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重点疑难问题汇总及经典例题

时间:2024.4.20

问题1.本书在复习导读部分对审计课程的考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且对每个知识点的题型进行了预测和分析。请对一个知识点来说,强调按照客观题对待和按简答题或综合题对待在学习上有区别吗?区别何在?

解答:强调按简答题对待和按综合题或客观题对待一个知识点,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区别。

一般而言,简答题的针对性很强,专业性很高,所考核的都是该知识点中最重要的问题。所以按照简答题对待一个知识点,首先必须抓住该知识点中的重要问题或代表性问题。尽管有个别简答题考核的内容并非本知识点中最主要的,但绝大多数简答题考核的都是本知识点的核心问题。例如,应付账款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学过教材后一般都能回答上来:如何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这正是迄今为止在应付账款上考核的唯一简答题。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问题选择得恰到好处。其次,对于按照简答题对待的内容,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近年来的大部分简答题都是通过实际问题考核相关的概念、理论、规定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能力,20xx年考核的有关执业准则的简答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最后,按简答题对待一个知识点,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记忆。任何一个需要考生主观思考的问题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规范之上的,除非你通过反复学习不知不觉已经记住了其中的主要内容,否则都必须记忆。

客观题的随意性很大。事实上,教材上的每句话都可以成为一个客观题,简直防不胜防。也就是说,客观题可以考核非核心知识。这就要求考生对于按照客观题对待的知识要通读,要仔细,处处留心,但一般无需记忆,理解的深度相对浅些也是可以的。这是因为,不论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还是判断题,要考核的知识已经写在题目中了,考生只需正确理解即可。所以说,对于按照客观题对待的内容比按照简答题对待的内容要容易学习。

另一方面,让我们站在命题人的角度上看看如何出客观题,可能会得出非常有用的结论。尽管客观题可以考核很小、很细的问题,但审计教材总计22章中有太多的重要内容迄今尚未考核过,原因何在?很简单,重要的内容太多,而题量少得可怜!就拿题量最大的单项选择题来说,每年总共就出15个题,而审计总共22章,平均三章才能分配到两个题!设想你是命题人士,你很清楚全国几十万考试要做你的提,同行们在关注你出的题,甚至国外某些机构也在怀着这样或那样的观点评价的你出的题,你会不会随便找一句话编成一个客观题?如果你决定在职业道德这一章中出一个单项选择题,你会在哪里出?一般情况下,你首先会想到独立性,因为它连续考多少年也不会有人提出异议来,它毕竟是核心内容嘛。但你也不能不考虑职业道德的其他内容,例如,专业胜任能力、保密、不相容职务、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等等,你能说这些内容不重要吗,能年年不考吗?显然不能。所以,在连续几年考核独立性后,不得不兼顾一下类似于专业胜任能力这样的内容。

对上段内容作一个小结,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是,客观题绝不是随意出的,一定会优先考虑核心内容;二是,在最近充分考核了核心内容的前提下,也会考核那些虽非核心但也很重要的内容。至于哪些内容是核心内容、最近几年是否充分考核了核心内容,本书的复习导读帮助大家对第一个问题经作了初步分析,第二个问题考生通过阅读历年试题不难得知。

问题2:职业道德曾经连续四年考核简答题,但最近两年却一分未考,我们在学习时要不要将职业道德列为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并不好学,教材上讲的基本上都是条条框框,但考题中却基本上都是实际事项。请帮我们点拨一下基本思路。

解答:职业道德是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注册会计师这个行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20xx年~20xx年连考4年简答题就是CPA行业重视职业道德的很好体现。最近两年未考职业道德的主要是让位于新颁布的执业准则。审计这门课程内容很多,两三年不考职业道德不足为奇,但长期不考是不可能的。在正

常情况下,职业道德和执业准则应当同时考核或轮番考核。因此,考生在任何一年都应将职业道德列入学习的重点。一句话,对于职业道德,应当“永不放弃”。

至于教材讲述的职业道德与考试中考核的职业道德问题有很大的差别,在审计中可谓屡见不鲜。自20xx年以来,审计试题的风格就是:假定考生是正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面对审计工作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应当如何解决。通俗地讲,凡是能跟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知识,相关的试题必然是以实际问题的面貌出现的,只有确实难以与实际相结合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以纯理论的方式考核。这表明,考生不把教材学透,肯定无法通过审计考试,但即使是学透了教材,也不见得能通过考试。考生必须在学透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的理论与实际的问题相联系,才能有希望通过审计考试。

问题3:职业道德的考题中大部分都是与独立性相关的问题。可不可以认为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独立性?如何学习与独立性相关的内容?

解答:独立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灵魂当然属于核心。正因如此,审计考试中的职业道德题目十有八九是考核独立性。

学习独立性,切勿把独立性抽象化,相反,必须把独立性通俗化,以便自然地与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俗地讲,独立就是要使注册会计师从被鉴证对象中超脱出来,使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既得不到好处(利),也不受损失(害)。这种利害涉及到经济问题(经济利益)、面子问题(自我评价)、情感问题(关联关系)和饭碗问题(外界压力)。如果考生能站在实际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独立性的条条框框就不难理解,与独立性相关的命题也就不难解答了。

例如,假如你是注册会计师,你的妻子或妹妹是被审计单位财务处的普通财务人员,你在审计时如果发现你的妻子或妹妹所负责的业务中有重大错报,这个错报一旦查出很可能使她饭碗难保,或者使她在同事或领导面前很丢面子,你是否会加以隐瞒?如果会,那就严重影响了你执行审计业务的独立性;如果你贴面无私,不发现的重大错报加以揭示,那又如何面对丢了饭碗或丢了面子的亲人?很显然,你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什么样的人会使你知错不报,这样的人就从关联关系方面影响了你的独立性。如果外勤负责人安排你检查自己亲属以外的其它财务人员的账目,你能不能要求同一个审计小组的其他同事照顾你亲属的面子?我看要求也没用,这说明外勤负责人采取的措施确实把对独立性的影响降低到了可接受的水平。 在上面的情况中,如果在客户财务部门工作的不是你的妻子、妹妹,而是你叔叔的孩子,你的同学,你居住的小区中的邻居,你还会隐瞒不查吗,你会为此舍弃自己的职业吗?一般人都不会。这说明,堂弟等关系部构成“关联关系”,不影响独立性。

如果你的亲属不是普通财务人员,而是财务经理,结果又该怎样?假如你不是审计小组的普通成员而是项目负责人,结果又当如何?

