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归纳总结

时间:2024.4.2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归纳总结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 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古今异义

1.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指子女

2.因 古义:趁,乘,凭借 今义:因为

3.文义 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2.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白雪纷纷所似何)

3.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是”的意思,译为”这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译文

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安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中心思想

1. 本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

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古今异义

1.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2.委 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屈、委托

3.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4.期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5.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通假字

1. 尊君在不 “不”通“否” 读 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已过,(友人)

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不回头看,走进了自己家的大门。

中心思想

1.元方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他的聪颖机智。

2. “友人”不守约定、不讲信用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

《论语》十二章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段解: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和为人态度) 2. 曾子曰:“吾 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

习了呢?”

(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独立做事情,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段解:本章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而知新)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段解: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学习态度) 7. 子曰:”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段解:这一章讲学习方法,阐述了读书人以求学为乐,体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飘浮在天空中的云一样。” (段解:讲人的道德修养,不取不义之财,提倡”安贫乐道”)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段解:反应了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的正确的学习态度)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段解:珍惜时间,不断学习)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段解:要有坚定的志向,坚定信念)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又要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段解:治学既勤学多问,同时也要联系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学习态度)

古今异义

1.朋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2.君子 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3.三省 古义:多次 今义:数词,三

4.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5.疏 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6.水 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7.匹夫 古义:普通人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注意课后第三题

观沧海

曹操

统领全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首乐府诗通过描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蕴含新旧交替的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强烈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描写早春鸟儿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描写苍凉萧瑟的秋景: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

马。

点明主旨,揭示主题,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类比引入)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今异义

1.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旨 古义:甘美 今义:主旨,义义

3.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词类活用

1、 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2、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一词多义

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不知其旨也(它的)

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2. 2.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不通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中说道:”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中心思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成语归纳 教学相长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第一种原地水中: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铁钯(pá),寻

十余里,无迹。(第二种顺流而下: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第三种原地沙下: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第四种求之于上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古今异义

1.耳:古义:罢了。例句:渐沉渐深耳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2.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 ;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3.并:古义:一起 。 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4.阅:古义:经历 例句: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5.是:代词 ,此,这。 例句:是非木柿 。 今义:判断词 是

6.盖:古义:发语词,因为。 例句: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

用的器物

7.但:古义: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8.求:古义:寻找。例句:求石兽于水中。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9.已:古义:停止。例句:转转不已。今义:已经

一词多义

1.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2.乃: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而,又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你,你的 词性活用

1. 棹: 名词用为动词 船桨,这里指划(船) 2.暴涨:动词用为 名词,洪水

通假字

1.求之下流,固颠 . “颠”通“癫”,“疯狂”

特殊句式

1. 省略句

(1)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

(2)求之(于)地中

(3)(僧)棹数小舟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 “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2.倒装句 (1).求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

3被动句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被动句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过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而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巡河的老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大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石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转来转去不停止,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的吗?”僧人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怎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呢?

中心思想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成语归纳 知其一,不知其二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yù)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补,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

中心思想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jù)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ì)。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

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

词类活用

1.近塞上之人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2.家富良马 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

3.有善术者 形容词作动词,精通

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其不幸表示安慰。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坏事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边塞附近的人,大部分的人都死了。惟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中心思想

事物之间不是一成不变的,福祸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第二篇: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课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文学常识:

《伤仲永》 王安石 宋朝 《临川先生文集》 议论文 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木兰诗》 南北朝 《乐府诗集》 郭茂倩 叙事诗 木兰代父从军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记叙文 博学多识善于劝学

《口技》 林嗣环 字铁崖 清朝 《虞初新志》 清张潮 记叙文 笔记小说 高超技艺

《夸父逐日》 《山海经》 神话 征服自然的愿望

《共工怒触不周山》 《淮南子》 神话 共工的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狼》 蒲松龄 清朝 《聊斋志异》 记述奇异故事 笔记小说 狼的贪婪、狡诈

二、品味性诵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相必你在该方面一定非常出色吧?现在给你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Ok?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双兔傍地走 ,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从侧面烘托女主人公在军中乔装之巧妙、作战之勇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4、古诗词用语凝练,一字传神 ,如:山际见来烟,竹中_____落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闲_____棋子落灯花。荷笠_____斜阳,青山独归远。

5、《口技》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

满坐宾客无不 , , , ,以为妙绝; 俄而百千人大呼, , , 。中间 , , ,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 , ,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 。

6、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①《孙权劝学》中孙权告诉吕蒙读书的方法是 。当吕蒙学成之后,鲁肃见之曰:“ ."吕蒙回答说:“ !"有两个成语出自此对话,它们是 、 。 ②孙权劝学,吕蒙转变。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启示?

