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班拼音教学反思

时间:2024.3.31

幼儿园学前班拼音教学反思

担任学前班教学工作中,我感觉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很快。在学习中,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脑中积累的词汇不断丰富,表达的欲望也随之加强。特别是拼音教学,与语言教学密切相连,更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学前班的孩子具有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好动是他们的共性,学习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作为识字工具的汉语拼音,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学前班孩子来说是单调乏味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结合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注重图、形、音结合。

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抽象的表音符合,没有词句等丰富的内容,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这些让幼儿学起来感到很枯燥。教学中,我将拼音制作成不同形式的卡片,有苹果、树叶、花、小鸟、小鱼等,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学中,我会运用轻松的语言对幼儿说“这些花都有名字,我们一起来认认吧。”幼儿在开心快乐中识记形,读准音,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学后,这些卡片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很方便幼儿复习。

二 .多种形式教学

儿童的好胜心强,抓住这一心理,在教学上巧妙地增设组词比赛,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我每学完一个完整的音节后,请幼儿为这个音节组词,幼儿举手非常积极,思维也很活跃,他们将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词,电视广告中听到的词,以及平时故事中积累的成语都用到了拼音教学中,学习起来也不感到枯燥。每学完几个韵母后,就要展开复习,复习中,我开展多种游戏形式来帮助他们记牢,如:《我和小鸟做朋友》、《摘苹果》、《采花》、《捉小鱼》等多种形式,幼儿学习起来很轻松。在学完声母、韵母后,还让幼儿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看看所学的复韵母可以和哪些声母做朋友,又不能和哪些声母做朋友,幼儿学习起来比较感兴趣。另外,还可以采用夺红旗比赛、拼音接龙比赛等形式进行拼音练习,激发幼儿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三、顺口溜辅助记。

在拼读中,孩子们会遇到多种特殊的情况,如j qx与ü相拼时应去掉两点,这时就可教幼儿背:"小鱼小鱼真有趣,见到jqx就掉泪",当学生们背着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时,拼写就不容易错误。在学习鼻韵母时,也可以通过念儿歌帮助幼儿区别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例如:“鼻韵母,不难学,前后鼻音分准确。前鼻韵母有五个,an、en、in、un、ün。后鼻韵母是四个,ang、eng 、ing和ong”。在教学中,根据幼儿喜爱诵读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节奏简单明快的拼音儿歌, 1

或者鼓励孩子们自己创编歌谣,以此来加强记忆,巩固拼音学习。

总之,在拼音教学中,应创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必胜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学习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持久的发挥课堂.

大班数学《认识日历》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年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 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教学心得: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可能每个教师都有同感,对于聪明可爱懂事但也很调皮的男孩子我们真的是“爱恨交加”,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是一脸的专注;但在他们不感兴趣的活动中他们不但自己不认真参与,而且还会影响别的孩子,他们有时很可爱,有时也会很调皮,如果老师批评了他,他就会乖的一声不吭,或者 2

赶忙讨饶道歉说对不起。但过不多久他的多动的毛病又要犯了,有时甚至来点恶作剧,搞点小破坏,经常会有孩子来告他的状。 这样的孩子,我们如果用教育、批评的方法去教导他们,效果可能会不是很理想。如果我们尝试着采用鼓励、激励的方法去表扬、赞赏他们,他们便会以此为契机,更上一层楼。 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调皮的孩子也有他们好的地方。如他们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我们就应以赏识他的语气对他说:“XX,你真能干,真是个勤劳的好孩子。如果以后你一直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上课时认真举手,那老师小朋友就会更喜欢你了。” 对于类似这种表扬鼓励的话语,身为教师的我们可能都已经熟记于心,但用到实际中去的却很少,在实际的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我们可能会以严厉的表情、批评的话语去训斥他们。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每个孩子更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上什么就会显示什么,在他们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们就会闪闪发光。我们老师更要以爱、以耐心来关注幼儿,了解他的内心,尊重他的个性,同时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孩子。

教学反思:个别孩子个别教育

在蒙氏活动中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处处展现出自己的内心,同时通过他们的行为也可看出他们的性格。在蒙氏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是自己任选工作,有的孩子在选好工作后就会很投入进入工作状态,但有的幼儿则是不停的换工作,对于这样两种不同性格的幼儿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指导他的工作呢?

