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教学教案(下册)

时间:2024.5.4

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八、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第一课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三、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①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例。

提示1:实例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提示2:学生展示时,可出示实物,也可出示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还可进行语言或肢体上的表演

(五)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论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毛泽东

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3、映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六)结束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起享受美吧!

(七)课后拓展

一、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小评论

二、出一期相关主题的墙报

三、开一个相关主题的班会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课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对立体物象的表达方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特别是透视的表达方法。

(2)、通过学生练习进一步讨论,使学生对透视的表达方法(成角)能做到基本掌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成角透视中的视点确定。

(2)、准确的描绘透视图中物象的结构。

三、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具准备:16开图画纸一张,HB铅笔、橡皮等。

2、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动人的景色,富于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层层叠叠的城市建筑、绿荫与鲜花簇拥的街道、峰峦起伏的风景等等,我们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表现生活中的动人的景色呢?下面就请有勇气的同学大胆的来抽取表现的题目,根据给出的元素把物象的空间关系表现好。

1.  太阳、山、水、树

2.  街道、两排树

3.  氢气球、天空

4.  6个人物在拍合影

(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表现物象空间的方法,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物象空间?)

(二)、欣赏分析,掌握新知:

1.物象空间概念:指包含有具体事物形象的三维立体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

例如:我们上课的教室就被称作室内空间;游戏、运动的草坪和操场通常又被称作室外空间。

2.运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的物象空间显得清晰、简洁、美观,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欣赏:

(1)圆拱桥说明示意图                

(2)室内布置示意图 

(3)漫画

(4)建筑说明图                      

(5)广告中的应用    

3、教师讲解:

 教师根据大屏幕展示的绘画作品,简略的讲解:

(1)前后遮挡表达方法。  (2)、平摆式的表达方法。

(3)、透视的表达方法。  (4)、游离式的表达方法。

之后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几幅用透视的表达方法表现的绘画作品,明示给学生,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透视的表达方法中的成角透视的表达方法。

教师仔细讲解成角透视的知识及其规律。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座楼房,提示学生我们先将楼房看成一个长方体。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个长方体。针对长方体而言,当它在我们面前半侧面的摆放时,我们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这三个面会产生九条线,这九条线分三组,其中竖线一组三条线,其状态是绝对垂直,且相互平行。另外两组线每组都为三根,但它们的每一组中的线都不平行了,两组线会产生两个消失点,这两个消失点一定要消失在视平线上。教师对此知识点要强调,特别要把两个消失点的确定的方法讲解清楚。消失点设的远近与物象的表现空间的表达的视觉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两个消失点设的近时,物象的空间表达的结果是物体变形大,这时的物象的形态视觉效果较差,最主要的问题是,物象变形大会直接影响的物象细部的描绘,如:楼房上的门和窗等。反之,视觉效果会很好。我们一般会采用后者。

根据上述的规律,

①画出一条视平线,位置在画面上画的高一点。另在线的左和右方的远点的位置上定两个消失点

②画一条竖线,后画出向左上方和右上方的两条斜线,两条线的延长线要连到两个消失点。

③画出另外两条竖线,最后画出向左上方和右上方的倾斜的线条(一定要连到两个消失点)。(要特别注意长方体顶面的透视)

(楼房顶面与门窗透视的画法)

④根据透视规律完成楼房的细部结构。

4、布置作业:

用成角透视的规律完成一幅作品.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辅导。

教师在巡

视辅导时随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在实物投影上讲评。

5、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通过上学期接触了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知识内容,学生已基本了解其表达方法。但只是基于平面的表达。本课内容显然是上学期知识的一个延续,在平面表达的基础上过渡到立体图像的表达。

我在设计本课时,着重强调使学生了解平面与立体的区别,即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

因为立体图像更能真实再现物象,所以学生对于立体图像的表达就表达出更加浓厚的兴趣,只是立体图像的表达相对平面图像的表达具有一定的难度。课堂反映出的问题是同学对知识内容虽感兴趣,却掌握得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提供给他们练习的机会。

第三课    同类色与邻近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其学会辨识同类色与邻近色。学习运用同类色、邻近色的相关知识去完成一幅装饰画或生活用品设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解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特点。通过欣 赏感受和讨论交流等合作学习,学会辨别和运用同类色与邻近色。通过艺术实践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调配与搭配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细致地观察生活的习惯,感受同类色与邻近色的美感。

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能运用所学知识主动美化生活、表达情感。提高色彩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建树。

二、教学重点: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美感特征。

三、教学难点:正确把握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差异。

四、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观察法、练习法、比较法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自主活动:通过第12页的“练一练”,让学生学会辨识和运用同类色与邻近色,进一步掌握二者之间的特性,并体会其不同的美感。

2、预习什么是同类色与邻近色。

3、学情分析:本课是色彩课程的基础知识课。色彩学的知识贯穿于整个初中美术教育阶段,本课属于在色彩知识体系中继色彩三要素等基础知识之后的进一步学习,与随后的彩色对比等相关内容均为色彩知识的深化,是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作铺垫与打基础,所以安排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 同类色与邻近色

一、同类色

二、邻近色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由茶杯套和小壶的色彩导入,启发学生分析得出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基本概念。

同类色:是单一色彩,需要利用明度、纯度和冷暖变化创造色彩效果。 邻近色:是色相环上相邻色彩的搭配。

2、新课

展示同类色和邻近色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图片,分析其中的色彩关系。 启发学生思考同类色与邻近色在色彩上效果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虽然邻近色与同类色都具有和谐的色彩效果,但邻近色搭配显得活泼强烈些,而同类色则更加柔和统一。它们的美感有相似之处又不是完全一样的。

练一练:

找出图片中的彩色,分析它们用了那种色彩关系?

