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2文言知识总结

时间:2024.4.20

学校高中部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一轮复习 编制: 审核: 时间:20xx年4月 日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

必修2文言知识总结训练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阅读能力从课本中来,做到举一反三。

2、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解惑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总结整理的能力。 3、把学习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自主学习: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是指“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诗经两首》

1、匪来贸丝。(匪,通) 2、于嗟鸠兮。(于,通) 3、犹可说也。(说,通) 4、隰则有泮。(泮,通) 5、岁亦莫止。(莫,通) 6、彼尔维何。(尔,通) 《离骚》

7、偭规矩而改错。(错,通) 8、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 9、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 10、延伫乎吾将反。(反,通,) 11、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 《孔雀东南飞(并序)》《玉台新咏》

12、终老不复取(取,通,) 13、箱帘六七十(帘,通,) 14、蒲苇纫如丝(纫,通,) 15、摧藏马悲哀(藏,通,) 16、府吏见丁宁(丁宁,通

《 兰亭集序》

17、悟言一室之内(悟,通) 18、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通) 《赤 壁 赋》

1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 20、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 21、杯盘狼籍(籍,通) 《游褒禅山记》

22、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

二、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离骚》

1、衣、裳: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古义: 今义:指衣服。) 2、浩荡: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 今义:指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 3、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4、流亡: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今义:指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或祖国。)

5、固然:自前世而固然。(古义: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表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孔雀东南飞》

6、自由:汝岂得自由 。(古义: 今义:自由自在。) 7、要:虽与府吏要。 (古义: 今义:需要。) 8、可怜:可怜体无比。(古义: 今义: 同情人家。) 9、适:适得府君书 。 (古义: 今义:适合。) 10、却:却与小姑别。 (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 11、千万:千万不复全。(古义: 今义:再三叮嘱。) 12、扶将:好自相扶将 。(古义: 今义:搀扶;扶助。) 13、何意:何意出此言 。(古义: 今义:心意。)

1

学校高中部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一轮复习 编制: 审核: 时间:20xx年4月 日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 14、劳劳:举手长劳劳。 (古义: )

15、奄奄:奄奄黄昏后。 (古义: 今义:气息将绝。) 16、逢迎:蹑履相逢迎 。(古义: 今义:奉承、拍马。)

17、交通:叶叶相交通。 (古义: 今义: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 18、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古义: 今义:离开床。) 19、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义: 今义:谢谢。 ) 20、白:便可白公姥。(古义: 今义:一种颜色。) 21、谴:为仲卿母所谴。(古义:今义:派遣。) 22、否泰:否泰如天地。(古义:今义:否定;平安,安定。) 23、渠:渠会永无缘。(古义: 今义:人工开凿的河道。) 《兰亭集序》

24、次:列坐其次。 ( 古:今:次序,等第)

25、向:向之所欣。 ( 古: 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 《赤 壁 赋》

26、斗牛: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7、白露:白露横江。 (古: 今:二十四节气之一 。) 28、茫然:凌万顷之茫然。 (古: 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 《游褒禅山记》

29、十一: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今义:数词。 )

30、非常: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今义:很,十分。) 31、至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 32、于是:于是余有叹焉。( 古: 今:合用为连词。) 33、学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今: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合作探究: 三、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常识: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名词做状语、形容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等。

一、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亡,2、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3、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亡,

4、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复, 全,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从,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却,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负,8、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朝,9、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归,10、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鸣,11、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 窜,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兴,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下,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弱, 2、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 洁, ;美, ;饱,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弱,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 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完,6、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耻,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2

学校高中部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一轮复习 编制: 审核: 时间:20xx年4月 日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 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9、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师,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 1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12、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舍,13、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游褒禅山记》)名,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名,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 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

少, ;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 4、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羞,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三、名词用如动词

除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例: 1、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践灭吴》)女,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军,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鄙,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盟,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 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衣,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

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襟, 带,

15、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

1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衣,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衣,18、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舍, 1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衣,20、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列传》)嘻,2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2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祖,2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

24、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伶官传序》)函,2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焦土,2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前赤壁赋》)下,东,四、名词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㈠、表示方位或处所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列传》)前,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庙,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上, ;下,

4、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 害之都。(《过秦论》)

南, ;西, ;东, ;北, 。 5、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廷,3

学校高中部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一轮复习 编制: 审核: 时间:20xx年4月 日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 ㈡、表示工具或依据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席, 2、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间,㈢、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云,2、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星,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 ㈣、表示对人的态度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五、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2、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明,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老,;幼,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严, 5、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短, 六、形容词做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乏困,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

甘肥, ;轻,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困惑。

最后,所谓的词类活用,是说某类词本属于某以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我们应该把它与兼语的情况区分开来。 词类活用归纳 第4课 《诗经》两首 ①名词的活用

其黄而陨 (黄, , )

雨雪霏霏(雨, , ) 夙兴夜寐(夙、夜, , ) 岂不日戒(日, , ) ②形容词的活用

三岁食贫(贫, , ) ③数词的活用

士贰其行(贰, , ) 二三其德(二、三, , ) 第5课 《离骚》 ①名词的活用

鸷鸟之不群兮(群, , ) 謇朝谇而夕替(朝、夕, , ) ②动词的活用

屈心而抑志兮 (屈、抑, , ) 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 , ) 回朕车以复路兮 (回, , ) 夫清白以死直兮 (死, , ) ③形容词的活用

