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参考题

时间:2024.4.14

 

 

 

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参考选题

1、贵州大学某某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

2、新时期大学生继承艰苦奋斗精神研究

3、根据红色教育基地考察,写一篇革命先烈事迹、精神的研究报告。

4、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调查研究——以某某学院为例。

5、当代大学生人生格言类型、人生追求研究。

6、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分析报告——以某某学院为研究重点。

7、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调查——以某某学校为研究重点。

8、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某某学校为研究重点。

9 、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10 、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及对策研究——以某某村为调查个案。

12 、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以某某村为研究重点。

13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以某某学校为例。

1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以贵阳市某某村为研究重点。

15、农业现代化问题调查——以贵阳市某某村为研究重点。

16、食品安全的调查——以贵阳市某某社区为研究重点。

17、贵州大学学生对社团的态度及社团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18、大学生寝室文化的调查分析——以某某学校为例。

19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以贵阳市某某社区为研究重点。

20 、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以贵阳市为研究重点。

21 、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以贵阳市某某村为研究重点。

22 、贵阳市“背篼”工生活状况调查。

23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以贵阳市为研究重点。

24 、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25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26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某某大学为研究重点。

27 、大学生宗教意识与宗教信仰的调查以某某大学为研究重点。

28、残疾人事业与共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以贵阳市某某社区为研究重点。

2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以某某村为研究重点。

30 、新农村建设与残疾人扶贫机制探讨---以某某村为研究重点。

31 、贵州省农村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某某地区为研究重点。

32 、欠发达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贵州省为研究重点。

33 、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及其改善途径探讨——以某某乡镇为研究重点。

34 、社区残疾人工作新机制与新模式探索——以贵阳市某某社区为研究重点。

35、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及其改善途径研究——以某某乡镇为研究重点。

35、关于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研——以某某学院为研究重点。

36、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以某某学院为研究重点。

37、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研——以某某学院为研究重点。

38、对大学生课桌文化的调查与思考研究——以省直高校为研究重点。

39、贵州大学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40、贵州大学花溪校区外来务工人员(楼管、保洁员、保安等)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41、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以贵州大学某某学院为研究重点。

42、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分析——以贵州大学某某学院为研究重点。

43、贵州大学男生群体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44、贵州大学女生群体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45、中国传统道德在新时期的价值研究

46、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的差别研究

47、花溪区公民遵守公德现状研究

48、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以某某大学为研究重点。

49、大学生恋爱误区分析——以某某大学为研究重点。

50、大学生BBS发言中文明情况观察分析——以某某大学为研究重点。

51、大学生学生干部的素质研究——以某某大学为研究重点。

52、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分析——以某某大学为研究重点。

53、劳动合同违约问题研究

54、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分析以某某大学为研究重点。

55、贵州大学构建和谐校园的调查与分析。

56、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调查分析——以某某大学为研究重点。

57、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研——以某某大学为研究重点。

58、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研——以某某大学为研究重点。

59、贵阳市公民道德素质状况调查。

60、贵阳市公交车文明乘车的观察与思考。

61、大学生法律意识与行为调查研究——以某某大学为研究重点。

62、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贵阳市某某乡镇为研究重点。

63、贵阳市某某社区城中村研究。

64、贵阳市交通拥挤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65、贵阳市某某社区老年公寓调查与研究。

以上参考选题,教师可根据学生专业自行决定


第二篇:参考结题报告


关于《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关于《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主持人:沈文娟

课题组成员:殷正国张文利钱轲琛曾锡琴何雪芬吴小红、王丽、郭晓阳夏世民唐英徐玉

      从20##年8月开始至今,在为期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校开展了市级教科研课题《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现报告如下:

·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概况

1.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及选题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关注的热点。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等国家纷纷把职校教师素质及培养模式纳入研究的视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针对职教界在师资建设与评价中一度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应用倾向,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1998年2月16日,原国家教委首次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并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确定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至今为止,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研究还处在比较热门的阶段。人们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概念和内涵的界定、素质结构的分析和评定标准及制度的制定、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若干开创性的探讨,但在理论深度和具体操作上还比较欠缺。总体而言,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主流至今尚未真正形成。20##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就谈到:“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而截至20##年底,我国高职院校总数已达1145所,在校生达800万,实际上已经是高校的“半壁江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由于受到普通高等教育的长期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始终未能摆脱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课程体系未能体现高职课程的“职业性、技术型”特征。近年来,我国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BTEC教学模式等成功经验,对高职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如深圳技师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在高职课改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他们对高职院校进行整体教改和关于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的做法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高职理论专家、国内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关注。但就整体来说,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课程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实际上,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会形成教师什么类型的能力;而如果课程体系不改革,教师也缺乏转变能力的动因。 我们只能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去重建教师的能力,通过大范围地吸引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来建设高职教育所需要的教师队伍。而纵观以上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和高职课程改革的研究论述,我们发现:理性地就如何在高职课改的进程中培养“双师型”教师这个论题展开研究的人很少,两者如何结合也鲜有论述。近十几年来我国自上而下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推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认为:目前,就高职院校自身而言,更需要自下而上,选择这个可操作的视角,探索如何在高职课改的进程中培养能体现专业水平的高技能“双师型”教师,总结出有中国特色的“双师型”高职教师培养规律,为我国“双师型”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指导。因此,无论就理论价值还是实践意义而言,本课题的研究都显得尤其迫切和必要,本课题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

⑴ 本课题研究的视角

本课题的研究将忽略“双师型”教师内涵素质及评定标准的深究,基本遵照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双师素质教师四方面内涵的界定。重点关注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的研究。

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及重要观点

第一、归纳整理国内外对于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理论、模式及趋势研究的相关成果,尤其是对我国高职课改实践中师资队伍保障方面存在问题所作反思的梳理,并采用比较研究法初步探讨我国“双师型”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题可资借鉴的相关研究框架和策略。

第二、对本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现状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展开调查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摸清高职师资的基本现状(如来源、结构、职前培训、职后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参与课改的效果、职教能力、在企业或行业实践的经历、为企业、行业及社区提供的技术、科研服务程度等)和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具体激励、评价、导向措施。

第三、从“应然角度”出发,研制、概括出符合高职课改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

第四、拟定并实施与验证促进高职课改进程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操作性建议。本部分研究要点:①拟提出适切我国高职课改实际的“双师型”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策略;②采用行动研究法,在一定区域,对所提出建议进行检验;③从自下而上的层面,最终形成能提交给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进行高职师资培育与管理决策的建议。

3.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序,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选题本身较为独特,把“双师型”高职师资的培养与高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双师型”高职教师要在课程改革大潮的实践历练中得以培养,得以促成,理性地选择这一命题展开研究的人比较少见,显出一定的“创新”;二是本课题的研究将忽略“双师型”教师内涵素质及评定标准的深究,基本遵照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双师素质教师四方面内涵的界定,省却了很多精力,而集中在较为广阔的视野中研究当前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尤其是我国高职课改的进程、成果以及与此密不可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从当前实践的角度来看,也有着十分及时、具体、可操作的应用价值。

4.开展本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科研能力介绍和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和保障介绍

⑴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研究课题及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①沈文娟、张伟贤等主要参与完成省级立项课题:《职业学校管理对象与管理主体转化的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使全省乃至全国不少职业高中走上管理规范化道路受益颇多。

②沈文娟、张文利等老师负责并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电大教育为农村城镇化战略服务研究》子课题:《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县级电大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使全省多所县级电大在为农村城镇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众多电大来校参观、取经。

⑵ 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① 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负责人沈文娟,曾先后担任学工处、科研处、开放办、组织人事处主任,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并具有非常丰富的一线实践工作经验,中职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何雪芬、曾锡琴、张文利、唐英、钱轲琛、吴小红、王丽、郭晓阳、徐玉、夏世民都是各部门、各系部的负责人或骨干,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了解比较全面、深刻,并多数已具备了高级职称或硕士学位。本课题的研究时间计划为2007.10.30-2009.12.30,有着较为足够的时间保证。

