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名解总结(第7版)

时间:2024.4.27

自然对比:X线检查时,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所形成的灰度对比。

平片:依靠自然对比所获得的X线的摄影图像,常称之为平片。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人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称之为人工对比。

对比剂:人工对比引入的物质。原称造影剂。

体素:将扫描层面分为若干体积相同的的立方体或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像素:将扫面层面的数字矩阵,依其数值的高低赋予不同的灰阶,进而转换为黑白不同灰度的方形图像单元,称之为像素。

CT值: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间接反映被检测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 对比增强:(CE)检查时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再进行扫描的方法,常简称为增强检察。

超声(ultrasound):指物体(声源)的振动频率在20000赫兹以上,所产生的超过人儿听觉范围的声波。

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序列,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

T1WI: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1值的差异。

T2WI:即T2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2值的差异。 衰减(attenuation):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声能逐渐减少.

声影:(acoustic shadow)超声通过液体时几乎无衰减,而通过骨质或钙质时,则明显衰减,致其后方回升减弱,乃至消失而形成声影。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指超声遇到运动的介质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即产生频移现象。

机械指数:(MI)指超声在弛张期负压峰值与换能器中心频率的平方根之比值。 热指数:(TI)实际照射到某声学界面所产生的温升与使其升高1℃超声能量比值。

肺野:(lung field)正常充气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 肺门角:右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角。

肺纹理:在正常充气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

肺气肿: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并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

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代替。

空气支气管征: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 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并经引流支气管排除后所形成的。

空腔: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横“S”征:中央型肺癌合并右肺上叶不张时,右肺上叶下缘合并肺门形成横“S”征。

肺门舞蹈症:肺血增多时,在透视下可见到肺动脉段及两侧肺门动脉博动增强,称肺门舞蹈征。

充盈缺损: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为腔壁局限性肿块向

腔内突出,造成钡剂不能充盈所致。

龛影:(niche)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外突的影像,为消化性溃疡及肿瘤坏死性溃疡形成的腔壁内陷,使钡剂充填滞留其内所致。

憩室:表现为向壁外的囊袋状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粘膜线:良性溃疡的征象,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m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 项圈征:良性溃疡的征象,龛影口部的透明带,宽0.5~1cm,犹如一项圈。 狭颈征:良性溃疡的征象,龛影口部明显狭小,使龛影犹如具有一个狭长的颈。 半月综合征:多见于浸润性胃癌,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位于胃轮廓之内,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指压痕),指压痕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以上表现称为半月综合征。

跳跃征:(线样征):溃疡性肠结核时,回肠末端和盲、升结肠因为炎症刺激痉挛,排空加速,钡剂呈线样充盈或者完全不充盈,其上、下端肠管充盈正常,称为跳跃征(线样征)。

水上百合征:(水上浮莲征)肝包虫病,在超声影像中见到肝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囊状液性无回声区,大囊中有小囊,内囊破裂萎缩漂浮在大囊中形成。 驼峰征:肝癌中肿块靠近被膜既可以向外突,也可以向内长形成。

牛眼征:在肝转移瘤超声影像中,回声结节周边为实性高或稍低回声,中央坏死液化呈低回声,表现为牛眼征。

胁腹线:腹部前后位片上,在两侧胁腹壁内可见外窄带样脂肪影,上起第10肋骨下端,向下延伸至髂凹而逐渐消失。

肾自截:在肾结核,结核灶内发生钙盐沉积,甚至全部肾脏广泛钙化,称为肾自截。

导管征:表现为乳头下一伙数支乳导管增粗,密度增高,边缘粗糙。 酒窝征:在乳腺恶性肿瘤时,增厚的皮肤可向肿瘤方向回缩。

漏斗征:乳头后方的癌灶与乳头间有浸润时,可导致乳头回缩,内陷,称为漏斗征。

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出现水肿、增厚,并致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下新生骨。

骨膜三角:(Codman三角)若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经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的骨膜新生骨与骨皮质间呈三角形改变,称为骨膜三角。

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

皮革胃: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部导致整个胃壁弥漫性增厚,胃壁僵硬,胃腔狭窄,如皮革状,多见于弥漫性浸润型癌。

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关节退行性变:早期改变始于软骨,为缓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和溶解,逐渐被纤维组织和纤维软骨所代替。

关节强直:可分为骨性和纤维性两种。骨性强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端

由骨组织所连接。纤维性关节强直虽为关节强直,但关节骨端并无骨组织而为纤维组织连接。

关节破坏: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原发性骨化中心和继发性骨化中心出现时的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融合的时间及其形态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一时间(月和年)来表示即骨龄。


第二篇:20xx医学影像口腔学重点总结


20xx年医学影像口腔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口腔:牙齿、颌骨及唇、颊、腭、口底、腮腺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性器官。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中的面部及固有颈部,上起眶上缘、颧弓上缘至乳突的连线,下至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至第7颈椎棘突连线,口腔内的后界为口咽部。

