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实习报告

时间:2024.3.31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以森林湿地区与杜鹃植物区为例

实习地点滨海森林公园

实习时间:2013.4.17——2012.4.19

实习目的:  通过参观调研上海的延中绿地,在较小范围的实例中体会和深入理解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了解园林专业发展的新动向。

正文:

1公园概况

园的内涵,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过程中,一直贯彻“自然一生态一野趣”的主题,以生态为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位于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规划面积300hmz,是一座集休闲、旅游、科普、观赏、度假为一体的开敞式郊野公园,建成后形成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标志性滨江景观,也是水路进入上海的门户景观,满足了市民贴近自然的需要。

基地现状中一期用地是三岔港苗圃用地,于20世纪50年代采取吹泥成陆的办法围垦形

成,土壤属堆叠土。苗圃建于1984年,土壤、植被条件良好,具有良好的滨江景观、湿地、自然植物群落景观,可观日出日落。基地二期中现有的景观主要是由农田和村庄组成,具有一定的江南乡村特色。其中还有一些工业用地,主要是炼油厂、机具制造厂等一些小型-]-业F xE,以及旧碉堡、旧栓船柱以及随塘路边的旧防洪坝等历史遗迹。基地临江区域有良好的滨江景观和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其中木本植物1 70种,草本植物168种,鸟类32种。

2理念、目标和主题

作为上海城市近郊两江交汇处的森林公园,既要有自然的景观,也要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结合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方向,我们将建设理念概括为:坚持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理念,保护和恢复苗圃这一典型原生态环境的自然形态,充分利用基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充实提高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和地方历史及文化内涵,建成自然生态和谐,绿化景致宜人的展现滨江特色和近郊自然风光的郊野公园。通过近期改造建设,并在未来的管理养护中,不断贯彻生态环保理念,引入历史文化内涵,从人工自然环境逐步向具有自我维持功能和生态平衡的森林景观和人性化服务设施的森林公园发展,经过长期经营、管理、维护,将公园塑造成为两江交汇处“城市、自然、文化”的舞台和独具特色的滨江标志性景观,能够在完善和强化原有的环境结构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地域性特征、本土性特色的高品质的综合环境和形象,同时营造一个尊重自然、关心自然的场所,给人对自然的理解、认识和交流创造良好的空间和氛围,最终通过公园的建设,能够改善地带环境,提升区域性景观品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是公园建设的主旋律,从苗圃改建公园的过程看,既要突出其自然形态和景观效果,也要突出改建的特殊意义,简单来说可以将公园建设的主题概括为“自然、生态、野趣一保护、创新、发展”。

3公园定位

苗圃改建为公园的项目较少,在上海曾有龙华苗圃改建为上海植物园,共青苗圃改建为共青森林公园的先例,但大都属于搬迁后重新建设,滨江森林公园改造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保护原生态景观为主,侧重于内部调整和完善,在充分保护利用原有生物资源的基础上,结合郊野森林公园的内涵,形成公园自身的特色,所以在改造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上与以前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

建园伊始,首先对基地现有的各项影响改造建设的生物因子进行调查,收集原始资料,对植物、动物、鸟类、土壤以及滨江的潮水位等进行调查,着重突出植物资源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苗圃内植物资源丰富,部分观花、观叶植物景观良好。苗圃内现有植物20余万株,木本植物1 70种,草本植物1 68种。部分自然度较高的区域已经形成大乔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群落结构,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物栖息环境。但也存在大量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一年蓬(Erigeron annuus)、薇草(,_山mU/US scandens)、猪殃殃(Galium trifidum Linn)等恶性杂草种群。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拿出可行性方案,经专家讨论评价后作为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依据。在建设中对改造过程中现状的变化、设计方案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在一系列方案中进行选择,并确定最终方案。通过这样的流程,虽然前期花费的时间长一些,但明确了公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可以在设计和建设中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森林公园的基本特征,针对滨江森林公园在上海绿化网络系统中的作用及其自身特点,明确了公园的定位:避免城市公园的痕迹,突出野趣和自然风貌,形成人、动物、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同时贯彻生态环保要求,公园趋向零排放和零污染并逐步形成低成本的养护体系。通过对基地现状和建设目标的分析,提出了郊野森林公园概念即位于城市近郊、有良好的自然景观、森林植被及田园风貌,并可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公园。我们充分认识到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将对自然景观的改变减小到最低程度。要致力于保留乡土植物和动植物的栖息地。也就是要最少的牺牲自然特色、最多的满足植物生长、动物和鸟类生活和游客休憩观赏的需要,要尽可能做到和谐性、地方性和实用性相统一。同时要体现人性关怀,充分考虑游客的生理、心理需求和游憩行为特点,结合环境进行细致有效的设计。既要有原生态的保留,也要给游客带来休闲、运动、阳光与遮荫。由此对现有资源保护就形成了通过有效的人工干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形成群落稳定,生态系统趋向平衡的森林景观。在植物分级保护方面,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原则:全面保护现有植被;现有植被重点保护、适当整治;现有植被基本保护、适当人工干预;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整体保护及协调的基础上部分改造。由此,对原有次生态景观和植物群落如次生态林、杂木林及草甸植物群落、原滩涂湿地等进行重点保护,果木、滨水植物、野生草本植物和原有植被中有特色的局部群落在进行梳理后,适当补充完善以形成新的植物景观。

