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文言实词个人整理归纳

时间:2024.4.27

120个文言实词个人整理归纳

A(2个)

一、爱

动词

1、热爱、喜欢、爱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班固《汉书·苏武传》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3、宠爱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白居易《长恨歌》

4、爱惜、吝惜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贾谊《过秦论》)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苏洵《六国论》)

5、爱护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二、安

动词

1、安抚、抚慰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2、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3、安适、安乐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4、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左传·曹刿论战》

形容词

1、安定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安全、平安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苏洵《六国论》)

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

副词 表反问 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将进酒》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代词 表疑问 哪里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班固《汉书·苏武传》)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班固《汉书·苏武传》)

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陈寿《隆中对》)

B(6个)

三、被

动词

1、受、遭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史记·项羽之死》)

2、读pī,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陈涉世家》)

介词 表被动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倍

名词

1、倍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贾谊《过秦论》)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苏洵《六国论》)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苏洵《六国论》)

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方苞《狱中杂记》)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动词

1、一倍、加倍

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方苞《狱中杂记》)

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周密《观潮》)

2、通“背”,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副词

越发、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五、本

名词

1、树木的根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2、树木的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动词

1、推究、考察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欧阳修《伶官传序》)

副词

1、本来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白居易《琵琶行》)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白居易《琵琶行》)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汉书·苏武传》)

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李密《陈情表》)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臣本布衣,躬耕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此之为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列子·愚公移山》)

六、鄙

名词

1、边疆,边远的地方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动词

1、以??为边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2、鄙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司马光《训俭示康》

形容词

1、鄙陋、见识短浅、庸俗

肉食者鄙,不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2、鄙陋、自谦之词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王勃《滕王阁序》)

复合词

1、鄙贱:粗野而又地位低微,浅陋而卑贱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卑鄙:卑贱鄙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3、鄙人:a自谦之词b鄙俗、不开化的人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七、兵

名词

1、兵器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非我也,兵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贾谊《过秦论》)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世西征》)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天时不如地利》)

2、士兵、军队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苏洵《六国论》)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贾谊《过秦论》)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班固《汉书·苏武传》)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天时不如地利》)

3、战争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欧阳修《伶官传序》)

八、病

名词

1、疾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班固《汉书·苏武传》)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李密《陈情表》)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李密《陈情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韩愈《祭十二郎文》)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归有光《项脊轩志》)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刘基《苦斋记》)

形容词

1、穷困

故病且怠。(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动词

1、患病、得病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韩愈《祭十二郎文》)

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方苞《狱中杂记》)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方苞《狱中杂记》)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方苞《狱中杂记》)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未果,寻病终。后虽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C(8个)

九、察

动词

1、明察、了解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2观察、仔细看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屈原《离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沈复《童趣》)

3、考察和推举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

十、朝

cháo

名词

1、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蜀相》)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李密《陈情表》)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李密《陈情表》)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动词

1、朝见、朝拜: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白建安国君。引申为朝见、上朝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归有光《项脊轩志》)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贾谊《过秦论》)

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zhāo

名词

1、早晨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屈原《湘夫人》)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杜牧《阿房宫赋》)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屈原《离骚》)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孔雀东南飞》)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班固《汉书·苏武传》)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班固《汉书·苏武传》)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白居易《长恨歌》)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三峡》)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量词

1、天、日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白居易《长恨歌》)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十一、曾

c?ng

副词

1、表示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

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白居易《长恨歌》)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2、通“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zēng

动词

1、同“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以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副词

1、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苏轼《赤壁赋》)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白居易《观刈麦》)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魏学洢《核舟记》)

2、用在否定词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既醉而退,曾不吝去留。(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愚公移山》)

十二、乘

ch?ng

动词

1、登、升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氓》)

2、趁、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驾、坐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黄遵宪《今别离》)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周密《观潮》)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曹刿论战》)

sh?ng

名词

1、一车四马的总称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白居易《长恨歌》)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量词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十三、诚

名词

1、诚心诚意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陵见其至诚(班固《汉书·苏武传》)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李密《陈情表》)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白居易《长恨歌》)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副词

1、表肯定。确实、的确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班固《汉书·苏武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陈寿《三国志·隆中对》)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连词

1、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陈寿《三国志·隆中对》)

十四、除

名词

1、台阶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班固《汉书·苏武传》)

动词

1、去掉、出去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刘基《苦斋记》)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范仲淹《苏幕遮》)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念。(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拜官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3、流逝、过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十五、辞

名词

1、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

2、言辞

先达德隆望重,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动词

1、告辞、告别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臣等不肖,请辞去。(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高适《燕歌行》)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杜牧《阿房宫赋》)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一日,辞宋将军曰(魏禧《大铁椎传》)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停数日,辞去。(陶渊明《桃花源记》)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2、推辞、辞去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李密《陈情表》)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李密《陈情表》)

蒙辞以军中多务(《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3、计较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复合词

辞谢:婉言道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个体案例

审讯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班固《汉书·苏武传》)

十六、从

c?ng

动词

1、跟随、追随

张良是时从沛公(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毋从俱死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遂行,相如从。(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班固《汉书·苏武传》)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班固《汉书·苏武传》)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孔雀东南飞》)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白居易《长恨歌》)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魏禧《大铁椎传》)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韩愈《祭十二郎文》)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韩愈《祭十二郎文》)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韩愈《祭十二郎文》)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归有光《项脊轩志》)

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陶渊明《归来兮辞(并序)》)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杜甫《兵车行》)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王安石《伤仲永》)、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2、依从、听从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4、从事、参与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

5、使??跟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名词

1、堂房亲属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介词

1、表示起点,相当于“自”“由”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贾谊《过秦论》)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匈奴之祸从我始矣。(班固《汉书·苏武传》)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范晔《后汉书》)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归有光《项脊轩志》)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归有光《项脊轩志》)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刘基《苦斋记》)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2、表示原因、途径,相当于“因”“由”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z?ng

通“纵”名词

1、合纵的盟约

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贾谊《过秦论》)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D(5个)

十七、殆

动词

1、危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副词

1、表测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归有光《项脊轩志》)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陈寿《三国志·隆中对》)

2、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苏洵《六国论》)

十八、当

dāng

动词

1、遮挡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归有光《项脊轩志》)

2、抵挡、抵御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3、阻挡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

4、把守、占据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5、应当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王勃《滕王阁序》)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有罪,当相坐。(班固《汉书·苏武传》)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韩愈《祭十二郎文》)

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韩愈《祭十二郎文》)

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韩愈《祭十二郎文》)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韩愈《祭十二郎文》) 袜材当萃于子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归有光《项脊轩志》)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6、充当、担任

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李密《陈情表》)

介词

1、表时间。值、在、正在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贾谊《过秦论》) 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张岱《陶庵梦忆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当今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2、表处所。对着、面对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副词

1、表必然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2、表未来的时间。将、将要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诸葛亮《出师表》)

连词

通“倘”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助词 衬字,无意义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操《短歌行》)

dàng

动词

1、符合、恰当

甚善。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2、抵押,两者相抵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班固《汉书·苏武传》)

十九、道

名词

1、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采薇》)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屈原《离骚》)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苏轼《定风波》)

从迳道亡,归璧于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李密《陈情表》)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孔雀东南飞》)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子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柳宗元《小石潭记》)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孟子《鱼我所欲也》)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经·蒹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2、途径、方法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

