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4.4.29

云南农业大学

实习报告

学    院: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专    业:          水产养殖                          

年    级:          *****                      

学生学号:          **********                 

学生姓名:          ******                        

指导老师:          ******                      

实习地点:          海埂公园(滇池)  田溪公园    

日    期:          20##630日——79  

实习报告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姓  名:******         

    学  号:**********    

目录

摘要……………………………………………………………………………………………1

前言……………………………………………………………………………………………1                                                  

一.分组情况……………………………………………………………………………………2                                           

二.实验目的……………………………………………………………………………………2                                           

三.实验准备……………………………………………………………………………………2                                           

   1.了解实验…………………………………………………………………………………2                                          

   2.简易采水器制作…………………………………………………………………………2

四.实验流程……………………………………………………………………………………2                                                                       

五.实验器材及药品……………………………………………………………………………2                                   

六.实习步骤安排………………………………………………………………………………3                                     

七.注意事项……………………………………………………………………………………3                                          

八.实验成果……………………………………………………………………………………3                                          

九.实习总结……………………………………………………………………………………6                                           

十.附录…………………………………………………………………………………………7                                          

十一.参考文献………………………………………………………………………………7                                             

摘要

    水生生物学是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所以学院的老师为了使我们学得更多的专业性知识和巩固课堂的理论知识,达到此专业的一定知识水平,让我们初步掌握一般的普遍的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各类简单水生维管束的和简单结构的微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以及水域环境的实习观察,达到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目的。此实习我们主要是对滇池动植物采样和田溪公园水体采样。通过实习,让我学会了如何采取水样,制作标本和鉴定步骤等专业知识。

前言

    滇池位于昆明市中心偏西南方地区总面积770平方公里。昆明历史悠久,远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滇池周围地区就有人居住。滇池亦称为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的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地势构造陷落而成。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

    滇池地区湿地观赏植物种类丰富,通过本次实地勘察发现在滇池地区湿地观赏植物种类数目庞大,具有较高观赏、生态及其他实用价值。根据2001~20##年对滇池浮游植物群落得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7种及变种。隶属于6个门其中绿藻门有50个种及变种,占总种数的47.2%;硅藻门有33个种及变种,占总种数31.1%;蓝藻门微囊藻属的浮游植物在上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占总数量的84.27%。滇池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统计文献记述滇池共有浮游动物171种,其中原生动物62种27科;轮虫52种11科;枝角类35种6科;桡足类22种3目;及其他淡水线虫等微型小型动物6种。滇池浮游植物群落是一个蓝藻占绝对优势的蓝藻——绿藻型。浮游植物小型化趋势明显,浮游植物种类在夏初和春天种类较多,秋冬季较少。浮游植物物种的平面分布有一定的差异;

 

第1页

一.分组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每个同学都进行动手,所以要进行分工。我们班有46个人分成了9个小组,其中我们是第2小组,共有5人。成员如下:

二.实验目的

  了解常见水生动物、植物、浮游生物的种类及形态。

  掌握动植物采集方法、标本制作及生物量分析方法等。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及浮游生物的观察和测量。

三.实验准备

1.了解实验

    实验前老师让我们分组并各自准备了各组的实验方案,第二天在课堂上讨论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善了各自的实验方案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简易采水器的制作

    由于实验室采水器材不方便携带的原因,我们用塑料瓶、细线、剪刀、纸、双面胶等制备了由瓶身、细线、塞子组成的简易采水器,它有制作简单、方便携带、绿色环保等特点。

四.实验流程

五.实验器材及药品

    采水器、相机、浮游动物网、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样品容器、镊子、量筒、白纸、滴管、广口瓶、鲁哥氏液、福尔马林等。

第2页

六.实习步骤安排

1.采集水样及小型水生动植物

采样点选择:

    A.采样点在平面分布上必须要有代表性,除湖心、库心、河心外,湾、库湾、上中下游、进出水口等必须设点。

    B.垂直分层设点(注意:每个采样点采集的样要准确记录)

小型动植物采集:直接利用采水器将水样采起后装入样品容器中待用。

2.大型动植物采集:直接采样用袋子等容器把采集的植物、动物带回实验室

3.编号及记录:采样点需编号和拍照。

4.水样观察:将取回水样静置一天后抽去上层水以浓缩水样,去浓缩后的水样制成临装

            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拍照。

5.标本制作

植物标本制作:    把采集的标本整平,压在书里,勤换纸页让标本尽快干掉。

动物干制标本制作:小型昆虫如蚊、家蝇、蚜虫等不能插针,可用昆虫针尖沾少量聚醋

                  酸乙烯胶,零星涂在纸的中央。用镊子轻轻夹住昆虫,粘在台纸上,

                  用针整理触角、足和翅。再用昆虫针同台纸一起固定在木板上。制

                  成标本后,在台纸边缘撒上樟脑粉,阴干。

6.贴上标签。

七.注意事项

1.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要及时放到水中,以免制作标本时不易平铺开。

2.采集到的动物再用福尔马林浸泡时,溶液颜色变色后及时更换溶液。

3.制作植物标本时,对于不易干燥的标本要勤换纸以减少干燥时间。

4.使用实验仪器时,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要损坏仪器。

5.采样时不要破坏采样点环境。

八.实验成果

1.水溞

分类地位:门:无脊椎动物门

          纲:甲壳纲

          亚纲:鳃足亚纲

目:枝角目

简要介绍:枝角类俗称红虫,又简称“溞类”

          身体短小,长圆形,分为头

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胸肢

4-6对兼具滤食、呼吸功能。大多生

活与淡水中,仅有少数产于海洋。

一般营浮游生活,是水体浮游动物。

第3页

2.念珠藻

 分类地位:门:蓝藻门

           纲:念珠藻纲

           科:念珠藻科

简要介绍:念珠藻是原核的细胞生物,藻体为

多细胞的丝状体,单一或多数藻丝

在公共的胶质被中,细胞为球形、

椭圆形、圆柱形等。念珠藻也是它

有应用价值的医药品的重要来源。

3 .无根萍(微观)

分类地位:浮萍科

无根萍属

简要介绍:无根萍俗称卵萍、芜萍、微萍

、水蚤、仁丹藻。叶状体椭圆

形或卵形,一段近截平,一段钝

尖,细小如沙。选段凹入处分裂

产生新的芽体,芽体和母体叠在

一起。多分布于静水小池中,我

国各地均有分布,为全球性种

类。

4.再力花

分类地位: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姜目

           科:竹芋科

           属:塔利亚属

简要介绍:多年生挺水草本。叶卵状披针

形,浅灰蓝色,边缘紫色。喜

温暖水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

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

逐渐枯死。株形美观洒脱,叶

可爱,是水景绿花的上花卉。

第4页

5.浮萍

分类地位: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泽泻目

           科:浮萍科

           属:浮萍属

 简要介绍:叶状体对称,表面绿色,背面浅

黄色或绿白色或常为紫色新叶

状体于囊内形成浮出。

6.椎实螺

 分类地位:门:软体动物门

           纲:腹足纲

           目:有肺目

           科:追实螺科

           属:椎实螺属

 简要介绍:椎实螺是腹足纲螺科软体动物

          的统称,雌雄同体。具螺行贝

          壳,螺旋部一般低矮。有肺以

          营养呼吸,但因入水生活,故

          其外套膜的一部分又延伸成次

          生鳃。冬季潜伏于泥土中冬眠。

7.凤眼莲

 分类地位: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鸭蹠草目

            科:雨久花科

            属:凤眼莲属

  简要介绍:又名水葫芦浮水植物。根系

            发达,靠毛根吸收养分,根

            茎分甘蘖甘蘖下一代。叶单

            生,直立,叶片卵形至肾圆

            形,顶端微凹,叶滑花为浅

            蓝色,呈多棱喇叭状,上方

            的花瓣较大:花瓣中心生有

             一明显的鲜黄色斑点。

第5页

九.实习总结

1.滇池的修复和利用

    以前在课堂上听王老师说过,滇池由于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和蓝藻大面积扩散,以前干净透彻的水湖被水葫芦影响,导致大面积“绿化”。刚开始还不完全相信,通过我们亲自去实习去观察后发现,验证了老师说的话,滇池的水被污染的程度之深,由衷的感叹其危害性与破坏性,它们不仅仅只造成水体污染,而且还会散发毒气,阻碍排灌、堵塞河道。另外,影响滇池水体污染的还有其他有些工厂所排放的污水也会聚结在此。

所以,我认为治理滇池除了治理本身的植物大面积扩增和修复自身的水质问题外,还应当提升人的道德素质,不乱扔垃圾,工厂排放污水的治安管理!

2.实习心得体会

    这次是人生的第一次实习,心里多多少少充满着兴奋与力量,当然还有点紧张,我记得那一天我们小组的去了目的地不知道该如何工作,开始有点不知所措,那时才发现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但与组员的共同协商和配合下,我们很快也进入了正轨。

    通过水生生物学的实习,我了解到了许多水生植物与动物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学到了如何去采集动植物样品和制作该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其主要特征。另外,意识到实地操作与光学书上知识的有很大的差异,书上的动植物是经过处理标准的图片,而实地亲自观察后又很大出入。所以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让我真的体会到“结合书本知识再联系实际去观察学习,你将获得别人没有的收获”。在此实习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知识的狭隘,了解的水生动植物少之又少,通过老师同学的帮忙才获得收获,所以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这方面的不足,也希望以后与同学的互相学习和团结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让我体会到,同学们之间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分工合作是有效的!希望下次的实习能让我各方面再次提升!

3.致谢

    感谢老师为我们提供实验相关的用品和场地,以及老师的用心良苦和对我们的细心教导,在次说声:谢谢老师!老师您辛苦了!

第6页

十.附录

第7页

第8页

十一.参考文献

1.《鱼类学》—冯昭信 主编

2.《水生生物学》—赵文 主编

3.《淡水生物学》—何志辉 主编

4.百度百科:http://www.baike.baidu.com/

5.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

 

 

 

 

 

 

 

 

 

 

 

 

 

 

 

 

 

 

 

 

 

 

第9页


第二篇:水生生物学


绪论

一、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Hydrobiology ---Freshwater Biology

---Ocean Biology

(一)定义:

水生生物是指生活于水中的植物和动物,通常可分为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两大生态类群。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是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淡水生物学是研究淡水中的生物科学。具体讲:它是研究淡水生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及其经济意义等的一门学科,对淡水渔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水生生物的形态和分类,并以此来研究各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

的方法和步骤,用来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和经济意义等。淡水生物学主要研究淡水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高等植物、底栖动物等的形态、分类和生态(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掌握其群落组成、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动规律,使有益种群得到增殖,有害种群得以控制,最终达到提高水体生产力目的。

(三)任务:

1、认识一般水体主要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动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种类;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经济意义。

2、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数量种群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以综合分析资料指导生产(鱼产力与水质关系)。

3、掌握一般水生生物(淡水生物)的调查分析方法。

(四)与其它学科关系: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与动物学、植物学、鱼类学、鱼类生态学、水化学、湖沼学、水文学关系密切,是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等专业课的基础学科。

二、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

水生生物学从19世纪末叶(1870年)以后才兴起的一门学科

(一)发展原因

1、渔业发展:

捕捞过度,资源变薄(根据饵料分析资源);

与养鱼业发展有关(鱼类的饵料环境)。

2、工业污染:

促使人们去进行净化水体,只有生物净化才不至于重复污染。

1

(二)发展情况

1870年以后,开始研究海洋,再转入内陆水域。最先研究鱼类到浮游生物再到底栖动物;先定性

再定量最后到研究生态。

1871年俄国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海洋生物站—塞瓦斯托波尔站(研究机构);

1891年在莫斯科附近的格鲁皮克湖建立了淡水生物站。

1897、1905丹麦和奥地利又分别建立了淡水生物站。

1887年德国的汉森(V. Hensen)制造了能捞起浮游生物的工具;19xx年有人制造了采泥器。以后水生生物的研究从定性发展到定量。

19xx年国际上成立了湖沼学会(学术机构),19xx年成立了“淡水群落生物生产力组”。

瑞士学者佛列耳氏(F. A. Forel)被公认为淡水生物学的创始人,1869—19xx年发表了一系列日内瓦湖的调查研究的专著。1869年发表了一系列日内瓦湖底栖的研究。1892、1901、19xx年发表了关于瑞士湖泊的三卷著作。

二十世纪以后,淡水生物的生态学方向逐渐明显。如kofoid (1903) 关于 Illiois 河浮游生物的研

究等。

上世纪50年代后,淡水生物学的中心问题逐渐集中到内陆水体的生产力问题,这个问题牵涉面

很广,包括对水体物理化学因子的观测、生物的种类组成和食物关系、主要种群动态、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量以及整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等。近几年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方法,如运用遥感、遥测技术对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使用计算机分析资源等;在生产力理论和提高经济生物生产力的措施上都有所突破。

(三)我国情况

解放后成立了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淡水方

面的研究所;还有黄海水产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等海洋方面的研究所以及各省水产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综合性大学(如厦大、武大)水生生物专业、水产院校、农业院校中的水产系;许多水产方向的硕士点、博士点。这些都为水产专业的发展,为水生生物的研究提供了保证。 19xx年由饶钦止等主编的《湖泊调查基本知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书。

取得的成就:

1、 分类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如发现了一些新种。

2、 开展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及海洋资源调查。

安徽省19xx年完成了长江、淮河水系资源调查工作。P2,对海洋资源调查。另,南极的长城、

中山站。

3、 进行了固氮蓝藻的培养和农业、渔业应用的研究

水生所利用几种固氮蓝藻接种于稻田作为氮肥来源。

4、 小球藻培养、轮虫培养,应用于河蟹育苗;还有枝角类、水蚯蚓等饵料生物培养。

5、 以渔业为目的(提高水体生产力为目的)对水体生态系及生态系管理进行了研究。

根据饵料生物量→供饵能力→产鱼潜力。

何志辉根据水库浮游生物量推算出鲢鳙鱼的鱼产力;

陈洪达根据湖泊水草生物量推算出草食性鱼的鱼产力;

陈其羽根据底栖动物生物量推算出食底栖动物鱼类的鱼产力。

2

6、 对一些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措施进行了科学总结和理论研究

大连水院、上海水大等根据“看水”经验,制定出养鱼水质的生物等级。谭玉钧在无锡河埒口养殖场高产试验,李永函研究的轮虫休眠卵等。

7、 移植驯化(鱼类及饵料生物移植)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梁象秋 1995 《水生生物学》(形态与分类)

参考资料:

1、何志辉 1982 《淡水生物学》 上、下册

2、李永函 1993 《淡水生物学》

3、山东水校 1978 《淡水生物学》

4、韩茂森 1995 《中国淡水生物图谱》

5、胡鸿钧 1979 《中国淡水藻类》

6、王家辑 1961 《中国淡水轮虫志》

7、中科院动物所 1979《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

8、中科院动物所 1979《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

9、 饶钦止等 1956 《湖泊调查基本知识》

10、饶钦止等 1988 《中国淡水藻志》

11、章宗涉等 1991 《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

12、大森倍、池田勉(日)著 罗会明译 《浮游动物生态研究法》

13、《拉汉藻类名词及名称》

14、《拉汉无脊椎动物名称》

15、杂志:《水生生物学报》、《水产学报》、《生态学报》、《湖泊科学》、《动物学报》、

报》、 《淡水渔业》、《水利渔业》

四、课程安排

3 《植物学

第一章 淡水浮游植物(藻类)

第一节 概论

Phytoplankton Algae

一、特征

(一) 无根茎叶分化,整个植物体(藻体)能吸收营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

此又称叶状体植物。

(二) 生殖单位是单细胞的孢子、合子或营养细胞。整个植物体不分营养和生殖两部

分,即无细胞的分化。

(三) 在它早期生活史中,在母体内不形成胚的雏形,即无胚。

(四) 藻体(植物体)很小,只有十几—几十um,单细胞或多细胞。借助显微镜观

察。

二、形态

(一) 单细胞—各种形状的单细胞:球形、卵圆形、圆柱形、纤维形、月牙形、纺锤

形等。

(二) 多细胞群体——圆形、椭圆形、丝状、分枝状、不规则团状等,细胞功能相同

(三) 多细胞体——细胞功能不同,主要是海产的褐藻门、红藻门,(海带、紫菜)