上颌窦临床意义:1)牙源性感染可波及上颌窦2)上颌窦根治术勿损伤压根3)拔出上颌窦前磨牙和磨牙断根时,注意勿将其推入上颌窦内

上颌骨一体四突:上颌体,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

颌面部静脉特点是无静脉瓣

面神经是一个混合神经,司舌前2/3味觉、泪腺分泌以及面部表情肌肉运动,还负责镫骨肌肉收缩。 面神经总干一般分为上、下两支,上支为颞面干,下支分为颈面干,随后再分成5支后穿出腮腺,分别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在颊支和颧支之间通常有交通支。

唾液腺— 1.腮腺是体积最大的唾液腺。2.下颌下腺分泌量最多的唾液腺3.舌下腺是大唾液腺中最小的一对

口腔为消化道的起始部,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参与摄食、吸吮、咀嚼、味觉、吞咽、言语与辅助呼吸等。

腮腺导管口 可在此检查腺体分泌情况或行腮腺导管造影注射。急性化脓性炎症时红肿溢脓

牙的组成,剖面为 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牙髓。

牙髓神经特点,1)只能传导痛觉2)无定位能力

乳牙牙位:I, 乳中切牙II,乳侧切牙 III, 乳尖牙IV,第一乳磨牙V,第二乳磨牙 恒牙牙位:1中切牙2侧切牙3尖牙4第一前磨牙5第二前磨牙6第一磨牙7第二磨牙8第三磨牙

乳牙萌出的顺序: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第二章

口腔及颌面部检查是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基础。在详细询问病史后,进行认真细致的临床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经过综合判断和分析,方可作出正确诊断,

才能达到合理有效的治疗。

检查方法:(一)牙体与牙周检查

1.问诊 2.视诊

3.探诊 4.叩诊

5.牙齿松动度检查 6.牙髓活力检查

常用辅助检查方法:普通X线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MRI)

超声波检查病理活组织检查

第三章

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 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龋病可称为是牙体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原因:细菌 1.变形链球菌与乳酸杆菌——牙菌斑,构成细菌致龋的生态环境。

2.菌斑下方的牙釉质表面脱钙,龋齿即从牙菌斑下方开始。

食物 1.各种精制的碳水化合物,有利于龋病的发 生。

2.纤维性食物如蔬菜、肉类不利于龋病的发生。

宿主 1.牙齿的窝、沟、点隙、牙颈部和排列拥挤、错位。2.唾液的量与质的变化

3.全身营养状态差。4.氟、维生素的缺乏。5.全身系统性疾病。6.内分泌紊乱。7.遗传因素

时间 1.菌斑从形成到致病需要一个过程。2.牙齿有周期性患龋规律:牙齿萌出后2~4年患龋率最高,以后下降。

临床特点1.色的改变 白垩色 呈黄褐色、棕褐色 黑褐色

2.形的改变 崩溃 缺损 龋洞

3.质的改变 牙釉质、牙本质 硬度 软化

浅龋:1.局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2.初期白垩色斑 黄褐色的龋斑。3.点隙、窝沟内黑褐色素:沉集4.牙面探之有粗糙感,龋洞形成,可嵌顿探针。5.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

中龋:1.龋坏在牙本质浅层。2.形成龋洞,有软化牙本质与食物残渣。3.无自觉症状,刺激较为敏感,去除后 消失。

深龋1.龋洞 牙本质深层 髓组织近。2.冷、热、酸、甜刺激 疼痛食物嵌人龋洞疼痛

3.探针 龋洞 酸痛感,4.无自发性痛。

好发部位1.好发下颌第一、二磨牙。2.其次是上颌第一、二磨牙。3.再次是上颌切牙、双尖牙。4.尖牙与下颌前牙最少

1.后牙牙合面2.牙面上的裂沟和小窝内,.畸形牙。3.釉质发育不全处

4.邻接面与唇颊面的近牙颈处5.扭转、重叠、倾斜、伸长牙齿相接触处

诊断 浅龋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

1.窝沟龋 龋损色泽变黑,下方为龋白斑。 探针检查,粗糙感或将探针尖钩住。

2.平滑面龋 呈白垩色、黄褐色或褐色斑点。 无症状,对冷、热、酸、甜刺激亦无明显反应。 X线检查,发现隐蔽部位的龋损

中龋 1.龋洞2.牙本质呈黄褐色或深褐色3.外界刺激反映敏感

4.牙颈部龋的症状较为明显

深龋1.深的龋洞2.食物嵌入洞内,可产生疼痛。3.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疼痛加剧。

4X线平片上呈现黑色透射影

治疗 1.原则 停止病变发展,恢复牙体形态与功能。2.方法 清除腐坏牙体组织,备洞、充填。3.乳牙的浅龋与中龋 10%~30%的硝酸银涂擦,再用碘酊或丁香油 涂擦还原,使银沉集于。牙髓组织以血管扩张、充血为主要病理变化,对细菌感染或其他物理、

