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论文格式

时间:2024.4.27

题目: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作者(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摘要:19xx年Watson&Crick对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及对其遗传机理的解释,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其后短短50年的时间里,分子生物学在各个学科之间广泛渗透,相互促进,不断深入和发展。在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为首要任务的人类学领域,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诞生了分子人类学这一全新的结合型分支学科,为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可信的研究方法和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系统地介绍了分子人类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及原理;另外,结合分子人类学在古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关于现代人起源的"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连续演化说"。

关键词:核酸 DNA 转录

英文题目:Thesis of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Author(Name、 Major、Class Grade、Student Number )

Abstract:Since Watson & Crick put forward the double-helix model of DNA structure and hereditary mechanism in 1953,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is event marks the birth of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This new field of biology has experienced a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50 years.On one hand,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has been deeply influencing many relative fields; on the other hand,its own proceeding pace has been accelerated by the reaction from the other fields.Anthropology is one of the field...

Key Words:Nuclear Acids DNA Transcription

1、引言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研究内容包括各种生命过程。比如光合作用、发育的分子机制、神经活动的机理、癌的发生等。

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 (中心是分子遗传学)和蛋白质-脂质体系(即生物膜)。

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研究,从而出现了近30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①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是用化学的和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 1

整体水平乃至群体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的生物学问题。而分子生物学则着重在分子(包括多分子体系)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的普遍规律;②在分子水平上,分子生物学着重研究的是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脂质体系以及部分多糖及其复合体系。而一些小分子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则属生物化学的范围;③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整个生物界所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即生命现象的本质;而研究某一特定生物体或某一种生物体内的某一特定器官的物理、化学现象或变化,则属于生物物理学或生物化学的范畴。

2、正文标题

2.1 分子生物学概述

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 (中心是分子遗传学)和蛋白质-脂质体系(即生物膜)。

2.2分子生物的研究内容

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 (中心是分子遗传学)和蛋白质-脂质体系(即生物膜)。

……

3、结论标题

……

【参考文献】

[1] 徐少华. 从DNA分子水平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J]. 生物学教学, 2009, 34(8): 70-71.

[2] 赵云雷, 叶武威, 王俊娟, 等. DNA甲基化与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29(7): 1479-1489.

[3] R. Gheshlaghi, J. M. Scharer, M. Moo-Young, et al. Medium optimization for hen egg white lysozyme production by recombinant Aspergillus niger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J].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05, 90(6): 754-760.

[4]

2


第二篇: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PCR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晓锋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微生物专业 重庆 400715)

摘要: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通过变性、退火和延伸的循环来完成核酸分子的大量扩增.定量PCR技术是克服了原有的PCR技术存在的不足,能准确敏感地测定模板浓度及检测基因变异等,快速PCR技术快速PCR在保证PCR反应特异性、灵敏性和保真度的前提下,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对核酸分子的扩增.mRNA 差异显示PCR技术是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研究差异表达和性状差异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已经开展了许多这三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就定量PCR技术、快速PCR技术、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作一综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及应用这项技术。

关键字:定量PCR;荧光PCR;快速PCR;DNA聚合酶;mRNA差异显示PCR

Research Advance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CR Technology

Wang Xiaofeng

(College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s one of the common techniques in molecular biology, whichcan amplify nucleic acids through the cycle of denaturation, annealing and extension. Quantitative PCR(Q-PCR)is a technique to overcome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PCR technique, which can be sensitive and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emplate and detect gene variations and so on. Rapid PCR is to realize the ampl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s in less tim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nd fidelity of the reaction. The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is a new technique to clone genes of differential expressing of the diver sity organism. A lot of research work in this field has been going on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will make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Q-PCR、Rapid PCR and The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which i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echnology and those application.

