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总结)

时间:2024.4.2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总结)


第二篇:20xx-20xx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

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四大发明为代表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⑴秦汉: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⑵西汉;最早发明纸。帛.竹.木.纸并存。

⑶东汉: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用植物纤维造纸(即蔡侯纸)。

2、意义:

⑴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也最为显著。 ⑵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⑴战国:司南。《韩非子》中提到“司南”。

⑵北宋:①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

②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⑶南宋:《事林广记》中介绍民间流行指南装置——木刻指南鱼和指南龟。

2、指南针的传播: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1)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北宋《萍州可谈》和南宋《梦梁录》都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进行航行的记载。 ②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③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

⑴实践经验:①炼丹制药;②冶金实践: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⑵知识积累:

①春秋战国: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②汉 代:《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

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创造条件。

③东 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2、火药的应用

⑴唐末至宋初: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出现火炮。

⑵北 宋 时:发明家唐福将发明的火炮、火球、火蒺藜献给朝廷;

石普用火球、火箭为宋真宗表演。

《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3种火药配方。

⑶明 朝 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影响:

⑴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⑵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四)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进步:

⑴雕版印刷术: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⑵活字印刷术:

①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泥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

播。

②改进: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清代:《今古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2、印刷术外传:由波斯传到欧洲。

3、对欧洲影响:

⑴推动文教发展:14世纪末出现木版雕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金属活字印刷书籍。 ⑵推动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条件。

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1、进步性

⑴孔子“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思想符合现代科学原则

⑵《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承认自然规律存在,要顺应自然规律。 ⑶《老子》“无为”思想可理解为不要违反自然的行为。

⑷总之,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有合理意义的。

2、局限性

⑴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探求和技术总结,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⑵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三、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⑴重视人文,轻视自然。

⑵讲究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⑶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忽视理论概括。

☆★☆探究一: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4、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5、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对外: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

7、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探究二: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

1、经济:到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限制对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

3、中国 “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

4、思想: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5、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流,阻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一、书法艺术——出鬼入神

1、书法含义: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书法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

的审美价值。(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3、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

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20xx20xx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0xx20xx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1、中国画:

⑴地位: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⑵分类:①以题材不同: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②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③艺术风格上:分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类

2、文人画

⑴地位: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⑵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体现画家多方面文

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画中有诗”

3、山水画:

⑴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特点: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

③在艺术风格上,注重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人物画 、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三、音乐艺术——金声玉振

1、上古先秦时期

⑴黄帝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⑵新石器早期:河南舞阳出土的距今约9000年的“骨笛”,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

⑶战 国 时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青铜编钟,钟上铭文记载着上古乐理。

2、汉唐时期

⑴秦汉:设立乐府机构收集民间歌曲和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样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

⑵东晋: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清商乐”

⑶南北朝和隋唐: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规模宏大。

3、明清时期

⑴音乐:戏曲音乐繁荣;

⑵器乐:形成古琴、琵琶、筝、三弦、唢呐、笛、箫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

⑶名曲: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

四、舞蹈艺术——宫廷舞和民间舞

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

⑴萌芽:青海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绘有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的形象。 ⑵产生:夏商已经产生了宫廷舞蹈。

⑶发展: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

汉代设乐府,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消费的需要,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

⑷鼎盛:隋唐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太常寺等,培训专业乐舞艺人.还吸收西域等乐舞。

宋元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传统,在艺术上卓有成就。

⑸衰落:明清宫廷舞蹈内容上多为帝王歌功颂德,形式上比较华丽工整,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2、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

⑴先 秦:《诗经》和楚辞中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 ⑵两 汉:各地乐舞有了相应发展,出现歌舞繁荣的局面。

⑶南北朝:敦煌石窟的《西凉乐舞》展示了“胡舞”的风范。

⑷隋 唐: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大交流、大融合和大创造。

⑸宋 朝:民间舞蹈兴盛,民间舞队活跃,有许多节目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武林旧事》)

五、戏曲艺术——多种戏曲成就

1、历史渊源:秦汉魏晋南北朝乐舞百戏,隋代“四方散乐”,唐代杂技歌舞都与戏曲有渊源关系。

2、初步形成: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3、杂剧兴盛:元朝

4、传奇剧繁荣:明代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其中,昆山腔形成“水磨调”

5、京剧出现和繁荣:清朝

☆★☆探究: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1.政治:政策的宽松,统治者享受生活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繁荣

2.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教育: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

3.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

4.对外关系: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经历的阶段

1、先秦——诗经、楚辞 2、汉朝——汉赋

3、唐朝——唐诗 4、宋朝——宋词

5、元朝——元曲 6、明清——小说

一、先秦时期:

(一)诗的经典——《诗经》: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1、时间: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共计305首诗歌。

2、内容: ⑴《风》:是《诗经》精粹,民间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也揭露阶级压迫和剥削。

