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之社会领域的现状、成因与调控

时间:2024.3.31

浅谈社会领域的现状、成因与调控 人的社会性是人类智能的表现,它使社会内部人类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

人类个体的生存能力。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

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中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

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人的社会性是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

人并不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社会性的生物。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生物看起来比人更具有

社会性,如蚂蚁、蜜蜂等。在蚂蚁社会中个体的蚂蚁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皇帝”都是

天生的。蚂蚁天生有组织性,有奉献精神,努力而安心于社会的分工,这些“高贵的品质”

真正让我们这些高贵的人钦佩不已。

所有的个体的人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特性经过抽象和归纳,总结为人的本性,

为了便于研究人的本性,一般把它分成人的自然属性,也称为人的生物性,它是人类在生物

进化中形成的特性,主要由人的物质组织结构、生理结构和千万年来与自然界交往的过程中

形成的基本特性,如食欲,性欲,自我保存的能力等等。和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作为在集体活

动中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特性。人的社会属性中有一部分是对人

类整体发展有利的基本性质(社会性),也有一部分是对社会不利的性质(反社会性)。两

个方面,然而这两种属性之间也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心理学的社会性发展指的是人的社会性心理特征的发展,与社会性内涵不同,并不能全

面概括反映社会性发展的实质内涵。其实,除了生理和认知以外的心理特征,许多被称为社

会性的东西并不是心理层面的因素和特征,社会性发展更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场域和情景。

离开个体的社会关系和实践,任何社会性都是子虚乌有,社会性发展也成为一张空头支票。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社会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人的

社会化程度,作为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存在和发生于个体与个体。人的社会性发展

包括个体通过社会学习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形成

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和实践形成相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属性以及

积累社会经验和社会资本,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形成交往技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等等。概

括地说,社会性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属性系统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逐步提高。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被分为了几大流派,其中比较流行的有: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里比多投放集中于身体不同的特定

部位,这些部位对维持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快乐的来源。因此,弗洛伊德按照里

比多主要投放的身体部位,把社会性发展可分为下列几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

潜伏期和生殖期。埃里克森认为弗罗伊德对作为外部和内部需要的中介并起调节作用的“自

我”的理性认识过程重视不够。他提出在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之间有心理社会机制,儿童与

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是受不同发展阶段所特有的认识和性心理的能力所限制的。他将儿童

行为的模式、心理社会因素和力比多投放的部位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划分社会性发展阶段,他

认为每一阶段发展的一些特定品质,发展得好就走向积极的一端,发展得不好就走向消极的

一端,每个人的发展常常处在这两端之间,即信任对怀疑、自主对羞怯、主动创造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一致性对角色分离。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他的理论是属于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理论,个体的社

会性发展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皮

亚杰认为社会性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创立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学说,他通过对儿童

的攻击性行为、言行一致、抗拒诱惑、亲社会行为等研究,阐明了人是怎样在亲身的社会实

践中通过观察榜样而获得一定行为及发展人格和社会性。人总是通过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的

作用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观念、能力、人格和社会性,观察学习主要是依靠替代强化,替代强化不断巩固就能转化为儿童内在的标准,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就是自我强化;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模式去观察榜样的示范来获得社会行为;自我调节要求儿童在认知调控方面能有计划地组织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则包括:

1、自我意识的发展

表现形式:

①自我认识,先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然后知道自己的名字。对“我”字的掌握; ②自我情感体验,包括自尊,自信,自我价值感,成功感,自我效能感等等,比如3岁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自信,常要求自己独立干一些事情。

③自我控制与调节

④自我管理

2、社会认知的发展

表现形式:

①对自我的认知,对社会关系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对社会环境和现象的认知,②对性别角色、行为方式的认知,对社会规范的认知。

3、社会行为的发展

表现形式:

①亲社会行为,包括帮助、合作、共享、谦让等行为。

②攻击性行为,包括言语和身体侵犯。

③社会退缩行为,撒谎行为,嬉戏行为,告状行为等等

这些社会行为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4、 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表现形式: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的适应能力,对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独立克服困难、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等

5、 社会情绪情感的发展

表现形式:依恋感,同情心,责任感,羞愧感以及各种情绪的表达和控制。各种情绪包括高兴、生气、伤心等。

6、 道德品质的发展 、

表现形式: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感

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就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新世纪的挑战,现代人应具有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独立意识、自信心、自控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人格特征。然而已有调查表明,我国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方面不是很理想,独立性、自我控制能力、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移情能力等都比较差。而我班幼儿则在合作意识上发展的可以说比较好,通常再玩游戏过程中都会自觉得找伙伴一起玩耍,在拼搭结构作品时也总会问老师要合作吗?但是在自控能力上就有点欠缺,比如在绘画过程中一开始会比较的安静,但慢慢的有的幼儿或不自觉得说起话来,就带动了许多幼儿的说话,有时,老师要说上好几遍才会安静;在自信心与责任心的方面,老师虽然有意的培养但毕竟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发展的前后不一样会有不是很明显的差距。