Key words: quantitative PCR;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apid PCR; DNA polymerase;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PCR

0 前言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由于PCR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等优点,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但是,由于传统的PCR技术不能准确定量,且操作过程中易污染而使得假阳性率高等缺点,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1]。鉴于此,对PCR产物进行准确定量便成为迫切的需要。几经探索,先后出现了多种定量PCR (quantitative PCR,Q-PCR)方法,其中结果较为可靠的是竞争性PCR和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检测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在保证PCR反应特异性、灵敏性、保真度的同时,能够尽量缩短反应的时间,即实现快速PCR(Rapid PCR or Fast PCR)。快速PCR技术不仅可使样品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尽快得到扩增,而且可以显著增加可检测的样品数量,显然,在大批量样本检测和传染病快速诊断等方面将会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例如,快速PCR在临床检测中可大大加快疾病的诊断效率;在生物恐怖袭击时能有效帮助快速鉴定可疑物中有害生物的存在与否;同时,由于PCR已经渗入到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快速PCR的实现必然可以使许多科学研究工作的进展显著加快,最终影响到整个生物学发展的速度。近年来,快速PCR技术得到了可喜的进展。从聚合酶的改进、添加剂的开发以及热循环仪的革新创造三个不同途径上分别进行的研发表明。

生物的性状和生物对各种生物、理化及致病因子的应答,本质上都是基因在时间上或空间上选择性表达,即基因的差异表达的结果,因而,获取差异表达的基因信息,将有助于了解生物的生理变化和病理改变的分子机制[2]。研究基因差异表达主要技术有:消减文库筛选、差异杂交、代表性差异分析、基因表达序列分析、电子消减技术[3]和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等(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PCR,简称DD-PCR[4] )。迄今为止,上面的几种方法已成功地用于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尤其是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虽然发明只有短短十几年,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原因是它具备需要总RNA 的量极少,不需要纯化的mRNA,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5-8],故已被许多生命科学实验室作为一种重要工具,应用于体内和体外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研究基因功能[9]。现将定量PCR技术、快速PCR技术、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作简要综述。

1 定量PCR技术 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概念的定量PCR技术是指以外参或内参为标准,通过对PCR终产物的分析或PCR过程的监测,进行PCR起始模板量的定量。狭义概念的定量PCR技术(严格意义的定量PCR技术)是指用外标法(荧光杂交探针保证特异性)通过监测PCR过程(监测扩增效率)达到精确定量起始模板数的目的,同时以内对照有效排除假阴性结果(扩增效率为零)。广义概念下的定量PCR技术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外参法+终产物分析,是指样本与阳性参照在两个反应容器内反应。这种类型没有对样本进行质控监测,易出现假阴假阳结果,没有监测扩增效率,定量不准。

(2)内参法+终产物分析,是指样本与阳性参照在一个反应容器内反应。这种类型对样本进行质控监测,排除假阴结果,但是定量不准。

(3)外标法+过程监测,这种类型监测扩增效率,阳性样本定量准,但是无法排除假阴结果。

(4)内参法+过程监测,由于样本与阳性参照在一个容器内反应,用同样的Taq酶和反应参与物,存在竞争性抑制,起始模板量浓度高的反应会抑制起始模板量浓度低的反应,所以定量不准。

(5)外标法+过程监测+内对照,这种类型监测扩增效率,阳性样本定量准,同时排除假阴结果。这种类型是应该提倡的。

1.1 竞争性PCR技术

定量PCR技术是对传统P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补充,在定量过程中需借助各种形式的参照物。参照物是一种已知含量的标准模板,按其是否与待测样品在同一反应体系中扩增而分为内参照和外参照。鉴于PCR扩增过程中管与管之间的扩增效率存在差异,理想的定量PCR应该使用内参照。竞争性PCR即是采用内参照的一种定量PCR方法,通过消除管间及样品间的变异,从而达到较为精确的基因定量[10]。该方法是将待测基因与已知浓度的内参照模板在同一反应管中共同扩增,由于二者具有相同引物的结合位点并采用同一引物进 2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行扩增,因此二者竞争引物、脱氧核苷酸以及DNA聚合酶,以致当一种模板量逐渐增加时,另一种模板的扩增产物就会逐渐减少。两模板的扩增产物量可分别用以下公式表示:Y待测= X待测(1+E)n;Y内参照= X内参照(1+E)n,其中X待测为起始拷贝量;Y待测为扩增产物量。由于在同一反应体系中扩增,两模板的循环次数n保持一致,如果使两者间的扩增效率E也相同,就存在如下关系:Y待测/Y内参照= X待测/X内参照。当两模板的产物量相同时,则两模板的反应起始拷贝数相等,由此可对待测模板进行精确定量。具体检测方法是将已知浓度的内参照模板倍比稀释后分别与恒定量的待测基因一起扩增,以参照模板的起始拷贝数为横轴,以两模板扩增产物量的比率为纵轴,作出标准曲线,纵坐标为1的点所对应的参照模板的起始拷贝数即为待测基因的拷贝数。由上述定量原理可知,保持两模板扩增效率E的一致性是定量的关键,为此要求参照模板应与待测基因具有相似的大小及序列,相同的引物结合位点。此外,参照模板还应在扩增后易于分离检测。因此,对于竞争性PCR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建立高效、稳定、可靠的模板方面,现已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11-13]。