例如:王晨阳小朋友和郭诗怡小朋友在工作中的表现完全不同。当开始工作时王晨阳小朋友会选好一项工作并长时间做这一项工作,郭诗怡小朋友在工作时不停的换工作,平均十分钟换一次。这明显可以看出王晨阳小朋友是一个性格稳重、注意力专注的小朋友,而郭诗怡则是一个活泼好动、没有耐心的小朋友。

对于这两种性格的孩子我们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然成长。我们教师不仅要尊重他们的性格趋向,还要发挥他们的性格优势。对于王晨阳小朋友,在蒙氏工作中教师可以建议她去做比较复杂的工作,但对于好动的孩子我们教师可以跟她一起来工作一些活动量大的工作,比如:《插座圆柱体四组组合记忆游戏》这项工作的过程是:先用手感知每个插座圆柱体,再把这些插座圆柱体按照不规则的顺序一个一个的藏到教室的不同的位臵,最后再按照老师的指示找出藏起来的插座圆柱体。这样的一个工作过程完全符合了一个好动型幼儿的性格发展需求,同时幼儿在“一个一个的藏”和“一个一个的找”的工作过程中逐渐锻炼她耐心品质的形成。

这是两个性格明显差异的孩子,儿童都是具有独立个性、完整人格的个体, 3

我们的孩子没有完全同一性格的,所以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该是“一对一”的教育,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针对孩子不同的特点,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去纠正、去适应、去促进孩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才能最终让我们孩子做自己发展的主人。

教学活动应考虑到孩子的更多

大班的孩子采用的是社团活动,每两周一次,每三次为一轮。对于孩子而言:能走出教师,融入到不同的自由结合的学习小集体中,接触更多的同伴和老师,可以积累更多大胆、自信的感受与体验。

而对于教师而言:促进教师对“为什么这样做”和“怎样做利于幼儿发展”的思考,更加注重理念先行。

在大班的社团活动中,我担任的是种植社。字面上来看,就是拿起锄头,拔草耕地,每次活动只要准备好足够的种植工具即可顺利实施。可是经过了第一轮的实战之后,原来事情并不是大家看似的那么简单。虽然自己做足了准备工作,但是实际上起来,却还是问题百出。 反思自己,总结原因,发现可归结为两点:由于混班教学,所以孩子们来自不同的班级,有的熟悉,有的自己并不了解,她的能力水平在哪里,自己并不清楚。所以有时的一个提问,会难道了孩子,有时的一个提问,又彰显不出水平;种植社的场地是在户外,孩子与场地之间的互动所出现的问题自己没有考虑到,才会是活动显得很忙有点乱。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活动的目标制定,环节流程,重点难易,还需要将我们的孩子,教学的空间一并的考虑到位。

一、了解和掌握的幼儿发展水平放在活动设计的首位,以促进幼儿发展为落脚点,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是教师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对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需求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的预期;或是追随幼儿的兴趣,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的方案。 在日常可以通过与幼儿简单的谈话、或者是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能力、又或者与其父母沟通等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活动充分掌握幼儿已了解了什么;教师怎样利用幼儿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活动内容与哦而是否感兴趣;幼儿哟什么想法;是否值得幼儿关注;知识点的选择对幼儿的认知是否有帮助;是否有其他领域的必要整合活动;活动的弹性如何;能否顺应幼儿的自发主动活动;活动流程是否为幼儿创造了很多探索和学习的机会等。弄清楚以上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设计意图和理清活动思路,使活动的落脚点真正放在幼儿的发展上。所以把尊重每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放在首位,一熟悉和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为基础,才能在 4

教育活动的实施中科学的尊重幼儿,给每一位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并做到让每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二、充分考虑教育活动中所需的物质材料、空间利用。

首先是需要的物质材料,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借助与读物质材料的具体操作,所以幼儿园的教育或需要教师预备相当丰富的物质材料,物质材料的准备包括教具和学具两方面。 在这两点内,除了精心的准备教具之外,我们更应重点准备幼儿的学具,幼儿的学具是重要的活动资源。它是引导幼儿思考、发现和创造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活动内容为每个幼儿准备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亲手操作的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使教育过程变为愉快、有趣、轻松和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活动。

其次,空间上的合理利用。怎样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去创造合理的教学环境呢?我们可以借助外在的其他工具,如:在一次活动中,我需要孩子们在我们幼儿园后面的菜地里对菜地进行简单的护理,之后种植植物。可是可使用的土地对我们来说是“僧多粥少”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借助了一些工具进行弥补,我让孩子们在活动前将自己教室内植物角的植物取出,然后自己也添加了一些空花盆,这样有的孩子可以在田地里劳作,其他一部分可以为班级植物角的植物进行护理,这样不仅合理安排了空间,也起到分流的作用,每个孩子都有了真正动手参与的机会,体验到了护理植物的全过程。 通过一次次的专题组活动,我不停的反思自己,改变自己。相信以后的自己更会为孩子思考,设计出孩子们喜爱的活动。

教育反思:辅助教具的有效利用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直观的,从幼儿的这个心理特征出发,幼儿园教师在准备教育活动时,通常都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具:在这个环节中,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授课教师为了给自己的公开课增加色彩,便想方设法的准备教具。对某些教师而言,一提到开展教育活动,就想到怎么制作教具,却忽视了对幼儿园已经购买的成品教具、能够作为教具使用的现成物品以及以前制作好的教具等的使用。相应的,许多具有教具意义能够发挥教具作用的现有资源,在一些幼儿教师眼中它们根本就不是教具。

有一次听了这样一节音乐课之后,让我感受很深,每节课都能这样上吗?这是一节中班的音乐课《宝宝睡了》,教师准备了十个花篮,并准备了十个非常漂亮的洋娃娃,都是为了这节公开课而新买的。我当时为这位教师的“诚心”而感动,我想这位教师一定为这节课花了不少的经费吧!但课后却留给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能经常上这样的课吗?我们“上得起”吗?这节课上完以后,幼儿们似乎还在关注那美丽的洋娃娃,而教师所教的歌曲也没完全接受。从辅助教具 5

的意义看来,这所有的准备不就起到的是事倍功半的作用吗?

