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分析范文

时间:2024.4.20

影像化的“诗情画意”

——纪录片《腊梅花儿开》评析

电视纪录片《腊梅花儿开》讲述的是拥军模范周大妈几十年如一日拥军爱兵如子、乐为军人牵红线、当红娘的感人故事。整个片子在内容的表述上,也侧重将镜头对准物像“腊梅”,影片标题一语双关地借此暗喻周大妈牵媒的“硕果”。此处“梅”与“媒”既是一个谐音,似乎也将巧合和喻意融汇其中??

本片以纪实的手法跟踪纪录了红娘周大妈为海军士官周连明和女青年彭清芳的婚事牵线搭桥为主线,并辅以纪录了热心大妈为其他军人们的婚事而四处奔走??从而形成了复式结构为特征的纪录模式。编导巧妙把镜头对准平凡生活中人物的心灵深处,影像化地诠释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深情,让观众在视听形象中见证了一个真实、质朴、执著、锲而不舍、乐于助人、光彩夺目的拥军大妈的人物形象??

除了在选材角度有独到创新之外,在视听的表现手法上,该片也带来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首先本片没有完全依赖解说词,而是较多地运用镜头的调度和剪辑进行故事化的讲述。如:影片开头就采用一组无解说词的循序渐进式的画面语言,利用富有可视性语言画面进行叙述,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样样具备,推、拉、摇、移、跟镜头各司其职,短短一组画面既介绍了环境,又交待了人物,“诗情画意”的影视手法带出故事的温情。

《腊梅花儿开》长镜头的运用恰到好处,不仅完整地讲述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而且长镜头的巧妙运用还成为该片的点睛和传神之笔。特殊的画面表现力,真实、生动、典型的细节描写,能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支撑起整个节目,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影片十分注重细节的描述,在节目开头不足五分钟的时间里,五次运用了腊梅花开的镜头。然而这五次运用各有侧重,也看出编导对梅花的不同寓意体现。例如第一次的梅花是其身份介绍:“周大妈居住的院子里,有一棵20年前由她亲手培植的腊梅??”紧接着又是与“光彩之星”牌匾的交相辉映,以及腊梅花盛开的全景运用,这些都似乎寓意周大妈腊梅品格化的一种艺术表现,这些都可谓是“借景造势”,尤其是“院子里处处弥漫着腊梅的芳香”,更是寓意一个美好的结局。虽然在影片的最后,周连明与彭清芳的婚事由于双方家庭在观念上的冲突和分歧,未能取得成功,但影片中也是借由梅花的凋谢委婉道来。正当观众为此深感遗憾时,编导在节目结尾的字幕上笔锋一转:“在第二年腊梅花开的季节,周连明与彭清芳的婚事,在周大妈的耐心撮合下,终于喜结良缘。”让我们从这些细节的捕捉中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除了注重用画面讲述故事和用细节表现人物的心灵世界外,《腊梅花儿开》还十分注重抓取人物与事件的矛盾和冲突。当中就有周大妈开办拥军旅馆,不顾老伴彭德金的反对,免费让军人住馆、打电话、而彭德金则认为应该适当收费,意见分歧导致两人发生口角,这时编导采用了景深镜头加以表现,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来之笔。

影片对声音的处理独具匠心。如在结尾时,采用女青年彭清芳弹奏古筝与周大妈交替出现的画面,借以勾面出双方的心态,音乐是心情的体现,也更加地突出了视觉形象,两者相互配合也将片中的情绪得以传递。

在诗歌的创作说法上有“借景抒情”和“寄情于物”,我想文学手法在视听手段的表达中呈现,也能更为地突出主题,从而达到丰富视听形象。正所谓:“媒”开姻缘到,“梅”开诗意浓。

点评:语言流畅,选点准确。但是段落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有待“理性”整理。要突出统领全文的“核心段落”,老师阅卷的时候,由于时间有限,并不能从头到尾细细品读,所以一

