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4.4.13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  赵明成

摘  要

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数学学困生在数量上又往往多于其他学科。关注学困生,促进他们的成长,是践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实际行动,也是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任教农村中学多年,接触过大量学困生,在转化学困生的实践中既感到任务艰巨,又坚信只要方法得当,肯下功夫,学困生的生命也会精彩。本文首先讨论了学困生产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然后从七个方面给出了学困生的转化对策;最后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讨论了如何转化学困生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学;学困生; 成因; 转化;对策

目录

1.    中学导致学困生的原因

1.1   内部原因

1.2   外部原因

2.   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2.1   重情感教育

2.2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3   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2.4   加强学法指

2.5   适当变换考试评价的方式

2.6   个别辅导,查漏补缺,促使学困生根本性转化

2.7   降低教学难度,注意循序渐进

2.8   教学创新,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1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3.2   培养探讨的习惯。

3.3   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

3.4   培养小结的习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之下,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学困生在逐渐增多,学生厌学的队伍越来越庞大。那何谓学困生呢?“学困生”是指智力身体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以至于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到国家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经常挂红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对后进生的转化是问题的关键。本人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 中学导致学困生的原因

我认为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原因。

1.1 内部原因

(1) 学生的意志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公开和老师对着干,经不起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 缺乏自信心。

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或解题过程遇到较难问题就放弃,或是解题没有严格的步骤,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缺乏自信,漫不经心,避而不答、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进心和学习动力,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3) 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不认真,课后完成作业应付了事,分析综合的能力差。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两级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就表现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总是死记硬背公式,不能灵活运用各种公式。如会用平方差公式 而不会用     会用   而不会用进行计算等现象时有发生,并且这类学生既不向优生请教,又不问老师。总是以不懂装懂的学习方法来应付自己,久而久之学习上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后进。

(4) 缺乏责任感,依赖心理强。

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如已知                                  

求2x+3y的值。本题只要知道绝对值的范围∣x-2∣≥0,∣y-∣≥0 就可以解

决问题,但他们就是不思考、不做,依赖心理太强。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 考后更不注意总结反思。久而久之,造成误差积累,使学习更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

(5) 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

不能认真主动的学习分析教材,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6)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浓厚兴趣推动下的学习活动,一旦达到成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就会导致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如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是数怎么不够用了,进行了数系的第一次扩张,进入到有理数范围。八年级数学第二章是数怎么又不够用了,进行了数系的第二次扩张,进入到实数范围。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如整式的加减运算必须以合并同类项为基础。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学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这样的学生将会越学越好。相反,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

1.2 外部原因

(1) 家庭方面。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家长当中有的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对其又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不再重视了,学与不学一个样;有的又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从而让学生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2) 教师方面。

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数学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教师心理状态等。产生数学后进生从数学教师的因素来分析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b、教学水平低下,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c、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d、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甚至迁怒于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e、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或者过度宣扬学习数学的困难,导致学生产生对数学敬畏感。

(3) 社会方面。

当前的社会有一 小部分人没读几天书,却靠钱权关系或机遇挣到大钱;或有些靠不法手段成了“爆发户”,致使一些学生过早的放弃了求学的观念。只想混日子,让学生也觉得读书无用,别人大学毕业有许多没有找到饭吃呢?不读书同样可以去当老板,甚至还有许多家长也这样教育孩子的;还有的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等现代游戏娱乐设施,不能自拔。以上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

2. 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教师怎样转化呢?

