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教育《经典古诗文诵读 》发展前景

时间:2024.4.30

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教育《经典古诗文诵读 》发展前景 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是继承中华文化之大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方;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一、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

1. 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经典古诗文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语言精练,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也是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学生从小诵读古诗文,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这对于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对于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歌,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3. 为小学生的记忆宝库奠基。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所以,我们要利用记忆力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多背诵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

的文化储备。

4. 形成多种学习能力。诵读古诗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不但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多种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5、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目前我们农村的学生思想单纯、生活单调,正缺少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所以我们依托小学生古诗文诵读,让学生从古典诗文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用古诗文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6、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7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再者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可以拓宽语文学习天地,为孩子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古诗文诵读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

7、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改变学校办学困境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条件较差,教育设施比较陈旧,家长素质普遍不高,社会文化背景相对落后。对此,学校领导决定以开展“古诗文诵读”为抓手,为孩子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进而探索提升农村小学办学质量的途径。

8、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创建特色学校的需要。形成教育有个性,发展有特长、办学有风格的特色学校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我校确立“农村小学创建‘古诗文诵读’特色学校的研究”这一课题,以此探索农村小学生诵读中华古诗文经典的教学规律,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办学水平。《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强调“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它要求我们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们开展古诗文诵读特色学校的研究,正是让学生在诵读、欣赏大量古诗文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借助古诗文中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创建“古诗文诵读”特色学校。


第二篇:33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的方案


诵读经典,书香育人

----

33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的方案

李场小学创建特色学校活动方案

灵璧县李场小学 二0一一年二月

诵读经典,书香育人

----李场小学创建特色学校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这样的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有了这样的底本,无论经受怎样的磨难,无论经受怎样的风浪,都能昂首挺胸地走出来。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樊发稼老师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它们的想像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兴趣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世界本质上是诗的,诗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充实,让我们的情感生活丰富,让我们的想像天地广阔。“少年若天成。”小学阶段诵读诗文符合学生的生心理特点,也一定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

遵循原则

1、实践性原则:研究始终坚持“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核心理念,要着眼于过程,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要实时调整研究动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2、合作性原则:在课题研究中,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强调互相合作,相互促进。

3、主体性原则:只有当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在良好的诵读氛围中主动认识自己的各种表现,体验自己在诵读活动中的情感,自己提醒、监督自己的行为,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才能提高。老师的任何辅导、教育只能起指导、帮助、启发的作用。

4、激励性原则。教师对学生真诚的信任,积极的期望是激励学生奋发学习,主动诵读的基础。教师不失时机地适当运用激励手段,往往能调动起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是学生把诵读看作一件快乐的事。

5、德育性原则。诵读最有价值的经典,趁儿童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潜移默化起气质。经典的价值要将伴随起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薰习,可习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指挥宝藏,将任其悠游叹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6、因材施教原则。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的语感强些,有的语感弱些,有的记忆快,有的记忆慢,对于这些不同的情况,教师不可一刀切。应该给后进生多些表现机会,同时鼓励强者多读多诵。

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李场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倡导教学内容要与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大力提倡教师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克服学科课程的不足,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学校内设图书室、农远接收室等教育教学场地,现代化教育设施齐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图书、报刊、杂志种类多,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学校是我镇的教科研基地和窗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镇的前列。目前,根据发展需要,我校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把我校办成全镇示范性学校这些都为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工作扎实的基础,提出了必要的保证。

学校领导具有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重视科研工作,对参加研究工作的教师在研究时间及研究经费上都给予大力的支持,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本课题的研究能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的方案

一、方案的界定:

本课题的关键概念是:诵读、经典、古诗文、诵读经典古诗文

1、诵读: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既侧重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又侧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美读与品读相结合。既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又能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2、经典: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古诗文”是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诗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

4、诵读经典古诗文: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

验稿)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结合我校的学情师情,按一定系列组织、指导小学生背诵的一种语文活动形式。古诗文的篇目和排序,是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的。

