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范文练习

时间:2025.5.31

文言文范文练习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居士”。 《宋史—苏轼传》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 市:购买

B.水决不能败城 败:让……毁坏

C.尾属于城 属:隶属

D.以虞水之再至 虞:戒备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且令损价 B.然百姓不可户晓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C.城不沉者三版 D.朝廷从之

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 锻炼久之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 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 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 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居士”。 答案:

1.C.属:连接

2.C(都是放在后置的定语之后,相当于“的”;A前一个是“而且”,后一个是“暂且”;B前一个表转折“然而”,后一个为“这样”; D前一个是代词“他”,后一个是时间词词尾,不译。)

3.A (朝廷压低价格买灯办灯会,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劳民伤财。苏轼委婉的说老百姓不能明白皇帝为了让太后高兴而办灯会的孝心)

译文:

熙宁四年,适逢元宵节,皇帝下令压低价格为宫中购买花灯。苏轼上书说:“您哪里是自己喜欢看花灯呢?您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皇太后高兴罢了。而老百姓却不可能全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

这件事很小,但它的影响很大,希望您收回这个命令。”皇帝于是下诏停办这件事。当时王安石正在创行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面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做了杭州通判。

这时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

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调任湖州,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从他的诗中挑出一些词语,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说苏轼的诗是在诽谤朝廷,把他逮捕押赴台狱,想置他于死地。案件审问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与黄州的田父野老,一起生活在溪旁山间,在东坡修筑房舍,自号“居士”。


第二篇:第一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第一册文言文及答案

21《论语》

一、填空。

1、20xx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喜迎客人,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句子是 , 。当别人误解自己时,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 。

2、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

3、孔子教育学生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

4、最能体现孔子谦逊品质的句子是 , , 。

5、说明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值得我们学习的句子是 , 。说明一个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又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 ,

6、孔文子的谥号为“文”的原因是 , 。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

是 , 。

7、《论语》中的论读音是 lún , 、《孟子》 合称四书。

8、A、敏而好学B、温故而知新C、学而不思则罔D、学而不厌E、诲人不倦F、择善而从G、不耻下问

有同学错误的认为(B)是“炒冷饭”,(E)是老师的事,

(D)的人现在不多了,(G)的人现在更难找。孔子不仅(A),还能做到(C),孔子说“(C)”,古人尚且如此,今人难道就不能(F )么?

二、词句理解

1、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人不知而不愠 (怨恨) B、不耻下问 (羞耻) ..

C、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D、默而识之(记) ..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

A、可以为师矣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B、学而不思则罔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C、思而不学则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必先苦其心志 ..

三、翻译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世说新语》二则

(一)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 .

一、解释加点的词

不: 期: 舍: 去: 乃:

委: 引: 顾:

二、翻译句子。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 守信用,讲礼貌 。

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主动表示歉意,想获得元方的好感 。

3、你怎样看待元方的行为?

(二)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所托,宁可以急相.......

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优劣。 ...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俱:________辄:_________难:_________幸:_______ 尚:_________

舍:________本: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纳:________托: _______

宁:________以:_________邪:___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幸尚宽,何为不可?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所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三、回答问题。

1、华歆与王朗你更喜欢谁?谈谈你的看法。

2、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23 伤仲永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

1父异啼求之。○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自是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指物作3邑人奇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之,稍稍宾客其父,4父利或以钱币丐之。○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

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5“泯然众人家,问焉,曰:○矣。”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为:

扳:

称:

伤: 利: 书具:

二、给下列词语注音

扳:( ) 谒:( ) 泯:( ) 称:(ch隶: 未尝: 书: 自是: 就: 或: 丐: 环谒: 余: 从: 自: 泯然: 众人: 异: 奇: 稍稍: 宾客:

èn ) 邑:( ) 隶:(lì )

三、填空

1、本文选自 《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 宋 代著名的政治家、 思想 家、 文学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寓深刻的道理于故事中,说明了天赋与 后天成才的关系。

四、选择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C )

A、借旁近与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下车引之

2、下列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是(C )

A、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B、以我酌油知之 C、有某友以千金寄之 D、徐以杓酌油沥之

五、解释下列词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表判断,是 )未尝识书具( ) 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 择其善者而从之 (采纳,听从)借旁近与之( ) 从从先人还家 (跟随 )陈太丘与友期行( )

六、翻译划线句

1、 ○

2、 ○

3、 ○

4、 ○

5、 6、 ○

七、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其原因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八、有人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家的努力,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你认为自己能成才吗?

