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格尔其人其神

时间:2024.4.21

论黑格尔其人其神

作者:李见黎

摘要:正如,一个国家的富强既要求其物质文明的发达,又要求其精神文明的开化,更重要的是还要求建设在它们之上的哲学思想的宏大;一个人的强健既需要其体魄的强健,又再于其灵魂的强健,但更重要的还是建立在其体魄与灵魂之上的哲学思想的强健。纵观历史,可能,哲学思想是需要沃土的。如果说,时代造就英雄,那么,幸运的是,黑格尔生活在一个需要伟人也产生伟人的时代!如果亚里士多德堪称西方的天才的话,那么,黑格尔也可算作是西方的一位地才吧:一个天才的出现足以窒息几代人的思想,那么,一个地才的出现亦足以启发几代人的智慧。

关键字:黑格尔,哲学,地才,思辨

1770年8月27日,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诞生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从此,在他那个波浪不惊的一生中,却引起了惊涛骇浪式的思想骤变。

(一)黑格尔其人

当一个人睁开眼睛的时候,他正好看见了黎明的曙光,那将是多么金碧辉煌的一个早晨啊!黑格尔正是在那样的一个时候睁开了他那充满智慧的眼光。

在18世纪的后期,人们刚刚冲破了中世纪思想的牢笼,文艺复兴的旗帜,科学的号角,启蒙思想的神灵,浸润着每个饥渴的心。但是,正当黎明到来的那一刻,可能也是最黑暗的时刻。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虽然极力地维护和发展他自己的权利和国家,但他也在无形地摧毁它,抑或加速地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在他统治的五十多年里,打了三十多年的战,而这种战争不止是伤害或激励了法国人民而且也极度地影响着德国人民。可能,谁受的压迫最深,谁的反抗就会更加有力。在一个极其专制的法国,国王最终也被送向了断头台。人人生而平等、自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支持和实践。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虽然此刻距离提出“我们真正应该尊敬和推崇的是以真理的力量统率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的伏尔泰逝世已经有十多年之久了,但是,他的伟大思想,还有像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卢梭等人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就在这样一个同时代里,一个比黑格尔大一岁的平民帝王出现了——拿破仑·波拿巴——他以武力扫荡了整个欧洲,同样也将启蒙思想传遍了整个欧洲,在1806年拿破仑获得了耶拿战役的胜利,从此,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也就是在这一战役的前夜,黑格尔完成了他的巨著《精神现象学》,从此也开创了一个庞大的精神王国。

当席勒呼唤着“德意志,它在那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可能,德意志就在人们的心里,人们的思维里,人们的精神里。此时的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有最伟大的诗人、剧作家——歌德,震撼着命运的贝多芬,伟大的莫扎特,有博学多能的伟大数学家莱布尼兹、欧拉等,那是一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一个巨人的舞台,一个这样的民族、国家又怎么能够灭亡了。可能,在多年以后,在普鲁士最终战胜了法国,俘虏了法国皇帝后,毛奇所说的“这种情景,在我们小学的课本上就早已出现了!”就足以说明一切。德皇威廉三世说,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所以要兴办教育,我从来没有听说

一个国家兴办教育而办穷了、办亡国了。他将用来建造王子宫的费用拿来开办大学,并明确表示,国家必须对大学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预教育和学术活动,他们同时拥有国家的保障和自由。这也就充分成就了德意志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当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成为了一个国家家庭主妇争相购买,而为之自豪、骄傲与欢欣的时候,那么这个民族的、国家的精神实质已然是无可比拟的了。黑格尔也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国度,这样一个民族里!