①小水壶 ②小盒子 ③青蛙皂盒 ④电吹风 ⑤烛台花瓶

通过色彩模板与学生作品加强学生对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感受。

3、小结

再次强调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二者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1、选择你喜爱的一组同类色或邻近色画一幅小装饰画。

2、应用同类色或邻近色给家人设计一套生活用品,或给自己设计一件日用品。

教学反思:在分析图片时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尽量启发学生思考、找出答案,形成知识,并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同类色与邻近色丰富和谐的美对于美化生活的重要作用,使本课学习有益于学生一生。

第四课    色彩的对比

一、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二、过程与方法: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比的形式美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2、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五、教学准备:

学习材料:图画纸、水笔(钢笔)、铅笔、色卡纸、胶水、圆规,水粉等。

六、教学过程:

(一)、1、组织教学,引出课题 检查教具,稳定情绪。

2.引出课题:色彩对比 3.放影幻灯片,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激发兴趣,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充满对比。

(二)、艺术研究

1.教师: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色彩感受力。

2.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

(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

伊顿(著名的色彩大师): 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

3.色彩的来源?色彩是如何产生的? (1666 年英国牛顿在剑桥大学实验室做了实验:将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七色光谱(色彩是光刺激眼睛产生的视知觉)

4.光源有那些:太阳光,灯光,火光;四季花的生长环境、季节以及所蕴含的人格美和品格美。

5.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

6.色彩对比:

A: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 如:大红、深红、朱红、粉红等 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等

B:邻近色对比:在色环0---40 度的颜色 如:红---橙橙---黄黄---绿绿---蓝 蓝---紫紫---红 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C:对比色对比:在色环上0---180 度的颜色对比。 如:黄--紫红--绿蓝--橙 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举例:幻灯片,图片------学生们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红绿灯,警示牌,舞台服等等。

7.对比色对比如何取得协调、搭配?

1)利用面积的不等

2)加中性的灰色(黑加白)

3)加装饰边(金、银、白边)

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培养敏锐的色彩感受,感悟对比色的作用。

(三)、艺术实践 让学生自主制作一幅几何图形的的画面

要求:规格:20*20 厘米-----运用色彩对比的方式------老师辅导。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比色的运用能力。

(四)、作业展评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讲评。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自评与他评的能力。

五、课后拓展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教学意图: 使所学得以延伸运用。

教学反思:通过用色卡对比使学生们反复熟悉对比色红和绿、紫和黄、蓝和橙  学生创作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些畏难情绪,不能恰当使用对比色。我提示学生:仔细地观察,才会有完美的表现,对比色色彩组合会比同色系色彩组合更容易吸引注意力,画面整体的色调,是作品完美至关重要的体现。

《色彩的对比》

学生创作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些畏难情绪,不能恰当使用对比色。我提示学生:仔细地观察,才会有完美的表现,对比色色彩组合会比同色系色彩组合更容易吸引注意力,画面整体的色调,是作品完美至关重要的体现。

第五课    色彩的调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与前面两课都是色彩基础知识课,而且也与后几册的的色彩知识有相互联系。色彩知识是学习美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教材根据学生实际,从不同侧面让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类型的色彩知识。本课的色彩调和也是色彩知识中重要的一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美感并通过各种方式学会同色相调和和不同色相调和的技能。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较活泼、感性,这样细致的色彩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当然前提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工具要准备齐全。学生只要有经过实践,就能发现从自己的笔下可以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颜色,体验创造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调和的知识,掌握同色相的调和

2、通过欣赏分析色彩的调和,辨别各种色调的调和,并进行色彩调和练习

3、感悟色彩的再创造,体验美术学习的丰富性,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色相环、水粉颜料,学生课堂练习稿两份等

课时: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认识同色相,学会分析并掌握同色相的调和,

教学难点:应用同色相调和的方法自己创作和谐的色彩作品

教学策略:本课内容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首先学生通过图片进行了解调和的色彩,接着教师示范如何将色彩进行调和,再开始自己创作色彩,应用同色相调和的方法自己创作和谐的色彩作品,这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色彩的调和

一、什么叫色彩的调和

    色彩效果:和谐舒适

二、示范:蓝调调和

三、其他色调的调和 如:红色调 黄色调等

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学习色彩运用的重要一课。这一课的重点很清楚,用统一色调的方法来完成一件色彩调和练习的作品。对于色彩调和知识的学习,书中有介绍,所以我让学生先通过对书中内容的自学,联系上一课的学习内容,然后交流不懂的地方来解决这一知识要点,紧接着赏析色彩调和的作品给人带来的美感,分析调和色的运用方法,最后自己尝试完成一件调和色彩的练习。

