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要点归纳

时间:2024.4.27

《中药学》

第一章 解 表 药

※要点归纳

1.解表兼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有麻黄、香薷、浮萍;而解表兼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有麻黄、细辛、紫苏叶。

2.解表兼能祛风湿或通络散寒的药物: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

3.解表兼能祛风湿止痛的药物有桂枝、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而解表兼能祛风止痉的药物有防风、蝉蜕。

4.解表兼能通鼻窍止痛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其中辛夷为治鼻渊之专药;白芷芳香退窍,主入阳明,为足阳明经引经药。

5.解表兼能利咽的药物有薄荷、牛蒡子、蝉蜕;而解表兼能透疹的药物有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胡荽、柽柳。

6.解表兼能升阳举陷的药物有柴胡、升麻、葛根。其中柴胡升肝胆之气而有升阳举陷之功,为治疗少阳之要药。

7.解表兼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有薄荷、柴胡;而解表兼能清热解毒的药物为升麻、菊花、野菊花、牛蒡子。

8.解表兼能祛除水邪的药物:麻黄、桂枝、生姜、香薷、紫苏、细辛、白芷、浮萍。

9.其他章节兼能解表的药物:大青叶、板蓝根、青蒿、金银花、连翘、独活、广藿香、佩兰、苍术、前胡。

第二章 清 热 药

※要点归纳

1.清热药中,长于清心火的药物:黄连、栀子、连翘、水牛角、生地黄、淡竹叶、竹叶。

2.清热药中,长于清肝火的药物:龙胆草、夏枯草、栀子、大青叶、牛黄、赤芍、黄连、决明子、青葙、密蒙花、谷精草、熊胆。

3.清热药中,长于清肺火的药物:黄芩、石膏、知母、地骨皮、金银花、连翘、芦根、天花粉、鱼腥草、射干、山豆根、马勃。

4.清热药中,长于清胃火的药物:石膏、知母、黄连、芦根、天花粉、穿心莲、蒲公英。

5.清热药中,长于清肠火的药物: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白头翁、秦皮、马齿苋、鸦胆子、败酱草、大血藤。

6.清热药中,清暑热的药物:青蒿、金银花、石膏、绿豆。

7.清实热又清虚热的药物:知母、生地黄、玄参、牡丹皮、白薇、青蒿、地骨皮、胡黄连。

8.清热解毒中,兼治湿热泻痢的药物:白头翁、金银花、拳参、马齿苋、穿心莲。

9.清热解毒中,兼治肺痈吐脓的药物:鱼腥草、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穿心莲。

10.清热解毒中,兼治肠痈腹痛的药物:败酱草、大血藤、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鱼腥草。

11. 清热解毒中,兼治乳痈肿痛的药物: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穿心莲、漏芦。

12. 清热解毒中,兼治咽喉肿痛的药物:马勃、射干、山豆根、金银花、连翘、板蓝 1

根、大青叶、青黛、山慈菇、熊胆。

13. 清热解毒中,兼治疮毒及蛇虫咬伤的药物:白花蛇舌草、金银花、重楼、紫花地丁、半边莲、半枝莲、山豆根。

14. 清热解毒中,兼治湿疹湿疮的药物:白蔹、蒲公英、青黛、半边莲、土茯苓、穿心莲。

15. 清热解毒中,兼治痰热咳嗽的药物:穿心莲、马勃、射干、山豆根、鱼腥草、青黛、山慈菇。

第三章 泻 下 药

★※要点归纳

1.大黄是泻下实热内结的代表药;巴豆是泻下寒实内结的代表药。

2.兼有活血作用的药物:大黄、千金子。

3.兼有消肿散结作用的药物:芒硝、大戟、甘遂、商陆。

4.兼有利水利尿作用的药物:牵牛子、郁李仁、商陆。

5.兼有清热泻火作用的药物:大黄、芒硝、芦荟。

6.其他章节兼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当归、肉苁蓉、榧子、桃仁、栝楼仁、胖大海、苦杏仁、苏子、柏子仁、核桃仁、何首乌、桑椹、黑芝麻、决明子、蜂蜜等。

第四章 祛 风 湿 药

★※要点归纳

1.性偏温燥,善治寒痹的药物有独活、威灵仙、川乌、草乌、桑寄生。而独活风寒湿痹均相适宜,尤善治下半身痹痛。

2.性偏寒,善治热痹的药物:防已、稀莶草、络石藤、桑枝、秦艽。

3.善治行痹的药物:威灵仙、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海风藤、络石藤。其中,金钱白花蛇能“透骨搜风”为治风湿顽痹之要药。