那到底什么才是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社会性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首先说说作为老师的我们指导的要点:

1.《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3.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4.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

(一)自我意识

其一,帮助幼儿认识和接纳自己,增进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如从表面上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特点;让幼儿从内心层次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引导幼儿接纳自己的优缺点。

其二,帮助幼儿学习认识、理解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如生气了,可以告诉别人:“我生气了!”也可以暂时不理人、有控制地哭等,但是不能打人、骂人、摔东西等。

其三,帮助幼儿学习自由选择、自我决断,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

其四,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想法和态度。

其五,帮助幼儿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能体验到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其六,帮助幼儿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二)人际交往

其一,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其二,培养幼儿关心、理解、尊重和赞赏他人,学习并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其三,帮助幼儿学习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兴趣和想法,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三)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

其一,社会环境的认知。幼儿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如家庭、幼儿园、社区及公共场所等社会环境中的特定的物质设施、人物关系、职业角色及行为准则。

其二,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认知。如公德意识、环保意识、文明礼貌用语、文明行为规范以及日常卫生习惯等。

其三,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过去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导的能力。

其四,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其爱护、保护环境的意识, 逐渐萌

发社会小公民的意识。 、

(四)多元文化

其一,民族文化。例如,了解幼儿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关系,感激父母长辈的 辛勤养育之恩;了解周围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了解祖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感受周围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美,萌发爱周围环境、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其二,世界文化。例如,引导幼儿主动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外国人,

感受他们的风俗习惯等。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教育?

首先让幼儿掌握和遵守最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通过言语教导和动作指导等方法向幼儿具体说明应遵守的准则是什么,并讲解一些简单的道理,使其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可分讲解培养和习惯形成两个阶段进行。教师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各种感受,并把由此产生的观念、认识、情感转变为行动。幼儿年纪小,尚

未形成系统的世界观,因此,要从小开始培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并在这些观点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从而逐步学会控制自己,时间长了他们的意志就能得到锻炼和加强。要达到以上目的,首先应该给幼儿提供大量的行为实践机会。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幼儿才能进行社会知识、经验、行为规则的学习,将所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并逐渐养成习惯。在教学工作中,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教学内容,如《可爱的白雪公主不见了》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让幼儿分别扮演失主和拾物者,让他们进入角色后,再引导幼儿体验丢失心爱的娃娃玩具的焦虑心情,让他们思考:“你的娃娃玩具被别人拾到了,你希望他怎么做呢?”“如果你拾到别人的东西该怎样做?”通过以上活动,使幼儿在移情、同情和角色转换过程中,形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的认识,懂得在现实生活中拾到东西应交还给失主的道理。其次,要注意引导、帮助幼儿,将其在特定条件或场合中学到的良好社会行为应用到更广泛的日常生活中去。

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于幼儿掌握社会交往的本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重视和鼓励幼儿的同伴交往,给予幼儿充分与同伴接触、交往的机会。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游戏不仅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而且能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交往机会,满足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例如:角色游戏《我是小主人》,幼儿通过扮演“主人”这一角色,学习了作为主人所应具有的职责和行为要求:照顾好客人;待人有礼貌;当接待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时,更应体贴、关心和爱护等等。通过游戏教育幼儿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关心同伴。其次,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和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这种品质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社会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幼儿自己商量如何进行游戏、建立游戏规则。在游戏中重视引导他们解决争执和矛盾,学习如何协调各种关系,正确采纳别人的意见等。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行为是幼儿行为的榜样,幼儿会主动地观察、学习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要非常重视自身对幼儿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观念、价值观的选择、言行举止、心理行为特征、外表着装特征等都无时无刻地、潜移默化地、有力地影响着幼儿。如果老师亲切友善、乐于助人,无形中就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幼儿天天与老师在一起,也会逐渐表现出同样积极的行为。其次,老师与幼儿都不是单一、独立相处的,因此,教师对某一孩子的关心、体贴,不仅温暖了这一个孩子的心,也会起到教育其他孩子的作用。例如:当孩子伤心、难过时,教师如果能给予关切、慈爱的询问、温柔的搂抱,孩子在感动之余,也学习到了如何关心、抚慰别人的行为。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行为,并利用社会生活和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教育幼儿,防止社会生活和文艺作品中的不良行为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

