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4.27

城市地理学

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城市可以看做是一个“面”。

2.城市地理学的定义: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3.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个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4.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1)城市化研究(2)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3)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如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市场空间、社会空间、感应空间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5.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地理科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侧重点和研究方向不同。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的等,工程性较强。

6.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四个阶段:19xx年以前 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1920-1950 第一,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城成市命运的决定因素第二,对城市做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1950-1970 宏观城市空间;微观城市空间。19xx年以来 城市地理学中出现了人文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

7.帕克、沃思和伯吉斯创立了城市结构的同心环模式被称为“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派”

8.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9.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1.产业构成上2.人口规模上3.景观上4.物质构成上5.职能上

10.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和功能地域概念

11.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

12.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

13.大都市带的特点:1.多核心2.交通走廊3.密集的交互作用4.规模特别庞大5.国家的核心区域

14.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的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15.都市连绵区五个必要条件: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2.有对外口岸3.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4.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5.经济发达,城乡间有紧密的经济联系

16.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17.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18.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

19.我国城市暗器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1.滨海城市2.三角洲平原城市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6.平原中腹的城市7.高平原上的城市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9.中山谷地城市10.高山谷地城市.

20.城市的地理位置定义: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

21.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

22.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1.大、中、小位置 依据 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

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区分

23.规模经济:是指某一生产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会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至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24.集聚经济: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

25.城市化的内涵: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地过程即为城市化;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1.人口结构的转型2.经济结构的转型3.地域空间的转型4.生活方式的转型;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城市化Ⅰ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而城市化Ⅱ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 第一种是正统的城市化。第二种是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扩散。第三种是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

26.推拉假说:认为人口迁移是其原住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7.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哈维提出资本“三次循环”第一次循环包括在生产中,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经过价值与剩余价值的生产,一部分以奢侈品方式满足资产阶级的奢侈消费需要,另一部分以工资货物的形式保证劳动者的再生产条件,使他们的劳动力继续投入价值与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次循环包括固定资本投入和消费资金两方面第三次循环指在科研和技术以及各种社会消费。

28.向心型城市化: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的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

29.离心型城市化: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则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

30.外延型城市化:城市的离心扩展,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

31.飞地型城市化: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扩展方式

32.景观型城市化: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

33.职能型城市化: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的是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

34.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35.主要指标法有两个: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状况

36.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测量城市化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城镇的定义不同将直接影响城镇人口数量的统计,进而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和比较。第二,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也将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第三,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测度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德尔数量过程,它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其他性质第四,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表示,反映了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规模。

37.城市化的近域推进:产生城市发展中的离心力,推动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城市周边地域的扩散

38.郊区化: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中伴随中心城区人口的绝对下降和郊区人口的增长

39.近代世界城市发展的特点:1.工业化带动城市化2.一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3.世界政治经济体开始建立起来,世界城市体系也逐步形成

40.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三个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

41.北宋时期产生了一次“城市革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城市商业空前发展,传统的坊市制被打破2.新型的城市型聚落--镇、市开始显现3.大中城市继续发展,首次出现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第六章

1.基本活动部分:为外地活动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她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2.非基本活动部分: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之 为非基本活动部分。

3.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1.普查法 2.残差法 3.区位商法(或宏观法) 4.正常城市法 5.最小需要量法

4.城市职能: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5.城市性质: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 、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6.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区别: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城市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内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城市性质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7.城市职能的分类方法:1.一般描述方法 2.统计描述方法 3.统计分析方法 4.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 5.多变量分析法 6.新的动态

8.一个完整的城市智能概念应该包括三个要素: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和职能规模。

第七章

9.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距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全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定义为首位城市。

10.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叫首位度。

11.首位分布: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

12.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第八章

1、空间相互作用:为了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总是不断 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交换,我们把这些交换称之为空间相互作用。

2、城市空间分布体系: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才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 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即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3、空间扩散: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从源生地产生,经过若干时间后扩散到承受者身上。

4、空间扩散有三种基本类型: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重新区位扩散。

5、没有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便没有城市地理学。

6、中心地: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7、中心性(中心度):一个地点的中心性可以理解为一个地点对围绕它周围地区的相对意义 的总和。

8、克里斯塔勒认为,有三个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它们是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

9、生长极: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

第九章

1、城镇体系(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组成的集合。

2、城镇体系具有所有“系统”的共同特征:①整体性,城镇体系是由城镇、联系通道和联系流、联系区域等多个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②等级性或层次性,系统由逐级子系统组成;③动态性,城镇体系不仅作为状态而存在。

3、城镇体系规划现在的内容:①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条件和建设条件;②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镇化目标;③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④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⑤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⑥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⑦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⑧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⑨明确城市发展用地的数量,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⑩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章

1、城市土地:是城市区域内的陆地、水面以及它们上下一定空间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2、城市土地分为三个层次:①城市建成区的土地,即城市已经开发的土地;②城市规划区的土地,指按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定期发展的土地;③城市行政区划辖区范围内的土地,包括城市郊区市辖县范围内的土地。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1. 均质性:是指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性。均质 性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并非地域本身所固有的职能特征。 2. 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 能差别的连续地段。