(四) 多核体——在一个细胞内有几个细胞核,如刚毛藻、无隔藻,整个细胞体无细

胞隔膜,但有很多核。

三、构造

(一) 细胞壁

大多数有细胞壁,少数无,如裸藻。

细胞壁有的光滑、有的有刺、有的有花纹。细胞壁为内层纤维质+外层果胶质;少数种类如硅藻在果胶质外层又加一层硅质。红藻、褐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质+藻胶(琼胶)。

(二) 原生质体

1、 细胞核:一般为一个核,蓝藻无细胞核,少数种类多核。

2、 原生质:包括色素、色素体、蛋白核、同化产物

?色素:一般藻类都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特殊的有蓝藻门的蓝藻素(藻蓝素)、红藻门的藻红素、黄藻门的叶黄素。

?色素体:又称载色体,即含有色素的蛋白体。

色素体有各种形状:螺旋形、杯状、星状、板状、盘星状等。如水绵为螺旋形 位置有的在中心、有的轴生、亦有周生。

色素体的形状、位置是分类上的依据。

注:蓝藻门无色素体。

?蛋白核:原生质的一种构造,又叫造粉核或淀粉核。

4

组成:中心部分是蛋白体,外面包了一层淀粉鞘或副淀粉鞘。

作用:可能与淀粉等同化产物的形成有关;少数种类无蛋白核。因此蛋白核

的数量、形状均为分类依据。

?同化产物:油滴(脂肪)、白糖素、淀粉(与碘反应)、副淀粉(如蓝藻淀粉)。

四、 繁殖及生活周期

孢子或合子繁殖,无性繁殖为主,有性很少

(一) 无性繁殖

1、 细胞分裂(营养繁殖)

指单细胞个体,或群体母体中某一细胞发生分裂进行繁殖,亦有丝状体进行断裂。细胞分裂繁殖又称为营养繁殖。

2、 孢子繁殖

在生殖时,细胞壁内原生质稍微收缩,与细胞壁分开,其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随后细胞质也分裂开来,分裂的结果在一个细胞内形成2、4、8、16、32、64??2n小细胞,这些小细胞通称为孢子,孢子离开母细胞后即成新个体。这种繁殖即称为孢子繁重,这种繁殖速度快。

根据孢子的形态和活动方式,又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动孢子(游动孢子)——可运动(游动),无壁,有鞭毛,能直接萌发成新个体或鞭毛消失经休眠后再萌发。

?静孢子——不运动,有壁,无鞭毛,待水分充足时,再生出鞭毛,变为动孢子。

?厚膜孢子——又称厚壁孢子(厚垣孢子),营养细胞的细胞壁直接增厚,经一段休眠后,待生活环境适宜时,开始活动。

?似亲孢子——无性繁殖时所产生的一种与母细胞形状相似的子细胞,似亲孢子脱离母体后,形状不再变化,即长成新个体,如小球藻。

(二) 有性繁殖

在生活的某一阶段才出现。主要是生活环境恶劣之时,♀配子、♂配子结合后形成新个体。

1、 同配生殖——♀、♂配子大小、形状相同结合而成的。

2、 异配生殖——♀、♂配子形状相似、大小不同结合而成的。

3、 卵配生殖——♀、♂配子大小、形状均不相同结合而成的。

4、 接合生殖——两个母细胞(一般是两条丝状体)上的细胞壁发生凸起,然后联合形成接合

管,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在此交流,即通过此接合管而形成合子,合子脱落形成新个体。(原生动物亦有接合生殖)

(三) 生活史(生活周期)

生活史是指某种生物在整个发育阶段中,有一个或几个同形或不同形的个体前后

相连续形成一个有规律的循环。藻类的生活史有4种类型:

1、 生活史中仅有营养繁殖:无有性和减数分裂,如蓝藻、某些单胞藻。

2、 生活史中仅有一个单倍体(单倍体植物):行无性或有性生殖,或仅有一种生殖方式。在

5

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发生在合子形成后,新植物体产生之前。如衣藻、团藻、丝藻等。

3、 生活史中仅有一个双倍体(双倍体植物):只行有性生殖。减数分裂在配子囊中产生配子

之前。如绿藻门管藻目的一些种类,硅藻、褐藻一些种类。

4、 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即生活史中有2个(种)植物体(单倍体和双倍体植物)(如

红藻门的有些种类)。单倍体的植物行有性生殖产生合子,合子萌发时不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双倍体的植物,此植物体行无性繁殖,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双倍体的植物,此植物体行无性繁殖,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孢子,由孢子长出单倍体植物。从孢子开始一直到产生胞子,这段时期都是单倍体,总称为有性世代。配子体是有性世代的植物体(即单倍体植物)。从合子一直到减数分裂之前这段时间都是双倍体(双倍体植物),总称为无性世代,孢子体为无性世代的植物体。

五、经济意义

1、 制造有机物:藻类是食物链的原始生产者,有的固氮,直接或间接作为鱼饵。

2、 为水中提供氧气:水中氧气的来源之一,主要就是藻类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3、 污染指标:某种藻类大量出现,证明被污染,如蓝藻水华。

4、 净化作用:吸收水中的营养元素或有毒元素。

5、 分布广、生命力强:藻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最原始、最低等植物,分布特别

广,高山雪地、极地沙漠、悬崖峭壁、淡水海水等均有其分布。

第二节 蓝藻门 Cyanophyta

50属、2000多种:

一、颜色:

蓝绿色或蓝色

二、形态:

单细胞——球形、椭圆形、圆柱形

多细胞群体——不规则形、片状、团块状

丝状体——直的或螺旋形的

三、特征:

1、 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核仁和核膜,即只有相当于核的中央体,又称原始核。

2、 无色素体

3、 有色素

含有藻蓝素为主,少量蓝藻藻红素,另含有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色素均匀分布在原生质外靠细胞壁的地方,因此细胞呈蓝绿色。

4、 具有异形胞

蓝藻门所特有的,除颤藻科外,其它都有异形胞。异形胞——是由营养细胞变态形成的,成熟的异形胞原生质消失、呈透明状、且细胞壁增厚,亦即死细胞。异形胞两短各有一个球状屋,称位极节球。异形胞的位置有两种:端生(在丝状体两端)和间生(丝状体中间), 6

端生或间生作为分类的依据。异形胞的作用:有的认为与生殖有关(即无生殖功能的孢子或孢子囊)

5、 生殖方式:无性

6、 细胞壁:与一般藻类一样,外层果胶质、内层纤维质。但果胶质外有的形成了胶质

衣鞘,衣鞘有球状、片状、块状等。各个细胞个体的胶质衣鞘连在一起形成群体的胶被,丝状体形成胶鞘。

7、 原生质:较浓、胶质状、不流动,易吸水或排水,可在无水处生活一段时间。

8、 同化产物:蓝藻淀粉——与I2起红色反应

9、 具有伪空泡(假空泡):常见于浮游种类的蓝藻,其原生质中常含有一种空泡状物

称为伪空泡(又称气泡、假液泡),多半呈颗粒状,大量存在使原生质呈泡沫状,使藻类漂浮。伪空泡内充满了N2或含N化合物,高倍镜下呈红色。

四、分类及常见种类:

(一) 段殖体藻目

植物体为丝状体,大多不分支或假分支,少数真分枝,;具胶鞘或无;异形胞端生或间生。本目以段殖体繁殖或孢子繁殖。

颤藻科:

?颤藻

丝状体、单列的不分支的,丝外无胶质鞘。细胞呈扁圆柱形,两端呈圆形或帽状,细胞的原生质均匀,伪空泡较少,无异形胞。能自发运动:颤动、滚动、滑动,一般认为是电势能的作用。

?螺旋藻

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螺旋形丝状体,衣鞘水化不明显,细胞与细胞之间间格很不明显,细胞内含物均匀或有颗粒,无异形胞或厚壁胞子。

?节旋藻

螺旋形的丝状体,但细胞间隔很明显(与螺旋藻相比),内含颗粒状的伪空泡。 ?席藻(胶鞘藻)

丝状体,每个细胞是圆筒形、等粗,单根丝状体或多根束状体,外面有胶质一鞘。 ?鞘丝藻(林氏藻)

丝状体,直的或螺旋形的,每个细胞圆筒形,衣鞘较厚很有层次,衣鞘两端长超过细胞体,即衣鞘一般伸出藻丝之外。

2、 念珠藻科:

?鱼腥藻(项圈藻)

藻丝单独浮游或由丝状体粘结组成不定形胶质块,藻丝等粗或两端稍细,直、圆、螺旋形或不规则绕转,具有异形胞、间位,衣鞘水化不明显;具厚壁孢子、比营养细胞大;细胞内含物均匀、颗粒状、有很多伪空泡、有固氮作用。是鱼类有效的食物(陕西所同位素示踪法推翻倪达书理论),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

“水华”——由于某种藻类在水中大量繁殖形成云彩状或丝状的漂浮物,呈现一定的 7

色彩。

?拟鱼腥藻(拟项圈藻)

丝状体,直的或弯的,基本同鱼腥藻,不同之处为异形胞端生。

?念珠藻

团块状的群体,丝状体之间充满了浓厚的胶质被,将其联结成团块状;异形胞大多间生、少数端生;此藻常生长在阴湿地带或较肥的淡水中,如地木耳(地带皮、地蛋皮、地皮菜)是念珠藻与真菌(子囊菌)共生;另有发菜亦类似于地木耳,均可食用。 ?束丝藻(蓝针藻)

藻丝直或弯曲,各藻丝以侧面相连成大小不等的片状、板状或鳞片状的群体,细胞圆柱状、长大于宽;异形胞间生。

(二) 色球藻目

多群体、少数单细胞,具个体胶质被或群体胶被,细胞球形、椭圆形、长圆形、卵形、棒形或纤维形等;繁殖以细胞分裂为主。

色球藻科:

?蓝纤维藻

大多单细胞,平行或相互交叉形成束状,有一胶质被包裹,细胞细长、其两端狭小而尖、直走或作螺旋绕转。细胞有的呈弯月形、“S”形、“C”形。

?蓝球藻(色球藻)

细胞球形或半球形,有的两、三个包裹在一个胶质被里,每个细胞外都被有质地均匀或有层理的个体衣鞘。

?微囊藻(微胞藻)

不规则的群体,细胞球形或椭圆形,细胞之间排列紧密,有一公共的胶质被(胶鞘被)将其包裹;细胞里有伪空泡、很明显。在淡水中常大量繁殖,特别是有机质比较丰富的水体中形成“水华”称为“湖淀”,如太湖、巢湖夏秋季大量出现。

?平裂藻(片藻)

一个平板状的群体,细胞是半球形的,两两相对,组成一个小群体,外面有一公共的胶被。

五、繁殖

1、 细胞分裂:细胞直接一分为二,一般以细胞分裂繁殖为主。

2、 孢子生殖:内生孢子和外生孢子

内生孢子——细胞直接交叉分裂而形成的,2、4、8、16、??2n

外生孢子——在细胞顶端切割出孢子,有时形成1个,有时形成2个等。

3、 厚壁孢子

营养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壁增厚而形成,其位置、数目作为分类依据。厚壁孢子有极强的生命力,可休眠一段时间再萌发。

4、 异形胞生殖

异形胞一般认为是无生殖功能的孢子或孢子囊,其次的功能在于有些藻体经常在 8

异形胞的地方断裂。

5、 段殖体(藻殖段、连锁体)

段殖体系由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胶质隔片(凹面体)或由间生异形胞处,从而形成在一条藻丝上分隔出若干短的藻丝分段,每一段即为段殖体(藻殖段)。

六、营养方式

除光合作用外,能在黑暗中生活,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属混合性营养。在不同情况下蓝藻的颜色有所变化,这样就新产生补偿色素。

七、作用(经济意义):

1、 食用:如开发螺旋藻,作为高蛋白食品,有螺旋藻营养麦片、螺旋藻啤酒、螺

旋藻保健品——“精力来”等。

2、 固氮作用:可作为肥料肥田。

3、 鱼饵、饲料:鱼腥藻可消化,但大多数不消化,如微囊藻和颤藻。作为饲料,

如深圳农康螺旋藻——系列高级水产饲料。

4、 分布广:在高温时有机质丰富水体中大量繁殖。

5、 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水华”死亡后对水质及鱼类有影响(H2S、NH3、SO2等),

故鱼池应经常换水。

第三节 金藻门 Chrysophyta

一、 颜色

金黄褐色(因其色素体是金黄色的)

二、 形态(形状)

单细胞的,群体的,也可丝状体的(分支的)

三、 主要特征

1、 色素

叶绿素、胡萝卜素、金藻素(金藻门所特有的,泥黄素+岩黄素),因金藻素+胡萝卜素含量比叶绿素大,因此它的色素是金黄色的。

2、 色素体

1— 2个片状色素体、侧生

3、 无蛋白核(淀粉核、造粉核)

4、 鞭毛

9

有的种类有、有的无,有者2根等长或不等长的、少数1根、3根。有1—2个伸缩泡,有的种类有眼点。

5、 细胞壁

大多数种类的细胞是裸露无壁,因此身体易变形(标本固定后不变形),有的种类细胞有鳞片、鞘或囊壳(钙质或硅质),不具鞭毛不能运动的种类其细胞有细胞壁。

6、 同化产物

油滴(脂肪)、白糖素(位于细胞的后部),白糖素又称为金藻糖或金藻淀粉、白色圆球形、不与碘反应。

7、 细胞核

1个

四、 常见种类

1、 金藻

鞭毛1根(单鞭的)、鞭毛长度与细胞长度相等或为细胞长度的几倍;球形或卵圆形的单细胞个体,细胞裸露无壁,有伸缩泡,色素体1—2个片状、侧生。

2、 鱼鳞藻

单细胞的,卵圆形或纺锤形,鞭毛一根,身体外部被有覆瓦状的硅质鳞片,鳞片上生出一些小刺。

3、 锥囊藻(钟罩藻)

分支的群体(树枝状),里面的细胞是卵圆形或纺锤形,每个细胞上有两根等长或不等长的鞭毛;每个细胞外有一个倒钟形的衣鞘,其前端为宽端且有开口,后端较细是封闭的,鞘透明或氧化成黄褐色;色素体侧生1—2个、片状。本属种类浮游或附生于其它物体上,分布广。

4、 黄群藻(合尾藻)

球形或椭圆形的群体,每个细胞一端有两根等长的鞭毛,细胞前端宽、后端窄,形似梨形,其后端有一小柄,将细胞互相连在一起,有的种类有鳞片;细胞壁一般比较坚硬,色素体2个、片状、侧生。本属较常见。

5、 赭球藻(棕鞭藻)

单细胞的,鞭毛2根不等长,体卵圆形,1—2个金褐色色素体,后端白糖素明显。这种藻类常出现在腐殖质丰富的水体中。

6、 拟黄团藻

球形的或椭圆形的群体,很多单个细胞存在于一个公共的胶囊之中,但细胞相互间无联系、分散的,每个细胞有两根不等长的鞭毛伸出囊外。

7、 黄团藻

球形的或椭圆形的群体,与拟黄团藻相似,但细胞互相间是有联系的,细胞之间在中央

连接,排列方式是向四周呈辐射状的排列,是通过胶质相互连接的。

8、 小三毛金藻

细胞具三条鞭毛,中间一条较短,为长鞭毛的1/4—1/3;单细胞体,细胞呈椭圆形、卵形、球形等,易变形;色素体两个、片状、侧生;伸缩泡1个;白糖素呈一大球状或小 10