黑格尔没有表现出少年天才,虽然他3岁就进入了德语学校,不足5岁便进入了拉丁语学校。但是,显然的是,他的母亲在他年幼时的教育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于1790年毕业于图宾根大学,学生时代的他,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称赞的,勤奋好学而涉猎广泛。毕业后受助于谢林,担任了一个家庭教师,后来得益于歌德、席勒、费希特等人前往耶拿大学任教,也就是在哪里他的巨著《精神现象学》诞生了。随后在纽伦堡文科中学任校长,这时他正致力于《逻辑学》,后来又先后任教于海德堡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在19xx年担任柏林洪堡大学校长,于1831年11月14日不幸因霍乱逝世于柏林。

(二)黑格尔其神(Geist)

1.《精神现象学》

青年黑格尔派著名代表之一,大卫·弗里德李希·施特劳斯说,“人们可以恰当的称《精神现象学》为黑格尔著作的全部。黑格尔在这里第一次驾着自己的船离开港口远航,周游世界,尽管这是一种奥德赛式的航行;而他随后的远征,虽然有着更好的引导,却好像局限在内陆海之内。所有黑格尔后来的著作和讲演,诸如他的《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宗教哲学、美学、哲学史,和历史哲学,都只是出自《精神现象学》的部分,而《精神现象学》的丰富性,即使在《哲学全书》中也保存的并不完全,而且无论怎么看也是一种干缩的状态。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的天才处于巅峰。”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一种“世界观的心理学”,如同鲁道夫·海姆所说,“一言以蔽之,《现象学》是被历史弄混合扰乱了的心理学,也是被心理学扰乱了的历史。”,但它实际上也包含着存在主义。而关于《精神现象学》的基本思想,一个哲学家不应囿于已有的观点,而应透过这些观点看到它们所反映的人类实在。而这种实在正如《浮士德》中所表现的:

凡是赋予整个人类的一切,

我都要在我内心中体味参详,

我的精神抓着至高和至深的东西不放,

将全人类的苦乐堆积在我心上,

于是小我便扩展成全人类的大我。

《精神现象学》又被称为是世界精神教育的小说,是关于世界精神发展和教育的小说。其中所提到的兄弟和姐妹的一种最挚爱、纯洁的情谊,以及后来成为卡尔·马克思学说的关键部分的仆人与雇主之间的依赖关系的学说,都是人们所喜爱的部分,因此,虽然像宇博威格在《哲学史》中评论的“《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著作中最难和内容最丰富的著作。困难、晦涩、浓缩的文体把浩瀚的思想内容压缩到了极点”,但是,它不是一本令人沉闷的书。这也正和中国的《道德经》相类似。

2.《逻辑学》

虽然在《精神现象学》中已经提到了三一式的辩证法,但是,那不是什么独创的抑或是成系统的。显然在西方哲学中,埃利亚学派的芝诺,就已经能很好的运用辩证法了,而新柏拉图主义者提出的三阶段认识世界的方法:统一,自我分化,回到自身。已经充分的体现了西方辩证法的发展和完备了,而古代中国的早期哲学也充分体现了这样的辩证思想。但是,对黑格尔来说,形而上学已不再是关于最终实在性质的思辨,对他来说,范畴的分析代替了

思辨的形而上学。

在《逻辑学》中所论及的“有,无,变”的思想了,充分的体现了辩证的思想和黑格尔的逻辑的精髓。有,纯有——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规定,实际上就是无,比无恰恰不多也不少;无,纯无,无是他自身单纯的同一,是完全的空,没有规定,没有内容,在他自身中并没有区别,无是空的直观思维和本身,而那个空的直观或思维也就是纯有。有与无是同一的东西,无论天上地下,都没有一处地方会有某种东西不在自身内兼含有与无两者,这也正是中国《易经》的精髓阴阳之所在。虽然黑格尔提到了变的思想,但是,他完全没有把他的逻辑方法用来最为预测的手段,而是对历史进行考证,对范畴进行深究。

在此基础上形成深刻认识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也从而成为了黑格尔否定哲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后来也形成了卡尔·马克思哲学的非常重要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广泛存在可能也是变的一种动力之所在!