②有较严格的研究活动制度(附:课题研究活动制度):

a.本课题采取集体研究与分工研究相结合的制度。

b.集体研究一般安排在每一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般由课题主持人召集,也可由承担该阶段研究任务的人员召集;研究内容一般有集体学习研究、交流讨论有关研究活动的情况、开展集体活动、外出参观学习、听取专家讲座、安排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等等。

c.分工研究主要是根据分工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在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开展较大的活动时,如需帮助,课题主持人应统一安排,组内成员应主动配合。

d.无论是集体研究还是分工研究,所有成员都必须有强烈的时间观念。集体研究决不允许迟到、早退、缺勤,分工研究决不允许拖延时间,影响下一阶段的研究。总的是宁前勿后。课题主持人要经常检查督促。

e.研究中要注意形成和积累台帐资料,包括书面文本资料和电子文本资料。书面文本资料要使用专用稿纸或A4纸打印。特别要注意成果资料的形成和收集,论文、阶段性研究文章要及时拿出去评奖、发表。

f.凡违反上述制度且不参加实际工作、无成果者,则从课题组中除名,且不能享受课题组共同成果

③学校领导比较重视课题研究,学校有较好的研究氛围。

④学校有较丰富文献资料,具备较为完备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现有超星电子图书20万种,方正电子图书4.5万册,电子学术期刊6000种;有专项科研经费预算,特别是有较多、较稳定、较热心的社会协作单位。


 

·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其达成情况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         本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施了调查研究过程;文献分析研究过程;综合研究过程和实践修正等多项具体研究方法。20##年10月,在专家对课题可行性论证后,本课题即进入了着手研究阶段,主要经过如下几个过程:

1.文献研究过程

该过程旨在了解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优秀成果,进行有选择性地批判、吸收与继承,为课题研究起着理论基础作用。已有相关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研究基础,本课题组共查阅著作近百余本,论文500多篇,并对主要著作及论文进行了集中的学习与研讨,如:戴士弘著《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贺文瑾、石伟平的《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唐林伟、周明星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综述》、夏秀莉,李乃义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祝士明、张元的《双师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李利的《对“双师型”教师几种认识的思考》、隋学圃、颜玉风的《关于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李玉春、何静的《中澳高职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邓红珍的《构建就业导向的高职实践性课程模式》、黄崇本的《浅谈高职课程改革的新特征》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阅读,本课题组成员对高职课程改革和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对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构想,对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些具体策略有了粗浅的想法。课题组成员还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近百篇有一定思想认识深度的读书笔记。

在两年来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实践探索,还积极进行课题相关研究论文的撰写,共有3本专著,有12篇论文在核心或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多篇文章在省、市、电大系统成、职教论文大赛中获奖,其中沈文娟的《试论高职课改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一文获20##年度常州市职业教育论文大赛一等奖、“第五届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一等奖。本课题理论研究成果总目见附录。

2.调查研究过程

该过程旨在了解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从而洞察其存在问题,分析其存在原因,为课题研究起一个铺垫作用。经过反复的思考,本课题组编制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对常州大学城及周边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师资进行调查研究。具体现状和相关结论如下:

⑴ 调查过程介绍及“双师型”师资建设基本情况分析

20##年9月至11月,我们主要从高职院校的层面,调查了高职教师学历、职称、参加培训等基本情况以及他们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看法和意见。调查问卷由16个选择题构成,本次调查对象为常州五所高职院校的435名教师。其中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教师230名、公共课教师122名、专业实训课教师83名。调查涉及的5所高校中,已有4所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1所正在积极迎评。其中1所为全国教育部示范性高职院校。为表述方便,我们把全国教育部示范性高职院校称为“一类”院校,把已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的院校称为“二类”院校,把尚未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院校称为“三类”院校。

首先,从学历和职称等统计数据来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渐趋合理。以国家公布的20##年前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比照,各类高职院校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和“双师型”教师比例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两类院校提高的比例尤其明显。其次,虽然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距离教育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即使去除公共课教师,仅计算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教师和专业实训课教师,三类院校合计“双师型”教师比例仍不足50%。见表1。

⑵ 影响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原因分析

从表2、表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一类院校在落实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及教师到生产一线参加实践两方面工作均明显好于另两类院校。另两类院校均有近半数或超过半数的教师两年内没有到生产一线参加实践的经历或没有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从表4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教师对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有着迫切愿望,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否能为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等因素均与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成长环境以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果密切相关。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成长环境又与教师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满意度密切相关。

