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行政管理之电子政务考试小手稿

时间:2024.4.20

简答

s什么是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 答:是指政府机构为了使社会公众更好、更快、更多、更省地享受政府公共服务,充分应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电话、信息家电、移动通信等各种途径向社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政府公共服务。

2.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有哪些特点?

答:(1)随时随地提供服务 (2)以公众需求为导向 (3)集成化 (4)智能化 (5)个性化 (6)自助化

3.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优劣评价有哪些指标? 答: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完备度;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整合度;电子化公共服务可使用度;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度。

4.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实施目标是什么? 回答要点:(1)为公众提供高水平的政府服务。(2)全面整合;(6)推动信息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7)引导公众合理应用和消费信息资源。

15.发展电子政务,将会对政府产生哪些主要影响? 1)改进和优化政府组织;2)重组公共管理;3)提升政府管理的效率4)提高政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等。

16.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提出的哪些新要求?

(1)追求精简高效;(2)走向透明和开放;(3)注重服务;(4)推动创新。 17.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答:1.政府机构存在形式;2.政务处理方式;3.办理时间4.政府组织结构5.政府管理方式;6.政务生效标志;(7)政务处理程序;(8)政府工作重心 ;(9)政府主要议事方式;(10) 政府决策参与范围 18.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一般有哪几个步骤?

答:共四项步骤:(1)实现政府内部管理电子化;(2)推进政府网站的建设与管理;(3)建立电子化部职员的电子业务处理)电子税务;(4)G to C (税务部门对公民的电子业务处理)电子税务。 30.门户网站评估指标组成

答:(1)内容建设指标组成;(2)网站功能指标组成;(3)网站建设指标组成;(4)网站运营指标组成。 论述

1.实施电子政务的价值(意义)。

(1)提升政务处理效率;(2)促进政府服务;(3)改善政府管理;(4)创造社会价值。

2.为适应电子政务发展,政府应如何转型。 答:要点:革新政府理念;摈弃政府传统的审批制度;有效转变政府职能;拓展政府民主;创建“学习型政府”;深入推进政府制度创新。

3.简述我国电子化公共管理服务发展策略。 答:创新政府服务观念与机制;加强管理,推进改革;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3)增加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和渠道,提高政府决策与管理水平。 5. 政府电子化采购的意义。6.与传统的政府采购相比,政府电子化采购有哪些独有的价值?

1.降低政府采购成本2.提高政府采购效率3.优化政府采购管理4.促进政府廉政建设5.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7.政府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相比有何不同特点?

答:1)非营利性;2)垄断性;3)普遍性;4)特定性

8.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指的是怎样一个过程?依次分哪几个层次?

答: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对分散在不同层次和机构的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的集成,实现相互渗透、高度协同和有效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价值的过程。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从低级到高级进行划分,可以分成四个层次:(1)基础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2)基本单位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3)重点业务系统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4)全方位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

9.政府信息资源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1)政府部门为履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责而采集、加工、使用的信息资源;(2)政府部门在业务过程中产生和生成的信息资源;(3)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以及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信息资源。

10.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是什么? 答:是指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派出机构以及其他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形式和时限,将本机关、本单位办理政务和社会事务活动事项,利用信息载体予以公开,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其所控制的信息,并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这样一种制度。 11.政府信息公开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1.公开原则;2.权力原则;(3)利益均衡原则;(4)不收费原则;(5)自由使用原则;(6)救济原则。

12. 什么是政府流程重组? 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对政府的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重新设计,从而使政府的行政效率、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政府运作成本和政府服务的能力与水平等方面的业绩有根本性的提高。 13. 简答政府流程重组的原则。

答:(1)政府业务流程的设计必须以服务对象为中心;(2)政府组织的设计必须以流程为中心;(3)要用系统的观点注重整体流程最优化;(4)充分发挥个人和团队相结合的作用。

14. 我国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主要思路。 答:(1)创造有利于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环境;(2)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资源整合规划;(3)逐步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4)加快建设面向公众的政府信息门户;(5)促进政府与社会信息资源的

的政府管理系统;(4)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推进电子政务的实施。

19.电子政务实施应处理好那些关系。 答:正确处理统一领导和部门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市场行为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电子政务规划和实施计划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新建项目和原有资源整合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监管和改善服务的关系;正确处理电子政务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系统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20.电子政务实施要坚持哪些原则?