化学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特殊防御性炎症。

病因感染 龋病 牙本质深层时,细菌及其代谢产物 牙髓炎症。

深牙周袋 根尖孔 牙髓 逆行性牙髓炎。

物理刺激 温度、电流、创伤。

化学刺激 消毒药物、充填材料可引起牙髓炎。

发病机理 牙髓组织被坚固的牙本质包裹在髓腔中,当发生炎症病变时,炎症性渗出物无处引流,内压逐渐增大,不仅易致牙髓组织坏死,且压迫牙髓神经引起疼痛。

分类1.牙髓的病理变化分为急性牙髓 炎与慢性牙髓炎。

2.临床治疗为可复性牙髓炎与不可复性牙髓炎。

临床表现 :急性牙髓炎 (1)疼痛性质:①自发性阵发性剧痛;②夜间疼痛加剧;③温度刺激可使疼痛加剧;④疼痛不能自行定位。

(2)查及深龋或其他牙齿硬组织疾患,或见牙冠有充填体存在,或有深牙周袋。

(3)探诊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

(4)温度测验时,反应极其敏感。

慢性牙髓炎(1)没有剧烈的自发疼痛,或只有间歇性钝痛,温度刺激或食物嵌入龋洞,引起疼痛。

(2)见深龋,或已穿髓,探及穿髓孔则有剧烈疼痛。

(3)穿髓孔处的牙髓表面可能形成溃疡,也可能向龋洞内增生。

(4)多有轻度叩痛(+)。

诊断1.根据病史、疼痛性质、程度、发作 方式和病牙的情况,大多可以诊断。

2.不能明确指出疼痛部位3.鉴别 三叉神经痛、上颌窦炎、肿 瘤

应急治疗1.药物止痛 龋洞内放人浸有丁香油酚、樟脑酚小棉 球 ,同时口服止痛药物。

2.开髓减压用 牙钻将牙髓腔穿通,建立引流,使髓腔内压减低,多可立即止痛。

3.针灸止痛 常选用合谷为主穴

4局部麻醉止痛 注射部位及方法与拔牙相同

牙周组织疾病

1牙龈炎是指局限于牙龈未侵犯深部牙周组织的炎症,以儿童与青少年较为普遍。牙龈炎种类很多,以慢性边缘性龈炎与增生性龈炎最常见。牙龈炎如不及时治疗,病损有可能发展成为牙周炎。

病因:主要是口腔不洁、 菌斑与牙石、不良修复体等。口呼吸常是前牙增生性牙龈炎的重要因素。

临床表现:边缘性龈炎病变主要局限于龈乳头和游离龈,而局限于牙龈乳头时可称为龈乳头炎,龈缘炎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增生性牙龈炎多见于青年女性。孕妇的牙龈容易出血、肿大、称妊娠性龈炎。

长期服用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的患者,牙龈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覆盖牙面,颜色粉红,质地较硬。白血病患者大量的白细胞渗出积聚,也使牙龈肿胀肥大,龈色苍白。

治疗:去除附着在牙体表面的菌斑、牙石,使牙面光滑减少刺激;矫治食物嵌塞;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后涂敷1%碘甘油,亦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复方硼砂溶液漱口;牙龈增生明显者可行牙龈切除术。

2牙周炎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疾病,多数由长期存在的慢性牙周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少数在青少年由伴放线放线杆菌而引起。 病因:局部因素 咬合创伤亦是破坏牙周组织的重要因素。

全身因素 可影响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

牙周炎的病理变化,包括牙周袋形成与牙槽骨吸收。

临床表现:1牙龈肿胀出血2牙周袋形成3牙周溢脓4牙齿松动5牙龈退缩6X线片检查

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原则。

第四章

口腔黏膜病是值发生在口腔黏膜或软组织上多种疾病的总称。这些疾病可分为两

大类:一类是口腔黏膜本身的固有疾病,一类是某些全身系统疾病在口腔局部的

表征。

第一节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简称RAU亦称复发性口腔溃疡,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之首。本病具有周期性、自限行,但反复发作。

病因:本病发病病因和致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多数人认为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病毒和细菌)、营养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

临床表现:根据溃疡大小、深浅及数目不同分为轻型、重型和疱疹样阿弗他溃疡。

1、 轻型阿弗他溃疡:约占RAU80%,患者初发时多为此型。溃疡好发于唇、颊、舌尖、舌腹、前庭沟、软腭等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黏膜处。溃疡初起为局灶性黏膜充血水肿,呈粟粒状红点,随之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溃疡,直径〈5MM,溃疡中央凹陷,上覆盖一层薄的浅黄色假膜,四周黏膜充血形成红晕,疼痛明显,遇刺激疼痛加剧,影响患者说话与进食,轻型阿弗他溃疡一般3~5个,散在分布。

2、 重型阿弗他溃疡:又称复发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溃疡大而深,边缘不整而隆起,呈“弹坑状”病损,直径〉1CM,可深达黏膜下层腺体至肌层,基底微硬,表面有灰黄色假膜或灰白色坏死组织。