因为学生平时作业大都用油画棒、蜡笔、彩铅等这种简便的绘画工具来完成,较少用到颜料,所以在尝试练习的时候学生出现了一些眼高手低的现象,有些力不从心。因此,要记住“熟能生巧”,对于一种学生不太熟悉的绘画材料,在课前应让学生先尝试熟悉颜料的特性,也应鼓励学生在课后不断练习掌握这种材料的使用方法。

课后反思自己,目标的落实还有问题,在引导学生欣赏评述环节耗时有点多,所以后面学生的创作实践时间较紧,学生没办法较多的完成作业,造成后面讲评作业时时间少,方法单调,没有让学生说出更多的感受,争取在今后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上还应更加紧凑简洁些。

第六课  服装的色彩搭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通过设计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场合穿着得体,能够结合个人情况进行服装搭配,是成为自我形象的展示,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让学生初步掌握服装搭配的基础技巧,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趋于美好。通过学习这节课,结合学生实际,学生将了解服装设计知识,并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搭配服装的意识。本课压缩了原教材的部分知识点,侧重于服装的色彩搭配、款式、种类,其余搭配条件一带而过。本课教学设计多以学生自主活动展开,把看、想、说、练四方面巧妙结合,便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与单纯学科教育的显著区别。

二、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到服装的款式设计、色彩搭配、面料的选择,对于初一年的同学来讲,造型技能对他们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此,选择从色彩的搭配为主,涉及到款式和面料概括性的介绍其常识,色彩搭配则作为重点处理,并辅以作业练习强化,可以较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色彩应用于服装的一般规律。

(2)服装款式和色彩的搭配规律。

2、能力目标:

(1)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形、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和探究学习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鼓励大家做爱美、会美、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四、学习重点、难点:

1、根据色彩、款式、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合理搭配服装。

2、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评论、创造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色彩工具一套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双休日我去登山,家里有四套衣服,我穿哪一套好呢?

提供服装图片A、B、C、D四种不同志款式,由学生直观欣赏并做出选择。

教师揭题:时代的变化发展,使服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的第二张面孔,所以人们对着装美的追求尤为迫切。服装不仅是个人的审美和素质的体现,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那你们想知道怎样合理的搭配服装,才能穿出品位吗?板书课题《服装的色彩搭配》。       

(二)、讲授新课

1、播放录像:街上行走的形形色色的路人和不同场合的着装(有特点的)让学生欣赏,分析画面(美与不美),并用自己的观点评述。

学生讨论(略)

2、师生互动:指出画面中搭配不和谐的服饰有哪些?怎样搭配才算美?搭配和谐的服饰有哪些?为什么?(从这几个方面启发、引导学生继续讨论)

3、归纳总结:服装搭配定位

(1)不同年龄

(2)不同性别

(3)不同种类

(4)不同款式

(5)不同色彩

(6)不同场合

(7)不同职业

(8)不同个性

(9)不同配件

教师小结:我们通常以服饰和言行举止来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印象,这种以服饰为手段追求完美的努力是为取得别人的好感、尊重和理解。这是一种对外界友善的表示。

(三)、活动实践

1、提出问题

服装是人类美化自身的一种艺术,怎样着装使得自己更加美丽?我身边有这四个朋友(高、矮、胖、瘦)常常不会搭配衣服,闹了不少笑话,请大家一起来帮帮忙,让他们也美上一把,找到自信。

探究问题

应从哪些方面着手为他们搭配衣服呢?

2、服装的款式

探究:找出适合四人的衣服款式

展示服装整体外形,分析讲解X、H、A、Y型服装。

3、服装的种类

探究:搭配适合四人穿着的各类衣服。

服装可分为便装和正装两种,便装又可分为:运动装、学生装、家居装、旅游装、休闲装、牛仔装等等;正装可分为制服、礼服等。不同类型的衣服,有不同的应用场合,场合合适,穿着得体就是美。(根据不同的标准,服装还有很多种分类方法。)

4、服装的色彩

探究:搭配适合四人的不同色彩的衣服

人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色彩是自然的化妆师。色彩对于着装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根据人的头发、肤色等天生的色彩进行分析、搭配。

(1).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2).搭配的技巧

A有色彩搭配(同类色、临近色、对比色)

找一找谁的衣服属于同类色搭配,谁的服装属于邻近色搭配,谁的服装属于对比色搭配。

B无色彩搭配(黑白灰)

C不同纯度与明度色彩的搭配

服装由五大代表色调构成:

艳 色 系———————是一组最艳丽的色彩,较华丽、新潮

黑 白 灰———————打扮的最基本就是黑、白、灰的单一色调。

粉彩色系———————明亮、轻快的色彩组合,是春夏不可欠缺的清爽服装搭配教案。

深 色 系———————在浓重中流露着华丽和高雅。

大地色系———————以褐色系为中心的稳重色调。

5、装的配饰

帽子、围巾、鞋、包等等是服装的配套要素,能使服装的整体搭配锦上添花。但是,恰到好处才是美,过之,就会画蛇添足。

思考:

奇装异服该不该穿?中学生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服装美是外在的,但却表达了内在的追求和生活品味,要根据经济情况选择合理的服装。如果一味的模仿所谓时尚,不但有损自己的形象,还会搞得不伦不类,贻笑大方。中学生应选择符合自己身份与年龄特点的服装,会使自己更加美丽、大方和充满自信,让别人感到你是一个爱美、会美、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6、课堂练习:色彩搭配练习——校服的色彩搭配

要求:(1)、运用色彩的原理(冷色、暖色等)

     (2)、结合年龄的特点

(3)、保持画面的整洁

三、教师总结

时代的发展使服装有了丰富的变化,面对五花八门的服装,同学们不要求奇、求怪、求名牌,而要正确地对待服饰美。通过和谐的服饰和整洁的仪表,来创造良好的性格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华丽而昂贵的服装才是美。只要我们自尊自爱,朴实无华才是一种美。

四、学以致用

今天大家就是设计师,先请每位设计师根据黑板上不同的场合,利用课前准备的服饰进行创意、搭配,为我的四位不同体型的朋友量身搭配最佳服饰。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时,我认为本课不但是以服装的搭配为重点,涉及到服装款式、种类、色彩、配饰等搭配要素,还有结合当今中学生的实际,培养他们的自学、分析、评论、创造和审美能力也是重点。因此,我在安排教学时一方面以现实中的问题贯穿始终,安排了四个不同体型的人,让学生为他们搭配服装,从款式、种类、色彩入手,当为他们搭配好衣服时,涉及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及运用就完成了。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服装款式、种类、色彩、配饰的搭配要领,有目标,不盲目,思路清晰,作业也完成的不错。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当今社会中五花八门的服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谐和整洁的仪表创造良好的性格,并不是华丽而昂贵的服装才是美,只要自尊自爱,朴实无华才是一种高尚的美。

第七课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一、课型:造型·表现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学习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并培养作画的基本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

(2)、难点: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 启示法、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五、教学准备:国画工具、示范用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 ,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趁机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你们画过这种画吗?有什么体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这个话题

(二)、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

1、用笔法(结合欣赏、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

①笔锋运用练习:中锋、侧锋 、逆锋、拖锋   ②笔触练习:点、线、面

2、用墨法:(结合欣赏、教师演示与练习)

①墨色:浓、淡、干、湿   ②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

(三)、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

1、泼墨法: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有的先以重墨落纸后,接着以水笔晕开找出形象再加点景

2、破墨法:是以不同的水量、不同墨色,分先后相叠加而产生一种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现手法

3、积墨法:主要是依据形象由浅到深层层积点,但要干后再接画第二遍,它在形象塑造方面更具特点4、宿墨法:指砚中隔宿之墨,当宿墨开始脱胶之际,既粘而又浓黑,画时留有笔痕

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

(四)、作业要求:

1、墨色的浓淡与水分把握的关系(随堂练习)

2、墨和色相互作用的效果(练习重点)

当堂作业的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水分与浓淡掌握的情况,检查试笔纸和衬纸的运用的情况。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重在笔法和墨法,笔法有中锋、侧锋 、逆锋、拖锋;墨法有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以及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的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并培养作画的基本功,重点是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第八课    写意花卉

一、课型:造型?表现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

2、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写意花卉的临摹技法

(2)、难点: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五、教学准备:中国画工具、图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我们了解了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笔法有中锋、侧锋 、逆锋、拖锋;墨法有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以及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新的课程《写意花卉》

(二)、写意花卉:

(教师讲授)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三)、写意花卉与工笔花卉图片对比欣赏(结合图片)

写意花卉  抽象    讲求意境    用纸为生宣    泼墨为主

工笔花卉  逼真    讲求真实    用纸为熟宣    先打底    再上色

(四)、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 (简略介绍4位国画大师以及欣赏他们的作品。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黄宾虹)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

黄宾虹:(1865—1955)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开派巨匠,有“千古以来第一的用墨大师”之誉。与齐白石合称“南黄北齐”,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

潘天寿:(1897—1971)浙江海宁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擅长画鹰、八哥、蔬果、松、梅。他的艺术博采众长,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感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身,在我们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创作的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等,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五)、观看荷花教学视频,学习写意荷花的画法

1、荷花(又名水芙蓉)的结构:荷叶、莲蓬、荷花

2、荷花的画法:荷花先画出花瓣,大概画十瓣左右,再画莲子和莲蓬,等画面稍微干一些的时候,就点花蕊,再在花蕊上画出纹路。毛笔上蘸淡墨,笔尖蘸一点浓墨勾出花瓣。一般的都画白荷和粉荷,白色染色时候用藤黄加一点点花青,粉荷加一点曙红

3、荷叶的画法:先画正面的叶子,用大提笔或斗笔饱蘸水墨,侧缝握笔挥写,笔顺由边缘向中心画。侧面的叶子以稍重的墨色先画出近处翻开的一边,再用淡墨画也的背面。

蘸浓墨在叶脐处画一个圆圈,并在叶子的墨色将干未干时勾勒叶脉,在靠近边缘处多加些支脉和小脉分支

4、莲蓬的画法:侧缝画出莲蓬的侧面,再用中锋蘸墨色画花的叶和梗,并在梗上画出小刺。中锋蘸浓墨依花心作辐射状画出蕊丝,以点花蕊。可用黄加三绿给莲蓬上色

(六)、布置作业:用写意技法临摹一幅花卉画,可尝试加上自己的想象发挥。

(七)、课堂总结: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利用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对花卉进行写意描述,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第九课    几何形体的联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中最新设计的创新思维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部分首先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本课据此设计,意在促进学生对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开发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依托学生熟悉的几何形体,引导学生进行兴味的联想和创意,进而将创意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十四五岁的年龄特点,已经有能力认识立体的几何形体,再加上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很感兴趣,本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非常有必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几何形体,掌握其结构特点。