而另外又有这样一节数学课《兔宝宝选镜子》,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幼儿对梯形感兴趣,感知梯形的主要特征。在这节课中,教师准备了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的图形若干,简单明了。在授课过程中,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每一次的辅助教具用得恰当、贴切。最难能可贵的是教师能充分的利用教师里和墙上的有利资源,例如:花架、墙画、黑板架等现成教具。课后,教师们对这节课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整节课从教师的准备来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教工作者要有一种“资源”意识,为了给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包括:“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幼儿同伴群体和教师集体”“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所提供的榜样、所形成的心理环境”“家庭”“自然环境和社区”。就当前对这些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来看,显然它们还没有被所有教师意识到其教具意义.因而大都还是潜在的教具。为了使这些“潜在教具”成为“显在教具”,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挖掘儿童共同体、教师集体的教育意义;

2.注意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尽可能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给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3.积极开发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教师一起促进儿童的发展;

4.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多从自然环境中寻找现成的“教具”来使用,并为儿童接触大自然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

5.充分利用社区场馆的教育价值,有些教育活动可以走出幼儿园的狭小天地,在更加广阔的社区里实施。

总之,只要教师积极去发现,哪怕是最普通的环境中也蕴涵着可随手拈来的“教具”。我想,只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在工作中做有心人,那些潜在的教育资源就会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名副其实的“教具”。

幼儿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对于什么是反思,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哲学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洛克认为经验按其来源可分为感觉与反思(又译反省),前者即外部经验,后者即内部经验;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也有人把反思定义为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和情境的能力。笔者认为反 6

思是个体在分析自我经验、监控和评价自我行为的基础上,依据某种标准对自己的经验和行为所进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为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倡导幼儿教师写教学反思,要求课后小反思——一每周大反思——一主题总反思。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形成一条反思链,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在反思过程中加强课程研究,提高教学技艺。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得益非浅,而有的教师无所适从。翻开教师的反思笔记,存在着空、浮、杂等现象,有些教师把教学反思看成是任务型、应付性的工作,如上了科学活动《沉浮》,教师反思记录:幼儿对探究活动有兴趣,能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就是时间拖长了点;上了语言《桃树下的小白兔》,教师反思:小朋友对故事感兴趣,想象丰富,就是没有注意面向全体……诸如此类,反思浮于表面,也有点八股味道。教师的教学反思需要适当的引导。

教学反思说到底是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思维习惯、批评精神。有时,经验反思是教师个人的一种缄默知识,惯于理性思考的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和剖析,从而进行自我调控。那幼儿教师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导教师写教学反思呢?本人就此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一、 实话实说——写得、失

一节课下来,教学的状况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学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尽人意。组织教学活动可因教师一个有趣的开头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的教法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为讲得多坐得多而使幼儿索然无味;也会因为一个环节的疏忽而开了小叉走了弯路。再者,“因”与“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败,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考虑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弯路,少走弯路。如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教师课后应记录下来,日后查找资料,再补充解答。

【反思案例: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在本次活动中,我没有注意幼儿已有的经验差异,所以,一些幼儿很容易就能完成整个过程,显得无所事事。我应该事先准备一些更复杂的笔,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就可以给这些幼儿创设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另外,请个别幼儿为大家演示的时候,虽然使用了实物投影仪,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幼儿依然看不清楚一些细小的、关键的步骤,可以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每组会装的幼儿在组内演示,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同时,也能够给这些幼儿带来自信。还有,在把笔拆开后,要引导幼儿加深对各个零件的认识,特别了解圆珠笔里弹簧的作用。

7

二、 及时反馈——写师、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幼儿、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法、学法、教具的运用直接作用于幼儿,影响课堂气氛和活动质量。相反,幼儿的注意情况、参与程度、疲劳状态、个性特征和经验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此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连,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组织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将师生双向的表现与活动的质量作辨证的分析,以帮助教师在日后备课、上课时能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把握。如公开课效果不好,教师往往会说“这些孩子没配合好”,这里面就要反思教师你,你了解孩子以及他对于学习相关内容的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吗?活动中你是一相情愿还是能顾及幼儿独特的想法与感受呢?你的提问语言能够让幼儿明了你的要求和意思吗?教师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对策。