7、《伤仲永》中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从他身上告诉我们 的重要性。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通 )2、对镜帖花黄 ( 通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 )4、满坐寂然 ( 通 )

5、孰为汝多知乎 ( 通 ) 6、止有剩骨 ( 通 )

四、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未尝识书具 古义( )今义( )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义( )今义( )

3、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 )今义( )

4、惟闻女叹息 古义( )今义( )

5、旦辞黄河去 古义( )今义( )

6、赏赐百千强 古义( )今义( )

7、出郭相扶将 古义( )今义( )

8、双兔傍地走 古义( )今义( )

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 )今义( )

10、蒙辞以军中多务 古义( )今义( )

1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 )今义( )

12、但当涉猎 古义( )今义( )

13、见往事耳 古义( )今义( )

14、会宾客大宴 古义( )今义( )

1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义( )今义( )

16、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古义( )今义( )

17、不能名其一处也 古义( )今义( )

18、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 )今义( )

19、缀行甚远 古义( )今义( )

20、恐前后受其敌 古义( )今义( )

五、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市: 愿为市( )鞍马; 东市( )买骏马

2、贴: 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 )花黄

3、愿:愿( )为市鞍马;愿( )驰千里足

4、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

余闻之也久( );环谒于邑人( )

卒之为众人( )

5、于:环谒于( )邑人;于( )舅家见之;

贤于( )材人远矣:受于( )人者不至

6、坐:稍稍( )正坐;众宾团坐( )

7、乳:妇抚儿乳( ); 儿含乳( )啼

8、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 )其一端

9、起:忽一人大呼“火起”( );妇亦起大呼( )

10、为:弃其杖,化为( )邓林;孰为( )汝多智乎

11、而:道渴而( )死;不为远者小而( )近者大乎

12、故:问其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13、去:我以日始出时去( )人近;一狼径去( )

14、止:止( )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

15、意:意暇甚( );意( )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字

1、一屠晚( )归节 2、恐前后受其敌( )

3、其一犬( )坐于前 4、一狼洞( )其中

5、意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 6、止增笑( )耳

7、孔子东( )游 8、邑人奇( )之

9、宾客( )其父 10、利( )其然

11、伤( )仲永 12、父异( )焉

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世隶( )耕 2、借旁近( )与之 3、指物作诗立就 ( )

4、令作诗,不能称( ) 5、军书十二卷( ) 6、朔( )气传金析

7、策勋( )十二转 8、雄兔脚扑朔( ) 9、雌兔眼迷离( )

10、卿今当涂( )掌事 11、自以为大有所益( )

12、施( )八尺屏障 13、众妙毕备( ) 14、以为妙绝( )。

15、客意少舒( ) 16、稍稍( )正坐 17、虽( )人有百手

18、几( )欲先走( )。 19、夸父与日逐走( )

20、饮于( )河( )、渭; 21、孔子不能决( )也 22、屠大窘( )

23、苫蔽( )成丘 24、狼不敢前,眈眈( )相向

25、乃悟前狼假寐( ),盖( )以诱敌。

八、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能?止增笑耳。

4、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6、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7、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9、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10、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九、注意划分下列语句的停顿

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余闻之也久 。

十、文言文阅读

(一)默诵《伤仲永》,做下面的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父异焉( ) ②指物作诗立就 泯然众人矣( )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④稍稍宾客其父( ) ⑤稍稍宾客其父

( )

⑥父利其然也( ) ⑦仲永之通悟( )

2、请指出文中有通假字的一句:

3、译成现代汉语:

①借旁近与之。

②邑人奇之。

4、方仲永从幼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为庸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

说明。

5、本文作者 , 号 。我国 朝著名的 家、 家、 家。

6、选择正确答案:

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中的“文理”的意思是( )

A.文章的道理 B.文章的条理 C.文采和道理 D.文采和条理

②“邑人奇之”中的“奇”的意思是( )

A.奇怪 B.奇妙 C.特别 D.以之为奇

7、联系上下文,说明下面句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④稍稍宾客其父( )

8、对“稍稍宾客其父”一句,翻译正确的是( )