2.1 重情感教育

重情感教育, 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2.2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巧设情境、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设计既有趣味性又有启发性的情境导入新课,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的兴趣,萌发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使学生自然而然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情景中去,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有理数乘方应用”时,教师假如有一张足够大的纸,通过折叠就可以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问学生能否做到呢?一开始就设下悬念,就能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其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例如讲“同类项概念”时,教师采用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教学方法。上课时,每人发一张事先准备好配对的同类项卡片,让一个学困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单项式或同类项的朋友,找对的同类项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起来再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迅速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法则,然后教师再总结“三个相同”,同时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也在讨论中得到解决。通过探究式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困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数学教学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使学困生感到学而有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尽情地“欣赏”。 化枯燥为有趣,让后进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更形象展示,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应”的积极作用。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尊重他们,并且进行鼓励赞赏。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创造个性也各不相同。探索者往往是异想者,教师善于运用语言,如“你的想法给大家开了个好头。”“你的想法真好!”“你的想法跟专家的想法一样!”“你的探索精神真好!” “你真棒,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替你高兴!”“有进步,再加油,胜利一定属于你!”即使回答错了也说:“你虽然碰壁了,但你的探索精神是可贵的。”“你再试一试,相信你一定成功!你愿意吗?”当看到学生遇到一些问题时,也常用激励的语言,如,“希望你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管住自己,才能表现出色。”“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等等,教师能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言欲、表现欲,学生就能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教师在情感上给予激励,让其相信自己是胜任学习的。大多数的学困生都有一定的压抑感和自卑感,他们对教师和同学的评价都很敏感,最怕别人看不起他们、冷落他们、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去关爱学困生,多给予回答问题的机会,尊重和鼓励他们,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正确公正地评价他们。如教学“生活中的立方体图形”时,教师可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实物,以及天安门、比萨斜塔、上海东方明珠塔的照片。学生观察实物相对容易一些,可以多让学困生来回答,把成功的机会留给他们并给予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照片,学生观察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困生在回答正确得到表扬后又继续举手争取发言,本来沉默寡言的学困生们变得活跃起来,积极参加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

2.4 加强学法指导

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我们给出了一下三个建议:

(1) 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的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些有困难的内容。

(2) 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那么怎样听好课呢?a在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b抓住重点作上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c在预习中作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能听懂。d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的回答 。

(3) 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多数学生在学习过后不习惯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比如说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师生共同学习总结各自的特点, 然后拿出题型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学困生对所学知识总是没有条理性,显得“杂乱无章”,就让他们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找出关键部分,引导他们分析所学知识的架构,帮助他们理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再如数学学习中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课堂中要指导学困生掌握科学记忆的方法,学会“理解记忆”、“对比记忆”、“有意记忆”等。在进行解题方法指导时,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加强“多题一解”的训练;在他们逐步掌握一种解题方法后,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使他们由不会解题变成会解题,由会解题变成能灵活解题。

(4) 让数学学困生之间相互竞争。让数学学困生之间相互竞争关键是抓住学生“比”的心理。让学困生间相互竞争、互相促进、建立典范。“比”什么呢?“比”上课、“比”作业、“比”进步、“比”主动问问题、“比”积极回答问题、“比”学习态度的转变、“比”谁对自己要求严格、“比”谁做题更积极。在班上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比”的活动,让优生也参与进来,让全班都来关心支持这支特殊的团队,通过活动让学困生团队的成员“脱贫致富”,摆脱学习的困境。

2.5 适当变换考试评价的方式

数学学困生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考试成绩,如果能适当变换考试的评价方式,或许能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如何评价,是摆在广大教育者面前的难题,本人认为考试固然重要,但可以适当变换评价方式:首先对考试的成绩要“保密”,即不排名,不公开每个人的具体成绩,但可以公布每个人的相对最近考试的进退分数,大力表扬进步的学困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取到鞭策的作用;其次可以在班级宣传板报设立进步表彰栏,凡是能在数学测试中取得进步,哪怕是进步一分的学生都给予张榜公布,还可以利用家校短信平台,及时让家长知道学生的进步情况;教师在批改试卷的时候,还可以将试卷的实际分数另外作记录,而试卷上则给予模糊的分数评价,比如:A,B,C等等;总之教师既要充分发挥考试的正面作用,又要想办法弱化考试成绩对学困生的负面作用,让学困生也喜欢考试,通过考试让学困生也得到信心。