2、掌握形体变化的基本规律,发挥想象力,把几何形体组合变化组成画面。

3、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身边周围事物由哪些几何形体组成。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了解各种几何体,掌握其结构。

2、能够从具体的形象概括为抽象形体,掌握其形体变化的规律。

3、能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析,回归于生活。

五、教法学法:示范、欣赏、观摩、自主体验。

六、教具学具:

1、教具:课件、石膏几何体、白板

2、学具:素描纸、铅笔、橡皮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了上节课教学内容素描几何体锥形的内容,巩固了素描的五大调子的知识。分析了几张锥形结构的图片,内容包括自然风光-山、建筑、包装-瓜子袋、家具、工业设计-灯泡、水壶、灯罩、陶艺,为了使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教学目的:以点带面,温故知新,引入本课内容,了解其他几何形体。

(二)、授新课

第一环节 欣赏

1、出示法国画家塞尚的话,即一切物体的形态都可以概括为几何形体。

2、通过对石膏几何体结构的分析,认识几何体。

3、通过欣赏俄罗斯绘画大师马列维奇的《雨后乡间之晨》,了解将画中的风景用几何形体概括的方法,理解自然中的形态。另加入几幅其它作品,使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加深映像。

第二环节 示范

    人可以概括为几何形体吗?试想可以分成几部分?各类似哪种几何形体?

使用白板给学生示范了用圆球或立方体概括人体。向学生说明表现方法。

第三环节 学生课堂练习。

1、画大小不同的圆联想到圆柱。

2、画大小不同的相似长方形联想到长方体。

3、画大小不同的相似三角形联想到三棱椎。

    教师查看学生作业,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提升、拓展知识、推出透视概念,画教室(立方体内部)中的物体,这是一个难点,引出下一课的学习点。

教学反思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连贯语不太清楚。

    2、到示范和练习环节课堂秩序有些乱。

    3、在示范环节有学生不能理解到位。

    原因分析:

    1、在表述上没仔细想,应该多提炼语言。

    2、学生的注意力仅仅可维持20分钟左右。

    3、学生年龄及个体差异,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引导。

第十课    策划一次出游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于通过对一次模拟出游活动的策划,使学生提高策划的整体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应用相关的其他美术知识综合起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这些综合知识包括:插图艺术、美术字设计、版式设计、造型设计,平面设计、手绘线条表达、色彩搭配知识等。在跨学科的知识运用上也有体现,如:策划书中的旅游或出游倡议书、旅游日程安排策划书中涉及到的其他学科有:文学写作知识、自然常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等相关知识。

2、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完成,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分析问题,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式的美术活动中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帮助,克服困难。旨在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与人合作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策划的内容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策划内容美术表达形式

四、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课前对旅游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如:自己的外出游玩路线图、纪念照片、经验感受及物质收获,或者是报刊上刊登的旅游广告信息等。

2、学习材料彩色各种薄厚的卡纸数张、铅笔,直尺,刻刀或剪刀、水彩色、水粉色、

五、课业类别:综合·探索课

六、教学设计:

1、讨论、制定、绘制策划方案

2、用线条图像——物象空间表达等方法表现出游路线图

教学过程:

教学反馈:

如何理解出游活动的整体策划?(主要对本课学习内容谈体会、感想。)

在这次策划活动中应用了哪些相关知识?(如:其他学科知识、社会实践知识、生活经验等)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些建议。

学生的出游名称策划创意:

例如:以旅行团形式的名称有:梦幻巴黎之旅、魔幻岛勇者之旅、GBAR彗星漫游、IEC南极星球运动会之行、黑暗森林五日游、月球之行......

以自助游形式名称的有:花仙子踏青队、太空探险之旅、洋娃娃王国之行、幻想风之旅、异次元空间M星球出行、另类时空-侏罗纪公园之旅......

以上出游行动的内容安排是在学生充满想象的虚拟空间展开的。

大多数学生对太空充满幻想,吃的是奇异的太空食品,玩的是从未有过的游戏,观看的是以地风情和异种类的特产。

这样的幻想之旅的策划大大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的创新意识。学生们纷纷为自己的出游行动出谋划策,强调服务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第十一课    旅行团的标志和旗帜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旗帜和标志的意义,作用及艺术特点。

2、了解旗帜和标志的基础知识,掌握旗帜和标志的设计方法。

3、设计出体现旅行团特点的旗帜和标志。

4、通过欣赏、讨论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策划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旗帜和标志的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和形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难点:

设计出形象简练、明确、有装饰美感的标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画纸、色彩(水彩笔、水彩颜料、彩铅、油画棒等)

讲解范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优美的风景图片)

同学们,这些景色美吗?看到这瑰丽神奇的自然美景,你想不想放下手中的书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去领略祖国的壮美河山?(学生答:“想”。),那好,现在就让我们准备一下去旅游吧!但是,在众多的旅游团队中,我们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团队更具特色,更好的展示我们的团队形象呢?(学生答….帽子……旗帜…..)