答: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2、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3一把手重视和群众参与相结合;4分步实施,以点带面;5实用为主,适度超前; 21.电子政务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1)背景分析;(2)目标和任务分析;(3)实施方案分析;(4)实施保障分析;5.评估与改进分析。

22. 电子政务监理的内容有哪些? 答:电子政务监理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控两管一协调”,即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协调管理。

23.电子政务监理的原则有哪些?

答:(1)委托原则;(2)独立公正原则;(3)依法原则;(4)回避原则;(5)保密原则。 24.电子政务监理包含哪些程序?

答:(1)组建电子政务项目监理机构;(2)编制监理计划;(3)编制工程阶段监理细则;(4)实施监理;(5)参与工程验收并签署监理意见;(6)向业主提交完整的最终监理档案资料。

25. 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一般分为哪四类,请简单阐述?

答:共有四类,即(1)G to C模式;(2)G to B模式;(3)G to G模式;(4)G to E模式。

26.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分几个层次,有哪些标准? 答:分一个总体标准和五个分标准两个层次;五个分标准分别是:(1)网络基础设施标准;(2)应用支撑标准;(3)应用标准;(4)信息安全标准;(5)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27.影响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答:主要因素有:(1)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2)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程度;(3)政府人力资源状况;(4)电子政务相关法律。 28.实施电子税务有何现实意义?

答:(1)显著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税收征纳成本;(2)电子税务有利于税务公开,更好地实现“依法治税”;(3)电子税务有利于税务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4)电子税务有利于税收知识的普及和税收环境的改善。

29.电子税务活动目前有哪些模式? 答:(1)G to B (税务部门对企业的电子业务处理) 电子税务;(2)G to G (税务部门对政府其他部门的电子业务处理)电子税务;(3)G to E (税务部门对内

重视安全与隐私保护;推进标准与规范建设。

4. 简述电子政务对政府有哪些影响,提出什么新要求?

影响:(1)电子政务对官僚体制的影响;(2)电子政务对政府金字塔型组织结构的影响;(3)电子政务对政府行政文化的影响。

要求: (1)追求精简高效; (2)走向透明和开放; (3)注重服务; (4)推动创新。

5.我国电子税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加快电子税务建设的措施。

答:主要问题:对电子税务的认识还远未到位;缺乏整体规划,信息资源浪费严重;存在较为明显的“重电子,轻税务”的倾向;技术方便标准不统一,扩展性差;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措施:提高认识,促进发展;重视统一规划,协调行动;高度重视业务和技术的融合;加快电子税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要想方设法解决电子税务的投入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地解决安全问题。

6.我国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主要思路。

答:要点: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信息资源的日常管理不到位;(2)信息资源规划滞后,标准和规范不到位;(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开放和共享机制欠缺;(4)对政府信息资源整合认识不足,存在比较明显的误区。

解决的主要思路:(1)创造有利于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环境;(2)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资源整合规划;(3)逐步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4)加快建设面向公众的政府信息门户;(5)促进政府与社会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6)推动信息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7)引导公众合理应用和消费信息资源。

7. 当前我国实施电子政务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1)建设统一完整的电子政务网络;(2)建设业务应用系统;(3)建设面向公众的政府服务网站;(4)加快政府基础性资源数据库的建设;(5)重视信息安全,完善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6)推进电子政务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建设;(7)加强培训,提高公务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8)不断总结和提高政府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 8.电子政务实施应处理好的关系。 答:正确处理统一领导和部门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市场行为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电子政务规划和实施计划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新建项目和原有资源整合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监管和改善服务的关系;正确处理电子政务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系统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9.试述门户网站评估指标组成。