24、木兰诗

一、填空

1、《木兰诗》选自 宋 代 郭茂倩 编的 《乐府诗集》,是一首民歌,和 《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诗中的“双璧”。

2、叙写木兰从军的原因的句子 昨夜 , 。 军

书 , 。 阿 , 。 3、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

是: , , , 。

4、写木兰奔赴前线时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旦 , , , , 。

5、描写军旅生活的艰苦的句子是: 朔气 , 。

6、表现战斗激烈而持久的句子是将军 , 。

7、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策 , 。 8表现木兰不慕富贵的句子是: 可

汗 , ; , 。

9、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其原话是: , ; , !

10、面对可汉点兵,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 , 。 ,

是: , 。

11、面对可汉点兵,木兰做出的决定是: 愿 , 。

二、阅读

(一)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中,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木兰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没,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以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写出《木兰诗》中与划线句表达一致的句子。

2、用————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谈谈你对“木兰从军”的看法。 东

。 3、选择解释错误的一项( D )

A、少习骑(小时候) B、与同里少年皆次当行(依次) ..

C、木兰易男装(改换) D、溯黄河(顺水而下) ..

4、《木兰诗》与本文中“数建奇功”类似的句子是: 少习骑,长而益精 。

与“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类似的句子是: 双兔 ,安 。

26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

1见其发矢家圃,有卖油翁释但而立,倪之,久而不去。○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无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3“尔他,但手熟耳。”康肃忿然曰:○安敢轻吾射?”翁曰:..4“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耳。”康肃笑而遣之。 .

一、解释加点的词 倪: 汝: 覆: 善: 自矜: 尝: 释: 去: 矢: 但: 颔: 尔: 忿然: 乃: 置:

徐: 沥: 因: 耳:

二、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以我酌油知之 B、以钱覆其口 C、何以知之 D、有友谋以千金寄之

三、翻译划线句

1、 ○

2、 ○

3、 ○

四、回答下列问题

1、“微颔之”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康肃的射技持怎样的态度? 赞许

2、对陈康肃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态和性格?

骄傲自大,蛮横无理,盛气凌人

3、卖油翁说:“无他,但手熟尔”表现了他对陈康肃傲慢无4、陈康肃“笑而遣之”,表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 对卖油翁高超技艺的赞许和佩服,也是自我解嘲的尴尬,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醒悟。 描写 4、 ○5、这篇文章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 神态 和 语言

6、这篇文章对你有何启发? 7、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 题 。

8、俗话说“熟能生巧”,现实生活中“熟”就一定能“生巧”吗?谈谈你的看法。

27、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路略无阙.处。

(A) , ,自非亭午夜分, 。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有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

帝,暮到江陵,(B)其间千二百里, , 。

春冬之时,则 ,回清倒影,绝崦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D)每至晴初霜旦, ,常有高辕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点的词

阙: 自非 襄 陵 .沿 或 奔 疾 漱.旦 属引 2、翻译句子 B C 。

4、按顺序解释本文中的“绝”字

D 绝: ; ;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 ) 属引凄异 连续朝发白帝或王命急宣 ..

D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叮嘱 朝晖夕阴 或异二者之.A B C

为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或:或许 绝:与世隔绝

6、对《三峡》一文理解正确的是(C )

A《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有关水利的书。

B全文按从春到冬的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的景物变化。 C作者用“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表现山高涧深,林寒霜冷的初秋景象。

D从“或王命急宣”一句可以看出封建帝王对兴修水利的重视。

7、李白有句诗丛本文的第二段衍化而来,这句诗是: 朝辞 , 千里 。

8、具体分析选文写出了三峡景物哪些特点?