3、 疱疹样阿弗他溃疡:疱疹样阿弗他溃疡又称阿弗他口炎。溃疡小而多,散在分布于黏膜任何部位,直径小于2mm。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黏膜充血发红,疼痛较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头痛、低热、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作后不留瘢痕。

白塞综合症:如发生口腔溃疡同时或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或前房积脓,外生殖器溃疡以及皮肤结节性红斑等,称为白塞综合症。

根尖周炎:是指牙齿很尖部牙骨质及其周围的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多由于牙髓病的感染通过根管扩散而来。

病因:1、感染:牙髓炎或牙髓坏死时,细菌、炎症渗出物与坏死组织,通过牙根尖孔侵入根尖周围组织。2、化学刺激:牙髓治疗特别是根管治疗时,酚,醛,亚砷酸等药物浸出根尖孔可引起根尖周炎。3、创伤:各种暴力如碰伤以及创伤均可引起根尖周炎。

临床表现:

一、 急性根尖周炎:是从根尖周牙周膜由浆液性炎症反应到根尖周组织的化脓

性炎症的一系列反应过程可发展为牙槽骨的局限性骨髓炎,严重时还将发生为颌骨骨髓炎。分为两种:1.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可由牙髓炎或咬合创伤等引起,可发生于活髓牙或失活牙上。 2.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常由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发展而来,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而来。又称为急性化脓性根尖脓肿或急性牙槽脓肿,是临床所见的最严重的牙病之一。

二、慢性根尖周炎:是指牙齿根尖部及其周围的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感染性病变的总称。大多数由牙髓坏疽而来,一部分因急性根周炎未经彻底治疗而转成的。慢性根尖周炎多无症状,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化为急性根尖周炎或称慢性根尖周炎急

性发作,因此,慢性根尖周炎常有反复疼痛、肿胀病史。治疗以消炎、止

痛、开髓减压保存患牙等治疗。

治疗:

1、 诊断牙髓病变是局限的或是可逆的,选择以保留活髓为目的的治疗方

法,如直接盖髓术、间接盖髓术和牙髓切断术等。

2、 诊断牙髓病变是全部的或不可逆的,选择以去除牙髓、保存患牙为目

的的治疗方法,如根管治疗术、牙髓塑化治疗等。根尖周病的治疗法可

选择根管治疗术、牙髓塑化治疗术等方法。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肤黏膜病,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急性传染性发疱性

病变。

病因﹕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以及无症状的带病毒者为感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唾液

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胎儿也可经产道感染.

临床表现:⒈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①前驱期。有4到7天的潜伏期,以后有发热、头痛、

乏力、全身肌肉疼痛,甚至咽喉疼痛等症状,下颌下及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

患儿流涎、拒食、烦躁哭闹,1到2天后口腔黏膜、牙龈广泛性充血水肿②水

疱期:口腔粘膜出现成粗针尖大小水疱,疱壁薄而透明。③糜烂期:水疱迅速

破溃成溃疡,有时部分融合成片状糜烂,上覆淡黄色假膜。④愈合期:如无继

发感染,7到10天病情逐渐缓解,自行愈合且不留瘢痕。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处,为多个成簇的水疱,并且在原先发

作过的位置或附近发作。患者开始感觉到轻微的疲乏与不适,很快在即将发生

损害部位出现刺痛、灼痛、痒等症状,约在10小时内出现水疱,周围有轻度

红斑,持续24小时后破裂、糜烂、结痂。愈合后不留痕迹

治疗:1口腔黏膜局部治疗常使用的制剂有溶液、糊剂、散剂及含片⑴溶液用0.2%葡萄糖

氯己定溶液、3%硼酸溶液漱口,有杀毒小军和清洁口腔作用⑵糊剂:可用3%

阿昔洛韦软膏或酞丁安软膏局部涂擦可用治疗唇疱疹。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

素糊剂⑶散片:中药的锡类散、西瓜霜粉剂等均可局部使用⑷含片:可用溶霉

菌片,华素片等含化

2全身抗病毒治疗; ⑴核苷类抗病毒药物⑵利巴韦林:又称病毒唑,广谱抗病毒药物

3对症和全身支持治疗:⑴支持治疗: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㈠维持体液平衡,可静脉

输液,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等⑵对症处理:局部剧烈疼痛这句比用麻醉剂

涂擦,高热者可用解热镇痛药退烧。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真菌——念珠菌感染而引起的空腔粘膜疾病。

病因:念珠菌为单细胞真菌,25%~50%的健康人寄生于口腔粘膜、肠道、肛门、阴道及皮肤等部

位,但一般不致病。当宿主预防能力降低时,这种非致病菌转化为致病菌。白色念珠菌

和热带念珠菌致病力强,大量繁殖后而致病。

临床表现: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雪口病):新生儿最多见,初发时黏膜充血,有散在白色柔软小

斑点,稍高出粘膜表面,很快融合成界线清楚地白色丝绒状斑块,稍用力可拭掉,可见

潮红溢血或表浅糜烂面。患儿烦躁不安,哭闹拒食,可见轻度发热,一般无明显全身反

应。

急性红斑型念珠病:多见于成人,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而致,且大多数患有消耗性疾病,如白