4公园建设

4.1地形改造

苗圃内地形平坦,缺少竖向的变化和动感,从排水、植物生长的长远角度看,需要做地形的改造。在大面积保护的前提下,不能整体搬迁,所以在改造中没有对原地形整体改造。按照公园总体布局,首先是采取集中区域进行地形改造,即利用现状中植物生长势较差,搬迁方便的区域按照景观区域的划分集中改造,在改造中保留,在保留中改造。如特色植物观赏区和湿生植物区,原有较多空地和多年苗木出圃后淘汰下来的存苗,剩余部分苗木多为新植苗,形态、规格统一且偏小,种植密度高,景观效果差,也不具备稳定群落的发展趋势,所以地形改造力度较大,但在改造中对大规格的苗木和生长良好的群落进行保留,形成林中造地形,地形中保留树木,地形起伏形成竖向景观的变化和更为丰富有趣的林木天际线,保留植物有形成新植物群落的背景和基础,虽是新园,感觉已是老园了,地形营造与植物造景互相交融,相映成趣。

其次是通过道路标高降低的方法相对抬高地形。滨江森林公园的平均标高约6.7m,比常地面标高高近3m,但园内地势平坦,加上保留植物分布面积很大,通过外进种植土堆高地形既很难出效果,也造成投资上的很大压力。通过对现状地质条件的分析,方案讨论和现场试验,我们大胆采用了道路标高降低相对抬高地形的方法,将一、二级道路降到原地面标高20cm以下,首先在视觉上达到了增加绿视率和人与树木之间的感觉更亲近的效果,其次解决了排水问题,通过道路降低,可以很方便将绿地中的雨水排到路上,并通过道路两侧的排水沟纳入公园整体排水系统,通过这样的处理手法在没有破坏现有植被的基础上既达到了造地形的效果,也缓解了外进种植土的土源紧张和资金短缺的压力。

4.2特色植物观赏区

结合“春景秋色”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海棠林、玉兰林,形成园中各类独具特色的专类植物景区。在土壤改良、苗木品种、种植方式和景观配置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力求营造林间花海的效果,突出规模效应和观赏效果。体现自然野趣、山花烂漫的整体景观效果。

4.2.1杜鹃区

杜鹃区的面积约6.7hmz。为了杜鹃观赏区的效果,从上海实际情况出发,将近几年科研所杜鹃花研究成果用于实践工作中,从选苗、育苗、现场种植指导,更从国外引进适于常绿杜鹃生长和发育的菌根,对常绿杜鹃种植进行现场指导,既有科研成果应用,也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施工效果,提高杜鹃观赏园的品种和观赏效果,更提高了园林绿化建设的科技含量。先对土壤进行改良,将草炭、松针叶、有机肥等介质按比例进行混合,为杜鹃花的生长提供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生长土壤。其次,营造高低起伏错落的地形,园内地形最大落差达5.9m,既丰富了造景,又达到了良好的排水效果。在杜鹃园北面的最高点建造了100m2左右的天池瀑布,水流顺势而下,途经人工开挖的沟渠,形成时缓时急的溪流在杜鹃园内纵横交错穿行,时而宽达10m,时而窄至3m。景石主要采用风格独特的龟纹石,其质朴又灵巧的造型增添了杜鹃园的园林意境,同时通过石材的降温作用改善了杜鹃对上海高温季节的适应性。石材或作为溪中的汀步或看似随意地堆置在溪流的两岸和路边,或通过围合和穿插与绿化种植相融合。为了给杜鹃花的生长营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在为杜鹃花配置伴生植物的品种上也做了认真地考虑。上木主要使用落叶乔木,在尽量利用和保留公园原有苗木的基础上,主要选择了枫香(Uquidambar formosana)、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红枫(Acer palmatum)、朴树(Celtis smens『S)、无患子(Sapmdusmukorossi)、水杉(Memsequo『a glyptostroboides)等大乔木。园内的杜鹃以四个系列为主:春鹃系列、毛杜鹃系列、夏杜鹃系列、和高山杜鹃系列。有20多个品种,近5000余株,花色主要为紫、粉、红、白。或簇簇种满于远处的“山坡”如仙境,或片植于溪边的平地如花海,或3、5株植于蜿蜒的小径两侧。开花时节,溪、谷、坡、林杜鹃花盛开,花团锦簇,一派生机盎然。

