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控培训资料

时间:2024.4.21

手足口病防控制

目标:了解手足口病,做好预防工作。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染病,多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全年均有发生, 5-7月高发。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热,并伴有手掌、脚掌斑丘疹或疱疹,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少数病例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重症表现。

二、传染源

1. 患者:感染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 隐性感染者:感染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但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

三、传播途径

以下三种途径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1、消化道:经消化道(及粪口途径)传播。

2、呼吸道: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3. 密切接触:通过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疱疹液传播。被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具等都可以造成病毒的传播。

四、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

五、病原学特征:

温度在56℃以上、紫外线以及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等化学物质可降低EV71病毒和CoxA16病毒等肠道病毒的活性,但是酒精对其无效。用酒精消毒对预防手足口病无效。

六、 临床表现

1.普通病例的表现

(1)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

(2)典型的临床表现

1)起病急,先出现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

(3)皮疹的特点

1)口腔粘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咽后壁,舌边、唇齿侧也常发生,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周围有红晕,疼痛感较明显。

2)手和脚的皮疹数量少的有几个,多的有几十个,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量混浊液体。有些皮疹不易看到,需要用手沿掌纹触摸才能发现。

3)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

4)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肿大。

(4)病程:发热、皮疹和口腔溃疡一般在1周内不经治疗也可痊愈。

(5)不典型临床表现

有些患儿临床表现并不典型,需要细心识别。下列情况是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1)先出皮疹后发热。

2)个别患儿皮疹也出现在膝、肘、腹、背部。

3)部分患儿没有发热等明显不适,甚至饮食、起居、活动不受任何影响。

4)部分患儿没有严重不适,但因口腔内溃疡疼痛影响进食。

5)部分患儿除了口腔、手、脚部位出现皮疹外,会有全身症状,如低热、轻度咳嗽、流涕、不愿玩耍等。

6)部分患儿只有低热,在口腔、手、足、臀部的某一部位出现皮疹,皮疹数量少,甚至仅有1~2个,需要仔细查体才能发现。

2. 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

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极少数患儿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的患儿也可能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年龄低于3岁的婴幼儿,一旦出现以下特征之一,极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

(1)高热(38.5℃以上)持续2天以上不退。

(2)发热伴有寒战。

(3)面色苍白或变为青紫色。

(4)明显呕吐或头痛。

(5)呼吸浅快。

(6)排除发热、哭闹等因素,心率或呼吸明显增快。

(7)精神倦怠、萎靡。

(8)咳嗽明显加剧或伴有喘息。

(9)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或抽搐。

(10)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

(11)末梢循环不良(肢端凉、苍白或青紫色)。

(12)一般情况虽好,但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或明显降低。

(13)高血糖。

(14)高血压或低血压。

(15)临床或胸片提示合并有肺炎。

(16)心音低钝或心电图异常改变,或心肌酶异常。

七、手足口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 勤通风,晒衣被

八、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让孩子养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等卫生习惯。

让孩子不要接触患病儿童。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做好手卫生

用餐前和上厕所后。在与患儿接触后。打喷嚏或咳嗽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外出回家后立即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

打开水龙头后,用流动的水冲洗手部,应该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打上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搓出皂沫,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都沾满,然后再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15秒;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

洗手时,要注意清理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应将手的各个部位清洗到。如果没有自来水,也可以用勺取水浇洗。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托幼机构及小学对儿童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患儿痊愈1周后或明确未患传染性疾病后方可入托、入园。

(2)托幼机构及小学加强晨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让保健老师在晨检期间,接触不同的儿童时,做到彻底的洗手。一旦发现发热、有皮疹的孩子,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并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3)老师在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玩具消毒、接触玩具的学生立即洗手。餐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

(4)督促儿童、教师及工作人员正确洗手。

(5)教室、宿舍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使用排风扇。

(6)让托幼机构及小学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每天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物品、玩具、餐具、公共用具、厕所等进行清洁消毒。

(7)托幼机构及小学在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应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卫生和教育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第二篇:手足口病防控培训资料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资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染病,多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全年均有发生, 5-7月高发。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热,并伴有手掌、脚掌斑丘疹或疱疹,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少数病例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重症表现。

二、传染源

1. 患者:感染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 隐性感染者:感染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但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

三、传播途径

以下三种途径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1、消化道:经消化道(及粪口途径)传播。

2、呼吸道: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3. 密切接触:通过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疱疹液传播。被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具等都可以造成病毒的传播。

