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运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6)

时间:2024.4.20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 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 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 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 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 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板书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的学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逆时针转动)

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顺时针转动)

6.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一天)。

7.组织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教师可启发学生坐火车或汽车的时候,当车行驶很平稳,又不看车外只看车内时的体验得出结论。(由于我们也随着地球转动,因而并不感觉到地球在运动)

过渡 通过演示、观察,我们知道了地球在自转运动时的规律。那么,地球在公转时,围绕什么旋转?公转的方向是否和自转的方向一致?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第一自然段,并把得出的结论填入表格中。

2.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9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3.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演示,两人一组,一人代表地球,一人代表太阳,叫若干组上讲台演示地球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大家观察、评判,看哪一组演示的好。并纠正演示中出现的问题。

4.在学生演示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思考:地球无论是自转,还是公转的过程中的姿势是直立着身子转呢?还是倾斜着身子转呢?地轴在空间指向的方向改变不改变?(倾斜着转,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继而得出结论:地球转动的特点是地轴倾斜,空间指向不变。

过渡 通过演示、观察,同学们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归纳的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地球自转时会产生什么现象?有什么意义?

板书 二、自转的地理意义

演示 1.教师用地球仪把亚洲、欧洲和非洲面对学生,让学生观察能否看到南北美洲?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教师同时指出,地球也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教师用手电筒作光源(太阳),照射在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产生什么现象。(朝向太阳的半球为昼,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昼夜现象是在地球仪不动的情况下产生的。那么,假如说地球也不自转,是不是也会产生这种昼夜现象呢?(是的,地球不动,同样会产生昼夜现象)

3.继续演示,教师慢慢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发生什么变化?(昼半球不断变成夜半球,夜半球不断变成昼半球)然后教师进一步指出:这种地球仪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相互更替的变化,说明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朝向太阳的半球——昼

板书 昼夜更替

背向太阳的半球——夜

活动 1.指导学生以小组(按学生拿的地球仪和手电筒的数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及观察昼夜更替的现象。并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历多长时间?(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需指出12小时左右,究竟多长时间因季节和所在纬度不同而有差异,待上高中学习时,再深入了解)进而让学生议议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要多长时间?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认识人们以1天(24小时)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美国的纽约,然后演示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么时间?(早上)并看课本“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3.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继续演示。指导学生先在地球仪上同一纬线上做了3个标记,然后自西向东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3个标记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顺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相对位置偏东的标记,要比位置偏西的标记先进入昼半球,也就是说,在同纬度地区,偏东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点要比偏西地点早一些,使学生知道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4.让学生列举自己所遇到的时差问题的例子,并思考如果观看在国外举行的各种国际体育比赛的电视直播时,如何来计算时差准时收看呢?教师启发学生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来计算出: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让学生了解时刻计算“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一般方法。

5.投影展示:①日本的东京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精彩的中日足球赛,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点钟?

②俄罗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俄篮球友谊比赛,我们在家打开电视收看的时间应是几点钟?

教师指出我们全国统一采用的是“北京时间”。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计算:①东京和北京的时差是1小时,且北京在东京以西,所以,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该是:15-1=14,即下午的2点钟;②莫斯科和北京的时差是5小时,且北京在莫斯科以东,所以,我们在家打开电视收看的时间应该是:15+5=20,即晚上的8点钟。

[课堂小结]

投影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并强调地球自转是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基本原因,“更替”二字是关键。

板书设计

设计1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1.自转——绕轴旋转——自西向东——一天

2.公转——绕日旋转——自西向东——一年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设计2

12地球的运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6

活动与探究

1.通过查资料或上网等方式,搜集能够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

2.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假设地球不自转,能否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如果能产生,那么,需多长时间昼夜更替一次?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五章物体的运动总结-_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估测法)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还有一些常用的单位如,千米,分米、厘米、毫米、