1.2 荧光定量PCR技术

荧光定量PCR(RQ-PCR技术)是通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的变化实时检测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扩增产物量的变化,通过Ct值和标准曲线的分析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Ct值( cycle threshold,Ct ),即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过的扩增循环次数,它与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模板DNA量越多,荧光达阈值的循环数越少,即Ct值越小。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作出标准曲线,因此只要获得未知样品的Ct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贝数。

1.2.1 Taqman技术

Taqman 技术由美国PE公司开发,现已广泛用于基因检测。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Taq 酶的5’-3’外切酶活性,在传统PCR技术一对特异性引物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荧光双标记探针。该探针可与上、下游引物之间的DNA模板序列特异性结合。探针的5’端标以荧光报告基团,如FAM(62羧基荧光素);3’端标以荧光淬灭基团,如TAMRA(62羧基四甲基诺丹明) 。当探针保持完整时,两个基团的空间距离非常接近,构成荧光能量传递( FRET) 关系,5’端荧光报告基团发出的荧光信号被3’端淬灭基团吸收,使其不能被仪器检测。当两个基团发生分离后,两者间的FRET关系被破坏,淬灭基团的抑制作用解除,报告基团的荧光信号便得到释放。在PCR退火复性期,探针与DNA 模板特异性结合。在PCR延伸阶段,Taq酶在引物的引导下,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底物,按碱基配对原则沿着模板合成新链,当移动至探针结合的位置时便发挥其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降解成单核苷酸,使得荧光报告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前者的荧光信号释放并被检测。由此可见,每合成一条新链就有一个探针被裂解并释放出一个荧光信号。根据这种关系,通过检测PCR反应液中的荧光强度,再经校正计算后即可得出初始模板的数量。Taqman技术现主要用于病毒的定量分析,病原体的分型鉴定,基因的快速诊断分析[14-16]。

1.2.2 AmpliSensor 技术

该技术与Taqman PCR的区别在于其采用的是复合探针。一个探针上标以荧光报告基团,另一个探针上标以荧光淬灭基团,后者的5’端较前者多出7个碱基( GCGTCCC)。两探针之间能因碱基互补而结合,此时两基团靠近而形成FRET结构,报告基团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当两探针分开后,其间的FRET关系受到破坏,淬灭基团的抑制作用解除,报 3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告基团的荧光信号得到释放。在PCR扩增前需将该复合探针与一个半套式PCR引物连接,该引物的5’端应具有一段与长探针上多出的7个碱基互补的序列,以便DNA连接酶能将该引物与短探针连接。扩增时该探针2引物复合物作为半套式引物掺入到模板,并释放出淬灭探针,使原有的FRET结构破坏,从而释放出报告基团的荧光信号,其强度与被扩增的模板数相对应。Matera G等[17]用AmpliSensor技术对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 HCV)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发现此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能准确检测待测标本中DNA的基因型和含量。

1.2.3 Lightcycler技术

Lightcycler技术是Roche公司新近开发的一种PCR定量技术。该技术的特点[18,19]也是将荧光报告基团和淬灭基团分别标记在两个不同的探针上,形成荧光探针和淬灭探针。荧光报告基团标于探针的5’端,荧光淬灭基团标于探针的3’端,两探针能分别与模板同一条链中相邻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杂交。当探针游离时能检测到报告基团的荧光信号; 如果反应体系中存在特异性模板,PCR复性阶段两探针即会与之杂交,此时两探针上的荧光报告基团和淬灭基团相距很近,形成FRET关系,前者的荧光信号被后者吸收,即发生荧光淬灭。由于荧光淬灭的程度与被扩增的模板量相对应,因此可达到定量的目的。Kearns AM等[20,21]报道,Light-cycler技术在对病毒DNA的快速分型和定量方面有特殊的优势。

