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 动 记 录
单 位:
时 间:20xx年5月18日
地 点:
主持人:
参加人员:
主讲人:各位教师
课题:1、如何才能上好小学科学课
2、如何才能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任选其一)
活动形式:专题研究
记 录 内 容
课题下发时间:20xx年4月30日
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5月18日
一、主持人发言:
新课标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和质疑。
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而新教材只给了我们一个教学的版本,却没给我们具体的教法、学法让我们拿来就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今天请大家把自己平时教学时的好方法,相互交流一下,来提高我们整个一区的综合成绩。
二、各校老师代表开始发言:
八小老师代表周元朝发言:
我针对《如何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谈一下我的见解。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作为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理解教材,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是:课前举例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辩别是非能力,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前举例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好思想品德课,即要立足于课文,又不能局限于课文。因为课文里讲的内容故事大都比较简单,有的故事内容离学生的认识范围比较远,学生是看不见,摸不着。这就需要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学生能经常见到或经常听说过的本地、本校、本班的实例,作为课前的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1、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
课前引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后,再就是要深入学习课文,讲清课文的道理和观点了。这一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要本着“讲清一个故事,学懂一个道理或明确一观点”的原则,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联系小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全力以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生动活泼地、正确地、科学地向学生阐明课文中的道理和观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乐于接受。
2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教师要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和阐明道理及观点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去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和补充课后练习,让学生认真思考、回答
一小老师代表聂世森发言:
我针对《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谈一下我的见解。《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社会赏识教育课,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一门功课一直以来教师都不知从何入手,学生也感觉非常枯燥乏味。一课书中就只有简单的几张图片、几行字,教师上课时大多都只是让学生看看图读读书而已,因而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节课下来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如何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来谈谈我个人的意见。
一、导入有趣精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40分钟的品德课也是如此。无数实践证明:一个精彩的导入有牵千发而动全身之妙。精彩有趣的导入不仅能是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能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目标,而且还能激发是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的要求,紧贴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规定教学任务与目标,创造一个别有新致的导入。思想品德课导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歌曲导入、讲故事导入等。
二、“真实”的教学过程。
课堂上既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要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说,这样就可以实学生在课堂上进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手、动耳,使其在“学中动,动中学”,以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合发展生活”理念实新课程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教材中出现了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属于精心挑选的“美好生活图景”,都实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合主动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了教材中的价值目标。
三、丰富多彩的总结。
每一节课的精彩总结能更进一步地巩固学生对这堂课的认识。我们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总结:1、谈话,2、表演。
所以我认为,只要把握住这三个环节,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事实生活的经验,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就达到了教材中承载的“感受”“体验”的价值目标。 一小老师柳自庆发言:
我针对《如何上好一年级品德与社会课》谈一下我的见解。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蒙胧的。所以,思想品德课要让一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我认为上好一年级思想品德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有些教师认为,一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于是,不愿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教学收效甚微。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儿童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幻灯、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三、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
小学主要是养成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
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一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强化道德观念。
在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学生明理能力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就能够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受到,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总评:
通过今天的研究、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好思想品德课、品德与社会课、科学课、社会课等综合组每一节课必须从心下几方面做起:
1、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造成积极思维的环境气氛。
2、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利用资源优势,开展教学。
4、采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5、自制教具学具,促进实验教学。
6、真正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
活动效果分析和今后要求: 本次活动各老师都能结合自己实际课堂教学来谈如何上好综合科的好方法,发言稿内容充实,在活动中各老师发言积极主动,不讲大话、空话,能结合某一实例来谈效果较好。本次活动达到了活动目的,但对大家提出新的要求:在今后教学中各老师还要进步探索、交
流,来积累更好的教法和学法,提高我们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第二篇: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记录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记录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几年了,但我们使用的《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材一直在变换,因此如何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使教学活动有序地进行,我们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好好地动了一番脑筋,在教学的过程中摸索前进,不断探索,充分调动每一位参与老师的积极性,使《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能很好地开展,并且让学生们喜爱,在新学期的第一次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就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
我们备课组坚持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制度和要求,认真地在教导处得力领导下完成各项任务。开学初,大家就在一起根据本学期的各项要求制定了教学计划,使每位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
2、深入学习新课标,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从新课标中寻找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教学教育工作地开展。通过学习使各位任课老师能更全面地掌握《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心智和特点,更顺利的拓扑入到教学中去。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继续以学习新课标委主要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课程观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工作区,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精神。
3、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学习、生活能力为主。
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平等的首席”、是“山野中的指路人”。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和生活能力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4、向备课环节要质量。
本学期我们采用集体研究,分散重点备课的方式。集合大家的智慧,力求备出有个人特点和优点的课,教学预案中突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课后重视反思和小结。
相信在我们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品德与生活(社会)》在教学中一定能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天空。
5、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也不是平坦的,很多困难正在考验着我们:
(1) 活动内容多,但场地和空间有限;
(2) 收集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课程在安排上有时两节课只隔了一个晚上,学生很难自己去收集,只有老师代劳。
我们也相信,有困难是难免的,只要我们发挥工作和学习的热情,这些困难都会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