4.善治着痹的药物有独活、防已、木瓜、松节、豨莶草;而善治腰背痛的药物有桑寄生、独活、狗脊、五加皮。

5.既能祛风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有五加皮、防已、路路通、桑枝;祛风湿兼有止痛作用药物有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徐长卿、川乌、千年健等。

6.偏治上肢痹痛的药物有秦艽、桑枝、羌活、桂枝、姜黄;而偏治下肢痹痛的药物有独活、木瓜、防已、五加皮。

7.其他章节中具有祛风湿作用或常用治风湿痹痛的药物:麻黄、桂枝、细辛、防风、羌活、藁本、苍术、薏苡仁、萆薢、附子、川乌、续断、川芎、牛膝、天麻、巴戟天等。

第五章 化 湿 药

★※要点归纳

1.芳香化湿药,性偏温燥,易致伤阴,阴虚者当慎用。芳香化温药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油成分散失,而降低药效。

2.化湿兼能行气的药物有厚朴、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而化湿兼能止呕的药物有广藿香、砂仁、白豆蔻、草豆蔻。

3.化湿兼能温中,可用治中寒之脘腹冷痛的药物有砂仁、草豆蔻、白豆蔻、草果;化湿兼能宣化外湿,用治暑湿、湿温、湿热之病的药物有广藿香、偑兰、苍术、白豆蔻。

4.芳香化湿药中,能散无形之滞,下有形之积,可治湿、食、气、虚等多种因素引起脘腹胀滿疼痛是厚朴;既化内湿又散表寒,为治外寒内湿之要药是广藿香。

5.其他章节中能化湿的药物:香薷、白术、扁豆、陈皮、半夏、佛手。

第六章 利 水 渗 湿 药

2

★※要点归纳

1.利水渗湿药中,主要以治疗水湿为患之疾病,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等以利水消肿为主,适应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疾患;其中猪苓、泽泻主要适应于下焦代谢失常之水肿、小便不利;茯苓主要适应于中上焦代谢失常之水肿、小便不利;而泽泻、薏苡仁性寒,尤宜于偏热之水湿疾患。

2.治泄泻的药物有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其中茯苓、薏苡仁用治脾虚泄泻;泽泻、车前子、滑石、薏苡仁用治湿热泄泻;而车前子、滑石则又能用治暑湿泄泻。

3.本章用治脾虚痰饮者为茯苓,治肺热痰饮者为车前子、虎杖,治湿热痰饮者为泽泻。

4.利尿通淋兼清热有泽泻、木通、通草、灯心草;但心火动宜用木通,肾火动善用泽泻。

5.治湿热淋、膏淋、血淋、砂石淋之要药的分别为:车前子、萆薢、石韦、金钱草。

6.茵陈以利湿退黄为主,金钱草、虎杖等亦能利湿退黄,适应于湿热黄疸。但作用最强最全面者首推茵陈,金钱草次之。

7.利湿兼清肺化痰或止咳的药物有车前子、石韦、虎杖;利湿兼清热解毒的药物有车前草、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而利湿兼安神或除烦的药物则有茯苓、茯神、木通、灯心草。

8.利湿兼健脾的药物为茯苓、薏苡仁。其中茯苓甘补淡渗,利水兼补心肺于上焦,渗湿补脾于中焦,利肾中水邪于下焦使水湿之邪由上、中、下分消。

9.利湿兼杀虫止痒者有萹蓄、地肤子;而利湿兼通经下乳者有木通、通草。

10.其他章节中有利水(尿)作用的药物:麻黄、香薷、浮萍、竹叶、淡竹叶、商陆、牵牛子、桑枝、五加皮、大腹皮、槟榔、白茅根、蒲黄、牛膝、益母草、泽兰、小蓟、海藻、昆布、桑白皮、葶苈子、黄芪、白术、地龙、琥珀等。

第七章 温 里 药

★※要点归纳

1.温心阳的药物有附子、肉桂、干姜;温脾阳的药物有干姜、附子;而温肾阳的药物有则有肉桂、附子、乌药、丁香、小茴香。其中,附子力强为回阳之要药,干姜力弱且能助附子回阳,故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

