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李鲁版) 总结

时间:2024.4.27

第一章 概 论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社会医学的定义、研究内容

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基本理论

了解社会医学的发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的定义

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主要研究社会性的医学问题及医学的社会方面的问题。

2社会医学的性质

具有医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3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通过社会卫生调查——作出社会医学“诊断”——提出相应的社会医学“处方”

社会医学的具体任务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4、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4研究内容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5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次卫生革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第二次卫生革命 (20世纪下半叶)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精神病等。

第三次卫生革命(20世纪70年代)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6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 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 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 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 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第二章 医学模式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医学模式的概念、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及其对医学实践的影响

熟悉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健康观

了解医学模式的演变

1医学模式的概念(medical model)

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总体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以医学为对象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即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医学科学水平下,观察与处理医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2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

生物医学模式内在缺陷是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

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3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

a现代医学模式的形式 环境健康医学模式 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

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

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的因果关系

c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d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1、医学服务形式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

2、医学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人为中心转变

①医学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提供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②病人有感情的需要

③病人拥有相同的尊严和权利

④病人有自身的个性特征

3、医学服务从针对个体向针对个体、家庭与社区的转变

4、医学服务模式从以医疗为导向向以预防为导向的转变

①病人教育

②早期诊断

③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④人群健康筛查与群防群治

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大系统对预防医学的作用,从生物病因为主的预防保健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预防

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从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

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生物医学模式医学目的

以治疗为主,以治愈为目的。

现代医学的目的

确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解除疼痛和疾苦;

治疗疾病和对不治之症的照料;

预防早死和提倡安详地死亡。

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要求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献身精神。

现代型的医学人才,既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要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

疾病

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完整的定义

?希波克拉底:疾病就是体内四种体液的比例失常

?《黄帝内经》:疾病的本质在于人体的阴阳失调

?意大利学者莫干尼:是器官形态学的改变

疾病

恩格尔 疾病可看作是整个生物体或其他系统在生长、发育、功能及调整中的失败或失调。 疾病(disease) 病理状态 医学判断 生物尺度

病患(illness) 病人说明病理状态的方式,自我判断 感觉尺度

患病(sickness) 病人对病理状态感觉的反应,社会判断 行动尺度

健康

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组合(three dimension)。

从生物角度 看人的健康

从心理精神角度 观察人的健康

从社会学角度 衡量人的健康

社会医学李鲁版总结

健康与疾病

亚健康(sub-health)( 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

20xx年6月,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指出:中国人口中有15%属于健康人群,15%属于非健康人群,70%属于亚健康人群

亚临床疾病

无临床症状、体症,但存在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改变的临床检测依据。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社会因素的内涵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熟悉文化的概念、社会阶层、亚文化、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医疗保健制度的定义及家庭结构的类型

了解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

社会因素的内涵

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人口、科学技术等,以及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文化、社会关系、卫生保健等。

主要包括环境、人口和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

也可将社会因素分为两个方面,即 自然环境 ( physical environment) 社会环境 (social environment)

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a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b社会阶层与健康c社会营养与健康 a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

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作用:1. 环境污染和破坏2.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3. 社会负性事件增多

5.社会流动人口增加

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劳动能力、体力、技能和智力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b社会阶层与健康

社会阶层: 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研究的主要意义

发现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策略与措施维护和促进健康

不同阶层的人群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不同:eg城市中的肥胖人群&黄河边的儿童与妇女 英格兰和威尔士不同社会阶层的患病指标

社会医学李鲁版总结

c社会营养与健康

(一)营养状况与健康 1. 总摄入热量,与平均期望寿命呈正相关2.食物营养结构:Pr、脂肪、碳水化合物(3:4:13), 蛋白质以动物蛋白及植物蛋白各占50%为宜