注意外部强化与自身强化相结合外部强化是指教师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物品等,向幼儿传递对其特定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信息,以达到鼓励或控制幼儿行为的目的。外部强化也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因此,幼儿往往通过他人的评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人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幼儿的行为。外部强化对幼儿行为影响较大,所以要针对幼儿不同性质的行为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老师要明确表现出自己的赞许、肯定和高兴;对那些不适宜和不良的行为,老师要明确表现出自己的不满、遗憾,从而使幼儿明辨美丑,强化塑造幼儿的行为。其次,要注意强化的及时性,要抓住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教育,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注意外部强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幼儿的自我强化。自我强化对幼儿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幼儿在观察和学习榜样行为、接受了种种教育后,成人要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内部行为准则。这样,当幼儿的行为符合这个准则时,就能自己表扬自己,违反了这个行为准则时,也能自己批评自己。只有做到边教育边巩固,才能使他们形成习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大,除了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培养,还要借助家长及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使幼儿学会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当今社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幼儿的社会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没有社交能力

和与人协作的精神,就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如何去适应社会生活。

在此的每个阶段,传授知识给幼儿固然重要,但培养相应的良好品质更为迫切。幼儿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基层的品德教育阶段,加强幼儿素质教育,打造中国梦,是历史的重托,也是每个幼儿教师的应有的责任。 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社会性的教育,让他们从小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和方法,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养成健康的心理,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新一代。


第二篇: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之语言领域的现状、成因与调控


浅谈语言领域的现状、成因与调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世界语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据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说,现在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种语言。在这些语言中,约有1400多种还没有被人们承认是独立的语言,或者是正在衰亡的语言。英文名Language。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发展的结果。根据其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特征的共同之处与起源关系,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语系。每个语系包括有数量不等的语种,这些语系与语种在地域上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很多文化特征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指生物同类之间由于沟通需要而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讯号。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人们彼此的交往离不开语言。尽管通过文字、图片、动作、表情等可 以传递人们的思想,但是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方便的媒介。然而世 界各地的人们所用的语言各不相同,彼此间直接交谈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同一种语言,还有不同的方言,其差别程度也不相同。有的方言可以基本上相互理解,有的差别极大,好像是另一种语言,北京人听不懂广东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仅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和方言,就是在同一地区,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年龄的人之间都会有特殊的词汇来表达其独特的感情,使另一 阶层或不同年龄的人难以理解。如美国的黑人,他们虽然也使用英语,但是他们说的英语也有自己的特点,甚至被称为黑人英语。

在一种语言环境中掌握某种语言后,虽然也可以学会另一种或几种其他语言或方言,可是原语言或方言的口音很难完全改变,总会留下一定程度的原来所操语言的口音。熟悉语言的人往往就能从这些细微的差别中区分出说话人的家乡所在地及其身分和职业特征。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传下去。语言是保持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几乎每个文化集团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特定的环境必然会在语言上打上特定的烙印。另外,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因此,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扩散、变化和发展的结果,所以,只有摆在时空的环境里才能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其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关系。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

一、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会说普通话。

1、会安静地倾听别人说话,知道认真倾听是一种尊重人的表现。

2、能够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地倾听,迅速、准确地掌握别人说话的内容,从而正确理解。

3、能听懂普通话,会说普通话,能识别普通话的正确发音。

二、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1、有与人交谈的愿望或动机,乐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情感的快乐。

2、能围绕主题,突出重点,运用自己的有关经验,连贯地表述。

3、会用多种方式清楚地提出问题。

三、喜欢听故事等文学作品,对早期阅读活动感兴趣。

1、喜欢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语言美。

2、能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主要内容,并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文学作品。

3、喜欢阅读图书,建立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之间的联系。

4、知道阅读和前书写的基本方法,有良好的阅读、前书写习惯。

而现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表述不当

自从新《纲要》公布以来,就有专家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体验。具体到语言领域,有时就不得不将一些空泛的诸如“体验与人用语言交流的乐趣”等等之类的废话充任第二个维度的目标。这么写的时候就总是在怀疑,作为教师又如何可能确定小朋友“体验”到了什么呢?看起来是从儿童的角度在提出所谓的“发展性”目标,实则是太过笼统而很难在教育过程中操作并对教育结果加以评价。

其实,早在九十年代,就有人指出在确定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时,有必要将儿童语言发展的目标转化为教育目标,从而使教育目标在实践中具有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价的特性。但自从学习新《纲要》以后,好像不写上那么一句带有“体验??”字样的目标就是守旧的表示。但从定量的研究范式来讲,假如要对语言教学进行评价,还是应以教育目标作为参照依据。