名篇:《相鼠》、《伐檀》《硕鼠》等。

⑵《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分为《小雅》和《大雅》两部分。

名篇:《生民》、《公刘》、《绵》等。

⑶《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

德的歌颂。

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

3、特点: ⑴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

⑵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

⑶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4、地位: ⑴是中国最古老诗歌总集,对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⑵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

1、楚辞:

⑴产生:继《诗经》后,在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 ⑵特点:①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

②句中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⑶意义: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2、伟大的诗人屈原:

⑴屈原地位:战国时期楚国伟大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 ⑵代表作品:①政治抒情长诗:《离骚》。

②组诗:《九歌》想象丰富,文辞清婉.探索精神,《九章》大胆怀疑精神,《天问》描

绘流放经历。

⑶政治抱负:追求“美政”:即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⑷《离骚》的地位

人们称楚辞体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诗经》),“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二、两汉:汉赋的风采

1、特点: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西汉时期的赋

⑴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枚乘的《七发》,开汉武帝时代长篇赋之先河。

⑵汉武帝时: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

①艺术特征:以气势恢弘、词藻华美为主要特征。

②主要代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

⑶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

3、东汉时期的赋

⑴主要作家:班固、张衡。

⑵风格变化:东汉后期长篇赋渐少,各种短篇赋兴起,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清

新活泼。

三:唐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1、繁荣原因

⑴政经基础: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⑵文化政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动。

⑶交流加强: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

2、总体情况:数量多、内容广、流派多、体裁全。2300多诗人,5万多首诗歌。

3、代表人物:

⑴盛唐时期——“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①“行路难”、“多歧路”抒发了他的怀才不遇的愤懑。

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透射出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

③他被称为“诗仙”。

⑵由盛转衰——“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①“三吏”“三别”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②七律《秋兴八首》、《登高》;五律《春望》、《月夜》凝重工整,对仗整,堪为律诗典范。 ③他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四、宋代词苑

1、产生: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

2、发展:

⑴唐朝五代:唐朝白居易,晚唐五代“花间派”词人、西蜀词人韦庄,南唐李煜。 ⑵北宋时期:词发展走向辉煌,是宋代文学的标志。

①主要词牌:《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

②主要词人:婉约派代表——柳永:其词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

豪放派代表——苏轼:对词发展贡献巨大,打破诗词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社

会人生。

⑶南宋时期:

①婉约派代表——李清照:婉约派代表,其词蕴含对国家兴亡沉痛感慨。

②豪放派代表——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辛弃疾,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3、宋词兴盛原因

⑴ 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⑵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⑶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诗、词、曲的关系)

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曲:则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五、元曲与市民社会

1、散曲

⑴兴起: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并兴盛于元明时期一种诗歌体裁。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⑵特点:①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可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新词。

②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⑶影响: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元杂剧

⑴主要特点: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称北曲或北杂剧。

⑵代表人物: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⑶表演场所:“瓦肆”,“勾栏”

⑷兴盛原因:早期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宴乐的需要。

六、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元末明初——古典小说产生

⑴原因:在宋元话本基础上,产生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章回小说是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⑵代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

⑶意义:为后来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楷模

2、明朝时期——古典小说黄金时代,

⑴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明代中叶后)

①原因: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和文化心理需求。 ②代表:冯梦龙的《东周列国》,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尤其吴承恩的《西游记》, ③意义:《西游记》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⑵短篇白话小说

①内容:描写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

②代表: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③意义:真实生动反映明代社会生活。

3、清朝时期——描摹人生世情方面更为成功

⑴前清小说

①内容:描摹人生世情。(比以前更为成功)

②代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描写知识分子等的生活和心理,是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

曹雪芹的《红 楼 梦》:揭示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历史。是古代最优秀长篇小说。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艺术地反映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是古代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

⑵晚清小说

①原因:改良主义的影响。

②内容:反映近代社会生活。

③代表: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老残游记》。 ★★探究: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⑴经济:大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队伍壮大,通俗文学在这种环境中获得蓬勃发展 ⑵政治: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

更多相关推荐: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

1、隋统一的条件: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隋朝建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2、隋大运河…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这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归纳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统一的意义1结束了分裂的局面2为后来的经济文化繁荣奠定基础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个人教学小结渠口九年制学校刘晓琴七年级历史下册个人教学小结刘晓琴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四有一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东关初中安芳妮本学期,本人任教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小结红庙中心学校李振华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本期七年级历史教学除认真地向学生传授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个人教学小结黑水县中学兰元秀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期七年级历史教学除认真地向学生传授了应该...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重点第一单元1杨坚建立2开凿全程20xx多千米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以为中心北至南抵沟通3唐太宗任劳任怨用贤才4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5唐太宗把嫁给6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7唐玄宗任用8唐玄宗统治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

历史七年级下册岳麓版知识点总结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1581年杨坚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3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全长2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总结达外王维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班和10班的地理课教学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综合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