上面两段的举例分析表明,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只要考生自己置身其中,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想问题,这些没有规定的问题也是不难解决的。简单地说,考生在解答问题时,还真的要把自己当成是注册会计师才行。总是置身其外,就难以发挥职业判断。

上面的几段不太像是讲解学术问题,倒像是在聊家常,聊人情世故。没错,这就是我所认为的适当的学习方法。

在解答独立性相关命题时,除了教材上讲授的知识外,以下观点或许是很有帮助的:

(1)“经济挂帅”原则。只要涉及到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的经济利益,而且这个经济利益是被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乎的,就会影响独立性;

(2)“职务”比“亲密关系”更重要。具体地说,只要注册会计师的亲属在客户担任关键职务,不管这个亲属是配偶还是兄弟姐妹,都一样影响独立性。

(3)独立性是“不相容工作”的本质。审计中的不相容职务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但如果从事某项工作会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则这个工作就属于审计的不相容职务。

(4)独立性是质量控制的内容之一。为保证注册会计师公正执业,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为每位员工建立职业道德档案,并每年一次地获取每位员工对独立性的书面确认。

(5)独立性可以作为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重要参照。假如客户的某位员工同时担任两项职责,是否属于内部控制设计方面的重大缺陷?主要看其中的一项是否会影响到另一项职责。例如,在采购业务中,如果由“询价”的职员“确定供应商”,那么为了防止“吃回扣”而设置的询价职务就会流于形式(丧失了这一职责独立性),因此这两个职责不能由同一人担任。

问题4:执业准则历来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专业法规和行为指南。20xx年教材写进这部分内容后当年就考核一个以实际业务为背景的简答题,足见其受重视的程度之高。今年会不会接着考核简答题?教材上所写的这部分内容依然是以陈述准则的条文为主,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适当的?请再举个具体例子来说明。

解答:执业准则今年会不会接着考简答题?这是一个只有出题人士才能正确回答的问题。比照执业道德的考试情况,我个人认为,20xx年完全有继续考执业准则简答题的可能性。因此考生必须立足于考简答题来学习执业准则的内容(前文的问题1已经介绍了应当怎样学习按照简答题对待的内容),与此同时,也要适当注意客观题的演练。

执业准则的框架结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考核客观题的素材。至于第四章第二节、第三节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作为考客观题的素材。

执业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涉及的概念很多,要通过具体业务加以理解。20xx年的简答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导向。建议大家通过具体的业务,比如设立验资业务,确定该业务作为鉴证业务的种类、提供的保证程度、表述意见的方式、鉴证对象、鉴证对象信息、三方关系、标准等。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大家提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且与考试方式的吻合程度更高,更接近“实战”。

例题:XYZ股份有限公司(筹)(以下简称XYZ公司)为拟设立企业,由甲公司、乙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现正在办理与企业设立相关的事项。根据XYZ公司的章程及其与出资方签署的出资协议、合同的规定,XYZ公司申请登记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000万元,包括货币出资2000万元和房屋、建筑物出资6000万元。

ABC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A和注册会计师B接受事务所的指派,正在执行拟设立的XYZ股份有限公司(筹)注册资本实收情况的验资业务。请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相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注册会计师在验资过程中从被审验单位获取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与注册会计师在验资报告附件中提供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有何不同?

(2)验资业务作为鉴证业务的类型,A和B注册会计师在验资报告中提出意见的方式以及应当提供的保证程度。

(3)该项验资业务作为鉴证业务的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鉴证对象及其信息应当遵循的最主要标准:企业章程、企业与出资者签订的出资合同及协议;以及该鉴证业务所涉及的三方关系。

(4)如果在审验过程中XYZ公司对拒绝A和B注册会计师检查与货币出资相关的文件、凭证等相关资料,并拒绝提供开户银行的地址、名称等,A和B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何种措施?能否出具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的验资报告?如果出具验资报告的条件均得以满足,那么A和B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验资报告从意见类型上看,从形式上看与审计意见中的哪种类型最为接近?请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见本书考点与自测练习题部分第四章自测练习题中的简答题。

问题5:历年试题中有不少题涉及到管理层认定及审计目标(以下简称认定与目标),但考核的内容又不止

第六章介绍的知识。请帮我们总结一下应当怎样学习认定与目标?在学习认定与目标时应当与哪些知识相联系?

解答:所提的问题包括两点,我们必须弄清第二点,才能回答第一点。

从历年考题的情况来看,单独考核认定与目标的题目几乎没有,往往都要与其他问题结合起来考核。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与审计程序相结合,即,对于给定的某个账户的某个目标,要求考生指出最恰当的审计程序(客观题)或设计最恰当的审计程序(综合题)。

例题.(20xx年单项选择题)注册会计师计划测试M公司20xx年度营业收入的完整性。以下各项审计程序中,通常难以实现上述目标的是(

)。

A. 抽取20xx年12月31日开具的销售#5@p,检查相应的发运单和账簿记录

B. 抽取20xx年12月31日的发运单,检查相应的销售#5@p和账簿记录

C. 从营业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xx年12月3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5@p

D. 从营业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xx年1月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5@p

答案请见本书“考点与自测练习题”部分第十三章“经典试题回顾”中的单项选择题。

2.与风险评估相联系,即,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指出其影响的账户和认定。

例题.(20xx年综合题第2题局部) A和B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W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在审计工作底稿中,A和B注册会计师记录了所了解的W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在 20×6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W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7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W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W公司所处行业20×7年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

要求:指出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说明该风险是属于财务报表层次还是认定层次。如认为属于认定层次,请指出相关事项与何种交易或账户的何种认定相关。

答案: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销售收入的发生、准确性认定。

3.与内部控制相联系,即根据内部控制,已经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或根据控制测试结果,指出所影响的具体账户和认定。

例题.(20xx年综合题第2题局部)A和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W公司有关销售收与收款循环的控制,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每月末,系统自动匹配发货单、订单、#5@p和入账的营业收入,并可以生成一个专门报告反映未匹配项目的清单。系统授权可以生成和阅读该报告的人员是W公司销售部经理和总经理。

要求:指出上述控制与何种交易或账户的何种认定相关。

答案:销售收入的完整性、准确性认定。

4.与审计证据相联系,即,对于特定账户的特定认定,指出最适当的审计证据。

例题.(20xx年单项选择题)在验证应付账款余额不存在漏报(注:完整性)时,D注册会计师获取的以下审计证据中,证明力最强的是(

)。

A. 供应商开具的销售#5@p

B. 供应商提供的月对账单

C. 丁公司编制的连续编号的验收报告

D. 丁公司编制的连续编号的订货单

答案及解析见本书“考点与自测练习题”部分第十四章“经典试题回顾”中的单项选择题

上述情况表明,管理层认定可以与审计目标、审计程序、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审计证据等相联系关系,这种联系中既包含重要的审计理论,又可以与财务报表的任何项目直接挂钩。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熟悉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三大类认定,并结合审计实务部分各个关键账户来逐一列示每个账户的管理层认定、与认定对应的审计目标以及能够实现所列审计目标的关键审计程序。