3、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余嘉其能行古道(韩愈《师说》)

4、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思想、学说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道理、规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庖丁解牛》)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7、道德、学问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8、中国的一种宗教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白居易《长恨歌》)

9.佛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

动词

1、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说、讲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白居易《长恨歌》)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游沙湖))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二十、得

名词

1、收获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动词

1、取得、获得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

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白居易《琵琶行》)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白居易《琵琶行》)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班固《汉书·苏武传》)

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班固《汉书·苏武传》) 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班固《汉书·苏武传》)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屈原《湘夫人》)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杨万里《过松原晨炊漆公店》)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2、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通“德”,感恩

4、能够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班固《汉书·苏武传》)

使牧羝(dī),羝乳乃得归。(班固《汉书·苏武传》)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白居易《长恨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

5、得意、满足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王羲之《兰亭集序》)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沈复《童趣》)

6、对,合适

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副词 读作děi

1、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二十一、度

名词

1、计量长短的标准

度量衡

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2制度、法度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屈原《离骚》)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贾谊《过秦论》)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3、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量词

1、回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风李龟年》)

动词

1、谱写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2、过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白居易《长恨歌》)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高适(燕歌行))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du?

动词

1、计算、衡量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贾谊《过秦论》)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陈寿《三国志·隆中对》)

2、推测、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项王自度不得脱。(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F(3个)

二十二、非

形容词

不对的、错误的

动词

1、责难、认为不对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2、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孔雀东南飞》)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苏轼《赤壁赋》》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

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班固《汉书·苏武传》)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班固《汉书·苏武传》)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王勃《滕王阁序》)

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王勃《滕王阁序》)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李密《陈情表》)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庖丁解牛》)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若非吾故人乎?(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

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方苞《狱中杂记》)

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方苞《狱中杂记》)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张岱《陶庵梦忆序》) 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副词

1、不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李密《陈情表》)

2、除了、除非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没有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非利足也,??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荀子《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贾谊《过秦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非尊于齐、楚、燕、??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复合词

非常:

1、不平常,意外的变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异乎寻常的,特殊的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二十三、复

动词

1、恢复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

回来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屈原《离骚》)

回答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

形容词

1、夹层的、双层的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

繁复、重复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孔雀东南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疑(陆游《游山西村》)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魏禧《大铁椎传》)

副词

再、又、还

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于是项伯复夜去(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壮士!能复饮乎?(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屈原《离骚》)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

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勿复重纷纭。(《孔雀东南飞》)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孔雀东南飞》)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孔雀东南飞》)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班固《汉书·苏武传》)

武气绝半日,复息。(班固《汉书·苏武传》)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班固《汉书·苏武传》)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班固《汉书·苏武传》)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班固《汉书·苏武传》)

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班固《汉书·苏武传》)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班固《汉书·苏武传》)

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班固《汉书·苏武传》) 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班固《汉书·苏武传》)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班固《汉书·苏武传》)

后汉使复至匈奴(班固《汉书·苏武传》)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白居易《长恨歌》)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俄复开霁,遂行。(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乃分军为三,复围之。(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后遂不复至。(魏禧《大铁椎传》)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韩愈《祭十二郎文》)

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书尾复写一诗(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十四、负

动词

1、以背载物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王负剑!(《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见犯乃死,重负国。(班固《汉书·苏武传》)

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欧阳修《伶官传序》)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魏禧《大铁椎传》)

2、担负、承载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王勃《阿房宫赋》)

3、使??承担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依、依靠、靠近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庄子《逍遥游》)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5、凭借、依仗

秦贪,负其强(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享有

久负盛名

7、背弃、违背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8、辜负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见犯乃死,重负国。(班固《汉书·苏武传》)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班固《汉书·苏武传》)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班固《汉书·苏武传》)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韩愈《祭十二郎文》)

9、蒙受、遭受

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关汉卿《窦娥冤》)

名词

失败的一方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苏洵《六国论》)

G(7个)

二十五、盖

gài

名词

1、器物的盖子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车盖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动词

1、遮盖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屈原《湘夫人》)

2、胜过、压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副词

表推测。大概、大概是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韩愈《祭十二郎文》)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苏洵《六国论》)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苏轼《赤壁赋》)

h?

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

文惠君日:“善哉!技盖至此乎?”(庄子《庖丁解牛》)

二十六、故

名词

1、缘故、原因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诗经·采薇》)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故汉追及之。(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方苞《狱中杂记》)

2、旧交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张岱《陶庵梦忆序》)

动词

死亡

病故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班固《汉书·苏武传》) 形容词

1、旧有的、原来的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王勃《滕王阁序》)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贾谊《过秦论》)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

其培欲平,其土欲故(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李密《陈情表》)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孔雀东南飞》)

若非吾故人乎?(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张岱《陶庵梦忆序》)

2、衰老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

副词

1、故意、特意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过去,从前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归有光《项脊轩志》)

3、仍然、仍旧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4、原来、本来

宋将军故自负(魏禧《大铁椎传》)

连词

所以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时怨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孔雀东南飞》)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王羲之《兰亭集序》)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已而遂晴,故作此。(苏轼《定风波》)

以此知之,故欲往。(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班固《汉书·苏武传》)

故便求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庄子《逍遥游》)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故尝与过宋将军。(魏禧《大铁椎传》)

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魏禧《大铁椎传》)

故曰‘弊在赂秦’也!”(苏洵《六国论》)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苏洵《六国论》)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欧阳修《伶官传序》)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韩愈《祭十二郎文》)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故不我若也。(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故病且怠。(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方苞《狱中杂记》)

复合词

故事:旧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是故:因此。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二十七、顾

动词

1、回头看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荆轲顾笑武阳(《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屈原《离骚》)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2、看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白居易《长恨歌》)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姜夔《扬州慢》)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庄子《庖丁解牛》)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欧阳修《伶官传序》)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归有光《项脊轩志》)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归有光《项脊轩志》)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顾念,顾惜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燕歌行》)

4、看望,拜访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蜀相》)

5、顾虑,顾及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班固《汉书·苏武传》)

副词

1、表轻微转折,只不过

顾计不知所出耳。(《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反问。反而、难道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二十八、固

名词

1、险要的地势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贾谊《过秦论》)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贾谊《过秦论》)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贾谊《过秦论》)

动词

1、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

2、使??巩固

形容词

1、固执,顽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

2、牢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贾谊《过秦论》)

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苏洵《六国论》)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3、坚决、坚持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固止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本来,原来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庄子《庖丁解牛》)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苏洵《六国论》)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甚善。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2、表让步。固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十九、归

动词

1、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有光《项脊轩志》)

2、指妇女被休弃回娘家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

3、返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眷然有归欤之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采薇》)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诗经·采薇》)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白居易《琵琶行》)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望海潮》)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羝乳乃得归。(班固《汉书·苏武传》)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白居易《长恨歌》)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从嫂归葬河阳。(韩愈《祭十二郎文》)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韩愈《祭十二郎文》)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韩愈《祭十二郎文》)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韩愈《祭十二郎文》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沙湖》)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归还

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班固《汉书·苏武传》)

5、归依、归属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欧阳修)伶官传序》)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欧阳修)伶官传序》)

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方苞《狱中杂记》)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张岱《陶庵梦忆序》)