【反思案例:主题活动——春天在哪里】

在开展主题活动《春天在哪里》的初次谈话中,发现孩子们对春天已有一定的了解,经验较丰富,涉及了天气、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几个方面。有几个孩子能用优美的语言去描述春天的美景,当问什么是芽?什么是冬眠?孩子们则难以回答。因此,如何根据幼儿当前的水平帮助幼儿去丰富经验,如何才能发挥幼儿寻找春天的最大能动性与创造性呢?《春天在哪里》这个主题内容复杂、头绪繁多,如果按一个线索发展可能太偏又不利于幼儿整体经验的获得和积累,而且容易掉入传统教育的模式。基于对本班幼儿的分析和思考,我想是否大胆一些,用分组的形式来满足不同幼儿需要,几个线索同时展开,不仅能加快探究进程,而且能相互补充,让幼儿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获得的经验?思来想去,我决定作这样的一次尝试。

三、 综合分析——写教、学

教学反思应该是说课的外延,它与说课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说课——备课——上课——写教学反思”的基本程序。一节课过去了,教师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综合分析。本内容幼儿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应用如何?儿童的主动性有没有得到发挥?提问的效度怎样?理答和追问的方式、儿童的学习方式有效吗?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效果怎样?幼儿的学习出现困难吗?幼儿学到了什么?有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一个主题延续了一段时间,做完后教师同样要综合分析:通过这几个活动,能不能完成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具体活动哪些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效果反应好;哪些内容幼儿缺乏兴趣、远离生活经验,效果不够理想?主题展开中是如何在预设中进行有机生成的?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激励幼儿自主探索、多元表达?再者,也可进一步反思,在主题背景下如何兼顾领域平衡……教师应对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找 8

出问题的关键,把影响教与学的因素综合出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反思案例:美工活动——做拉花】

这个活动是从我班的生成性主题《我们喜欢玩蹦蹦床》,幼儿从蹦蹦床的弹簧到观察生活中有弹性的东西引导而来,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到弹簧是由没有弹性的东西——铅丝做成的。我们鼓励大班幼儿来做拉花:将没弹性的纸想方设法变成有弹性的东西,从而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弹性,领悟事物之间的转换和变化关系,了解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这看似小小的剪拉花活动,却包括了许多知识难点。如数学概念:折成三角形、平行的概念、几层、对等,从何剪起,……美感:粗细、宽窄、匀称、色彩……在引导孩子学习时,要等待,成人必须学会等待!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无穷的潜能,有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如果一开始成人就想用教的方法,也许就束缚了孩子的思维空间,所以要给孩子琢磨、探究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积累经验,学会主动探索、认真做事。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告诫自己,让幼儿在前,我退位一步,竭力把前一天想教孩子的念头一再压制在我的心底,事实证明,我做对了。

四、 找准要点——写特点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上一节好课不容易,一节课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节课能有个特色,有个闪光点,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得承认其成功。如我市一所幼儿园有一位男教师,他上体育课用的道具材料特别简单,他善于用简单的材料创设富有情趣的游戏和学习情境,如用一根长绳围成圆圈变成“池塘”,让幼儿在池塘里学做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再把长绳变成“河”,让青蛙选择宽窄不等的距离跳“过河”等;有的教师特别注意活动中动态资源的生成和利用;也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或小组活动有独到的做法……在教学反思中就可以把这些闪光点扼要地记上,写下该活动的特点,以便于日后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设计教学程序,做到一课一特色,课课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一个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反思案例:科学活动——桔子和柚子】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来比较发现桔子和柚子的不同之处,并要求幼儿作记录。孩子语言一百中,儿童的成长有自己的发展步调,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思维方式,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想法。如:活动中杨凯和居婷波小朋友想到了分别用画棉袄和裙子来记录表示柚子皮的厚和桔子皮的薄。而一向害羞的袁琦的小朋友居然能带头要求要让他自己来做记录,让我感到非常惊喜。 9

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幼儿的能力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弱,还是很有潜力可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相信孩子“能行”,还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五、 捕捉灵感——写遐想

常有这样的感觉:上课时原本没有涉及的内容,因实际需要或随机生成,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活动带来勃勃生机。课堂上的一些开放性提问能打开幼儿想象的门窗,展现智慧的火花。一些童稚趣语、幽默问答,探究性的发现、竞赛性的游戏、展示性的表现或随机生成的问题能够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帮助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如有个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关于“声音”主题的活动时,让幼儿说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声音极其作用,并区分哪些是好听的,哪些是难听的。当有的幼儿说到装修房子的声音很难听时,有的幼儿辩解说:“装修时声音很难听但住进新房子就舒服了,我们有时听到不好听的声音要忍一忍”。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动态生成性资源,把它写在课后反思本上,随后开展了“让我们有个好心情”的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调整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感,发挥教学的教育性。有时,活动中节外生枝的小插曲也应记下来,以吸取教训。