一般来说根据认定列示审计目标或根据审计目标列示管理层认定的难度不太高,但根据审计目标列示审计程序或针对指定程序列示其所能实现的审计目标的难度要大得多。这是因为,按照现行教材,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在内涵、名称等诸多方面已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具体到一个指定账户而言,两者之间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关系,但一个审计目标可以通过多个审计程序来实现,反之,一个审计程序常常可以实现多项审计目标,目标和程序之间并非一对一的关系。这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为审计命题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

由于认定、目标、程序的关系往往是结合具体的财务报表项目命题的,考生学完第六章时还远远不了解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具体审计内容,因此必须在学完第九、十、十三至第十七章后“杀个回马枪”,将各个关键账户的审计目标、审计程序与管理层认定之间的关系梳理一遍,罗列一下,否则难以满足考试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问题6:学习审计证据内容时,总体感觉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审计证据的特性,具体来说包括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但做题时常常感觉到审计证据涉及的范围很大,请谈一谈学习审计证据应注意的事项。 解答:从历年试题的情况来看,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年年都考,但分值不高。我想,这其中有它合理的原因。首先,站在审计准则的角度上看,审计证据准则属于与审计风险相关的准则,甚至属于风险导向审计中的核心内容(见第四章第一节),获取审计证据是实际审计业务中外勤工作的核心,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年年考”是可以理解的。其次,虽然审计证据本身没有多少内容,但它可以与很多其他内容相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无边无际的,因此做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个方面知识,增加了做题的难度。

学习审计证据时,建议大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可靠性”

有关证据可靠性的考题是审计证据考题中出现最多的。根据历年试题的情况,有关可靠性的试题可以分为

两大方面:

(1)评价绝对可靠性,即,评价单个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无序与其他证据相比)

例题.(20xx年综合题局部)X公司销售给F公司硬件计1287万元(含税,增值税税率为17%)。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注意到,上述货物尚存放在X公司仓库,X公司为此提供了一份F公司20xx年11月28日的传真,内容为:“由于本公司原因,自贵公司购进的硬件暂存贵公司,货物的所有权即日起转移至本公司”。

要求:针对此项销售业务,请判断X公司已经确认的销售收入能否确认(按“能够确认”、“不能确认”、“不能全部确认”、“尚无法形成审计结论”四种结论分别予以回答),并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注册会计师“尚无法形成审计结论”。在此笔销售业务中,商品的实物并未转移,因此获取该批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证据是至关重要的。但X公司所提供关键证据为“传真件”。由于“传真件”不具有直接证明事实真相所要求的可靠性,注册会计师无法确认该批商品的所有权转移情况,不能形成审计结论。

在本例中,所谓“‘传真件’不具有直接证明事实真相所要求的可靠性”并非来自教材或法规规定,而是来自考生本人的生活和经历的感悟。了解传真的考生应当知道,如果传真件上没有F公司的章,则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但即便是有章,传真件上的章也不是“红”的,而是“黑”的,仍然没有法律效力。如果考生缺乏有关传真的知识,教材学的再熟也无济于事。这就是有关审计证据的内容不难,但相关的命题却很难做的原因。

(2)比较证据的可靠性。即,在多个审计证据中判断哪个证据的可靠性最高。

例题.(20xx年简答题)L注册会计师在对F公司20xx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收集到以下六组审计证据:

⑴收料单与购货#5@p;

⑵工资计算单与工资发放单;

⑶银行询证函回函与银行对账单;

要求:请分别说明每组证据中哪项审计证据较为可靠,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

第一对最好判断:购货#5@p属于外部证据,而收料单是公司自行编制的,属于内部证据。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

第二对难度有所上升:二者均属于内部证据,都是财务部门编制的,都没有在别的部门流转,题目里也没说产生哪个证据的内部控制更强,教材上更没有讲解这方面的内容。但领过工资的考生都知道,工资发放单上有员工的签字,工资计算单则根本不与员工见面,少了一道制约,所以工资发放单更加可靠;

第三对都是外部证据,但银行回函是注册会计师直接获取的。银行对账单虽然由银行编制,但注册会计师是从F公司取得的,不能排除被F公司篡改、涂改的可能性。因此,银行回函更加可靠。

可以看出,以上的例题需要考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说白了,就是要靠考生的生活及工作经历来解答。没有参加过工作的考生仅凭教材是难以得出正确答案的,除非他足够聪明,可以凭想象推断其中的道理。

2.注意“谨慎性”

审计证据最能体现审计“应有的职业谨慎”,这涉及到审计证据可靠性的鉴别和比较。例如,被审计单位向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其办公大楼的产权证原件,注册会计师要不要请其他相关机构鉴定?这要视具体情况而

定。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不是鉴定专家,不需要对所获取的每一项证据鉴别真伪,但如果有迹象表明这个产权证是假的(比如有人举报,比如被审计单位正在因产权证问题受到其他单位起诉),则必须对其真伪性进行鉴定。

3.重视“相关性”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比可靠性更为专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讲,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属于“社会问题”,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则是“专业问题”,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数学问题”。一个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就一定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实现所关心的审计目标吗?当然不是的。这就需要从专业角度上加以分析和判断。接上段的例子,被审计单位办公大楼产权证原件作为审计证据,能帮助注册会计师证实与该办公大楼相关哪些或哪个认定?事实上,产权证与“权利和义务”直接相关,与“计价和分摊”间接相关(产权证可以证实办公大楼的已使用年限),与“完整性”间接相关(完整性应通过从产权证追查到账簿记录来证实),但与“存在性”毫不相关(存在性应通过观察来证实)。

上述问题5的最后一个例题更能体现相关性的内涵。事实上,该题中的“证明力”正是相关性(而不是可靠性)。具体来说,即便该题的四个证据(集,四个选项)都是真实可靠的,但并不是每一个证据都能证明被审计单位(丁公司)没有漏记应付账款。选项A只能证明供应商开过#5@p,选项C只能证明丁公司收到了货,选项D只能证明丁公司填制了订货单,但都不能证明丁公司存在欠款不入账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供应商提供的月对账单发现这种情况。如果丁公司尚未付款,这笔款项必然出现在供应商的对账单上,这就充分证明了丁公司尚未支付该笔货款。如果注册会计师进一步追查到丁公司的应付账款明细账,则该笔欠款是否入账就昭然若揭了。另一方面,如果注册会计师从供应商开具的销售#5@p追查到应付账款明细账,发现账中没有记载,能不能证明丁公司漏记应付账款呢?显然不能,因为丁公司完全可以说该笔采购业务不是赊购,货款早已支付(如果根据对账单追查,就不存在这个借口)。

4.关注“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涉及到两个方面,其一是定性知识,即,影响审计证据数量多少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因素与审计证据的数量成同向变动,哪些成反向变动。这个问题可以从教材上获得答案。比如重要性水平、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可容忍误差均与所需证据的数量成反向变动关系,而重大错报风险、预期总体误差均与所需证据的数量成同向变动关系等。其二是定量化知识,即,究竟需要多少证据才算达到了充分性的界限?这在本质上属于审计抽样方面的知识。例如,在可信赖程度、可容忍误差等因素设定后,可以通过查表或公式计算得出所需证据的数量(在抽样中称为样本量)。

概括地讲,就学习方法来说,审计证据与管理层认定颇有几分相似,在第七章只能学一些理论知识,要达到考试所需的知识水平,需要在后续章节花费更多的时间。

问题8.20xx年教材将审计业务约定书从第六章最后一节转移到第八章的第一节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我们感觉到这部分内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应怎样学习这部分内容?