4.2.2木兰区

在木兰园中我们利用苗圃原有资源,营造近400m的广玉兰大道,通过将不同规格、姿态的广玉兰配置成疏密错落的丛群,打破了成排成行的规则式做法,体现自然流畅的景观效果。另在圃内白玉兰(Magnoliaheptapeta)的基础上,新增黄山玉兰(Magnolia cylindrica)、黄玉兰(Michelia champaca)、二乔玉兰(Magnoliasoulangeana)、紫i兰(MagnoliaⅣ删幻ra)和天目玉兰(Magnolia amoena Cheng)等品种,使观赏玉兰达到一千余株,形成以白玉兰为主,姹紫嫣红的观赏效果。

4.2.3湿生植物区

在现有林地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和水系改造,以四周原有香樟林、水杉林、枫香林、广玉兰林等为主要背景,开挖人工湖,湖面积占了观赏区的三分之一,湖中既分布了有多个不规则的“小岛”和“半岛”,在原有植物群落的基础上新增了苦楝(Melia azedarach)、枫杨(Pterocan/a stenoptera)、枫香、乌桕(Sapiumsebiferum)等乡土树种,还种植了50多种水生湿生植物,如菖蒲(Acoruscalamus)、鸢尾(Iris tectorum)等水生植物观赏区。形成池中荷花盛开、鱼游水浅,岸边芦苇丛生、鸢尾芬芳,岸上林木葱翠、暗香浮动,又有蝉噪鸟呜之声,蜂飞蝶舞之资,一派自然野趣的景象。通过木栈道穿越水系和林区,既不破坏动物和鸟类的栖息环境,又让人最近的亲近自然,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最好写照。

5结语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需要不断深化完善,在生物多样性的营造、对生态环保理念的认识和落实等方面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地方。但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的建设也是保护和创新理念的一次融合,这是城市绿化建设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发展和推进的一次有益的探索。

附录图片:



第二篇:上海滨江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本期主题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ResearchonthePlanningandDesignofShanghaiRiversideForestPark任梦非

朱祥明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TopicCityParkPlanningandDesign

RENMeng-fei,ZHUXiang-ming

摘—上海滨江森林公园要:“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人性化”一直是城市郊野森林公园的建设主题。从一个工程项目实例——

一期工程入手,以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为出发点,结合地景梯度、地景密度的应用,以及公园规划布局、公园主体植物群落的实践操作、湿地景观的营造等诸多方面,全面阐述了当今城市郊野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方向,并提出了在环保节能技术运用方面存在的诸多困难因素,还有待于设计方和建设方共同努力解决。

关键词:风景园林;郊野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地景梯度;地景密度;环保节能文章编号:1000-6664(2007)02-0021-09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11-07;修回日期:2007-01-15

Abstract:Featuresofnature,ecology,wilderness,protection,innovation,andhumanityhavealwaysbeenthethemeofsuburbanforestparks.WiththecasestudyofthefirstphaseprojectofShanghaiRiversideForestPark,thetrendsofcontemporarysuburbanforestparkplanninganddesignarefullyexpoundedthroughvariousaspectslikeecologicalprotectionandrestoration,theapplicationoflandscapegradientanddensity,theparklayoutplanning,thearrangementsofmainplantcommunities,andthewetlandlandscapecreation.Andmanyproblemsdifficultiesinenvironmentalandenergy-savingtechnologyapplicationsarepointedout,whichneedthedesignerandtheconstructortoworktogethertosolve.