血病、营养不良等。主要表现为粘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患者常有味觉异常或味觉消失,口腔干燥,黏膜灼痛。

慢性肥厚型念珠病:多见于颊粘膜、舌背及腭部。颊粘膜病损常对称地位于角内侧三角区,呈结节

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类似粘膜白斑。腭部病损可有义齿

性口炎发展而来,粘膜呈乳头状增生。

治疗:1局部治疗:白色念珠菌适于酸性环境生存,碱性环境可抑制其生长繁殖,可用2%~4%碳

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也可用0.02%~0.05%氯已定溶液,1%克霉唑清洗口腔,再用1%

甲紫或亚甲蓝涂擦。

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⑴酮康唑:成人每天一次口服200㎎,2到4周为一疗程⑵氟康唑:疗效优于

酮康唑,首次一天200㎎,以后每天100㎎,连续应用7到14天⑶伊曲康唑:每日口

服100㎎,其作用强于酮康唑。

3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身体衰弱、有免疫缺陷或与之有关的全身疾病,可以辅以增强免疫力的措

施。

4手术治疗:对于癌前损害,在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若疗效不明显,应考虑手术治疗。

口腔白斑病

口腔白斑病: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定义的慢性损害特征,属于

口腔粘膜癌前期病变。

病因:至今尚无定论,1白斑的发生率与吸烟的时间长短及吸烟量成正比。2白色念珠菌与白斑有

密切关系3全身因素包括患者的微量元素、微循环改变,易感染的遗传素质等。

临床表现: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好发于颊、舌缘、唇、上腭、口底等部位。

1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斑块,平或稍高出粘膜表面,不粗糙或略粗糙,基地部柔软。可无症状或轻

度不适。2病情发展,斑块增大变厚,表面明显变白,有的病损去粘膜呈红色,上有白色

或乳白色颗粒,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有痛感,表面可出现糜烂或溃疡,多见于口角

区黏膜,常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3有的白色斑块表面高低不平,有大小不等乳头状

或毛刺状突起呈疣状,病损去粗糙,触诊稍硬,并易发生皲裂或溃疡4病损黏膜高低起

伏不平,表面粗糙,边界清楚,周围粘膜正常,形成皱褶。

治疗:1去除刺激因素2维生素A酸软膏适用于非充血、糜烂型的病损。3口服维生素A酸类药物

4对溃疡型、疣状、颗粒状白斑应及时 手术切除活检

扁平苔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肺感染性疾病,可同时或分别发生更在皮肤或粘膜。

病因:不明。其发病与失眠、情绪波动、更年期或经前期精神紧张等精神因素有关,除去这些因素

后,病情即可缓解。

临床表现: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大多左右对称。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有些患者粘膜粗糙、

木涩感、烧灼感,口干.偶有虫爬痒感,粘膜充血糜烂和遇辛辣热酸咸刺激时,局部敏感灼痛.

病损为白色小丘疹,一般为针头大小 ,属角化病损,有白色丘疹组成的各种花纹,以白色条

纹、白色斑块为主,黏膜可发生红斑、充血、糜烂、溃疡、萎缩和水疱

治疗:1心理治疗,与患者沟通,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2局部治疗: ⑴去除局部刺激因素⑵局部应用肾

上腺糖皮质激素软膏涂抹,或对糜烂溃疡型病损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封闭治疗⑶对角化

程度较高的病损,可用0.1%~0.3%维生素A酸软膏涂抹3全身治疗⑴免疫抑制剂①口服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大面积或多灶糜烂性口腔扁平苔藓,可采用小剂量、短疗程方

案②口服昆明山海棠,其具有抗炎作用,抑制体液免疫,对细胞免疫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⑵

免疫调节剂

第五章

一.1.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因致病微生物入侵引起的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局部

乃至全身的复杂炎症性疾病。

2.危险三角区:从鼻根到两侧口角形成的三角区内,一旦发生感染可循此途径引

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和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故称为面部的危险三角

区。

3.口腔颌面部感染多属化脓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粘稠

溶液)和溶血性链球菌(淡黄色稀薄液,有臭味)为主,其次为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翠绿色,粘稠,酸臭味)等。

4.感染途径以牙源性感染最多见,经淋巴途径的腺源性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损伤性,血源性及由于手术,穿刺,各种操作消毒不严的医源性继发性炎症则少见。 二.1.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又称智齿冠周炎。

2.第三磨牙阻生:人类在进化过程,下颌骨体逐渐变短,致使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的空间不足,难以正常萌出,导致牙冠部分萌出或牙齿位置偏斜,少数牙齿完全埋伏于颌骨内。病因:第三磨牙牙冠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进入盲袋后不易清除。

3.临床表现:大多呈急性,早期无明显全身症状,继而出现咽痛或自发性跳痛,有时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当炎症侵袭咀嚼肌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空腔清洁差而有口臭。随着局部症状的加剧,常出现畏寒,发热,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4.治疗原则:消炎,镇痛,建立引流。防止感染扩散,急性期过后应早期处理病灶牙或覆盖的牙龈组织。