答:(1)内容建设指标组成;(2)网站功能指标组成;(3)网站建设指标组成;(4)网站运营指标组成。


第二篇:20xx-20xx电大行政管理本考试资料-------------民族理论与政策(内容跟小册子一样)分类整理


一、填充题

P1)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2.民族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P4)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P2)4. 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5. (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P9)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P13)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地域 )渊源和( 族体 )渊源等。

P13)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P17)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P20)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是原生态民族。

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

即(次生形态)民族。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

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P49)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P50)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P52)3.20xx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P61)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P61)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

P66)1 . 民族问题是随着( 社会的发展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P66)2.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社会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 国家与国家 )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P66)3. 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 民族问题理论 )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P87)4.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 社会 )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P87)5. 只有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P67)6. 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P67)7. 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 矛盾 )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P80)8. 民族间( 经济文化 )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 利益的分配 )、文化发展的需求。

P73)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 阶级斗争)问题。

P90)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 大杂居 ),( 小聚居 ),( 交错居住 )。

P90)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大分散、小聚居 )。

P90)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 1.9万 )公里。

P91)4.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 政教合一 )制度、( 土司 )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 原始民主 )制度等。

P98)5.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 民族发展 )方面,又表现在( 民族关系 )方面。 P104)1.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 提高民族素质 ),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 民主的组织形式 )。

P109)2 .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P101)3. 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 压迫 ),反对民族( 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 地位 )和( 权利 )。

P102)4. 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 民主 )运动的一个原则。

P110)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 ),设立( 自治机关 ),行使( 自治权 )。

P110)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 设立和建设 );二是自治机关的( 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

P111)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 )、( 自治州 )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P112)4.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的权利。 P118)5.中国共 产 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和(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1.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19xx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4.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

P143)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 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P143)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 少数民族自力更生 )相结合的方针。 P144)3.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 国家利益 )和( 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 )相结合的原则。

P145)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 开发 )式扶贫。

P147)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 集约型 )的、( 素质和效益较高 )的经济增长方式。

1.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 标志 )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 前提 )。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 民族教育专门法 )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办学形式)、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3.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4.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等。

5.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 条件 )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先导)。

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 语言意识 )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规律、(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繁荣的)规律。

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了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P174)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承认和坚持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

P179)2 .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 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P172)3. 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 生活条件 )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 价值观念 )和行为方式。

P173)4. 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 无形 )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P173)5. 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 阻碍 )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P170)6.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 气候 )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P177)7. 民族风俗习惯的( 人为改革 )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P189)1.佛教、( 伊斯兰教 )和( 基督教 )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P188)2.原始宗教是以自然崇拜、( 图腾 )崇拜、祖先崇拜和(巫术)等形式为内容的宗教。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的信仰。

P189)3.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 适应性 ),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 社会根源 )和( 认识根源 ),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外在条件。

P189)4.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 信仰 )问题与( 政治 )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P190)5.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 唯心主义 )思想体系与( 唯物主义 )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 )。

二、单项选择题

P3)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P7)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D. 政治性

3.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B.经济发展

P10)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B )B.族类

P10)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 C.南朝

P10)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D.自然力

P12)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D.斯大林

P22)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D.19xx年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D .民族

2.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B. 演进的

质与量的提高。

3. 民族( 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D. 同化

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 )同化。C.自然

P50)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 C.民族群体之间

P51)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P52)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B.性质

P52)4.20xx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D.和谐 P61)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D.和平与发展

P69)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 C.社会因素

P66)2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 ,以及民族之间A. 民族与阶级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P68)3. 现今世界上共有(C. 3 000)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P79)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D. 经济利益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P90)1.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10多 )个国家接壤。