解答:我不认为问题中提到的转移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实际上,将业务约定书转移到审计计划一章节中更符合实际情况,理论上也更加顺理成章。但不论是否转移,业务约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知识点。从考试的角度上看,不能排除某年出一个以业务约定为基本框架的简答题,在该题中考核其他重要问题。

遗憾的是,审计教材中没有一个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例子,倒是有验资业务约定书和审阅业务约定书的例子。不过各种业务约定书的基本格式都是相似的。无论是哪种业务约定书,通常情况下所约定的内容都会涉及到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如收费标准,保密的义务等)、法律责任(例如,提交报告的时间就与违约相关)和签约双方的责任(包括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例如,按照相关执业准则的要求实施工作)等,同时,还涉及到被审计单位或被审验单位的责任与义务。这就决定了业务约定很可能与职业道德、执业准则、法律责任相结合进行命题。

从近年来的试题风格来看,让考生长篇大论地陈述(即记忆)与业务约定相关的内容(十多条)的可能性不太大。因此,我们建议考生重视业务约定书的挑错等考试方式。本书的“主观题演练”部分的简答题第14题

就属于这样的练习题。

问题9.重要性水平是审计的一个很重要的专业概念。在过去各年的考试题中单独考核重要性的试题并不多见,倒是在几乎每个与审计调整、审计意见有关的主观题中都能看到重要性水平的影子。请帮我们分析一下,重要性水平在这些主观题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解答:重要性水平有财务报表层与认定层之分,所谓认定层的重要性水平其实也就是账户余额、交易层的重要性水平。两者的关系很简单: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大于认定层的。

根据教材内容和历年考试题的内容,我们认为重要性水平在主观题主要有以下用途:

1.能不能发表无保留意见

在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注册会计师主要参考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基本上不考虑认定层的重要性水平。按照第十九章的说法,如果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的错报总额低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性质上也不重要,下同),一般应当发表无保留意见。当然,这个“低于”,究竟是低多少,本质上属于专业判断,但至少不是“低得很少”。例如,如果重要性水平是100万元,错报总额为99.8万元,基于谨慎性,基于重要性水平属于专业判断这一特点,恐怕不能理所当然地发表无保留意见。

如果错报总额达到重要性水平,我们只能说注册会计师不能发表无保留意见了,但究竟时发表保留意见,还是否定意见,那就是重要性水平鞭长莫及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考虑错报的牵扯性、财务报表的整体性、错报金额占错报所属的财务报表要素(资产、收入、利润等)的比例高低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其它具体情况作综合性判断。

2.要不要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整一笔已知的错报

要不要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整一笔已知错报,注册会计师主要参考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有时也参照以下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具体来说,如果一笔错报达到或超过了所属的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必须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整;如果属于同一项目的所有错报单独来看均低于该项目的重要性水平,但这些错报金额之和达到或超过了该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也应从中选择大额的错报建议比单位调整;在一商两次调整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各项目中尚未调整的已知错报金遏之和是否达到了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如达到或超过了,仍应建一笔调整,直到财务报表中所有未调整的错保金额低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否则注册会计师不能发表无保留意见)。

当财务报表中所有未调整错报的金额低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原则上仍应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整,只不过即使被审计单位不接受调整建议,也照样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3.可不可以接受通过抽样推断方法估计的总体错报

迄今为止的考题中还没有涉及本问题。我们将这一问题提出来,主要是考虑到教材的内容。事实上,在教材第十二章第四节的PPS抽样中,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将抽样推断得出的总体错报金额与所属的认定层重要性水平比较。与确定审计意见时的比较不同,这种比较必须是“泾渭分明”的:如果推断的总体错报达到或超过了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不能接受总体(即认为该总体中存在重大错报,必须继续审查),反之,即便推断的总体错报比相应的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低一点(不管这个一点是多少),注册会计师都可以接受总体(认为该总体的错报不重大)。

问题10:20xx年审计试题围绕着审计风险模型出了4个单项选择题,出乎很多考生的意料。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风险模型公式居然涉及了很多的内容,不得不使人刮目相看。请帮我们谈一谈其中的要点。

解答:所谓审计风险模型,是指关于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及检查风险三者之间关系的模型公式,即: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其中,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之前,甚至是在接受一项审计业务时,根据该审计业务的性质和特点(如年报审计或专题审计)、被审计单位的状况与环境(如是否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保证程度的高低等情况综合确定的一种最终要达到的理想状况;重大错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通过风险评估加以确定的;检察风险则预示了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的风险应对的强度高低。

可见,上述风险模型公式涵盖了注册会计师从接受业务委托、实施风险评估直到进行风险应对的整个工作过程,全面体现了风险导向的过程。20xx年在这个知识点上集中出题,可谓抓住了风险导向的“总纲”。 在风险模型公式中涉及的三种风险中,审计风险是预先确定的,不存在量化的问题,但就目前的风险评估手段和技术而言,注册会计师还很难将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加以量化。例如,在什么情况下,重大错报风险为10%,又在什么情况下,重大错报风险应当评估为15%,主要还是凭借专业判断。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不可能通过该公式将检查风险加以量化。

可见,风险模型公式的意义主要还是理论上的,但这不妨碍考试。假定注册会计师评估确定了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则可以利用风险模型公式计算确定检查风险的理想水平——即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预先确定的审计风险水平/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由于上式的分子为常数,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完全取决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具体地讲,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计算确定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就越低。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以便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反过来,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计算确定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就越高,此时,注册会计师即便只获取较少的审计证据,也可以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风险导向的理论含义在这个公式得到充分的体现。

有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如下分解(主要还是理论意义上的分解);

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但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做上述分解的。

例题.( 20xx年单项选择题)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数量受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B.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C.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D.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答案:A。解析见第八章经典试题回顾。

问题12:风险评估与应对是20xx年的新增内容。20xx年考题中,与风险评估及应对相关的分值达到11分之多,包括5分的客观题和6分的综合题。由于除20xx年考题外,没有其他考题可以参考,因此我们难以从总体上把握风险评估与应对这一知识点。请帮助分析一下这类试题的总体思路。

解答:风险评估与应对作为新增内容,不仅在20xx年一鸣惊人,而且很可能在今后的连续几年中作为重点加以考核,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风险评估与应对这一知识点。