四、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

五、病原学特征:

温度在56℃以上、紫外线以及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等化学物质可降低EV71病毒和CoxA16病毒等肠道病毒的活性,但是酒精对其无效。用酒精消毒对预防手足口病无效 六、 临床表现

? 1.普通病例的表现

? (1)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 ? (2)典型的临床表现

? 1)起病急,先出现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2)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

? (3)皮疹的特点

? 1)口腔粘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咽后壁,舌边、唇齿侧也常发生,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周围有红晕,疼痛感较明显。

? 2)手和脚的皮疹数量少的有几个,多的有几十个,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量混浊液体。有些皮疹不易看到,需要用手沿掌纹触摸才能发现。

? 3)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

? 4)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肿大。

? (4)病程:发热、皮疹和口腔溃疡一般在1周内不经治疗也可痊愈。

? (5)不典型临床表现

? 有些患儿临床表现并不典型,需要细心识别。下列情况是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 1)先出皮疹后发热。

? 2)个别患儿皮疹也出现在膝、肘、腹、背部。 ? 3)部分患儿没有发热等明显不适,甚至饮食、起居、活动不受任何影响。

? 4)部分患儿没有严重不适,但因口腔内溃疡疼痛影响进食。

? 5)部分患儿除了口腔、手、脚部位出现皮疹外,会有全身症状,如低热、轻度咳嗽、流涕、不愿玩耍等。 ? 6)部分患儿只有低热,在口腔、手、足、臀部的某一部位出现皮疹,皮疹数量少,甚至仅有1~2个,需要仔细查体才能发现。

? 2. 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 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极少数患儿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的患儿也可能留有后遗症。

? 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年龄低于3岁的婴幼儿,一旦出现以下特征之一,极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 ? (1)高热(38.5℃以上)持续2天以上不退。 ? (2)发热伴有寒战。

? (3)面色苍白或变为青紫色。

? (4)明显呕吐或头痛。

? (5)呼吸浅快。

? (6)排除发热、哭闹等因素,心率或呼吸明显增快。 ? (7)精神倦怠、萎靡。

? (8)咳嗽明显加剧或伴有喘息。

? (9)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或抽搐。

? (10)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

? (11)末梢循环不良(肢端凉、苍白或青紫色)。 ? (12)一般情况虽好,但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或明显降低。 ? (13)高血糖。

? (14)高血压或低血压。

? (15)临床或胸片提示合并有肺炎。

? (16)心音低钝或心电图异常改变,或心肌酶异常。 七、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 勤通风,晒衣被

八、预防措施

?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 让孩子养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等卫生习惯。

? 让孩子不要接触患病儿童。

?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 (2)做好手卫生

用餐前和上厕所后。在与患儿接触后。打喷嚏或咳嗽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外出回家后立即洗手。

? 正确的洗手方法:

? 打开水龙头后,用流动的水冲洗手部,应该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打上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搓出皂沫,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都沾满,然后再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15秒;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

? 洗手时,要注意清理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应将手的各个部位清洗到。如果没有自来水,也可以用勺取水浇洗。

?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 (1)托幼机构及小学对儿童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患儿痊愈1周后或明确未患传染性疾病后方可入托、入园。

? (2)托幼机构及小学加强晨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让保健老师在晨检期间,接触不同的儿童时,做到彻底的洗手。一旦发现发热、有皮疹的孩子,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并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 (3)老师在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玩具消毒、接触玩具的学生立即洗手。餐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

? (4)督促儿童、教师及工作人员正确洗手。 ? (5)教室、宿舍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使用排风扇。

? (6)让托幼机构及小学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每天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物品、玩具、餐具、公共用具、厕所等进行清洁消毒。

? (7)托幼机构及小学在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应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卫生和教育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小儿风疹的症状及其预防

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红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合并症少见。

【流行病学】

人类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过飞沫传播,在出疹前、中、后数天内传染性最强;除鼻咽分泌物,血、粪、尿中亦有病毒存在,亚临床型患者亦具有传染性。多在冬、春季节发病,l-5岁儿童多见,男女发病率均等。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为14-21天。