律前负汉归匈奴(班固《汉书·苏武传》)

复合词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家省亲。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归有光《项脊轩志》)

三十、国

名词

1、国家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2、国都、京城

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注:“国”字在初高中教材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意思比较简单,故在此不过多的引用例句。 三十一、过

名词

1、过失、过错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孔雀东南飞》)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动词

1、走过,经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雁也过,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过小孤山大孤山》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张岱《陶庵梦忆序》)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人往,从轩前过(归有光《项脊轩志》)

2、胜过、超过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还,不过三十日.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庄子《逍遥游》)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归有光《项脊轩志》)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班固《汉书·苏武传》)

3、犯有过错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指出过失

《过秦论》

5、责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6、到、来到

一日,大母过余(归有光《项脊轩志》)

《过故人庄》

7、拜访,探望

故尝与过宋将军。(魏禧《大铁椎传》)

副词

过分、过于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李密《陈情表》)

H(5个)

三十二、何

代词

1、什么

夫晋,何厌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诗经·采薇》)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孔雀东南飞》)

2、怎么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3副词

何等、多么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复合词

1、何如(如何)、何若(若何):怎么样、怎么办。

吾欲之南海,何如?(彭端淑《为学》)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赤,尔何如?”(《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如??何、若??何、奈??何、奈何:对(把)??怎么样,对(把)??怎么办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注:“何”字在初高中教材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意思比较简单,故在此不过多的引用例句。 三十三、恨

名词

1、怨恨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此三者,吾遗恨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怨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子为父死亡所恨。(班固《汉书·苏武传》)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遗憾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

复合词

恨恨:惆怅,悲伤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

三十四、胡

名词

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班固《汉书·苏武传》)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高适《燕歌行》)

代词

为什么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李白《蜀道难》》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三十五、患

1、名词

1、忧患、祸患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动词

忧虑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苏洵《六国论》)

三十六、或

代词

有的(人,事物)

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王羲 之《兰亭集序》)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方苞《狱中杂记》)

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方苞《狱中杂记》)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方苞《狱中杂记》)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刘基《苦斋记》)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副词

1、也许、或许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2、有时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连词

如果、假如、倘若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李白《蜀道难》)

J(11个)

三十七、疾

名词

1、疾病:指常病、轻病。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李密《陈情表》)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 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韩愈《祭十二郎文》)

抑别有疾而至斯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是疾易传染(方苞《狱中杂记》)

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方苞《狱中杂记》)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苏轼《游沙湖》)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苏轼《游沙湖》)

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刘基《苦斋记》)

动词

1、痛恨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通“嫉”嫉妒,妒忌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形容词

1、强、猛烈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荀子《劝学》)

2、锐利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迅速、敏捷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说赵太后》)

三十八、及

动词

1、追赶上

以故汉追及之。(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2、到,到达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方苞《狱中杂记》)

3、加到、涉及

事如此,此必及我。(班固《汉书·苏武传》)

久居,祸且及汝。(魏禧《大铁椎传》)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贾谊《过秦论》)

4、赶得上、比得上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

才能不及中人(贾谊《过秦论》)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庄子《逍遥游》)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连词

表并列。和、以及。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班固《汉书·苏武传》)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班固《汉书·苏武传》)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李密《陈情表》)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始见庐山及大孤。(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魏禧《大铁椎传》)

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方苞《狱中杂记》)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诗经·氓》)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班固《汉书·苏武传》) 介词

等到??时候,趁着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屈原《离骚》)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王羲之《兰亭集序》)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贾谊《过秦论》)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班固《汉书·苏武传》)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欧阳修《伶官传序》)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欧阳修《伶官传序》)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欧阳修《伶官传序》)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韩愈《祭十二郎文》)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欧阳修《伶官传序》)

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方苞《狱中杂记》) 三十九、即

动词

1、走进、靠近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2、登上(帝位)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班固《汉书·苏武传》)

3、依着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副词

1、表时间的相连,相当于“立即”“就”“就要”

项伯即入见沛公。(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方苞《狱中杂记》)

顺我,即先刺心;(方苞《狱中杂记》)

顺我,始缢即气绝;(方苞《狱中杂记》)

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方苞《狱中杂记》)

遥思往事,忆即书之《张岱《陶庵梦忆序》》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孔雀东南飞》)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加强肯定作用,相当于“就是”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班固《汉书·苏武传》)

2、表让步。相当于“即使”“纵使”“就算是”“即便是”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方苞《狱中杂记》) 介词

表时间、地点,相当于“当”“就在”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方苞《狱中杂记》)

四十、既

副词

1、表示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以后。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贾谊《过秦论》)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班固《汉书·苏武传》)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班固《汉书·苏武传》)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滕王阁序》)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魏禧《大铁椎传》)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苏洵《六国论》)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莫春者,春服既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经·氓》)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诗经·采薇》)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王羲之《兰亭集序》)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屈原《湘夫人》)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2、表时间或行为的承接。不就,一会儿,后来。有时“既”“而”连用。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韩愈《祭十二郎文》)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离骚))

3、表范围。“全”“都”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苏轼《赤壁赋》)

连词

1、既然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孔雀东南飞》)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方苞《狱中杂记》)

2、既??且,既??又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复合词

既望

农历每月望日的第二天,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既,刚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轼《赤壁赋》)

四十一、假

jiǎ

动词

1、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韩愈《送东阳马生序》)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2、凭借,利用,借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假装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蒲松龄《狼》)

形容词

1、非正式的,代理的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班固《汉书·苏武传》)

2、与“真”相对,虚假

复合词

假借:宽容原谅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连词

相当于“如果”“假如”。多与“使”“令”连用

假令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司马迁《报任安书》)

jià

名词

假期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王勃《滕王阁序》)

四十二、间

jiān

名词

1、 中间

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苏轼《赤壁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白居易《琵琶行》)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贾谊《过秦论》)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王勃《滕王阁序》)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白居易《长恨歌》)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白居易《长恨歌》)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高适《燕歌行》)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杜牧《阿房宫赋》)

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予买田其间(苏轼《游沙湖》)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游沙湖》)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刘基《苦斋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 其间,年间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归有光《项脊轩志》)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3、 一会儿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量词

房屋的最小单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复合词

间关:象声词,形容鸟叫声。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jiàn

名词

1、空隙

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庖丁解牛》)

动词

1、离间

2、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转·曹刿论战》)

3、夹杂其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副词

1、表时间。有时,偶尔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刘基《苦斋记》)

2、表状态。从小路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十三、见

jiàn

动词

1、看见“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我见相如,必辱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王勃《滕王阁序》)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李密《陈情表》)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始见庐山及大孤。(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庖丁解牛》)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庖丁解牛》)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杜牧《阿房宫赋》)

子灿见窗户皆闭(魏禧《大铁椎传》)

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张岱《陶庵梦忆序》)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吾儿,久不见若影(归有光《项脊轩志》)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孔雀东南飞》)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孔雀东南飞》)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2、会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3、谒见,拜见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夜缒而出。见秦伯(《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4、召见,接见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词

1、看见的东西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见识,见解

代词

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见谅、见教、见笑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孔雀东南飞》)。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介词

表被动,相当于“被”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

见犯乃死,重负国。(班固《汉书·苏武传》)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xiàn

动词

表现、出现、显露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班固《汉书·苏武传》)

四十四、解

jiě

动词

1、剖开。特指解剖动物肢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庖丁解牛》)

謋然己解,如土委地。(庄子《庖丁解牛》)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2、解开,脱去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姜夔《扬州慢》)

3、解释、解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理解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5、解救、解除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雠者(《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6、分裂、涣散

天下土崩瓦解(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xi?

