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决赛冲刺复习 题型:
一、 基础知识
二、 阅读理解
三、 阅读赏析
四、 诗歌创作
一、 基础知识
针对题型:选择题、填空题。
建议:熟记古文70篇、古诗60首,包括:作者、体裁、内容、语法。 举例: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的作者是( )
A王维 B孟浩然 C王安石 D白居易
2、《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诗的体裁是( )
A词 B五言律诗 C乐府诗 D五言绝句
江南 汉乐府 【唐】白居易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3、下列均为《范仲淹罢宴》一文中的句子,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范文正公守邠州 B公亟令询之 C赗(fènɡ)敛棺椁皆所未具 D公怃然,即彻宴席
即彻(通“撤”)宴席
4、对“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的“亡”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灭亡 B死亡 C通“无”,没有 D逝世
【原文】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5、被誉为“乐府双璧”的汉乐府民歌是指《 》与《 》。
所谓“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合称,汉代古乐府民歌(汉乐府)中最著名的两大代表作。《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 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以上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两句。这首诗的体裁是( ),作者是(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填空题
江山代有才人出,。 ,鸡犬相闻。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一鼓作气, , 。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
二、阅读理解。
通常为两篇文言文,一诗/词。
建议:每天晚自习时间借助字典完成一篇文言文阅读。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解答。
三、 阅读赏析。
鉴赏题:
阅读下面诗歌,自定角度,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建议:在初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赏析手段、术语进行赏析。 常用赏析手段及术语:
古诗词鉴赏一般模式
一、先读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了什么景物/事件?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宏观把握)。
【写景】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某地某时幽静/优美/富有生机/萧瑟的景色;
【咏物】咏物抒情,关注社会现实与百姓生活,现实主义;
【抒情】感慨身世,表达某种感情
【送别】依依惜别
【边塞】将士豪情
【闺怨】离愁别绪
【山水田园】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快乐的生活,鄙弃官场、社会的黑暗等。
二、逐句理解诗的意思,并能联系主旨结合有代表性的字词具体分析。
三、通过什么方式来写的?
○某句与某句相照应;某句点明时间、地点;
○通过细节/特征描写,突出了所咏物的某种性格特征。
○诗句中某几处相互映衬/对比,渲染了冷寂/忧伤/热烈/的气氛,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以动(声)衬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形似/神似/形神兼备
○实写/虚写/虚实结合
○寓情于景/移情于物/借物喻人/借景抒情
○善于/长于抒情,将强烈的情感熔铸在艺术形象里,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加以描写,反映人物独特的状态,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动有静。
○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换着视角,先描写远的,高的,再描写近的,低的。
○落笔紧扣诗题/开门见山,先写……,接着以……一转,引出……来。
○关于词:这首词的上阙(片)描写了……,下阙(片)紧承上阙/巧妙转折,写出了……表现了……。
例如:词的上片以幽清凄绝的景色描写为下片做了巧妙铺垫,于是,词的下片便直接转入忆人,下片以“记得”二字领起,写出诗人对歌女的追忆。
三、表现/寄托了什么感情/志向? ○描写山水景色,抒发一种闲适的情趣;
○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适悠然/激昂向上/豪放不羁的情调;
○表达了乐观而豁达的胸襟;
○作者借景抒发了孤独、寂寞、悲凉的情怀。
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细致,构思精巧,意境悠远清新,语言表现力强,表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 ○寄托和象征了高洁志趣和傲岸品格; ○语言浅显/含蓄/深刻/自然/清新/,富于表现力。
○意境清新闲雅,层次分明,对仗工整 如何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写古诗。
【对策】:
○不懂处模糊化处理。
○翻译尽量用诗意的语言,逐句解释。 ○注意对仗、特殊句式。
四、诗歌创作。
注:韵脚用红色标出。
1、咏物诗。
(1)咏动物
唐寅《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罗隐《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拙作《燕归来》:
江南梅雨天,陇上燕飞还。 不辞千里路,何惧万点雨。
(2)咏植物。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3)咏季节。
康海《冬》:
云冻欲雪未雪,梅瘦将花未花。 流水小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 拙作《春日》:
南国春色满目妍,云高日暖水潋滟。岁岁春来今又来,与君再弹五十弦。 拙作《春风拂面》:
春风拂面云欲暖,柳叶如眉花正嫣。江山再展绿图卷,人生快意三千年。 拙作《秋又来》:
晓风飒飒日高晴,夜雨绵绵梦不成。一年一度秋又来,把酒临风月下吟。 拙作《晨雪童心》:
大寒时节雪状山,远天厚地尽耀眼。早起欲赏无边景,不负造物一段缘。
(4)咏人物。
李清照《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咏事件/活动。
迎世博 庆国庆 经济危机 拙作《经济危机感怀》:万重危机袭全球,诸国强笑不自由。人性贪婪终觉少,及到多时反为忧。
拙作《和三七归一》(2007-7-7):七七本国殇,往事难思量。细数古今事,唯望天地康。
拙作《风雨长安行》:
故地重游意阑珊,归来已是十六年。昔年禁城今游地,往事如风雨如烟。 拙作《参加班会感怀》:
春风惬意聚一堂,心语心言思飞扬。千里有缘复旦中,常献灵台一瓣香。
2、抒情诗。
(1)爱国爱家之情。
陆游《示儿》: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拙作《旅途杂咏》:人生常在旅途中,匆匆南北与西东。年少负气仗剑游,岂知亲情最堪重。
(2)友情。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写景诗。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第二篇:古诗词欣赏复习指导教案
沉醉在诗歌的世界里
——古诗词欣赏复习指导