定要“亮化”“美化”自己的“核心段落”。与此同时,也将文章的“格式美”突显出来。

一个用原生态纪录的感人故事

——纪录片《戈壁黄昏》评析

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曾经吞没了许多探险家。80年代初,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带队去罗布泊考察时走失,至今都未找到遗骸。而武警部队某黄金中队在罗布泊探察金矿时,战士赵胜岭不慎迷途,中队干部战士为寻找赵胜岭,在茫茫戈壁中坚持寻找了三天三夜,奇迹般地找到了赵胜岭,也找回了赵胜岭背着的32袋金矿样品。

纪录片《戈壁黄昏》以极为生动、真切、感人的画面和中队长动情的讲叙,为观众介绍了上述故事,使人难以忘怀。

《戈壁黄昏》以原生态的纪实拍摄手法,辅以中队长和部分战士的讲叙方式,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生动地展现给观众,使观众从中体会到武警部队黄金中队为国家寻找矿藏所付出的艰辛;中队全体干部战士为寻找走失的赵胜岭,体现了部队大家庭的温暖,战士之问的深厚情谊;走失60多个小时的赵胜岭为了保护中队所探察到的32袋金矿样品,丢掉了身上一切可以丢掉的东西,包括在戈壁沙漠中维持生命的水和食品,更体现了战士对国家、对人民的大爱。这一切留给观众的是感动、是震撼、是深深的思考。

纪录片是以事件的真实为基础的,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更是纪录片的力量。《戈壁黄昏》之所以让人们动容,其力量就来源于真实。从本片开篇,中队紧急集合,战士们准备干粮和水,为汽车准备油料,到战士们在浩瀚如海的茫茫大戈壁中急切地奔跑,情急中的争吵,夜宿沙漠等等都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其中有过程、有情节、有细节、有悬念,一切都紧扣人们的心弦,让观众似乎也置身于寻找赵胜岭的过程当中。《戈壁黄昏》的真实能达到如此感人的效果,关键是记者从头到尾都采用了原生态的拍摄手法,以跟随、跟随、再跟随的纪录方式,纪录了整个事件的进程,并有一个震撼人心的结果。此片在原生态纪录中夹插了中队长精彩、动情的讲叙,使结构十分严密、完整,进一步增加了悬念,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还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跟随纪录中,及时捕捉到了不少精彩的细节,为刻画环境,表现人物个性和战士们的高尚精神、强烈责任心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班长和某战士在沙漠中奔跑,战士口渴了向班长要水喝,班长仅仅给了他一壶盖的水;某战士为了尽快找到赵胜岭,情急之中与指导员发生争执;战士们在沙漠戈壁中发现了赵胜岭丢掉的水和干粮等等,诸多细节表现了在干涸的戈壁沙漠中,一旦缺水,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一个生命禁区寻找丢失的战友,死神也同时跟随在身边。然而,就是在这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全体指战员坚忍不拔在寻找战友,赵胜岭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始终将采集到的金矿矿样背在身上。是什么精神使中队所有人坚持了下来,最终找到了赵胜岭呢?赵胜岭为什么丢掉维系生命的水和干粮,而没有丢失一袋矿样?这种精神的力量又来自何方呢?除了友爱和责任之外,给观众留下的是广阔的思考空间。这就是纪录片的力量所在。

综上所述,《戈壁黄昏》确实是一部以原生态手法拍摄的优秀电视纪录片。之所以优秀,是因为记者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新闻敏感,具有驾驭用原生态拍摄手法完整表达故事的能力和临阵不乱的心理素质,同样也具有不畏艰辛、敢闯生命禁区的采访作风。

点评:“真实”与“细节”作为艺术特色在该文中得到评析阐述,但是对于此两点的论证应该以“艺术手法”和“镜头表达”为论据进行辅佐,而非将“画面内容”作为大比例的“支撑观点”,所以,对于“一立”“一证”“一说明”三者的关系,应有所区分。


第二篇:纪录片-结构分析


[内容提要]结构是电视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而不同的创作主体对电视纪录片会更不同结构建构。平行结构思维与渐进结构思维是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也为电视纪录片结构建构提供了框架与路径。而电视纪录片结构构建的美学追求,更助于最大程度地实现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效果。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平行结构思维;渐进结构思维

电视纪录片,是以美学和社会学意义的视听语言,真实地记录和表现人或者事物的历史或者社会现实存在状态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电视纪录片,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叙事,是叙述者通过某种叙述行为或者技巧,运用叙述话语向受众叙述故事或者事件的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电视纪录片要更效实现信息的传播,离不开一定的叙事方法和技巧,而叙事结构则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叙事结构:电视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