3.《哲学全书》

由于没有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尼采也一直不被人们称为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对于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而言,不是几句哲语或者几篇论文抑或几部书所能表现的,他应当具有较完备的哲学体系。黑格尔一开始就致力于他的哲学体系的架构,从《精神现象学》、《逻辑学》以及后来的《法哲学原理》等都深刻的透露了他的完备的哲学体系。

《哲学全书》包含了广泛的内容: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以及构成他们的各个方面。透过他那广博的知识体系而透露出的精神实质和他构建的宏伟殿堂是后人成长的沃土——无论是反对、支持,继承、批判。

当然,黑格尔的精神实质不是他的某一部书或某几篇文章所能完全包容的,他关于历史、国家、宗教、美学等等的看法都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黑格尔的影响与启迪

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认为的,如果康德可以称得上古希腊的柏拉图,那么,黑格尔就可与亚里士多德想媲美。但是,黑格尔却不像亚里士多德那样窒息了几个世纪的以来人们的思索,黑格尔推动了思想的进程,不管是从正面还是侧面。

叔本华可能是咒骂黑格尔最多的人,显然,叔本华直到19世纪中尚未成名,虽然他一向批判黑格尔,但是,黑格尔并没有左右他的批评以及阻挠他,可能也正是黑格尔刺激了他的思索,从而成就了他。另外,像萨特等人也正是站在了黑格尔的肩上,以黑格尔的存在主义与精神观点和道德观而发展起来了哲学的独特一支——存在主义哲学。1818年出生并且后来前往柏林洪堡大学求学的卡尔·马克思可能是汲取黑格尔哲学营养最多的人,列宁说,“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他的

第一章。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黑格尔对后来学者的影响的深远程度由此也可见一斑。更重要的还有,如果不理解黑格尔,人们就比较难以理解黑格尔以来的许多运动。

可能,黑格尔对于中国的哲学存在一定的误解,作为一个大哲学史家,他却说,中国没有哲学。我们不能期盼黑格尔为中国哲学平反,虽然他本人的哲学思想和中国的老子哲学思想惊人的相似。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民族的哲学思想可能存在的缺失,我们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也同样的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在这些年以来的哲学思想的切实的缺乏,特别是一种像西方,特别是德国,的那种理性哲学。现在,我们处于思想解放的大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我们此时更不应该囿于历史的或者现实的某些思想从而桎梏了一个民族的思考。

在思想的王国中,可能如同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说的那样:

离开吧,“最初的”热心者!

这种见识会多么使你气恼:

一个人不论想到了什么,

愚蠢的也罢,聪明的也好,

都是在他以前被别人想过了。

但是我们也应像黑格尔那样,虽然真理早已经被发现了,但是我们要去抓住他、理解他。“你从祖先那里继承的遗产,要努力利用,才能安详”。在思想的王国,哲学的殿堂里,我甘愿做一个小孩。

最后,让我们以黑格尔1806年11月18日在耶拿大学的最后一节思辨(speculation)哲学课上的内容来结束吧。“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时代,一个骚动的时期,精神造成了一种震撼,超越了它以前的形式,正在获得一种新的形式。过去的全部观念、概念、世界的结合物,已经如梦一般分崩离析了,一种新的精神即将出现。哲学必须首先欢迎它的出现,并且认识它,而别的东西,无力抗拒它。只是固守那些过去了的方面,因而大都不自觉地构成了它出现的材料。然而,哲学要把它作为永恒的东西来认识,必定为之带来荣誉。让我留在你们美好的记忆里,祝你们假期愉快!”


第二篇:论黑格尔精神哲学


论黑格尔精神哲学

07级社会工作专业 刘超群 070303010059

摘要:精神哲学是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最后一部分。黑格尔说,精神哲学是“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学”。它是理念在其实现过程中所达到的最具体、最发展的形态。它不只是研究个体的个别能力或特性,而是要研究精神的实质本身,要认识人的真实本质。因此,精神哲学以人类意识、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人类精神的发展在本质上是逐步实现自由达到绝对真理的过程。

关键字: 黑格尔 精神哲学

黑格尔把精神哲学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个阶段。在绝对精神阶段,理念带着自逻辑学的“纯存在”范畴以来的一切收获物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成了最丰富、最具体的实在,达到了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绝对统一。