形多数,位于细胞后端。

椐报道小三毛金藻在大量繁殖时,它的代谢产物中含有一种鱼毒素,可使鱼中毒致死。 此藻孽生于半咸水中,盐度2—11%,久旱后降大雨,特别容易引起鱼死亡;北方干旱地区亦有。

五、 繁殖

1、 细胞分裂:纵裂,群体的分成一块块或一段段的,每一块(段)发育成新个体。

2、 动孢子、静孢子繁殖(内生孢子繁殖)。

六、 生长的环境条件 出现季节早,不喜高温,生活在早春和深秋,生活在清瘦软水之中(故此类标本不易采到,主要因清洁水少);对温度很敏感,一般生活在水的中下层。

七、 经济意义

因它无细胞壁,所以鱼类易消化,而且在低温时是鱼的主要饵料。但少数种类如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对鱼有害。

第四节 黄藻门 Xanthopyta

一、 形状、颜色

黄绿色,单细胞、多细胞群体、多核管状体、丝状体

二、 特征

1、色素:叶绿素a、c,无叶绿素b,β胡萝卜素,主要叶黄素

2、色素体:1—2个片状或盘状、侧生

3、同化产物:白糖素、脂肪,不与碘起反应

4、细胞壁:主要由果角质组成,有时含有硅质或纤维质。主要特点是细胞壁的形态:有的是“I”字形(“H”形细胞壁)一段段连起来的,有的是“U”形状套合起来的,这两个节片可以 等大或不等大,它一般出现在单细胞或群体中,“H”形细胞壁常出现在管状体中,如黄丝藻。

5、鞭毛:两根,出现在能运动的种类,两根鞭毛不等长(其中一条长的向前叫茸鞭、短的叫尾鞭)

三、 常见种类

1、无隔藻

有的将无隔藻列入绿藻门。分枝多核丝状体。卵式生殖:有弯曲形的藏精器和圆球形的藏卵器。

11

2、黄丝藻

不分枝的丝状体,黄绿色,细胞壁“H”形,色素体盘状、两个或几个侧生,细胞核一个,位于细胞中间,细胞内原生质不与碘起反应(同化产物无淀粉);细胞长度是宽度的2—5倍。一般早春出现,固着生活,死后呈黄色棉絮状、漂浮在水面上,水沟较多。

3、 葡萄藻(黄被藻)

群体,外面有胶被,每个细胞是椭圆形的,较老的群体以放射状胶质柄相互连结,形成葡萄状群体。细胞死后不易分解,因其中含有硅质。不形成优势种。

4、 黄管藻(蛇胞藻)

单细胞体,直的或弯曲的,细胞体较大,细胞的一端有一柄固着,细胞壁由两节片嵌合而成,节片大小不一,色素体在两侧。有的细胞两端有较短的小刺,有的一端有一端无。

5、 顶刺藻

单细胞,直的或弯的,细胞壁由两节片(“U”形)套合而成,节片可一样长,也可不一样长,细胞两端有很长的棘刺。

6、 膝口藻

有的放在甲藻门,有的放在绿藻门,有的单列,运动快,有两根不等长或等长的鞭毛;细胞顶端凹陷的地方为胞咽,鞭毛由此处发出;体周围分布有刺丝胞(刺胞)。色较绿,色素体亮绿、盘状多数,细胞核在中间。

在养鱼池中大量出现,形成云彩状“水华”,特别在无锡河埒口一带鱼池成为优势种,是鲢鳙优质饵料。

四、繁殖

细胞分裂较重要,丝状体断成小段,细胞分裂为主,另有动、静、似亲孢子,少数有性生殖。

五、养殖上的意义

与金藻门类似,低温季节作为鱼饵料,但有胶被的如葡萄藻吃了不消化。

第五节 裸藻门Euglenophyta

一、形态、颜色

绿色,单细胞,细胞为纺锤形、椭圆形、片状等。

二、特征

1、 细胞壁:裸露无壁(绿眼虫),仅具周质(周皮),有的种类周质很硬,使细胞有固

定的形状,有的种类很软,因此细胞可以不断地改变形状,周质表面平滑或具有螺 12

旋的或纵条纹的花纹,少数种类有胶质鞘。

2、 细胞核:较大,很明显。

3、 鞭毛:大多1根,极少数2—3根,亦有少数无鞭毛。

4、 色素:主要是叶绿素,藻体呈绿色,另含叶黄素、胡萝卜素;有些种类有血红素使

藻体呈红色(血红裸藻)。

5、 色素体:盘状、片状、星状,1—多个,有的无色素体。

6、 同化产物:裸藻淀粉,与碘不反应、不溶于水、溶于KOH、H2SO4中。

7、 蛋白核:有的有,有的无。

8、 眼点:红色、一个,有趋光性,具有感光作用。

9、 储蓄胞、伸缩泡:储蓄胞位于胞咽下面,具有排泄废物的作用。伸缩泡在储蓄胞附

近,吸收体内代谢废物送往储蓄胞排出体外,另外还有调节水分的作用。

三、营养方式

1、 光合营养(自养)

在光下进行,以CO2为C的来源,以铵盐作为N的来源,另外还需要一定的微量元素。

2、 异养营养

能直接利用有机质且不需要光,在暗处也能进行,如以氨基酸作为氮的来源,因其身体能渗透吸收溶解状态的有机物。

3、 混合营养

兼有以上两种营养。

四、常见种类

1、 裸藻(眼虫藻)

单细胞个体,纺锤、圆柱、圆形,只有一根顶生的鞭毛,体可变形(因体表质皮柔软),体上有螺旋形的线纹;裸藻淀粉为杆状,鞭毛一根,红色眼点一个,常存在于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大多为绿色,但血红裸藻为血红色(含裸藻红素)。

2、 扁裸藻

单细胞个体,一根顶生鞭毛(同裸藻一样),体上有纵行的线纹,体扁平如叶片,体后端较尖呈尾状,身体可以扭曲,体绿色。

3、 囊裸藻(壳虫藻)

单细胞个体,身体外面有囊壳,棕色或褐色(因含有铁盐),囊壳为球形、卵圆形,有的光滑、有的有瘤状突起,有的有点纹,有的有颈、有的无颈;壳内的细胞裸露,鞭毛能伸出,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后,一个跑出,一个留在壳内,出来的又长出一个新壳,囊壳是不分裂的。静水中较多,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4、 变胞藻(素裸藻)

体形与裸藻基本相似,但有区别:无红色眼点,无色素和色素体,异养型,其同化产物裸藻淀粉为粒状,而裸藻的为杆状。形态易变,周皮通常也有螺旋形细线纹,鞭毛1根。

5、 鳞孔藻(定形裸藻)

13

一根顶生鞭毛,体圆、卵圆形,有线纹、纵行或螺旋形的线纹,色素体盘状,裸藻淀粉2个很大成环状,体形较稳定,周质致密,核大,位于细胞后。

6、 柄裸藻(胶柄藻)

无鞭毛,较特别,有眼点;体卵圆或柱行,可以胶柄固着于它物上,胶柄是由其体前端分泌的胶质构成,可以分枝、也可以不分枝;有柄的一端为前端,体不变形。

五、繁殖

以细胞纵裂为主,首先核分裂,然后原生质自前向后分裂,处于活动状态和休眠状态都可进行分裂;环境不好时,形成全囊,等环境好时再分裂。

六、生长环境

大多出现于淡水中,喜欢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即在污水中大量繁殖,出现在阳光充足、温暖季节。

七、经济意义

过去认为是鱼类不能消化的种类,现认为可作为白鲢等的饵料,尤其是血红裸藻(含有裸藻血红素)是鱼类良好的饵料,“铁绣水”水华。

裸藻的大量出现说明水肥,可作为有机质污染环境的指示生物,也可净化水体特别是能吸收一些放射性物质。

第六节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一、颜色、形态

黄褐色的为多,黄绿色的少;丝状体、纺锤形、“S”形、星形、圆形、椭圆形,有单细胞体、有群体。

二、主要特征

1、 色素

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硅藻黄素等。

2、 色素体

板状1—2个;有圆形、叶状、盘状,数目往往较多。

3、 细胞壁

主要由硅质组成,外层硅质+内层果胶质,细胞壁上有花纹,细胞壁为相互套合的上、下两半壳组成,犹如肥皂盒一样。

4、 营养细胞无鞭毛

5、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

6、 同化产物油滴

14

7、 繁殖:复大孢子生殖为主。

三、细胞壁的构造

主要的特征由两个半壳套合而成,两个半壳一大一小,上面大的叫上壳,下面小的叫下壳,每个半壳有盖板和缘板,盖板又叫壳面,缘板又叫壳环、带面。两半壳只有一部分套合在一起,套合在一起的这个部分叫连接带。

壳面构造:

1、 壳缝

在壳面的中央或稍偏侧有一条沟,这个沟即成称脊或壳缝,在壳缝上,有三个比较亮的结节,它是原生质突起而形成的,中间的称为中央结节,两端的称为极结节(端结节、端结),这条脊在壳面的中央,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曲的。

有壳缝的种类能在水中运动,因细胞内原生质的流动和外界水的流动在壳缝之处产生摩擦,从而使细胞运动。

有的种类无壳缝,因此壳缝的有无是分类上的依据。

2、 中轴区

在壳面的中部有一部分无花纹的区域叫中轴区,它所在的位置与壳缝位置差不多,外观很象壳缝,因此称为假壳缝或假脊线,这种无壳缝的藻类不能运动。中轴区中间的无花纹区域较大,因此称为中心区,中心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等。中轴区无三个结节。

延壳面的长方向的轴(人为画的),则称为长轴或顶轴;延壳面的短方向的轴,则称为短轴;贯穿细胞整个上下壳的一条轴称为贯壳轴。

这三个轴形成三个面,长与短轴形成的叫盖壳面,长与贯壳轴形成的叫长轴面,短轴与贯壳轴形成的叫短轴面。

四、分类

1、 中心硅藻纲

特点:有花纹,呈辐射排列状,无壳缝和假壳缝,但在其表面有突起或刺,有时是单细胞的,有时是群体,多数为椭圆形、还有三角形、多角形等。

?小环藻(圆盘硅藻)

壳面为圆形,花纹为放射状,细胞圆盘形,单生的多,也有2—3个以壳面相连形成群体,带面为正方形。

?直链藻(丝状硅藻)

是由很多圆柱形细胞连成的丝状体,细胞与细胞间用节刺而互相嵌入,因此在细胞断裂的地方可看到有刺(有的无)。细胞壁一般较厚,有点纹或孔纹。在淡水中常见直链藻在湖底形成硅藻土。

2、 羽纹硅藻纲

壳面上的花纹是羽状排列的,有的花纹是对称的,有的不对称。单细胞的种类很多,群体为星形。

?无壳缝目(假壳缝目)

具有假壳缝,不能运动。

① 针杆藻(放射硅藻)

15

细长的单细胞,花纹是细线纹,具有假壳缝,中心区是近似于方形,细胞的两端较圆(头状)。有的单细胞,有的是单细胞组成簇生的放射状群体。

② 脆杆藻(带列硅藻)

细胞梭形,细胞的壳面与壳面连起来形成带状群体,壳面不易看到,常看到的是带面,同样无壳缝,壳面两侧具有羽状线纹。

③ 星杆藻(星形硅藻)

细胞呈棒状,两端不等大,细胞一端连接呈放射状。

?双壳缝目

上、下壳各具一壳缝。

④ 桥弯藻(新月硅藻)

壳面新月形,细胞两端可钝圆,也可尖的,脊线向一边弯曲,它的中央结很明显,壳面两侧有羽状排列的点状或线状纹。

⑤ 异端硅藻

细胞两端的大小不一样,它的带面(壳环)呈楔形,有时一端可伸一柄固于其它物体上。

⑥ 舟状硅藻(纺锤硅藻)

壳面为纺锤形或椭圆形,壳缝很标准,三个脊也很明显,细胞两端可钝形、头状或喙

状,壳面两侧有明显的羽状线纹。

⑦ 布纹硅藻

细胞壳面为“S”形,它的花纹是布纹。

?管壳缝目

壳缝是管状的,位于壳的一边或两边的龙骨上或翼状隆起上,可纵形方向,可绕细胞一圈,中央结节和端结节几乎完全消失。管壳缝常有龙骨点。

⑧ 龙骨硅藻(双菱藻)

壳面边缘有龙骨突起,有四条管壳缝,管壳缝有筒状管道与细胞相通,所以壳面呈肋条状(龙骨状),整个细胞是卵圆形。

⑨ 菱形藻(偏缝硅藻)

管壳缝偏向一边,单细胞的棒状的,两壳面上的壳缝不在一边,因此其横断面为菱形。

五、繁殖

1、 细胞分裂

细胞核在中间一分为二,原生质也一分为二,各随一个半壳中,以后又长出一个新壳,原来的上壳仍为上壳,长出下壳,原来下壳变为上壳,重新长出下壳。

2、 复大孢子

一般上壳比下壳大,细胞分裂多次以后,细胞体就越来越小。为了使细胞恢复到原来大小,增强生命活动力,就产生一种孢子,此种孢子可以恢复到原来母体大小,即能够恢复到原来母体大小的孢子就叫复大孢子,它又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两壳脱开,原生质膨大,直至与母体一样大时再产生新壳。

有性生殖:两个小细胞壳面相对,外面由胶质块连在一起,而后进行二次分裂,每个 16

细胞核分裂成四个核,然后2个核变成大核,另外2个变成了小核,然后细胞分裂。分裂后的每个细胞中有一个大核有一个小核。后来两个不同来源的细胞结合起来(即交叉结合),然后每个细胞中的小核消失,只剩下大核,最后两个大核就融合起来,在胶质块分泌膜里面长出新壳,这样即形成了2个复大孢子(如图)。

3、 小孢子

在一个母细胞中分裂成许多孢子,然后长出新个体。

4、 休眠孢子

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细胞壁加厚,待环境适宜时再发育成新个体。

六、分布

海洋、淡水的池塘、湖泊、水库等,潮湿土壤表面。淡水中以羽纹硅藻纲为主,出现在春秋季,亦可出现在60℃的温泉水中。它喜欢在清而不肥的水中,需要硬水,对光要求较弱。

七、季节变化

随季节的不同,细胞壁有厚有簿,冬—厚、夏—簿,因水的比重、粘性,夏天比重小、粘性小,细胞易沉下去,细胞壁簿可浮游。

八、经济意义

鱼的饵料,全部种类能被消化,是食物链中重要环节,硅质的化石对地质勘测有很重要意义。硅藻土是硅藻下沉形成的,它是工业原料。

第七节 绿藻门 Chlorophyta

一、颜色、形态

鲜绿色,圆形、多角形、三角形、星形、月牙形、纤维形、分枝状等。

二、特征

1、 色素

叶绿素a、b,α、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因叶绿素的含量是主要的,所以呈绿色。

2、 色素体

形状:片状、杯状、螺旋形、星形、网状等。

着生:周生或轴生

3、 蛋白核

1个或多个,颗粒状

4、 同化产物

淀粉,遇碘起深紫色反应,甚至黑色。

5、 细胞核

17

1—多个,有些种类随细胞增大核越来越多。

6、 细胞壁

内、纤 + 外、果

细胞壁外还有一层胶膜,这样可以增大浮力,另外在有的细胞外有突起或小刺,这些突起(刺)一方面可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浮力,另外可起保护自身的作用。

三、分类及常见种类

绿藻纲

1、 团藻目

淡水中普通常见的种类,数量多,有两根等长的鞭毛,个体可运动,蛋白核只有一个。 ① 衣藻

单细胞的个体,细胞形状:球形或卵圆形。色素体:杯状,一个。蛋白核位于身体(细胞)后端;亦有红色眼点,具有感光作用;鞭毛两根等长。衣藻可在池塘中形成优势种,也可存在于临时积水中,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繁殖主要靠细胞分裂。 ② 盘藻