(二) 营养政策与健康 1粮食生产政策2引导食物消费

社会发展因素与健康

a社会制度与健康b社会关系与健康c人口发展与健康d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e科技进步与健康f城市化与健康

a社会制度与健康

社会制度

约束个人、群体、组织的社会行为规范。

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涵义有三层:

社会形态(social formation);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social system);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

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social regulation)。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

社会制度影响人群健康的特征:双向性;普遍性或稳定性;变异性;强制性

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途径:分配制度; 社会卫生政策; 社会规范对健康行为

b社会关系与健康

人际关系与健康;

家庭关系与健康(家庭关系协调,气氛和谐,有利于家庭成员生理心理调节控制处于稳定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家庭结构的类型 常见最基本的家庭类型核心家庭、扩展家庭 (主干、联合)、异常家庭 退休、失业与健康

c人口发展与健康

(一)人口数量与健康

人口过多对健康影响:

1.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

2.加重教育及卫生事业负担,影响人口质量;

3. 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

(二)人口结构与健康

1.人口年龄结构与健康

2.人口性别结构与健康

(三)人口流动与健康

(四)人口素质与健康

d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

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 保健功能、社会功能

医疗保健制度的定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解决居民的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所采取的综合型措施。

e科技进步与健康

f城市化与健康

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概念

广义的文化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

文化诸现象对健康的影响

(一)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二)风俗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三)宗教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亚文化(subculture):指非居社会主导地位或不具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包括那些只在少数民族或集团中留存的或具地方性特征的思想文化。

第四章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行为、人格的定义、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熟悉健康相关行为的定义、健康危险行为的特点。

了解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干预。

人格

是稳定地表现于个体的心理特征,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作用举足轻重。

气质(temperament)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情、脾气,是个人在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就是人的情感体验特点的综合。

性格(character)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定型化即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性格和气质都属个性的范畴,具体内容难以分清,且两者互相作用,影响于人的行为。气质与个人的身体条件、遗传等因素有较大的联系,易变性差。而性格则主要与后天条件有关,性格虽然稳定,但是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

行为(behavior)和健康行为

人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

行为分(隐性)内在行为和显性行为

内在行为 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显性行为 可以被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

个人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健康危险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及社会的健康期望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相对明显、相对不确定的行为。特点 a后天生活习惯b长期稳定的行为c有明显的健康危害

第五章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目的要求

重点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定性研究的特点及方法

熟悉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类型、定性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

了解问卷的主要类型、问卷设计的原则、答案的设计和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

社会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在某一特定现场的人群中,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收集研究所需资料的过程。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从调查的目的分 现况调查研究、病因学研究; 从调查事件的时间序列分 回顾调查研究、前瞻调查研究; 按调查结果的分析分 定性调查、定量调查; 从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来分 观察法、访谈法、信访法; 从调查对象的范围分 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2试验研究 根据研究对象及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动物试验、实验室试验、临床试验及现场试验。

社会医学所做的实验研究主要是现场实验研究;又名社区干预试验。

3评价研究

a健康危险因素评价b生命质量评价c卫生服务评价

4德尔菲法

评价指标的选择、各指标的权重确定。主观评议法。

核心 专家独立评价,但又相互了解,逐渐取得一致。

具体做法 通过多轮函询征求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并对每一轮的意见汇总,剔除专家共同否定的问题,增加专家提出的新建议,在下一轮函询时寄给专家供其评价时参考。通过2-4轮的反复评价,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

关键 专家的选择,对所研究事物有充分了解的“知情人”,专家人数以15-50人为宜。 5文献评价

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通过整理、综合、分析等手段,最终达到研究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的种类: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

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

社会医学李鲁版总结

一、选择课题

课题评价和可行性论证

a课题评价 评价一个课题是否值得研究

需要性原则 社会实践的需要、科学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b可行性论证

客观条件 科学发展的程度、各方面资料的积累,调查能否进行等。

主观条件 研究人员的数量、专业知识及各种技能,有关人力物力的配备状况等

二、制定研究方案a技术路线 b实施计划 c资料的整理 d分析计划

调查研究的对象,一般采用抽样方法确定。

抽样方法可以分为两类: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

1.概率抽样

每个对象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

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2.非概率抽样

(1)方便抽样(2)立意抽样(3)雪球抽样(4)定额抽样

定性研究特点

1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广度和深度的区别)