二、活动方案研究目标

(一)理论假设

1、根据古诗文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特点,引导学生大量诵读,营造积极的诵读氛围,为学生的诵读搭建有利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效果。

2、通过课内外的有效结合,拓展诵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大量接触古文学,领略祖国语言的魅力,将古诗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3、在诵读过程中,以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开展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动和加强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引导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和精神营养,丰富语言、开拓眼界、陶冶情操、发展潜能、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传统古诗里包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另一方面,将诗教与课堂改革相结合,以诗促教,以诗促智,使学校的课程结构更趋合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预期研究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初步培养学生积累古诗、欣赏古诗、研究古诗及诗人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诵读兴趣、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孩子的心胸与视野,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不断阅读经典、阅读文化、阅读精神,使学生博学、睿智。

3、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不断改变诵读形式,对诵读与课堂教学整合进行积极探索,探索出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及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方法,摸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摸索和总结出经典古诗文的教学模式,撰写出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阶段性实验报告。

4.探索引导学生开展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诵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正确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以“不求甚解”与“直面经典”的方式,重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习惯,体味古诗文的韵律美和涵蕴美。

5、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6、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7、编写一套以中华古诗文经典为核心的校本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古诗词三百首》,包括课本、教案、活动方案及其他文字材料等。

(三)变量 分析

实验自变量:

1、选取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古诗文诵读内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古诗文诵读的方法。 实验因变量:

1、学生背诵古诗文增加了记忆力;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文化素养;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了传统文化美德的教育。

2、教师摸索和总结出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古诗文诵读教学基本模式,并总结出一套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细则。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提高了,成为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教师。

3、学校编写出一套古诗文诵读教材,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无关变量的控制:

1、学生自然分组,不存在人为因素;

2、教师没有经过专门挑选,教师的素质基本相同。

总而言之,只有教师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和任务,在课堂上改变课堂模式,学生才能对古诗文感兴趣。因此我们课题组认为古诗文只是教学载体,其中蕴涵的句势、词语活用以及思维方式必要的自变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教师的教学模式和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方式都是自变量,否则学生不会对古诗

文感兴趣,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创新。学生是在教师为其设计学生方式中、在教师的创新式的教学模式中、在自主的探究学习中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方案实施的主要内容

1、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摸索出积累、背诵古诗词及诵读古诗文的方法。

2、古诗与练笔相结合,以诗促写。通过自创小诗;以改写、扩写、续写、仿写古诗;写“学古诗、背古诗”的感受;诗配画,画填诗;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班刊以及个人小诗集等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3、研究古诗词的文学常识、诗人的生平、写作风格、背景、创作故事等。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4、创设一种富有古诗文学习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古诗文学习积累的主题系列活动,准确把握学校教育的特点,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古诗文学习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诵读提供资源和帮助。

5、形成古诗文课堂诵读教学基本模式。我们将着重探索三种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传授课、拓展阅读课、自主创新课。研究一系列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兴趣的方式方法。

制定出一套古诗文诵读的评价细则。

6、学科教学中结合或渗透古诗文学习实践的研究。

四、活动方案重点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全体学生。

2、课题研究重点:

“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它首先应该是“新课标视野下”的一种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它必须是以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作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根据以上界定,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学生对古诗文文化了解的现状调查分析;

(2)、新教材所蕴涵的古诗文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3)、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古诗文文化典籍的策略研究;

(4)、在新课标下弘扬古诗文文化的策略以及课堂教学古诗的研究。

五、方案实施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1)课题的提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讲座,明确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2)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开题实施研究。

(3)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2、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课题开题,完善方案。

(2)“民族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3)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5)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

(6)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7)课题阶段总结:A)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评析。B)整理资料。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

(8)开展暑期诵读经典古诗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

3、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元月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六、活动方案预期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形式:论文报告、校本教材、课堂教学案例集、调查报告、语文活动方案集、经验论文集、录像资料等。