⑶ 促进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因素分析

从表5、表6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首先,教师普遍认同制度、政策保障是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因素。其次,教师普遍认同校企合作是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最重要措施。第三,相比较于强制性措施,教师更偏好激励

性措施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发挥作用。

调查结论:二十多年来,尽管我国自上而下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推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对照国外发达国家职教师资的培养经验,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就我国宏观政策制度层面来看,高职师资的保障激励、培养培训等配套机制不够完善;就高职院校自身微观操作层面来看,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还存在着重视“双师型”师资建设结果而长期建设规划不够、重视“双师型”师资数量增加而其实际作用发挥不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双师型”师资实践培养渠道不畅等问题。

3.综合研究过程

本过程旨在完成两方面任务,一方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组通过总结自身的实践,并吸收一些成功高职院校的经验,将实践与理论相比照,形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基本策略模型的建构;另一方面,将形成的基本策略模型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从政府政策层面和高职院校操作层面分别进行探析。(详细内容见第四部分)


 

·         本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         课题研究结论

对照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标准。新一轮评估要求促进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正是保证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关键。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由学校硬件建设到专业建设到课程建设,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最核心、最本质、最关键的环节,课程改革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最紧迫问题。高职课改对我们教师的“双师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就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政策制度还是学校操作层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课题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并通过分析和实践论证的主要策略是:加快建立职教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逐步形成“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并在扎实推进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有效拉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各项举措的实质进展。

1.  基本策略模型建构

基于以上“双师型”师资现状调查研究的结论及成因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综合了文献研究和调查分析的结论的基础上,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来的努力研究,我们认为,其基本策略模型可以建构设计为以下模式:

导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学校“双师型” 

教师培养目标的确立和规划的制订                        队伍形成

保障:政府经费分级投入和“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   → 数质并重

落实: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整体推进和有效拉动

动力:全体参与考核认定和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评估考

1.  策略探析

在形成的基本策略模型的基础上,从政府政策层面和高职院校操作层面对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分别进行探析。同时在我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和人事制度改革中进行介入式运用和研究,以求用实践加以检验论证。

策略探析·政府政策层面】:

⑴ 政府统筹规划,分级投入,保障“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经费投入

中央政府经费投入应向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倾斜、向全国各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倾斜,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和基础能力建设应由省级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院校自身或有协作关系的特大型、大型企业单位承担。逐步改变“双师型”职教师资需量大与增量小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职教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

⑵ 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形成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培训体系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尽快建立全面反映“双师型”职教师资要求的职教师资标准和职教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保障的核心所在。与之相配套,为适应高职教育飞速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大量需求,应逐步建立重点培养、培训现有高职院校在职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为主体的科学体系,这项工作面广量大,但对我国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提升意义深远。

策略探析·高职院校操作层面】:

⑴ 抓住新一轮评估契机,进行“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科学规划

新一轮的评估工作将遵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评价与引导相结合”等原则,比如:对于“师资队伍”这个评估指标的关键要素“专任教师”,就要重点考核其学历、职称、专业技能水平等的提高和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因此,我校就依据评估方案,通过教代会和首届师资工作大会,出台并通过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2007.9-2010.8)》、《××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认定暂行办法(试行稿)》《××学院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暂行规定》、《××学院“青蓝工程”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对我校“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进行科学规划,并加大投入,组织教师参加境外培训、“双师”素质培训、技师(高级技师)考核等,想方设法,利用多种渠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学习热情全面提升。

近年来,我校机电系对专业教师进行了各项高级技师的培训,王洪福老师参加了电工高级技师培训,袁梁梁老师参加了钳工高级技师培训,曾如平老师参加了数控高级技师培训,他们全部通过了考核,取得了高级技师职称。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贴近岗位的职业能力,机电系教师参加了考评员的培训,胡金鑫、姚成金、任丽、王辉、李新鑫、朱云峰等10位实训指导教师通过了钳工、汽车、数控、车工等考评员考试,进一步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建设。

