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总结

时间:2024.4.28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试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大清单汇总

总结:赵昌余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大小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地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叫地球仪 由地轴、纬线、经线、南极、北极组成

2、地轴:地球自转的轴

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 纬 指示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线 长度变化: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形状:初两极外都是圆圈

概念: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4、 经 指示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线 长度变化: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起算线:赤道为零度纬线

5、 纬度 读数范围: 00到 900 ,北极为900N ,南极为900S

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划分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读数范围:00到 900 ,本初子午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1800 W

6 与1800 E重合,称为1800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用200W与160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按逆时针从200W到

1600E为东半球,相反为西半球)

注意:1、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以东

称东经,用E表示。

2、重要的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

3、纬度的划分意义:00——300为低纬,300——600为中纬,600——900为高纬

7、利用经纬网定位:(先写纬度再写经度,如:北京的经纬度为:(400 N ,1200 E )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概况 周期:一天(24小时)

速度:15度/小时

1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试题

2、自转的意义:产生了地方时和昼夜现象(时间的计算方法:经度每相差15度相差一小时)

二、地球的公转

方向: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

1、公转概况

周期:一年

2、公转的意义(原因: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表面受热不均匀,受太阳光照射不相同——太阳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直射)

(1)产生四季的划分(春、夏、秋、冬的划分及四个节气时间)

(2)产生了昼夜长短(赤道地区全年昼夜长短相同,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其余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随太阳光的直射而不同)

北半球的昼夜变化规律:1)从春分到夏至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到夏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

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外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则相反;

2)从夏至到秋分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到秋分这一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长

短相等;

3)从秋分到冬至昼继续变短,夜继续变大,到冬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

一年中出现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外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则相反;

4)从冬至到春分昼开始变长,夜开始变短,到春分这一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长

短相等;

(3)产生了温度带的划分(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以外为寒带。温带地区四季分明) 注意:参照P11页图1.19和P12页图1.20复习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 表示方式: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7个方向)

2 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根据纬度的变化规律判断南北方向,根据精度的变化规律判断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牢记常见的图例:P96页及P14页图1.24)

二、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

3、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用线连接起来,所组成的线就叫等高线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距相等

2)等高线是圆滑封闭的曲线

3)根据等高线的疏密情况判断5种基本地形(高原——中间稀疏,边缘密集;平原——等高线稀疏,起伏小;盆地——中间低,四周高;丘陵——起伏和缓;山地——起伏大,等高线密集)

4)根据等高线的形态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看P16页图1.29。山顶——山体的最高处、山脊——凸出部分凸向低处、山谷——凸出部分凸向高处、鞍部——两山顶的中间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5、分层设色地形图:根据不同的地形上不同的颜色

2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试题

6、地形剖面图:能直观的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地图的分类(家族):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电子地图

2、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地图:交通图、政区图、地形图、旅游图(导游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和陆地

1、 世界的海陆分布:总的分布:七分海洋(71%),三份陆地(29%);

从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都分布在南半球,但

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相关认识: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世界上分为六个大陆:亚欧大陆(最大的大陆占世界1/3),非洲大陆,

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小的大陆)

岛屿——面积狭小的陆地,分布于大洋中或河湖中,大的叫岛,小的叫屿。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我国的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南沙群岛等

半岛——深入海洋的部分,三面领海,一面靠陆。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我国的一些些

半岛如:山东半岛(位于山东省)、辽东半岛(位于东北辽宁省)、雷洲半岛(位于广东省)

大洲——大陆与他周围半岛、岛屿的总称叫大洲。世界上有七大洲:亚洲(最大的大洲),非洲、

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最小的大洲)

大洋——海洋的中心部分,水最深,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温度和盐度变化小。世界上分为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形状成“S”形),印度洋(亚洲的南部),北冰洋(亚洲和

北美洲的北部)。

海———海洋的边缘地区,靠近陆地。可分为:地中海(地中海——位于亚洲非洲欧洲之间),领

海(如:我国的东海、黄海、南海),内海(如:我国的渤海)

2、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和大小

1)七大洲的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

2)面积比较大小:从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口诀:亚非北南美,南

极欧大洋)

1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欧洲 3)具体分布情况:○

2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美洲、南极洲 ○

3完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美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称,其中把美国以南的美洲叫作拉丁美 ○

洲)

4赤道穿过的大洲分别有:非洲,大洋州,南美洲 ○

5亚洲和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小部分位于西半球 ○

6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

1亚洲与欧洲: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 4)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

中海为界;

2亚洲与非洲:以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为界; ○

4北美洲与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

1南北对称分布(北美洲与南美洲对称,亚洲与大洋州对称,欧洲与非洲对称,南极洲分布5)大洲分布的特征:○

与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四周)