微米、纳米

1km= 1000 m 1m= 10 dm 1m= 100 cm 1m= 1000 mm 1m= 1000000 um 1m= 1000000000 nm km和m, m 和 mm, mm和 um, um和 nm它们两两之间的倍数关系都是1000倍。 2、单位换算:数字 原单位 = 数字(不变) *进率 目标单位 3、长度的测量

0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

量程:刻度尺一次能测量出的最大长度。

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1)刻度尺的应用:

A、用前三看

一看“0”刻度线是否磨损。(如有重选整数刻度线,读数时减去起点处数字) 二看量程,明确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三看分度值,明确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B、用时五会

一会选。会选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的尺子。

二回放,与被测物平行或重合,刻度尺较厚时,刻度尺要紧靠被测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尽量紧贴被测物,0刻度对齐物体起始边缘。 三会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四会读,既要读出分度值的精确值,还要估度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算值)。 五会记,除了记数字,还要记单位。

测量结果 = 精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

(2)特殊的测量方法:

A.累计法 B、平移法 C、转换法(化曲为直、化直为屈、化整为零、化暗为明)

4、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

1 min = 60 s

1 h = 60 min =3600 s

5、时间的测量:秒表分类(一圈30s和一圈60s,分度值也有0.2s和0.1s两种)

(1)秒表的使用:一启、二停、三回

(2)发条上紧,但不太紧、按表时不要太用力

(3)回表后,指针不为零时 减去该减部分(负加,正减) (4)放回表时,应叫其走动。以放松发条。

5、误差与错误有本质的区别

误差:测量的结果与实际值总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叫误差。

5.2速 度(控制变量法)

1、速度的比较。可通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路程或行走单位路程所用时间进行比较。(同样的时时间,路

程远的快;同样的路程,时间短的快

2、速度的测量: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常比较运动物体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v表示) (2)速度(v) m/s = 路程(s)m / 时间(t) s

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交通运输中用千米/秒为单位。

(1)速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决定。

(2)1m/s=3.6km/h 1km/h=1/3.6m/s 1m/s=3600m/h

m/s 是大单位 km/h 是小单位

4、速度单位的换算:1m/s=1*1m/1s=1*1/1000km/1/3600h=3.6km/h

5.3匀速直线运动(等效法)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做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的方向和运动的快慢(速度)是不变的即 1,物

体沿直线运动;2、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2、变速速直线运动,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1)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是变化的。 (2)平均速度:用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数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数平均值。平均速度只能用总路程除以通过全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求解。

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它在某一时间段内,或在某段路程中的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明确了。V=s/t中s和t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

4、标志牌的意义:限速与到达某地的距离。

5.4运 动 的 相 对 性

1、运动的绝对性: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

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是看物体间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一看物体间距离是否发生改变,二看方位是否发生改变。)

3、运动的相对性:研究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如果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我们判断的结果可能会

不同,我们把这一现象,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参照物:在物理学中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1)参照物一旦选定,就视为静止的;(2)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 (3)同一物体,选用不同参照物时,其运动状态的描述结果往往不相同。

(4)通常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常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的物体体为参照物。 (5)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

(6)事实上,参照物本身也在运动着,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更多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整体教学反思冯宝莹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有诸多不足针对本学期具体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如下反思首先对语文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细致对于刚刚步入语文教师行列的我来说由于缺乏...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教学反思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xx1012172841阅读1536评论1字号大中小订阅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作为第七册的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人教版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作为第七册的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奠定基调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集新闻两则新闻两则是毛泽东为著名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战所写的新闻两则报道目光如炬高屋建瓴今天读来那场惊心动魄气吞山河的战争犹历历在目令人荡气回肠两则新闻在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为了让...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班和4班的语文教师与其它年级相比七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一总体看法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一对新课程理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反思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杨玉凤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根据这一精神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加大了人文因素的比重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春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所以...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告别相处六年的小学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这个所学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在这方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

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张帆六年级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作者通过精彩的文笔细腻的描写运用大量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带进有灵性的魅力大自然进行心灵的交融如何让学生感悟大自然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