5.局部治疗措施:保持口腔清洁,管周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冠周炎反复发作或第三磨牙不正者,应拔除阻生牙。

三.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亦称颌周蜂窝组织,是颜面,口腔颌周组织及口咽部潜在间隙中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其弥散期称为蜂窝织炎,化脓局限期称为脓肿。

2.眶下间隙感染:内切口引流,临床表现为眶下区的弥漫性水肿。

3.咬肌间隙感染:主要来源于下颌智齿冠周炎,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及下颌骨骨髓炎。常用口外切口。

4.翼下颌间隙感染: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内侧骨板之间,内有牙槽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动静脉通过。下颌皱襞下颌神经麻醉点。口外切口。

5.口底蜂窝织炎:(最严重的感染)包括双侧下颌下,双侧舌下,颏下在内的五个间隙感染。可以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化脓性扣抵蜂窝织炎,或是厌氧菌及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的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是颌面部最严重的感染之一。倒T形切口。

6.临床表现:舌体被抬高,板结感,其运动受限,语言不清,吞咽困难。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短促,脉搏细弱,并迅速恶化。唾液腺炎症 ( 化脓性腮腺炎 颌下腺炎和涎石病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 腹部大手术术后 邻近组织急性炎症扩散

临床表现 唾液腺明显肿痛;可伴有暂时性面瘫,导管口充血、肿胀,可有脓液溢出

可扩散成腮腺间隙蜂窝织炎,急性化脓性颌下腺炎可出现颌下间隙感染

诊断要点 慢性唾液腺炎史,唾液腺明显肿痛,导管口红肿溢脓,与流行性腮腺炎,腮腺内淋巴结炎,嚼肌间隙感染相鉴别,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可有中毒症状,发热,畏寒,脉搏、呼吸加快。治疗:全身抗炎治疗、

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保持导管通畅,如无阻塞,可应用促唾药物如匹鲁卡品,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逆行性感染

腮腺内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急性炎症期禁忌作涎腺造影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以前统称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包括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成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为儿童迁延不愈而来

病因 先天性发育不全。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细菌逆行性感染

临床表现 以5岁左右常见,男多于女部分有流行性腮腺炎史

,发病间隔不等,部分青春期后可自愈。

诊断:以5岁左右常见,男多于女,部分有流行性腮腺炎史,腮腺反复肿痛,导管口可有脓液溢出,发病间隔不等,部分青春期后可自愈。

治疗: 急性期,按炎症处理原则治疗

慢性期,腺体按摩,促进导管分泌通常,保持口腔卫生,增强抵抗力,防止感染, 减少发作次数

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 临床表现 :口底、舌根部肿胀、疼痛,颌下三角区肿胀压痛,颌下腺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病史可由数月至数年。反复发作者,颌舌沟可扪及稍粗的硬性索条状导管,或有较硬结节状结石,颌下腺较硬并有压痛。X线摄片可发现涎石,无涎石的慢性颌下腺炎可行造影检查。X线片上常呈现出导管粗细不均匀,末梢扩张呈葡萄状。

治疗 : 急性期治疗与一般炎症相同。慢性颌下腺炎应尽早去除病因,摘除导管结石。对反复发作,病程长,颌下腺已纤维化者应做颌下腺摘除术。

面颈部淋巴结炎 牙源性感染、口腔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多见,颜面部皮肤疖、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好发部位为颈深上部淋巴结与颌下淋巴结。 化脓性淋巴结炎与结核性淋巴结炎

急性临床表现早期 :淋巴结肿大变硬、压痛,可移动

可累及多个淋巴结,互相粘连

化脓期 皮肤红肿,局部明显压痛,可扪得炎性浸润块,表浅处可有波动感,炎症穿破包膜扩散可形成蜂窝织炎。

全身反应: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有时大时小史,常因上感、牙痛时长大,抗感染治疗缩小

无明显主观症状,可扪及大小不等、可活动、周界清楚的淋巴结。

如炎症反复发作,则常有粘连,有轻压痛,结核性淋巴结炎儿童及青年多见 可有结核全身表现,单个或多个成串淋巴结,可形成冷脓肿

急性淋巴结炎 全身应用抗生素,脓肿形成,及时切开引流,全身支持治疗。 慢性淋巴结炎 治疗原发病灶,淋巴结勿需处理。 反复发作,诊 断不明确,可手术摘除送病理检查。

结核性淋巴结炎 全身抗结核治疗。

第六章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简称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神经的传导,从而使该区域疼痛消失。但其他感觉如触压、温度觉等依然存在;病人仍保持清醒的意识。

常用局部麻醉剂

1.利多卡因(lidocaine) 应用最多的局麻药物,阻滞麻醉常用浓度为2%。局麻作用较强,持续时间长。一次最大剂量为4.4~6.6mg/kg。

2.布比卡因(bupivacaine)麻醉维持时间为利多卡因的2倍,常用浓度为0.5%。一次最大剂量为1.3mg/kg。

3.阿替卡因(articaine) 该药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麻醉时间约60~70分钟。一次最大剂量5~7mg/kg。