由于审计中大部分知识点的命题思路常常与实际工作的程序相一致,我们不妨把实际工作程序看作考试命

题的思路。

从实际工作的程序来看,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评估与应对大致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风险评估:针对具体事项和情况,确定是否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

(2)确定层次:确定重大错报风险是财务报表层的风险,还是认定层次的风险;

(3)确定账户: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进一步确定相关的账户;

(4)确定认定:对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账户,确定重大错报风险影响的认定;

(5)风险应对:针对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账户与认定,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

在上述5个步骤中,步骤(1)设计的范围非常广泛,与教材第九章第2,3,4,5节这4节对应,涵盖了第九章几乎所有的主要内容。

风险评估是一件涉及许多方面的工作,十分复杂。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项目组内部的讨论等方面,其中的每一个方面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小的方面。但另一方面来说,风险评估又可以说是一件十分简单的工作:无论理论上涉及到哪些方面、多少方面,其最核心、也是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所述的情况或所处的环境是否对被审计单不利。简单地说,凡是对被审计单位当前或将来不利的因素、事项、情况、环境,都可能孕育着重大错报风险。在解答风险评估方面的命题时,只要本着这一简单原则,就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到正确的答案。

上述步骤中的第(2)、第(3)步通常是相对容易的,但第(4)步的难度较大。这并不是风险评估导致的,而是因为现行准则和教材中的认定种类繁多,不少认定的相似性又很高,比如“准确性”、“计价和分摊”、“准确性和计价”这三个认定就很相似,这就使所有与确定认定相关的问题均具有较高的难度。

最后一个步骤难度不一定很高,但涉及到很多的章节。借助“不可预见性”这一专业名词,我们可以把进一步审计程序划分为“可预见性程序”和“不可预见性程序”两大类。其中“可预见性程序”因账户的不同而不同,而“不可预见性程序”是基于“可预见性程序”导出的。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掌握“可预见性程序”。

“可预见性程序”随账户、交易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应收账款的“可预见性程序”包括账龄分析、函证这两类程序,存货的“可预见性程序”就不包含这两类,而是监盘与计价;银行存款的“可预见性程序”包括编制余额调节表、追查未达账项和向银行发函询证,营业收入项目则不包含这些程序。各账户、交易的“可预见性程序”正是教材第13~17章的主要内容。

在掌握了一个账户、一类交易的“可预见性程序”的基础上,容易设计出对应的“不可预见性程序”。如果称“可预见性程序”为意料之中的程序,那么“不可预见性程序”则属于意料之外的程序。通俗地讲,“不可预见性程序”就是要与“可预见性程序”不同,要钻“可预见性程序”空子,要出乎“可预见性程序”的意料,其目的是要比“可预见性程序”更加细致、更加辛苦、更加谨慎。例如,函证程序作为应收账款的“可预见性程序”通常是向大额的债务人、异常交易的债务人函证年末应收余额,由此导出的“不可预见性程序”就是也向金额不大的债务人发函,也向看起来正常的债务人发函,函证的内容不仅包括应收余额,而且包括合同条款,不仅包括年末余额,也包括其他特定日期的余额,不仅向债务单位的财务部门发函,也向债务单位的采购部门发函等。

问题13:风险评估一章的篇幅很长,条款很多,其中哪些内容需要记忆?能否给出一个大致的范围? 解答:风险评估不仅篇幅很长,条款很多,而且知识点也非常多,很难从中选择重点内容,许多内容都需要考生十分细致地理解教材,并辅之以系统的记忆。我们认为,考生起码应当对以下内容再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记忆:

第二节(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

风险评估程序(询问、分析、观察和检查的具体要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涉及的6个方面;

第三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主要内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法律及监管环境,影响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的外部因素,对各类企业了解的重点内容;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选择和运用的具体内容;

(4)从被审计单位的战略和目标判断其面临的经营风险

(5)与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业绩而应当了解的(7个方面)具体内容;

第四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的要素;

(2)如何把握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

(3)获取内部控制涉及和执行的审计证据时应当实施的(4条)风险评估程序;

(4)内部控制的人工与自动化方式的适用范围和各自的优缺点;

(5)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6)控制环境所包含的(6个方面)具体内容;

(7)在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中应当是别的可能产生风险的(9类)事项和情形(应用性内容);

(8)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风险评估过程进行了解时应当考虑的(6个方面)因素;

(9)了解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报告有关的信息系统的(6个方面)主要内容;

(10)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的(5个方面)具体内容;

(11)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时应了解的(7个方面)具体内容;

(12)在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内部控制时通常应采取的基本步骤;

(13)了解被审计单位处理重要交易的流程时应当采用的(4种)方法;

(14)执行穿行测试的必要性以及通过穿行测试可以获取的证据;

(15)注册会计师评价内部控制所形成的集中基本结论。

第五节(评估重大的错报风险):

(1)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应当实施的(4项)审计程序;

(2)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28种)事项和情况;

(3)确定风险的性质时应考虑的(6个方面)事项;

(4)非常规交易的(4个)基本特征;

(5)与重大判断事项相关的特别风险可能转化为更高错报风险的原因。

第六节(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通常情况下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3种)情况。

例题:(20xx年多项选择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戊公司的控制环境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的内容有( )。

A.戊公司治理层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

B.戊公司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C.戊公司员工整体的道德价值观

D.戊公司对控制的监督

[答案与解析见考点与自测练习题部分第九章经典试题回顾。]

上述试题就是一个以记忆为主的题。仅凭理解,很可能将D理解为“控制环境”的内容之一。事实上,“对控制的监督”是与“控制环境”并列的内容,而不是控制环境中一个方面,故它不是了解控制环境时应关注的一个独立内容(说明不能选D)。控制环境具体包括: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说明应选C)、对胜任能力的重视、治理层的参与程度(包括治理层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说明应选A)、管理层的理念与经营风格(说明应选B)、组织结构及职权与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等。

问题14:从20xx年综合题可以看出,解答风险评估方面的主观题还是有相当的难度,感觉灵活性太大,很少有一定之规。能否帮我们提示一下教材上第九章中与此相关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

解答:解答与风险评估相关的主观题的关键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与风险评估主观题相关的知识很多,其中涉及这方面知识最多的应当是教材第九章的第五节(或本书考点与自测练习题部分第九章考点五的主要内容)列示的28条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事项和情况。

我们特别强调上述28条,并不是希望考生记忆。实际上,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事项和情况何止28条,愿意的话,不难罗列出280条来。比如,财务人员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经济基础,甚至感情状况等,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再如,被审计单位的总经理与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之间存在个人恩怨,导致两人之间难以默契配合,也不属于上述任何一条,但它完全有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上升;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之间在经营理念上产生重大分歧,也不属于上述28条中的任何一条,但它可能导致企业分立等重大事项的发生,从而导致重大错报风险。因此,即使考生记住了所述的28条,也未必足以应对考试。20xx年风险评估综合题中给出的事项也不全在这些情况之中。 例题:(20xx年综合题)A和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W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在 20×6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W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7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W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W公司所处行业20×7年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