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SuburbanForestPark;PlanningandDesign;LandscapeGradient;LandscapeDensi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EnergySaving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一期工程120hm2,经过2年多的建设,已于2006年10月19日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全面进入了试运营的准备阶最值得我们段。回顾2年半的规划设计工作,

总结的是: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郊区,营造一座郊野森林公园,要紧密围绕公园内涵、表现方式和实施途径这几个方面来充分展现“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人性化”的公园主2)。题(图1、

该公园原始基地为一座经营20年的三岔港苗圃,在充分尊重基地内的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同时,规划设计要勇于突破创新,探索海派特色的郊野森林公园设计思路,这向设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

方法做了一些生态性的探讨和深化。其中,“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等生态学理论,在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和实践检验。1.1生态保护

由于这个项目是对原有苗圃的改造建设,因而在详尽调查基地现状后,对“保护”的概念(1)不仅仅进行了提升,其中包括以下3个方面:是几个地块的植被保护,应提升到生态恢复的(2)全方位的保护(从功能性的苗圃到观赏高度;

性的自然森林);(3)积极的保护,而不是消极的保护。并且提出了“分级保护、分级开发”的设计原则,即:按不同区域植被的生长势和布局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采用生态恢复设计对其进行植被恢复和植物群落的重建,遵循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相结合的原则。1.2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学是专门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探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过程与机制的学科。生态恢复设计是通过人工设计和

恢复措施,在受干扰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恢复或重新建立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能力的健康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无有害物质的明显干扰。同时,已重建和恢复的生态系统在合理的人为调控下,为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服务,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1]。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及具体实施,正是在生态恢复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自然”“多样”、这两种方法进行的实践活动。

1.2.1自然

在公园设计中,自然生态和社会功用是一对矛盾,常常一个强,另一个弱。在维护生态时,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是一对互补的方法,也是一个强,另一个弱。我们应主动掌握这个规律,而且从下文可以看到设计方是如何处理这个关系的。

1.2.2多样

我们提出了科学恢复、合理利用、合理发

1郊野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法的探讨和深化

除了一些常规的公园设计手法,如因地制

宜、因势利导等之外,我们对森林公园的设计

中国园林

21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展的策略;以因地制宜、因地保护、模拟自然群落和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研究自然修复、自然演替的规律,通过人工干预,重新创新、引导或加速自然演替的过程,达到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目标。使其成为多种生物和谐共生的场所。1.3深化对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的认识和应用

生态保护的内容包括:(1)保护和保留各类原有次生态景观和植物群落(次生态林、杂木(2)保护和林及草甸植物群落、原滩涂湿地等);保留原有水系两侧的植被景观;(3)保护和保留(4)保留利用原有果木和滨江西侧的植被景观;

原苗圃林区内的现有苗木;(5)保留原主干路两侧水杉、池杉、香樟等植物;(6)保护和保留原有(7)植被中有特色的局部群落和特色植物景观;保留和培育原有野生草本植物。

另外,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中的土壤、植被

条件良好,有些地块因自然生长多年,已形成次生态林景观的森林型苗圃;有些地方树种单一、规格过小、种植过密,急需调整。据《三岔港苗圃植物与植被调查报告》显示,现有乔木95种、灌木62种、草本植物149种、藤本植物28种。主要由自然发育种(包括在植物移栽中,非目的进入的种)和人工栽培种组成,自然发育形成的野生植物有46科141种,主体是被子植物41科135种,野生植物主要是草本植物131种,木本植物仅10种。对于一个由苗圃改建而来的郊野森林公园来说,仅有这些品种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乔木类过于单调,且人工植被和纯林面积过大,不利于形成生态群落的自然过渡和演替。需对现有植被进行保护和调整,引进一些地域性、乡土性的苗木,丰富、充实原有绿地,使其物种丰富、群落稳定。

根据公园“突出野趣,形成人、动植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的基本定位,以迁地保护和生态恢复设计为主要手段对其进行绿化改造和植物多样性保护。公园竣工后,乔木、灌木、水生植物品种达草本、地被等品种达344种,34种,在植物群落化设计、植物多样性设计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图3)。

2地景梯度和地景密度的应用

梯度是指事物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逐渐

2.1地景梯度

变化的空间特性,如海拔梯度、海陆梯度等。公园的规划设计在边缘—核心区梯度渐变类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

2.1.1地景梯度中的生态恢复梯度(图4)表达的是森林公园东西向和南北向

图1图2图3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总平面图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理念模式系统图

杜鹃园中水体、驳岸、地形、绿化种植的诸要素结合,体现了造园手法

Figure1.ThemasterplanofShanghaiRiversideForestParkFigure2.Conceptualsystemdiagramoftheplanning的综合性和造园艺术的意境美

Figure3.Integrityofwaterbody,revetment,topographyandplantinginRhododendronGarden,whichshowsthecomprehensivenessof