4.丁卡因(dicaine) 因穿透力强,主要用于表面麻醉,1~3分钟即可见效,常用浓度为2%。一次最大剂量为40~60mg。

常用局麻方法:1.表面麻醉(superficial or topical anesthesia) 是将麻醉剂涂布或喷射于术区表面,麻醉药物被吸收而使末梢神经麻痹,以达到痛觉消失的效果。

2.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esthesia) 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麻醉效果。

3.阻滞麻醉(block anesthesia ) 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常用的阻滞麻醉方法(1)上牙槽后神经麻醉(上颌结节注射法)(2)眶下神经麻醉(眶下孔注射法)(3)腭前神经麻醉(腭大孔注射法)

(4)下牙槽、舌、颊神经麻醉(下颌孔注射法)

上牙槽后神经麻醉(上颌结节注射法):注射局麻药于上颌结节,以麻醉上牙槽后神经。

眶下神经麻醉(眶下孔注射法):将麻药注入眶下孔或眶下管,以麻醉眶下神经及其分支。

腭前神经麻醉(腭大孔注射法):将麻药注射入腭大孔或其附近以麻醉腭前神经。 下牙槽、舌、颊神经麻醉(下颌孔注射法):进针点在翼下颌皱襞外侧、颊脂垫尖部, 缓慢进针直达下颌升支内侧骨面,注入麻药麻醉下牙槽神经;将注射针退1 cm,再注入麻药可麻醉舌神经;针尖退至黏膜下注射麻药可麻醉颊神经。 并发症及其防治1.晕厥 是一种突发性、暂时性意识丧失。通常是由于一过 性中枢缺血所致。2.中毒 当单位时间内进入血循环的局麻药量超过分解速度

时,血内浓度升高,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出现中毒症状。3.过敏反应 可分为延迟 反应和即刻反应。 4.血肿 常见于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时。系由

注射过程中针尖刺破血管所致。5.感染 注射针被污染、消毒不严或注射针穿过感染灶,均可将感染带入深部引起间隙感染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基本的手术,是治疗某些牙病和由其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一些疾病的手段,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手术。

(一)适应症 1,牙体病 2,根尖病3,牙周病4,外伤牙5,阻生牙 埋伏牙6,额外牙 错位牙7,病灶牙8,滞留乳牙9,治疗需要

(二) 禁忌症 1,心血管系统疾病2,血液系统疾病3,严重的慢性病4,牙源性急性炎症期5,月经期与妊娠期

(三)拔牙前准备 1,患者的思想准备2,术前检查3,患者体位4,术区准备5,器械准备(四)拔牙中的并发症 1,软组织损伤2,骨组织损伤3,邻牙或对颌牙损伤4,断根或牙移位5,其他并发症(五)拔牙术后并发症 1,出血2,拔牙后感染3,干槽症。

牙种植术就是通过手术方法将种植体植入缺牙区的颌骨内,愈合后在其上部镶装义齿,修复缺失的牙齿。

种植义齿包括种植体和种植体支技的义齿两部分。

(一)牙种植手术适应证

1,上下颌两部分或个别缺牙,邻牙健康不宜作为基牙着

2,磨牙缺失或游离端缺牙的修复

3,全口缺牙,尤其是下颌骨牙槽突严重萎缩者

4,活动义齿固位差,无功能,粘膜不能耐受者

5,对义齿修复要求较高,而常规义齿有无法满足着

6,种植区应有足够高度及宽度的健康骨质

(二)牙种植手术禁忌症 1,患者全身情况差或严重系统疾病不能承受手术者 2,严重糖尿病,血糖过高或有明显并发症,术后易造成感染

3,口腔内有急慢性炎症者,应在治愈后手术

4,严重习惯性磨牙症

5,口腔卫生差者

6精神病患者等

第七章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的损伤的特点

1,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

2,腔窦多易发生感染

3,毗邻重要器官易损伤

4,伴有牙颌系统絮乱

5,面部畸形

1.口腔颌面部包括:口腔,鼻腔,上颌窦等窦腔。(牙齿咬合功能紊乱是判断颌骨骨折的

重要依据)

2.颌面部损伤易并发颅脑损伤,常伴有唾液腺,面神经,三叉神经损伤。

3.窒息分为阻塞性窒息(异物阻塞,组织移位,肿胀压迫)和吸入性窒息。

4.出血的急救:指压止血(将拇指压迫在近心端的骨面上);包扎止血;结扎止血;药

物止血;填塞止血;电凝止血。

5.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闭合性和开放性。闭合性:擦伤:仅为皮肤表层的破损,多

发生于面部突出部位。挫伤:皮下及深部组织遭受损伤而无开放性伤口。开放性:分为:刺伤,切割伤,挫裂伤,剁碎伤,咬伤。

6.开放性损伤处理:彻底冲洗伤口(1%~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清理伤口(2%碘酊);