——对,最好的办法就是为这次旅游准备一面旗帜和标志。今天,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二)、欣赏,对比,讲授新课

1、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标志?

课件:标志的含义:

——人在社会生活中,用于识别各类事物和传达信息而创造的视觉符号,属现代设计艺术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它是以特定的形象来表示和代表某事物的符号。

2、联系生活实际: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符号,同学们能说出来,并用画笔展示出来吗?(找学生到黑板前绘画)

3、同学们表达得很好,通过大家的绘画表达,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标志的作用。

课件:标志的作用

(1)、用于展示形象。

(2)、用于识别。

4、结合教材,欣赏图片,学习旗帜、标志的基础知识。

课件:基础知识

标志的特点。

标志的类型。

标志的构成形式。

①赏析课本中图片及两幅旅行团图片,总结特点:前半部分造型简练、新颖,识别、示意、传达信息清晰,艺术形象优美,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强烈的时代气息。

如:中国旅游标志——东汉时期,青铜器,出土于甘肃。

标志通过马踏飞燕,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骄傲,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勇往直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中国电信标志——则通过通信线路图标,则是现代文明的体现。

后半部分标志从航天到考古到支持北京申奥,这些标志形态可爱,充满了朝气与活力,表现出标志设计的多种效果。

课件:标志的特点:

造型简练、新颖

传达信息清晰、易识别。

体现文化内涵。

色彩鲜明亮丽。

②同学们考虑一下,我们所熟知的标志可分为哪些种类?

同学之间可互相交流、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件:标志的类型:

政治、文化、体育

经济、科技、商业

公共服务类

③标志种类众多,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它的构成形式如何呢?下面我们就共同学习标志的构成形式。

课件:标志的构成形式。

以文字为主的标志。

以图形为主的标志。

文字和图形组合的标志。

④最后,在设计之前,我们再明确一下旗帜标志的设计要求:

课件:设计要求

要体现我们的朝气和活力以及欢快的心情。

色彩上要考虑远距离效果,鲜明夺目。

形象纹饰要生动可爱,表达出明确的目的,要表现地域特色。

设计时要注意旗帜与标志在色彩和图案上的一致性。

5、教师以“教师教书育人理念”为题进行范画讲解:标志的设计方法(作品展示讲解)

6、课堂实践: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图片,再发挥你们丰富的想像力,为我们班级设计这次旅游的旗帜和标志吧!

(两人一组,合作讨论,绘制)

7、学生设计,教师巡视辅导。

8、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9、小结:这节课通过大家的合作,努力,我们设计出了具有特色的旗帜和标志。老师希望大家把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带到学习生活中,让我们共同去绘制美好的蓝图。

板书设计

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标志图

旗帜图

设计方法

主题

设计造型

构图定稿

色彩

教 学 反 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很有感触,本课集欣赏、设计于一体,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精心选取了风景名胜的图片,让学生在感慨赞美之余,引发学生旅游的热望,导入本课,极大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课标题,课堂气氛热烈,往往会有兴致高潮,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小组合作各具特色,作品十分精彩。

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给学生以直观感,既欣赏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标志,同时又领略了壮美的风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我以自己的设计作为范画讲解,极大引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想同老师一比高低,课堂创作气氛浓厚。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对相关的地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造成了思路的局限性,评价过程中,语言表达不够流畅,这在今后教学中还应在课前让学生充分的查阅资料,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样,视野广了,思路也就宽了,设计的作品才会更能显出其特色与内涵。

第十二课    文化衫的设计制作

【教学目标】

发现美、创造美是每位学生都应具备的素质,把生活中美的东西、美的元素经过我们的双手,变成实用而美观的东西。

通过文化衫的设计,让学生更加认识自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了解文化衫的设计方法以及选择使用正确的材料来进行制作。

【教学重点】

色彩搭配、手工制作和个性化风格的表现。

【教学难点】

    选择的材料是否适合绘制在文化衫上。

【教学思路】

  本节课为人美版初中七年级14册的教材,原来的内容是《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但是我将文化衫和帽子课分为了两课来上,作为一节课我觉得时间较紧,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设计此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先让学生尝试,从实践中找到正确的制作方法和材料,然后再次制作,我认为更适合现在的初中学生。在制作的时候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身上穿的这件文化衫好看吗?是不是很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生:图案象是自己画上去的,而且很酷.)