A.有时候请他父亲去做宾客B.逐渐地到他父亲这里来做宾客

C.渐渐地把他父亲当做宾客来对待D.渐渐地他父亲请来一些宾客

9、下面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只写

序号)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

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F.父异焉。

10、朗读下面两句,用“/”表示出句中的语音停顿。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父利其然也。

12.方仲永的才能发展,有三个变化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觉得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请说说理由。(3分)

14.阅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二)默诵《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安能辨我是雄雌?”做下面的题。

1、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意思:

2、按要求填出相应的动词。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请写出表现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儿生活的的句子。

4、这两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5、本文选自《 》,是 朝北方的一首 民歌。

(三)默诵《孙权劝说》,做题。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初(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常识深高的人) 辞(推托)

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 过(到)

D.见事(认清事物) 及(到了??的时候) 非复(不再是)

2.孙权指导鲁肃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

目的:

3.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4.本文主要通过 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 ;吕蒙是 。

5.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 ”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文中孙权善劝,请结合本文略加分析。

7、找出文中两个成语中的一个,并解释。

8、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不同义。

①博士:古义: ;今义: 。

②布衣:古义: ;今义: 。

9、本文以对话为主,不多几句话,就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以下人物的特点。

①孙权:

②吕蒙:

③鲁肃:

(四)默诵《《短文两篇》,做题。

一、加点字词注音。

1、夸父( ) 2、颛顼( )( )3、水潦( )

二、解释加点字词

1、逐走( ) 2、入日( ) 3、欲得饮( )

4、河、渭不足( ) 5、北饮大泽( ) 6、弃其杖( )

7、昔者( ) 8、怒而触不周山( )

9、地维绝( )( )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 )

11、地不满东南( )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 )

三、翻译重点语句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课文理解

1、《夸父逐日》选自: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 它们都是 (体裁)。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9、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五)、默诵《口技》,做下面的题。

1.本文的作者是 朝人 ,本文选自 编选的一部笔记体小说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能名其一处也。( ) (2)两股战战( )

(3)几欲先走( )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5)不能指其一端( ) (6)以为妙绝( )

(7)群响毕绝( ) (8)众妙毕备( )

(9)以为妙绝( ) (10)宾客意少舒( )

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于 是 宾 客 无 不 变 色 离 席。

4.下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文章第四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文章第四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D、文章第四段主要内容是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5.文章第四段有关宾客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

6.下列句中的“之”与“妇拍而呜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厅事之东北角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撤屏视之

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妇抚儿乳”中的“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妙绝 B、夫起大呼 C、不能名其一处也 D、几欲先走

8.翻译下列句子。

(1)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六)默诵《狼》“少时,一狼径去??止增笑耳。”做题。

1.选文出自 (作者)的短篇小说集 中的《狼》一文。

2.解释下列字词:

径: 犬: 洞: 隧:

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盖: 黠: 笑: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一狼洞其中。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比较古今词义:

①.一狼径去。古义: 今义:

②.屠自后断其股。古义: 今义: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 今义:

5.第一段文字表现了屠夫的 性格和狼的 本性。这一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是故事的 和 。

6.第二段文字从表达上看是 ;从修辞上看使用 的修辞。它在全文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7.你如何理解本文的寓义?

Xk b1.co m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08-09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初一(1)班语文教学工作。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

20xx-20xx年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年度七年级语文(上)教学工作总结经过一个学期的辛苦努力,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一学期来,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皋兰四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组郭琴20xx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皋兰四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语文组郭琴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白马初中苏小成20xx年x月x日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任七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如果起始年级没有带好,就会留下不少后遗症,因此…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樟木三中谢嘉露时间飞逝,转眼就是期末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感慨万千。我就本人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1、备课。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先备好课,课前在重新复习一遍教案的做法,去熟悉教材,掌…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七年级3班周合玉今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班语文教学由于刚从九年级下来代七年级有些地方有些生疏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年轻人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初一(1)曹苏敏今学期我担任初一级七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杨玉凤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根据这一精神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加大了人文因素的比重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

20xx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浣溪学校熊运香20xx年2月17日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搞好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进一步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我拟定教学计划如下一教学目标一知...

20xx-20xx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20xx20xx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新春伊始雪花还在飞舞瑞雪兆丰年新的学期定是充满丰收的一学期本学期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进一步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我拟定教学计划如下一教学...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在这方面的能力肯定不强...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教学计划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中心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目的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语文新课标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总结(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