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时间:2024.4.30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1、社会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诞生至今才有百年的历史。

2、J.H.戈尔茨坦认为:对于社会心理学,“我们的暂时定义是,一个人的行为怎样影响其他人行为的研究”。J.L.弗里德曼等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社会行为的系统研究。它探讨我们怎样感知其他人和各种社会情境。A.J洛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某种文化结构的范围内的其他人的行为或集团的行为所影响的个体的行为。D.O德尔斯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对社会行为的系统研究。

3、安德烈耶娃在她的《社会心理学》中指出方法论不等同于具体研究方法。她认为方法论这个术语表示科学观点和方法的三种不同水平。、

<1>第一级水平是一般哲学观点,成为一般方法论。

<2>第二级水平是专门学科的一般理论观点。

<3>第三级水平是适合于一般哲学观点和专门学科一般理论观点的具体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介于观察法和实验法之间的一种方法,所以人们把它列入观察法。既有良好的内在效度,又有较高的外在效度。

5、19xx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其象征意义在于社会心理学由此从促使其诞生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诞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6、恋母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 恋父情结 :厄勒克特拉情节。

7、社会认知理论来源于心理学理论中的格式塔学派和温勒的场论。

8、心理学家赫斯与托尼:儿童的国家意识以三个连续阶段逐渐发展。

<1>国家象征期。<2>抽象国家观念期 <3>国家组织系统期。

9、环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0、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和人类学家林顿较早的把“角色”这个概念引入了社会

心理学的研究,角色理论也就成了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1、男女两性的智商在统计学上并无明显的差别。

12、詹姆斯将自我意识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3、态度兼具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中成分。

14、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概念被等同于人际知觉,指关于他人或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整体反映,其结果即形成关于他人或自我的印象。

15、凯利的理论通常被称作是三度理论。他指出人们在试图解释某人的行为时可能用到三种形式;归因于行为者;归因于客观刺激物(行为者对之做出反应的事件或他人);归因于行为者所处的情景或关系。

16、加量总表:利克特在19xx年创制。

17、寂寞;指当人们社会关系欠缺某种重要特征时所体验到的主观不适。这种关系可能是数量上的也可能是质量上的。

18、得失原则:阿伦森发现人际吸引的增减规律。人们对于一直否定自己最终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高。明显高于一直肯定自己交往对象。反之亦然。

19 熟悉性:仅仅只是经常看到某人就能增强我们对他的喜欢,这就是曝光效应。 20六度间隔理论:米尔格拉姆提出六度间隔理论又称为小世界现象,即在这个社会中,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通过六个人。

21、文化障碍:美国老师 ——中国学生

22、社会促进:是指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促进其活动完成,提高其活动效率的现象,也称社会助长。

23、社会惰化:又称为社会懈怠和社会逍遥,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24、从众的经典研究;<1>谢里夫:利用诱动错觉研究个体反应如何受到其他人反应影响的。

<2>阿希的线段判断实验。

25、登门槛技术:指先向对方提出一个小要求,在向对方提出一个大要求。那么,

对方接受大要求的可能会增加,又称为得寸进尺效应。

26、反暗示:一种叫做有意的反暗示,即故意说反话以达到正面效果。另外一种叫做无意的反暗示,及有意进行正面说明,却无意引起了相反的结果。

27、冒险性转移:群体倾向于获利但成功率小的行。原来倾向于谨慎行事的个体集合成群体后,倾向于冒险的现象便称为“冒险性转移”。

28、标签理论:从社会和他人对越轨者的反应这一角度进行解释。

29、置换:某人由于另外一个人的阻碍而遭到挫折和烦恼,会通过另外的方法满足自己的要求,其中之一的便是置换对象。侵犯那些与制造挫折者相似的人。

30、皮亚杰把人得认知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阶段即:

<1> 感知运动阶段 <2> 具体操作阶段 <3> 前操作阶段 <4> 形式操作阶段 简答题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遵循的三条原则

<1>必须让被试自愿参加实验研究,被试者应当知道他们在研究中做什么。

<2> 研究必须是风险最小,即研究的设计没有必要让被试者冒险。

<3> 研究者要进行利益——风险分析。即在研究中让被试着承担的风险通过研

究要与获得利益平衡。这里的平衡是对被试这而言的。也可以是对社会而言的。

2、怎样消除偏见

消除刻板印象:偏见和一般的态度一样,也具有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而偏见的认知成分往往是一种社会刻板。

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平等的接触和个人间的接触就是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双方的独特性。