1.2.4 Molecular beacon技术

亦称分子信标技术是一种单链DNA 形成的发夹结构, 在其一端有一报告基团, 在另一端有一淬灭基团, 当它形成发夹结构时, 由于荧光报告基团与淬灭基团想互靠近, 两者之间发生荧光信号能量共振转移( fluorescent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当热循环温度达到分子beacon的解链温度时,其构象改变,与模板结合而完全伸展成线性分子,使得FRET消失,报告基团发出荧光信号。

2 快速PCR技术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检测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在保证PCR反应特异性、灵敏性、保真度的同时,能够尽量缩短反应的时间,即实现快速PCR(Rapid PCR or Fast PCR)。快速PCR技术不仅可使样品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尽快得到扩增,而且可以显著增加可检测的样品数量,显然,在大批量样本检测和传染病快速诊断等方面将会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例如,快速PCR在临床检测中可大大加快疾病的诊断效率;在生物恐怖袭击时能有效帮助快速鉴定可疑物中有害生物的存在与否;同时,由于PCR已经渗入到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快速PCR的实现必然可以使许多科学研究工作的进展显著加快,最终影响到整个生物学发展的速度。近年来,快速PCR技术得到了可喜的进展。从聚合酶的改进、添加剂的开发以及热循环仪的革新创造三个不同途径上分别进行的研发表明,快速PCR技术不仅对普通扩增,且对实时定量扩增都具有可实现性,并已有相关的部分试剂或仪器在市场上推出。从研发角度,目前技术的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热聚合酶融合蛋白及芯片式PCR仪的研制两个方面。

2.1 快速PCR的实现途径

快速PCR技术原理仍建立在常规PCR原理的基础上。常规的PCR反应过程通常是三大阶段的循环,即变性阶段、退火阶段和延伸阶段(在某些情况下,退火阶段和延伸阶段可以 4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合并),反应时间是以上三个阶段的总时间加上各阶段间温度变化的时间。要实现快速PCR,其根本问题就是要缩短这三大阶段的持续时间或温度变化的时间。

在PCR中,变性阶段的目的将双链DNA在高温下变性为单链DNA,所用时间取决于聚合酶的耐受温度,常用的聚合酶耐受95℃,若提高聚合酶的耐受温度,则变性阶段的时间可以缩短;退火阶段的目的是使单链DNA相互间正确配对形成双链DNA,主要取决于模板的复杂程度以及引物和模板之间的结合能力,要缩短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可以通过加入一些稳定单链DNA形成或促进双链DNA形成的添加剂来实现。而延伸阶段的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DNA聚合酶的延伸速率,可以通过发现新的高效DNA聚合酶、对现有DNA聚合酶的改进以及加入能增强酶活性的辅助因子等来获得更高的延伸速率,从而缩短延伸过程的时间。至于各阶段间温度变化的时间则主要取决于热循环仪的工作效率,可以通过选择传热性能更优良的材料、改进热循环仪的工作原理或采用微小体积反应等方式使PCR仪的传热效率提高,进而大大缩短温度变化所占用的时间,最终使整个反应的速率得到提高。

2. 2 用于实现快速PCR的DNA聚合酶

在PCR循环中,延伸阶段的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DNA聚合酶的延伸速率,提高聚合酶的延伸活性和延伸速率无疑会缩短整个PCR反应所需的时间。由于PCR反应常用的Taq、Pfu等DNA聚合酶在其天然的生物体中主要用于DNA损伤的修复以及重组等,因此它们的延伸活性和延伸速率比较低[22]。为了获得具有高延伸活性的热稳定DNA聚合酶,研究者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将DNA聚合酶与能和DNA链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功能域以融合蛋白的形式相结合,或直接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筛选出具有高延伸活性的DNA聚合酶。