师:对了,这件文化衫上的图案还真是老师手绘上去的。是不是很有个性呢?我们市面上有很多漂亮的文化衫,但它们所面对的是大众群体,很难满足特定的审美需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摆脱千人一面的现象呢?(生:自己动手设计文化衫。)

二、进入正课

1、欣赏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漂亮的文化衫.(生:欣赏)文化衫的图案有很多种,我们大致地可以把它们分为“卡通(漫画)、京剧脸谱、文字、抽象图案、写实图案”几个题材。(教师分别点评示范作品)这些题材都可以体现我们的个性,大家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创作。但是在选择的时候注意我们是手绘在文化衫上的,所以不能太复杂,比如写实图案就不太适合了。另外图案绘画的位置可以是在胸前,背后,前后图案的风格可以一样, 但是大小不可以一样,不然看起来就有点呆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图案画在那里呢?(生:袖子上……)

 2、动手尝试

师:看了这么多的有个性的文化衫,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试着做一做呢?那么做之前希望同学们能够考虑到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做一件有“个性”的文化衫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生:图案符合自己的爱好,颜色鲜艳…….)师:有个性的东西必然是符合我们个人的爱好和性格特点的。比如我性格开朗,喜欢中国特有的一些艺术形式,所以我就在设计文化衫的时候画了一个比较现代感的京剧人物在上面,色彩的运用上比较鲜亮明快,也反映了我的开朗性格特点。所以大家在设计文化衫图案的时候要考虑到自己的个性的因素。好,现在看看同学们都带了些什么材料来。(生:展示材料)师: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水粉、国画颜料、墨汁、即时贴、丙希颜料等,大家可以挑选使用,注意从老师这里拿走的材料用完以后要放回原位,方便别的同学使用。现在就请大家尝试着创作一件有个性的文化衫吧!(学生分小组进行创作.)

3、 分辨材料

师:(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创作的图案都很有个性,选择的材料也很丰富,那么大家知道我们穿的衣服穿脏了都是要洗的,有些材料一洗就会掉,不适合保留,我们来看看大家选择的材料.(教师点评学生所使用的材料并和同学们共同辨别出适合在文化衫上使用的材料。)师:除了刚才我们了解的这些材料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什么材料?(生:扣子、丝带……)

4、再次创作

师:经过我们对材料的进一步了解,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如何制作一件又漂亮又好穿的文化衫!那么现在就请大家选择适合的材料再次进行创作。(学生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

师:请各组派代表穿着自己设计的文化衫上来展示.并谈谈自己是怎么设计的以及用了什么材料.(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6、总结

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的双手把美的东西、美的元素,变成实用而美观的东西。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文化衫,并且要使用正确的材料来进行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连接得非常紧凑。但是在辨别材料的时候如果能由学生自己上讲台辨别就好了,而不是由老师来讲。最好能加上一个用水来测试这个步骤。因为要制作两次,学生用在制作上的时间太多,其他环节时间紧张。如果能考虑将第一次的制作简化为在布块上做材料测试不知道是否更好。学生制作积极性特别高,课堂次序稍微有点乱,教师教态较随意,不过也体现了这是一节真实的美术课。

第十三课    用相机记录我的旅行

教学内容与目标:了解用相机记录旅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学着用摄影表达旅行中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摄影的手段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习摄影欣赏和评述,形成摄影的基本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用相机记录旅行的内容和方法,

(2)、难点:用相机记录旅行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方法: 启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课件,查阅资料,教科书、视频图片、相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各地旅游景点的照片,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喜欢哪一张照片,为什么?并分析图片中展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特点,说出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都是以什么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旅行经历呢?今天我们来探讨新的课题《用相机记录我的旅行》

二、相机记录旅行的优点:

用相机记录旅行,会留丰富的、真实的影像资料和图片,可以帮助我们去回味山河美景与风土人情,汇集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也可以作为进行其它类型美术创作的素材,使我们从中获得灵感。

三、演示相机使用流程及使用方法

四、取景要求:

1、构图要突出主题。这就是说,一张照片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内容。取景不能过于杂乱,画面要简洁,主次分明,而且对主题的位置、方向,在画面上要作合理安排。一张照片的主题,一般不能放在正中,可放在井字格两线交叉点上的四个黑点位置上。

2、注意画面上的平衡性。照片画面不可一头重、一头轻;不要一边大、一边小;一边多、一边少。应当在人们视觉上相对平衡。
3、要注意画面的稳定性,我们必须给画面下一个稳定的感觉。也就是说,在取景时必须将水平线、地平线等安排在水平位置,面对于地面垂直的物体,如建筑物、电线杆等,应该使它们垂直于照片底边,否则照片就会不稳定,这是值得注意的。

4、直拍还是横拍。如果你要反映画面的宽度和辽阔感,或拍摄对象的水平线条多于垂直的线条,例如水面、田野、街道等,最好横拍。如果要强调高度感,或拍摄对象的垂直线条多于水平线,例如:塔、高大建筑物、高山等,那么最好直拍。总之,表现高大,使用竖的取景,这样可以使景物向上引伸,有时我们把镜头仰起,更能表现高大物的高峻。表现宽广,取景时尽可能使用横拍,这样可使横线条的景物向两方延伸,更表现它宽广的特点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同一主题不同视角和景别的照片分类,并说出各自表达内容的特点。然后,将已归类分组的照片用富有变化的板式粘贴在自己个人相册和小组展板上,配上适当的图文,装饰完成。

六、作业展评:让学生相互评论和自我评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同学们了解了相机记录旅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以及相机使用和取景方法,学着用摄影表达旅行中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摄影的手段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习摄影欣赏和评述,形成摄影的基本素养。