群体,一般由4、8、16、32??2n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是衣藻形的,每个细胞之间由胶质连接起来。群体形状:盘状,细胞排列是一层扁平。

③ 实球藻

群体,身体外有公共的胶囊,细胞形状为楔形,细胞与细胞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个细胞的宽端朝外,排列是实心的,两根鞭毛可伸到胶囊之外。群体形状:球形或扁球形。

④ 空球藻

空心的球体,细胞排列不紧密,即衣藻形细胞排列不紧密,鞭毛亦可伸到胶囊外。 空、实球藻都有有性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每个细胞都分裂成一个新群体。 ⑤ 团藻

体大,单个细胞也是衣藻形的,细胞排列在胶囊表面,很紧密,因此细胞都被挤成了三角形或多边形;细胞与细胞之间有原生质丝相连。它是过渡型的种类,有细胞分化形态,小的为营养细胞,(另一端)大的为生殖细胞,母体内可形成许多小团藻,因此称母体为子群体,它是由多细胞群体过渡到多细胞体的中间类型。

2、 四胞藻目

细胞有两根假鞭毛,因此两根鞭毛不能运动。

四胞藻

群体外有胶囊(外观呈鼻涕状),每个细胞外有两根等长的假鞭毛,可伸到胶囊之外。它总是四个细胞组成一组,排列在胶囊内。

它是过渡类型,从运动型到不运动型的中间类型。

3、 绿球藻目

形态变化很大,组成群体的细胞各种各样,失去营养细胞的分裂生殖的能力,只能靠孢子和有性生殖(多数同配,少数异配、卵配),有群体和单细胞个体,分定型群体和非定型群体。

18

① 水网藻

外形:似网带,可带状或片状,每个网孔是由5—6个长圆柱形细胞组成。常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硬水中,可用CuSO4杀死,因它危害鱼苗。

② 栅藻

细胞椭圆形,月牙形。每个群体由2、4、8个等细胞组成,细胞相互连成栅状,排列成1—2列。细胞有的光滑,有的有栉刺。

③ 盘星藻(板星藻)

星网状、板状群体。细胞为多角形,是浮游种类,它的细胞在幼小时是单核的,老时是2个或4个核,而且老时淀粉核多,色素体分散的。

④ 集星藻

细胞两端尖形或平截形,细胞以一端相连成辐射状排列。

⑤ 四角藻

单细胞个体,细胞为扁平形,有多角突起,并且在突起的上面还可以分叉,分叉有刺状的突起。

⑥ 小球藻

⑦ 绿球藻

都是单个的小球形细胞,都有杯状的色素体。成熟时,小球藻细胞壁要薄些,而且可分层理,而绿藻则厚些,两者不易分清,但常见。

⑧ 卵囊藻

可4、8个细胞组成,包被在胶质的母细胞壁内,细胞壁两端增厚成小的端结,细胞卵圆形。

⑨ 微芒藻

单细胞是球形或卵圆形,常4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外面有2—多个长刺。 ⑩ 纤维藻(针联藻)

细长的,纤维状的,有时有点弯,两头尖。注意与蓝纤维藻区别,色素体、细胞核的区别。有时细胞可相互交叉在一起。

⑾ 月牙藻

细胞较短,弯成月牙形,有时两个细胞以突面相对在一起(背靠背),有时也有4、

8个细胞在一起。

⑿ 十字藻

细胞三角形、椭圆形、四边形,4个细胞排列在一起,细胞之间的空隙为“十”字

形。

⒀ 网球藻

细胞肾形,群体,外面有胶囊,常四个细胞在一起,四个细胞着生在母细胞遗留下来的十字形或双叉分枝的顶端。

4、 丝藻目

丝状体可分枝或不分枝,每个细胞是圆桶形,色素体带状、轴生,蛋白核1—多个,丝状体可固着的,基部细胞较长称之为基细胞。

19

如丝藻,是不分枝丝状体。

5、 胶毛藻目

丝状体分成直立部和匍匐部,而且丝状体是分枝的它的分枝顶端是胶毛状的,顶端分枝较细,胶毛状的构造是很重要的。

竹枝藻:主轴部分粗壮,而分枝则很细,可固着。

毛枝藻:主轴部分不很粗,分枝逐渐变细。

6、 鞘藻目

代表种类:鞘藻

分枝或不分枝(鞘藻不分枝)的丝状体,色素体网状,细胞核多个。主要特点:细胞上有帽鞘(帽状环纹),帽鞘——是由细胞分裂形成的,一个帽鞘代表分裂一次。

7、 刚毛藻目

① 刚毛藻

分枝的丝状体,细胞圆桶形,色素体网状,细胞核多个,蛋白核多个,细胞壁分三层,内、纤+中、果+外、角,手摸有粗糙感觉。

② 黑胞藻

孢子为黑色,分枝的丝状体,与刚毛藻相似,只是孢子区别。

③ 基枝藻

植物体较粗,常在丝状体基部具有少数分枝,故名。植物体分匍匐和直立两部分,直立部的基部细胞圆柱形,极长,上部细胞较短而宽,细胞壁厚、分层,色素体周生、网状,蛋白核多个。常见种类:龟背基枝藻。

8、 接合藻目

生殖为接合生殖,鲜绿色丝状体

① 双星藻亚目

A、双星藻

细胞为圆筒形,每个细胞里有两个星状的色素体,位于细胞核两边,对称着生,细胞核位于中间。

B、水绵

色素体带状,呈螺旋形排列。 “青苔泥”——水绵、双星藻。

C、转板藻

色素体为板状,随光线的强弱改变而转动,光线强时,窄面向着光线,光线弱或

正常时,则宽面向着光线。

② 鼓藻亚目

细胞有隘部(藻腰),把细胞分成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就称为半细胞,此隘部(藻腰)不一定在正中间,细胞核位于隘部。

A、鼓藻

两个半细胞组成,藻腰在中间,细胞可圆形的,细胞壁光滑或有小孔及小突起。

B、新月鼓藻

细胞新月形,两个色素体,细胞长度为宽度的两倍以上,细胞中部收隘不明显(即 20

藻腰不明显)。

C、椎骨藻

细胞中部隘部较深,细胞以顶端相连成不分枝的丝状体。

四、繁殖

无性:细胞分裂、动孢子、静孢子、似亲胞子。

有性:接合生殖(接合藻目)或配子生殖(同配、异配、,卵配)。

五、生长环境

90%以上是淡水种类,生活在有机物比较丰富的水体中,阳光充足、甚至阳光直射的地方,各种水域都有。许多丝状体可固着生活,个别和动物共生,如绿毛龟。

六、经济意义

鱼饵,直接或间接作为鱼饵,作为鲢鱼等滤食性鱼的主要饵料,少数有胶囊的不易被消化;少数丝状体可部分被鲤鱼、草鱼所食,但利用有限,亦可作为肥料,丝状体大量繁殖影响水质,过量繁殖使水质变清(有时还影响捕捞),死亡后则腐败水质。水网藻对鱼苗有害。 有些绿藻可净化水质,如吸收汞。

第八节 甲藻门 Pyrrophyta

也可分隐藻门 Cryptophyta 和甲藻门

一、颜色、形态

黄绿、金黄褐色,单细胞多数,略成球形、椭圆形,有背腹两侧之分。

二、主要特征

1、 色素

叶绿素a、β胡萝卜素、叶黄素

2、 色素体

片状,隐藻一片,甲藻几片

3、 同化产物

淀粉或脂肪,淡水的主要是淀粉

4、 细胞核

一个,大而明显

5、 细胞壁

细胞壁上具有2个沟(横沟和纵沟)——甲藻,或一个沟(纵沟)——隐藻

6、 鞭毛

两根等长或不等长

21

7、 繁殖

细胞分裂(纵、横分);孢子(动孢子、不动孢子等)

8、 营养方式

大多自养,少数腐生性、动物性或混合性

三、分类及常见种类

㈠ 隐藻纲

左右不对称,有背腹之分,并且在腹面有纵沟,纵沟前端发出两根不等长鞭毛。

1、 隐藻

两根不等长鞭毛,鞭毛长度不会超过体长,黄褐色、单细胞,背部隆起呈豆形,细胞核位于细胞后端,伸缩泡一个,位于细胞前端,色素体1—2个。

2、 缘胞藻(素隐藻)

无色素体,无颜色,不进行光合作用,行腐生。形态构造都与隐藻相似。

3、 蓝隐藻(色胞藻)

形状:卵形,但身体后端为尖尾形,前端为截头形;色素体1个,弯曲,蓝绿色;蛋白核1个,位于细胞中部。

㈡ 甲藻纲

单细胞个体,有等长或不等长两根鞭毛,细胞圆形、椭圆形,有背腹之分,鞭毛可绕细胞一圈(或大半圈),它的横沟把细胞分成上部和下部,横沟不一定位于中间,横沟上部的细胞部分称为上锥部,下面的称为下锥部,它还具有纵沟。两根鞭毛就是从横沟和纵沟发出的,鞭毛绕横沟、纵沟;色素体几个。

其细胞核在有丝分裂时核膜不消失,而且不形成纺锤体,它是介于原核与真核之间的间核生物。

1、 角甲藻

单细胞个体,身体外有甲片,整个身体有角突起,顶部1个,下锥部为2—3个角突起,这种角突起是放射状排列的,横沟在细胞中部,有的种类角突起长短及数目有季节变化,夏天多而长。

2、 多甲藻(甲藻)

球形、椭圆形,背部突出,腹部凹进去都很明显,上面的甲片也很明显,纵沟可延伸,板片上有刺、孔或花纹,无角突。大量繁殖时,使水呈棕红色。

3、 薄甲藻

卵圆形,纵沟、横沟明显,甲片有但不明显,很薄,无前间片(上锥部靠近中间的一片)。

4、 裸甲藻

细胞裸露,细胞卵圆形,不对称,细胞两端光圆,有纵、横沟,横沟偏上或偏下。

四、经济意义

甲藻大多海产,隐藻多为淡水。基本都能消化,鱼的良好饵料,是肥水鱼池中常见的优势种,表明水活、好水。

22

附:隐藻、甲藻区别(可分为2个门)

隐藻 甲藻

细胞核 真核、后部 间核、中部

色素 甲藻蓝素 多甲藻素

色素体 1—2个 多个

沟 纵沟 纵、横沟

鞭毛 两条都从纵沟发出 一条延纵沟、一条延横沟

生殖 纵分裂 斜向纵分裂

分布 大多淡水产 大多海产

相同之处:同化产物淀粉和脂肪,鱼易消化,肥水标志。

第八节 轮藻门 Charophyta

大型沉水植物,肉眼可见,柔软、细,外观上有根(假根)、茎、叶分化,实际上属于低等的,整个藻体(丝状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我国常见有五个属,常在池塘、稻田等生长,喜欢生长在钙质的水中(即硬水),水的透明度较大(清瘦的水),也可分布在半咸水中。

一、形态构造

藻体分两大部分:主轴(茎)、小枝(叶)

1、主轴 节——轮生小枝的地方。

节间——两个节之间的部分称为节间

节间有节间细胞组成,但有的在节间细胞外还有皮层细胞,节间细胞和皮层细胞都可进行光合作用。

主轴往上长,主轴下的假根附于泥巴上,藻体直立。

2、 小枝

长在节上面的,是轮生的,有限生长(即只能长到一定程度),在节上也可生出一根侧枝,侧枝可无限生长。小枝分为两种:

① 能育小枝——在小枝上能够形成配子囊。

② 不育小枝——在小枝上不能形成配子囊。

小枝又分为分叉小枝和不分叉小枝。

3、 细胞壁

纤维质的,同时细胞壁中含有CaCO3,故藻体直立。

4、 细胞核

23

每个细胞里细胞核一个,多细胞的植物体。

5、 色素和色素体

叶绿素,藻体鲜绿色;色素体盘状;无蛋白核;同化产物淀粉(有人把它放在绿藻门)。

二、生殖

1、 生殖器官:

雌性为藏卵器(卵圆形),雄性为藏精器(球形)。

2、 生殖:

① 卵式生殖:当精子成熟后,精子就破盾形细胞而出;藏卵器在成熟时冠细胞开裂,精

子进去受精,然后藏卵器破裂,生出孢子(厚壁)。

② 营养生殖:在假根处形成白色的球状的珠芽,它含有丰富的淀粉,第二年长出新个体,

此株芽是1—多个细胞组成。

三、常见种类

1、 轮藻

雌雄同株或异株。当雌雄同株时,藏卵器位于藏精器的上方;小枝不分叉,由5—10个节片组成,在节上有托叶。

2、 丽藻

比轮藻要透明些,因它无皮层细胞;雌雄同株或异株。当雌雄同株时,藏精器在上,藏卵器在下,与轮藻相反;小枝是分叉的,节上无托叶。

四、经济价值

轮藻形成轮藻草地,可作肥料,可作鸟类食物。轮藻可作地质资料研究,也可作为细胞学生理上的实验材料。

24

第二章 浮游动物 Zoonplankton

第一节 概述

浮游动物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淡水鱼类的饵料生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花鲢的终生和几乎所有鱼类的鱼苗阶段都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有些鱼类饵料食谱(食物组成)也包括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

浮游动物以浮游为主要习性,有时成体时可暂时兼营底栖生活(极少数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的食性:细菌、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及其它种类的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的繁殖:有性和无性

第二节 原生动物

一、 概述

1、 动物界最低等的:单细胞的,小的只有2—3μm,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却有消

化、呼吸、排泄、生殖、感应等机能,在生理上说它们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这些功能是由细胞器(细胞类器官)来完成的,如胞口、胞咽、食物泡、眼点、伸缩泡、伪足、纤毛、鞭毛、刺丝泡等来完成。

2、 形状多:圆形、椭圆形、纺锤形、喇叭形

3、 方向性:向运动的一方为前方,相反为后方,有口的为腹面。

二、 基本构造

1、 细胞膜:

很薄,有些种类细胞膜外形成坚硬的外壳,如砂壳虫(体表外是几丁质+沙子组成)。

2、 细胞质:

内外两层:外层——透明致密,一般不流动:内层——不透明,可流动。

3、 细胞核:

有些种类是单核,有些是两个核(一个大核、一个小核),大核负责营养代谢,小核负责生殖。

4、 运动和感觉:

伪足、鞭毛、纤毛、运动类器官。

5、 营养:

肉足纲伸出伪足捕食;鞭毛虫纲、纤毛虫纲有胞咽,食物通过胞口到达胞咽,在体内形成食物泡再消化,废物由肛点(胞肛)排出体外。

6、 排泄:

有的通过体表渗透,有的有专门的排泄器官——伸缩泡。

25

三、 生殖

1、 无性:

细胞分裂生殖,二等分,鞭毛虫纲纵分裂,纤毛虫纲横分裂;另有出芽生殖。

2、 有性:

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或种群衰老等情况下,

①以配子融合生殖(同配、异配、卵配)

②接合生殖——细胞核交换(虫体结合交换细胞核),纤毛虫纲常为接合生殖。

四、 休眠囊的形成

鞭毛、纤毛消失,废物排出,水分排出,使细胞形成小球形,有口的种类分泌硅质封备口,再在里面分泌一种膜,逐渐凝固而形成胞壳;虫体在胞壳内可进行无性分裂生殖。胞壳轻小,可随风或其它动物带到别处,从而扩大其分布范围。环境一旦好转,胞壳破裂,虫体又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生活状态。

五、 分类及常见种类

分肉鞭亚门和纤毛亚门

植鞭纲(裸藻)

鞭毛虫总纲

肉鞭亚门{动鞭纲(寄生) {肉足总纲 根足纲

{辐足纲

纤毛亚门————————纤毛纲

(一) 肉足纲

具有伪足,作为运动的工具。

根足类

1、 变形虫

无一定的形状,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核组成,有食物泡、伸缩泡,伪足多,有粗有细(底栖时伪足粗,浮游时伪足细)