二、目标内容不细

虽然目标要从三个维度来提,但是又不是完全按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内容来的,而是仅采用了其前两项,即认知和情感,但在动作技能方面,则以过程体验置换了。我至今不太明白这种改动背后的理论基础。在细读布鲁姆的分类之后,却发现我们的前两维其实也并未借鉴到位。就拿第一维度的知识技能来说,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包括了六个不同水平的层级,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而我们的通常做法是将这些不同水平的目标混在一起。可以说有些教材编写者自身,对每一篇语言资料,在认知方面幼儿应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时也未必真的非常明晰。

三、内容选择西化

两篇不同时期的对不同版本语言教材价值对比的研究显示,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有西方价值取向的文化倾向。也许是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人的“阶级性”问题的研讨已渐渐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如何快速致富:炒股、炒基、炒楼;黑心棉、劣质米因为其低成本、高利润而成为无良商人的赚钱法宝。有钱人受到青睐、重视,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这幅在西方几十年前所发生的场景如今在中国越来越普遍。因此,中国保守文化和意识形态在这个历史转型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幼儿园课程中的主角——语言教育领域,通过甄选而送到小朋友们眼前的大多数是西方的经典著作,虽然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小朋友们的视野,使其体验到了多元文化,但“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是依照某些西方人的价值取向,去做好他们建议的事情,而是应该更多地考虑中国人该做些什么。”我们已曾有沦落到“半殖民地”的历史,如今有什么必要在文化上打开大门让人来“殖民”!

四、组织形式单一

我国以往的语言教学组织形式上几乎都是以集体教学形式为主。后来虽然有人大力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接着加入了早期阅读(分享阅读亦为其中一种),但因为此时又一边倒地向小组和个别教学等形式倾斜,令不少教师变得不敢组织集体语言教学活动了,担心会被人家说成是“满堂灌”。而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实则不可能达到提升幼儿口头零散语言、促进生生互动的效果。因此由于导向问题而发生的组织形式单一,几乎成为另一种“中国特色”。

五、推荐性活动类型狭窄

虽然我国历来有谈话、讲述、讨论、游戏等多种类别的语言活动,但由于印刷业的发达,

图书等资源较易获得,因此那些仅用简单教具,但又对教师自身语言水平要求较高的开放性活动几乎看不到了。教师过多地依赖图、文等书面资料进行语言教学活动。如一篇对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中活动类型失衡的调查报告指出:谈话活动的比率大大下降、文学欣赏活动的比率大大增加。

六、书面语言教学缺少依据

新《纲要》虽已将“前阅读、前书写”等写入语言领域的教育要求中,但由于我国长期

以来在学前期对书面语教学的排斥,导致这方面的实证研究非常寥寥。因此,当教师面对家长的要求、小朋友的现状(有许多三岁时新入园的幼儿已在家中认识了不少汉字)、社会的发展,不知该如何掌握书面语教学的目标。假如仅仅停留在“ 引起兴趣”,实则已无法满足可以初步进行自主阅读的幼儿需要,而假如将识字作为教学内容之一,那又该以怎样的方式、要求来进行?如何处置好汉字学习与拼音学习之间的关系?假如做到拼音与英语字母的有效区分???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我认为:

第一,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因为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有时,孩子想表达,而成人往往不愿意认真听,甚至无故打断孩子之间的谈话,这样做无疑剥夺了孩子交流的权利。因此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此外,成人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成人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

主动性、积极性。所以,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幼儿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第二,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也很重要。兴趣是儿童学习的起点,没有兴趣,阅读就会成为一件苦不堪言的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首先应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摆放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除此以外,我们还根据幼儿听读识字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其次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父母需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在帮助孩子阅读的时候引导他们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开始时可以给孩子讲些童话故事,让他们听懂;同孩子一起看书,并讲解其中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给孩子买些符合其年龄的书籍,但并非一定要买许多的书。比较好的做法是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多带孩子去商店转转,告诉他们书的种类很多,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从而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使其认识到看书与看电视不一样。此外,还可以多让孩子看些图文并茂的书,以此来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其阅读兴趣。

第三,好的语言教育活动也是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的重要环节。从儿童认知和

生活经验出发,开展“广而浅”的语言教育内容:

1、选择幼儿自我认识及日常生活经验为幼儿语言教育内容。这些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

生活的内容是孩子相当熟悉的,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能让幼儿在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又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如:小班:“我的家”“扮演爸爸、妈妈”“玩具展览”。中班:“能干的手”“有趣的书”。大班:“生活中的数字现象”“钱币”等。

