方法和一般规律。
3. 掌握文脉贯通、文章起草和文面规范的方法。
4. 掌握文章修改的程序和基本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写前准备
考虑作者生活的积累和思想的修养。进入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掌握充分的信息资料。
第二节 写作构思
它是一种信息的编码。具体包括以下因素:
主题提炼:主题的提炼方法;主题确立的基本要求。
文体确定:文体为写作提供编码程序。
材料选择:材料的处理和使用原则。
谋篇布局:结构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表达技巧:不同表达手法组合的艺术功能。
读者意识:不同的受众群体;读者接受对作者和作品价值的重大影响。
编写提纲:写作提纲的内容构成、不同形式和编写方法。
第三节 执笔行文
它是一种信息的输出,是思维成果的物化和外化。具体包括以下环节:
注重语感和语境:语言的基本特征、审美要求、使用技巧和学习途径;语感和语境的实质。 强调文脉贯通:文脉的内涵和实质;文脉贯通与作者思路的对应关系。
掌握起草方法:强调形象思维和整体性的一气呵成;侧重逻辑思维和局部性的化整为零。 讲究文面规范:标题、署名、段落、书写等。
第四节 润色定稿
按照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的大致顺序进行灵活的修改和润色。
检查主题:主题是否正确深刻、是否揭示事物本质、是否具有新颖的角度。
增删材料:删去与主题不一致的材料,充实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
调整结构:从总体上看布局是否合理,层次安排、段落划分等是否得当。
推敲语言:检查用词是否妥贴,句子是否正确表达文意;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调整和增补文字。
三、重点难点
1. 写作过程中的构思规律。
2. 文章修改的程序和技巧。
四、教学建议
1. 要求学员写作时编写具体的写作提纲,从而展示运思的轨迹。
2. 进行命题作文,指导学员综合运用文章的基本理论知识,就一两个方面加以重点修改。
3. 要求学员掌握传统写作和电脑写作的不同文面要求和审美规范。
第八章 记叙类文体写作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记叙类文体的主要特征及一般写作要求。
2. 掌握消息、文艺通讯、人物传记写作的方法和要领。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记叙类文体概说
记叙文是真实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体。它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强调真实性,时空式结构,语言具体、形象、平实。它的写作要求交代明白、线索清楚、详略得当和富于变化。
第二节 消 息
国内外新闻事实迅速、简明的报道。一般具有电头、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等部分。写作要迅速及时,用事实说话,寓理于事;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语言简明扼要、开门见山。
第三节 通 讯
比消息详细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和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通常用来评介人物、事件,推广工作经验,介绍地方概貌等。它具有新闻性、形象性和评论性特点。其写作要选取典型意义的题材,反映时代精神。写人记事讲究真实。善于运用多种文学手段,借助议论深化作品主题。
第四节 人物传记
特定人物的艺术史。它用文学手法对人物生平进行真实、详尽的叙述,并折射出人物的气质、性格和内心世界。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以记述翔实的史事为主;另一类不排斥文学的虚构和想象。它的写作强调历史纪实性、庄严崇高感和艺术聚焦点。
三、重点难点
1. 消息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领。
2. 通讯的文体特征及艺术表现手法。
3. 不同种类人物传记写作的基本要领。
四、教学建议
1. 通过具体篇章的阅读分析,了解记叙类文体的跨类现象。
2. 结合学员生活实际进行命题,学习消息、通讯和人物传记的写作。
第九章 议论类文体写作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议论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作要求。
2. 掌握短小的文艺评论的写作。
3. 掌握教学论文和读书札记的写作。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议论类文体概说
议论文是用于议论、说理的文字。它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逻辑式结构;语言准确、概括、有力。它的写作要求有理、有据、有序、有文。
第二节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是自由灵活的散文样式之一。写法灵活自由,可以就书中某一点或某一侧面夹叙夹议,而不必顾及其整体。形式不拘一格,篇幅可长可短。
第三节 教学论文
在教学领域内专门探讨学术问题、反映研究成果的论文。它具有学术性、创造性、科学性、文献性特点。选题应具有现实性和科学价值。内容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语言严谨、准确、简练、通畅。
第四节 作品评论
对各类作品现象进行评论、鉴赏的文章。它可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它的写作,要研究评论对象、掌握评论标准、选好切入角度、重视艺术分析、坚持实事求是。
三、重点难点
1. 议论类文体写作的基本方法。
2. 读书札记和教学论文的写作要领。
四、教学建议
1.要求学员通过议论文体的阅读和写作,来体会议论类文体的基本特征。2.布置特定的书目,要求学员完成若干个读书札记的写作,并进行相互交流。3.指导学员编写一份教学论文的写作提纲,并据此搜集材料、结构文章,完成论文写作。
第十章 说明类文体写作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说明类文体的文体特征和一般写作要求。
2. 掌握科学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领。
3. 掌握解说词、教案的文体特征和写作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说明类文体概说
说明文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体。内容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以认知条理为结构方式,语言通俗、确切、明晰。其写作要求是,抓住事物特征,布局条理分明,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一般情况下要排除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
第二节 科学说明文
用于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其特点表现为知识性、科学性、普及性。以读者的认识、思维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运用平实的表现手法;语言的运用强调科学、准确、鲜明。
第三节 解说词
配合实物、图片、镜头、演出、景色等进行讲解、说明的文字。其特征是扣物性、拓展性和分合性。要善于运用文学的手段,移情于景、于人、于物,来增强解说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第四节 教 案
教学设计、实施的方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和过程,板书以及电化教学、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等。语言简明、概括、准确。教案不能只着眼于知识传授,要注重开阔学生思路,进行方法的引导。