一、主观精神

主观精神以个人有限的经验认识为对象和内容。在这个阶段中,精神处于它自身的主观性、观念性之中,还没有达到客观性、现实性。就是说,精神还没有展现于客观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风俗之中。精神的自由是潜在着的,还没有实现出来。黑格尔把主观精神又区分为“灵魂”、“意识”和“精神”本身三个小阶段,分别作为人类学、精神现象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灵魂——人类学的对象

灵魂是精神发展的开端,是精神的潜在的直接存在,还没有达到清醒的意识,还是“自然精神”。人和自然是浑然一体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尚未分开。但是灵魂作为精神的一种形态,尽管是最原始的形态,它毕竟意味着理念已开始摆脱自然的外在性,逐步进人作为真理的境界。灵魂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最初是“自然灵魂”,它完全受自然条件的束缚,受肉体的支配。它把一切存在都作为它本身,它所具有的各种质的差异,如人种、民族特性、个人气质、性格、本能等等,都是由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所赋予的。当“自然灵魂”发展到能够自我感觉时,它就开始摆脱自然的规定了。因此,在“感觉灵魂”里,灵魂表示出感觉活动的自我性和主动性。自我感觉能够区分它本身各种特殊感受与感觉,形成“习惯”,使人成为普遍性的自我,得到一定的自由。但习惯仅仅是无意识的活动,不能给人真正的自由。“现实的灵魂”有能力超出自然存在,成为同客体相对立的主体,自然则成为外在于主体的客体。于是“灵魂”阶段就过渡到“意识”阶段。

(二)意识——精神现象学的对象

意识是“精神现象学”的研究对象,但“精神哲学”中的“精神现象学”与《精神现象学》一书相比,二者的差别是很大的。《精神现象学》一书是作为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导言”,它研究从感性知识出发到哲学知识的整个过程及其必要性;而“精神哲学”中的“精神现象学”则只是“主观精神”中专门考察“意识”的一个部分,它主要表明在主客不分的“灵魂”之后,出现了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客体,而这里的客体还仅仅是意识的“现象”,一切都以意识的“现象”为对象,还没有使客体成为主体,实现为精神。它仅仅论述意识发展的三个小阶段:从主体和客体的分离,把对象当做异己存在的“意识本身”;经过主客对立的克服,把对象当做自身的“自我意识”;最后达到主客体的统一、对象和自身统一的“理性”。

(三)精神本身——心理学的对象

黑格尔认为,精神规定其自身为灵魂与意识的真理,它既克服了灵魂的主客体不分的片面性,也克服了意识的自我与外部对象相对立的片面性,达到了灵魂与意识的统一、自我与对象的统一。“精神本身”的特点在于:它扬弃了一切外在于主体的对象,只是在主体内部区分主体和客体。“精神本身”就是主体自身的规定,主体在他物中就在自身中。所以,“精神”实际上是现实的理性的人和人的认识。“精神本身”的发展分为“理论精神”、“实践精神”和“自由精神”三个阶段。

理论精神是理智的认识活动,是理智深入认识对象又返回自身的运动过程。理论精神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被给予的对象”,它能够把认识对象中的“理性内容”从外在的个体形式,提升到理性的形式,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性的东西。理论精神又包括“直观”、“表象”和“思维”三个阶段。

实践精神是意志的活动。意志与理智不同,意志不仅是以“概念普遍性”为基础的对于自身内容的认识活动,而且是对于内容、对象的具有“实在性”的“决定”和“占有”的活动。它从主观自我出发,力图使自己的内在本质客观化,把主观的东西变成客观存在。实践精神包括实践感觉、冲动和幸福三个环节。

自由精神是理论精神和实践精神的统一,是理性思维和意志的统一。自由精神以自己为对象,自己限制自己,自己决定自己,不受他物的限制和决定,所以,意志的自决和自由得到实现。自由精神使自己成为对象,也即使人的本质异化于外,表现为社会的即“客观精神”。这样,主观精神也就过渡到客观精神。