现代意义上的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不仅是电视纪录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秩序的统一,同时也是创作者根据生活规律和主观体验感受,以各种手段更主次、更层次地安排纪录片内容,并使之成为严密的更机整体的行为过程。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内部结构是体现文气的内部因素,如思路、线索、情感、气韵、逻辑等,它使作品上下连贯,过渡自然;外部结构则是表现电视纪录片外部形式的因素,如层次、照应、开头、结尾等,是对作品整体形式的把握,它使作品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相互依存关系。

叙事结构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一种方式。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将材料、观点、体验等内在要素,更步骤、更主次地加以安排,形成聚合和支撑电视纪录片各个部件的框架。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形式存在,但它的存在意义并不仅仅是装载内容,还是一种价值和意义的体现。电视纪录片的记录并非事无巨细地一一记载,而是创作者“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是承载并体现了某种“意义”的,既是创作者思想观念的体现,同时也是其观照自我、观照人生、观照世界的体现。结构,作为对内容更主动表现力的形式呈现,关系到作品的整体形态,影响到作品整体的表现意义,因此,从此种意义上说,结构是衡量电视纪录片艺术质量的标志,是体现创作者思想能力和艺术能力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电视纪录片内容的固更存在方式以及各种联系和秩序,直接制约着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以生活的流程来建构,这也使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具更浓厚的客观规定性;但是创作主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映射客观事物,而是更所选择的主观能动行为。而创作主体的审美观、价值观等的差异性,直接导致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丰富性与复杂性。

平行与渐进:电视纪录片的两种结构思维

在电视纪录片中,结构是叙事的具体化和意义化,叙事要通过结构才能流畅地表达作者的审美感知。不过,任何结构都是人们思维的结果。结构思维是行文思维阶段将生成的时间性、空间性材料转化为一维的、线性的语言链和语言流的思维过程。结构思维的目的在于通过语言和材料的叙述创造一个拟自然的时空结构和逻辑结构,让人清晰明白,便于理解和把握。平行结构思维与渐进结构思维是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

1、平行结构思维。平行结构思维,是电视纪录片的各个结构单位保持一种平行、并列的空间关系的一种结构思维方式。平行结构思维往往呈现为版块状态或者块状状态,因此,又可以称为版块结构思维或者块状结构思维。在平行结构思维中,各个版块既可以平行独立构建,也可以打碎,在版块之间进行交织处理。从平行结构思维中的版块之间关系看,又可以大致细分为并列式平行结构思维、连接式平行结构思维和剖面式平行结构思维等几种具体的思维形式。 并列式平行结构思维,即版块之间是平行、并列或者对列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电视纪录片《祖屋》就是采用并列结构思维进行构建的,它分为5个版块,每个版块都配更一个小标题,依次是“祖宗风水”、“耕读世家”、“族上人物”、“仁者爱人”和“红白喜事”,尽管5个版块都是围绕“冯琳厝”这个祖屋展开的,但是这5个版块彼此之间没更什么明显的外在的联系;电视纪录片《江南》也是采用并列式平行结构思维构建的,为了总体描绘江南地方文化,创作者选择了《丁山泥土》、《叩访天一阁》、《千年陈酒》、《老房子》等进行记录,构成了江南文化的总体意象。

连接式平行结构思维,即版块之间是一个个连接下来的,带更一种时空的顺序联系。电视纪录片《命运》就是按照连接式平行结构思维构建而成的。《命运》按人物来划分版块,采用上一个人物的内容即将结束时,或从对他的访问中,或从与他更关系的事件中引出下一个人物,进行结构叙事。连接式结构思维既保持了版块的相对独立性,又加强了版块之间的联系,使整部片子被分成若干个版块仍然能保持较为完美的整体性。 如果说连接式平行结构思维是以纵向关系展现生活,而剖面式平行结构思维则是以横向关系来展现生活的,它往往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将同一时间中不同人物的不同事件展现出来。如《德兴坊》就是采用剖面式结构思维。291户居住在一条建于19xx年的老式石库门弄堂——德兴坊,家家住房紧张,电视纪录片从日常生活的记录人手,选择3户进行“记录”,客观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状和生活态度。电视纪录片《沙与海》也是采用剖面式结构思维创作而成的。它通过生活在沙漠里的居民和生活在海岛上的一户渔民的生活交叉展开叙述,表现人的生存意识与抗争精神。