湖州十一中 陈学萍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我国古代诗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文学的精灵,也沉醉在这艺术神魔的世界里。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首诗:
春日 (宋)晁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释】 ① 阴阴:草木阴阴。② 趁:追逐。
请大家齐读这首诗,想一想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象。
(草木阴阴、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戏水等)
三四两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春天即将流逝的惋惜之情)
同学们,这其实是09年湖州中考卷中的古诗词阅读题。(出示:09 湖州
1.这首诗通过描绘 、细雨翻萍、 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2 分)
2 .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二、明确考试目标、题型
20xx年浙江省中考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试目标是“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初步”意味着难度不会太大;“鉴赏”意味着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即: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对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进行赏析;“浅易的”意味着所选篇目会比较短小、易懂,一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较多。“考试说明”还规定:古诗词阅读材料采用与所选教材中的古诗词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
我们再来看刚才的这道中考题:
春日 (宋)晁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 桃花。
【注释】 ① 阴阴:草木阴阴。② 趁:追逐。
1.这首诗通过描绘 、细雨翻萍、 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2 分)
2 .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一般古诗词阅读的考题分为两题,各占2分,共4分。老师对近年来浙江省内的古诗词阅读题做了归纳、整理,发现古诗词鉴赏设题角度一般是这五个方面: 1
主题、景物、炼字、手法、语言。
关于“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问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描绘了诗人或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或是阐述了怎样的哲理。比如:
1.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09 台州)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08湖州)
3.“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09 丽水)
关于“景物”一般提问的方式是: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景象,有什么特点,或是用哪些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或者是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境等等。比如: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09 杭州)
2.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09 温州)
3.诗歌前两句用哪些词语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的静态美?(07 湖州)
“炼字”一般就是让你回答诗中用某个字或词的妙处,或是问你某句中的哪个字用得特别好,好在哪里。比如: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09绍兴)
2.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出你的理由。(09 嘉兴)
3.诗歌末句中的“烂醉”一词历来为人称颂。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手法则是关于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或作用。比如:
1. 诗的后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08 嘉兴)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09 扬州)
“语言”这一考点主要是对某个诗句进行简要赏析、比较,或根据诗句描写的内容进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比如:
1.“东风忽起垂杨舞”一句极为传神,请作简要赏析。(08 湖州)
2. 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09 杭州)
3.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内江) 那么这五个方面大家觉得哪一方面最重要、最关键,考得也最多?(主题)对,我们只有理解了整首诗的主题,才可以更深一步地去鉴赏诗的用词、造句及艺术手法,那么拿到一首诗,我们应该怎么来把握它的主题呢?
三、理解主题
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它的内容和主题看似很难理解,其实它有它独有的密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破解它。
密码一:题目
我们欣赏一首诗,最先接触的肯定是标题。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时还可以从题目中看出诗歌类别,所以题目可以 2
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而我们许多同学往往会忽略题目。请大家看这些题目。
出示:《春愁》《在狱咏蝉》《喜见外弟又言别》
说说从这些题目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春愁》:时间是春天,表达的感情是忧愁的
《在狱咏蝉》:写诗的地点是在狱中,咏蝉可能是借蝉来表现自己的品质,可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从蝉还可看出时间可能是夏季。
《喜见外弟又言别》:了解了诗的主要内容:诗人见到堂弟后又面临分别,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从见到堂弟的喜悦到面临分别的伤感、惆怅。
有的题目还可以看出诗歌的类别。比如一般诗题中有“送”“别”等字的是“送别诗”,“塞”“军”“征”等一般是“边塞诗”,有“咏**”“**怀古”的是怀古诗或者写景咏物诗,有“田园”“村居”等字的则是山水田园诗,有“怨”“闺怨”的则是闺怨诗。请大家来判断一下以下题目是哪一类别的诗: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送别诗
《从军行》王昌龄——边塞诗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怀古诗
《田园乐》王维——田园诗
《江南春》杜牧——写景诗
《春怨》刘方平——闺怨诗
当我们能判断出这是哪一类别的诗后,其实也基本能猜测到这首诗大概的主题了,同一类别的诗往往表达类似的主题,比如这些诗,你能说说大致表达怎样的情感?