3.地价峰值区是CBD最明显的特点,在此区域的用地称为中心商务用地。

中心商务高度指数 CBHI=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底面积

中心商务强度指数 CBII=中心商务用地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面积×100%

将CBHI>1,CBII>50%的地区定为CBD。

硬核:CBHI>4,CBII>80%的地区。也就是真正具有实力的CBD,其余地区则称为核缘。

4.城中村形成的原因?答: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地域现象,是在特定的 经济、社会、文化、政策背景下形成的非完全城市化的产物。城中村形成的主要机制是: 改革开放提供了农村城市化的大背景,为城中村的形成铺垫了“温床”;城市发展提供了外 部动力,土地使用制度是核心;规划的失误和管理的不善是直接原因,而传统的城乡二元 体制才是根本原因。在二元格局下城市、乡村各自发展方式的缺陷是城中村形成的具体背 景, 而社会调节系统的局限则是城中村形成的社会因素。

5.城中村的改造模式可以有以下四种:①市政基础设施带动模式;②整体搬迁改造模式;③ 周转地块改造模式;④滚动开发改造模式。

6.社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彼此相互作用,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7.社会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具有大致相同生活标准,相同生活方式,以及相同社会地位

的同质人口的汇集。

8.民居构想图主要由下列五项要素构成:①路径;②界线或边沿;③区或区域;④枢纽或节 点;⑤标志。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制卷人:李道军

第七章 力和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实验注意事项:小车每次下滑的高度应该相同,目的是保证初速度相同。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是二力大小之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是二力大小之差。合力方向都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4.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

5.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点上,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6.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合力为0)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八章 压强

1.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支持面

(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①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当相压力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

(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 (3)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压力F单

2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

(4) 增大压强方法:①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

②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

③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5)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

②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

③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3.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能够流动,对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 1

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4)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3 (3)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g=9.8牛/千

克;h是深度,指从液体内部某点到液体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

积和质量无关。

(5)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特点: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高度 应用:船闸,茶壶,锅炉水位计

(6)液体压强的传递---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即p=p, ) 应用:液压机、千斤顶

4、大气压强 (1)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且能够流动而产生的;生活例子:用吸管喝饮料;自来水笔打墨水;注射器吸药液;茶壶盖上的小孔;吸盘挂钩等

(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该实验用的液体是水银,因为其密度大;如果试管内混入气泡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5)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小,即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6)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5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10帕=10.34米水柱。

(7升高。应用:高压锅

1、 流体压强

(1)流体:气体与液体的统称

(2)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3)生活例子:火车站台上的安全线等

(4)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机翼上下所受的压力差

第九章: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 悬浮或

漂浮

2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ρ物 > ρ液 ,下沉;(2) ρ物 < ρ液 , 上浮 或漂浮 (3)

ρ物 =ρ液 ,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G排=ρgV

5.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 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 推导公式: F浮=ρgV

(4)平衡法:F浮=G物 (漂浮、悬浮)

6.浮力利用

(1)密度计放入任何液体,所受浮力都相等不变。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十章:机械与人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8.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9.功的计算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10.克服重力做功:W=Gh

13.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14.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3

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 ,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

15、滑轮组:(1)有用功W有= (2)总功W总= (3)机械效率η= (注意:F=G/n,S=nh ①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力时,G=货物重②计动滑轮重时,G=货物重+滑轮重③n—表示吊起动滑轮绳子段数)

16.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17.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8.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1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2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2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十一章: 从小粒子到大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

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xx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xx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xx年)。

6、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4

更多相关推荐:
C语言公共基础知识总结(不容错过)

C语言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公共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1.1算法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

工伤保险知识总结

问:什么是工伤保险?答: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工伤保险是通过社会统筹的办法,集中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对保险范围内的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

动画概论的知识总结

一:根据制作手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手绘为主的二维动画,以计算机软硬件和相关辅助设备制作为主的三维动画和以实物拍摄的定格动画。1:二维动画(1)传统二维动画:利用定位技术和对位法绘制动画线稿这种动画角色的动作表…

通信系统知识总结

DHCP: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DHCP)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

消化内科实习重点知识总结

1、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程序如何?(1)是否消化道出血?(2)观察生命征,判断出血量;(3)确定出血部位;(4)判断出血是否停止?(5)明确病因,并对因治疗。2、上、下消化道的分界部位是?Treitz韧带。3、…

专八人文知识总结

今天下午4点刚回到北京,回到家看到很多同学发来关于专8的邮件,在这几天我会与大家交流人文,听力和改错的技巧。下周一北京的同学可以来听我专八考前终极技巧(教你如何不看题答对60%以上的答案)以及串讲课,外地的同学…

《水浒传》重点知识总结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对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反抗道路的描写,生动地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反映了“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的道理。美国著名女翻译家赛珍珠将它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

密度知识点总结

1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变形VV333mV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常用单位gcm这两个单位比较gcm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10kgm1kgm10gcm水的密度为101...

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知识点考点总结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5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A30可表示如下BCC90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

逻辑知识总结

考点一性质命题和推理1直言命题四种标准形式A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全包含于E全称否定命题没有S是P全部否定I特称肯定命题有S是P部分包含于O特称否定命题有S不是P部分被排斥2直言命题的主谓项周延的问题全称命题的...

知识点总结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下1提公因式法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甲烷知识点总结与精练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考纲点击1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实验的结论了解取代反应3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重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组成里含...

知识总结(7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