通“懈”,松懈、懈怠

胡虏益解(《李将军列传》)

四十五、就

动词

1、靠近、接近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方苞《狱中杂记》)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余尝就老胥而问焉(方苞《狱中杂记》)

2、上(车、路)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就职、赴任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李密《陈情表》)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4、成就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班固《汉书·苏武传》)

5、完成,成功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6、趋,赴,到??去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韩愈《祭十二郎文》)

四十六、举

动词

1、举起、抬起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班固《汉书·苏武传》)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长恨歌》)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2、拿、用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苏洵《六国论》)

3、兴起、发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4、成功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

5、选举、选拔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

6、攻克、占领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贾谊《过秦论》)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贾谊《过秦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7、挺立,挺起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孔雀东南飞》)

8、言、说出来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孔雀东南飞》)

形容词

1、全、都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欧阳修《伶官传序》)

2、尽、完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名词

举动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孔雀东南飞》)

个别例子:

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张岱《陶庵梦忆序》)

举火:生火

四十七、绝

动词

1、断绝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孔雀东南飞》)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顺我,始缢即气绝(方苞《狱中杂记》)

武气绝半日,复息。(班固《汉书·苏武传》)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白居易《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班固《汉书·苏武传》)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停止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3、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4、超越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庄子《逍遥游》)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苏轼《游沙湖》)

形容词

1、陡峭的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2、与世隔绝的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副词

完全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方苞《狱中杂记》)

K(2个)

四十八、堪

动词

1、经受,忍受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孔雀东南飞》)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李清照《声声慢》)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2、胜任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

3、能够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十九、克

动词

1、能够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2、战胜,攻下

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

2、克制,约束

克己奉公(范晔《后汉书》)

L(2个)

五十、类

名词

1、种类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张岱《陶庵梦忆序》)

动词

类似,好像

大孤状类西梁(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魏禧《大铁椎传》)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五十一、怜

动词

1、哀怜、同情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2、疼爱、爱惜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可惜

复合词

可怜

1、可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2、值得同情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可惜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M(1个)

五十二、弥

形容词

满,遍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班固《汉书·苏武传》)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副词

表程度,越,更加。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屈原《离骚》)

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刘基《苦斋记》)

五十三、莫

名词

1、通“暮”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采薇》)

莫春者,春服既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否定性不定代词

1、没有谁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没有什么

如是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副词

1、表否定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采薇》)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庄子《逍遥游》)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将进酒,君莫停。(李白《将进酒》)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欧阳修《伶官传序》)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韩愈《祭十二郎文》)

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张岱《陶庵梦忆序》)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人莫知其乐也。(刘基《苦斋记》)

2、表禁止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孔雀东南飞》)

语气词

相当于口语“罢了”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复合词

莫不:没有不,无不

莫不族布而罗生焉。(刘基《苦斋记》)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庄子《庖丁解牛》)

N(2个)

五十四、乃

代词

1、你(们),你(们)的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动词

表判断,相当于“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今君乃亡赵走燕(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

1、表承接

就、便、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2、表时间间隔之长。才,再

见犯乃死,重负国。(班固《汉书·苏武传》)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使牧羝(dī),羝乳乃得归。(班固《汉书·苏武传》)

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韩愈《祭十二郎文》)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方苞《狱中杂记》)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逍遥游》)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

3、表范围。只、仅仅

乃有二十八骑。(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4、表意外。竟然、却

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5、?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庄子《庖丁解牛》)

连词

1、表承接。于是、就。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左转·烛之武退秦师》)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良乃入,具告沛公。(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乃令张良留谢。(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孔雀东南飞》)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使其从者衣褐(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班固《汉书·苏武传》)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班固《汉书·苏武传》)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班固《汉书·苏武传》)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乃自刎而死。(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归有光《项脊轩志》)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左,乃陷大泽中。(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五十五、内

n?i

名词

1、里面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孔雀东南飞》)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王羲之《兰亭集序》)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贾谊《过秦论》)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归有光《项脊轩志》)

2、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

愿举国为内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贾谊《过秦论》)

3、内心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庄子《逍遥游》)

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动词

1、让进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Q(8个)

五十六、期

名词

1、约定的时间

失期,法皆斩。(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2、日起、时候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经·氓》)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屈原《湘夫人》)

动词

1、约定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魏禧《大铁椎传》)

2、期望,希望

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方苞《狱中杂记》)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3、至、及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

名词

一周年、一周月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五十七、奇

形容词

1、特殊的、罕见的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优异、卓越、杰出、不平常的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苏洵《六国论》)

3、佳、好、宜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名词

1、奇物、奇景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动词

1、认为??出众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零数,余数

舟首位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五十八、迁

动词

1、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贺卿得高迁!(《孔雀东南飞》)

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班固《汉书·苏武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也指降职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

2、改变、变化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王羲之《兰亭集序》)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苏洵《过秦论》)

3、迁移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

复合词

迁徙:征发戍边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贾谊《过秦论》)

左迁:降官,贬职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五十九、请

动词

1、请求别人做事,请别人做某事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贾谊《过秦论》)(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班固《汉书·苏武传》)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班固《汉书·苏武传》) 子犯请击之。(《左转·烛之武退秦师》)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班固《汉书·苏武传》)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2、请求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璧有瑕,请指示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等不肖,请辞去。(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丹请先遣秦武阳。(《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为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魏禧《大铁椎传》)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韩愈《祭十二郎文》)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王勃《滕王阁序》)

复合词

请罪:自认罪过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王勃《滕王阁序》)

六十、穷

形容词

1、困窘,走投无路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

2、不得志、不显贵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3、穷尽、完结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王勃《滕王阁序》)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滕王阁序》)

4、生活困难、贫穷

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班固《汉书·苏武传》)

5、偏僻,荒凉

穷山恶水

动词

1、穷尽,极尽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王勃《滕王阁序》)

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王勃《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2、走到尽头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刘基《苦斋记》)

六十一、去

动词

1、离开

亦去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欲呼张良与俱去(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于是项伯复夜去(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等不肖,请辞去。(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死后,人众徙去。(班固《汉书·苏武传》)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班固《汉书·苏武传》)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白居易《长恨歌》)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尘滚滚东向驰去。(魏禧《大铁椎传》)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比去,以手阖门(归有光《项脊轩志》)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孔雀东南飞》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孔雀东南飞》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孔雀东南飞》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琵琶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苏轼《定风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白居易《长恨歌》)

2、距离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彭泽去家百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刘基《苦斋记》)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饮食拱揖不暂去。(魏禧《大铁椎传》)

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韩愈《祭十二郎文》)

3、去除、除掉

4、前往,到??去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孔雀东南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望海潮》)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韩愈《祭十二郎文》)

吾不可去,汝不肯来(韩愈《祭十二郎文》)

5、通“弆”,收藏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班固《汉书·苏武传》)