Wang等[22]通过将蛋白Sso7d与DNA聚合酶融合得到了具有快速延伸能力的DNA聚合酶。Sso7d是从Sulfolobus solfataricus中分离到的一种双链DNA结合蛋白[23]。它大量存在于嗜热古细菌中,被认为在稳定基因组DNA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将Sso7d与A家族或B家族的DNA聚合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后,由于Sso7d对双链DNA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可以识别退火后的双链,从而使聚合酶快速找到延伸起始点,有效地增强了原DNA聚合酶的延伸速度。例如,与Sso7d融合的Pfu DNA聚合酶可以在2min内延伸10k的DNA片段,而一般的PfuDNA聚合酶相同时间下即使提高酶的用量也只能合成2k的DNA片段。同时,融合后DNA聚合酶与双链DNA的作用是较弱的,这就避免了强相互作用所导致的阻碍DNA聚合酶在DNA链上移动的不利结果。此外还发现Sso7d可以增加聚合酶对体系中高盐浓度的耐受性,可便于对PCR反应进一步优化。

与Sso7d相类似,在DNA拓扑异构酶V中发现的螺旋O发夹O螺旋结构蛋白也是一种DNA非特异性结合蛋白[24]。它在中性pH的条件下部分带正电,因此可以与带负电的DNA磷酸骨架相互作用。Pavlov等[25]将它与PfuDNA聚合酶相融合后发现可以增加DNA聚合酶的热稳定性、提高酶对高盐浓度的耐受性,并增加酶的延伸活性。

目前,商品化的快速PCR聚合酶主要是Takara公司的Taq聚合酶,该酶除了延伸速率提高之外,还可耐受更高的变性温度,推荐98℃变性1s,因此变性阶段的时间也缩短了不少。Machida等[26]在大批量样本的扩增中评价了快速Taq聚合酶,扩增产物正常,但未与其它常规用Taq酶比较。在Qiu等[27]的工作中,评价了TaqDNA聚合酶、LA OTaqDNA聚合酶与AmpliTaqDNA聚合酶对PCR产物中嵌合体(chimeras),突变(mutiation)和异源双链( heterodup lex)的产生的影响。在其试验体系中ZOTaq具有最高的反应速率,但形成PCR 假象( artifact) 5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的总几率较高,达20%;LAOTaq具有最高的保真度,反应速率居中,形成PCR假象的总几率为15%;AmpliTaq形成PCR假象的几率为7%。ZOTaq (8. 7% )与LA OTaq ( 6. 2% )比Am pliTaq ( 2.5% )容易形成嵌合体。ZOTaq形成嵌合体和异源双链的频率比AmpliTaq高几乎三倍。该工作提示利用ZOTaq酶快速扩增的同时部分程度上牺牲了保真度。

3 mRNA 差异显示PCR技术

3.1 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的主要原理

在生命过程的某一时期,生物细胞转录和表达的基因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且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的生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基因转录和表达也不尽相同,因此,研究mRNA的差异,相对于研究DNA差异,排除了内含子的影响,使研究更接近于生命活动的实质。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是根据真核生物细胞中绝大多数mRNA均带有3′polyA尾的结构特点(除极少部分mRNA,如组蛋白mRNA外) 。以此为依据,设计3′端引物Oligo-dTnM(M 分别代表A、C、G) ,这3种引物,称之为锚锭引物[28-29]。利用锚定引物将不同来源的细胞或不同生理状态的同种细胞的mRNA 逆转录为cDNA,并用此引物和5′端的随机引物对逆转录产物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凝胶电泳,随后进行荧光染色或硝酸银染色或放射自显影,通过比较找出差异表达的cDNA条带[30]。从凝胶上切割下这些差异性条带,用相同的引物和条件进行PCR再扩增,克隆所得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基因序列数据库中的序列作同源比较,就可知分离的是已知基因序列,还是未知基因序列;同时分析结果可以用作探针从cDNA文库或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到全长的cDNA序列或基因组克隆。

3.2 差异显示PCR技术应用中的优点

3.2.1 极少的总RNA的需要量

差异显示PCR技术总RNA需要量极少,一次试验仅需要0.2~0.02μg,在这一点上,是其他的差异表达研究方法无法比拟的,这种方法使得尤其对材料来源困难的生物体的差异表达的研究得以实现[5]。同时用纯化的总RNA和纯化的mRNA做模板都可以获得相同差异表达结果,因为锚定引物Oligo-dTnM能特异性结合于mRNA的poly(A)尾部,而转运RNA和核糖体RNA的存在不影响差异显示PCR的结果[31]。