【反思案例:音乐活动——小树叶】

新授歌曲《小树叶》,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明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这句歌词呢?小树叶落下来化作了肥料,树叶妈妈从中吸取了养料,明年春天又长出了新的叶子……这是一种多么抽象的知识,而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那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这句歌词,使幼儿投入感情来演唱呢?我决定带孩子玩一个科学实验,将落叶埋在树下,过一阶段再去观察那腐烂的树叶,来理解肥料、理解打扮树妈妈这句歌词,我相信,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唱这首歌曲,一定会唱得深情并茂。

六、 深度反思——写建议

在教完每堂课、组织完活动后,教师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学习材料的提供、活动环境的支持、组织的方式方法,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长点或者遗留点,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幼儿反馈出的信息,写写“修改建议”,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或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重点考虑某个环节应该怎样处理才更有效,一步步明确问题,寻找对策,使自我反思达到一定的深度。

【反思案例:科学活动——吹泡泡】

在组织幼儿“做中学”《吹泡泡》活动中,教师首先提问:你刚才在玩吹泡泡游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幼儿一般比较关注泡泡的形状大小和数量,这时教师 10

特意提问幼儿:那你们是拿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的?发现泡泡是什么颜色的?于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于泡泡本身是一种无色的薄膜,它之所以五彩缤纷,是因为它把光给分解了。肥皂泡有正面和背面,光在肥皂膜的正面和背面都会产生反射。在肥皂膜不同厚度的地方,有的光会得到增强,有的光却会减弱,甚至消失。)由于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颜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儿在游戏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发现了由于气流不足,导致在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下还未愈合成一个封闭的球体,泡泡那时是椭圆的。

在此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进行实验验证。并要鼓励幼儿敢于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看法。作为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首先应掌握科学正确的原理,以免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表现作出片面甚至错误的评价,误导幼儿。其次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创设宽松情境,这是让孩子在活动中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的前提。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有意识的提出一些能让幼儿有不同想法的问题,多提一些类似:谁有不同的想法?谁还想来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并引导孩子积极的思维,这是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关键。

总而言之,反思是强调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鼓励教师敢于挑自己的“刺”,是跟自己“过不去”,是主动澄清和质疑自己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信念;反思是一种探究过程,“实践的反思把经验与理论的或哲学的探究结合起来了”,而这种探究是没有终结的,反思者坚信: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写教学反思,可以承前启后,扬长避短,挖掘教师个性智慧。我们习惯于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有时不妨珍视一下自己,在自己的经历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写一点教学反思,与心灵对话,做个主体的人,自己的经历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学会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只要长期坚持,必定能逐渐把我们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教育反思那几个方面

对教育实验的反思。既然是“实验”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如果能够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反思,即使失败了的教育实验,也是一笔财富;而对于成功的实验,同样需要以科学的眼光进行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评价。比如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搞的“未来班”实验,按说是当时大家都比较公认的成功实验,但我从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进行严肃的反思,结果促进了我教育观念的更新。

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针对明显的教育失误,也包括对自己一切教育(含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学生谈一次心,上一堂课,组织一次活动,甚至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的某一个蕴含教育因素的细节,都可以成为我们反思的内容。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缘时而新,因人而异,都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完美,更 11

具心灵的感染力。

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教育者的反思,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自己教育的反思,还应该扩展为对自己所见教育现象的反思。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同时胸襟开阔的教育者,他会关注与自己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其他教育现象,并同样以科学的态度――尤其是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和追问。在解剖自己的同时,解剖整个教育,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反思境界。

对教育理论的反思。我们尊重理论,但不迷信理论。我们在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与传统的同时,理应以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或教育命题,我们也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情况、新的实践予以重新的认识与研究,或修正,或补充,或发展。没有千千万万普通教育者富有个性的反思和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就不可能推进教育理论的蓬勃发展。

对美术教学活动步骤有效性的反思(幼儿教育)

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人们往往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策略、师幼互动等方面寻求答案,而很少涉及教学步骤。本文试图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对比,反思当前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步骤的有效性。

[案例一:街上的行人]

“街上的行人”是一个中班上学期的绘画活动,其教学步骤大致如下:

1.以启发式谈话导入活动。

师:前几天,老师带小朋友去街上观察,看到许多人在街上行走。我们把正在街上行走的人叫做行人,他们中有男人、女人,有老人,还有孩子。看一看他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他们去干什么。

师(小结):这些行人高矮、胖瘦不一样,穿的衣服不一样,手里拿的东西不一样,走路的姿态不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务。

2.引导幼儿观察正面、背面人物。

教师请幼儿观察正面、背面人物,并适当讲解:从正面可以看到人的脸及其五官、衣服的前面及其扣子等,从背面只能看到人的后脑勺、衣服后面和脚后跟。

3.交代要求,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街上的行人”。

师:这幅画画了大街和少量行人。等一下也要请你们画街上的行人。你们画前要先想一想是画正面人还是背面人,是画大人还是小孩,他们的发型、服装是怎样的。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指导幼儿在操作材料上画出正面人和背面人的主要特征,鼓励幼儿大胆 12

作画。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各种不同的人物及其姿态;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画出

人物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5.教师和幼儿共同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案例二:人群]