(2)W公司财务总监已为W公司工作超过6年,于20×7年9月劳动合同到期后被W公司的竞争对手高新聘请。由于工作压力大,W公司会计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除会计主管服务期超过4年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2年。

(3)W公司的产品面临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竞争激烈。为巩固市场占有率,W公司于20×7年4月将主要产品(C产品)的售价下调了8%至10%。另外,W公司在20×7年8月推出了D产品(C产品的改良型号),市场表现良好,计划在20×8年全面扩大产量,并在20×8年1月停止C产品的生产。为了加快资金流转,W公司于20×8年1月针对C产品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0%。

(4)W公司销售的产品均由经客户认可的运输公司实施运输,运费由W公司承担,但运输途中风险仍由客户自行承担。由于受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20×7年的运输单价比上年平均上升了15%,但运输商同意将运费结算周期从原来的30天延长至60天。

(5) 20×7年度W公司主要原料的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供应商也没有大的变化。但由于技术要求发生变化,D产品所耗高档金属材料比例比C产品略有上升,使得D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比C产品上升了3%。

(6)除了20×6年12月借入的2年期、年利率6%的银行借款5000万元外,W公司没有其他借款。上述长期借款专门用于扩建现有的一条生产线,以满虚D产品的生产需要。该生产线总投资6500万元,20×6年12月开工,20×7年7月完工投入使用(假设不考虑利息收入)。

要求:请逐项指出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并分别说明该风险是属于财务报表层次还是认定层次。如认为属于认定层次,请指出相关事项与何种交易或账户的何种认定相关。

答案见考点与自测练习题部分第九章经典试题回顾20xx年综合题。

上述试题中给出的第一个情况就不属于28条中的任何一条,但很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增加。实际上,该情况不仅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而且很可能导致特别风险;试题中的第二、四两种情况倒是中规中矩,分别属于28条中的第16条“关键人员变动”和第6条“行业环境发生变化”,但第六种情况就很难归属到28条的任何一条中。

我们认为,正确的学习方法是逐一领会每一条的实际意义,最好在领会的同时举一反三,自己列举若干相关实例。如果领会了每一条的含义,相信对这28条以外的其他情况也能做出基本正确的判断。除此之外,解答这类主观题时,还需要考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理解,甚至要设身处地的将自己作为被审计单位的关键

角色,才能得出适当的结论。

问题15.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内容在风险评估试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请分析一下内部控制在风险评估中扮演的角色,以便我们从总体上加以把握。

解答:有关内部控制的情况是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着重考虑的一个方面。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进行的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了解内部控制;

(2)

测试内部控制;

(3)

利用内部控制。

其中,前两个方面属于风险评估,后一个方面属于风险应对,它取决于控制测试的结果。

具体地说,注册会计师了解内部控制,意在识别内部控制设计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一般会导致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增加;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程序,目的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如果效果不佳,甚至根本没有执行,那就产生了漏洞,导致了重大错报风险。至于所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属于哪个层次、涉及哪个账户、影响哪个认定,那不是一个可以一概而论的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册会计师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决定在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执行有效的交易、余额方面适当减少实质性程序,而在设计有缺陷或执行无效果的交易、余额方面采取增加实质性程序、增加控制测试程序、增加审计证据数量或增加程序的不可预测性等措施加以应对。

问题16:请您结合具体业务,举例说明有关内部控制内容的第一个方面,即识别内部控制缺陷的重点内容和解题思路。这方面的问题在考题中大量出现,尤其是在综合题中出现的最多。

解答:虽然第九章、第十章中讲述了不少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内容,但除了第十章第六节以外,这些内容得理论性有余,应用性不足。

由于综合题中有关识别内部控制缺陷的问题都是针对具体业务的具体内部控制提出的,因此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各章的前两节和第十七章的第一节所讲述的内容才是第一个方面的重点所在。具体来说,就是依据这些章节讲述的“主要业务环节”和“关键控制措施”来识别内部控制设计的缺陷。

以第十三章为例,该章第一节就详细讲述了销售业务的主要环节。包括:接受顾客订单、填制销售单、审批赊销信用、按销售单出库并发货、按发货单开具销售#5@p、根据销售#5@p记账、定期与顾客对账、收回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等。

第十三章第二节在第一节介绍的主要业务环节及主要控制措施的基础上还进一步介绍了控制措施,包括以“一览表”的形式系统列示的关键内部控制措施(其中包括“将应收款明细账余额合计数与其总账余额进行比较”这一措施)和对应的控制目标(见20xx年教材第304页或本书考点与自测练习题第十三章的第二个考点),在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部分专门针对销售业务全面介绍了包括不相容职务在内的控制措施。

如果考生熟悉销售业务的上述基本环节和关键控制措施和控制目标,就不难解答下面的考题。

例题.(20xx年综合题2局部) C和D注册会计师于20xx年10月25日对B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控制测试与评价。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根据经批准的顾客订单,销售部编制预先连续编号的一式三联的现销或赊销销售单。经销售部门被授权人员批准后,所有销售单的第一联直接送仓库作为按销售单供货和发货给装运部门的授权依据,第二联交开具账单部门,第三联由销售部留存。装运部门将从仓库提取的商品与销售单核对无误后装运,并编制一式四联预先连续编号的发运单,其中三联及时分送开具账单部门、仓库和顾客、一联留存装运部门。

要求:

对从销售部根据经批准的顾客定单编制销售单到装运部门实施装运之间的交易处理过程,请指出其中缺失的一项关键内部控制程序,说明该控制程序主要与哪一个财务报表项目的何种认定相关。

答案:

所述的内部控制缺失了“批准赊销信用”这项关键内部控制。这项控制程序主要与财务报表中应收账款净额的“计价和分摊”认定有关。

[注:事实上,如果赊销审批不严,就可能导致坏账的增加,原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就可能严重不足,而这正是“计价和分摊”认定所关心的主要问题。]

问题17:以前看到第十三章第二节的“销售交易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就发愁,密密麻麻充满了整整一页,不知如何学习。听了上述讲解后才知道这个一览表原来有很大的作用,简直就为内部控制综合题准备的。

在请您讲解“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这一问题之前,我还有个与上一问题相关的问题,即:在内部控制主观题中,如上例,一般总有一个要求,要求考生将识别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具体账户的具体认定相联系。不少同学都认为,将内部控制缺陷落实到具体账户好像并不太难,但要落实到具体认定上难度可就高多了。请问,教材上在哪里有专门针对这一问题的具体内容?