艺术信息系从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着手开展工作。一方面引进了吴凯、王兆龙等一批在企业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内部潜力,确定计算机组网作为教学改革突破口,利用暑假,派所有计算机教师到科教城培训CISCO网络技术,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张丽等12位教师顺利取得了“网络技师”证书。目前双师型教师在艺术信息系的专业教师的比重大大增加,达到80%以上。一支既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80%左右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已经形成。

我校文经系财经专业着力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学术队伍。财经专业共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副教授8人,占本专业全体师资的40%;中级职称7人占本专业全体师资的35%,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全体师资的85%,且13人是硕士,占65%以上,吴小红、何华平、金陶岚老师同时具有会计师资格、张蓉老师具有高级策划师资格、黄定明老师具有心理咨询师、钟红霞老师具备国际商务师资格。

数据汇总如下:

① 赴德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境外培训7人 ;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培训12人。

② 到科教城参加实训指导教师培训并获相应证书28人。

③ 到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获“双师”素质结业证书6人 

④ 通过江苏省劳动厅组织的技师考核24人,高级技师2人。

⑤ 获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证书15人。

⑵ 学校创设氛围,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与职教能力考核,促进每一位教师快速成长

实践表明,以“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能力的培训与测评”为突破口,全体参与、强化实践的高职整体教学改革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改造专业课程体系,极大地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在动力。(在全校整体推进、人人必须过关的紧迫氛围中,教师通过课程设计,能够感觉到自己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不足,于是产生主动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内在需求,进而快速提高全校课程教学质量。近几年来这已经被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大刀阔斧的成功改革所证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近两年全面、扎实地推进高职课改,已经有效地拉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各项举措的实质进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今年11月在南京举行的2008中德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大会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颜惠庚作为常州高职院校的唯一代表作了《推进高职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受参会代表好评。

我校在大力推进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初期,注重对老师的多渠道、全方位培训和学习。我们聘请相关的专家教授举办“项目化”教学专题讲座,介绍当前项目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我们去机电职业学院参加戴士弘教授关于“高职课程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的讲座,认真听取了戴教授关于高职课程改革的报告,启发很大: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机电系专业教师还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参观学习,对项目化过程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法有了直观认识。

机电系领导亲自制订可行的实施计划、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系里通过胡金鑫老师《装配钳工高级》、姚峰老师的《计算机绘图》、郑丽芬老师《模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三为老师对全系开展了项目化教学展示课。让全体老师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到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有较真实的岗位工作的体验,主动性增强,由于能够学以致用,无形中获得了成功体验的重要性,对各自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了使实训适应项目化教学的需要,机电系部还安排郑丽芬、姚峰、申小君、胡凯波老师等等参加科教城实训指导教师培训,取得了模具加工、车工、数控加工指导教师资格证书,大大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艺术信息系致力于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自20##年起,夏世民等老师就提出首先进行《计算机组网》和《计算机维修》两门课程改革。并组建了计算机维修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同时还积极联系常州中盈网络、江苏南大苏富特常州支公司作为我们学生的培训基地,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学生走进公司培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另外,钱娟老师的《WEB程序设计》、唐英老师的任务驱动法教学、吴凯老师的项目教学法等等。系里还专门组织了吴凯老师的项目教学法观摩研讨会,展示学生的3D作品,显示了项目教学法的实际成果。与会的老师和校领导热烈讨论,充分肯定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号召全体老师围绕“双师型”研究,积极开展课程改革。

文经系依托精品课程开发,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课题能力。吴小红老师主持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立项重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会计>精品课程开发与研究》,同时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张蓉老师主持省“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教师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同时参与常州市教科研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模式研究》;徐玉老师主持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模式研究》,本教研室发表论文共计80余篇,可谓科研有成果。

在全校整体推进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近年来专业老师的实践实训是到能力明显提高,职业、技能教育成绩斐然。

① 全校学生考证考级已蔚然成风。20##年9月-20##年11月,获得数控、钳工、维修电工中高级证及UGCAD、UGCAM、中级制图员、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秘书四级、外贸会计、二手车评估师、驾驶等技能等级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导游资格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同学共有3205人次。