七、活动方案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古诗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古诗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古诗文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和诵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其次,我们要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八、活动方案的主要措施及成员分工:

(一)具体措施和做法

1、营造诵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

(1)提高认识,重视并扎实地开展诵读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学期初各班对诵读要求有计划,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篇目与自选篇目背诵相结合,可以举行“班级诵读比赛”、“古诗文知识竞答”、“诗词配画”、“诗词配文”、“师生对诗”等等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

(2)每节语文课预备铃响教师准时进入教室组织学生开始课前两分钟的诵读。

(3)每次语文早读安排十分钟诵读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加强诵读指导,开展活泼的诵读活动。让每天清晨的校园内充满朗朗诵读声

2、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

(1)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对经典美文的鉴赏和理解能力并做好读书笔记。

(2)为了确保诵读活动正常开展并取得实效。实验组长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检查督促作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组织检查了解诵读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实验组成员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3、开展“亲近古诗文”活动,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

我们通过“民族文化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于是,“不要拒绝对经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开列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尝试

采用以下对策:

①天天背一首古诗: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②每周抄一首古诗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每月下旬同年级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可通过“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期末进行总展示。并为设计一张评价一张表,记载学生背诵默写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成绩(态度)等。记载、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并按期向家长通报。以次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4、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

(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①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为学生提供一首或一段古诗文,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②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2)探索出有效的诵读教学模式

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5、创建“语文与文化”研究性学习平台,加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

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都有想读文化典籍的愿望,却没时间和针对性阅读材料。为了解决这个弊端,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我们拟定通过开发《走进古诗文》校本课程、增加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新时空。语文

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从而使学生在经历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文规律,发展语文素质。这种多渠道的教育形式,可以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也在祖国文化熏陶下形成。

(二)、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分工:

顾问:田万付(提供信息,指导帮助)

课题负责人:雷明军(全面负责、协调、、主要策略研究、资料汇总、方案结题执笔) 课题组成员(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 代美侠 李场小学语文教师小教高级

尤传红 李场小学语文教师小教高级

朱磊 李场小学语文教师小教一级

王善华 李场小学语文教师小教一级

更多相关推荐:
第二课堂总结

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总结鹤山碧桂园学校周红霞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本学期初一年级部分学生开展了以“学语文,我快乐”为主题的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现…

学校第二课堂工作总结

********学校二课堂工作总结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及学科训练,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

第二课堂工作总结

第二课堂活动总结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本学期加强了第二课堂工作力度。加强投入,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人力、物力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xx年春季初中国学诵读第二课堂教学工作总结(陈齐辉)

诵读经典浸润人生20xx年春季国学诵读第二课堂教学工作总结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九年级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本学期我们九年级语文加强了第二课堂工作力度。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激发…

第二课堂合唱总结

盘县第三小学刘瑶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声乐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合唱作为声乐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小学音乐课内与课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发展,在学校里…

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娱乐生活,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本学期一年级加强了第二课堂工作力度。从管理入手,抓好活动落实,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加强投入,积极开发并…

20xx年秋季一(3)班第二课堂《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朱裕华)

诵读国学传承文明20xx年秋季一年级3班第二课堂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工作计划时光匆匆一个学期的国学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名国学教育课的老师每天带领孩子诵读我国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看到孩子们在国学教育的沐浴下一...

第二课堂形体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课堂形体教学工作总结现代孩子们普遍追求形体美形体美是一种天然健康的美打破教材的规定不刻意追求学练的形式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训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及感受形体美追求...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二课堂总结20xx.12

第二课堂活动总结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讲座于12月8日下午六点在多媒体一如期举行在德育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在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13个班级班主任的支持下在参加讲座渴望知识的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讲座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通过...

课堂新坐标20xx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广东专用古代诗文阅读梯级训练:第二编专题二考向二)

见学生用书第85页考点对应练对点一炼字炼句一炼字120xx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侧...

第二课堂经验总结

第二课堂前言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以其活...

古诗第二课堂总结(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