3. 2.2 敏感度高

其他研究差异表达的方法适用于高转录水平的mRNA的差异比较,而低转录水平的mRNA的差异比较却显得无能为力。差异显示PCR技术对于筛选低转录水平的mRNA的结果得到很大改善,使低转录水平mRNA进行差异显示PCR的可能性大大提高[32-33]。

3.2.1 操作简单快捷

差异显示PCR技术操作简单快捷,从RNA的纯化,差异显示PCR、差异电泳、差异带分离纯化,差异鉴定、阳性结果的序列分析,整个可以在2~3周完成,这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6]。

3.3 差异显示PCR技术应用中的不足

虽然差异显示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并且仍在不断地优化和改进,但是,差异显示PC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31,34-35]。

3.3.1 假阳性高

6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差异显示PCR技术假阳性差异带过高,差异显示PCR时的差异带往往不能在Northern杂交和反向Northern杂交中重现。差异条带经回收后,必须再次扩增才能用于Northern杂交、克隆及序列分析等,有时2次PCR反应经常扩增出多条带,影响随后的杂交鉴定[34]。

3.3.2 获得的片段短

mRNA的平均长度1.2kb,差异显示PCR所得cDNA片段的长度多在100~400bp之间,平均长度约300bp,这些片段大多数位于mRNA3′端300bp左右的非翻译区,这段mRNA在不同生物间差别较大,基因文库中常不包括这部分。差异显示PCR的cDNA并不是都能找到与之同源的序列。另外,由于同一生物3′端的非翻译区较为相似,对cDNA进行测序之后并不能预测其功能和作进一步的分析。为了得到翻译区的序列,常用的方法是筛选cDNA文库或者应用RACE方法获取全基因,但筛选cDNA文库非常耗时,并且同一物种,不同的基因3′端的非翻译区非常相似,筛库工作很可能是徒劳的[35]。

3.3.3 稀有mRNA差异显示困难

PCR高度灵敏,易扩增展示稀有mRNA片段,这既是该方法的优点,也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因为稀有的mRNA在杂交时显示不出表达信号。因此,该方法倾向于分离高拷贝数的cDNA序列,如何提高分离稀有mRNA效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31]。

3 小结与展望

基因分析的定量化是对基因诊断的要求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总的来说,定量PCR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竞争性PCR中竞争性模板制备较难,且与待测模板的扩增效率也难以达到完全相同;Taqman技术中Taq酶的外切酶活性能影响定量;AmpliSensor技术仍无法区分引物二聚体形成的非特异扩增信号,且每次PCR反应前需进行AmpliSensor标记,增加了操作步骤及成本;分子信标技术所用探针与模板结合的稳定性还不理想;以及Lightcycler技术因两个探针均与模板结合而影响了扩增效率等;此外,荧光定量PCR技术均存在探针标记的成本较高,不便普及的问题,分析灵敏度仍需不断提高。以上表明对定量PCR技术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结果更精确、成本更低的定量PCR技术出现,在实验研究及临床诊断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PCR技术总体来讲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技术,但随着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增长的新需求,PCR仍存在相当巨大的改进空间。这其中,快速PCR技术的探索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拓展工作。如上所述,通过提高酶的活性、加入适合的添加剂以及对热循环仪中使用的温度改变方式进行改进,已经从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快速PCR。如果能将三者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扩增速度有望进一步提高我们认为,针对该技术的面向普及应用的评价仍需深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不能单纯盲目地求快,而应当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在保证PCR反应的特异性、灵敏性以及高产量的情况下实现快速PCR。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各种快速PCR试剂(包括酶,添加剂)在PCR反应的特异性、灵敏度、产量方面的系统评价显然不够,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随着更多新方法的发明,随着各学科间交叉合作的深入,快速PCR技术会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给所有生物学工作者带来新的惊喜。

mRNA差异显示PCR是一种比较灵活、全面的检测细胞和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其他许多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的科学研究针对一些问题已经做了改进,人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方法必然在促进差异基因的研究 7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中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Chung HW. Reverse transcriptase PCR ( RT-PCR) and quantitative-competitive PCR(QC-PCR). Exp Mol Med, 2001, 33 (1 Suppl) : 85-97.