“人群”这一活动节选自瑞吉欧的一个项目活动,其中的一个绘画活动教学步骤大致如下:

1.教师组织幼儿谈论、交流、分享假期的生活经验。

2.在幼儿交流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将话题聚焦于“人群”这一主题。

3.幼儿对“人群”这一主题充分讨论后,教师要求幼儿画出他们说的“人群”。

4.教师发现幼儿画的“人群”与他们口头的描述不一样,即幼儿在描述“人群”时说到有朝各个方向走的人,而画的人都是向前走的。于是,教师让幼儿重新听一听他们先前的讨

论录音,再看看他们自己的画。在听和看的对比过程中,幼儿意识到原来他们只会画正面的人,不会画背面、侧面的人,至此表现出想学习画背面人和侧面人的强烈愿望。

5.教师让一个幼儿站在活动室中间,其他幼儿从不同角度对他进行观察,并且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画出他所处的位臵和体态。

6.延伸活动。

(1)为了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教师让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从不同的场合和背景中研究人的姿态,重点从背面和侧面进行观察、研究,鼓励幼儿用铁丝、黏土和绘画等各种方式展现他们所看到的人的背面和侧面。

(2)最后,教师还把幼儿带到幼儿园外面,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群,介入人群,感受人群,表达人群。

以上是对两个美术教学活动步骤的简介。虽然“街上的行人”(以下简称“行人”)与“人群”这两个主题的内容相近,都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但两者无论是在主题的预成与生成

方面,还是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学效果。本文并不对这些方面作一一阐述,只就两者的教学步骤作出对比与分析。就年龄阶段而言,“行人”是中班幼儿的活动,“人群”对应的年龄阶段不详;就课程组织形式而言,“行人”是典型的学科领域活动,“人群”是典型的项目活动。但不管哪个年龄阶段的活动,无论采取何 13

种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的实施都将落实在具体的教学步骤中。

1.从教学步骤的顺序来看

所谓教学步骤的顺序是指教学环节在次序上的先后。“行人”与“人群”这两个活动教学步骤的顺序大致相同:①引出主题,组织幼儿交流已有经验;②帮助幼儿学习新的经验;

③结束活动。这种教学顺序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2.从教学步骤的数限来看

所谓教学步骤的数限是指教学环节在数量上的多少。在“行人”和“人群”这两个活动中,一开始都是教师先组织幼儿交流与主题相关的已有经验,但接下来两位教师采取了不同的步骤。在“行人”这个活动中,教师接着组织幼儿观察正面、背面人物的特征,然后提供材料让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并在最后作简要点评。而在“人群”这个活动中,教师并不急于让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物的特征,而是先提供材料让幼儿作画。在发现幼儿的绘画内容和讲述不一致时,教师也不是直接指出幼儿的问题,而是让幼儿重听以前讨论的录音,再对照自己的画进行讨论。进而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自己只会画正面的人,不会画背面、侧面的人。于是幼儿强烈要求学习从不同角度画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安排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物的特征,并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显然,就教学环节的数量而言,“人群”比“行人”多了两个步骤,即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人物特征之前先让幼儿将自己说的画出来,然后启发幼儿发现自己的“所说”与“所画”的差别。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幼儿已有发展水平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如何了解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呢?除了阅读与幼儿心理发展相关的书籍,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观察外,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像“人群”这个活动的做法了。在幼儿口头交流后,教师直接提供材料让幼儿作画,这样幼儿对这个主题的绘画发展水平便一目了然。教师对幼儿已有绘画水平的准确把握是幼儿有效学习的前提和保证。而在“行人”这个活动中。尽管教师也组织幼儿进行了相关主题的经验交流,但并没有让幼儿用绘画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对幼儿在这方面的绘画能力发展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这种脱离幼儿已有发展水平的教学,要么使幼儿简单重复已有经验,要么使幼儿生吞活剥地去学新的经验,总之都是对幼儿宝贵时间的浪费,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另外,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发展”主要指认知结构的变化。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的变化既有量的增大,更有质的改变。前者表现为同化过程,即“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同化的结果使结构得到强化;后者表现为顺应的过程,即“结构受到它所同化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 14

变”,顺应的结果使结构发生质变。在皮亚杰看来,如果只有同化而没有顺应,那么就根本谈不上发展。在“人群”这一活动中,幼儿的认知结构经历了顺应过程。教师在了解了幼儿对于这一主题的绘画发展水平之后,并没有急于教给幼儿,而是设法激起幼儿的认知冲突,然后让幼儿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而在“行人”这一活动中,幼儿的认知结构主要处于同化的过程中,教师虽然也有指导,但并没有激起幼儿的认知冲突,这种指导只能使幼儿的经验在量的范围内叠加,无法实现质的突破,幼儿的绘画能力只是他们已有水平的展现,并没能通过活动的开展得到提升。

3.从教学步骤的时限来看

所谓教学步骤的时限是指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布。“行人”这一中班活动一般为25~30分钟,所以每一步骤的时间分布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人群”这一活动持续了至少一周,这就使得每一步骤的实施都有充分的时间来保证。