先写山高峡深,连绵不断;次写江水的大而急;再写春

冬的“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最后写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观 9、文章从 水势 方面突出三峡夏季景色,先写江流浩渺盛大,再写 江水之急

10、描写春冬之景时,作者采用了 动静结合 的手法,从而相得益彰。

11、描写秋景时,正面描写的一句是 林寒涧肃 ,侧面

描写既渲染了肃杀的气氛,也融入了作者的 个人感受 。

12、三峡是个美丽的地方,如果你是投资人,你将如何进行开发?写出你的设想。 28、古文二则

(一)

1重诺责蔡麟,字勉旃,吴县人。○,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

2“嘻!无此事也,安有然不受,曰:○寄千金而无券者?且.3“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解释加点的词

寄: 券:

未尝: 语:

辇: 致: 诺责: 敦: 风义: 亡: 愕然: 安有: 而: 翁: 卒:

2、翻译划线句

1 ○

2 ○

3、你怎样看待“寄千金,不立券”的做法? 3 ○

4、诚信是当今社会提倡的主流,不讲诚信的商家很难有长足的发展,不讲诚信的个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你是怎样看待诚信的?

(二)戴震难师

(1)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2)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3)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有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

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

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4)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

1、解释加点的词

何以:

相去: 几何: 然则: 无以: 应:

几: 记:

2、翻译划线句 乃能言(说话 ) 乃: 盖: 日数千言不肯休(字 ) 就傅: 休:

(1)

(2)

(3)

3、对朱文公作简要介绍

4、写出与“过目成诵”意义相近的两个成语

5、戴震具有怎样的精神? (4) 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6、创新的源泉是质疑,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

29、陌上桑

一、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1.组坐观罗敷:(B )

A.座位 B.因为,由于 C.蹲下 D.等待

2.五马立踟蹰:(C )

A.象蜘蛛一样 B.如立柜形状C.徘徊,停滞不进的样子 D.一只足

3.使君谢罗敷:(D )

A.感谢 B.辞别 C.致谢 D.请问

4.皆言夫婿殊:(A )

A.出色,与众不同 B.矮小 C.除外 D.小妹

二、下面各组诗句都是写罗敷的美貌的,其中属于直接描写的是:(D )

A.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B.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C.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D.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三、以课文第一段为例说明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行者见罗敷??锄者忘其锄”从侧面描写周围人都为罗敷的美貌而倾倒,以至忘神失态,更加烘托出她那动人的容貌,为下面的情节发展起了铺垫作用

四、说明下面各组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使君从南来,王马立踟蹰。(.借代) 2.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设问 )

3.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夸张 ) 4.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比喻)

五、阅读下面一段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解释“盈盈”、“冉冉”的含义。

形容举步轻盈,从容大方

2.请你各用四人字概括这段诗的每层意思。

气派华贵,官运亨通,仪表堂堂,众人称羡

3.指出这段中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的诗句。

直接描写:为人洁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间接描写: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六、从罗敷夸夫的言辞中,可以看出,罗敷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C )

A.是一位炫耀夫势、贪图享受的贵妇人 B.是一个胆小怕事、循规蹈矩的一般妇人

C.是一位坚贞不阿、勇敢机智的劳动妇女D.是一个爱好打扮、行为不端的不良女子

第一册诗词填空

1、《回乡偶书》中,作者将一些具有对立意义的词两两对具,以写实的手法抒写人事沧桑的感慨地句子是 , 。这里引发作者人生感慨的事件是 , 。

2、《夜雨寄北》中以写实的手法表达诗人思念亲人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地句子是 , 。以虚写的手法,通过想象表达作者的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3、《淮上与友人别》中寓情于景,将离愁别绪寓于景物描写中的句子是

, 。描写离亭别宴,正面抒发别情的句子是 , 。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地点说明友人此去无比艰辛的句子是 , 。劝慰友人不要忧伤的句子是 , 。把对友人的情感升华为哲理的句子是 , 。这也是千古名句,它一扫离别的悲愁,表现出一种豪迈乐观的情绪。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回顾自己的被贬生活的句子是 , 。借用典故自己的隔世之感和对友人的怀念的句子是 , 。表达出作者豁达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的句子 。这也是隐含着新陈代谢的哲理的句子。 表明这是一首回赠诗的句子是 , 。