1landscapingtechniquesandtheartisticcharmoflandscapegardening

生态梯度恢复的渐变过程和范围。生态恢复梯度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是逐渐加强的,并产生了森林服务、森林游憩、森林保护等规划内容。

2.1.2地景梯度中的人流强弱变化(图5)根据(图5)所示,开放后的森林公园将在4个地段出现强势的游客量:中心岛、中心湖周边、湿地中心区和杜鹃园景区。在2个地段出现次强的游人量:保留林区木栈道和橘园。因此设计方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环境容量之后,在上述地段周边合理布置了数量适中的道路路网、桥梁、广场、公厕、休憩廊、亭等游客服务配套设置。设施的体量、立面形式、外立面材质也注重自然、简约,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充分落实和贯彻了设计之初制定的《设计导则》的规划原则。

主轴线南北向梯度还体现在建筑物、构筑

物外饰面选材上(表1)。

这些外饰面的特性,是由硬质逐渐到软质,由涂料的暖色系逐渐到保留林木冷色系的梯度演变,让游客感受到越来越远离城市的痕迹,越来越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从这一方面也体现了“自然、生态、野趣”的公园主题。2.2地景密度

地景密度在城市设计中是用来表达总体规划中不同性质的用地密度与大地景观数量的比照。在上海滨江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运用地景密度中的路网密度、建筑小品密度、空间开合密度来阐述“保护、创新、人性化”的设计特色。

2.2.1路网密度

路网密度的设计依据是紧紧依照园区景点的功能分区来布局的。(图5)已预测了人流

量的分布区域。根据以上几个高游人量发生区,计算得出这些景区的总面积31hm2,占一但这些景区内广场园期总占地面积的26.5%,

路面积占总园路面积的42%,达21310m2。这就用数据表述了路网密度要与游人量密度相匹配的原理。

2.2.2建筑小品密度

在郊野森林公园这一特性公园类型中,建筑及小品是构成景观的重要造园元素,建筑的

表1沿主轴线由南向北延伸建筑物外饰面色系变化表

门卫室、中心岛茶室→中心桥→保留林地木栈道系统

外饰面色系

以涂料为主→以石材、木材为主→以木材为主

暖色系→中间色系→冷色系(米黄色)

(墨绿色)

中国园林

23

(表2、3)是游客量强势地段和次强地段公共设施分布密度分析表。

2.2.3空间开合密度

空间开合密度反映的是造园诸要素所营造的开敞空间与郁闭空间的比例,是一种体现公园不同景区功能的常用设计手法。

由于该工程是基于对现状苗圃的改造,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保护基地内长势较好的苗木,我们曾担忧景区空间过于郁闭,特别是集中水面偏小,无法创造具有震撼力的水面宽阔感。通过多次现场踏勘,我们对20号地块及20号22号地块、中附属地块(即中心岛两侧地块)、10号地块内的苗木分布、生心湖东南侧14号、

长情况,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及调整,将这5个地块辟为开敞型空间,并结合中心湖约11000m2的水域,使总开敞空间面积达90000m2,占总用地的7.5%,虽然绝对面积不太大,但位置相

对集中,明显突出了空间开敞性特质(图6)。

这样的处理手法有两个益处:(1)避免游客(2)合理分流了主入口区景观视线产生郁闭感;的游人量。

3公园规划布局研究

整个公园的路网特点是直线与曲线的叠

3.1复合型路网

加与融合。直线型园路主要源于对基地内现状石板路的选择性保留,通过修缮其缺残的部分,并对必要地段加以延续,从而完善园路系对石板路的保留也是重塑场地统(图7)。同时,

记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新建的园路以曲

图4图5图6

生态恢复梯度的演变人流量梯度的演变

Figure4.Changeofeco-recoverygradientFigure5.Changeofthestreamofpeople

线型为主,它有三大特点:

(1)区分保留道路与新建道路的提示性语(2)曲径言,充分体现保护与创新的设计主题;通幽,自然野趣,切合郊野森林公园的设计特(3)步移景异,有利于植物造景设计及空间色;

开合的组织。3.2水系河道

基地内原有的水系河道景观面貌较好,河道两侧有因自然生存竞争形成的植物残体及成型的植物群落,设计时基本保留现状水系,力图使自然的演替得以充分表现。对部分

空间开合密度的园区分布Figure6.Distributionofopenspacesinthepark

分布密度、形式、功能都应体现与周围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原则,在本公园的建筑小品设计(1)公共中,我们将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两类:服务设施(公用、游憩、服务设施):有茶室、公(2)管理设施:有办公楼、苗厕、码头、休息廊亭;圃管理房、道班房等。前一类毗邻主景区,合理