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竞争可以使互不相识的群体引起敌意和偏见。共同命运与合作性的奖励是消除群体间敌意情绪和偏见的重要途径。

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

3、人际关系的特征:

个体性:人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具体个人的互动过程中,在人际关系中角色因素退居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个体性特点。

直接性,可感性: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直接的甚至是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出他人满足其需要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一般来说,没有直接的接触就不会产生人际人际关系。只为人们要建立起某种人际关系,也就一定会为人们所体验到。

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人际间的感情倾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人们相互吸引或接近的情感因素,即归属情感。一类是使人们相互排斥和反对的情感,即分离的感情。

4、人际沟通等作用:

协调作用 :1、协调情感:即人际沟通可以使沟他通者心理上得到某些满足。

2\ 协调动作: 即人际沟通的信息中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

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学的作用:没有人际的信息交流,就没有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保健作用: 保持实现沟通行为所必需的条件是保证个人心理健康的成长必需

的,这就是沟通的保健作用。

5、从众的影响因素

一、群体因素

群体一致性:个体在面对一致性的群体时所面临的从众压力是非常大的。当群

体中意见并不是完全一致时,从众的数量会明显下降。

群体规模: 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随群体规模增大而增大;群体规模

越大,引起的从众率也就越高。

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群体的凝聚力越

高,个体对群体的依附性和依赖心理越强。越容易对自己所属的

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

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越高越有权威性就越不容易屈服群体的压力。

二、情境因素

刺激物的性质:

时间因素

三、个体因素

性别和年龄

人性特征

知识经验

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

6、归因偏差

1、过高估计内在因素,低估情境因素(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环境作为背景因素容易忽略。

2、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分歧

成功:观察者→ 外因 行为者→内因

失败:观察者→ 内因 行为者→外因

行为者和观察者的着眼点不同 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信息来源不同。 3忽视一致性信息

一致性、一贯性、区别性三种信息中,人们往往忽视一致性信息。即只注意行为者的行为,却不关注行为者周边的人。

4、自我防御性归因

指人们一般对良好的行为或成功归因于自身,而将不良的行为或失败归因于外部情境或人

5、群体归因误差和利组归因偏向

对于所属群体的成功,群体成员倾向于从群体内找原因(如,群体成员有合作精神等),而对于群体的失败,群体成员倾向于从群体外找原因(如,领导不支持)。对于其他群体则刚好相反,他们的成功归因于外部原因(如,运气好、领导支持),而他们的失败则归于内部原因(如,不团结等)。

论述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1、社会化:社会化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环境在社会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社会角色:角色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决定,而非自定。

3、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4、社会认知:在认知过程中,个体的某些偏见时时认知上的准确性。


第二篇:《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 知识点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变化。社会影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第一节 他人在场

一. 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

社会促进是指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他人在场促进了活动的完成,并且提高了活动效率。(蚂蚁搬土实验)

社会抑制是指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他人在场不是促进活动,而是干扰了活动的完成,而且抑制了活动效率。 两个效应:结伴效应、观众效应

不管是结伴效应还是观众效应,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心理的效应。(思考:影响因素是什么?)

二. 关于他人在场的理论解释——优势反应强化说(查荣

克)

由于他人在场,我们每个个体会提高自己的动机水平,优势反应就会增强,越熟练的工作完成得越好(促进),反之,越不熟练的完成得越差(抑制)。

三. 社会惰化

指群体一起完成某个任务的时候,个人付出的努力会比他自己单独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付出的努力更少一些。 解释:(1)在群体的情况下,大家一起完成活动的时候,对于活动中的每一个人,他的责任意识会下降;

(2)心理学觉得,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意识,在群体中所做事情的成果被淹没在群体中其他成员的成果当中了。 例子:和尚挑水吃,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四. 去个性化

指一个人在群体当中,去做某种活动的时候,因为他对这个群体的认同,就淹没了对自己个人身份的感知,即失去了个性感,认为所做事不是他自己的责任而是群体的责任。 积极的方面:防暴警察维护社会秩序

消极的方面: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1895年出版《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研究集群行为,集群行为一个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人们在集群的时候去个性化了。

例子:1985中国足球5.19事件;网络的虚拟化也实现了心理上的去个性化

第二节 从众、服从和顺从

一. 从众(带非理性的色彩)

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使之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倾向。(即随大流现象) 分类:真从众——口服心服

