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4.5.14

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温家宝总理在20xx年12月27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现,如果这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能获得很好的安置,将会影响新型农村的健康发展,农民的稳定增收和农业的不断进步,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劳动力的状况及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一些建议,我们调查小组分别对韩家结庄、黄家庄村进行实地采访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农村就业劳动力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农村劳动力的在思想上有了根本上的转变,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个人外出打工,全家人脱贫致富”的顺口溜在农村广为流传,鼓励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综合分析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劳动力出现以下现状及特点。

1、从年龄、性别结构上看,16-18岁的占农村就业劳动力总量的2%;19-50岁的占76%,50岁以上的占22%。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以19-50岁的青壮年为主,占总量的绝大部分,其它岁数段的劳动力所

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劳动力性别方面,男性劳动力约占60%,女性约占40%,总体上呈现南多女的现象。

2、从受教育程度看,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农村就业劳动力中,小学学历及以下的约占30%;初中学历约占57%,;高中(中专)学历约占11%;大专及以上学历约占2%。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韩家结庄和黄家庄村的劳动力学历以小学初中学历为主,约占总人数的87%。

3、从劳动力就业方向看,两个村根据20xx年统计数据,30%左右的村民从事农业,70%左右的村民从事非农业。在从事非农业的70%村民中,从事建筑业的比例最高,占40%;从事的制造业的约占20%;从事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等职业的约占30%,其它的约占10%,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就业正在向非农业方向转变,在非农业中就业的种类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4、从就业的地域上看,适龄劳动力主要在本村周边的市县就业,约占村民总数的60%,而外出到本市之外就业的村民约占总数的40%,在外出到外市就业的村民主要以发达地区比如说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的省份为主,流向趋于固定性。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的流动趋势主要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但在劳动就业转移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劳动力的在就业上存在盲目性。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外地就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始不断向外转移,但是由于基层就业信息

网络尚未健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就业时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导致盲目性很大。据初步调查统计,在农民外出务工过程中,经中介组织推荐的仅占20%。这些劳动力在就业上的无序化带来很多负面作用,它会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同时增加了流动成本,一些急于实现流动就业的青年,不从自身条件或家庭条件出发,也不办理相关证件,仅凭个人意愿或偏信虚假劳动信息而盲目外出求职,最后往往造成自身找到的工作不理想,甚至上当受骗,损害了自身的利益,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2、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农村劳动力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综合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低。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普遍集中在小学、初中,特别是4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综合素质偏低,导致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变慢,同时制约了劳动力转移的领域。从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务工农民绝大多数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收入少的工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教育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就会受限,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狭小,只能选择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造成一些岗位就业竞争激烈、工资水平低下、文化程度低、缺少劳动技能、市场适应能力弱、就业竞争力差的现象。

3、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差。根据调查,一半左右的的农村劳动力已更换过企业,在同一企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只占40%左右。稳定性差、流动性大是困扰用工单位的一大难题。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几乎所有地方在户籍、医疗、公共就业服务、住房、子女上学以及养老等方面存在地区歧视,农村劳动力无法得到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和待遇,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民工缺乏长期安心城镇就业的信心,就业稳定性差造。还有由于农村土地有偿流转机制不活,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加上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土地已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险,使得农民工不愿意彻底放弃土地,以致成为城乡流动就业的兼职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不利于就业的稳定性。 4、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显示农民参加各种保险的比例不高。除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比例较高,其他的社会保险不仅农民工自己参保的少,企业更是很少为员工购买,农村劳动力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更低。绝大部分农民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如此一来土地就承担了农民生存、发展、就业及养老等重任,具有了社会保障功能。农村劳动力一旦离开土地外出谋生,遇到失业,基本生活就难以保障,其它诸如养老、医疗、子女上学和住房等现实问题更会变得难以解决,所以村民不敢贸然割断与土地的联系,在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好工作时,农民一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承包土地,造成“离乡不

离土,进厂不进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出就业。

三、对策和建议

农村劳动力由于综合素质方面以及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在外出就业等方面存在着劣势,我们小组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建设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各级政府要注意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在基层政府所在地的建立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使农村劳动力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方面接受统一的就业服务,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的经费,使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的全过程享受免费服务,人口较多的行政村也要成立劳动保障室,配备劳动保障协管员,明确职责,并接受乡镇劳动保障站的业务指导,使就业信息能够在用工者与求职者之间形成对接。

2、多组织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想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最主要的是要提高他们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职业学校的教育,以此提高他们的技能,提高在未来职场上的求职技能。同时,各级政府和劳动培训机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帮助农民学习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3、提高外出务工村民的维权意识。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同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以此提高他们维权意识,保护自身的利益。

4、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要继续巩固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加大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力度,使他们的切身利益能够得到维护。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适合所有城乡劳动者在不同用人单位之间自由流动的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对于土地方面,由于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依靠,各级政府要把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就业扶持政策实施范围,并对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给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要求征地企业按一定比例安置被征地农村劳动力,已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虽然现在劳动力就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能很好的解决他们的就业问

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人劳就发〔2006〕02号)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2005〕36号和国发〔2006〕5号文件,做到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我们对全乡**村**个村民作了深入调查。

我们的调查采用了据实填写“**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表”、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座谈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就业方式、就业区域、就业工种、就业收入等作了详细的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现作简要分析如下:

一、被调查劳动力的就业方式以“亲帮亲”、“邻帮邻”和自谋职业为主,有少量劳动力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就业。