第十四课    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雕塑及其艺术特点

2、难点:雕塑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类型方法:多媒体课件、有关兵马俑的书籍和图片

四、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两位同学上讲台摆一个他们自己认为很酷的姿势,在让下面的同学讨论一下两位同学的姿势如何?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

2、问一下同学们平时见过哪些雕塑?给他们留下怎么样的印象?能看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一)、导入新课:先出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作品的图片各一张。问美术分为哪几类?再问一下同学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由此引出雕塑念。

雕塑:可雕性、可塑性的材料,通过雕、塑、铸、焊等手段制作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二)、雕塑的分类:

1)、按材料:石雕、木雕、竹雕、泥雕、金属雕、冰雕、石膏像等

2)、按空间形制(形态):圆雕、浮雕、透雕

圆雕:不附着背景的完全立体的可从四面观赏的一种雕塑。如《思想者》、《菊花仙子》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厚度,根据凸起的高度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

透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重视一面艺术效果的单面雕,也有双面雕。如室内的屏风

3)、按功用和所放的位置: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性雕塑、室内雕塑等

(三)、雕塑艺术的特点:

1、雕塑的形体: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塑的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形体,不仅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更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例如:

A、罗丹的《思想者》。罗丹是法国近代最著名的雕塑家,被称为“近代雕塑之父”。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最初一位雕刻家。这尊雕塑是罗丹为《地狱之门》中央的门楣而作的。雕塑的人物形态是弯腰屈膝,右手托着下颚,嘴咬着自己的粗手,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眉弓突起,双眼深陷隐于暗影之中,咬肌凸起,全身肌肉紧张。强化了他的苦闷、深思。

B、摩尔的《斜卧像》。这是1957——1958年为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创作的雕像。这是一件抽象化的雕塑,描绘的是一位斜卧翘首远望的女性。

像这种表现性的雕像,强调主观精神,审美理想。这样的雕塑应从内在的意境去观看,不能单看外表。

2、雕塑作品的象征性和寓意性

雕塑形象单纯,难于作复杂的描绘所以作者利用其形体变化,体量和外轮廓造成雕塑的节奏韵律感,赋予象征性和寓意性。如法国马约尔的《地中海》。他以丰满的女人体象征美丽富饶的地中海。马约尔是一位善于刻画女性美的艺术家,他从一个形象和姿态中显露出内心的情感,形体表达内在精神。

3、注重作品的材质和内容的关系

材质美和材质与内容的统一,便是雕塑艺术的重要特点。《鳖》是一件因材施艺,构思奇巧,造型成功的小石雕。作者琢磨得精细逼真,同时在印体石上留有粗糙的砸痕来保持石材原有的特点。这是利用材质肌理对比和加工留痕,增强表现力和审美情趣。

霍去病墓的各种动物雕刻多是利用石材的原形稍加雕凿,既使其具有生命,又保持了石质的美感。

4、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性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使作品作用与环境,并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观。爱得华的《美人鱼》,是置于丹麦哥本哈根海滨公园中的巨石上。她倚坐在水边礁石上,是礁石、海水、天光、倒影都成为作品内涵不可缺少的部分。

美国的《红色立方体》是纽约海上保险公司大厦前的雕塑。在林立的高楼大厦间,斜立的几何体和几何形楼群,形成了正与斜的对立统一关系,暗示了保险公司。强烈的红色使它成为公共环境中的点睛之作。

作品欣赏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难点在于雕塑及其艺术特点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一美术教学计划

初一美术教学计划为使初一新生更好的适应初中美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特长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特制订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高尚的审美...

20xx年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20xx20xx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美术教学计划为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通过对本册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特作教学计划如下一教学总体目标从学生身边环境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七年级美术上册 教学工作计划

东河乡九年制学校20xx年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科任教师吴建平20xx826七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美术基础知识方面差异较大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较肤浅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缺乏但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

初中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20xx--20xx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美术教学计划西泉建福九年制学校朱玲玲一学情分析通过初步摸底发现七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较高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较好但学生视野比较狭窄对美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审美意识较浅还...

20xx年 初中美术教学计划

20xx年春季学期初中美术教学计划板蚌乡中心学校李有政在新的学期里美术教学工作已经展开为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作如下计划美术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它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

美术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20xx20xx年下学期科目美术教师崔俊红日期20xx34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学科美术教师崔俊红日期20xx34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通过对本册教材的深入研究和...

20xx-20xx第一学期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20xx20xx第一学期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张海龙美术教学在课程改革中发生了综合性的变化面对美术学科在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的艺术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本点狠抓课堂教学效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时代个性发...

初中七年级美术下学期教学计划

初中七年级美术下学期教学计划胡坚玲一教学总体目标从学生身边环境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生活中有特色的环境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表现技能学会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寇家河中学李培军一教学总体目标从学生身边环境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生活中有特色的环境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表现技能学会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

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美术教研组工作计划在新学期中我们面临新的学生也就面临新的教学氛围新的教学对象和新的难题我们也就有了新的教学目标和新的教学计划为了能使我校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在新学期里能够按部就班地...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指导思想本学期的重中之重是对七年级同学的学习进行激发与引导使他们的专业技能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本人在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科研教研的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课余时间多参与一些艺术活...

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