[2] 李玉京, 李子银, 李振声. 真核生物mRNA差显技术(Differ-ential Display)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1998, (5): 23-30

[3] Lee S W, Tomasetto C, Sager R. Positive selection of candidate tumor-suppressor Genes by subt ractive hybridiza-tion1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1, 88: 2825-2829

[4] Liang P, Pardee A B1Differential Display of eukaryotic messenger RNA by means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cience, 1992, 257 (14): 967-971

[5] Arnold A M Anderson G W McIver B et al1A novel dynamin Ⅲisoform is up2regulated in t he cent ral nervous system in hypot hyroidism. Int J Deve Neuroscience, 2003, 21: 267-275

[6] Bobe J, Goetz F W. A S100 homologue mRNA isolated by differential display PCR is down-regulated in the brook trout ( Salvelinus fontinalis ) Post2ovary1 Gene, 2000, 257: 187-194

[7] Ponsikii S, Wimmers W Schellander.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 to identify Porcine liver ESTs. Gene, 2001, 280: 75-85

[8] Robb C W, Orihuela C J, Ekkelenkamp M B et al1.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in vivo regulation D15/Oma87homo-logue in Shigella Flexneri using differential displa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ene, 2001, 262: 169-177.

[9] 齐小红. 用DDRT-PCR技术筛选仔猪腹泻候选基因. 2003,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 Zhang JL, Day INM, Byrne CD. A novel medium throughput quantitative competitive PCR technology to simultaneously measure mRNA levels from multiple genes. Nucleic Acids Res, 2002, 30 (5):20.

[11] Tartaglia M, Fragale A, Battaglia PA. A competitive PCR-based method to measure human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24 ( FGFR124) gene expression. DNA Cell Bio, 2001, 20 (6): 367-379.

[12] Montagne A, Grepinet O, Peloille M,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ovine cytokine gene expression by a competitive RT-PCR method. J ImmunolMethods, 2001, 53 (122): 83-93.

[13] Al-Robaiy SRupf S, Eschrich K. Rapid competitive PCR using melting curve analysis for DNA quantification. Biotechniques, 2001, 31 (6): 1382-1388.

[14] Kariyazono H, Ohno T, Ihara K, et a. Rapid detection of the 22q 11. 2deletion with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Mol Cell Probes, 2001, 15(2): 71-73.

[15] Tondella MLC, Talkington DF, Holloway BP, et al. Development andevaluation of realtime PCR-based fluorescence assays pneumoniae. J Clin Microbiol, 2002, 40 (2): 575-583.

[16] Stults JR, Snoeyenbos-West O, Methe B,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5’fluorogenic exonuclease assay (TaqMan) for quantitative ribosomal DNA and rRNA analysis in sediments.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1, 67

(6): 2781-2789.

[17] Matera G, Lamberti A, Quirino A, et al. Changes in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genotype 4 in Calabria, Southern Italy.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2, 42 (3): 169-173.

8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18] Loeffler J, Henke N, Hebart H,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fungal DNA by using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and the light cycler system. J Clin Microbiol, 2000, 38 : 586-590.

[19] Eckert C, Landt O, Taube T, et al. Potential of LightCycler techno-lo-gy for quantification of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in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 leukemia .Leukemia, 2000, 14 :316-323.

[20] Kearns AM, Turner AJL, Eltringham GJA, et al. Rapid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CMV DNA in urine using LightCycler-based real-timePCR. J Clin Virol, 2002, 24 (122):131-134.

[21] Harder TC, Hufnagel M, Zahn K, et al. New LightCycler PCR for rapid and sensitive quantification of parvovirus B19 DNA guides thera-peutic decision-making in relapsing infections. J Clin Microbiol,2001, 39

(12) : 4413-4419.