组织安排走与停的空间动线关系。后一类靠近主次出入口,并兼顾全园的养护管理方便性。

一期工程建筑及小品占地面积4800m2,远低于《森林公园总体设占总用地的0.41%,

计规范》(LY/T5132—95)规定的二类总和不超过2%的指标。

表2游客流量强势地段公共设施密度分析表道路面积(m2)

桥梁(座)公厕(座)休息廊亭(座)电话亭(组)

3511

1221

0231

2321

虑植被的绿化设计[3]。

中心岛中心湖周边湿地中心区杜鹃园表3

3132341129312264

5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拥有滨江型和湖泊型两种湿地类型。

5.1滨江型湿地

现在正在建设的滨江景观带属于滨江型湿地,它的规划设计所受到的局限和制约相对较多,需要综合考虑江河航道、大堤防浪、防汛等

游客流量次强地段公共设施密度分析表道路面积(m2)

桥梁(座)公厕(座)休息廊亭(座)电话亭(组)

35

11

31

11

保留林区木栈道橘园

7833411

因素,可供选择的地域性水生植物相对有限。因而在驳岸设计中,以国家规定的防汛等级不降低为前提,增设台阶、踏步,让游客最大限度地接触江面,即将游步道标高最低控制在5.3m处。5.2湖泊型湿地

在原苗圃的西侧,地形条件适合营造湖泊型湿地类型,根据现状地势低洼,水杉、池杉长势良好等特点,结合功能分区,将该区规划设

地块内的河道水系进行梳理整治,以恢复生态的设计手法还其原貌。

同时,根据公园总体布局结构,在湿地区、中心湖区、橘园区等处开辟景观水面。为了保留现状苗木,这些水域面积均相对较小。如何解决这一客观矛盾,成为困扰设计人员的难题。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及实地测量分析,借鉴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在中心湖区、湿地区,以聚为主(图8)。

利用因保留现状苗木而形成的岛屿,通过障景的手法,扩大水面的景深感,使水系产生一种连绵循环游之不尽的感觉。在橘园及其他园区,将景观水系拉长,以分为辅,利用对景、借景的手法丰富水面景观层10)。次,减弱由于水面过小而产生的空间郁闭感(图9、

计为湿地引鸟区和湿地观赏区。

5.2.1湿地引鸟区

在现有苗圃、林地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和水系改造,由湿地向陆地逐渐形成4层植被功能结构:

4公园主体植物群落的规划设计研究

在详尽调查植被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植物多样性保护的设计原

则———分级保护、分级开发,即按不同区域植被的生长势和布局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以及植被恢复、重建和可持续的开发。

(1)全面保护各类经过多年形成、结构稳定的原生态植物群落(包括次生态林、杂木林及草甸植物群落、原滩涂湿地等),保护原有水系及道路两侧已形成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观,改进原有果木、橘园和原有植被中有特色的局部群落(图11)。

(2)调整、保留部分地块中现有数量较多、长势较好的苗木,并增加同种不同属或不同树种的乡土树种进行生态恢复设计,形成地域性的植物群落,手法模拟自然,力求生态化、群落化,选择2~3个不同规格和树龄的同种植物,使其占有不同的生长空间。

(3)基地内原有一些地块的色叶树、野花地被等结合地形改造,先迁移、后整体搬回,运用生态重建、易地保护措施形成新的森林景观。并选择部分在上海地区引种驯化后的新优树种,增加和丰富新植物景观。

(4)其他部分的地块,因苗木品种较复杂、规格较小,考虑全部迁移,结合总体景区分布和土方造型,通过人工模拟自然群落的形式,整体考

图7图8

复合型路网

水系河道“聚”“分”、分析

Figure7.Compoundroadnetwork

Figure8.Thesyntaxisanddistributionofriverways

中国园林

25

贞、金丝桃、黄馨等形成密林,阻隔外界对引鸟区的干扰和影响。

5.2.2湿地观赏区

利用基地丰富的野生湿地植物资源,通过“浮水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或湿地植物—陆生的乔灌草”这一植物生态型的渐变特点;木栈道(木平台)、沿水岸分布的溪流步道、水中汀步等小品元素对水体、滩地、湿地林、水生植物区、菖蒲植物区等景观的串联,形成特色鲜明的湿地观赏区。