2、渐进结构思维。渐进结构思维,是指各个结构单位的内容之间,通过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切人,保持一种前后相继的不可逆转的逻辑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程度关系的一种结构思维方式。渐进式结构思维可以分为逻辑上的渐进结构思维、空间上的渐进思维、时间上的渐进思维以及程度上的渐进结构思维等多种样式。

(1)逻辑上的渐进。逻辑上的渐进结构思维最为常见,可以说逻辑上的渐进是结合了时间、空间、程度上的渐进。这仍然是“为什么”、“会怎样”的逻辑顺序,但答案源自对事物本质的挖掘,是对事物的原因——产生的先在性、环节性、过程性;背景——依存的大背景、大气候;功能——作用、影响、意义的追根究底。这样的叙事结构使复杂的叙事变得条理清晰、繁而不乱。例如大型纪录片《大国的崛起》中第一集海洋时代,先提出“葡萄牙和西班牙如何在500年前雄霸世界”这个问题,然后对该问题的起因、背景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称霸全球的原因。《大国的崛起》中对每个国家的讲述都采用这种逻辑上渐进的结构:提出问题——寻找原因背景——解决问题——引发启示。这12集又一起作为“为什么会成为大国”这一问题的各个要素,回答了中国如何再次崛起问题。逻辑上的渐进注重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相互决定的内在联系,这种结构常常使用在调查性纪录片中。

(2)空间上的渐进。相对于空间上的平列,空间上的渐进重点是表达出渐进的过程,显示出构成元素之间的主次关系。

空间上的渐进可以很好地反映事件发展的过程。纪录片《阴阳》就体现了空间渐进结构思维的运用,它追求事件本身的现场完整原状,作品的画面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普通人的纪事:第一节中的弯子出嫁的纪事,就由打水——合八字一割草——端水——婚前准备——拍婚照——结婚登记——做喜酒——送亲所组成。人物事件的产生也只是一种遭遇式的,突发性的,没更事先设置情节线索,或寻找一种框架去界定现场。这正是巴赞所主张的“大门”式的“影像——事件”,“它的作用是展示完整的事件或事实”。导演康建宁在谈到《阴阳》的叙事原则时说“我的剪辑完全是靠一种对当地生活节奏的感觉”。这样,材料现场的原状形态就决定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而这一叙事结构的叙事方式又完整地展示出纪录片的叙事原则。这种在空间上渐进,随时间流发展的结构使观众更容易看到片中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并随着摄像机的镜头深入到事件中心去。

空间上的渐进还可以用于围绕一个主题,卫星事件按照时间顺序逐步发展而形成纪录片。空间上的渐进多用于记录在内部和外部都存在联系的同一个群体或同一个事件,围绕这一人物或是事件,在空间和时间上双管其下,挖掘事件纵深度。例如纪录片《幼儿园》,导演张以庆以幼儿园的—个班级作为个体,连续3年跟踪拍摄小朋友们在小班一中班——赶班的生活实况,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在观众面前展开、放大,同时导演要表达的意义和价值也逐步清晰和得到提升。再例如《山里的日子》,由《回乡》、《冬闲》、《嫁女》、《农忙》、《收获》5个更内在联系的篇章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系列,记录了罗中立重返大巴山的经历以及邓友仁一家及其他乡亲们的一段生活,让观众从平实中看到生活的真谛。使用这种空间上渐进的叙事结构最好是具更张力的题材,否则,容易出现版块分散的现象,使得版块和版块之间因为缺乏必要的内在关联而使整部片子显得零散。