2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

3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

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深入访谈法 步骤 a准备工作 b调查对象的选择 非概率抽样 c设计访谈提纲 d访谈员选择与培训 e现场访谈访谈结果分析和撰写报告

3专题小组讨论法

4选题小组讨论法

是一种程序化的小组讨论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寻找问题,并把所发现的问题按其重要程度排列出来。即要在一个由具有各种不同既得利益、不同思想意识和不同专业水平的人组成的小组中发掘问题并排出先后次序。用于发现运作过程中的问题、确定优先领域、筛选评价指标等。

步骤 (1)列出与陈述问题(2)讨论所列问题(3)重要性评判

定性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

辅助问卷设计,估计问卷调查的非抽样误差

验证因果关系,探讨发生机制

分析定量研究出现矛盾结果的原因

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

作为快速评价技术,为其它研究提供信息

第六章 生命质量评价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生命质量评价内容。

熟悉生命质量评价的实际应用。

了解生命质量评价的量表。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 QOL理论和医学实践结合

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健康状态和主观满意度。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特征

l.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现象,包含了身体功能、心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一般性的总体感觉四个方面。

2.在评价者方面,更多的是采用自我评价。

3.反映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指标常是主观指标,文化依赖性。

4.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具有时变性,这就很容易反映出疾病、治疗方法、老化和其他卫生保健措施的作用,因此它常比一些客观的健康指标更为敏感。

生命质量评价

具有一定生命数量的人在一定时点上的生命质量表现。

内容包括

1.时点健康状态: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三方面的功能测定

2.满意度评价 生命质量的综合指标

a生理状态 反映个人体能和活力的状态。

1、活动受限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于健康问题而受到的限制 ,包括三个层次 1个体躯体活动受限:不能屈体、弯腰、伸腿、行走等 2迁移受限:卧床、室内活动受限、不能利用交通工具等 3自我照顾能力下降:不能自行梳洗、穿衣和进食等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穿衣、进食、洗澡、上厕所、室内走动等五项指标,康复评价最常用的指标

2、社会角色受限 综合性指标,主要角色活动的种类和数量受限、角色紧角色冲突等

3、体力适度 个人在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疲劳感、无力和虚弱感

b心理状态

1、情绪反应 情绪是指个体感知外界事物后所产生的一种体验。最敏感的部分,极不稳定,难准确测量

2、认知功能 包括时间地点定位、方向识别能力、机智思维、注意力和记忆力等。

认知功能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在生命质量测量中并不是敏感指标,是否将其纳入其中,要依研究目的和对象而定。

c社会功能状态

1、社会交往 分为3个层次

社会融合:个人属于一个或几个高度紧密的社会组织,并以成员身份进行社会参与。 社会接触:人际交往和社区参与。

亲密关系:个人关系网中最具亲密感和社会信任感的关系。

2、社会资源

不能直接观察,其质量只能由个体来判断并通过向个体直接询问来进行测量

d主观判断与满意度

1、自身健康和生活判断 病人对疾病、生活状态、人生价值的综合测定。反映疾病在治疗的影响下,病人生命质量的总变化,同时也反映病人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选择。影响因素很多,不很敏感。

2、满意度与幸福感 个人需求得到满足时的良好情绪反应。

满意度:对待事件的满意程度,是人的有意识的判断,测定病人的需求满足程度

幸福感:对全部生活的综合感觉状态,产生自发的精神愉快和活力感,测定病人的整个生命质量水平。

e其他内容

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

生命质量评价的适用范围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卫生管理学

应用情况,六个方面:

1人群健康状况的评定2疾病负担的评估3卫生服务效果的评价4卫生服务方案的选择 5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决策(质量调整生存年p105)6健康影响因素与防治重点的选择

第七章 健康管理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健康管理的定义、健康危险因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概念、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计算方法

熟悉健康管理产生的背景、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范围、

了解慢性病的自然史、危险因素的特点、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

健康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以不同健康状态下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态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动,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的过程。宗旨:为了更好地调动个人、群体和社会的积极性,通过对有限健康资源的有效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活动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果。

健康管理产生的背景

1满足多元化健康需求的需要 2人口老化和疾病谱的改变 3危险因素流行率的变化 4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 5医疗服务系统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挑战

健康危险因素(health risk factors)

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factors appraisal,HRA)

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研究人们生活在有危险因素的环境中发生死亡的概率,以及当改变不良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时,可能延长的寿命。其目的是促进人们改变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提高健康水平。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

1、收集死亡率资料

2、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

3、将危险因素转换为危险分数

4、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5、计算存在死亡危险

6、计算评价年龄

7、计算增长年龄

8、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范围

1、个体评价

(1)健康型

(2)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3)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4)一般性危险型

2、群体评价

(1)不同人群的危险程度

(2)危险因素的属性

(3)分析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第八章 卫生服务研究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 卫生服务研究的定义、内容、方法、卫生服务要求、需要、需求、利用的概念、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测量指标、卫生服务综合评价的内容。

熟悉 卫生服务研究的意义、分类、我国卫生服务研究的进展、卫生服务评价的定义。 了解 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需要与利用指标的应用。

卫生服务研究概念

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卫生服务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普遍关注的三个问题1保证卫生服务利用的社会公平性2控制医药费用3改进卫生服务质量 目的: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资源尽可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我国卫生服务研究进展

1、上海县卫生服务研究

2、上海卫生服务研究经验迅速得到推广应用

3、卫生服务研究范围、内容和对象进一步拓展

4、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方法的发展

5、多学科融合参与卫生服务研究格局的形成

卫生服务研究分类

1、卫生系统研究

需要、投入、利用 ; 投入量、服务过程、产出量、效果 ; 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2、卫生工作研究

工作开发研究; 目标评价研究

3、防治效果评价

4、行为医学研究

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

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3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 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

a描述性研究

1.考察卫生服务发展的变动规律,预测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

2.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卫生服务状况及水平

3.按卫生系统不同专业系统分门别类地研究卫生事业的特点,评价卫生服务的效益及效果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数学模型方法 e系统分析法

f综合评价法 WHO对7国12地区的卫生服务研究,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g投入产出分析法 h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

卫生服务要求(health services want)

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残疾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

卫生服务需要(health services need)

需要 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一种欲望和意愿。

卫生服务需要 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认识到的需要,由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卫生服务需求(health services demand)

从经济学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量。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没有需要的需求(求非所需,供非所求)。

需求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消费者的购买愿望

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利用

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

直接反映卫生系统为人群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效果。

卫生需要、需求、利用的联系

卫生服务需求是由需要转化而来,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只有转化为需求,才有可能去利用卫生资源,需求才有可能得到满足。

需求=需要×利用率

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与分析

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

死亡指标

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死因顺位

反映居民医疗服务需要量和疾病负担的指标

疾病频率(度)指标

两周患病率=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患病的定义

慢性病患病率=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l000‰

慢性病的定义

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即每百调查人口中健康者所占的百分比。

健康者的定义

疾病严重程度指标

两周卧床率=前两周内卧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两周活动受限率=前两周内活动受限 人(次) 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两周休工(学)率=前两周内因病休工(学)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两周患病天数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门诊服务利用指标

两周就诊率=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两周患者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

两周患者未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未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

住院服务利用指标

住院率=前一年内总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人均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人(次)数