2.温胃散寒的药物有干姜、高良姜、吴茱萸、荜澄茄、荜茇;而温脾散寒止泻的药物有干姜、附子、吴茱萸、胡椒。

3.温肝散寒止痛,治少腹痛(疝痛)的药物:吴茱萸、小茴香、肉桂、荜澄茄。

4.治胃痛的药物有丁香、高良姜、花椒、干姜、荜澄茄、胡椒;而附子、乌头、肉桂可治胸痛;吴茱萸、肉桂用治痛经。

5.茴香有大、小两种。大茴香辛甘温,其香虽有,其味颇甘,其性不烈,用作调料调味则宜;小茴香辛温,帮以除沉寒痼冷比大茴香力大。

6.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生姜皮和脾行水以治水肿;生姜汁温散、温中及温肺之力均较生姜为强;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炮姜则功似干姜而较弱,但长于温经止血,以治虚寒性出血;煨姜温散之力减弱,但温中止呕及温肺止咳之力增强。

7.其他章节兼有温里作用的药物:桂枝、细辛、草果、生姜、乌药、艾叶、仙茅等。

第八章 理 气 药

★※要点归纳

3

1.偏行脾胃气滞的药物有陈皮、木香、枳实、枳壳、甘松、檀香、大腹皮;偏行肝郁气滞的药物有青皮、香附、川楝子、乌药、绿萼梅、玫瑰花、香橼、佛手;而偏行肺气壅滞的药物则有乌药、薤白、陈皮。

2.用治气滞热证的药物有枳实、枳壳、川楝子、青木香;而用治气滞寒证的药物则有青皮、陈皮、乌药、木香、沉香、檀香。

3.行气兼可止痛者有川楝子、乌药、木香、香附;行气而能调经者有香附、乌药、玫瑰花。

4.行气而能治疝痛者有橘核、橘络、香附、乌药、川楝子、青皮等;行气而兼化痰湿者有陈皮、枳实、枳壳、佛手、香橼。

5.陈皮性缓而调气,长于理脾肺之气而健脾燥湿化痰,而宜于中上二焦;青皮力猛而破气,长于理肝胆气而消积化滞止痛,宜于中下二焦。故有“陈皮升浮,入脾肺治高而主通,青皮沉降入肝胆,治低而主泻”之说。

6. 其他章节兼有理气作用的药物:紫苏、厚朴、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莱菔子、槟榔、川芎、乳香、没药、延胡索、郁金、姜黄、莪术、三棱、肉豆蔻。

第九章 消 食 药

★※要点归纳

1.善消米面食积者:麦芽、谷芽、神曲、莱菔子。

2.消中兼补,有健脾开胃之功的药物:鸡内金、麦芽、谷芽。

3.“焦三仙”是指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善消肉积、乳积,焦神曲善消酒积与陈腐之积,焦麦芽善消米面薯芋等淀粉类积滞。

4.其他章节有消食化滞作用的药物有:枳实、陈皮、青皮、厚朴、槟榔、莪术、三棱。

第十章 驱 虫 药

★※要点归纳

1.偏于驱杀蛔虫的药物:使君子、苦楝皮、鹤虱、榧子。其中使君子历来被医家视为小儿驱蛔虫之良药。

2.偏于驱杀绦虫的药物:槟榔、南瓜、鹤草芽、雷丸。其中槟榔为驱绦虫之专药;南瓜子杀虫力较弱,常作槟榔的配伍,用于绦虫病。

3.偏于驱杀钩虫的药物是雷丸、榧子;偏于驱杀姜片虫的药物是槟榔、榧子;而偏于驱杀蛲虫的药物为使君子、槟榔、鹤虱。

4.驱虫兼消积滞的药物是使君子、槟榔、鹤虱、榧子;驱虫兼能通便的药物是槟榔、榧子;而驱虫兼能利水的药物为槟榔。

5.其他章节具有驱虫作用的药物:贯众、百部、萹蓄、牵牛子、川楝子、花椒、乌梅、石榴皮、雄黄。

第十一章 止 血 药

★※要点归纳

1.能活血行气止痛的药物:川芎、姜黄、延胡索、郁金、乳香、没药。其中延胡索为理气止痛之要药,其止痛作用最为突出。

2.活血作用较强,称破血,具体药物:三棱、莪术、水蛭、虻虫、土鳖虫、斑蝥。

3.活血作用较缓,称和血,具体药物:鸡血藤、丹参、红花(小剂量)。

4.兼能活血消痈的药物有丹参、郁金、桃仁、王不留行;而兼能消肿生肌的药物有乳香、没药、血竭。其中丹参为治妇科血瘀经闭、血热经闭及血热经来先期之良药。

5.兼能化食消积止痛的药物有刘寄奴、三棱、莪术;而兼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有益母草、泽兰、牛膝。