三、重点难点
1. 说明类文体的一般写作方法。
2. 科学说明文和解说词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领。
3. 教案的设计和写作方法。
四、教学建议
1. 要求学员通过说明文体的阅读,来体会说明类文体的一般写作要求。
2. 指导学员写一篇关于电脑知识的科学说明文或解说词。
3. 指导学员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 日常应用文写作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应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一般写作要求。
2. 掌握常用教学应用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领。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应用类文体概说
日常应用文是与生活、事务联系密切,有固定程式,文字通俗的实用文体。内容具有实用性,以说明、议论为主,结构要素单一,语言简明通俗,注重行文格式。它的写作,强调实用功能,遵守约定俗成的规范,体现文化底蕴。
第二节 传统书信与电子邮件
书信是广泛用于交际、篇幅短小的文字。用于联系工作、沟通情况、交流思想、研究问题。写信要考虑对象,注意语气,表情达意,讲究格式。电子邮件是书信的现代化形态。它语言
简洁、传递迅速、应用广泛,正在取代传统书信的地位。它的使用有自己特殊的方法、手段和技巧。
第三节 日记与自传
日记是记录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文字。形式灵活,表现手法多样化,以记叙为主。是积累资料、帮助记忆、总结思想、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自传是以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生平事迹和思想发展的传记文。自传写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语言要朴实平易。
第四节 演讲稿与求职书
演讲稿是供演讲的文稿。它针对性强,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口语化、情感浓郁。可表达主张、交流情感,介绍情况,传授知识。其写作要心中有听众对象,注意情、理、事交融,语言通俗生动,讲究结构技巧。求职书是向用人单位自我推荐的文书。带有简略的自传内容。要善于突出自己的性格优点、业务专长,要词约事丰、简练明了。
第五节 总结与调查报告
总结是将实践活动条理化、系统化,以指导下一阶段工作或学习的文字。包括情况回顾、成绩、做法、经验、问题和今后打算等部分。其写作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调查报告是报道典型经验,回答现实中重要问题的一种带研究性的新闻体裁。有时也称“调查附记”、“调查汇报”等。同工作通讯、工作总结相近。它一般运用调查的成果,系统地向人们阐述事物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规律,来回答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六节 通知与计划
向机关、单位、团体、个人通知事项的文书。可用于发布一般性的法规,传达上级文件和指示、上级告知下级办理或通知的事项,机关团体个人之间互相通知需要知道的事情等等。写通知应注意:标题要有“三要素”(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正文之前写明被通知对象的名称。
对某一时期学习、工作、生产等进行设想和安排的文字。其内容一般包括:1.标题,包括名称、期限和种类。2.正文,包括计划的目的任务、指标要求、实施步骤、具体措施、注意事项等。3.署名和日期,署明制订计划的单位或个人名称,并注明日期,如需下发还应加盖公章。撰写计划内容要切实可行、留有余地;各项条款要具体、明确;层次要清晰、明了;文字要简括、精练、言简意明。
三、重点难点
1. 应用类文体的一般写作要领。
2. 电子邮件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领。
3. 演讲稿和自荐书的文体特征和写作方法。
四、教学建议
1.要求学员通过应用文体的阅读,来体会这类文体的基本特征。
2.要求学员熟练掌握电子邮件写作和发送的方法和技巧。
3.指导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单一主题的教学改革总结。
第十二章 电脑写作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电脑写作的新方式和新思维。
2. 掌握电脑写作的新表现手法和结构方式。
3. 了解电脑写作的独特语言风格。
4. 熟悉电脑写作的审美要求。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电脑写作:写作方式的革命
电脑写作是信息时代的新生活方式。电脑写作对传统写作的挑战与超越。电脑写作体现了新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电脑写作的平台和输入方法
电脑写作的多种中文平台及其独特功能。电脑写作输入方法的种类及其选择原则。
第三节 电脑写作的信息处理
网络信息的检索方法:利用搜索引擎、网络链接等方式,可以检索非线性顺序的集约性信息。 网络信息的处理方式:结构重组;艺术变形;生发创造。
第四节 电脑写作的表现手法
信息表达的多媒体和超媒体手段。超级文本的开放性链接。
第五节 电脑写作的结构方式
电脑文本与传统文章结构方式的差异。电脑文本的结构,具有全息性、延展性、交互性和流动性的特点。
第六节 电脑写作的语言风格
电脑文本不仅具有传统文章的语言风格,同时具有简明化、符号化和节点化的特征。
第七节 电脑写作的审美形态
电脑文本的审美原则。电脑文本的审美因素:页面设置、段落层次显示、引文和注释、字体字符、装饰图表和模板美化。
三、重点难点
1. 电脑写作的表现手法和结构方式。
2. 电脑文本的审美设计。
3. 电脑写作的语言运用。
四、教学建议
1. 要求学员认识到电脑写作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它将引起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并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
2. 通过上机写作,帮助学员实现从传统写作到电脑写作的历史转型。
3. 教师应运用电脑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示范,从而来引发学员主体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第十三章 作文教学论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作文教学的目标和原则。
2. 掌握作文教学的指导、批改和讲评的形式和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目标和原则
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创新精神,使他们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其教学原则是:感悟生活,激发想象,品味佳作,先叙后议。
第二节 作文指导
指导审题方法,诱发写作潜力,强调独特视野,鼓励自我修改。
第三节 作文批改
采用教师点批和面批、学生互批等形式。要“多就少改”,思想和技巧并重。
第四节 作文讲评
内容包括:思想观点、审美情趣、情感色调、文体意识、文字技巧等。
三、重点难点
1. 作文批改的形式和要领。
2. 作文讲评的内容和方法。
四、教学建议
1. 强调作文批改的互动性,防止单向静态的批改。
2. 讲评的形式要多样化,尽可能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尤其是现代化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
3. 作文批改和讲评要注重激活学生的主题意识,调动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