权宜从众——口服心不服

不从众

经典实验:(1)谢里夫的经典实验—在某种情况下,我们是要以别人的观点行为作为我们做出行为的依据的。

(2)最经典的阿希的实验

解释:(1)以别人作为自己行为指导或者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这个信息来源的这种方式,叫作信息性社会影响(海德的平衡理论)

(2)每个人做什么事情,都想获得别人的赞许,叫做规范性的社会影响(炫耀性消费)

从众的影响因素:群体因素、情境因素、个体因素

群体因素:一致性;群体规模;凝聚力;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情境因素:刺激性质(直接刺激,间接刺激);时间的因素 个体因素:

女性比男性在某些场合更易从众;

年纪较小的人更易从众;

人格特征(能力和自信心比较低的人容易从众,对赞许需求高的人易从众);

知识经验少的人易从众;

自我卷入的情况(越是在自己不明确该如何选择的情况,选择的环境条件不明确时,更容易做出从众的表现来)

二. 服从(带强迫性色彩)

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 最主要特点:形成外界的压力

压力来源:他人;规范。

从众与服从的区别:

压力来源:服从是由于外界的规范或者由某种权威的命令,从中是发自个体内心的,没有明显外界的压力

发生方式:服从多少是被迫发生的,是带有强制性的,从众是内心自发的

造成后果:服从对应惩罚,从众对应内心不安、心里不平衡

经典服从实验——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

影响服从的因素:

(1)命令者的权威性;

(2)他人支持;

(3)道德与人格:一个人道德水准越低,越可能服从;越是崇拜权威,越是觉得要加强制度惩罚不服从规则的人的那些人,越可能做出服从行为

(4)靠近程度;

(5)行为反馈:反馈越是间接的,服从的可能性就越大 总结:服从有积极的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研究服从和从众都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三. 顺从

特点:在他人请求下,按照他人的要求做的倾向。 顺从与从众、服从区别:

顺从是在别人请求下,从众来自群体压力,服从是别人命令

你的。

顺从的发生:积极情绪;互惠;合理

第三节 模仿与暗示

一. 模仿

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行为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行为与他人相仿。

模仿的特点:自觉自愿的,主动的;被模仿的一定是有一定的榜样示范的作用;模仿只能是对外在行为的模仿。 模仿的意义:

1. 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2. 具有社会生活适应作用

3. 促进群体形成

关于模仿的研究

研究模仿的早期人物是塔尔德,著《模仿律》,用模仿解释一切社会现象。

模仿规律:

下降率——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赶时髦的人总是追时髦的人)

几何级数律——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迅速蔓延

先内后外率——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

社会学习论,代表人物有米勒,多拉德和班杜拉等人。模仿是后天通过强化习得的,强化与行为有关,而与学习无关。

二. 暗示

采用含蓄的方式,通过语言、行为等刺激手段对他人或自己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接受某一观念,或某种方式活动。 暗示的种类:直接暗示(望梅止渴)、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反暗示

思考题:

1. 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的理论解释有哪

些?

2. 如何减少社会惰化?

3. 分析从众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4. 从众、服从与顺从的区别。

更多相关推荐: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这学期学习了社会心理学,有一点心得体会。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本书在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历史、理论、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社会心…

学习社会心理学感受

学习社会心理学感受市场营销专业我是大二上学期才开始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尽管大一下学期也学过消费心理学但是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社会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的区别是很大的消费心理学主要是倾向于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心理变化的影响以...

学习心理学体会和感受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与体会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之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xx级社会学班关宇娇学号:1128028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研究范围和对象广泛、复杂。它的定义模糊: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主要分两类,一是研究人的社会行为,二是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体会随着人们大踏步得迈进21世纪,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心理学的发展也愈发的得到重视。拥有健康的身体已不再只是生理学家的关注所在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者也投身于此。众…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与体会

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却十分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认为它可以使人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控制别人的思想。我也是怀着同样的想法才选了社会心理学这门公共选修课。在接触社会心理学课程以前,我总以为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心得

一点感悟社会心理学不是我选的唯一门心理学的课,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心理学,高中的时候喜欢读《人性的弱点》《心灵鸡汤》《管理学》,也有过当个心理医生的梦想,尽管只是梦想,依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梦想变成现实的可能性…

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心得体会篇一gt心理学gt心得体会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

个人特长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时间20xx01260800来源好词好句网作者好词好句网点击6056次15该内容对我有帮助更多3篇一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与体会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与体会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

心理学感想、收获、体会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这学期我选修了心理学概论这门课上了15周的选修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王慧琳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以...

浅谈我对社会心理学的感受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主要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思想感情和行为首先...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