4

6.兼能补肝肾强筋骨药物有牛膝、骨碎补;而兼能续筋接骨的药物有土鳖虫、自然铜、骨碎补。

7.兼能下乳的药物是穿山龙、王不留行;而兼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桃仁。

8.兼能止血的药物有郁金、五灵脂、血竭、儿茶、刘寄奴;兼能补血的药物是鸡血藤。

9.其他章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牡丹皮、赤芍、大血藤、大黄、千金子、穿山龙、虎杖、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当归、山楂、海马。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要点归纳

1.化痰兼能止痉的药物:天南星、白附子、天竺黄。

2.化痰兼能降逆止呕的药物:半夏、旋覆花、竹茹、枇杷叶。半夏偏治痰饮所致的呕吐;旋覆花偏治胃虚湿蕴所致的呕吐;竹茹和枇杷叶偏治胃热呕吐。

3.一般要使用炮制品的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

4.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兼有解表作用的药物:桔梗、前胡。

5.化痰兼能软坚散结的药物:昆布、海藻、海蛤壳、海浮石、黄药子。

6.化痰兼能利咽的药物:桔梗、胖大海。桔梗宣肺利咽开音之力较强,用治外邪或痰热郁肺所致之咽痛音哑重证 ;胖大海宣肺利咽开音之力较弱,宜用治肺热或热毒内盛所致之咽痛音哑轻证。

7.化痰兼能润肠通便的药物:瓜蒌、杏仁、紫苏子。

8.润肺止咳的药物有紫菀、款冬花、百部、贝母,它们均能润肺止咳,无论暴咳、久咳皆可用;降气止咳平喘的药物有紫菀、款冬花、百部、贝母。

9.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药物:葶苈子、桑白皮。但两者所治病机有所不同。

10.其他章节中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麻黄、细辛、桑叶、牛蒡子、黄芩、射干、干姜、莱菔子、陈皮、远志、南沙参、五味子、诃子。

第十四章 安 神 药

★※要点归纳

1.本章药物多具甘味和平性,归心肝经,均具有安神定惊之功。常用于心神不宁之实证或虚证。

2.属矿石(含化石、贝类)类的药物:朱砂、龙骨、磁石、琥珀、珍珠。其质重,沉降之性明显,常具有重镇安神或平肝潜阳作用,多用治心神不宁之实证或肝阳上亢证。

3.属植物类的药物:酸枣仁、远志、柏子仁、灵芝、合欢皮、首乌藤。突出滋养之特性,均具有养心安神作用,多用治心神不宁之虚证。

4.本章内服过量或持服,易致中毒药物:朱砂。

5.安神兼活血的药物:合欢皮、琥珀。

6.其他章节兼有安神的药物:茯苓(茯神)、丹参、珍珠母、人参、大枣、龙眼肉、百合、麦冬、五味子等。

第十五章 平 肝 息 风 药

★※要点归纳

1.本章药物主入肝经,多虫药(虫类搜风)、贝壳药(介类潜阳)、矿物药(质重下行)。

2.平肝息风药有性偏寒凉或性偏温燥之不同,要区别使用。若脾虚慢惊,不宜用寒凉 之品;阴血亏虚者,当忌温燥之品。

3.平肝息风药中矿石、介贝类质坚沉重,用量应大,生用时并宜先煎。

4.全蝎、蜈蚣、僵蚕为虫类息风止痉药。但前两者有毒,常用于惊痫抽搐重证及较重 证;后者无毒,且性最平和,药力较弱、适用于惊痫抽搐轻证;惊痫抽搐重证者以蜈蚣、全 5

蝎同用,惊痫抽搐轻证一般以僵蚕、全蝎配伍。

5.钩藤有效成分易被高热破坏,入汤剂应后下;羚羊角为贵重物品,一般入丸散服用。

6.息风止痉,又能平肝阳的药物:羚羊角、天麻、钩藤。而羚羊角、钩藤善清热息风。

7.兼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有石决明、珍珠母、羚羊角、钩藤;而兼能通络止痛的药物有天麻、全蝎、蜈蚣、僵蚕、地龙。