解答:从理论上讲,将识别的内部控制缺陷落实到具体账户的具体认定,属于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应对的条件和基础。我在本书复习导读部分也对此类问题进行了专门说明。 这个问题属于综合性很强的问题,不是几句话就可以令考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总体上讲,涉及到第六章、第九章、第十章以及第十三章到第十七章各章,但针对性最强的莫过于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其实,从这个表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学过审计的同学大都对这些表有深刻印象,只是不太明白它的用途而已。为方便,我们将第十三章的“一览表”摘录如下:

内部控制目标

关键内部控制

常用的控制测试

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确系已经发货给真实的顾客(发生)

销售交易是以经过审核的发运凭证及经过批准的顾客订货单为依据登记入账的

在发货前,顾客的赊购已经被授权批准

销售#5@p均经事先编号,并已恰当地登记入账

每月向顾客寄送对账单,对顾客提出的意见作专门追查

检查销售#5@p副联是否附有发运凭证(或提货单)及顾客订货单

检查顾客的赊购是否经授权批准

检查销售#5@p连续编号的完整性

观察是否寄发对账单,并检查顾客回函档案

所有销售交易均已登记入账(完整性)

发运凭证(或提货单)均经事先编号并已经登记入账

销售#5@p均经事先编号,并已登记入账

检查发运凭证连续编号的完整性

检查销售#5@p连续编号的完整性

登记入账的销售数量确系已发货的数量,已正确开具账单并登记入账(计价和分摊)

销售价格、付款条件、运费和销售折扣的确定已经适当的授权批准

由独立人员对销售#5@p的编制作内部核查

检查销售#5@p是否经适当的授权批准

检查有关凭证上的内部核查标记

考生做题时,这个表实际上具备两种用途。第一种用途是根据本表列示的对应关系,将“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落实到具体认定上。第二种用途是将内部控制测试结果与具体认定相联系。

首先说明该表的第一种用途。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规定没有按规定“每月向顾客寄送对账单,对顾客提出的意见作专门追查”,则属于设计上的缺陷,根据上表,该缺陷将影响销售业务的“发生”认定。很显然,注册会计师有理由怀疑被审计单位一笔长期挂账且从来没有与债务人对过账的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考生可能会问,对账不是能发现金额的差错吗?表中怎么没有将“每月向顾客寄送对账单,对顾客提出的意见作专门追查”与“计价和分摊”认定相联系?

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方面,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上看,如果一笔业务违背了“发生”认定,一般没必要再查它的“计价和分摊”认定,因此扎起上表中优先列示了“发生”认定。

第二方面,看得出来,上述措施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即“每月向顾客寄送对账单”和“对顾客提出的意见作专门追查”。第一条只与“发生”认定相关,第二条才与“计价和分摊”认定相关。

第三方面,“一览表”主要是向考生展示如何将评估的内部控制缺陷落实到认定上的大致思路,不可能面面俱到。其实,把上述关键控制措施列示在表中“计价和分摊”认定后面的表格中也未尝不可,但表格空格有限,不可能将与一个认定有关的所有关键内部控制措施都一一罗列在后。说到底,解题时还是要考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其次,我们再谈谈该表的第二种用途。如果被审计单位规定了“每月向顾客寄送对账单,对顾客提出的意见作专门追查”,但因为相关人员责任心不强,或者寄送了几个月但从未发现任何问题,则这样的执行效果将会影响“发生”认定;如果控制测试的结果是通过寄送对账单发现了一些问题但相关的人员因为某种原因一直没有作专门追查,则这样的执行结果将会影响“计价和分摊”认定。

问题18:上面的解答对于“将评估的内部控制缺陷落实到具体认定上”启发很大,但对将“针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评价结论”落实到具体认定这一问题讲得不多。给我的感觉是,有很多依据来识别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但很少有依据帮助我们具体评价一项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换言之,应当怎样评价内部控制

执行效果?能否再请您举例说明。

解答:与识别内部控制设计缺陷不同,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实际上属于“就事论事”,很少涉及一般性规范,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在进行控制测试时,考生解题时主要是对照题中给出的内部控制“具体规定”来确定其“执行结果”。这些具体规定一般都在题中介绍,这就大大减轻了解题的难度。下面给出的20xx年度综合题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例题.(20xx年综合题第2题局部) A和B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W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

资料一:A和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有关销售收与收款循环的控制,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仓库人员在系统中根据销售部门批准的客户订单生成连续编号的发货单,并在将产品交运输商发运后,将发货单设置为“已执行”状态并提交结算部门。结算部门根据系统中的“已执行”发货单记录、订单及相关客户基础资料,在系统中生成并打印销售#5@p,系统在月末根据发货单和#5@p信息自动汇总营业收入,并据此果如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账簿。

(2)每月末,系统自动匹配发货单、订单、#5@p和入账的营业收入,并可以生成一个专门报告反映未匹配项目的清单。系统授权可以生成和阅读该报告的人员是W公司销售部经理和总经理。

[点评:资料一介绍了W公司的内部控制具体规定,一般是要考生识别其中的缺陷,审题时脑子里要有这个目标。]

资料二:A和B注册会计师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实施测试,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测试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A注册会计师观察了结算部门人员根据发货单在系统中开具#5@p的过程,并从20×7年营业收入明细账中选取销售记录加以测试,未发现异常。

(2)B注册会计师询问了总经理和销售部门经理有关资料一第(2)项控制的运行情况,他们均表示由于以前月份很少发现不匹配的情况,因此,从20×7年6月以后就没有再实际生成和阅读上述专门报告。在B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下,销售经理在系统中生成了截止20×7年12月31日的专门报告,B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不匹配的情况。

[点评:资料二介绍的是W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一般与本题前文中介绍的内部控制具体规定相呼应,是为了让考生评价执行效果。]

要求:

针对资料二第(1)至第(2)项,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请逐项指出上述测试结果是否表明相关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如果表明相关的内部控制未得到有效执行,请简要说明理由。请将答案直接填入下表中。

内部控制序号

是否表明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

内部控制未得到有效执行的理由

(1)

(2)

答案:

内部控制序号

是否表明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

内部控制未得到有效执行的理由

(1)

不能表明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

从营业收入明细账中抽取记录进行测试只能表明已入账的业务确已发生,但不能表明已发生的业务是否均已入账

(2)

不能表明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

从20xx年6月后被审计单位停止执行该项内部控制,不再生成反映未匹配项目的专门报告

通过本例可以看出,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资料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具体规定”,如资料一;另一部分是“执行结果”,如资料二。考生要做的就是“咬文嚼字”,将这两部分资料相对照,看看是不是一致。

问题19:审计教材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都介绍了本章业务的不相容职务,请帮我们汇总一下,以方便记忆和学习时查阅。

解答:为方便大家参阅,我们将教材中介绍的所有不相容职务进行了汇总,现列示如下:

1.销售业务的不相容职务

⑴办理销售、发货、收款的单位应分别设立;