未住院率=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数×100%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 是将反映评价对象特征的多项指标进行系统加工、有机汇集,从总体上认识评价对象的优劣;或将多个单项指标组合成一个包含各个成分的综合指标,藉以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 指围绕特定的评价目标、评价对象和评价阶段,对卫生服务的计划、进展、成效和价值进行评判估量的过程。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模式

基本思想

将人群健康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资源三个方面有机联系起来,以人群健康需要量、卫生服务利用量和卫生资源投入量三类指标的平均数作为划分高低的标准。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模式

社会医学李鲁版总结

卫生事业管理学

目的要求

掌握卫生事业概念、卫生事业管理学概念、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熟悉卫生事业特点、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卫生事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成。

了解卫生事业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卫生事业

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促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相关服务的总和。 涉及各种提供卫生服务的机构以及直接参与卫生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机构,包

括卫生行政、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系统,广义还包括环境保护组织,以及为卫生事业提供人力、物质、技术、信息等支持的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医疗器械、药品生产等组织机构。

我国的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事业的特点

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

2、卫生事业的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

3、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4、卫生服务的垄断性

卫生事业管理学

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应用学科,其应用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卫生事业的具体特点,探索最适宜的卫生服务方式,合理配置并及时提供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健康水平。属于管理学门类的公共管理学科的分支,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1社会制度2经济基础3人口状况

4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从以下三方面影响卫生人力资源;健康教育水平;卫生保健的可接受性与卫生事业有关的风俗习惯包括饮食结构、行为方式、生活习俗。

5科技发展6管理水平

卫生事业管理的研究内容

1卫生管理的理论与方法2卫生政策3卫生计划与评价4卫生服务体系5卫生组织6卫生资源

卫生服务体系

各类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组成,是提供各种卫生服务的载体。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广义的还包括医学教育体系、医学科研体系、血液及血液制品管理体系、药品监督管理体系等

卫生事业管理目的 在有限的卫生资源条件下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即通过管理活动的实施,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如何通过最佳卫生服务把卫生资源和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分配并及时提供给全体人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健康。

卫生事业管理的任务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卫生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更多相关推荐:
社会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素质它思考人们实际上所需要的是什么以及人们感到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它能帮助人们运用所了解的情况发展理性以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和将要发生的事情还能帮助我们把握历史和事件及二者在...

社会学考点总结整理

社会学考点总结整理第一章1.: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科学。P132.社会学家:孔德【法】,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社会静学:研究社会结构…

社会学总结

社会学: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学科。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一门综合性具体社会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着密切关系。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总结1马克斯韦伯将合理性进行类型的划分实质合理性形式合理性2社会学中国化的思想是从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逐步明确的3马克斯韦伯把权威分成理想的类型即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41897年...

社会学总结

1实证主义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以接受现实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确切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2社会有机体论社会和生物有机体一样具有结构性功能性...

社会学总结

社会学总结新闻3班熊昱20xx22110220xx76初闻社会学并没有什么强烈的感受甚至觉得可能会有些枯燥但是上了这门课之后完全改变了这一想法上第一堂课时就发现社会学其他社会科学有着诸多联系正如郑先生评价的社会...

社会学总结

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SociologySocius社会中的人们拉丁文Logos论述学说希腊文第一讲什么是社会学一社会学的...

考试必过之社会学基础期末复习总结

1社会角色由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社会期望和个体的行为模式之间的统一1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密切相关2角色是一种社会的客官期待3角色是一种个人的主管表演2继续社会化一个人在完成基本社会化之后为适应社会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

社会学总结

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1社会变革的需要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2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他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

社会学总结

看到第八页了嘿嘿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04年多选社会学创立的条件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的积累二社会学创立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一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

波普曼社会学总结笔记

社会学读书笔记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导言我们是自由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来选择不同的伴侣但这自由却处处受着周围人群的影响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体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有三种研究方式1保持科...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总结

一城市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存在与社会生活的某一特殊领域之中而是存在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之中存在于由各种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社会之中具体说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的...

社会学总结(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