P90)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 A )以上民族共居。 A.两个

P90)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C )。 C.64%

P90)4.我国大陆地区的( B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B.31个

P91)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B )。B.18个

P98)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上。

P103)1. ( A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 民族平等团结

P102)2.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 C )。 C. 根本原则

P106)3.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B )。 B. 1/3

P110)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C )。 C.自治权的行使

P110)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A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P111)3.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C )个。 C.155

P121)4.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C )个。 C.44

P122)5.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B )。 B.民主集中制

1.19xx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2.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从19xx年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 D ) D.290多万人

3.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B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P140)1.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D )。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P140)2.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P144)3.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 C )。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P145)4.19xx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 D )。 D.对口支援

1.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B)。 B.精神文化

2.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 A ),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A.科技人员和教员

3.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D )个。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4.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A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D )种。 D.15

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 )。A.满、回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A.11)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形式的拼音文字。

P172)1.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B)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P176)2. 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 D )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D. 传承性和变异性

P177)3.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C )。 C. 原则性和灵活性

P188)1.据20xx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D )。 D.1亿多人

P187)2.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C )。 C.佛教和伊斯兰教 186)3.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 C )。 C.资产阶级

P191)4.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B )B.自治、自养、自传

P191)5.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 C )。 C.赵朴初居士

三、多项选择题

P2)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P5)2.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 P6)3.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 A. 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P3)4. 民族理论( ABCDE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 是一门理论科学 C. 是一门实践科学 。 D. 是一门交叉学科 E. 是一门新兴学科

P9)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E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E.生物属性

P12)2.孙中山在19xx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P12)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P17)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P20)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ABDE )。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ABE)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E跳跃式发展

2.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BD) A.社会生产 B. 社会分工D. 外部交往程度

3. 民族发展包括( BCD ) 等 B.经济发展 C. 政治发展 D. 文化发展

4.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 C.民族关系 D.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

5.强迫同化是( ABCD) A.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B.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 D. 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P52)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P56)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P54)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E.民族发展的促进

P58)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P58)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P77)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 A.普遍性 B.国际性D.敏感性

P68)2. 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D. 民族的活动中 E.民族的交往联系中

P78)3. 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 地域 B. 民族D. 经济 E. 文化

P81)4.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BCDE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B. 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 C. 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D.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P89)1.据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BD) B壮族D.满族 P96)2.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 BCD )。 B.《格萨尔》 C.《江格尔》 D.《玛纳斯》 P91)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ABCE )。

A.封建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P98)4.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CDE )。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P101)1.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ABCD )的平等。 A. 地位 B. 待遇 C. 权利 D. 利益

P103)2. ( BCDE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P102)3.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 ABCE )。 A. 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B.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C. 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E.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

P102)4.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 ABDE ) A.和睦 B.友好D.联合 E 协调 P107)5. 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BCD)。 A. 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 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D. 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P116)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P118)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 BCDE )。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P119)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ABCDE )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C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 P121)4.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 ACE )A.民族干部C.民族语言文字 D.民族风俗 E.民族形式

P123)5.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BC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1.少数民族干部是( ABCDE )。 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 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标志 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2.当前,迫节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比例,其中主要包括( ABCDE )。

A.数量结构 B.文化知识结构 C.专业结构 D.分布结构 E.年龄结构

3.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 产 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 AB )的方针、原则。A.科学技术干部 B.理论干部P139)1.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ABCE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P146)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1.民族教育( ABCD )。 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 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C.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BCDE )。 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

3.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BCDE )。 B.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 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 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

1.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 E.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

2.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DE )。 B.平等 D.使用 E.发展

3.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 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

4.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ABCE)

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E.蒙文八协

P179)1. 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ABCE )。

A.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B.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E.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P176)2. 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其:( ABCDE )。 A.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 B.是否有利于人民团结 C.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 D.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E.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P171)3.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E)A民族性 B群众性 C传承性 D变异性 E敏感性 P170)4.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BCDE)B自然原因 C经济原因 D历史文化原因 E宗教原因 P181)1.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BDE )。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P188)2.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 ABCDE )。 A.群众性 B.民族性