二、客观精神

客观精神是精神表现于人类社会,构成法权、道德、伦理和国家制度及其历史等等。它主要论述伦理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也可以广义地把关于客观精神的哲学称之为“法哲学”。黑格尔把法的发展按照自由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分为

抽象法、道德和伦理(含世界历史)三个阶段。

(一)抽象法

在抽象法中,黑格尔力图通过所谓的自由意志推演出人对财产的占有权。抽象法就是自由通过对外物的占有以实现自身,而作为自由的直接实现首先就是“所有权”。黑格尔认为,占有财产并不是为了个人的主观需要,而是客观精神决定的权利。因为财产是自由最初的定在,人只有具有所有权才是作为理性而存在的。因此,取消私有财产就是否定人的自由和理性,就是侵犯人格的权利,不懂得精神自由的本性和法的本性。但是,所有权还仅仅是对自己有关的单个人的自由。所有权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具有所有权的双方在保持各自权利的条件下实现所有权的转让,这就是“契约”。黑格尔认为,不仅个人占有的物品可以转让,而且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的特殊技能以及活动能力也可以转让。这就是说,劳动力是可以进行买卖的商品。在黑格尔看来,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关系是各自独立的双方的平等、自愿契约的关系,并认为契约是出于理性的必然,是一种客观精神的关系。他说:“就人的意志说,导致人去缔结契约的一般需要,表示好感、有利可图等等,但是导致人去缔结契约的毕竟是自在的理性。”

(二)道德

在道德领域中,自由意志转移到了主体自我的内部,即体现为道德的意识动机和道德观点。因此,道德是一种内心的权利,即“主观意志的法”。

道德发展的最初阶段是“故意与责任”。在这个阶段上,道德意志对出于故意的行为负责,凡是出于故意的事情,行为者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故意只涉及行为的个别性、直接性。对于外部对象的复杂性,行为者不可能都知道,因此,行为者只对他自己所知道的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黑格尔在这里还论述了动机和效果的关系。 他说:“主体就等于它的一连串的行为。如果这些行为是一连串的无价值的作品,那末他的意志的主观性也同样是无价值的;反之,如果它的一连串的行为是具有实体性质的,那么个人的内部意志也是具有实体性质的。”道德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意图和福利”。在这里,黑格尔批判了康德的超功利主义,论述了道德和幸福的统一。黑格尔认为,人的感觉欲望对于幸福的追求并不是卑下的不合理的,相反,人是生物这一事实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合乎理性的。 道德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善和良心”。黑格尔说:“主观的善和客观的、自在自为地存在善的统一就是伦理。”黑格尔看到了道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内心生活问题,而且是和人们的现实关系分不开的,当然,其前提是唯心主义的。

(三)伦理

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人的内心生活,而伦理则是着重于人的社会关系。伦理是抽象法和道德的统一。在抽象法中,自由只具有客观性;在道德中,自由则只具有主观性;只有在伦理中,自由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达到了统一,从而实现了真正的自由。黑格尔说:“伦理就是成为现存世界和自我意识本性的那种自由的概念。”但是,伦理

阶段自由的具体实现,还有一个在个体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所以,黑格尔把伦理区分为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

“家庭”是最初的直接的伦理实体,是自然的伦理精神,以“爱”为其规定。爱是统一家庭的感情纽带。家庭基础是婚姻。婚姻既不仅仅是两性的自然属性方面的关系,也不是互相利用的契约关系,更不应当以一时冲动为基础,而是一种具有法的意识的伦理性爱,是一种伦理精神。夫妻双方的人格应同一化,这表现在物质方面,即体现在财产上,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特殊的所有物,只有对于共有物的享有权利:表现在精神上,则体现为对于子女的爱、抚养和教育上。所以,家庭是以爱的情感联系起来的统一体。在进一步发展中,随着子女获得独立性和自由的人格,便建立起许多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家庭。这些新家庭凭借物质利益的纽带联结成为“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由为目的,其他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虚无。但是,如果他不同别人发生关系,他就达不到他的全部目的,因此,其他人便成为特殊的人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特殊目的通过同他人的关系便取得了普遍性的形式,并且在满足他人福利的同时,满足自己。”黑格尔的社会伦理主要是讲现代世界中形成的人们的经济关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他在吸取亚当斯密、塞伊以及李嘉图政治经济学成果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作了辩证的分析。