形容词

过去的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复合词

1、去来:走了以后。来,助词,补充音节,无实在意义。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2、去去:越走越远,往前走了又走。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六十二、劝

动词

1、劝勉,勉励

《劝学》

2、受到鼓励,勤勉,奋勉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3、劝说,劝告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六十三、却

动词

1、退后,退出来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白居易《琵琶行》)

相如因持璧却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孔雀东南飞》)

2、使??退,击退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贾谊《过秦论》)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苏洵《六国论》)

3、拒绝,推却

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4、回头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5、去掉,消除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

副词

1、表将要重复或继续。还,再。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表跟上文意思是相反或出乎意料的。反、反而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连词

表转折

雁也过,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R(2个)

六十四、如

动词

1、往,到??去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2、似、像

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方苞《狱中杂记》)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韩愈《祭十二郎文》)

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方苞《狱中杂记》)

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张岱《陶庵梦忆序》)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张岱《陶庵梦忆序》) 政如邯郸梦断(张岱《陶庵梦忆序》)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归有光《项脊轩志》)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刘基《苦斋记》)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孔雀东南飞》)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孔雀东南飞》)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孔雀东南飞》)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琵琶行》)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王勃《滕王阁序》)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謋然己解,如土委地。(庄子《庖丁解牛》)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苏洵《六国论》)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3、顺

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方苞《狱中杂记》)

4、及,指比得上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韩愈《祭十二郎文》)

坚固如佛家舍利(张岱《陶庵梦忆序》)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不如因善遇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李白《蜀道难》)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如因而厚遇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奈。对付或处置之意。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副词

仅仅,只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连词

1、表假设。假如,如果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韩愈《祭十二郎文》)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表选择。或者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表他转。至于,至于说到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介词

1、表时间。当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李清照《声声慢》)

2、表所依。按照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班固《汉书·苏武传》)

理实如兄言。(《孔雀东南飞》)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孔雀东南飞》)

复合词

1、如此、如是、如许:这样。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韩愈《祭十二郎文》)

与可之教予如此。(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不如此,则人有幸心。(方苞《狱中杂记》)

劳苦而功高如此(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李白《蜀道难》)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事如此,此必及我。(班固《汉书·苏武传》)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班固《汉书·苏武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韩愈《祭十二郎文》)

2、如何,如??何、何如:怎么办,奈何

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张岱《陶庵梦忆序》)

赤,尔何如?(《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雠者,何如?(《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今日之事何如?(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六十五、若

动词

1、像,好像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孔雀东南飞》)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王羲之《兰亭集序》)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屈原《国殇》)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故不我若也。(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庖丁解牛》)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2、及,比得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吾儿,久不见若影(归有光《项脊轩志》)

若非吾故人乎?(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2、表近指,“这”“这样”“如此”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贾谊《过秦论》)

连词

1、表假设,如果,假如。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班固《汉书·苏武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2、与“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通,表示他转。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若夫阴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范仲淹《岳阳楼记》)

特例:

沃若:润泽的样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

S(17个)

六十六、善

形容词

1、好,善良

善哉!技盖至此乎?(庄子《庖丁解牛》)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班固《汉书·苏武传》)

甚善。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庄子《逍遥游》)

名词

1、好的行为,好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动词

1、交好,与??友善

素善留侯张良。(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长于、善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衡少善属文(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魏禧《大铁椎传》)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苏轼《游沙湖》)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3、做好,处理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喜欢,羡慕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5、通“缮”,修治。引申为擦拭。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庄子《庖丁解牛》)

6、认为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副词

友善地,好好地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不如因善遇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复合词

善才:唐代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特例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刘基《苦斋记》)

六十七、少

shǎo

形容词

数量少,不多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将进酒》)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方苞《狱中杂记》)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白居易《长恨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动词

缺少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副词

1、表时间的短暂。不一会儿,不久。“少间”“少顷”“少焉”“少刻”等词,都表示“一会儿”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2、表程度。通“稍”稍微,略微

愿大王少假借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姜夔《扬州慢》)

shào

名词。

青年,少年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韩愈《祭十二郎文》)

长子灿七岁,少同学(魏禧《大铁椎传》)

形容词

1、年少的,年轻的

孰与君少长?(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白居易《琵琶行》)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白居易《琵琶行》)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班固《汉书·苏武传》)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班固《汉书·苏武传》)

衡少善属文(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李密《陈情表》)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李密《陈情表》)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燕歌行》)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韩愈《祭十二郎文》)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复合词

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猪和羊。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欧阳修《伶官传序》) 六十八、涉

动词

1、渡过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诗经·氓》)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

2、漫步、散步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六十九、胜

sh?ng

名词

1、胜利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苏洵《六国论》)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苏洵《六国论》)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苏洵《六国论》)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优美的山水或古迹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望海潮》)

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归有光《项脊轩志》)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动词

1、战胜

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苏洵《六国论》)

2、胜过、超过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形容词

1、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2、盛大的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王勃《滕王阁序》)

复合词

1、胜地:名胜的地方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王勃《滕王阁序》)

2、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王勃《滕王阁序》)

shēng

动词

禁得住,忍得住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副词

尽、完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七十、识

shí

动词

1、知道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白居易《长恨歌》)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2、认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雁也过,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3、识别,察觉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独其为文犹可识(《孔雀东南飞》)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名词

知识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问说》)

zhì

动词

通“志”。

1、记,记住。

博闻强识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2、标记,记号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记王忠肃公翱事》)

七十一、使

动词

1、命令,派遣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贾谊《过秦论》)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班固《汉书·苏武传》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班固《汉书·苏武传》

2、使,让,叫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诗经·氓》)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孔雀东南飞》)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李白《蜀道难》)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白居易《琵琶行》)

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贾谊《过秦论》)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韩愈《祭十二郎文》)

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韩愈《祭十二郎文》)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韩愈《祭十二郎文》)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方苞《狱中杂记》)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归有光《项脊轩志》)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归有光《项脊轩志》)

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诗经·采薇》)

3、致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

4、出使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班固《汉书·苏武传》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班固《汉书·苏武传》

5、使唤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

名词

1、使命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孔雀东南飞》)

2、使者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班固《汉书·苏武传》)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班固《汉书·苏武传》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班固《汉书·苏武传》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白居易《长恨歌》)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韩愈《祭十二郎文》)

连词

假使、如果

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杜牧《阿房宫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苏洵《六国论》)

七十二、是

动词

1、是。表表断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雁也过,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白居易《长恨歌》)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粧点语也。(张岱《陶庵梦忆序》) 得是梦便好!(张岱《陶庵梦忆序》)

莫是梦否?(张岱《陶庵梦忆序》)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张岱《陶庵梦忆序》)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孔雀东南飞》)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王勃《滕王阁序》)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归有光《项脊轩志》)

2、以??为是,认为??正确

是己而非人,俗人之同病。(《问说》)

形容词

正确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代词

这,这个,这样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兰亭集序》)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逍遥游》)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陈情表》)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是年,吾佐戎徐州(韩愈《祭十二郎文》)

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韩愈《祭十二郎文》)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归有光《项脊轩志》)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汤之问棘也是已(庄子《逍遥游》)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方苞《狱中杂记》)

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沙湖》)

无亦犹是也夫?(刘基《苦斋记》)

助词

与“唯(惟)”构成“唯(惟)??是”结构,“是”表宾语前置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韩愈《祭十二郎文》) 复合词