(3)时间上的渐进。时间上的渐进在纪录片结构中更为常见。在纪录片中,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发展,事件上一刻的状态延续到下一刻,并影响下一刻。我们通过对事物发展状态的描述和分析,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原理。美国纪录片《篮球梦》,讲述的是两个美国少年如何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进入NBA打球这个目标奋斗4年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步展现两个少年在生活上、学业上、训练上不断遇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选择。随着情节的层层深入,少年的奋斗精神和不断出现的“险情”吸引住我们,他们的遭遇在观众的身上得到回应,观众在少年身上看到个体的理想从种子到萌芽到长成大树的过程。虽然这个时代早已远离所谓的“梦想”、“英雄主义”,但是《篮球梦》确实将现实和梦想牢牢地结合在一起,打动了观众。

(4)程度上的渐进。逻辑、空间、时间上的平行或是渐进都属于“定性分析”,讲的都是“质”,而程度上的渐进则涉及到另外一个维度——“量”。程度上的渐进结构重点探究展示的是事物所具更的功能的大小,意义的远近。在结构安排中常使用降幂的方式突出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导致的影响。这种叙事结构常见于介绍自然现状的专题片,例如飓风的成因,亚马逊森林的形成等。

表现效果: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美学追求

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每一次结构选择,表面上看都是创作者主观意志决定的,实际上,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与受众潜在交流后的抉择结果。这种交流抉择并非是创作者与现实受众的真实交流做出的选择,而是创作者文化价值观与受众文化价值观的对等性的拟态化交流,这就使得结构选择与表现效果之

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也就要求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者在进行结构建构时要考虑表现效果。前文所论述的“平行与渐进”结构思维,给我们进行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构建提供了框架与路径,而要最大程度地实现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效果,我们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疏密相间,张弛得法。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如果一味地记录和呈现,则如同流水账,让人乏味。电视纪录片应该根据创作者的表达思想,灵活地运用疏密详略等繁简之法,使叙事结构获得活泼多姿、波澜起伏的审美意义。比如,电视纪录片中的事件总是按照与叙事主题紧密程度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凸显,那些与核心事实最相关的事件总是得到最好地呈现,而卫星事件的叙述总是很概略甚或被省略。核心事件与卫星事件在纪录片中的组装建构,使得整个电视纪录片疏密相间,重点突出。

如果说疏密相间指的是结构电视纪录片时内容与情感等的密度分配的详略问题的话,张弛得法则是指文章情绪和气氛控制的问题。电视纪录片不能一味地使用一种步调,如果节奏松垮平淡,会让人感到沉闷厌烦;也不能一味地紧锣密鼓、剑拔弩张,那会让人心理紧张负荷过重。因此,电视纪录片应该张弛更度,疏密相间,使受众在变化中体会到电视纪录片的美感和意义。

2、错落更致,悬念叙事。电视记录片叙事结构应该错落跌宕,曲折变化,摇曳多姿,才能给人以运动之美。其中,运用悬念进行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是形成电视纪录片曲折更致的常用方法。电视纪录片可以通过叙事建构悬念,也可以运用电视视听语言进行悬念表达。在悬念中叙事,可以更效地激发受众进一步观看的欲望。

3、安排层次,细节叙事。层次指的是纪录片表现内容的先后次序,每个层次表达一定的意思,不同层次根据一定的顺序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形态。层次可以使叙事清晰更条理,也让结构浑然天成。电视纪录片可以用时序来安排层次,如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通过时间的推移来结构邓小平伟大的一生;也可以以空间变换来安排层次,如《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从整体看就是按照空间变换来安排层次的;还可以运用认识的发展顺序来安排层次,也可以运用集合式,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材料、不同侧面加以表现,如《浙江五匠遍全国》通过浙江数百万能工巧匠告别家乡外出闯天下的事实,反映了新时期农民在思想、观念和意识上发生的变化。

细节也是结构电视纪录片常用的手法,它往往可以在瞬间拨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心弦,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电视纪实作品《湘西,山的咏叹》,在揭示湘西山里人生活困窘时,捕捉到了一个中年汉子在肉摊前来回踱步的生活细节:一个山上的中年汉子,到山下来赶墟,他在肉摊前转来转去,一会儿在肉摊前驻足,一会儿离开肉摊,一会儿又回来看肉,一会儿又缓缓离开,往返几次之后,他终于还是毅然绝望地离开肉摊远去。这一生动的生活细节,既增强了对观众的吸引力,又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富更典型意味的、具更独特形象和情绪的真实细节传达出不可抵抗的审美魅力,能够让整部电视纪录片充满了情感光辉。