② 所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例如:我校组队参加了20##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第五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第一届五年制高职技能竞赛。我校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4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在参加的11个竞赛项目中,25位选手共获得20个奖项,其中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2个。杨彦开、袁亮亮、赵勇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又如:20##年,我专业教师辅导学生的三件创新作品参加常州市职业院校创新大赛作品展览,同年在江苏省创新大赛中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伍培云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⑶ 建立“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动态管理考核、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内部现有“双师型”专业带头人的榜样指导作用,以示范专业或优势学科为引领,成立“名师工作室”。首先为“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双师型”名师提供更多的参加国内外研讨会、课程进修、国外对口研修培训及优先参与校企合作等的机会,使名师理念更新,技能更优。其次,通过名师本人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系部等负责人精选认定一定数量、相应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工作研究团队,通过担任助手、师徒结对、协作探讨、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辐射、培养更多的高职“双师型”名师。比如:我校艺术信息系的部分计算机老师在专业带头人王涛的带领下,在尝试项目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编写了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组网技术案例教程》;机电系以课改带动教材编写,在王洪福、曾锡琴等的引领下,不少教师在参与编写新世纪劳动技能与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材《维修电工快速入门》、《数控车工快速入门》、《钳工基本技能》、《机械加工技能实训》等的过程中,专业成长迅速。第三,“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作为专业带头人,应定期举办示范观摩课,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研究。学院给与一定的科研专项经费和岗位津贴,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经考核合格者可续任,对任期内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资格,停止享受相关待遇,形成专业带头人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

⑷ 立足实效,开展多层次的校企合作项目,强化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

高职课程改革有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这就需要会同相关行业、企业、劳动部门的专家、行家来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做到课程开发与实际职业工作相对接、与职业资格相衔接,改变一些高职院校学生所学课程滞后于现实、或与实际工作相距甚远的现状。事实证明:在目前全国上下正逐步出台职教校企合作利好政策的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的深入必然拉动校企合作的实质进展,并从真正意义上推进以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探索,我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进行弹性安排,取得了明显成效。把平时课务较重的财经类和机电类教师主要安排在寒暑假下企业实践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服务,积累实践经验。而对于计算机老师,则选择课相对较少的学期(一般是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分期分批安排他们下企业,或带着学生做外包,经教务处、系部等部门考核,核算成课时。目前,校企合作的单位、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已全面快速启动。学校还根据合作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征和周期性特点,灵活安排学生工学交替,实习实训,学生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例如:我校机电系通过学院牵头联系工厂,安排专业教师顶岗实习。我系胡凯波、郑丽芬、徐伟等专业教师去江苏常州容天乐轴承公司实习,几位专业教师分别在数控加工部门、模具车间、机加工部门实习,与部门技术员、工人打成一片,理论联系实际,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艺术信息系积极支持教师走出校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夏世民等老师把计算机组网实践应用于小区智能化建设,提出了基于ETHERNET的小区智能化建设观点,并在南京溧水水岸康城小区智能化建设中得到实施。目前工程一、二、三、四期已经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得到了建设方的肯定。

在财经专业建设中,建立校企合作的培训环境,增强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文经系财经专业先后与常州光大旅行社、明都国际会议中心、常州英特曼电器有限公司、常州红月亮度假村实训基地等企业合作,建设银行中凉亭分理处、由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的岗位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实行“订单式”培养方案,学校提供师资,承担理论教学任务,企业提供实训实习场所,承担学生的实训实习,同时学校派出教师配合企业对实训实习进行指导和程技术人员请教,以丰富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新技术开发应用能力,尽快具备双师素质。

在20##年9月-20##年11月期间,我校学生在各自专业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共有2652 人次的同学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实训、实习及参观。

⑸ 高度重视,加快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育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应想方设法加快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育教学团队,主动从企业、行业选聘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及高技能专业人才来校担任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并找准企业行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大力开展与企业行业、与开发区的合作,具体实施产学结合、工学交替。