⑵至少两名专门人员就销售合同内容与客户谈判,谈判人员应与订立合同的人员分离;

⑶编制销售#5@p通知单的人员与开具销售#5@p的人员应相互分离。

(4)记录营业收入的人员与记录应收账款的人员应当分离;

(5)记录应收账款总账的人员与记录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人员应当分离。

上述第(4)、(5)两点具有一般性,考生应当举一反三。其中,第(4)点的本质是记录某账户借方的财务人员不能同时记录该账户的贷方,即,任何账户的借贷良方均不可有统一财务人员记录,并不限于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其它如应收账款与银行存款,原材料与应付账款、交易性金融资产与银行存款等均不可有同一

财务人员记录。第(5)点也不限于某个特定账户,任何账户的明细账与总账均不能交由同一人记录。 例题.(20xx年简答题局部)X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丙职员在核对商品装运凭证和相应的经批准的销售单后,开具销售#5@p。具体程序为:根据已授权批准的商品价目表填写销售#5@p的金额,根据商品装运凭证上的数量填写销售#5@p的数量,销售#5@p的其中1联交财务部丁职员据以登记与销售业务相关的总账和明细账。

要求:请指出X公司上述内部控制在设计与运行方面的缺陷,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丁职员同时登记与销售业务有关的明细账与总账,不相容职务未能分离。

2.购货业务的不相容职务

⑴购货业务的请购与审批;

⑵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⑶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批;

⑷购货业务的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在各个重要业务的内部控制中,审批都是一个关键控制点。一个普遍适用的原则是,审计的人员不能从事自己审批的业务,这里的“从事”包括起草、经办、记录、复核等。这与针对审计人员独立性的“自我评价”极为相似。

3.成本费用相关业务的不相容职务

⑴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⑵成本费用支出的审批与执行;

⑶成本费用的执行与会计记录。

4.存货相关业务的不相容职务

⑴存货的采购,验收与付款;

⑵存货的保管与清查;

⑶存货的销售与收款;

⑷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

⑸存货业务的审批、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5.投资业务的不相容职务

⑴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⑵项目的论证与评估;

⑶投资的决策与执行;

⑷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⑸投资的执行与记录。

6.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职务

⑴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⑵记录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人员与取得银行存款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人员相互分离,不得由一人办理银行存款业务的全过程;

⑶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保管,不得由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⑷取得应收票据及办理应收票据贴现业务的人员应当与保管应收票据的人员相互分离。

⑸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批准、复核、执行人员应相互分离。

问题20.教材第十一章专门介绍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对舞弊的考虑。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篇幅不长,但条款很多,且理论性较强,似乎不好把握。请分析一下这一章的重点内容。

解答:舞弊是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极端情况,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属于特别风险。与舞弊相关的内容不大会成为一个主观题的主要内容,但这不妨碍它主观题中的实际问题之一,更不妨碍它成为客观题的主题。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要重点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

1.舞弊发生的因素,尤其相关表格中列举的事项;

2.舞弊导致的特别风险,包括收入确认、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等特地能情形;

3.针对舞弊的不可预见性程序表(见问题11的解答)。

例题.(多项选择题)在实施审计程序过程中,G注册会计师发现庚公司财务经理贪污5万元。对该事项,G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的措施有( )。

A.重新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并考虑重新评估的结果队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

B.直接向监管机构报告

C.尽早向庚公司治理层报告

D.重新考虑此前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答案见考点与自测练习题部分第十一章景点试题回顾中的20xx年多项选择题。

问题21:审计抽样涉及到很多数学计算,有的时候要查表,有时又要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因为我们大部分都不是学数学的,所以对数学运算较多的内容感到难度较大,能不能帮我们系统地总结一下属性抽样中固

定样本量抽样的操作步骤?在解题时按照这种进行应当会提高效率。

解答:固定样本量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一个确定规模的样本实施检查,且等到某一确定规模的样本全部选取、审查完以后,才作出审计结论。这种抽样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确定样本规模

⑴使用公式计算

样本量的计算公式为:样本量(n)=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系数(R)/可容忍偏差率(TR).

其中分子取决于特定的信赖过度风险和预期出现的偏差个数,可在泊松分布表(见教材)中查得。 ⑵使用表格确定

根据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选择相应的抽样规模表(见教材),可容忍偏差率所在列与预计总体偏差率所在行的交点就是所需的样本规模。

2.推断总体误差

⑴计算总体偏差率

将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除以样本规模,就计算出样本偏差率。样本偏差率就是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 ⑵计算总体偏差率上限

利用公式、表格或计算机程序直接计算在确定的信赖过度风险水平下可能发生的偏差率上限(MDR),即估计的总体偏差率与抽样风险允许限度之和。

使用统计公式评价样本结果:MDR=R/n,其中,R为风险系数,n为样本量。

使用样本结果评价表:见教材。

3.做出抽样结论

除了评价偏差发生的频率之外,注册会计师还要对偏差进行定性分析,即分析偏差的性质和原因。在此基础作出抽样结论。

更多相关推荐:
审计学重点总结

审计学II1.审计学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主体身份上的超脱性和精神上的公正性。2.审计的主要分类:a按执行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b按客体不同,分为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其他经济活动审计c按…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同学们为便于大家对本课程内容能够抓住重点并深刻理解中央电大审计学课程组将各章重点内容提炼如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第一章总论一审计的涵义审计是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运用会计检查财产清查等特定方法对有关...

审计期末重点总结

审计学重点总结一论述题1谈谈对普通过失与重大过失界定的认识所谓过失是指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普通过失有的也称一般过失通常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谨慎对注册会计师而言则是指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如未对特定审计项...

审计部分知识点总结

审计部分知识点总结,内容附图。

审计期末重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1审计证据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2审计工作底稿指注册会计师对指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

审计知识点总结

审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起源的根本点在于两权的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几个词语:宰夫,御史大夫,上计律。2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意大利的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编制的会计报表主…

20xx审计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重点

20xx审计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重点20xx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审计局的具体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紧紧围绕县委…

审计学考点汇总

审计学考点审计抽样之前汇总一审计总体目标没有大题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

ACCA考试《审计与认证业务F8》知识点总结

ACCA考试审计与认证业务F8知识点总结本文由高顿ACCA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ISA315REVISEDIDENTIFYINGANDASSESSINGTHERISKSOFMATERIALMISSTATEMEN...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实务重点总结

CPA审计实务重点总结一个灵魂独立一个核心认定两个观念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一条主线收集审计证据一个理论审计目标决定论两个原则重要性与职业谨慎性新干线第十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第十一章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第十二章生产循环...

20xx审计重要知识点总结背诵记忆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1注册会计师审计含义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2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需...

20xx审计重要知识点总结背诵记忆

第十五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1.主营业务收入实质性分析程序(1)将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预算或预测数据等进行比较,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及其构成的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2)计算本…

审计学重点总结(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