3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试题

2大陆的形状成三角形 ○

3南美洲与非洲的轮廓能够吻合 ○

2、 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和大小

1) 四大洋的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 面积比较大小:从大到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太平洋:西部有亚洲,西南部有大洋州,东部有北美洲和南美洲。其中巴拿马运河沟通了 3)具体分布情况:○

太平洋和大西洋。

2大西洋:形状呈“S”形,东北部有欧洲,东部有非洲,西部有南美洲和北美洲,南部与南 ○

极洲相临

3印度洋:位于亚洲的南部,东部有大洋州,南部有南极洲,西部有非洲。其中红海和苏伊 ○

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4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北部。其中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

第二节 海陆地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海陆变迁)

1、 沧海桑田的寓意:沧海指大海,桑田指农田,“沧海桑田”指的就是“沧海”可以变成“桑田”,“桑田”也可

以变成“沧海”。其愿意是指海陆变迁

2、 海陆变迁的例证:1)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海洋变成陆地的证据)

2)海底发现古河流及遗迹(陆地变成海洋的证据

二、大陆漂移学说(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提出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内容:(见P35页文字部分)

3、证据:1)南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的轮廓能够吻合并且地层结构相似

2)南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吻合处具有相同的生物(海牛、鸵鸟)

4、魏格纳与大陆漂移故事的启示:要大胆的发现问题,习惯于提出问题,并为其寻找正确的证据加以所说明。

三、板快运动学说

1、时间:20世纪60年代

2、内容:1)地球表面不是整体,而是板快拼合而成;2)全球可以分为六大板快(看P37页图2.19):亚欧板快,

非洲板快,美洲板快,南极洲板快,印度洋板快,太平洋板快;3)板快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容易

发生地震火山。

3、板快的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影响:1)张裂扩张运动——海洋扩大及裂谷形成的原因;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和 红海面积在扩大

2)碰撞挤压运动——海洋面积缩小或消失及高大山脉形成的原因。如:地中 海面积在缩小,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而且在不断升高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 天气的含义及特征

(1) 含义:天气是指某个地方在较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情况,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

(2) 特征:多变,不稳定

2、 天气与人们的关系

(1) 生活: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

4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试题

(2) 商业:雨具和防热用具的销售

(3) 交通:大雨、大雪影响飞机的起降,对公路也有影响

(4) 生产:影响农业的耕作与收获,对工地施工产生影响

(5) 旅游:影响人们的外出计划

(6) 战争:

二、天气预报(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质量

2、卫星云图的判的读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的厚度不同,云层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云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 常见的天气符号(注意风的来向及大小的识别;P46页图3.6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高低的表示方法:污染指数

2、空气质量等级的划分(P46页图3.9)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人类的关系

1、 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参照活动题阅读材料)

2、 气温的表示方法: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 表示

3、 气温的测定:一天进行四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二、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1)规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约14时),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

2)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

3)原因:由于地面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的差异(了解)

2、年变化

1)规律:南北半球的气温年变化不相同,一年中,北半球,大陆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的变化规律与北半球相反。

2)年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3)原因:海洋和陆地的热力差异:海洋吸收热量慢放出热量慢,陆地吸收热量快散热也快(了解)

3、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一横月,二纵温,三网格,四定点,五连线

4、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方法:1)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所在南北半球。

2)根据气温的年较差判断所在的温度带(各月气温高,年较差西小——热带;四季分明,年较差大——温带,各月都很低——寒带)

三、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1)含义: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就叫等温线

1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2)等温线地图的判读方法:○

2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表示气温随纬度而不同,说明气温受纬度影响突出。 ○

3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海洋的影响显著,与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 ○

主要受地势高低的影响

4当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如山 ○

5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试题

顶、山峰);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如:谷地、盆地)

5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多,平直,表示影响的因素较少。 ○

6在同一条等温线上, ○,气温相等,两条相领的等温线温差相等

7根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半球位置,等温线数值由南项北递减为北半球,又 ○

北往南递减为南半球

8等温线不能相交 ○

3、 气温的分布规律:1)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低纬获得太阳光热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

量较少,气温较低)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原因:陆地和海洋受热与放热不同,陆地升温和降温都比海洋快)

3)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变化规律是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4、影响气温分布的差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的定义及影响

1)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分类

1按形状分为:雨、雪、冰雹 ○

2按成因分为: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了解其形成的过程) ○

3) 降水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略)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柱壮图的判读方法:1)通常把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称为雨季,由此,可以看出雨季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从而可以得出降水的多少