出示:写景诗 边塞诗 怀古诗 闺怨诗 羁旅诗 送别诗
写景诗:诗人寄寓的大多是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赞美,抒发沉醉自然的超凡
脱俗的情怀,若是写暮春的景象,诗人在留恋美景的同时,也有好景易
逝、青春不在的落寞和感伤。
边塞诗:则多写边关将士建功报国的志向和孤独苦闷的情怀。
怀古诗:多有借古讽今的意味和物是人非的感慨,也有借历史英雄抒发自己
的报国之志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叹。
闺怨诗:多写女子孤独寂寞的情感和美人迟暮、青春流逝的伤感。
羁旅诗:多写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送别诗:多写对友人亲人的留恋、牵挂和祝愿。
所以今后我们拿到一首诗是时首先应仔细地研读题目,从题目中找到有效的信息,这对理解整首诗的内容、主题都有不小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下诗的作者,如果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写作风格就会有助于我们进行鉴赏,同时还应有效利用诗下的注释,这些注释有的是介绍写作背景,有的是词语解释,有的则简介作者,注释虽然不多,但它很有价值,它是出题者给你的某种暗示,所以不可忽视它的作用。
3
密码二:“情语”
题目、作者、注释这些都是辅助我们理解诗歌的,要真正理解一首诗,还得深入诗歌本身。鉴赏诗歌时,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揣摩诗歌的内容或表达的感情。这时可以找一找诗歌的第二个密码,老师把它称作“情语”,所谓“情语”,就是能表达诗人情感的关键字词或句子。
1.诗眼
比如有的诗中会有某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直接点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请全体女生朗读这首词,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说说为什么。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因为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在国破家亡、丈夫去世、文物被毁后的极度哀愁的心情,所以“愁”字凝练地点出了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在一篇文章中我们称它为“文眼”,在诗歌中则称为“诗眼”,在找到了“诗眼”,就好像找到了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
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老师来朗读这一首诗,大家想一想,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什么。)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09·无锡)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幢幢(chuáng):形容影子摇晃。
寒,为什么是寒?怎样理解这个“寒”字?
(这个“寒”字一语双关,即指雨天天气的寒冷,更指作者内心的寒冷,因为他被贬他乡、身患重病,如今又惊闻友人蒙冤被贬,所以内心万般愁苦、凄凉心寒)
2.抒情议论句
并不是所有的诗中都能找到“诗眼”,但许多诗中有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一般情况都是在诗的最后几句。掌握了这样的句子,我们就能迅速地把握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归纳出诗歌的主题。比如我们曾学过的诗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中的抒情句是那一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为什么是这句?(因为这首诗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4
我们再来看这首,这是09年温州卷的考题,也是考试说明里的例题:
除夜作 高适(09·温州)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请大家齐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哪一个句子可以集中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故乡今夜思千里”,因为这首诗诗人借家人思念自己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还有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3.景物
如果诗歌中既没有“诗眼”,又没有抒情议论句,找不到“情语”怎么办呢?其实还有一种情语,大家回忆一下老师曾经跟大家讲过王国维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出示“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因为诗歌中诗人常常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志向,这些景或物都会带上主人公的情感色彩,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或物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比如我们学过的余光中《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土地”“河流”“黎明”等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解读“意象”呢?老师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
第一,关注意象本身的象征意义。
在古诗中,有些意象有着被普遍认同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解读来领悟诗歌的内涵底蕴。比如,这是几种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莲花:因“出淤泥而不染”,故“莲”常比作高洁的人格。
柳树:“柳”与“留”谐音,故“柳”蕴含着朋友间的离情别意。
月亮:思乡、怀人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浮云:漂泊的游子
如果诗句中的景物有象征意义,那么应先考虑它独有的象征意义。
比如这一首:
墨 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请女生齐读这首诗,思考:墨梅有怎样的特点,象征了一种怎样的品质。 (高洁、淡雅、朴素、清香的特点,象征了不媚俗、坚持独立人格、鄙视俗流的高洁品质)我们该怎样把握景物的象征意义呢?应结合景或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第二,关注景物的修饰语及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如果只是一般的景物,那就可以关注景物前后的一些修饰语,然后通过联想、想象,感受到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或氛围,了解诗人在景物中流露的情感。
比如我们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5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所写的只是一般的景,请大家齐读这首曲,注意景物前的修饰语,体会这些修饰语所营造的氛围。在赏析这些修饰语时,可以注意色彩、动静、词语的冷暖色调、情感色彩,词语所展现的画面是明丽的,还是黯淡的,营造的氛围是欢快、愉悦的,还是哀伤、凄凉的。