二、被调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外出务工劳动力就业工程主要是制造、建筑业,采矿、其他服务业,另有少量人员就业工种不固定。

三、对就业收入的调查,我们发现,文化程度高的月均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而文化程度低的的务工人员月均工资一般为400元至800元,有的低至月均工资300元,仅有少量劳动力月均工资可达近1000元。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响应党和国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的号召,我们建议如下:

一、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不断转变农民的就业培训观念。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农村已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偏少,

同时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偏低。在家务农村民多为老弱病残等农民,对下一代子女的教育缺乏先进的理念,以至于许多学生初中毕业,甚至初中尚未毕业就随父母外出打工,失去了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特别是失去了正规职业学校培训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就业技能等有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农民工素质越来越低,不能从事带有技术性的工作,使就业矛盾愈加突出。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快农村基本实施建设,给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以更多更好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转变农民的就业培训观念,给予必要的政策,鼓励农民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参加学以致用、用以致富的就业培训,并保证就业培训的时间和培训的质量,从而将传统的“亲帮亲”、“邻帮邻”就业方式转变为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结合政府有关部门成批输出。这不但能增强农民工素质,更能为农民工解决许多就业咨询、就业法律等相关问题,节约就业成本,最大限度地节约支出,确保农民工待遇的提高。

二、抓住地方经济特点,加强引导与培训,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比如,某村土地肥沃,宜大力发展种养业。但从以上调查分析来看,从事种养业的劳动力却很少,而且效益并不高。这就说明,我们的技术还很落后,还不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加强引导与培训,从种植养殖入手,用先进技术培训种养能手,致富一个,带动一片。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送农技下乡”活动,不要把农业技术作为某些人谋利的手段,而应成为我们农民共同占有的致富金钥匙,以此才能走出一条致富的小康大道。也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才能真见成效。

三、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并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转移”(我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解是:由农村人口变成非农人口,要在城镇定居下来,并且有就业场所,下岗、退休后应享受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所以,我们认为,在我县大力推进“兴工富县”的新时期,政府部门应广开门路,引进资金技术,开办不同规模的乡镇企业,最大限度地吸收农民,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真正转移。这才叫“离土不离乡,挣钱最荣光”!在吸纳农民工的政策上,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奖励,并鼓励农民工先培训后上岗,让企业与农村劳动力实现“双赢”。对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政府也应组织相应部门专门引导。要从职业培训、就业渠道的拓展上下功夫,要真正地响应党的号召,帮助农民富起来,而不是把职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作为我们培训机构、政府部门

盈利的机会和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我们的工作是求真务实的,我们是真正做到了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的好干部、好党员、好公民!

四、职业教育机构应拓展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时段,鼓励对青年农民进行长期培训的同时,加强对中年农民短期培训。青年农民,特别是初中或高中毕业不久的农民,应大力鼓励他们进行长期职业培训,学到今后工作的技能的职业培训。中年农民民,应提倡进行短期培训,诸如外出务工的必知法律法规,一般行业技能的培训。对于这批农民工,我们应重点加强建筑业的培训等等。

五、解决资金缺口,抓好培训技术关,为农民工撑起一片蔚蓝的天。我们在调查中得知,不少农民不是不想培训,而是担心培训费过高、技术不过硬等问题。鉴于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应从解决“三农”问题,切实贯彻党的“三农”政策的高度,投入资金,补充职业培训的资金缺口,并督促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把好培训质量关,真正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总之,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必须注重实效、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同时,要量力而行,不可操之过急,盲目攀比,更不能成为个别职业培训机构和政府个别有关部门赚钱的手段。我们认为,引导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要遵循“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致;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的原则,政府部门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精心策划、有序组织、合理开展、切实培训就一定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出最大力量。

更多相关推荐:
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近年来,农村的建设正在加快的进行中,在国家的领导下有了很大的发展,我是农村人,自然很关心家乡的发展状况,趁这次寒假,我回家就农村劳动力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是了解家乡最近的发展状况,了解农村劳动…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研报告30多年来市场经济使得整个中国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农业国已经发生变化传统农业渐渐被现代农业取代以我所在的陶唐乡邱坊村为例全村3230人常住人口2950土地2261亩人均耕地仅07亩...

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

xx镇关于农村劳动力情况调研报告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切实理清我镇农村劳动力状况我镇积极按照xx县就业局要求针对我镇男1660周岁女1650周岁劳动年龄段的农业户籍人口及农村常住人口...

关于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烟台大学毕业论文关于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实现...

关于灌南县农村劳动力输出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灌南县农村劳动力输出情况调查报告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富民步伐1一灌南县概况灌南县位于连云港市的南大门濒临黄海四市交界东与盐城的响水相连南与淮安的涟水接壤西与宿迁的沭阳毗邻县域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每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必经阶段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07春行政管理班何小平学号20xx7430011327摘要通过对花明楼镇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就该镇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产生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提出了加快农村剩...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统计部门组织调查专班从今年5月初开始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扎实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入户调查工作此次调查涉及到...

沿口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沿口村人力资源现行状况分析报告为全面掌握我村人力资源情况研究人力资源对我村就业工作的影响探索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路我村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在全村开展了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现根据调查...

20xx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20xx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为认真落实xxx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20xx36号和国发20xx5号文件做到建设现代农业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打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为更好的掌握农民工基...

广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查报告2

广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班级农经小组成员叶辉丽112班20xx10914208马凯燕20xx10914211谢晓红20xx10914212马晓晓20xx10914213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

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