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圜, , ) 谣诼谓余以善淫 (淫, , ) 故前圣之所厚 (厚, , ) 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 , ) 长余佩之陆离 (长, , ) 哀民生之多艰 (哀, , ) 第6课 《孔雀东南飞》 ①名词的活用

孔雀东南飞 (东, , ) 槌床便大怒 (槌, , ) 自名秦罗敷 (名, , ) 谢家事夫婿 (事, , )

4

学校高中部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一轮复习 编制: 审核: 时间:20xx年4月 日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 交广市鲑珍 (市, , ) 何敢助妇语 (语, , ) 勤心养公姥 (心, , ) 手巾掩口啼 (手巾, , ) 卿当日胜贵(日, , ) 黄泉共为友(黄泉, , ) 昼夜勤作息(昼夜, , ) 中道还兄门(中道, , ) ②动词的活用

逆以煎我怀(煎, , ) ③形容词的活用

千万不复全(全, , ) 足以荣汝身(荣, , ) 便利此月内(利, , ) 第7课 诗三首

榆柳荫后檐(荫, , ) 乌鹊南飞(南, , ) 天下归心(归, , ) 第8课 《兰亭集序》

映带左右(带, , ) 一觞一咏(觞, ,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 , ) 死生亦大矣(大, , ) 齐彭殇为妄作(齐, , ) 辜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 )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 ) 第9课 《赤壁赋》 ①名词的活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渔樵, , )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下, , )

歌窈窕之章 (歌, ,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南, , )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 , )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 , ) ②动词的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舞, , ) 泣孤舟之嫠妇 (泣, , ) 哀吾生之须臾(哀, , ) ③形容词的活用

渺沧海之一粟(渺, , ) 不知东方之既白(白, , )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①名词的活用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 , ) 以故其后名之曰 (名, , ) 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 , ) 有泉侧出 (侧, , ) ②动词的活用

往往有得 (得, , )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 , ) ③形容词的活用

入之甚寒,问其深(深, ,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 , )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 , ) 火尚足以明也 (明, , ) 后世之谬其传(谬, , ) 四、常见的文言句式 Ⅰ、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5

学校高中部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一轮复习 编制: 审核: 时间:20xx年4月 日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 (1)用 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 表判断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3)用 表判断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 或 表判断

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①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 “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 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 表示否定判断 :①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 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 “ 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

(6) 判断句。 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点 :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Ⅱ、 被动句

所谓被动,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一)有标志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 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①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用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二)无标志

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 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 来判别。 如: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注意点: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用法。 “慈父见背“ Ⅲ、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⑴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二是必须是,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2)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 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

沛公安在?《鸿门宴》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

(3) 特殊结构:用将宾语提前。(“唯……是……”和“唯……之……”)

6

学校高中部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一轮复习 编制: 审核: 时间:20xx年4月 日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 “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惟命是听” “惟利是图” “惟马首是瞻”《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 “ 惟你是问”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太阳呀月亮呀,照耀大地) “父母唯其疾之忧。” (4)介词宾语前置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然,籍何以至此?”

(5)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 (二)主谓倒置

这种句式为了强调谓语,表示 如: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春秋?晏子辞千金》)悲哉,世也!(《工之侨献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 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状语后置最常见一种形式是作 ,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 (四)、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放在中心词后。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2)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3)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4)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⑸ 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Ⅳ、省略句

(1)省略。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古今汉语都有省略,但古汉语的主语省略比现代汉语更多,更为错综复杂。例如:

①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奔,( )食而从之。(楚国人做好饭,吴国人赶上来了。楚国人跑了,吴国人把饭吃了又跟上去追赶)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然( )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宛、瘘、疠……

(2)省略。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对话中或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特别是动词谓语。例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 )而竭。 有时省略的动词谓语或谓语部分(包括宾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参照上下文加以补充,才能准确地理解。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3)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有时是可以省略的。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例如: ①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

7

学校高中部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一轮复习 编制: 审核: 时间:20xx年4月 日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将军战()河北,臣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战()河南。 其他:

(4)省略。 见……于 (被动句)

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在常规句子里,中心词是不能由定语状语来替以……为…… (“把……(当作)……”)

代的。但是,古汉语里却存在着省略中心词的现象。因此,读文言文时,就不能不引起注意,以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例如: 与其……宁…… (“与其……宁可……”)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5)宾语的省略 :

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Ⅴ、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

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1、表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人、物、事)、

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所以……(“用来……的方法、手段等”或“……的原因”)

2、表语气常用的有:

如何、若何、奈何(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何如(怎么样)、

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不亦……乎(“不是……吗)、如……何 (“对……该怎么办”)

3、表语气常用的有: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4、表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乎、(恐怕、只怕)、得无……耶,得无……乎(难道……吗)、

不亦……乎(不是……吗)孰与、孰若,与……孰(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为什么要……呢”或“还要……干什么”)

8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0xx-03-1815:03来源:互联网[标签:文言文高一语文必修一]小编寄语: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我们进行总结,为帮助大家学好…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的知识很多,尤其是知识点特别繁多。第一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为大家做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是有关于文言文的。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一、通假字。1、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n南佚y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教学目标1回顾熟悉课文内容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教学内容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

必修1文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