8.兼能收敛固涩的药物有牡蛎、珍珠母;而兼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有羚羊角、牛黄。

9.兼能清热降压的药物:钩藤、羚羊角、罗布麻叶、石决明、蒺藜。但天麻、蜈蚣、全蝎有降压作用,而无清热之功。

第十六章 开 窍 药

★※要点归纳

1.开窍药乃治标之品,对于各种病因,须选配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如高热神昏配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品,痰湿蒙蔽心窍,须配化痰化湿之品,气郁暴脱须配理气药同用。

2.本类药气味芳香,易挥发,故内服多入丸散,不宜入煎剂,仅石菖蒲可入煎剂。

3.开窍药用麝香、冰片、苏合香、樟脑,芳香走窜,易伤胎元,孕妇忌用;麝香、苏合香又辛温走窜,阴虚阳亢者慎用。

4.开窍药中麝香、冰片、苏合香泄人元气,只宜暂用,不可久服。

5.本章药物中清心开窍的有麝香、冰片、石菖蒲;辛温开窍的有麝香、苏合香;清热祛痰开窍有石菖蒲。其中麝香辛香走窜之性甚烈,为开窍之力最强,为治神昏闭证之要药;苏合香长于开窍辟秽,其力稍逊于麝香,多用于神昏之寒闭证,现代多用治冠心病心绞痛。

6.兼活血散瘀止痛的药物有麝香、苏合香;兼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兼化湿辟秽的药物有石菖蒲、蟾酥、樟脑;兼攻毒散结的药物有蟾酥、樟脑。

7.其他章节中具有开窍醒神作用的药物:牛黄、皂荚、竹沥。

第十七章 补 益 药

★※要点归纳

1.偏于补脾肺之气,且作用较强的药物: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西洋参,其中人参补气作用最强,为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黄芪为治气虚下陷及卫虚不固之要药。

2.偏于益气健脾的药物是白术、山药、扁豆;偏于补中缓急的药物是甘草、大枣、蜂蜜、饴糖。其中白术功善健脾燥湿,为治脾虚湿盛之常用药。

3.补气兼能养阴生津的药物:人参、西洋参、太子参、山药。

4.补阳兼能祛风的药物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胡芦巴;补阳兼能强筋骨的药物有鹿茸、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补阳兼能安胎的药物有杜仲、续断、菟丝子。

5.补阳兼能补肺肾、纳气平喘的药物:补骨脂、蛤蚧、胡桃肉、冬虫夏草、紫河车。其中蛤蚧为峻补肺肾之品,为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

6.能阴阳并补的药物:紫河车、菟丝子、沙苑子。其中菟丝子、沙苑子并能养肝明目。

7.补阳药中,兼能益精血的药物有紫河车、鹿茸、蛤蚧,其中鹿茸是温补肾阳、益精血之要药;兼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有胡桃肉、肉苁蓉、锁阳;兼能温肾暖脾的药物有补骨脂、益智仁。

8.补血兼能补阴的药物:熟地黄、白芍、阿胶,并以补肝肾之阴为主。

9.补血药中,兼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有当归、何首乌;兼能调经的药物有当归、白芍;其中当归还能活血,为补血调经之要药。

10.补阴药中,能补心阴的药物有麦冬、玉竹、百合、生地、阿胶;能养胃阴的药物有北沙参、麦冬、石斛、玉竹;能滋肺阴的药物有北沙参、麦冬、百合、天冬、阿胶;补肝阴 6

的药物有枸杞子、白芍、山茱萸、制首乌、熟地黄;补肾阴的药物有熟地黄、制首乌、天冬、龟甲、鳖甲。

11.补阴药中,补肺胃之阴的药物有北沙参、麦冬、玉竹、石斛;而补肝肾之阴的药物有山茱萸、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

12.补阴药中,兼能补血的药物有龟甲、黑芝麻、桑葚;兼能明目的药物有枸杞子、女贞子、石斛;兼能滋阴潜阳的药物有龟甲、鳖甲。其中能乌须发,用治须发早白的药物有熟地黄、制首乌、女贞子、黑芝麻、墨旱莲、桑椹。

13. 以特殊部位入药的是:鹿茸为雄鹿未骨化的幼角;肉苁蓉、锁阳为寄生类植物肉质茎;紫河车为胎盘;冬虫夏草为草菌寄生的虫体;阿胶为驴皮胶;百合为肉质磷叶。其中与动物 部位有关的药物有鹿茸、紫河车、冬虫夏草、哈蟆油、阿胶、蜂蜜、海狗肾、海马、海龙、蛤蚧、龟甲、鳖甲。