2、前驱期 较短,大多只有l-3天。有低热和卡他症状,多数较轻,常因症状轻微或时间短暂而被忽略。

3、出疹期 典型临床表现为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是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现,一般历时3天,出诊后脱皮极少。在前驱期末和出疹早期,软腭可见红色点状粘膜疹,与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粘膜疹相似,无特异性。出疹时可伴低热,持续1-3天,轻度脾肿大常见。年轻妇女在出疹时或疹

后几天内有多发性关节炎,常为对称性,最常累及的是近端指(趾)关节,顺序为掌指头节、腕、膝、踝、足、肩及脊柱关节;特点是局部有红肿、疼痛、触痛及渗出,持续几天至2周,很少有后遗症。此外尚有感觉异常和睾丸疼痛等报告。

4、并发症 风疹很少有并发症,临床可见的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偶见出疹期内并发肺炎、感染后脑炎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预后均良好。

预防:

首先接种风疹疫苗、麻风疫苗或麻风腮疫苗。

1.发现风疹病儿,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疹患儿。

3.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后复感新邪,加重病情。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4.防止播搔破皮肤,引起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

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大嘴巴",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并有累及各种腺组织及各种脏器,以5~15岁儿童最多。

二、流行性腮腺炎是怎样传播的?

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一般认为潜伏期末至腺肿消退均有传染性,约7~10天,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空气飞沫侵入人体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 生长繁殖,并由唾液排出。被唾液所污染的食具、玩具等在短时间内接触儿童的口腔能引起感染。另外有些人感染后有轻型症状或无症状属隐性感染也同样具有传染性。

三、流行性腮腺炎发生在哪个季节?

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较多。

四、流行性腮腺炎有什么临床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约8~30天,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界限不清。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

痛。4-5天逐渐消退。少数病人有时可有颌下腺和舌下腺肿胀疼痛。

五、流行性腮腺炎怎样进行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应注意口腔清洁,多饮开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咀嚼,禁食辛辣食物,保证营养。氦氖激光局部照射,能减轻局部胀痛,并可缩短肿胀时间。并发高热、头痛、呕吐者,可视病情,对症处理。

六、流行性腮腺炎怎样预防?

1、管理传染源: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当隔离至腮肿消退为止。学校开展晨检制度,发现有发热、腮腺肿大的学生要及时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的学校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放学后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宜举行大型集体活动。

3、保护易感人群。"可通过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用于预防。学校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更多相关推荐:
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20xx年x月手足口病培训小结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春夏季常见传染病,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发病。发病年龄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但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这种疾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镇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为切实做好我镇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我院对全体医护人员和卫生所所长和幼儿园园长进行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现将我院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乡卫生院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春季常见传染病,最近几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蔓延流行,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发病,但以3-11月份多见,6-8月为高峰期…

手足口病培训总结20xx[1]

20xx年湖山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总结今年x月份以来,我县手足口病疫情,疫情分布个个别乡镇,形势比较严峻,严重威胁了我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文件…

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手足口病培训小结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春季常见传染病,今春以来在我县蔓延流行,截止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发病,但以3-11月份多见,6-8月为高峰期。这…

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为切实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防止手足口病对儿童的侵袭,提高我院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能力,规范手足口病病人的诊断、报告、治疗(尤其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让广大医务人员都能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基本知识,根据山东省卫生厅的…

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手足口病培训小结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春季常见传染病,最近几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蔓延流行,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发病,但以3-11月份多见,6-8月为高峰…

手足口病培训试题

手足口病培训试题单位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手足口病属于法定传染病中哪类传染病A甲类B乙类C丙类D不属于法定传染病2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3下列哪项肠道病毒的理...

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武城县人民医院手足口病防治培训总结按照上级要求我院于20xx年6月30日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培训与强化培训并取得良好效果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严格要求实行签到制医务科严格要求实行签到制要求听课...

手足口病培训的总结

XXX人民医院关于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小结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及市卫生局关于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做好我院手足口病的防治及宣传工作我院先后于20xx年4月23日由医院组织对儿科及120...

20xx手足口病培训小结

中寨乡卫计院20xx年手足口病防治培训总结为了提高我乡工作人员手足口病的防治水平我院于20xx年3月23日对我院职工及各村卫生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现将培训工作小结如下此次培训应到34人实到34人由本院副院...

20xx年手足口病培训小结

手足口病培训小结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春季常见传染病最近几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蔓延流行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防保科科长李国正对手足口病的报告时限要求掌握基本的预防知识指导群众和患者手足口病的护理和预防常识作...

手足口病培训总结(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