是故,是以:因此,所以。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庖丁解牛》)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七十三、适

动词

1、往、到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2、女子出嫁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3、顺从,适合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4、适应,顺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享有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形容词

舒适,满足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副词

刚过,刚才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七十四、书

动词

书写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旅夜书怀》

吾书与汝曰(韩愈《祭十二郎文》)

汝去年书云(韩愈《祭十二郎文》)

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韩愈《祭十二郎文》

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方苞《狱中杂记》)

遥思往事,忆即书之(张岱《陶庵梦忆序》)

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苏轼《游沙湖》)

名词

1、文字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2、书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班固《汉书·苏武传》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高适《燕歌行》)

共来百粤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与可以书遗余(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3、写字,书法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归有光《项脊轩志》

4、名册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5、书籍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韩愈《师说》)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归有光《项脊轩志》)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6、奏章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李密《陈情表》)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7、《尚书》的简称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欧阳修《伶官传序》)

复合词

史书:《诗经》《尚书》,泛指经书。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七十五、孰

形容词

仔细,周详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代词

表疑问。可代人、事、物。谁,哪一个,那一种,怎么,为什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复合词

孰与(与??孰):和??相比,哪一个??

孰与君少长?(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七十六、属

shǔ

名词

1、等,类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吾属今为之虏矣!(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贾谊《过秦论》)

2、部属,亲属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班固《汉书·苏武传》)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班固《汉书·苏武传》)

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方苞《狱中杂记》)

动词

1、隶属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白居易《琵琶行》)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管属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也。(《扁鹊见蔡桓公》)

3、属于,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

查明属实

事属可行

zhǔ

动词

1、跟随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2、编辑,撰写

衡少善属文(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3、通“嘱”,委托,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4、劝酒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七十七、数

shù

名词

1、数量,数目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2、命运,定数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数词

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孔雀东南飞》)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白居易《琵琶行》)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贾谊《过秦论》)

赐号称王,拥众数万(班固《汉书·苏武传》)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班固《汉书·苏武传》)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班固《汉书·苏武传》)

陵与武饮数日(班固《汉书·苏武传》)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班固《汉书·苏武传》)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庄子《逍遥游》)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庄子《逍遥游》)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杜甫《阁夜》)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庄子《庖丁解牛》)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歌数阕,美人和之。(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汉骑追者数千人。(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杀数十百人(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魏禧《大铁椎传》)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欧阳修《伶官传序》)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馀年(韩愈《祭十二郎文》) 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方苞《狱中杂记》) 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苏轼《游沙湖》)

携童儿数人(刘基《苦斋记》)

shùo

副词

屡次,多次

范增数目项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班固《汉书·苏武传》) 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魏禧《大铁椎传》) 复合词

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庄子《逍遥游》)

形容词

密。与“疏”相对。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七十八、率

动词

1、率领,带领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贾谊《过秦论》)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形容词

轻率

子路率尔而对曰(《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副词

1、表范围。全,都,一律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2、表约略或测度。大约、大概、大体。有时“大率”连用。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刘基《苦斋记》)

七十九、说

shuō

动词

1、讲,谈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孔雀东南飞》)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孔雀东南飞》)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韦庄《菩萨蛮》)

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张岱《陶庵梦忆序》)

2、倾诉,诉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名词

1、说法,言论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文体的一种。侧重议论,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shuì

动词

劝说,说服

范增说项羽曰(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鲰生说我曰(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故使陵来说足下(班固《汉书·苏武传》)

yu?

通“悦”,高兴

秦伯说,与郑人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秦王必说见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tuō

通“脱”。解脱,脱身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

八十、私

形容词

私人的、自己的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名词

私利,私事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动词

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副词

私下,偷偷地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燕王私握臣手曰(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班固《汉书·苏武传》)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白居易《长恨歌》)

八十一、素

名词

白色的生绢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形容词

1、白色的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2、朴素的,不加修饰的

副词

1、表情态。空,白白地

2、表时间。从来,一向,平素,素来

素善留侯张良。(《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班固《汉书·苏武传》)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班固《汉书·苏武传》)

T(3个)

八十二、汤

tāng

名词

1、热水,很烫的水

媵人持汤沃。(《送东阳马生序》)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中药汤剂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

3、殷商的建立者

汤之问棘也是已(庄子《逍遥游》)

shāng

复合词

汤汤:水大流急的样子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诗经·氓》)

八十三、涕

名词

1、眼泪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孔雀东南飞》)

动词

哭泣

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离骚》)

八十四、徒

名词

1、同伙,一类人

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贾谊《过秦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2、服劳役的犯人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贾谊《过秦论》)

副词

1、表情态。徒然,白白地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李商隐《马嵬》)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范围。只是,仅仅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W(5个)

八十五、亡

wáng

动词

1、逃亡,逃跑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班固《汉书·苏武传》)

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班固《汉书·苏武传》)

2、失去,丢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贾谊《过秦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苏洵《六国论》)

3、死亡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班固《汉书·苏武传》)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班固《汉书·苏武传》)

4、灭亡,被灭亡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李密《陈情表》)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张岱《陶庵梦忆序》)

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刘基《苦斋记》)

5、消亡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伦》)

名词 逃跑的人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贾谊《过秦论》)

动词。通“无”,没有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班固《汉书·苏武传》)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班固《汉书·苏武传》)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班固《汉书·苏武传》)

八十六、王

wáng

名词

1、国君、帝王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夏商周三代惟最高统治者称王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以后,国家的君主一律称帝,但有时也以王代帝

3、封建时代的最高爵位。汉有天下,因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后世皇帝乃沿封伯、叔、

兄、弟为王。也有封异姓为王者。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wàng

动词。称王,指统治天下。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注:“王”在初高中教材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尤其是史传类文章,但意思较少,故不再过多引用例句。

八十七、望

动词

1、远处看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氓》)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孔雀东南飞》)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蜀道难》)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苏轼《赤壁赋》)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王勃《滕王阁序》)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白居易《琵琶行》)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白居易《琵琶行》)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屈原《湘夫人》)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屈原《湘夫人》)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愕望不敢与接。(张岱《陶庵梦忆序》)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盼望,期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孔雀东南飞》)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班固《汉书·苏武传》)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王勃《滕王阁序》)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苏洵《六国论》)

3、观察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4、相对、对着

二山东西相望。(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名词

1、希望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2、视野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

3、名望、声望

德高望重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王勃《滕王阁序》)

4、农历十五日左右,太阳西下时月亮正从东升起,遥遥相望。因此,称农历的每月十五日为望日或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

八十八、恶

?