14. 以特殊煎服的药物:饴糖、阿胶应烊化;人参、西洋参、鹿茸应单煎。

15.其他章节具有补虚作用的药物:生地黄、玄参、附子、肉桂、干姜、桑寄生、桑螵蛸、鸡血藤、五味子、覆盆子、芡实、莲子、蛇床子、九香虫等。

第十八章 收 涩 药

★※要点归纳

1.具有敛汗作用的药物: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山茱萸、乌梅。其中麻黄根为止汗专药。

2.具有敛肺止汗、涩肠的药物:五味子、五倍子、乌梅。其中乌梅为和胃安蛔之要药。

3.具有涩肠止泻,用治久泻久痢的药物:五味子、五倍子、乌梅、罂粟壳、诃子、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金樱子、椿皮、莲子、荷叶、芡实。其中五味子、莲子还可补肾养心;肉豆蔻为治虚寒性泻痢之要药。

4.具有补肾止遗,用治遗精遗尿的药物: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莲子、芡实、海螵蛸、五倍子。其中莲子、芡实还可健脾。

5.具有收涩止痛的药物:罂粟壳、海螵蛸。

6.具有敛肺止咳的药物:五倍子、乌梅、诃子、罂粟壳。其中罂粟壳为敛肺止咳、止痛之良药。

7.具有固崩止带的药物:山茱萸、桑螵蛸、金樱子、覆盆子、海螵蛸、五倍子、椿皮、赤石脂、禹余粮、莲子等。

8.其他章节具有收涩作用的药物:龙骨、牡蛎、白矾、炉甘石、血竭、儿茶、白及、山药、仙鹤草、白果、益智仁、沙苑子、地榆及各炭类止血药等。

第十九章 涌 吐 药

★※要点归纳

1.善涌吐胸中痰饮,兼有截疟的药物:常山。

2.善涌吐痰食的药物:瓜蒂、胆矾。

3.兼能祛湿退黄疸的药物:瓜蒂。

4.兼能解毒收涩,祛腐蚀疮的药物;胆矾。

5.其他章节中具有涌吐作用的药物:皂荚、明矾。

第二十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要点归纳

7

1.只供外用,不可内服的药物:土荆皮、炉甘石。其中炉甘石为眼科外用之要药。

2.兼能劫痰平喘、截疟的药物:雄黄。

3.兼能温补肾阳的药物:硫黄、蛇床子。其中硫黄为疥疮之要药。

4.兼能止泻的药物:白矾、大蒜。

5.主要用于皮肤疥癣、湿疹等皮肤病的药物:硫黄、雄黄、土荆皮、白矾、蛇床子、大风子。

6.主要用于五官科的药物:炉甘石、硼砂。

第二十一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要点归纳

1.能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有“仙丹”之称的药物:升药。

2.外用治疮疡溃烂、湿疹湿疮,为外科之常用药的药物:铅丹。

3.轻粉外用治疥癣,梅毒,疮疡溃烂。

4.兼能劫痰平喘、截疟的药物:砒石、铅丹。

5.主要用于痈疽疮疥等外科疾患的药物:升药、砒石、铅丹、雄黄、露房。其中升药只供外用,不可内服。

8

更多相关推荐:
药理学重点总结(免费)

第一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节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与用药目的不相符合并可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不良反应多数为药物效应的延伸一般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可避免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如药源性疾病不良反应包括以...

药理学重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1、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特点:安全、有效、质量可控2.食物:安全,不一定有效。3.毒物:有效,但不…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

药理学知识点大总结

药理学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受体简介一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兴奋时效应1M效应心脏抑制血管扩张腺体分泌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缩瞳2N效应骨骼肌收缩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NA增加31效应血管收缩胃肠道平滑肌松弛唾液分泌和肝糖原分解4...

药理学人教版7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大全

药理学人教版7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

药理学常见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常见知识点总结1治疗指数是指DALD5ED95BED95LD5CED50LD50DLD50ED502血浆半衰期是指BA药物在体内起效的时间B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C药物在体内维持的时间D血药浓度达到稳...

药理重点总结最后版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胆碱能神经cholinergicnerve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极少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汗腺骨骼肌血管舒张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大神经运动神经去...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

药理学重点总结归纳(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