2.6 个别辅导,查漏补缺,促使学困生根本性转化

个别辅导是教育转化学困生的最有效手段。对学困生来说,学习上的失败主要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不仅可以对他们的知识缺漏进行补习,更是对他们行为养成,学习方法的矫治和引导。每节课下来,我总是及时把他们叫来,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方法等对他们再重新梳理一次,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还有什么困惑,尽量不形成新的知识断层。

2.7降低教学难度,注意循序渐进

学困生的普遍问题是基础差,接受知识较慢,但智能和认识结构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进行新旧知识的穿插学习,设法降低难度,合理安排课堂知识内容,如多做一些有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多做一些带有图形、图象的直观性题目,针对思维力薄弱的学生可采取以情境促思维的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把握知识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帮助学困生逐步掌握知识,达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理想境界。

 例如讲“两点确定一直线”时,教师首先提问:

1.过一点可画多少条直线?为什么?

 2.过两点可画多少条直线??

学困生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但在教师的耐心指导、循循善诱下,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起动脑、动手,步步深入,将已有的知识、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他们就能找出正确答案,进而予以充分肯定、激励,从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勇气。

2.8教学创新,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如在复习函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的参与情境: “我”在商场购物,一百商厦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大通商厦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商厦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困生也都跃跃欲试。学生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都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了生活情趣,学生很爱参与。曾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Bloom)教授认为“凡是一个学生能学习的,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学习”。他认为学生能力的差别是人为的,造成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外在的影响,包括家庭和学校环境。他对学生最终的看法就是:“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方面都会变得十分相似。” 这种理论下的学生观,从人格心理来说,相信学生的潜能,对所有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生”充满期待,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完善心理结构。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后进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

3.1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自觉学习,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又特别是后进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3.2 培养探讨的习惯。

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你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他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因此,我们对这样的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学生对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难掌握。通过学生的探讨和观察,总结出两种方法。一是口诀法:“同大则取大;同小则取小;大于小而小于大,取中间;小于小而大于大,则无解。”学生觉得易懂、好记、轻松。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感到这样的方法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后进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的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3.4 培养小结的习惯。

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强调自己去学习。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证实,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5 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学困生思想不稳定,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应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总之,学困生的转变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帮助“学困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建立自信。为了孩子,我们当教师的应该拿明天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教今天的孩子。只有帮助今天的“学困生”走出困境,才能使“人人学好数学;人人学更多的数学”成为现实。温家宝总理曾寄语:“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我们相信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注、关爱下,学困生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恩丹  多给学生一些信任、鼓励、宽容——后进生转化浅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年 第S1期 31-33;

[2]缪雷.学困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分析及矫正[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5.

[3]张奠宙,李士锜.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钟善基《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5]王振宇《皮格马力翁效应》[M]《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心理学教程》第三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6]周宏、高长梅、白昆荣《学校教育科研全书》[M]九洲图书出版社

[7]肖远琴  学困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分析及矫正[M]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11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我们学校以导学式教学法为抓手全面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求教师在教...

初中数学课教学反思(4)

初中数学课教学反思查哈阳乡中学陈国平新课程改革已经伴随我们师生一段时间了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怎样满足学生的需要是摆在所有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记得我们小学毕业时必须通过考试择优后才能进入中学而今天改变了很多...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通过我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谈谈...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适时反思教育的得与失消去弊端得教益今年我担任初中数...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摘要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数学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关键词反思教材沟通合作初中数学新课...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论文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5年多已逐步走入了新课程的轨道我们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在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董静作为一名教师又面对的是新教材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我认为主要要从以下及点进行反思一对教材的反思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如今的教材更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味的老...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研修日1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研修日志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从中得到很多的收获希望和同仁一起探讨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从经...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反思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执教701702班的数学学科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将一...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