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已经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实现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担任,并做到专兼并重。例如:艺术信息系引进吴凯、王兆龙、夏世民等一批来自企业第一线工作过的教师。财经专业熊文老师就是在金融业工作了十几年。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例如聘请常州英特曼电器有限公司的财务张总监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经常请他来做讲座、交流,逐步实现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他们作为“双师型”教师团队中的骨干,在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科研活动中,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所有教师(包括公共课教师)也都要培养双师素质,融入“双师型”教育教学团队。对于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可以实行弹性定位,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基础能力,通过进修学习和实践锻炼取得第二专业技术资格或相应的职业资格。比如,我校有语文老师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师,物理老师取得了高级程序员资格,政治老师获得了高级客房服务师等等。而大部分公共课老师可以在精通本学科业务的同时,努力培养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专业职业素养,虽不一定具有“双师型”教师的名份,但应当具备一定的“双师型”教师素养。


 

·         本课题尚须继续或深入研究的问题

然而,进一步总结本课题的研究,尚有一些存在问题和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

第一,本课题所讲的政府政策层面的建设策略仅是自下而上的策略建议。这一层面的更加详细、具体、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策略,有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间进行进一步的合作深入研究。

第二,本课题“双师型”师资状况的调查仅以常州大学城及周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为对象,取点窄,覆盖面小,致使调查的结果可能不是太全面,反映的情况欠绝对真实性。

第三,由于时间仓促,本课题形成的建设策略还未能普及推广实施,实践中究竟能产生多大的效果和价值尚不明确,部分内容在经过实践的检验后可能还需进一步完善。所以我们必须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我们的研究,并大力推广我们的研究新成果,为不断为提高我校以及兄弟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服务,这也是本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心愿。

附录:

参考文献:

① 黄东昱.新办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探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6)126

② 贺文瑾,石伟平.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73-75

③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96-97

④ 马能和.联合打造优秀职教师资团队的实践与探索〔J〕.职教通讯2008,(9):48

更多相关推荐:
实习报告参考文献

二、会计实务工作的改革思考:会计管理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管理方式的变化,会计工作的重点应日益从信息加工演化为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判断…

调查报告参考文献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区加快了社区建设步伐,将46个社区(村)整合为23个社区,新建了3个社区服务中心,改扩建12个社区办公服务场所,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了为民便民服务水平。(一)社区基础设施得到…

金工实习报告(封皮,摘要,内容,参考文献)

摘要金工实习相对于其他大学科目而言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工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技术完成工程基本训练的重要必修课金工实习不仅可以让在校大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操作而且...

开题报告参考文献写法(注意其他内容字号等要求)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学部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汉语英语年月日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知行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评分标准备注其中论文选题实施方案进度安排方案可行性实行一票否决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

商学院社会调查报告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标准格式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5号报告题目5号第1页共3页用4号宋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05行这些要删5号宋体15倍行距1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4号宋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11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小4...

山东大学威海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撰写要求以及参考格式

山东大学威海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报告撰写要求及参考格式一撰写要求1题目报告题目可采用个人分散社会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参考题目也可以根据活动具体情况自定报告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2页面设置必须采用A4纸张页边距上...

实践论文、问卷调查、参考文献要求

社会实践论文格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一社会实践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一份社会实践论文应由以下...

技术实习参考文献格式的参考

常用的几种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专著指以单行本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出版物包括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其著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

《文献查阅》检索实习报告样例

文献查阅检索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成绩毕业设计课题名称粗糙集理论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一期刊文章的网络检索要求分别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各检索1篇文献记录其外表特征和关键词并分别用...

《电子设计制作与工艺实习》报告格式参考(学生只需交一份报告)

课程实习报告实习名称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报告成绩电子设计制作与工艺实习报告格式参考一报告的基本格式与层次编排一基本格式报告题目居中3号黑体摘要顶格小4宋加粗或小4黑摘要正文200300字可另起行...

文献检索综合实习报告b

班级社工1121姓名程凤婷学号11220xx117一检索课题概况一检索课题名称中英文说明检索课题名称结合自己专业自拟中文社会工作的产生与新发展英文Thebirthandnewdevelopmentofsocia...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 实习报告书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实习报告书姓名于强学号20xx5138院系管理学院专业信息管理日期101023成绩合肥工业大学文献检索教研室20xx10一前言通过实习使学生文献检索的理论知识能够通过实践得以巩固培养和训练...

实践报告参考文献(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