形容词 不好的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 憎恶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疑问代词

何,怎么,哪里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八十九、微

名词

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引申为微小的事。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形容词

1、微小、细微、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阁夜》)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李密《陈情表》)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轻微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庄子《庖丁解牛》)

3、地位卑微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李密《陈情表》)

4、衰败,衰弱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动词

1、没有,除了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副词

1、表程度。稍微,微微,略微。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刘基《苦斋记》)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病间月;(方苞《狱中杂记》)

2、表否定。不,不是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连词

相当于“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复合词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渺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熹微:微明,天未大亮。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X(10个)

九十、悉

副词

表范围。都,全部,完全

赵王悉召群臣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高中教材中使用“悉”一词,仅此一例。

九十一、相

xiàng

名词

1、相貌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孔雀东南飞》)

2、官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动词

1、观察,审察

伯乐相马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苏轼《游沙湖》)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屈原《离骚》)

2、辅助,帮助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xiāng

副词 表彼此,互相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苏轼《赤壁赋》)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苏洵《过秦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韩愈《师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班固《汉书·苏武传》)

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班固《汉书·苏武传》)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李密《陈情表》)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白居易《长恨歌》)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江山相发挥(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欧阳修《伶官传序》)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方苞《狱中杂记》)

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刘基《苦斋记》)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班固《汉书·苏武传》)

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孔雀东南飞》)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孔雀东南飞》)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苏洵《过秦论》)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副有罪,当相坐。(班固《汉书·苏武传》)

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班固《汉书·苏武传》)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0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白居易《长恨歌》)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白居易《长恨歌》)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韩愈《祭十二郎文》)

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韩愈《祭十二郎文》)

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韩愈《祭十二郎文》)

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方苞《狱中杂记》)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相当于代词,有指代作用。可以根据文意译成“我”“你”“他”等代词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孔雀东南飞》)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孔雀东南飞》)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雁也过,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班固《汉书·苏武传》)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班固《汉书·苏武传》)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归有光《项脊轩志》)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燕歌行》)

九十二、谢

动词

1、推辞、拒绝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

2、道歉,请罪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班固《汉书·苏武传》)

3、辞去,辞别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孔雀东南飞》)

乃令张良留谢(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4、感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白居易《长恨歌》)

5、告诉,劝告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九十三、信

形容词

1、可靠地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2、诚信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

引申为诚实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

3、真实的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方苞《狱中杂记》)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名词

1、信用

信义安所见乎?(班固《汉书·苏武传》)

2、信物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信使、媒人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动词

1、信任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班固《汉书·苏武传》)

2、守信用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副词

1、表肯定。确实,实在,果真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表不确定。随意,随便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白居易《长恨歌》) 九十四、兴

xīng

动词

1、起、起来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

2、兴起、发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3、兴办,举办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4、发动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兴盛

大楚兴,陈胜王。(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刘基《苦斋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王羲之《兰亭集序》)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6、使??兴盛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xìng

名词。

1、兴趣,兴致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王勃(滕王阁序))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2、诗歌的表现手法,由景物引起。

赋、比、兴

九十五、行

xíng

动词

1、行走、步行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即夕行步如平常。(方苞《狱中杂记》)

病偻,隆然伏行(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采薇》)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屈原《离骚》)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孔雀东南飞》)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师说》)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夫列子御风而行(庄子《逍遥游》)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庄子《逍遥游》)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白居易《长恨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白居易《长恨歌》)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白居易《长恨歌》)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账灯。(纳兰性德《长相思》)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庖丁解牛》)

尝一日行千里(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客不得已,与偕行。(魏禧《大铁椎传》)

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苏洵《六国论》)

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韩愈《祭十二郎文》)

2、前往

赵王畏秦,欲毋行。(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3、实行,施行,做,实施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方苞《狱中杂记》)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方苞《狱中杂记》)

4、离去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诗经·采薇》)

5、用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7、经历

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李密《陈情表》)

名词

1、古诗的一种体裁

短歌行

琵琶行

燕歌行

2、行为,品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韩愈《祭十二郎文》)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刘基《苦斋记》)

3、动作

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庄子《庖丁解牛》)

副词

将要

行将就木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háng

名词

1、行列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2、辈分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班固《汉书·苏武传》)

量词 行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孔雀东南飞》)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复合词

行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故“行伍”泛指军队。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贾谊《过秦论》》

行李:出使的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复合词

性行:性情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九十六、幸

动词

1、宠幸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司马迁《项羽之死》)

2、皇帝到某处去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3、希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韩愈《祭十二郎文》)

形容词

幸运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韩愈《祭十二郎文》)

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班固《汉书·苏武传》)

副词 侥幸,幸亏,幸而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班固《汉书·苏武传》)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班固《汉书·苏武传》)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王勃《滕王阁序》)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李密《陈情表》)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方苞《狱中杂记》) 不如此,则人有幸心。(方苞《狱中杂记》)

九十七、修

动词

1、修造,修建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贾谊《过秦论》)

2、修理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归有光《项脊轩志》)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屈原《离骚》)

3、修养

修身养性

4、整饬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做,从事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形容词

1、美好,善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屈原《离骚》)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2,、长,高

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刘基《苦斋记》)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名词

长度,高度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庄子《逍遥游》)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

复合词

灵修:神仙。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这里指怀王)

九十八、徐

副词

慢慢地,缓缓地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九十九、许

动词

1、应允,答应

许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项伯许诺(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孔雀东南飞》)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许斋五日(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怒,不许。(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班固《汉书·苏武传》)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2、期望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3、赞同,赞成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名词

地方,处所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魏禧《大铁椎传》)

数量词

约计的数量。如:少许;几许。表示“左右”“上下”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魏禧《大铁椎传》)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魏禧《大铁椎传》)

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魏禧《大铁椎传》)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苏轼《游沙湖》)

代词

此,如此,这,这样

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Y(8个)

一零零、阳

名词

1、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太阳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3、阴历十月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诗经·采薇》)

4、古代哲学概念。阴的对立面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形容词 温暖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长歌行》)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复合词

初阳: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重阳:《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复合词

阴阳:气象、自然规律。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一零一、要

yào

1、重要

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方苞《狱中杂记》)

2、险要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3、简要,切要

要言不烦

yāo

动词

1、通“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约定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3、要挟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方苞《狱中杂记》)

一零二、宜

动词 应该,应当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班固《汉书·苏武传》)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形容词 适宜,合适

一零三、遗

动词

1、遗失,丢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贾谊《过秦论》)

2、舍弃,遗漏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离开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4、遗留

蒙故业,因遗策(贾谊《过秦论》)

漏尽钟鸣,卢生遗表(张岱《陶庵梦忆序》)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归有光《项脊轩志》)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此三者,吾遗恨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weì

动词 送给,给予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班固《汉书·苏武传》)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以遗兮远者。(屈原《湘夫人》)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与可以书遗余(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一零四、贻

动词

1、赠送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注:现行高中教材尽收此一例) 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2、给,被

贻人口实 贻笑大方

一零五、易

动词

1、交换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改变、更换

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方苞《狱中杂记》)

别具本章,狱词无易(方苞《狱中杂记》)

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方苞《狱中杂记》) 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方苞《狱中杂记》)

是以某某易其首者。(方苞《狱中杂记》)

根拳而土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3、代替、替换

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形容词 容易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是疾易传染(方苞《狱中杂记》)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欧阳修《伶官传序》)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复合词

辟易:退避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一零六、阴

名词

1、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2、光阴,时光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3、阴影,树荫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副词。暗中,暗地里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班固《汉书·苏武传》)

复合词

阴阳:气象、自然规律。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一零七、右

名词

1、右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魏禧《大铁椎传》)

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魏禧《大铁椎传》)

而右手揕抗其胸(《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而右手持匕首揕抗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孔雀东南飞》)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古代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谷底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也简称为“右”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4、古代战车由四匹马驾驭,中间的两匹马驾辕叫“服”,辕外两匹马叫“骖”。左边的叫“左骖”,右边的叫“右骖”。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复合词