2、 表壳虫

虫体有壳,指状伪足,外壳上有致密整齐蜂窝状刻纹。

3、 砂壳虫

它的壳是几丁质+自然界砂粒形成的,伪足可由壳口伸出。

辐足类

4、 太阳虫

本属细胞核只有一个,位于细胞体中央,细胞质为泡沫状,每个伪足有一条坚硬的轴丝,呈放射状。

(二) 纤毛纲

26

有许多纤毛作为运动类器官,具有体表质膜使身体呈一定的形状,淡水中多,是鱼类良好饵料。

1、 焰毛虫

体形卵圆,前端胞口圆锥形,栉状纤毛两层,常见顶面观。

2、 榴弹虫(板壳虫)

体外有许多行列由外质分泌出来的膜质所形成的板片,纤毛从板片间隙伸出,体呈椭圆或圆筒形。

3、 漫游虫

身体纵长而扁平,前端伸出一个“颈部”,颈部细长,有时可伸缩,大核两个。

4、 四膜虫

个体较小,身体梨形,沿胞口右侧有一较宽的波动膜,左侧有三片很小的波动小膜;细胞后端有一伸缩泡。

5、 映毛虫

个体很小,卵圆形,较常见。其胞口位于身体后半部。

6、 草履虫

草鞋形,个体较大,体上有一个倾斜的口沟,有大核和小核,胞口下胞咽,再下到食物泡,另有伸缩泡1—2个,周围有收集管,细胞表膜有刺丝泡。有机质丰富水体中较多。

7、 喇叭虫

体呈喇叭形,个体大,常见附于其它物体上,大核一个,小核数个,细胞能收缩。

8、 钟形虫

呈倒钟形,口缘上有“唇带”,有柄,此柄不分枝,柄内有肌丝,肌丝能自由伸缩,可附于其它物体上,也可浮游。

9、 单缩虫

群体,每个个体类似是钟形虫,有肌丝,但互不相连,因此一受刺激单个细胞收缩。

10、 聚缩虫

群体,外形于单缩虫相似,只是肌丝互相相连,当某一个细胞受到刺激后,其它细胞全部收缩。

11、 累枝虫

群体,有柄,但无肌丝,所以不能收缩。

六、 生活习性及经济意义

1、 生活习性

原生动物分布很广,凡有水的地方就有其踪迹。淡水、海水中都有,是全世界普生性的。

单细胞藻类、细菌、其它原生动物及各类有机碎屑均可作为原生动物的食物,这些食物在水中非常丰富,为原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原生动物对周围环境适应性强,当环境不良时形成休眠囊,不同水体、不同季节,原生动物种类组成变化大。

2、 经济意义

① 鱼类及贝类直接或间接的饵料;

27

② 鱼苗的天然适口饵料;

③ 可净化水体;

④ 污染指标、肥度指标;

⑤ 引起鱼病;

⑥ 对人体有害,如阿米巴引起赤痢。

第三节 轮虫 Rotifera

一、 概述

线形动物门,轮虫纲

有消化、神经、排泄、生殖等系统,比原生动物高等,体长100—500μm,最大达2mm,肉眼可见类似粉笔灰“白砂水”。

三个主要特征:

1、 身体前端扩大成轮盘状,上面排列有纤毛——称头冠;

2、 消化道的咽喉部有一膨大的肌肉囊——咀嚼囊,其内有咀嚼器;

3、 体腔的两侧有一对原肾管,末端有焰茎球。

二、 形态

1、 体形

球形、椭圆形、圆筒形、锥形、袋形等。身体分头冠、躯干、足。

2、 头冠部(头部)

位于身体前端,呈漏斗状,口生于漏斗底部,边缘上有两圈纤毛,“纤毛环”常在背面或腹面断开而不形成一整环。由于头冠(轮盘)上纤毛的摆动,轮虫即可在水中游泳,同时能产生水流把比它本身更微小的动植物(浮游生物)带入口中。

在分类上,轮盘是重要依据之一。

3、 躯干部

身体最长部分,包括各种内脏器官,躯干外有一层角质膜加厚并硬化,形成被甲。 角质膜(被甲)上有花纹、棘刺、斑点等。

4、 足部

位于身体末端,大多呈柄状为浮游和爬行的器官,起身体平衡、改变运动方向、附着它物等作用。常有一对足腺,能分泌粘液,使轮虫附着它物。有些固着种类,能分泌胶状物粘上自己粪便、小砂粒、有机碎屑等而形成管子,虫体匿居于管中而得到保护。

三、 内部构造

1、 体壁

由一层细胞组成,体壁外面和水接触,里面为体液,这样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2、 消化系统

口、咽、咀嚼囊、食道、胃、肠、泄殖腔(肛门),有的种类如晶囊轮虫无肛门,食物残渣废物从口中排出。

咀嚼囊内有咀嚼器,咀嚼器是七块几丁质的咀嚼板组成,中间部分呈叉状叫砧板,其两边有左右对称的槌板。砧板是由一块单独的砧基及两片砧枝组成,槌板由二片槌钩和二片槌柄组

28

成。

由于咀嚼器连接强大的肌肉,活动较灵敏,当食物通过时,由于砧枝的齿和槌沟的齿相互摩擦,能嚼碎食物。

不同种类轮虫的咀嚼器在形态上及各部分的发达程度上有很大变化,是分类依据之一。 共有锤型、杖型、钳型、砧型、枝型、槌型、梳型8种类型。

3、 排泄系统

包括一对位于体恻的原肾管,自前端通入膀胱,再由膀胱通入泄殖腔。在原肾管上有2—8个焰细胞,每个焰细胞具几根长纤毛,由于纤毛的摆动,将体腔内的液体废物渗入细胞中,由原肾管送入膀胱,最后排出体外。

排泄器官不仅具有排泄作用,同时有调节渗透及排水作用。

4、 神经系统

包括一个脑神经节和两条腹神经及一些小神经节,感觉器官包括眼点及触手。

5、 生殖系统

轮虫是雌雄异体的动物,自然界中通常看到的都是雌体。繁殖主要为孤雌生殖及有性生殖,前者为主,从而繁殖力很强,当环境不良时出现混交雌体,开始行有性生殖。

四、 生殖

混交雌体——既能行孤雌生殖,随后又能行有性生殖,这种雌体称为混交雌体。 不混交雌体——终生行孤雌生殖的虫体称不混交雌体。

非需精卵——不混交雌体产的卵,不需要受精就能发育,称为非需精卵。非需精卵一代又一代均发育成雌体。非需精卵又称“夏卵”。

需精卵——混交雌体产的卵均能受精,故称需精卵,又称“冬卵”。需精卵受精后形成较厚的卵壁(又称休眠卵),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经较长的休眠阶段然后发育成雌体;需精卵若没有受精则发育成雄性个体。

当环境条件正常时,轮虫以不混交雌体行孤雌生殖,一代一代进行下去。当环境恶化时,雌体即在生理上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而成为混交雌体,行有性生殖,借助休眠卵以渡过不良环境(受精的发育成休眠卵,不受精的发育成雄体)。当环境好时,休眠卵发育成不混交雌体再行孤雌生殖。如此循环往复,称为世代交替。参考P165图2—6。

一年进行一次有性(冬季) 称为单周期性

二次 双

三次 多

五、 分类

1、 双巢目

卵巢一对,咀嚼器为枝型,体纵长蠕形。“假体节”能够作套筒式的伸缩运动,多底栖。 ① 轮虫

体长,呈圆筒形,体分节,中间的节为大节,头部有2个轮盘,3个趾,眼点一对,位于背触手前面吻部。

② 旋轮虫

趾4个,头部较大,眼点位于背触手后面,体较轮虫属的粗壮。

29

2、 单巢目

咀嚼器的类型多,7种类型(无枝型),不能作套筒式的伸缩,卵巢一个。

① 臂尾轮虫

身体短胖,胴甲前端有1—3对突出的棘刺,有的后端也有棘刺,足不分节而长,上面具有很密的环形沟纹,能伸缩摆动,足末端具有趾1对,能固着于其它物体上。常有萼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等。

② 龟甲轮虫

外壳龟甲状,棘刺6根,体后端无足。

③ 晶囊轮虫

形似灯泡,身体透明,个体较大,胃发达,常无肛门。“胎生”,多数无足。

④ 多肢轮虫

附肢多,体呈短圆形或长方形,附肢作为行走工具,常见。

⑤ 三肢轮虫

三个附肢,前面两个可上下运动,后面一个无运动功能。

⑥ 巨腕轮虫

身体前半部周围具6个比较粗壮的腕状附肢,个体较大。

⑦ 聚花轮虫

群体,常出现在中小型浅水湖泊中。

⑧ 裂足轮虫

体两侧有一对棘突,特别长,中间的很短,体后端足到1/4地方就分形,其趾为爪状。 ⑨ 鼠轮虫(异尾轮虫)

身体长,呈圆筒形,左右不对称,体似老鼠,趾不对称,一长一短,长趾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短趾不到长趾的1/3。

⑩ 疣毛轮虫

头盘上有4根很长的刚毛,头盘两旁有耳状的纤毛突起,其足很小,不发达。

六、 生态与分布及与渔业关系

世界性种类,一般水体都有,我国淡水几十种(海水亦有);大多数轮虫为滤食性,食浮游植物、有机碎屑、细菌团,也有捕食性的(捕食原生动物或其它轮虫)。

轮虫分布受pH影响,pH<7时,轮虫种类多、数量少; pH>7时,轮虫种类少、数量多。 几乎所有鱼苗的开口饵料都是轮虫,非常重要;同时作为鳙鱼等以浮游动物为食鱼类的饵料。

30

第四节 枝角类 Cladocera

一、概述

节枝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型亚目,通称为溞,俗称红虫、砂虫或鱼虫,是浮游动物中较大的种类,肉眼可见(类似虱子),0.2—21mm。

特征:①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

②头部腹面明显

③躯干为两片壳所包住

④第二触角较发达,可作游泳、运动的重要器官

⑤腹面有4—6对附肢

⑥后端有一个尾爪

⑦整个生活史没有变态

二、外部形态

1、 头部:

头不包于壳瓣内,侧面观呈半圆形,通常弯向下方。

① 头顶——头部最顶端,有时呈三角形,此三角形又叫头盔,它可高可低。

② 额——复眼到吻的顶端。

③ 吻——在额的顶端,有的尖,吻的有无是分类的依据。

④ 壳弧——第二触角的基部,甲壳增厚、隆起,作用:撑起头部。

⑤ 眼——有单眼复眼之分,复眼是由几十个小晶体和黑色素组成,有肌肉连起可动,它可感

觉光线的强弱和光源方向;单眼位于复眼下方,有感觉光线强弱作用,无感觉光源作用。 ⑥ 触角:

第一触角——位于吻部附近,单肢型,棒状,短小,1—2节。雌雄差别较大,雌的短小,雄的较长。

第二触角——最重要,很发达,可作游泳、运动的重要器官。位于头部两侧,长大,双肢型,由内肢和外肢组成,内、外肢2—4节,其上有羽状刚毛。一般用刚毛式来表示内、外肢的节数和刚毛数,如溞属的刚毛式为0—0—1—3/1—1—3,表示外肢有4节,第一、二节上无刚毛,第三、四节分别有1根和3根刚毛;内肢3节,分别具有1、1、3根刚毛。刚毛式可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⑦ 颈沟——头部与躯干部凹进去的一部分,颈沟的有无是分类的依据。

⑧ 吸附器——少数种类头部的背侧有马蹄形的角质组成的吸附器,如晶莹仙达溞

2、 躯干部:

特点:左右侧扁,不分节。

①壳:其壳相当于一般甲壳动物的头胸甲,把身体包围。

②壳刺:少数种类甲壳的后背角后腹角延长,形成壳刺。

③孵育囊:在躯干前半部的背侧甲壳之内有一空腔称为孵育囊。

31

④胸肢:滤食性的在胸肢末有许多羽状刚毛;肉食性的胸肢为圆柱状的,刚毛不多,主要是一些小刺,这样可以把一些较大的原生动物、轮虫撕碎。雄性第一胸肢具有长鞭和执握钩(P237图5—13)。

⑤腹突:构成孵育囊的后壁,防止卵脱落体外。

⑥后腹部:自尾毛着生的小节突起到末端尾爪。

⑦尾爪:后腹部末端一对,其上有很多刺,基部的刺大些称为基刺,小的一排称为刺栉,基刺的个数是分类的依据,刺栉的有无也是分类的依据。

⑧肛刺:在肛门附近的小刺称为肛刺。

⑨尾毛(尾刺):在腹突后端的腹部背侧有一对羽状刚毛(较长)向后伸出,称尾毛(尾刺),有感觉作用。

三、内部构造

1、 消化系统

分口、食道、中肠、直肠、肛门。中肠前端左右两侧有一对盲囊,有分泌消化液功能,食道细而短,中肠较粗或可称“胃”,直肠短与中肠相连。

2、 循环系统

有心脏,无血管,心脏有3个孔,前端为动脉孔,后端为2个静脉孔,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无色或带淡黄色,某些池塘种类带粉红色或红色(红虫),这是由于在D.O低时形成了溶解性血红素。

3、 排泄系统

盘曲状的壳腺(颚腺),具有排泄功能,相当于肾。

4、 神经系统

较原始,腹神经呈梯状,通入身体各部分。

5、 生殖系统

♀、♂异体。♀:一对长而大的卵巢,输卵管在卵巢之后,卵直接排到孵育囊中。

♂:一对精巢、输精管,其有的开口于肛门,有的开口于尾爪附近。

一个♀体可以同时与两个♂体进行受精。

6、 呼吸系统

无专门的呼吸器官,主要靠扩散进行呼吸,第一靠身体表面,第二是壳瓣的内层上皮,第三是胸枝基部的表面,尤其后两种气体交换的机能特别发达。

四、生殖和发育

1、 孤雌生殖:在环境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卵直接排到孵育囊内孵化,不需受精叫夏卵,夏卵卵

壳较薄。

2、 有性生殖:不良环境(密度大、严寒水温低、食物不足)时进行有性生殖,有一部分夏卵发

育成♂的,♀、♂交配,产生冬卵1—2个,卵壳较厚,有的有卵鞍,发育到囊胚阶段产出,然后停止发育,待环境好时才继续发育。有单周期性、双周期性和多周期性。

3、 个体发育

分四个期:

①卵期

32

②幼龄期 经5次蜕皮。

③成熟期 第5次蜕皮后,则为成熟期,可以进行繁殖,但卵未到孵育囊。

④成龄期 从孵育囊出现夏卵开始,每蜕皮一次,即产生一批幼溞。

4、 生殖量

生殖量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夏卵10—100个,冬卵只2个。

5、 寿命

几周——几个月,环境稳定寿命长。

五、生态

1、 食性:

多数滤食性,少数肉食性。

2、 温度:

16—18℃可大量繁殖,18—20℃最适温度。

3、 溶氧:

枝角类血液在D.O低时会形成溶解性血红素,呈红色(红虫),对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高D.O、低D.O时都可生活。

4、 季节变异:

在一年的各个不同时期内,同一种枝角类的个体有不同的外形,这种现象称季节变异。如僧帽溞,早春、秋冬季节头顶圆,夏季变尖。

5、 PH;

6.5—8.5

6、 盐度:

若盐度逐渐升高,则可在0.4%盐度水体中正常发育;若突然升高盐度,如突然放在0.15%水体中则立即死亡。

六、经济意义

种类不多,数量较多,个体大,生物量大。鳙鱼、金鱼饵料;鱼苗后期饵料,对鱼苗早期及鱼卵有害。

七、分类

1、 溞类

① 溞属:甲壳(介壳)后缘有壳刺,有10—14个肛刺,尾爪弯曲,二列栉状齿,如蚤状

溞。

② 低额溞属:体侧扁,卵圆形,无壳刺,头小,吻短,具颈沟,愈近尾爪肛刺愈大。

2、 裸腹溞类

裸腹溞属:复眼大,无单眼,无吻,颈沟明显,体不很侧扁,近椭圆形,无壳刺,近尾爪基部的肛刺大而分叉。

3、 象鼻溞类

第一触角强大,象鼻状。

4、 盘肠溞类

肠子盘曲,个体小,复眼小,通常与单眼等大。

33

5、 仙达溞类

第一触角较大,且能转动,胸枝六对。代表种类秀体溞属,无单眼,无吻,无肛刺,尾爪上有三个基刺。

6、 簿皮溞类

介壳退化,体大,裸露而透明,胸枝6对,单枝型,体分节明显。

第五节 桡足类 Copepoda

一、 概述

1、 分类: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

2、 大小:

平均3mm,一般1—5mm。

3、 特征:

①身体圆拄形,分节明显,体节11节(其实16—17节,因有些节愈合了)。

②分头、胸、腹、尾叉。头胸分界不明显,所以合称头胸部。

③头胸部比腹部宽。

④第一触角特别发达,雄体第一触角弯曲成执握器。

⑤雌体有卵囊。

⑥发育经变态。

二、 外部形态

1、 节数:

头1节、胸5节、腹5节再加尾叉(共11节)。

2、 附肢:

头6对、胸5对,腹部无附肢,P206—209图。

头部:

①第一触角:强大,单肢型,3—25节,♂第一触角弯曲成执握器。

②第二触角:双肢型(内、外肢),有的变成附着器,用以附着在寄主身上(寄生种类)。 ③大颚:位于第二触角之后,不同种类有不同差异。

④第一小颚:大颚之下,大多呈扁平叶状。

⑤第二小颚:单肢型,由数节(多者8节)组成。

⑥颚足:单肢型,由数节(最多7节)组成。

胸部5对胸肢,又称游泳足,其上着生若干游泳毛。第5对胸肢有变化,若第5胸肢对称则为

34

♀体,也有的种类退化甚至消失;♂体不对称,也有特化成交接器,如哲水蚤。第5胸足的变化可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P209图。

三、 内部构造

1、 消化系统

为狭长管道,分为口、前肠、胃(中肠)、直肠、肛门。

2、 循环系统

有心脏,无血管,心脏有三个孔。

3、 排泄系统

①壳腺;②身体表面;③消化道后部;④幼蚤有触角腺。

4、 呼吸系统

无鳃,呼吸靠皮肤(即靠体表)。

5、 神经系统

在头部和胸部腹面有一条神经,到了腹部就向肠分开。

6、 生殖系统

较简单:♀性:卵巢、输卵管、纳精囊、生殖孔。

♂性:精巢、输精管、精囊、精荚、精荚颈、排口。

四、 生殖发育

除少数外,大多都是两性生殖。♂体用第一触角抓住♀体,再把精荚(精胞)贴在♀体腹面,然后精子通过精荚颈流入♀体的纳精囊里,卵子受精,然后排到外面,由输卵管壁分泌的粘液把它们团聚在一起,附于♀体生殖节两侧,产卵量几十—-100个。

个体发育经变态,从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成体。

无节幼体——卵圆形,有3对附肢,经5—6次蜕皮成桡足幼体。

桡足幼体——性未成熟,经5—6次蜕皮变成成体。

发育经7—180天不等。无节幼体可在环境不利时浓缩,分泌簿膜作茧以渡过不良环境。

五、 生态

1、 运动

游泳:剑水蚤——浮游

游荡:哲水蚤——浮游

蠕行:猛水蚤——底栖

2、 取食方式

滤食性:

第二小颚有成排发达的羽状刺毛,伸向口部,左右相对构成滤器,第二触角、大颚、第一小颚等具有刚毛,它们不停地划水形成涡状水流,水流经过滤器时被滤下。主要食单细胞浮游植物、细菌、腐殖质等。

捕食性:其附肢刚毛少,刺多,靠第二小颚和颚足来捕食。第一触角探食,大颚磨碎。

大型轮虫、枝角类等都可以食,也对鱼苗、鱼卵有害,先把鱼卵刺破吃卵黄,还围食刚孵出或下塘不久的毛仔。

3、 对环境适应

35

①产生休眠卵 ②分泌薄膜作茧。

六、 与渔业关系

1、 鳙鱼等良好饵料;

2、 鱼苗后期饵料(尤其鲤鱼,枝、桡均可);

3、 危害受精卵、小鱼苗;

4、 寄生鱼体,引起鱼病;

5、 中间宿主。

七、 分类

剑水蚤:

第一触角较短,不超过头胸部的长度,♂性第一触角对称弯曲成执握器;头胸部较腹部为宽,体呈圆锥形,卵囊两个,附在生殖节两侧。

哲水蚤:

第一触角长度超过体长一半以上,♂性第一触角不对称,右边弯曲成执握器;♂性第五胸足不对称;头胸部呈圆筒形,比腹部长一倍以上;腹部短窄;卵囊大,一个,附生殖节腹面。 猛水蚤:

身体呈圆筒形,头胸部与腹部等宽或略比腹部宽;第一触角短,不超过9节(比剑水蚤还短),♂性第一触角弯曲成执握器,与剑水蚤相似,左右对称,卵囊单个,附生殖节腹面。

第六节 浮游生物对浮游生活的适应

从生理上和形态上适应浮游生活,具体体现在:

1、 减轻体重

2、 增加体内比水轻的物质,如油滴

3、 增加体内含水量

4、 形成胶质膜(胶被、胶鞘)

5、 增加身体的相对表面积

6、 生成增加体阻的形态构造

7、 主动的运动

36

附:其它甲壳类

1、 钩虾(P326)

属于软甲亚纲的端足目。很象虾类,体分头、胸、腹部,但无头胸甲,复眼无柄,胸部由七节组成,腹部由六节组成,这两部分几乎等长,没有明显的分界,可作为鱼的饵料,以底栖生活为主,多分布在贫营养型湖。

2、 栉虾——栉水虱(P323)

软甲亚纲等足目,身体扁平,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两侧有4个单眼,2对鞭状触角,为鱼饵。生活在贫营养型水域,底栖草丛中爬行。

3、 丰年虫(P283)

鳃足亚纲无甲目的通称,体窄长,圆筒状,体表无整片甲壳。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又称糠虾,鱼苗池常见(危害,敌百虫杀灭)。也称卤虫,河蟹半咸水育苗使用。

4、 鲎虫(P283)

鳃足亚纲贝甲目,体背腹纵扁,分节明显,背部有一马蹄形背甲,并与头甲愈合。底栖,可埋藏在淤泥中,危害鱼苗。

5、 蚌壳虫(P285)

鳃足亚纲背甲目,又称蚌虾、蚌虫,虫体侧扁,全身由两片蚌形贝壳包被,壳薄而脆,壳上生长线明显可见,底栖。

6、 介形虫(P295)

介形亚纲、尾肢目,身体包在两瓣甲壳内,分节不明显,分头、胸两部分,无腹部,有第一、二触角、尾叉、大颚、小颚、胸足等。常浮游,偶而底栖,肥水中出现,鱼类天然饵料。

37

第三章 底栖动物(Benthic fauna)

是指长期栖息于水底,不能到达水面,或者到达水面也不能持久。有的停栖于水底的水草上,有的栖居与底泥上面,有的埋入泥沙中,还有的匿居于水底的石块或其它水底物体上面。实际上底栖动物是一个生态类群,它包括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圆形动物、环节动物、苔藓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甲壳类及水生昆虫。其中以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环节动物、甲壳类四类最为重要。

有些底栖动物幼体是浮游的,成体是底栖的,如蟹类;有些幼体是寄生的,成体是底栖的,如河蚌的钩介幼虫。

底栖动物有的是鱼类的饵料,也有的传播鱼病,如椎实螺。

第一节 淡水软体动物 Freshwater Mollusca

一、淡水瓣鳃纲 Lamellibranchia

㈠特征:

1、 体侧扁,两瓣壳包在身体外,两壳等大或不等大,又称双壳类。

2、 身体分:躯干部、足、外套膜三个部分,头部退化,又称无头类。

3、 可伸出斧状足,故又称斧足类。

4、 躯干部有鳃腔,里面有瓣鳃,鳃丝又细又密,又称瓣鳃类。

5、 两壳在背部有韧带,将其连接,韧带黄色,还有闭壳肌,它能使得两壳关闭,韧带可起开扩

作用。

6、 生殖:大多♀♂异体,少数同体。体内受精,少数胎生。从卵发育到成体要经过变态。 ㈡外部形态构造

2、 贝壳:

形状有卵圆形、矛形、三角形、圆形等。贝壳分为内、中、外三层,外—角质层,中—棱柱层,内—珍珠层。前两层的作用是使壳增大,珍珠层可以使壳增厚,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表皮形成的,珍珠也是。

3、 壳顶:

38

壳背部突出的地方,它是首先形成的部分。

4、 铰合部:

左右两壳连接处就叫铰合部,它是角质状的,除韧带外还有铰合齿,可镶嵌排列,有的种类无铰合齿。铰合齿可分为:

主齿——位于壳顶正下方,齿为臼状。

拟主齿—— 一般不在壳顶下方,而在旁边,少数在下方,在壳顶前面的叫前拟主齿,之后的叫后拟主齿。它是关节状。

侧齿——在贝壳的两侧,呈狭长形,有前、后侧齿之分。

主齿、拟主齿、侧齿都是分类上的依据。

5、 生长线:

由于季节的不同,食料的丰富与否而造成的,它是以壳顶为中心,呈同心环状排列的一圈一圈的线纹,颜色深浅不同,生长快时颜色浅。

壳面上还有以壳顶为起点,向腹缘伸出的许多呈放射状排列的肋沟;壳面上还可能呈现各种色彩、刻纹、肋脊和棘突等,这些形态特征都是分类上的依据。

6、 贝壳的测量:

①壳高——壳顶至腹缘的距离(垂直距离)。

②壳长——壳的前后端的最大距离(长轴方向)。

③壳宽——左右两壳之间最膨大部分的距离。

一般常用壳高/壳长或壳宽/壳长。

7、 壳的方位:

①壳顶到一端距离近的为前端,远的为后端。

②大的闭壳肌所在的位置为后端,小闭壳肌所处的为前端(对于两个闭壳肌的话);若只有一个闭壳肌,则它所在位置为后端。前端的拟主齿叫前拟主齿;前端的侧齿称为前侧齿。 ③有韧带的一面为后面。

④有外窦的一面为后端。

左壳和右壳:

前端向前,壳顶向上,左边的为左壳,右边为右壳。

(三) 内部构造(略)

(四) 生活习性与繁殖

鳃呼吸,滤食性,水流从进水管进出水管出,不仅带来了氧气,还带来了食物,主要食细菌、浮游植物、小型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

♀♂区别:♀体鳃丝排列细而紧密,用解剖针刺其生殖腺,可见有黄色颗粒状的卵流出;♂的鳃丝排列粗而稀,用解剖针刺其生殖腺有白色的精液流出。

性成熟时间,一般为四月上旬——六月下旬。

一般为体内受精:成熟的精子排列到体外的水中,顺着水流由进水管进入♀体的外鳃腔中,遇卵受精并孵化,因此♀的外鳃腔也称为育儿囊。卵孵化成钩介幼虫,排入水中,钩住鱼类(鲢、鳙、草、黄颡鱼、鳑鲏、鳊、麦穗鱼等)的鳍和鳃上,营半寄生生活,直到变态后,才落到水底开始自由生活。如果钩介幼虫离开母体后,没有找到鱼类附着,便沉入到水底,时间一长便死亡。

39

有的种类(少数)如黄蚬为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先发育成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它可漂浮生活,然后变成幼蚌沉入水底。

而球蚬为卵胎生。

(五) 常见种类

1、 贻贝科

股蛤属(淡水壳菜)

贝壳小而簿,贻贝形,背部弓形,腹部凹形,铰合齿退化。喜欢生活在阴暗的水管中,大量繁殖能使水管堵住。常见种类湖沼股蛤,壳长2—3cm。

2、 珍珠蚌科

珍珠蚌属

贝壳中等大小,长椭圆形,左壳具两枚拟主齿,右壳一枚,侧齿退化,钩介幼虫无钩。

3、 珠蚌科

① 无齿蚌属

贝壳呈卵圆形,贝壳较簿,无铰合齿,有韧带。

② 蛏蚌属

贝壳窄长,似蛏形,铰合齿原始状,如橄榄蛏蚌。

③ 帆蚌属

贝壳大,为三角形,背部有翼状的突起,可产珍珠。拟主齿左右壳各两枚,左壳有2枚后侧齿,右壳1枚。常见种类: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在黄颡鱼身上。

④ 冠蚌属

背部亦有翼状突起,但它只有侧齿而无拟主齿,左右壳都有一个前侧齿和一个后侧齿,前侧齿不发达,后侧齿发达,其壳为卵圆形,颜色为黄绿色,颜嫩,它亦可产珍珠。常见种类:皱纹冠蚌,其钩介幼虫寄生在鳙鱼身上。

⑤ 矛蚌属

前端钝圆,后部尖细,呈矛状,壳长是壳高的4—5倍,左壳有拟主齿和侧齿各两枚,右壳各一枚。

⑥ 扭蚌属

贝壳狭长,贝壳后半部顺长轴向左上方或右上方扭转,背缘前端延长成喙状,如扭蚌。 ⑦ 楔蚌属

楔形,前端宽大,后逐渐尖削(细),拟主齿直接在壳顶下方,短;后侧齿左2个右1个,侧齿上缘具粒状刻痕。

⑧ 珠蚌属

壳长椭圆形,壳长为壳高的两倍以上,壳顶显著突出背缘之上,铰合部甚发达,左壳具拟主齿与侧齿各2枚,右壳各1枚,如圆顶珠蚌。

⑨ 丽蚌属

壳厚而坚硬,卵形或亚三角形,壳顶稍偏前方,壳表具有瘤状结节,铰合部发达,左壳具拟主齿与侧齿各2枚,右壳各1枚,又叫蹄蚌。

4、 蚬科

40

蚬属

个体小,卵状三角形,主齿3枚,两壳都有前、后侧齿各1枚。幼时为绿色,老了变黄色,如河蚬(黄蚬)。

二、腹足纲 Gastropoda

(一)特征

1、 身体明显的分为头、足和内脏囊三部分

2、 身体左右不对称,外有螺旋形的贝壳一个,故称单壳类

3、 足底广阔,因常位于身体的腹侧,故又名腹足类

4、 头部具有触角1—2对,有眼

5、 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作为分类依据

6、 ♀♂同体或异体

(二)形态结构

1、 贝壳

整个贝壳分为两大部分:螺旋部和体螺层

螺旋部:又称螺塔,它是从壳顶开始到螺旋纹的末端,内脏囊在此

体螺层:壳口所在的螺层,即贝壳的最后一个螺层,头部和足部位于其中

螺旋部和体螺层的比例大小,是分类的依据。

2、 贝壳各部分名称

壳顶——螺旋部的顶端,也是最早形成的贝壳,有的尖有的钝。

螺层——贝壳每旋转一周就称为一个螺层,螺旋部有很多螺层组成,而体螺层只有一个螺层。

缝合线——两个螺层之间的螺旋形线纹就叫缝合线,它的多少是分类的依据。计数方法:将壳口向下,壳顶向上数:缝合线+1=螺层

壳口——位于体螺层上,其大小、高度都是分类的依据,壳口靠外面的为外唇,里面为内唇,靠近螺轴为轴唇。

螺轴——螺层在旋转的过程中,按照中心轴来旋转的,此轴即为螺轴。

脐孔——螺轴在旋转时,常在基部留下一小窝,称脐孔。

厣——它是足的后端分泌的角质或石灰质的保护物,起保护作用,它能盖住贝壳壳口,厣上有环状或旋状的生长线。

3、 贝壳的测量

壳高——从壳顶到腹缘的距离就称为壳高

壳宽——贝壳左右的最大距离即为壳宽

壳口的高度——壳口的上部到腹缘的距离

壳口的宽度——壳口的外唇到内唇的距离

方向:

壳顶向上,壳口向着观察者,壳口在螺轴的右侧即为右旋,反之即为左旋。一般右旋的种类较多。

41

4、 腭片和齿舌

螺的口腔内有腭片和齿舌

腭片——位于口腔的前部,一般左右分离为2片,但也有愈合成1片的。

齿舌——位于口腔的底部,几丁质、呈带状,又称齿舌带,其上有排列整齐的齿片,它的排列即为齿式。如田螺: 2 .1 .1 .1 .2

缘齿 侧齿 中央齿

(三)生殖

多数为♀♂异体,少数♀♂同体(如盘螺科)。♀♂交配,体内受精。受精卵被储存在卵袋内,有的将卵袋贴于水草茎叶上、水中岩石、砖块上,有的将卵产于泥土内,形成泥皮卵。田螺是卵胎生的。

(四)常见种类

1、 圆田螺属

壳口的高度与螺旋部高度通常相等,螺旋部向外膨大。如中华圆田螺。

2、 环棱螺

壳光滑或不光滑,有螺棱,体螺层一定有三条螺棱。如铜锈环棱螺。

3、 钉螺属

体很小,壳顶很尖,螺层上有螺肋,脐孔不显著,壳口卵圆形,厣角质。本属为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如湖北钉螺。

4、 沼螺属

壳厚,个体不大,螺棱很发达,缝合线不明显,厣石灰质。如中华沼螺。

5、 短沟蜷

贝壳为塔形,个体不大,有螺肋,壳口部有三条螺棱,为华枝睾吸虫的中间宿主。

6、 椎实螺

无厣,壳簿,螺旋部尖而长,壳口高度等于或小于螺旋部高度,它是双穴吸虫的第一中间寄主(毛蚴钻入发育成胞蚴)。如静水椎实螺。

7、 萝卜螺

无厣,壳簿,卵圆形,螺旋部短而尖锐,体螺层极膨大,壳口大,壳口的高度一定大于螺旋部高度。

8、 扁卷螺

无厣,壳簿,贝壳呈圆盘状,螺旋部在一个平面上旋转,很小。♀♂同体异体受精,卵生。

9、 大瓶螺 Ampullaria gigas Spix

俗名苹果螺,曾名福寿螺,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19xx年自阿根廷引进台湾省,19xx年我国广东省中山市引入。

螺层为4—5层(本地6—7层),体螺层高度占全高的89%,杂食性(偏草食性),生长快,易繁殖,♀♂同体,异体受精,卵生,卵径2mm,聚集成块状,呈鲜红色,每块100—400粒,两个星期可孵出小螺,4—5个月成熟,半个月至一个月产卵一次。

28℃以上生长最快,12℃以下减弱,8℃以下停止生长。台湾省19xx年福寿螺危害农作物面积达三万七千多公顷。

42

三、经济意义

人类食用,青鱼、鲤鱼、罗非鱼饵料。

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等是培育淡水珍珠的主要品种。珍珠层可以制成珍珠粉,作为化妆品、保健品。

钩介幼虫危害鱼。

螺、蚌对鱼苗、滤食性鱼生长有影响(争浮游生物饵料)。

有的螺为鱼病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有的为人类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要加以控制,如消灭钉螺。

第二节 水生昆虫 Aquatic insecta

昆虫种类有100多万种,约占整个动物界的3/4,只有4%的种类为水生。

一、水生昆虫的主要特点:

1、 与陆生一样有几丁质外皮,光滑,身体为流线型,适于水中生活

2、 与陆生一样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的触角发达,起感觉作用,有的为丝状、羽状等。

3、 复眼明显,有视觉作用。

4、 口器——咀嚼式、刺吸式、吮吸式

5、 足和翅——三对足,特化为步行足、游泳足、捕捉足;翅:角质翅——坚硬无翅脉(鞘翅)

膜质翅——有翅脉

6、 呼吸:腹部有许多气孔,有的在两侧,有的在后端,即用气孔呼吸,有的气孔发展成管状,

称为呼吸管。幼虫腹部具有特殊的簿壁突起,形状不一,称为气管鳃。

7、 繁殖与发育:♀、♂异体,交配产卵,受精卵发育为幼虫,发育经变态为成虫。有完全变

态和不完全变态。

二、常见种类

1、蜉蝣目

不完全变态,是鱼类的饵料,生活期短,几小时到几天,交配后死亡。成虫翅脉透明,腹部末端有2—3条尾须。

2、蜻蜓目

即常见的蜻蜓,不完全变态,成虫前后翅几乎等长,咀嚼式口器,复眼大,稚虫水栖,俗称水虿,成虫多在水域附近生活,危害鱼苗。分为:

①差翅亚目(蜻蜓亚目)

主要特征:在头部腹面口器上有面罩(脸壳),可伸出来捕鱼(或其它动物),身体后有肛门锥——是由肛上片和尾须组成的。

稚虫为肉食性,捕食其它昆虫及幼虫,对鱼苗危害极大,有“鱼老虎”之称。

②束翅亚目(豆娘亚目)

既我们常见的小蜻蜓,体型细小,休息时四翅向上合并,不善飞翔,稚虫体细长,腹末有3条细长的尾片即尾鳃。

43

3、襀翅目

身体较长,体后有两根尾须,腹部末端有丛状的肛鳃,胸部也有,称为胸鳃。喜欢在清净的水体中(因D.O充足)。它是鱼类饵料,代表动物为襀翅虫(不完全变态)。

4、半翅目

种类多,水生种类亦多,后翅是膜质的,前翅的前半部是角质、后半部为膜质,因此而命名。静止时,前翅盖着后翅,不完全变态。

①蝎蝽(红娘华)——头部小,不发达,但其第一对胸足大,发达,可夹死鱼苗。体腹末两边有两根沟管状的呼吸管。

②螳蝽(水斧虫)——体细长,体长4—5cm,头小,前足可夹死鱼苗,身体后有两呼吸管与身体等长或为体长的2/3。

③田鳖——很大,有6.5cm,前足特别强大,前、中、后足上都有爪,前胸足为一对爪,中、后足为两对爪。食各种水生动物,包括鱼苗、鱼卵。

④负子虫——卵负于♂体背上(生殖季节),即♀体将卵产于♂体背上。前胸足上具一对爪。习性与田鳖相似。

⑤仰泳虫(松藻虫)——游泳时,腹部向上,身体比较黑。前胸足上有爪,而中、后胸足上无爪,后胸足内侧有梳状的刚毛,吃鱼苗。

5、鞘翅目

完全变态,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质的前翅盖着后翅,有较长的触角,其幼虫叫水蜈蚣(蠕虫状),可夹死鱼苗,还可放出毒液。常见种类:龙虱。

6、毛翅目

两对翅膀长满了毛,身体的前胸和中胸也长满了毛,后胸无毛,幼虫装在一个筒巢内,通称为石蚕,体后有一对臀足,完全变态。

是鱼类天然饵料,鱼通常连筒巢一起吞食,如小石蚕。

8、 双翅目

完全变态,包括日常熟悉的蚊、蝇等。

常栖于静水的污泥中,体蠕虫状,体色为深红色、粉红色或白色,有血红虫之称,是鱼类的良好饵料之一。

体前端(前胸)上有一对前愿足,最后一个肢节上有1对后原足。倒数第二节有2对腹鳃,体后还有肛鳃(尾鳃)。肛鳃无呼吸作用,只起渗透调节作用,原足起推进作用,呼吸靠体表进行,成体为摇蚊。

摇蚊幼虫的食性: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

草食性的只吃某些植物;肉食性的以甲壳类、寡毛类和其它水生昆虫幼虫为食,而杂食性则以细菌、藻类、水生动植物为食。

摇蚊幼虫在一些水体中占底栖动物生物量的30—40%,甚至一半以上,是鱼类的良好饵料,特别对于一些底层鱼类如鲤鲫鱼、罗非鱼等尤为重要,前苏联人工培养用于养鲟鱼。

亦可利用它作为水质监测,有的研究其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来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

9、 鳞翅目

完全变态,翅膀为膜质,翅上有粉状的鳞片(如蝴蝶),身体前半部有3对原足,腹部有5 44

对原足(幼虫)。蝴蝶、飞蛾均为此类。

10、脉翅目

水生种类少,体较小,幼虫体上有许多刚毛,吮吸式口器,完全变态。对幼鱼有害,成鱼有利。

三、与养殖的关系

1、淡水鱼很重要的天然饵料,特别对于底栖(底层)鱼类,如双翅目的幼虫,常在一些水域中占底栖动物总量的70—80%,主要是摇蚊幼虫,虽然量很多,但由于许多种类埋于泥中较深,鱼类仅能利用22—25%左右,它上升水面羽化时是鱼类最容易捕食的时刻。 摇蚊幼虫可以进行人工养殖,如前苏联养鲟鱼。我国湖北、四川用来养中华鲟。

蜉蝣幼虫鱼类不易捕(藏于石下),当其上升水面蜕皮变成成虫,成虫交配产卵后死亡,可在水面漂浮形成一层,供鱼摄食。

2、有害一面:

如鞘翅目有害,一个龙虱,一天平均可食4—5尾鱼苗,吃饱后还将鱼咬死(可咬10cm以上的鱼),(龙虱的幼虫又叫水蜈蚣),还可分泌毒液麻醉鱼苗。

半翅目、蜻蜓亚目幼虫都危害鱼苗。

第三节 甲壳类(自游动物) Crustacea

常见的是虾和蟹,它们的幼体都是浮游的,属于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

十足目特征:

1、 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分节不明显,腹部分节明显;

2、 头胸部和腹部有附肢;

3、 头胸部被一几丁质的甲壳所包围,称头胸甲;

4、 用鳃呼吸,鳃位于胸肢基部;

5、 发育经过变态。

一、虾 Shrimp

(一) 一般构造

1、 头部

有5对附肢:触角2对、大腭1对,小腭2对。

2、 胸部

有8对附肢:3对腭足,起辅助摄食和游泳功能;5对步足,前2对步足称为螯足,捕食、攻击和防卫,后3对为爪状,爬行。

头部和胸部合称头胸甲,在头胸甲上有一个额角(前端的剑状突出),额角上刺的有无或多少是分类的依据,如胃上刺、触角刺等,在胃区的上方称为胃上刺,在第二触角基部称为触角刺,位于肝区的前部称肝刺,另有鳃甲刺、肝上刺、眼上刺、眼眶刺等。

头胸甲上有一对复眼,具有柄,可动。

3、 腹部

45

分7节,最后1节称为尾节(三角形)。

有6附肢:第1对为分种的依据,第2对为♀♂的区别依据,♂体其附肢内肢的内侧有一个细棒状带刺的结构,称为雄性附肢,它是交配的辅助器官。

前5对附肢是双趾形的(游泳足),♀有抱卵作用,最后一对尾肢。

尾肢加尾节合成尾扇。

4、 鳃

在头胸部两侧与体壁间的间隙,称鳃腔,鳃位于鳃腔内。

(二) 繁殖

♀♂交配,但体外受精。交配后,♂虾将精索(囊)排出贴于♀虾腹部,♀虾排卵受精。 ♀体抱卵,即产出的卵粘附于♀虾的腹肢间,发育成蚤状幼体至幼虾、成虾。真虾派抱卵,而对虾派(如中国对虾)直接将卵排放于海水中。

(三) 常见种类

1、 沼虾属

第2对步足(螯足)特别发达,有触角、肝刺,无鳃甲刺。常见种类日本沼虾——俗称青虾,体呈绿色,个体较大,生活在多水草处,在我国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一种,现已人工养殖。 另外一种叫罗氏沼虾(又称马来西亚大虾),是热带虾,在淡水中生长、交配,但在半咸水中抱卵,即卵在半咸水中孵化,蚤状幼体在半咸水中,然后淡化(幼体变成仔虾时淡化)。

2、 长臂虾(白虾)属

有鳃甲刺、无肝刺,绝大多数额角上缘基部具有鸡冠状隆起,具有8—13个齿(刺)。 生活于江河、湖库、池塘中,产量大,也是重要经济虾。

(注:虾蟹均具有虾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遇高温后呈红色。

3、 米虾属

有触角刺,无眼上刺,常见种类:中华米虾,个体很小,又叫草虾,常爬附在水生植物上面,其分布广,生命力强,繁殖力大,产量较高,可晒干后成干的小虾米,4—6月较多。

二、螯虾

1、 螯虾属

额角发达,前三对步足呈螯状,其中第一对步足特别粗大(与蟹类差不多),后二对步足呈爪状。胸部末节不具侧鳃。

常见种类:克氏螯虾,很常见,甲壳很厚,身体血红色,俗称龙虾。原产于北美,先由美国移植到日本,后又被日本移植至我国,现全国各地均有。打洞很深,对农业、养殖业有害,经济价值不大。但目前价格升高,开始作为养殖对象。

2、 蝲蛄

外形与螯虾相似,第一步足强大,但其胸部末节具有一侧鳃,在我国东北一带常见。

三、蟹类Crab

(一)特征:

1、 腹部短而扁平,常紧贴于头胸部的腹面。

2、 额角常向前下方伸展,和口的上唇相结合,形成一隔片,介于第一触角之间。

3、 尾肢退化,常不存在(短尾派)。

46

4、 第三对颚足宽而扁平,形成门状,覆盖在口器外面。

5、 发育中变态显著,卵刚孵出的幼体叫蚤状幼体,经5次蜕皮就变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

过一次蜕皮即变成Ⅰ期幼蟹(仔蟹),幼蟹经5—6次脱壳即为成蟹。

6、 ♀♂主要区别:

看腹部:腹部贴于头胸甲的腹面,又称为脐,共分7节,若脐较圆为♀体,尖为♂体。

7、 ♀性共有4对发达的腹肢,可用来附着卵子,♂性只有2对变为交接器。

(二)常见种类:

1、 中华绒螯蟹(河蟹、毛蟹、螃蟹)

其主要特点是两只螯足上生有许多绒毛,秋季降河洄游,到河口区或浅海生殖,半咸水中交配、抱卵,从蚤状幼体到大眼幼体均在半咸水中生活,大眼幼体可进入淡水,现人工繁殖技术成熟。

2、 华溪蟹

两螯稍不对称,分布广,种类变异大。头胸甲前侧缘齿呈锯齿状。

3、 相手蟹(螃蜞)

最常见的一种土蟹,多喜栖稍有积水的洞穴中,江边、河岸、堤坎、湖埂、塘边、田间等都有它的洞穴,危害(切断)禾苗。

两螯基本对称,头胸甲的背面较平。可食用,但经济价值不高,可作为饲料。

4、 溪蟹(石蟹)

两螯不对称,生活于小溪、池沼或稻田中,多产于西南地区。

第四节 淡水环节动物 Freshwater Annelida

一、多毛纲Polychaeta

有疣足,刚毛多,♀♂异体。代表动物沙蚕,主要生活在海水中,一些通海的湖亦有,甚至可以进入稻田,可作为鱼饵、钓饵,进入稻田危害稻根。

二、寡毛纲(水蚯蚓)Oligochaeta

(一)水生寡毛类主要特点:

基本构造与陆生蚯蚓差不多,体呈圆柱形,体小只有1—30mm,最大只有50mm长,细而柔软。

体分节(与陆生一样),刚毛少,体有再生能力。

♀♂同体,异体交配,一般生活在池塘底部。

(二)形态特征:

1、 体分头部和躯干部

2、 头部由口前叶、围口节组成

围口节——着生口的那一节就是围口节,没有刚毛。

口前叶——围口节前有一不完全的环节即为口前叶,它盖在口上,有的称为唇,它的形状是分类的依据,有球状、杆状、盘状、圆锥状等,其背面着生四个黑色的眼点。

47

3、 体节

同律分节,围口节为体节的第Ⅰ节(用罗马字表示体节),体节若有刚毛的话一定是四束,背部两侧各有一束称为背刚毛,腹部两侧各有一束称为腹刚毛。

4、 刚毛

每束刚毛不超过20根,刚毛的形状和数目作为分类的依据。它有三种形状:针状、发状、钩状。

发状刚毛——又细由长,光滑或有小刺,中空或实心。

针状刚毛——顶端分叉或单尖,比发状刚毛粗短,但直。

钩状刚毛——大多呈“S”形,前端分叉或不分叉,靠近身体的叉为近叉,远的为远叉。不同种类远叉和近叉发达程度不同。毛节以下埋在体内的长为1/4—2/3。

发、针状常出现在背刚毛上(少数钩状),而腹刚毛一般都是钩状刚毛。

5、 鳃

某些种类有,它是身体表皮外突形成的,排在身体两侧,有杆、指等状,并非身体都有,一般是前半节或后半节,起呼吸作用。

(三)生殖

有性:♀♂同体,异体交配。有些种类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四)再生

有再生能力,因在切断的部位出现间叶细胞,间叶细胞有分化组织的能力。

(五)呼吸

鳃呼吸,无鳃的皮肤呼吸,血液有色,红或黄色,但血球无色,因其血红朊溶于血浆中而使血液有色。

(六)摄食

有机碎屑、藻类、细菌等。

(七)分布

分布于有机质丰富的水体或污水中,在烂草叶下常有分布;在D.O少的情况下照样生存(即达到10%的D.O饱和度都可照样生存)。如颤蚓可搅水,使D.O↑,增加其适应性。

(八)常见种类

分四个科,25—28属,70多种

颤蚓科

1、 颤蚓

体微红,长15mm,背刚毛针状和发状两种,针状刚毛是分叉的,而且叉中有小刺,发状刚毛只限于体前部,背刚毛自第Ⅱ节起。分布广泛,成片生活在最严重污染区,作为污染区的优势种。尾部在外摆动,一受刺激则立即缩回。常见种类中华颤蚓。

2、 尾鳃蚓

150mm,体红色,位体后1/3处每节有一对丝状鳃,前端短,后端逐渐增长。

3、 水丝蚓

30mm,小,背、腹刚毛都是钩状的,口前叶是圆锥形的,体褐红色,后部呈黄绿色。 仙女虫科

48

4、 头鳃蚓

50mm,口前叶锥状,鳃位于体前到达中部,较粗、杆状,无眼。

5、 仙女虫

小,不超过10mm,背刚毛针状和发状的,腹刚毛为钩状(第Ⅱ—第Ⅴ节钩状刚毛特别长),多数有眼,少数无。

6、 杆吻虫

口前叶变成了长的杆状,有感觉作用,眼在头两侧,背刚毛从第Ⅵ节开始。

7、 吻盲虫

有吻,但不及杆吻虫长,吻短而粗,无眼。背刚毛从第Ⅱ节开始,针状4—8根。

8、 尾盘虫

身体末端有一扁平盘状且凹陷的蝶状结构,里面着生鳃,这就称鳃盘或称尾盘。其中的鳃为指状2—5对,尾盘比身体稍宽。

9、 管盘虫

鳃盘后部的边缘上着生一对长触须或短触须。

飘体虫科

10、 飘体虫

口前叶变成扁平的,而且在口前叶上有纤毛,体长只有10mm左右。背、腹刚毛都是发状刚毛(只有它例外)。

带丝蚓科

11、 带丝蚓

身体中等大小,50mm左右,背、腹刚毛很特别,每束刚毛只有两根。口前叶为圆锥状或球状。

生活时体红色或黑褐色,体前端浓绿色,α—中污带的指示生物。

三、蛭纲Hirudinea

无刚毛和疣足,有前、后吸盘。

1、 金线蛭

体较大,体扁平,最常见的一类,如宽体金线蛭,背面暗绿色,5条纵纹,腹部白色,具茶绿色斑点,两侧淡黄,现已人工养殖。

2、 医蛭

常见日本医蛭,背面有灰绿色纵线纹6条,背中间两条最宽; 腹面暗灰色,具斑点,常吸人血。

3、 鳃蛭

寄生于鱼、鳖体表,常见扬子鳃蛭,体扁圆,腹面较平,体两侧有成对丝状外鳃。

4、 颈蛭

体形与鳃蛭近似,较大,体两侧有13对泡状皮肤囊。寄生于鱼类体表,如中华颈蛭,体长可达110mm。

四、经济意义

1、 有些种类能食用,同蚯蚓一样,蛭有药用价值。

49

2、 鱼类很好的饵料,亦可作为钓饵。

3、 作为生物指示计。

若出现管水蚓(颤蚓科)则表示中度污染,若颤蚓大量出现表明严重污染。

4、 可以净化水质。

5、 松土,促进有机质分解。

6、 有些能引起鱼病,如蛭类可寄生于鱼体表。

第四章 水生高等植物 Water Plantes

又称水生植物、水草,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花、种子繁殖,维管束发达或不发达。

一、 水生维管束植物与水环境适应

(一)根

不发达或退化,大多数的根是起平衡或固着作用,而不起吸收营养作用,如浮萍。(沉水、浮叶植物根起固着作用,漂浮植物根为平衡作用,只有挺水植物根有吸收作用)根的维管束不发达,但根的贮气组织发达。

(二)茎

柔软,茎表面无角质层,能进行光合作用。茎的簿壁组织很发达,细胞间隙大,可交换气体(特别对于沉水植物),维管束集中在茎的中央,故使茎有弹性,不易折断。

茎可发生变态,有根状茎,如藕;球状茎,如慈姑、荸荠。(叶状茎如仙人掌,块状茎如三棱草)

(三)叶

叶很簿分为:

1、挺水叶:挺出水面,与陆生一样。

2、浮水叶:与水接触一面有气囊,与空气接触一面与陆生一样。

3、沉水叶:线状的,很细,或呈带状、簿膜状,因水中的光照条件差,这样它的面积增加了,光合作用就加强了。

4、变态叶:如狸藻具有捕捉叶可捕虫。

5、异叶现象:同一种植物上有不同形态叶,如菱角,即有浮水叶又有沉水叶;慈姑幼时叶为狭带状的沉水叶,长出水面后又变为卵圆形的浮水叶,挺出水面后又变为箭形的挺水叶。

二、 生态类群及常见种类

四大生态类群

(一)挺水植物

生长在岸边的0—1.5米(深),根在水底泥巴内,茎、叶挺出水面,挺出的部分具有陆生植物特征,在水内具有水生植物特征。

50

1、 芦苇

根茎粗大,高1—3米,可护堤,可作为建筑材料,可造纸。

2、 菰(茭白、茭笋、茭瓜)

高1—2米,由于黑穗侵入而形成茭白。

3、 莲(藕)

挺出水面的为叶柄而不是茎。荷花朝开夜闭。荷叶背面呈红色时,即不再生叶,可进行挖藕。

4、 喜旱莲子草(喜旱满天星、抗战草、革命草)

俗名:水花生

叶卵圆形,节节生根,生命力极强,从日本带来。

5、 雨久花(鸭舌草)

叶为心脏形,花蓝色,稻田可见。

6、 旱苗蓼(两栖蓼)

株高30—100cm,茎红褐色,花序穗状。

7、 水芹

株高30—50cm,茎具有棱,花白色,可人工栽培作为蔬菜食用。

8、 苹(四叶萍、蘋)

茎匍匐在泥里,叶柄将叶子送出水面,叶由四片楔形小叶呈“十”字形排列。

9、 慈姑

异叶现象,挺出水面叶呈箭形,叶柄粗壮,沉水叶为线形,浮水叶呈卵圆形。

10、 矮慈姑

植株矮小,高10—20cm,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白色,稻田里丛生(与雨久花同生稻田里)。

11、 香蒲(蒲草)

多年生,叶较厚,可作为造纸原料,也可编制蒲包,蒲席,尤其是蒲包。

(二)浮叶植物

分布在1—2米深水中,根、茎在水底泥中,叶漂浮在水上,与水接触一面的叶子具有水生植物特点,有气囊。

同一株植物上可能同时有浮水叶和沉水叶,一般沉水叶为须根状。

1、 菱

茎细长,茎在水中,根在泥中,叶子为菱形,叶子呈放射状簇生,叶柄有膨大的气囊,并有须根状的沉水叶。

2、 芡实

根茎短粗,生有须根,叶盾形,浮于水面,很大,直径可达3米,基部有缺刻。 果实近似球形,顶部有宿存的萼片呈嘴形,表面密生棘刺,形如鸡头。

3、 睡莲

根茎短而粗,深埋泥底,叶柄圆柱形,细长,叶片椭圆形,全缘,叶基心形。花美丽,单生,浮于水面或挺出水面,昼开夜闭,可供观赏。

51

4、 莼菜

具匍匐状地下茎,分枝多,叶盾形,浮于水面,叶面绿色,叶背面蓝绿色,叶柄长,叶柄、幼叶和花梗全披有胶质,茎叶幼嫩时可供食用,滑润爽口且有清香,如西湖莼菜罐头,可做莼菜汤。

5、 杏菜(荇菜)

叶子基部为心脏形的,叶缘浅波浪形,叶表面深绿色,背面紫色,叶质较厚。

(三)沉水植物

根茎叶全部在水里,其分布深度与透明度有关(大,深),植物体柔软,离开水即死亡。

1、 马来眼子菜(竹叶眼子菜)

叶为鞋带形(狭带形)、叶缘波浪状,具不规则的锯齿,有叶柄,叶互生,但在花的下面的叶子是对生的,叶子较薄,是草鱼很喜爱吃的水草。

2、 大茨藻(茨藻)

叶对生,叶缘有大锯刺,大茨藻叶宽;小茨藻叶细,线形,叶有粗刺;草茨藻叶更细,刺更小。

无叶柄有叶鞘,♀♂异株。

3、 轮叶黑藻

叶缘有小刺,无叶柄,叶轮生,叶狭披针形,暗绿色,♀♂异株。

4、 菹草

叶狭带形(宽线形),叶尖端钝形,无叶柄,叶互生,叶缘波浪状,具小锯齿。

菹草分布极广,可作为草食性鱼饵料或猪饲料。菹草夏天形成休眠芽,休眠芽被有较厚而坚硬的鳞片,称为鳞芽(枝)(过去叫冬芽),鳞片是叶的变态,以保护幼嫩的芽体。

5、 苦草

叶为带形,叶丛生,又称面条草、扁担草。♀♂异株,是典型的水媒花植物。

6、 狸藻

叶狠细,2—3次羽状分裂,叶子上面具有卵圆形的捕虫囊(叶变态),可捕捉小动物,捕虫囊有小短柄,幼嫩时草绿色,老时黑色。

7、 金鱼藻

叶子很细,线形,叶可分叉,1—2回分裂,叶轮生,一般是6—8片叶轮生,叶无叶柄、无托叶。♀♂同株异花。

8、 聚草(穗花狐尾藻)

叶子为羽状分裂,叶轮生,有4片叶子轮生,各节生有许多须根。

(四)漂浮植物

漂浮在水面上,流水、静水都可生活,根为须状,起平衡作用,吸收作用差,很多种类叶柄上有气囊,增加浮力。

1、 芜萍(瓢莎、无根萍)

一列列很细小的叶状体植物,根部完全退化,是种子植物中最小的植物之一。

2、 稀脉浮萍(青萍、小浮萍)

叶状体(叶)下部伸出一条细丝状的根,可达4cm长,根上具有根套。一般都称为叶 52

状体,因它的叶又为其茎。

3、 紫背浮萍

每个叶状体下有十多条须状根,有根套,起保护根尖作用。叶状体与水接触一面为紫色,与空气接触的一面为绿色。

通常所说的浮萍,实际上是芜萍、稀脉浮萍和紫背浮萍的总称。

4、 槐叶萍

三片叶轮生,两片叶为卵形,第三片叶子变为须根状的沉水叶,实际上它无根,只有叶和茎。

5、 满江红

叶子很小,呈鳞片状,排列方式是覆瓦状的,整个植物体为三角形的,叶子早期是绿色的,到了秋天叶红素增加呈红色。固氮蓝藻常与它共生。

6、 凤眼莲(水葫芦)

叶为心形,有叶囊,叶丛生于茎上,叶柄中部以下膨大成葫芦形的浮囊,基部具有透明膜质的鞘状苞片。

7、 水浮莲(大漂)

叶较厚,叶楔形,无气囊,但叶质疏松,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使水浮莲具有较强的浮力,无叶柄和托叶,根须状,肥水中短,瘦水中长,可作为猪饲料。

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俗称“三水”,鱼利用价值低,可用“三水”打浆机将其打成草浆,喂鱼并肥水。

三、 生长繁殖及经济价值

水生维管束植物春季出现迟,秋季死亡晚,因水温变化比气温要慢。

繁殖:少数靠花,如苦草,水媒花,绝大多数是无性繁殖,即营养繁殖,用根、茎、断片及冬芽繁殖,菹草还用鳞芽来繁殖。如芜萍、紫背浮萍、轮叶黑藻、金鱼藻等都是无性繁殖。

经济价值:食用、造纸、猪饲料、鱼饵料等,水生植物作为食物链的初级环节,作为原始生产者非常重要。

大湖中要注意保护水草资源,适当放些草食性鱼,但绝对不能放得过多,否则水草资源遭破坏,从草型湖→藻型湖,是不可逆转的。

也可以采用围网养鱼来充分利用并保护水草资源,

目前发展人工种植苦草来养蟹。

53

更多相关推荐:
生物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大学学习阶段的重要实践环节,它是与今后的职业生活最直接联系的,我们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将完成学习到就业的过渡,因此实习活动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校内教学的延…

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范文

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范文【实习目的】1通过深入各实习岗位进行综合性的实习,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科研能力。2掌握现代生物技术手段…

生物技术实习报告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本科实习报告班级生物技术一班学号20xx1106261姓名梁晴晴指导老师卢萍20xx年7月9日前言20xx年7月学院为我们生物技术专业的同学安排了生物技术生产实习在卢萍杜玲吕秀华张艳...

生物类实验室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总结报告时间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已流过指尖。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已经走过了两个月,在哈药慈航研发部实验室的两个月的实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两个月的历程,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这半年里我学会了很多,也认识…

生物工程见习报告

见习报告院系名称生命科学与工程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王振学生学号20xx3420xx指导教师李湘利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目录前言2一见习目的2二见习时间2三见习地点2四见习要求2五见习单位概况21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

生物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实习报告专业班级生工0702学生姓名学生学号20xx3083指导教师徐健蓉教师职称副教授实习单位绵阳光友薯业有限公司报告时间20xx年5月21日西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实...

生物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课程代码090239贵州师范大学专业实习报告姓名学号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年级生物工程专业20xx级实习单位贵州茅台酒厂集团20xx年10月1日一实习单位简介1二实习总结2345678三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语附...

生物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生物工程生产实习报告一前言实习对象08级生工生计学生实习单位濮阳泓天威药业有限公司实习时间20xx年11月20日到21日带队老师魏艳丽杨天佑实习重点了解并掌握糖化和发酵工艺熟悉生产流程并参观重点生产线二实验目的...

生物质的电厂实习报告

生物质电厂发电流程及其设备简介实习地点国能高唐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实习日期一实习单位简介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从事生物质能综合开发利用的专业化公司公司利用国际先进的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和中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投...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自动化工程系生产实习报告专业名称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生物医学工程5081602方笑晗贺忠海王巧云20xx071120xx07221前言11实习依据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高度综合性...

生物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生物工程生产实习报告摘要随着国内民众的消费习惯逐步转型休闲性的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冰激凌行业产品清凉解暑的功能属性被逐渐淡化休闲放松快乐等情感性的消费需求逐渐凸显伴随国内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冰激凌产品的品质...

生物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齐鲁工业大学认识实习报告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实习日期目录1实习计划22齐鲁工业大学校内实习报告33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报告54临邑克代尔啤酒有限公司75山东平阴齐发...

生物实习报告(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