“国家”是客观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伦理理念的现实”。黑格尔认为,国家克服了家庭和市民社会的片面性,达到了个体和整体、客观自由和主观自由的统一,实现了理性的原则和精神的自由。因此,国家是由家庭、市民社会发展而来的。但在现实中,国家本身倒是最初的东西,在国家内部家庭才发展成为市民社会。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两个环节,而国家则是两者的真实基础。在黑格尔看来,国家不是坚持个别利益特殊利益的人们的结合,其使命也不是保证和保护所有权和个人自由,相反地,“由于国家是客体精神,所以个人本身只有成为国家成员才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伦理性”。因此,个人以国家为目的,个人利益的满足及其活动方式必须以国家为其出发点和归宿,个人的自由只有在国家中才能实现。“国家是比个人更高的东西”。黑格尔的这种观点,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建立一个统一强大国家的愿望,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对现实的专制制度的屈从态度。

三、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是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统一。绝对精神包括艺术、宗教和哲学两个环节,三者的对象和内容都是“绝对”,但认识的方式不同。黑格尔说:“普遍精神的定在的要素,在艺术中是直观和形象,在宗教中是感情和表象,在哲学中是纯自由思想。”绝对精神在哲学中最终认识了自己,达到了思维和存在的绝对统一。

(一) 艺术

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精神认识自己的最初的、直接的形式,其特点就是通过感性

形象来把握理念。他给艺术美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谓感性显现,就是说艺术作品通它的感性形象显现出存在于人心中的理念和寓于宇宙万物的理念的调和和统一。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就是围绕着这个观点而展开的。

黑格尔把实践引入美学,把人的实践活动看做是艺术的来源。他说:“人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内在生活的烙印,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这就是说,人是以实践的方式,即通过改变外在事物的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黑格尔又说:“只有在人把他的心灵的定性纳入自然事物里,把他的意志贯彻到外在世界里的时候,自然事物才达到一种较大的单整性。因此,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他显出那环境可以使他得到满足,对他不能保持任何独立自在的力量。只有通过这种实现了的活动,人在他的环境里才成为对自己是现实的,才觉得那环境是他可以安居的家。”黑格尔在这里揭示了主体的能动性,说明了人不是环境的产物,而是环境的改变者;人在实践中不仅改造客体,而且也改造自己。

(二)宗教

宗教是以表象的形式认识“绝对”。但宗教本质上是上帝的启示,只有启示宗教才符合宗教的概念。黑格尔把宗教的发展分为自然宗教、自由宗教和绝对宗教三个阶段。“自然宗教”指东方国家的宗教,它直接体现为自然存在形态。在“自由宗教”中,精神的主体克服了自然物的束缚,获得了自由,成为崇高的、美的、合目的性的宗教,如古希腊罗马宗教。“绝对宗教”指基督教,是上帝启示人的。它首先提出了“上帝”这个一神论的观念。圣父上帝是有限和无限的最高统一,是绝对精神,它代表普遍性;圣子耶稣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是自然界和有限的精神界,他代表特殊性;圣灵则是宗教团体、教会中的理念,它代表个体性。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则是被认识为绝对精神的自身统一。

(三)哲学和哲学史

在黑格尔看来,宗教的形式终究是不适合于表现绝对精神的,所以绝对精神必须扬弃这种形式而前进到更高的认识自己的形式,这就是哲学。哲学是以“纯概念”形式把握“绝对”,是“绝对心灵的自由思考”,它用系统的思想去把握在宗教里只是主观感受性的内容。哲学把艺术的客观性和宗教的主观性统一起来。纯思想、纯概念是与“绝对”最适合的形式,它使哲学达到绝对的真理性认识。