C.国际性 D.长期性 E.复杂性

P187)3.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ABCDE)A东正教 B佛教C天主教D伊斯兰教E基督教 P190)4.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循以下行为准则:( ACDE )。

A.维护法律尊严C.维护人民利益 D.维护民族团结 E.维护国家统一

四、辨析题

P2)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P7)2.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 P6)3. 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错,民族改成民族观)

P7)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对)在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中,民族现象、民族关系事关每一个公民。

9)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P11)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20)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

造成的。(错,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错。这种现象是民族消亡而不是民族灭亡。

3. 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4.民组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合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错,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P50)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对)对。只有这种关系中具有民族性的内容才应将其纳入民族关系中

P50)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

P50)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虽然有些民族关系是通过这种关系表现出来,但不能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间的一般行政等关系都说成是民族关系。 P56-57)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

P58)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P87)1. 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错,封建社会改为社会主义社会)

P66)2.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对)民族问题概念的合理确定,将直接关系到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社会发展和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P67)3. 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人类社会发展中最早形成的民族与最早出现的国家大体上是同时产生的,在民族形成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存在和发展密切相关。 P79)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错,结尾加上文化事业)

P89)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对)还有几十万人的民族成分尚未确定。 P98)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错,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与民族关系方面)

P101)1.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对)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并把它作为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P107)2. 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错,保障的是权利和利益)

P112)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错,把人民政府去掉)

P110)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错,还有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P112)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P114)4.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错,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

P116)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 产 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错,不是创造,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

1.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错 这只是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还有许多内容。

2.目前少数民族干部中最缺少的是管理干部,最多的是党政干部。(错,目前少数民族中党政干部最多、管理干部少、科技干部更少的不合理结构。)

3.中国共 产 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对我国已经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多部法律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配备作出规定。

P143)1.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错,不是主要的,是必要的必须的)

P144)2.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错,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生产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

P146)3.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错: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经济)

1.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成败、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少数民族人民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事实证明,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是和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思想理论水平密切相关的。因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使改革开放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对)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状况很不相同,大都基础很差。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有了大的发展,但基础仍很薄弱,各少数民族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明显。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综合指数也大大低于全国教育综合指数。

1.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错,民族语言文字随民族的形成而形成,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将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亡。)

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错,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和文字的统一。)

1. 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对)新中国成立后,在历次宪法中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P174)2. 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错,是中性作用)

P177)3. 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对)经济基础是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物质前提,经济基础决定着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P177)4.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对)改革必须遵重本民族人民群众的愿望,改与不改,何时该和怎样改,均由少数民族的干部和群众自己决定,被人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强迫命令。

P185)1.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对)宗教信仰是一部分信教群众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属于思想领域的认识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

183)2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很快消亡(错,宗教将长期存在下去) P190)3.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错,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加以干涉)

P192)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一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错,不仅这一个内容)

五.论述

1.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P6-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有这不可忽视的意义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建设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只有个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领导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才能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创建一个和平而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在国际社会交往和谈判中有坚实的后盾,提高本国的世界的地位。民族的团结同时还可以使得大家共同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和共同富裕,民族冲突所带来的却只有灾难和不幸,因此需要加强民族大团结。

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

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

“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现阶段,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3.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p44

一、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型。二、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其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隔离而造成的。 三、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重新组合成新的民族的现象。

四、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五、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民族融合实现之日,就是民族最终消亡之时。

6.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P98-100)

民族问题对于多民族的我国来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 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是人民团结的重要标志。民族问题的存在程度和解决状况,直接影响着民族团结和人民团结的程度和状况。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社会稳定以稳固的民族大团结为前提、为基础。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发生的民族问题,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地区,波及影响面广,连锁反应大。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和传播媒介现代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和有利的国际环境;民族关系状况是国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民族发展是多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不加速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会影响和制约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那么国家的现代化社会发展也是不完整的。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我国90%以上的陆地边境线在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好民族问题、搞好民族关系是边防巩固的必要条件。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只有在各族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参与下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我国少数民族大都经济发展基础较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压力较大;因此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有利于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8.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P110-112)