左右

1、左右:近臣、侍从,身边的人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班固《汉书·苏武传》)

2、旁边,周围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Z(13个)

一零八、再

数词

1、两次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王羲之《兰亭集序》)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孔雀东南飞》)

愿勿复再言。(班固《汉书·苏武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方苞《狱中杂记》)

2、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游沙湖》)

一零九、造

动词

1、制作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往、到

造访

复合词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一零零、知

zhī

名词

1、知识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2、灵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动词

1、知道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知太子不忍(《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采薇》)

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孔雀东南飞》)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孔雀东南飞》)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孔雀东南飞》)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苏轼《赤壁赋》)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班固《汉书·苏武传》)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班固《汉书·苏武传》)

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班固《汉书·苏武传》)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王勃《滕王阁序》)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逍遥游》)

奚以知其然也?(庄子《逍遥游》)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李密《陈情表》)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庖丁解牛》)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魏禧《大铁椎传》)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欧阳修《伶官传序》)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粧点语也。(张岱《陶庵梦忆序》)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人莫知其乐也。(刘基《苦斋记》)

2、了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诗经·氓》)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何以知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班固《汉书·苏武传》)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zhì

名词。通“智”,智慧,明智

失其所与,不知;(《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庄子《逍遥游》)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一一一、致

名词

情致、情趣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动词

1、招致,招来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贾谊《过秦论》)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白居易《长恨歌》) 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韩愈《祭十二郎文》)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庄子《逍遥游》)

2、表达

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3、到达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

4、使,致使,导致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5、捉来,弄来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方苞《狱中杂记》)

6、取得,得到

每岁致数百金。(方苞《狱中杂记》)

副词

尽、极、特别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一一二、质

动词

1、用以作为抵押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方苞《狱中杂记》)

2、询问

质疑问难

名词

1、本质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白居易《长恨歌》)

2、刑具,杀人时用的砧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复合词

质明:天正明的时候。

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苞《狱中杂记》)

一一三、治

动词

1、治理,管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

衡下车,治威严(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医治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3、审理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班固《汉书·苏武传》)

4、惩处、处置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方苞《狱中杂记》)

名词

就是称地方政府所在地为“治”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陶渊明《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一四、诸

1、形容词。众

其上闻及移关诸部(方苞《狱中杂记》)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归有光《项脊轩志》)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怀王与诸将约(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班固《汉书·苏武传》)

南望彭泽、都昌诸山(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韩愈《祭十二郎文》)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归有光《项脊轩志》)

2、代词兼介词。相当于“之于”

投注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王羲之《兰亭集序》)

一一五、贼

名词

1、敌人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高适《燕歌行》)

2、强盗吾数击杀响马贼(魏禧《大铁椎传》)

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方苞《狱中杂记》)

3、作乱叛国的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欧阳修《伶官传序》)

一一六、族

名词

1、家族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2、类

士大夫之族(韩愈《师说》)

3、(筋骨)丛聚集结之处。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庖丁解牛》) 动词

1、灭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形容词。众

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庖丁解牛》)

莫不族布而罗生焉。(刘基《苦斋记》)

一一七、卒

名词

1、差役

禁卒居中央(方苞《狱中杂记》)

2、士兵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欧阳修《伶官传序》)

动词

1、死亡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胥某一夕暴卒,众皆以为冥谪云。(方苞《狱中杂记》)

2、完毕,结束。到??为止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

副词。

表终结。终于,始终,到底,尽,终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孔雀东南飞》)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李密《陈情表》)

副词。通“猝”。仓猝,突然,匆忙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一一八、走

动词

1、古代指疾走,跑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逃跑

弃甲曳兵而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奔向,趋附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趋向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司马迁《史记·项羽之死》)

一一九、左

名词

1、左边

臣左手拔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2、东面。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左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姜夔《扬州慢》)

3、较低的地位。古代以右为尊,左为较低的地位。

4、车上的尊位。古代车上以左为尊。

复合词

左右

1、左右:近臣、侍从,身边的人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旁边,周围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左迁:贬官,降职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一二零、坐

名词。通“座”,座位。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动词

1、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樊哙从良坐。(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陶渊明《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

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张岱《陶庵梦忆序》)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苏轼《赤壁赋》)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白居易《琵琶行》) 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刘基《苦斋记》)

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归有光《项脊轩志》)

引申为乘坐

坐车、坐船

2、坐守

坐以待毙

引申为不劳、不动

坐享其成

3、连坐

副有罪,当相坐。(班固《汉书·苏武传》)

4、犯罪

介词

因为,由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形》)

20xx年8月12日21:12:27完成初稿。

更多相关推荐:
个人荣誉+人生格言

1姓名陈彬彬20xx年3月入司20xx年九月晋升业务主任20xx年4月银钻精英参观上海张江中国平安后援中心20xx年10月荣获小组活动率百分百20xx年10月荣获金华中心支公司业务保费第一名人生格言不抛弃不放弃...

个人人生格言

姓名顾容霞出生年月19xx102学历大专职称销售员职位置业顾问奋斗目标坚定一个信念成功就在眼前人生格言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个人格言

有关奉献付出的名言警句时间20xx01272036来源人生格言点击13982次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2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3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

100句十分精辟的人生格言

100句十分精辟的人生格言1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2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3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

人生格言精选

人生格言精选有心能知有情能爱有缘能聚有梦能圆我们为什么而活着为快乐什么样的人最美自信的人所以我们不但快乐而且自信当一个人看清自己的航行路线是多么迂回曲折的他最好依靠自己的良心作为领航员而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管束...

做人做事的个人名言

做人做事格言警句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精打细算油盐不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

人生格言座右铭

人生格言成功属于永远不放弃的人人生格言人因为梦想而伟大早日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生格言用心血铸就辉煌的明天人生格言机会总在怀疑犹豫中产生在叫好后悔中结束人生格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人生格言倾材足以聚人量宽足已得人身...

经典人生励志格言大全

经典人生励志格言大全勇敢的面对不一定成功但你不面对就一定不成功黑夜的转弯是白天愤怒的转弯是快乐所以有的时候让心情转个弯就好了一天要做三件事第一要笑第二要微笑第三要哈哈大笑小树会大大树会老老树会凋零记得三个尊尊重...

人生格言座右铭,人生座右铭大全

人生格言座右铭人生座右铭大全人生格言座右铭人生座右铭大全1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真正最好的2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3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

经典人生励志格言大全

经典人生励志格言大全勇敢的面对不一定成功但你不面对就一定不成功黑夜的转弯是白天愤怒的转弯是快乐所以有的时候让心情转个弯就好了一天要做三件事第一要笑第二要微笑第三要哈哈大笑小树会大大树会老老树会凋零记得三个尊尊重...

个人愿景格言

个人愿景格言1闭上眼睛深呼吸释放所有的紧张情绪回想一下对我而言意义重大的景象或记忆它可以是我最喜欢的自然景色真实或想象的与某位贵客的不期而遇某种动物的样子或是一次重要事件的非凡记忆任何时候发生的一件对我来说具有...

人生感悟格言大全

人生感悟格言大全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贝壳虽然死了却把它的美丽留给了整个世界人的一生贡献所作所为的意义和价值比人们的预料更多地取决于心灵的生活不要太肯定自己的...

个人人生格言(5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