在“行人”这一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幼儿交流经验之后,急于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物的特征;在幼儿匆匆观察之后,教师又赶紧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致使幼儿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感知、体验、表达。这样幼儿的学习只能似蜻蜒点水,浮于表面,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育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在“人群”这一活动中,幼儿之所以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地学习,是因为教师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感知、体验、表达。教师不仅让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物的特征,还带着幼儿到幼儿园外,从高处、远处、近处等各个不同角度去观察人群,到户外体验、感受人群,在班里扮演人群,用绘画、剪贴、黏土捏制等艺术手法表现人群……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习得了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兴趣,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教学步骤的对比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若想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精心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步骤。就教学步骤的顺序而言,教师应当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安排幼儿学习新的经验。就教学步骤的数限而言。教师在让幼儿学习新经验之前不妨先提供机会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已有经验,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法激起幼儿的认知冲突,让幼儿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调动幼儿的内在学习动力,给予幼儿有的放矢的指导。就教学步骤的时限而言,教师不应盲目追求效率,匆忙走过场,而应让幼儿在充分感知、体验、表达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富有成效的学习。教育往往直是慢,曲是捷;曲则进启,直入不化。对育人而言,看似效率高的做法有时却收效甚微,而看似效率低的做法有时可以获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红寺堡镇中心小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分析

15

在开发区教育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质量提升年活动”的有力促进下,本学期,我校通过丰富的教研活动,扎实的单元检测,规范的考核管理,同去年相比,同红镇其他学校相比,基本实现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但走出红镇,距离城区质量及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还有很大的差距;英语学科均分不及格,其他学科整体水平不高,平行班差距过大等现象比较突出,在学校管理,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等方面还有许多矛盾,影响和制约着质量的提高,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红寺堡镇中心小学占地面积14000㎡,建筑面积2064㎡。设15个教学班,现有学生906名,其中学前班141人;回族儿童10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六年级毕业生合格率达100%;设15个教学班,开齐开足了各门学科,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现有教师37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34人,学历合格率为100%;有开发区级骨干教师6人,校级骨干教师5人,基本形成了骨干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反思,追求学习的专业成长局面。

二、质量分析

1、开发区组织的六年级质量检测。

我校语文均分78.13,占全镇第三名,同第一名相差2.22分;数学均分74.97,在全镇第二,同第一名相差5.9分,英语均分59.91,占全镇第一;三科均分71分,总评占全镇第一。

2、中心学校组织的质量检测。

一年级数学均分71.53,同第一名相差2.4分,占全镇第三,四年级英语均分40.92,同第一名相差18分,占全镇第三,五年级语文均分79.47,占全镇第一;

3、我校开展的质量检测。

五年级英语平行班相差17.4分,四年级数学相差19.1分,一、二、三年级语文平行班相差10分左右,

4、检测成绩同目标责任书的差距

三至六年级语文,二三四六年级数学均分整体在77分左右,同85分相差8分;三至六年级英语均分整体在57分左右,同85相差28分;四、六年级数学及格率低于85%近10个百分点;四至六年级英语及格率低于85%近47个百分点。

从成绩分析来看,平行班差距大,英语学科质量低,三至六年级整体水平(包括平均分、及格率)达不到教育体育局的要求。以下问题是造成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三、存在问题

16

1、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体制不够规范,方法不科学,经验不丰富,制度不健全;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管理

教师流动性大,稳定性低。由于中心小学特殊的地理位臵,使中心小学成为乡村教师进城,城区教师支教的桥梁和跳板。自建校至今,据不完全统计近40名教师调离本校,给教学带来了不利因素,影响了质量提高。新上岗教师缺乏经验,对教材内容,对新课程标准把握模糊,班级管理经验不足,缺乏耐心。

教师考评机制没有健全,落实措施不够规范。教学常规一个标准、一套模式,缺乏层次性。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显著,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名额紧缺,专业发展速度缓慢。

英语教师严重缺乏。我校至今没有正式的英语专业教师,使英语学科教学提高质量显得困难重重。

(2)、学生管理

学生养成教育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的约束,语言不文明,纪律不遵守,卫生不讲究的现象普遍存在,见人问好、明里诚信的意识较差;集体观念淡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浓厚;

行为习惯自由散漫,对环境卫生的保护意识不高,学习习惯、读书习惯较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学校德育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还有没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差异的素质教育评价模式;另一方面学生年龄结构偏低(一年级平均年龄为5.8岁,其他各年级均低于相应年龄段的标准),自身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活泼好动,个人中心等家庭特征明显。

2、家校联系不够紧密,家长、学校、社会协同办学的氛围没有形成。家长会实效不高,爷爷奶奶参与家长会的现象较为普遍,真实的家长群体外出务工。部分孩子的父母特别年轻,个别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同教师的沟通较少。