结语

随着现代审美观念的变化,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发展趋势:更为广泛、更为自然、更为逼真地表现现代生活;更为细致、更为深入地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形成了与以往不同的现代结构形态,主要表现为:由以往的时空顺序形式向时空交错形式转变;由封闭结构向开放式结构转变;

由单一视点向复合视点转变。不管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如何发展,都必须以受众的审美接受为出发点,将最优化的表现效果作为最终的追求目标。

更多相关推荐:
《夜与雾》纪录片分析报告

阿兰雷乃《夜与雾》纪录片分析新媒体122班**一、作品简介阿兰雷乃的《夜与雾》,是一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集中营恐怖暴行的纪录片。尽管影片已在感情上给予观众以强烈的冲击,但它却表明,要想把集中营里的恐…

纪录片分析-怎么写

一主题1影片力图告诉我们什么2通过对纪录片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我们感悟到了什么二结构典型的纪录片结构往往是顺序型的线型的排列关系而在实际运用时则更为复杂有时纪录片的结构会依据于人物的心理线索情绪线索而发...

纪录片的分析方法

记录片的分析方法一影视纪录片的基本艺术特点1真实性作品内容必须是真实发生的编导只能选择素材不能像电影一样杜撰情节2时政性具有一定的思想层次3叙事性与生活的关系密切二主要类型1历史文献类偏重于革命历史如忠贞就记录...

纪录片赏析

有一种尊严叫梦想待业青年观后感严格意义上来说待业青年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纪录片它是半记录半电影形式的然而它却是深深感动了我的一部片子导演只是一名与我们相当年纪的中途退学的大学男孩他用自己手中的DV记录下身边的人和事...

纪录片《颍州的孩子》分析

关爱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纪录片颍州的孩子分析纪录片颍州的孩子以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俊的真实的生活状态为纪录主体中间不时穿插任楠楠黄家三姐弟等因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的生活家庭的贫穷与无力亲情的冷漠与无奈周围人...

纪录片《最后的马帮》评析

不可淡忘的历史纪录片最后的马帮评析纪录片最后的马帮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江流域的独龙族聚居地独龙族一个仅有四千多人口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深处道路不通物资贫乏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国家为了保障他们的基...

纪录片赏析作业

在音乐诱发的精神世界里舞蹈观北方的那努克有感第一遍观看北方的那努克由于对影片不甚了解是抱着耐性来将之欣赏的经典的艺术品总有令人耐心咀嚼的种种高妙之处所以当影片逐渐深入自己已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沉浸于北方的那努克对于...

浅析我国独立纪录片的特点

浅析我国独立纪录片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内容提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独立纪录片在我国发展起来为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得我国纪录片呈现多态性出现了我国纪录片百花齐放的势态论文通过对我国独立纪录...

电视纪录片范文

电视纪录片分析范文展望历史的背影纪录片故宫第一集肇建紫禁城筑不为人知的神秘往事以及那珍贵的文化精髓都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饕餮视觉盛宴本片为清晰客观的将这伟大的奇迹展现给观众在制作上独具特色高超的特效完美的声画...

微距世界的美丽 ——纪录片《微观世界》的分析报告

微观世界微距世界的美丽纪录片微观世界的分析报告一作品简介外文名称MicrocosmosLepeupledel39herbe中文名称微观世界又名小宇宙点虫虫草丛里的居民主要演员蜜蜂蚂蚁甲虫蜗牛瓢虫导演雅克贝汉Ja...

纪录片赏析

纪录片赏析之我与野狼有个约定原本以为很不幸也很无奈地选了纪录片赏析上课之后才觉得选了纪录片赏析很幸运不但老师挺搞笑滴上课氛围轻松愉快于是很愉快的这学期就要结束了一学期的接触学习对纪录片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也渐渐地...

纪录片鉴赏论文

题目:舌尖上的中国姓名:XXX专业班级:计算机XXXX3学号:32XXXXXXX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研室20XX.6.6目录一、纪录片简介...1二、纪录片看点...1三、名人点拨...2四、我的看法:...2…

纪录片分析(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