答:一、概念: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的基本自治制度。 二、主要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其自治权属于特殊的地方国家权力,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同,不享有脱离国家而独立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条件下的一种地方政权形式,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的和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这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就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也必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实行。这种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即只有聚居在一定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才能实行民族自治,不是分散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实行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民族聚居无关的地方自治。 3.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承认民族差异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使之能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而建立的。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人民中的一部分,享有的当家作主权利具有民族性。一方面,少数民族作为国家主人,他们在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上的特殊要求应得到特别保护;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享有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以,在少数民族传统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行使自治权是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关键。可以说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否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 三、实质: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质是要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使有着一定的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有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少数民族按照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和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9.当前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结合教材进行论述)

拓宽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渠道。2.重视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廉洁自律、敬业勤政、奉公守法、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队伍。3.重点选拔少数民族经济、科技和管理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4.加强少数民族中高级后备干部、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5.拓宽乡镇基层后备干部的来源。6.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7.注重少数民族干部观念的不断更新。

11.试述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多写点)

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因此,一个民族的教育在这一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族教育是关系到民族发展和社会发展与否的大问题。

1.民族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

2.民族教育发展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3.民族教育是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

4.民族教育发展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2.联系实际谈谈怎样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13.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原则?178

14.怎样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P184)

10.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P143-145)

7.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的含义。P102)

2.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P20-21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P61-63)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向?86

更多相关推荐:
电大专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11春行政管理专科试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年级20xx年春学生姓名专业行政管理学号目录写作提纲3内容摘要4关键词4正文4一绪论4二本论4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二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中...

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政府执政能力研究2.政治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3.现代社会对行政机构领导者素质的要求(现代社会对领导机构管理者素质的要求)4.论领导权力的有限性5.我国领导体制改革趋势前瞻6.试论领导环境对领导主(客)体的…

侨光电大20xx春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及范文

侨光电大20xx春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及范文一毕业作业的教学目标及其要求一毕业作业的教学目标1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过程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专业研修素质和创新意识及能力...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格式模版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专科毕业作业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专科毕业作业浅析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北京基地货物托运员激励管理问题分校门头沟电大年级20xx年秋学号20xx7180362姓名齐鑫指导教师侯国...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提纲调查目的促进镇政府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政府形象调查对象镇政府调查内容1镇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2镇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3镇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4完善镇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调查方...

电大行政管理毕业社会调查报告 (1)

广西省广播电视大学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关于企业培训职工的调查报告姓名闵杰强学号1045001255180专业行政管理年级20xx级院校广西贺州电大二一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关于企业培训职工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培训不仅通过员...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1]

关于对中阳县金罗镇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张林喜关于对中阳县金罗镇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为了深入了解中阳县金罗镇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情况我于20xx年3月1日至20xx年3月20日对中阳县金罗镇的电子政务建...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精】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一论文封面见附件一必须使用新封面并按规定填写内容二正文见附件二论文正文紧跟第一页硬皮封面装订论文按以下顺序装订1目录单独一页四号字单倍行距无页码2论文页面设置默认...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本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附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本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一论文成绩评定及填写要求评定论文成绩时除给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级外必须同时给出对应的百分制成绩百分制成绩对应等级如下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提纲调查目的促进镇政府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政府形象调查对象镇政府调查内容1镇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2镇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3镇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4完善镇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调查方...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提纲调查目的促进孝义市政府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政府形象调查对象孝义市政府调查内容1孝义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2孝义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3孝义市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4完善孝义市...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格式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一论文成绩评定及填写要求各试点电大在评定论文成绩时除给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级外必须同时给出对应的百分制成绩百分制成绩对应等级如下优90100良8089中7...

电大行政管理论文(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