家访活动开展不够深入,尤其新上岗教师对学生家庭情况了解不深,对学生外部的学习环境知之甚少。

3、课堂教学水平薄弱,实效不高。部分教师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单一;过于重视课堂预设,严格控制教学进程,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忽视了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过度拘泥于教材,紧扣课本,缺乏对知识的扩展运用,使文本思想漂浮于生活之上,忽视了学生情感、习惯的培养。

4、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氛围淡薄,形式性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涉及普法、综治、体委 17

艺等方面的活动严重挤占了教学教研时间。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不高。

5、学困生转化辅导缺乏计划,缺乏科学的指导,随意性强,转化率低。使学困生转化同课外辅导完全等同;教师只重视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品德教育,呈现转化视野狭小,转化手段单一,没能定期开展分析、反思与研究,没能及时梳理、交流与总结,仍然停留在自主摸索和经验支持的阶段,没有理论高度,没有成果展示。

四、今后的设想与措施

1、狠抓常规管理,促进质量提高。

2、落实联片教研,定期分析质量问题。

继续落实联片教研,同课异构活动,加强片区交流,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教研问题,逐步提高教师课堂水平。深入开展联片单元检测工作,定期进行质量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宣传定编定岗、竞聘上岗、高职低聘等国家人事体制改革精神,形成危机感。突出教师业务理论学习,以继续教育教材为内容,以校园博客圈为平台,以教学实践交流为阵地,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形成,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4、加强教师培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带动作用。

建立中层领导班子、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观摩,交流培训、讲座学习。健全骨干教师专业引领带动机制,通过评优选先、津贴补助等措施提高骨干教师工作水平。

5、重视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积极搭建课堂教学交流研讨平台,通过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网络教研、录像课反思等手段,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教师对新教材,新课标的学习掌握,建立教研组定期讲座制度,着力突出教研组长对教材、课标的解读,达到教师共同提高的目的。

6、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

今后,我们将切实提高综合学科教学质量,加强兴趣小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评比(如书法竞赛、作文竞赛、英语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习兴趣。重视课堂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小手拉大手,弯腰工程,环保小卫士,雷锋小标兵)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7、加强落实学困生转化研究课题,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实施学困生转化定期考评机制,重视以“家校联系、课堂激励、分层教学、爱心教育、结对互助”为主要方式的转化,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及时总结提升转 18

化水平。

总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归宿。我们要认真总结教学工作,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制定措施,以勇于改革,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为中心学校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而努力奋斗!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活动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数学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所以,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所以学前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游戏结合到教学中来。

学前班数学活动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数学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 19

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所以,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9@k":“算24点”“争上游"、“比大数";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问号旅游";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小鸟回家";结合地理知识教学的“火车开往北京城"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20

更多相关推荐:
幼儿大班教学反思

大班教学反思在这次活动过程中能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该活动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幼儿在分东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数的分合关系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小熊赏月一教师引导鼓励不够在生生互动这个环节我让幼儿之间推选出一个代表讲述最有趣的故事时幼儿表现出胆怯不主动都想把这个任务推让给别人就是被推选上去的幼儿也是硬着头皮去讲讲述的时候也比较...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现将第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及活动效果做些简要分析在认识球体活...

学前班教学反思

学前班教学反思詹华楷作为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

学前班教学反思与教学总结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本学期我有幸成为一名学前班老师,才真正对学前班小朋友有了一些了解。对于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上好一节很成…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飞翔的塑料袋纲要指出即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塑料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风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就会随风而飞飞翔的塑料袋就是结合我们现在进行的主题我想飞而组织的一个健康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孩子们...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让孩子们多一点自由暑期安排了突如其来的培训还让我满怀不满不过仅仅才三天的学习我就已经确定如果没有来我真的会后悔昨天交流讨论时有老师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幼儿园上课的主体本应是幼儿可是如今呈现在我们...

学前班拼音教学反思

学前班拼音教学反思百手整理起驾为您汉语拼音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是学好语言文学的基础和支柱所以学前班拼音教学的开展成为培养幼儿学习拼音的重中之重从小培养幼儿学习拼音的兴趣是大大提高幼儿学习拼音质量的有效途径学前班...

幼儿园学前班拼音教学反思

幼儿园学前班拼音教学反思百手整理起驾为您担任学前班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感觉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很快在学习中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脑中积累的词汇不断丰富表达的欲望也随之加强特别是拼音教学与语言教学密切相...

学前班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

找同类按材料分类教学反思教师尤自清找同类按材料分类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与前面6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特别是与第1课构成相互呼应的关系在第1课学生从周围的物品开始关注材料寻找常见材料并试着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它们显然是从...

学前班数学课程活动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课程活动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

学前班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学前班语言摇篮教学反思摇篮是一首典型的儿童诗全文为四句排比诗词字字尽显童真童趣重叠之美它从蓝天是摇篮大海是摇篮花园是摇篮妈妈的手是摇篮四个层面喻示摇篮之美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我的亮点之一就是根据诗歌的内容绘制...

幼儿园学前班教学反思(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