哲学以“绝对”为对象,而绝对是由逻辑理念、自然和人的精神三个环节构成的、包括一切的统一整体。哲学就是要认识以逻辑、自然和精神三个环节各为中项联结两端而构成的三种过程的体系,即绝对精神。当人的精神上升到哲学时,就与“绝对精神”合为一体,成为人类精神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形态。“这时,自由与必然、心灵和自然、知识和对象、规律与动机等的对立都不存在了,总之,一切对立与矛盾,不管它们采取什么形式,都失其为对立与矛盾了。”

黑格尔认为,哲学史和哲学一样都是以从低级到高级、从抽象到具体的理念发展为考察对象,因而两者是一致的。二者的区别在于表达理念的方式上。哲学是以纯概念、纯范畴的逻辑推演的方式表达,而哲学史则是以时间中、经验形式中不同阶段的具体形态来表达的。在黑格尔看来,全部哲学史是一有必然性、有次序的进程。历史上每一个哲学体系都既是它的特殊方面,同时又都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根本原则。因此,哲学史上的一个体系为另一个体系所代替,本质上是一个必然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哲学史是真理的发展史。就是说,哲学史是哲学把握绝对理念的历史,是认识真理由贫乏到丰富、从抽象到具体的历史。黑格尔认为,哲学史上的每一个哲学体系,都是绝对理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都是人类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那初期开始的哲学思想是潜在的、直接的、抽象的、一般的,亦即尚未高度发展的思想。而那较具体较丰富的总是较晚出现,最初的也就是内容最贫乏的。”后起的哲学体系一方面是对它以前的哲学体系的否定,同时也是对以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提高,它包括了以前哲学体系的根本原则。因此,黑格尔说:“那在时间上晚出的哲学体系,乃是前此一切体系的成果,因而必定包括前此各体系的原则在内;所以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哲学体系,必定是最渊博、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体系。”“那最后的哲学就是一切较早的哲学的成果”。很显然,黑格尔自己的哲学就是这个“最后的哲学”。因此,全部哲学史也就到此终结了。

参考资料:

[1]黑格尔《精神哲学:哲学全书》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人格修养的名言

关于人格修养的名言1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2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卢梭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王守仁4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

名人名言人格篇

励志文学网最全最好的免费励志网站名人名言人格篇文章来源article23601html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服务ampmdashampmdash冼星海人格的完善...

大家名言厉炼人格

1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读到了一句箴言差不多是这样的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正确的比尔盖茨BillGates你的能力越大人们...

九型人格代表人物名言录

九型人格代表人物名言录一号完美型代表人物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朱熔基二号助人型代表人物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三号成就型代表人物我并没有说要成为世界...

名人名言道德.修养.人格(1)

名人名言道德修养人格1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莱辛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

人生处世格言

人生处世格言1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勿轻已灵勿以善小而不为2话多不好话少话少不如话好3一个人不怕错就怕不改过改过并不难4人的心地是一畦田土地没有播下好种子也长不出好的果实5有智慧才能善恶与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6...

人格心理学家留给我们的一些名言

心理学家很少能找到一个统一的答案解释人类行为但关键问题并不在于哪个理论是正确的而在于这些观点会怎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这是复试时的参考书Burger的人格心理学是本好书即使不是用来专业学习但依然可以作为一本...

格言警句

勤政廉洁篇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求一时富贵但愿一生平安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为政清廉为官清正为人清白莫以位低而不廉不发物小而贪之拒腐防变早预防船到江心补漏晚欲惠...

关于体育的格言

关于体育的格言关于体育的格言1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2运动兴民族兴运动衰民族衰3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4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5运动使人健康使人聪明...

人生格言

人生格言1高明的人乐于善用别人用血汗换来的经验尽快超越别人2在强者眼中没有真正的失败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3不管平时别人说的多么好听当你落魄时接近你的人越来越少4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不能失去信心如果连一点挫折都不能...

教育格言大全

教师教育格言收集1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3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4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5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

廉洁格言警句大全

廉洁格言警句大全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2清正在德廉洁在志3身有正气不言自威4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5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6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7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

人格格言(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