2、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社会信息为语言教育内容。如:“足球队赛事”“天气预报”“奥

运会”“交通规则”。诸如此类的内容都让幼儿感到新奇,孩子们极愿表达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常常为之此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这类语言活动不仅使儿童的语言得到发展并使其社会性情感得到完善。

3、选择幼儿可接受的科技发展信息为语言教育内容。组织幼儿可感受的、可理解的科技

发展信息,深入浅出地予以引导,并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及其他发展服务。例如:“电话”“特殊电话号码”“环保标志”“桥”“家用电器”“漫游时代列车”等等,这类语言教育内容有较大的信息量,不仅使幼儿的语言表述、运用的量大大增加,而且对思维的加工、概括十分明显。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得到整合有效发展。

活动采用集体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形式,主要利用谈话、操作,参观等方法予以实施。

(1)以谈话、讨论为主要的语言教学活动。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采用谈话、讨论的形式,让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在比较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愿望,与同伴、老师进行多角度的交流。如教育活动“生活中的数字现象”。

(2)操作与讲述相合的语言教学活动。即让幼儿在操作中讲述、在讲述中操作,这种方

法比较适用于幼儿认识和探索新事物时运用,且对儿童的思维发展极有意义。

(3)参观、概括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如到户外找春天、去超市购物、参观自然博物馆、游览雄伟的东方明珠。孩子们边发现、边讨论、边交往、边概括,思维在脑中“活”起来,评语表达也非常丰富。

第四,日常言语交往中的指导也很重要。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对幼儿实际的言语交往

能力给予指导,把语言教育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这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环境。 第五,其他教育领域的配合也不可或缺。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语言领域的事。幼儿在健康、自然、社会、艺术等领域的学习中,同样离不开语言工具。所以,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师的任务,其他领域的教师也应注意对幼儿语言的指导,配合语言领域教师,共同为幼儿语言的良好发展承担责任第六,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语言教师指导和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使家长了解自己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父母与孩子言语交际应注意什么。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从整体角度来探索语言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语言教育,挖掘潜力,适当指导,幼儿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

更多相关推荐:
幼儿园社会学科总结

20xx-20xx第一学期社会学科工作总结钱庄子小学吕淑英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际间相互交往和共…

学习幼儿园社会领域心得体会

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和老师们一块学习交流幼儿园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通过两天的培训,我学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以及他们对各个领域透彻了解的深切体会。对我自己得到了提高。培训结束后,我又把王玲老师的课…

幼儿中班上学期社会领域总结

________幼儿园20xx—20xx学年上学期幼儿中班社会教学工作总结我班孩子年龄偏小,进入中班后,自我中心仍较突出,在集体或自由活动中常常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很少有幼儿愿意退让。本学期我们将幼儿的社会性…

浅谈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浅谈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的认识和体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提出了如下教育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

中心幼儿园大班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十里铺镇中心幼儿园大班第一学期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单位:十里铺镇中心幼儿园姓名:曹学玲本人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得到了幼儿和家长的互相配合及支持,使本班社会学科顺利开展,让幼儿学在社会领域方面得到相应的提高,现在对…

黔西县中心幼儿园社会教育总结

黔西县中心幼儿园社会教育总结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说到本次活动开始的灵感来自我们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及超市购物在课上孩子们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更是到了超市购物的时候孩子们在老师布置的虚拟超市中用手中的教具人民币玩的特别...

浅析幼儿园社会领域集体教学对幼儿品质养成的影响

浅析幼儿园社会领域集体教学对幼儿品质养成的影响摘要社会领域一直是幼儿教学中最难把握以及衡量的标尺如何将这把标尺有效并合理地运用成了幼儿教育中的当务之急而社会领域又潜在地影响了幼儿人格优秀品质的养成剖析了集体教学...

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幼儿园社会领域的目标是1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要求同学们掌握语言床底发以及行为练习法重点掌握陶冶法并且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重点掌握教学重点难点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的理解授课方法讲授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教科书授课执行情况及分...

幼儿园社会调查报告

幼儿园社会调查报告望着我们渐渐成长的未来之星从他们身上让我感受到一种自豪感一个学期转眼过去耳边仿佛还是孩子们刚入园时的热闹声一年的集体生活使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各方面进步也不错这里我也该整理一下我的思绪总结过去了的...

幼儿园工作总结

好幼儿园20xx20xx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本学期幼儿园全体老师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这其中的点点滴滴值得我们反思总结同时也将促进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一教育教学方面一加强学习让...

幼儿园社会领域总结(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