6、律诗有 联 句,分别是 ,

是 、 、 、 。绝句有 联 句。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景物描写渲染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 。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牵挂的句子 。

8、《江南春》中描绘出江南大地生机盎然的句子是 , 。与“烟雨迷蒙梦江南”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 。

9、《登飞来峰》中描绘红日喷薄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的句子是 , 。包含哲理,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境相似的一句 。

10《望岳》中表现泰山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 。点明主旨,包含着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是 ,

是 , 。 11、《观沧海》中,叙事的诗句是 , 。 总详 。

写写描所岛写看

到上洪

的之波

全景滔

天景的的的

句句句

子子子

是 , 。

是 , 是 , 。描写想象中的

情景,表现作者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 ;

, 。 综合专题

1、写出借景抒情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两联: , 。

2、写出两联意境不同,表达送别之情的句子: , 。

; ,

; ,

3、写出两联描写充满生机的景象的诗句: , 。

4、本册书中写送别的诗有哪几首?写出诗题和作者。 。

5、写出包含哲理的诗句四句。

。(2) , 。

现代文填空

《春》

1、《春》的作者是现代散文家、教育家 。这篇文章中作者描绘了初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首先作者为我们展现的是春回大地时的整体景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 ; , (1) , (3) , (4) ,

眼。 , , 。”

2、《春》中描绘小草情态、质地、色泽的句子是: , , 。 描写白花竟相开放的句子是: , , , 。 描写百花颜色的句子是: , , 。 运用比喻,形象的描绘出野花在草丛中摇曳多姿的情态的句子是:散在草丛里, , , 。

3、“吹面不寒杨柳风” , , 。

4、看, , , ,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5、他们的房屋, , 。

6、“ ” , ,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7、作者在结尾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既揭示了春天的成长过程,又热情的赞美了春的无限活力与创造力,收束了全文。这三个句子是:

《济南的冬天》

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 。

2、等到快日落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 。

3、就是下点小雪 黑, , 吧, , 。

更多相关推荐:
粤教版 必修五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鸿门宴》知识点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宋海龙邮箱:duyu0226@163.com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3…

20xx高考一轮复习《张衡传》文言文知识归纳及练习(生用)

20xx高考一轮复习《张衡传》文言文知识归纳及练习五、一词多义1.辟⑴连辟公府不就⑷闻弦歌而知雅意⑸附庸风雅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2.形似酒尊3.一时收禽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2.举孝廉不行3.公车特征拜郎…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12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一、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景翳翳以将入(景,通“”)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眄庭柯以怡颜(怡:)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2鸢飞戾天者古:至,到达今:罪过,乖张3经纶事务者古:治理,筹划今:政治规律…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3、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

20xx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

20xx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八分有奇《核舟记》诎——屈qū弯曲…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则孔子【人物介绍】孔丘(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仲由(前542-前480…

文言文阅读范文

一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

文言文请辞书

请辞副书记一职书卫生局党委台鉴昔年六月得党委厚爱擢卫生监督局副书记一职历经九月光时悉倾力履职主党务安全生产亦分管办公室工会青年更履办公室之责劳于勤杂清洁修缮绿化食堂管理办公设备之维护兼驾驶员等但无怨言尽责良使年...

香港文言文考试范文

PAGE1PAGE2PAGE3PAGE4

中国梦演讲(文言文版)

走复兴路圆中国梦诸位越陌度阡不辞劳苦远道而来鄙生深感荣幸作文一篇曰圆梦中华不当之处望诸位指正东方有大国北及漠河冰封数载南拥百岛水清沙白东环四海吞吐日月西接十国商旅不绝若问其名定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伛偻提携一概答曰...

语文文言文译文

第一张译文桃花源记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沿着小溪行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两岸数百步以内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看见的景象感到十分诧异又向前划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桃...

文言文(5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