找一找主要有哪些修饰语?“枯”“老”“昏”“古”“西”“瘦”,这些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冷落、黯淡、凄苦、幽静、萧瑟、荒凉的氛围)
这样我们就能诗人所写的景物中感受诗人的心情,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首曲的主旨:漂泊天涯的游子的羁旅之愁、故乡之思。
接下来我们来阅读这首诗,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先出示一二两句,请学生自读,能否根据景物的修饰语来揣摩诗人的心情。
从“槐影沉沉”(槐树绿荫正浓,给人一种黑压压的氛围)中可以感知作者的心情也是很沉重很压抑的。再出示: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释: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从后两句的哪些景物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鸟迹”“苍苔”还有“地偏的小院”,结合注释,你能揣摩诗人当时的心境吗?
(此诗表达了诗人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压抑、苦闷的心情或者辞官后朋友同僚散尽的冷落、孤独心情。)
小结:通过研读题目和寻找“情语”,也就是诗歌中的诗眼、抒情议论句及景物,我们就能把握一首诗的主题,理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情感,再来回答其他的题也就容易多了。解决了关于“主题”的问题后,赏析“景物”就也相应的解决了,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提问该如何来回答。
四、赏析“炼字”
关于“炼字”的题目,往往是问诗句中哪个字用得特别好,好在哪里?或指明某个字,让你赏析它的表达效果。那么这样的题该怎么答呢?我们先来看这道题: 村 晚(09 台州)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 ①陂(bēi):水岸。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6
请一女生朗读,请同学们用刚才老师提供的方法,来试着赏析这两个字。 “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形象地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悠闲自适、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的特点。请大家齐读这首诗,体会牧童悠闲的心情。
可以从这些角度来答:①理解词的本意和语境义;②体会词语对描写对象所起的作用,即词语描写了对象怎样的特点,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味;③关注词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
(今后遇到“炼字”这类的题目,可以想一想:是否用了修辞?是否将景物写活了或化静为动了?是否注入了作者的情感?是否化无形为有形了?对表现主题或表达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等等。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回答也将更全面。)
五、鉴赏“手法”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关于鉴赏艺术手法的题目该如何回答,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我们来读这首诗: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09 扬州)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首诗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拟人和夸张。表达效果:“鸟歌花舞太守醉”一句中的“歌”和“舞”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明日酒醒春已归”一句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哪些呢?它包括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等等。比如: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象征、双关、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化静为动、以乐景写哀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渲染烘托等
六、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这类考题主要有两种,对某个诗句进行简要赏析,或根据诗句描写的内容进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我们主要来看第二种。
描摹诗歌画面:可以按这样的步骤来答:1、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注意景物的色彩、变化、特点等)2、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一幅画面。3、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形象。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例: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 7
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
七、练一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这首诗描写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的夏日美景。
2.欣赏这首诗,我们可以感触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1. 风起帘动、满架蔷薇(蔷薇散香) 清凉宁静 花香扑鼻
2. 悠闲愉悦,对山亭夏日的喜爱。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春日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①霁:雨过天晴。②浮瓦,晴光照在琉璃瓦上。③芍药,牡丹。
1. 根据一、二两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中画面的内容。
2. 诗的三、四句生动传神,请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傍晚,一声轻雷之后,天空随即下起来蒙蒙细雨,雨过天晴,参差不齐、绿色的琉璃瓦泛着亮闪闪的光,美丽极了!
2.这两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雨后芍药和蔷薇的娇弱描写得细腻动人,表达了诗人懂花爱花的情怀(或诗人对花的爱惜、怜惜)。“春泪”一词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把雨滴比作春泪,表现了诗人对雨滴的喜爱之情。
到这里,各类题型差不多都已讲到,当然老师讲的只是常见的题型,一定还有其他类别的题目,希望同学们今后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老师所讲的方法。 最后,祝愿大家:
考试顺意,人生诗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