[22] Wang Y, Prosen DE, MeiL, et al. A novel strategy to engineer DNA polymerases for enhanced p rocessivity and imp roved performance in vitro. Nucleic Acids Res, 2004, 32 (3): 1197~1207

[23] Choli T, Henning P, WittmannOLiebold B, et al.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microsequence analysis of a small basic methylated DNA Obinding protein from the A rchaebacterium, Sulfolobus solfataricus. Biochim BiophysActa, 1988, 950 (2): 193~203

[24] Slesarev A I, Stetter KO, Lake JA, et al. DNA topoisomerase V is a relative of eukaryotic topoisomerase I from a hyperthermophilic prokaryote. Nature, 1993, 364 (6439): 735~737

[25] Pavlov AR, Belova GI, Kozyavkin SA, et al. Helix-hairp in-helixmotifs confer salt resistance and p rocessivity on chimeric DNA polymerases. Proc Natl Acad Sci, 2002, 99 (21): 13510~13515

[26] Machida RJ, Miya MU, Nishida M, et al. LargeOscale gene rearrangements in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s of two calanoid copepods Eucalanus bungii and N eocalanus cristatus (Crustacea), with notes on new versatile primers for the srRNA and COI genes. Gene, 2004, 332; 71~78

[27] Qiu X, Wu L, Huang H, et al. Evaluation of PCROgenerated chimeras, mutations, and heterodup lexeswith 16S rRNA gene-based cloning. App l Environ Microbiol, 2001, 67 (2): 880~887

[28] Liang P, Art hur B, Pardee.A B. Distribution and cloning of eukaryotic mRNAs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display, refine-ment and optimization.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93, 21, (14): 3269-3275

[29 ] Bauer D, Muller H, Reich J,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RNA species by an improved display technique (DDRT2PCR).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93, 21 (18): 4272 -4280

[30] Liang, P, W Zhu, X Zhong, et al1. Differential display using One-base anchored oligo-dT primers. Nucleic Acids Res, 1994, 22: 5763-5764

[31] 王 栋. 应用mRNA 差异显示技术研究鸡肉用性状杂种分子优势分子遗传机理.2003,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2] 李长绿. 应用差示反转录PCR技术对猪肌肉生长与肉质的初步研究. 2001,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3] Yeh CH, Pang JHS, Wu YC et al1. Differential-display poly-merase chain identifies nicotinamide adenine Chest, 004, 124 :1386-1390

[34] Kammer HVD, C Albrecht, C Albrecht,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regulated by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ap-plication of an improved and statistically comprehensive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technique1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99, 27 (10): 2211 —2218

[35 ] 肖华胜,黄文晋. 降低差异显示PCR 假阳性和提高重复性的几种策略. 生物化学与物理进展, 1999, 9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26 (5): 437-438 10

更多相关推荐: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农业生态系统是以种植业为主题以农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组合,按照人们经济发展的莆求所构成的人工碱半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它与农业害虫发生的关系及其…

生物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论文格式的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论文格式...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摘要农业生态系统是以种植业为主题以农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组合按照人们经济发展的莆求所构成的人工碱半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它与农业害虫发生的...

生物论文范文

展示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的课堂设计内容摘要随着初中生物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创建新型课堂模式是大家期盼的下面是结合新的教学思想创设的一节课堂设计这是一节...

生物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硒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地上部生长的调节作用学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园艺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一一年三月十二日

生物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龙源期刊网cn生物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作者付立波寇正勇韩国军来源现代交际20xx年第05期生物学专业包括动物植物生物学和生理学等其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称号凡申请学位的人必须写学位论文通过答辩成绩合格者...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1.3试验设计采用显著性检验,将24窝(1~6日龄)仔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窝仔猪,根据其治愈率、死亡率、末愈率来说明复方药物对仔猪黄白痢的作用。1.4饲养管理将试验仔猪饲养于相邻的产仔房中,采用自然光照,参照…

生物技术论文 范本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豆腐柴生根的营养条件筛选姓名指导教师院系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提交日期20xx年4月19日目录中文摘要3外文摘要41引言51材料与方法511材料仪器及设备5111实验材料5112主要仪...

生物科技论文写作

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概述韩俊畴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人类长期的生活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如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日趋严重在食品医药环境等诸多方面都...

生物论文提纲

题目环保意识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关键词环保意识生物教学渗透目录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在中学生生物课堂中如何有效对环保意识进行渗透应从课堂到课外实践活动和环境伦理中逐步渗透并对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做出...

生物系论文格式要求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20xx届毕业论文20xx届毕业生论文论文题目黑体二号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一二年六月目录1一级标题111二级标题1111三级标题12一级标题121二级标题222二级标...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格式模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本科市地郑州准考证号姓名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题目二本环节自20xx年10月30日起至20xx年10月30日三进行地点郑州牧业工...

生物学论文(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