(1)水生植物园

根据水生植物自身的水深要求、花期色彩的互补关系、高低错落的层次搭配,为游人创造最佳的观赏面,以免相互遮挡。以枫杨、垂柳、旱柳、湿地松、柽柳、湿生柳等湿地特色乔木营造上层空间。沿岸种植观赏价值较高的水如蒲苇、水烛、香生植物,品种达50种以上,蒲、旱伞草、大小香茹草、芡实、睡莲、慈姑、斑叶金钱蒲、水葱、水生美人蕉等。

图9-1nursery图9-2

改造后的河道水系,保留和保护两岸长势良

好的水杉林,清理河面浮游杂质,种植岸边悬垂花灌木Figure9-2.Therebuiltwatersystempreservesthewell-growingmetasequoias,cleansimpuritiesabovethewater,andalsoplantspendulifloryshrubsalongtheriver

原苗圃内现状河道水系状况

更为紧密。

但在规划方案中,我们提出的新型环保技术和新型绿色能源,如:生态环保型厕所、太阳能灯具、风力发电装置等,由于建设周期或建设资金等种种原因未能实施建设,甚为可惜。这也为设计者和建设方提出了继续探索和努力的新课题。6.1中水系统

汇集地面径流及渗透的雨水作为水源,并以水泵提升向系统供水。区域内绿化灌溉用水采用区域内中水给水系统。场地冲洗、道路清扫用水、水景补水采用区域内中水给水系统,由集水井内水泵提升供给。6.2雨水系统

区域内的地面径流雨水经拦截、收集并进行处理,然后进入蓄水集水井作为中水回用或进入水体,既可避免地面径流的雨水对水体的污染,又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域边设置蓄水集水井,一方面,考虑此处地形较低;另一方面,蓄水集水井可以水域为补水水源。蓄水集水井分别汇集地面径流及渗透的雨水为中水水源。雨水汇集根据保留绿地及新建绿地的不同要求,分别布置沟渠及透水管等设施。在雨水汇集的过程中,采用物理处理的方式,控制回用水水质(图13)。6.3污水净化系统

滨江森林公园各个公共建筑中的污废水进入区域污废水系统。厨房排水及汽车冲洗排水分别经隔油处理后,进入区域污废水系统。区域内污废水集中处理利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区域内污、废水采用传统的污水处理与生态绿化相结合,设置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比表面积较大的填料,污水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池好氧处理后,经沉淀、消毒,至人工生态绿地,通过植物吸收和好氧、厌氧、间氧反应及过滤协同处理,达到中水的水质要求再回用。

污水处理设施位于人工湿地附近,处理末级的废水提升入湿地上游,利用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降解有机物的功能,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以利

(2)菖蒲种植带

在沿湖边大片的浅滩地上自由地布置花菖蒲、黄菖蒲、小菖蒲、石菖蒲等品种,并通过蜿蜒曲折的木栈道引导游人徜徉其间,激发游人观赏的兴趣。

(3)杉岛

以落羽杉、水杉、池杉、中山杉为上木,下木配置接骨木、鸢尾、大花醉鱼草、美丽月见草、玉簪、青云实等开花灌木及地被,营造自然野趣的特色景观氛围。

(4)湿地林

在现有苗圃、林地的基础上,通过地形和将大水系的改造,形成20~50cm的浅滩地,片水杉、池杉混植于此。林间汀步在大片千屈菜、花叶芦苇的掩映下若隐若现,使游人被植物的群体美和体量美所震撼的同时不由自主地来到湿地林深处(图12)。

Figure9-1.Theexistingwater-systemoforiginal

(1)营建20~50cm浅滩的湿地水域,1m水深及1.5m以上水沟等不同的水深环境,满足鸟类觅食、栖息和越夏等要求,水体沿岸种植一些沉水植物,浅水区域种植野茭白、荸荠、水芹、香茹草、慈姑等可食用的水生植物。

(2)沿鸟类飞翔方向一侧的水际岸边,植以疏林,满足鸟类飞翔的净空要求。

(3)在湿地边的小树林中种植蜜源植物、鸟嗜植物,如女贞、樟树、杨梅、青云实、花石榴以及刺槐、国槐、双荚决明等豆科植物,为招鸟、引鸟提供食物果源。

(4)外围沿主环线一侧以香樟、夹竹桃、女

6环保节能技术的规划设计

环保节能技术在公园建设中得到了较广

泛的运用,其中给水设计中的中水系统和排水设计中的雨、污水系统与环保节能技术结合得

于综合利用。秦启宪、梅晓阳、还洪叶、杨军、韩莱平、海岩、陈惠

君、周乐燕、江卫

7结语

郊野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在上海参考文献:

[1]任长久.应用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肖笃宁,

2003.