缝合(针距3~4mm;创口边缘距2~3mm。组织水肿严重,拉拢缝合张力过大的伤口可用减张缝合。

7.牙损伤分为牙挫伤,牙脱位,及牙折。牙挫伤:由于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使牙周

膜和牙髓受损,而产生充血,水中。牙折:分为冠折,根折,及冠根联合折断。

8.上颌骨骨折分三类:Le Fort I 型骨折:骨折线从梨状孔水平,牙槽突上方向两侧水平

延伸至上颌翼突缝。Le Fort II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梁向两侧越过框内侧壁,框底和颧上颌缝,延上颌骨侧壁至翼突。Le Fort III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梁,眶部及颧额缝向后达翼突。表现为:骨折块移位;咬合关系错乱;眼及眶周变化;颅脑损伤;

9.下颌骨骨折:单发,多发及粉碎性。好发于:正中联合部,頦孔区,下颌角,髁突颈

部。

10.治疗原则:尽早进行复位和固定,恢复咬合关系与咀嚼功能。1.复位。2.固定(单颌

固定,颌间固定,坚强内固定,颅颌固定)

11.颧骨与颧弓骨折:临床表现:局部塌陷,张口受限,复视,神经症状,眶区瘀斑。

12.治疗:口内切开复位法;颞部入路;面部小切口进路;头皮冠状切口复位固定法。

第八章

一、软组织囊肿 (-)皮脂腺囊肿 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

皮诶组建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行车工的潴留性囊肿。 临床表现:常见于面部,位于皮内,并向皮肤表面突出,囊壁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可有一校色素点。 发生换面,呈圆形,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质地软,无压痛,可以活动。(二)粘液囊肿 好发于唇及舌尖腹侧,囊肿位于粘膜下,呈半透明、浅蓝色小泡,状似水泡。具有消长史,囊肿消失后不久又复肿大。(三)舌下腺囊肿 由于舌下腺导管阻塞或腺体损伤、唾液腺分泌潴留而成。 临床表现:1·单纯型 占舌下腺囊肿的大多数,为典型表现。常位于舌下口底一侧,囊肿呈浅紫蓝色,俗称“蛤蟆肿”。 2·口外型 3·哑玲型 (四)甲状舍管囊肿 源自胚胎期退化不全的甲状舍管上皮残余。 临床表现:多见于1~10岁的儿童,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以舌骨上下部最为常见。 (五)腮裂囊肿

(一)成釉细胞瘤 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在牙源性肿瘤中较常见。 临床表现:X线片显示大小不等的囊腔或蜂窝型影像,常有半月形切迹。 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二)血管瘤 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三)脉管畸形 静脉畸形: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或口底部。位置深浅不一,如果较深,则皮肤或粘膜颜色正常;表浅病损则呈现蓝色或紫色。

(四)牙龈瘤 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的一种病变。在癌瘤中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鳞癌早期可表现为粘膜白斑,表面粗糙。

20xx医学影像口腔学重点总结

复习尽量多看课本!

更多相关推荐:
医学影像学总结

1对比剂按影像密度高低分为高密度对比剂和低密度对比剂两类。高密度对比剂有钡剂和碘剂。低密度对比剂为气体,已少用。2.超声是波长短频率高的机械波。物理性质有1.指向性2.反射折射与散射3.衰减与吸收4.多普勒效应…

医学影像学总结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总结1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2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

最新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经典资料名词解释1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年和月9转移性骨肿瘤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10慢性...

医学影像学重点病变总结

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病变一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病因管内intralumen异物分泌物和血块等管壁肿瘤痉挛先天性和炎症等管外extralumen有肿瘤增大淋巴结压迫等病理pathologically部分阻塞引起肺气肿...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X线特性穿透性波长短穿透力强物质密度低薄易穿透荧光作用透视的基础钨酸钙硫化锌镉等物质吸收X线后可发出波长较长的可见光线荧光摄影作用照片的基础与日光一样能使胶片感光胶片涂有溴化银乳剂感光后放出银离子Ag经显定影处...

医学影像学详细总结

1简述自然对比人工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称为自然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称之为人工2X线成像的基本...

医学影像学总结

医学影像学总结名解1自然对比X线检查时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所形成的灰度对比2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人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这种引入的物质称之为对比...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医学影像学重点以下是根据课件和老师所讲总结的重点由于时间所限消化系统和介入没有总结疏漏之处请参照书本和课件1X线特性穿透性荧光作用摄影作用电离作用2X线影像形成的原理1X线的三个特性穿透性荧光作用摄影作用2人体...

163disk[1].com_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总结(考研专业复试必备)

1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2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

医学影像学断层重点总结

一脑的血液供应系统在颅内主要的分支分布答脑的动脉来自左右颈内动脉和左右椎动脉且在脑底部吻合成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主要分支有1颈内动脉主要有眼A大脑前A大脑中A脉络丛前A后交通A2椎基底A主要有a大脑后A脑膜...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总结(考研专业复试必备)

1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2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总结

1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2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

医学影像学总结(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