2)根据雨季的季节分配,判断降水的类型(是年雨型、冬雨型还是夏雨型)

3)根据各月降水的柱状的高低,判断降水的均匀情况

4)结合气温曲线图,可以判断代表地方的气候特征

2、降水季节变化的类型:1)夏雨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中国

2)冬雨型: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意大利(地中海湖沿岸的国家)

3)年雨型:全年多雨——赤道地区

4)少雨型:全年少雨——沙漠地区

5)均匀型:月降水量不大,但全年降水均匀——欧洲西部沿海地区

3、降水柱状图的绘制(略)

三、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年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叫等降水量线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小于200毫米)

2)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大,因而降水量要多于内陆地区)

4)山的沿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沿风坡一侧,受暖湿空气的抬升,气温降低,形成地形雨,背风坡,空气以下降为主,气温升高,不容易形成降水。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与世界的干极“阿塔卡马”就是这样形成的)

3、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

6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试题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 气候的含义及特征:1)含义:一个地方多年的大气运动情况

2)特征:相对稳定,长时间

2、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征(看P58页图3.23并填好P59页的表格)要求:对世界气候要能够熟练的掌握

3、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 世界人口数:65亿(20xx年)

2、 人口增长速度:取决于出生率与死亡率

3、 人口增长的表示方法: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 世界人口增长的规律

1) 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在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 速度大大加快)

1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2) 不同的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不同:○人口自然增长率慢(最慢的是欧洲地区一些国家),

出现负增长)

2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快(最快的是非洲地区) ○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条件有:地形、气候、纬度位置等

2、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划分依据:稠密区与稀疏区的划分:每平方千米人口超过100人为稠密区,小于10以下为稀疏区

1亚洲的东部(中国、日本)2亚洲的南部(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31) 四大稠密区:○;○;○

4北美洲平原地区(美国、墨西哥) 欧洲地区;○

1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2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3全年严寒的高纬地区;○4地势高峻的2) 四大稀疏区:○

高原、山地

三人口问题

1、 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略)

2、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影响:(略)

3、 解决人口增长的措施:1)控制人口增长(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如中国的计划生育)

2)鼓励人口增长(解决人口增长过慢的措施,如法国鼓励生育)

4、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略)

四、不同的人种

1、划分人种的依据:体质特征

2、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分布

1)体质特征:黄种人种:皮肤呈淡黄色,头发黑而直,面庞扁大

白色人种:肤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波浪状,鼻子高而窄,嘴唇薄

黑色人种: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

2)分布地区:黄种人种:亚洲的东部、北部、北美洲的北部,南北洲的西北部

白色人种:欧洲、北非、西亚、南亚、美洲和大洋州

黑色人种: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大洋州、美洲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7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试题

一、世界语言 分布规律:

七年级地理总结

二、世界三大宗教

七年级地理总结

注意:1、佛教传经我国的西藏和内蒙古地区被称为喇嘛教;伊斯兰教在我国的信徒主要是回族和新疆维吾尔族 2、耶路撒冷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都把其作为“圣城”。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乡村和城市

1、 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2、 聚落的类型:乡村聚落和诚实聚落

3、 聚落的差异:1)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聚落可分为农村、渔村、牧村、林村等;城市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

1城市聚落人口纵多,道路密集,房屋密集,服务业(商店、医院、学校) 2) 景观上的差异:○

2乡村聚落环境质量好,房屋稀疏,道路稀疏,主要以农业为主;○3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不相同:亚洲

七年级地理总结

多;○

乡村聚落密集,欧洲、北美洲分布稀疏,非洲保留了原始的聚落。 二、聚落与环境

1、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1)自然条件:大多分布在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的地方,干旱、寒冷的地方聚落很少分布;自然条件还影响聚落的规模。

2)社会条件: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方聚落密集 2、聚落的建筑风格与环境

8

更多相关推荐:
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教学常规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归纳如下几个方面:一…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所担任的是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一主要经验和收获1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总结(20xx—20xx—2)小场中学罗华文20xx春季学期我所担任的是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原创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知识框架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图11p2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千米最大周长亿平方千米3地球的模型叫地球仪人们用颜色符...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全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2地球表面积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纬线都平行...

七年级地理工作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陈正祥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潜心研究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七年级下册地理总结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白水二中李媛媛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归纳如下几个方面一认真分析积极制定切实可行...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留庄镇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新商务星球版第六章亚洲一世界第一大洲1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地跨东西南北四半球主体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3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

20xx.1.14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所担任的是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一主要经验和收获1积极深化课堂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闫发亮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6个班的地理课教学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

七年级地理总结(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