[3]庄伟.城市绿地的植物多样性保护建设[A].第八

中国园林杂志届中日韩风景园林论文集[C].北京:

设计组成员:朱祥明、任梦非、张栋成、庄伟、社,2005.图10-1原苗圃内水系及周边环境状况

Figure10-1.Watersystemoftheoriginalnurseryandaroundenvironment

图10-2通过规划设计理水环节中“聚”与“分”的处理,使水面拉宽,增加了场所的景深层次

Figure10-2.Throughthesyntaxisanddistributionofthewater,thesurfaceofthewateriswiden,enhancingthegradationofthesite

图1125号地块建设前后香樟林比较

建设前苗圃西侧低洼地面貌Figure11.Plot25beforeandafterconstruction图12-1

Figure12-1.Originalbottomlandinthewestofnurserybeforeconstruction

图12-2通过架栈道、设景亭、种水生植物等措施,改变了原先脏、乱、差的景观面貌,成为森林公园内又一景区———水生植物湿地区

Figure12-2.Throughthebuildingofdeck,pavilionandwaterplantandsoon,thesitewhichwasdirtyandrandomischanged

图13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

Figure13.Thesystemdiagramofcollectingandreusingrain尚属首次,在我国也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本工程的施工中,也暴露出规划设计与现场情况脱节的现象,这些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探索和深化。1310-2

作者简介:

任梦非/1969年生/男/上海人/上

海市园林设计院创作室副主任/高级工

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上海200031)

朱祥明/1959年生/男/上海人/上

海市园林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

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方向为

12-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上海200031)

中国园林27

更多相关推荐:
风景园林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识别华南地区常用园林树木,掌握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价值和园林用途;了解不同类型园林绿地树木选择的特点和不同的应用形式;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理解园林树木在造景中如何体现地方特色,探讨景观设计中植物造…

园林实习报告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系早体验企业生产实习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北京市昌平区碧水物业有限公司兰州市第一建筑公司第七分公司实习时间20xx年04月20日20xx年08月20日20xx年08月20日20xx年10月...

园林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真的像即逝的流星,容不得我们有半拍的停留。人生像张单程车票;又像手桥牌,不管牌的好坏我们只有把它打得淋漓尽致。现在的自己面临的不只是读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为了以后能更好更快的适应…

园林实习报告(苏沪杭)

园林专业实习报告院系园林与艺术学院专业园林班级园林09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罗儇黄英二一二年五月前言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掌握课程知识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院园林09级学生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系领导的统筹安排以及带队老...

园林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1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通过对实地进行考察和听取老师的讲解更加进一步的培养个人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提高综合知识的运用的能力3通过对各个优秀的作品的观察学习其中的造园手...

20xx年园林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20xx年园林夏季养护调查报告摘要:20xx年暑假期间,在我校的号召下,提前踏入社会预知社会熟知社会,学会做人做事,也能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内作出一定得进步,学会些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为日后踏入社会做出良好的基…

园林施工实习报告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报告姓名学号专业所属系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实习日期年月日目录一公司简介1二个人实习内容1实习态度11绿化工程22园林理水工程和园林驳岸工程33喷泉工程44...

园林植物学实习报告

园林植物学实习报告园林植物学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x年10月11日10月13日实习地点河南科技学院校园新乡市和谐公园郑州植物园郑州绿博园实习目的通过对植物种类以及花坛的组合方式的观察认识特别是十一花坛的设计了解...

园林设计所毕业实习报告

园林设计所毕业实习报告园林设计所毕业实习报告一实习内容我在XX一家园林设计所做兼职在实习期间我主要是参观和学习一些公园花坛的设计和花卉的租摆等实习参观的主要地点是紫荆山公园在实习期间我不但认识了很多花卉和树种还...

园林树木栽培学实习报告

园林树木栽培学实习报告实习地点宁杭高速公路东庐山服务区太湖服务区国美园艺花卉公司杭州西湖湖畔长桥公园杭州花圃以及西溪湿地公园实习目的通过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树木栽培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运用于实践中同时还应联系园林规...

树木学实习报告

园林树木学实习报告学院农学院专业园林班级10级姓名XXX学号20xx512439老师权俊萍老师一实习时间20xx年6月23号27号二实习地点石河子大学西公园游戏广场石河子宾馆三实习目的与要求1目的1基本掌握常见...

树木学实习报告

第十三周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1总述20xx年5月24号至5月28号我们园林专业进行了一次综合实习实习的目的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对树木的花果叶干树形等的特征的观察识别并分类了解树种的观赏特性和生态习性并在此...

园林实习报告(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