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期中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时间:2024.4.13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变形可得:s=vtt=。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v>v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5.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①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最小单位: 0.1℃
  ②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人体)。

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二.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 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

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 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 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三.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 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3.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 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四.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 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

-1840C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780C时为气态)

2. 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蒸发与沸腾。

    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它们虽同属汽化,需要吸热,但其特点是不同的。见表中所列:

说明:

    (1)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温度降低并且有致冷作用。

    (2)不同的液体沸点(沸腾时的温度)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还要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大小而变化。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3)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其自身的温度保持不变。

五.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3、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4、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①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

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5、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

六.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2. 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七.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 凝华现象:

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2. 凝华放热

八.附录:

        ①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⑤云、雨、雪、雹、霜的形成:

      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雨: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下落中,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

      雪:云中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

      雹:夏季,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

      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


第二篇:初二物理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一、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2、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中不能传声。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中最慢。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5、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强弱),与发生体的振幅和距近离发生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生体越远,响度越小。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与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6、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7、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超过50dB。8、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9、声能传递信息,如:隆隆雷声;超声波检测;听诊器听诊;声呐探测。10、声能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粉碎结石;清洗零件。

二、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射击时三点一线;排队看齐;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2、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3、光年是最大的长度单位(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5、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反射现象。6、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分居在法线的两侧)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7、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8、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9、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发生漫反射的缘故。9、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10、应用:潜望镜。11、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如:太阳灶,手电筒、汽车灯头,牙科医生用镜,天文望远镜的反光镜。1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汽车后视镜,马路拐弯处的观察镜。

三、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如:水中筷子变弯,池底变浅,钢笔错位,海市蜃楼,提前看日出,凸透镜成像。2、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6、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7、白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8、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9、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10、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11、白色透明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白色不透明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12、红外线:太阳光谱红端以外人类看不见的光,应用:(1)热作用强。照相——有助于诊断疾病;夜视仪——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浴室暖灯。(2)穿透能力强。遥控器;监测森林火灾;地质勘探。13、紫外线:太阳光谱紫端以外人类看不见的光。特性:(1)化学作用强,照相底片感光;(2)生理作用强,能消毒、杀菌;(3)具有荧光效应,防伪。应用:鉴别古画;验钞;摄影;消毒、杀菌。

四、1、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平行光具有会聚作用。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平行光具有发散作用。3、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

播方向不变。4、透镜焦点(F)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f),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v)。

十二、1、实像的特征:(1)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2)能用光屏承接的像;(3)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4)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像。2、虚像的特征:(1)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2)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看到的像;(3)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照相机照相时在胶卷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4、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会聚光的作用;平面镜起反射光线(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屏幕相当于光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5、放大镜的镜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6、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安装: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7、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u>2f(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2)f<u<2f(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3)u<f(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8、成像规律概括: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9、眼球好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看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变薄,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厚。10、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应佩带镜片是凹透镜的眼镜。11、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后,应佩带镜片是凸透镜的眼镜。

12、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凸透镜。物镜——投影仪,目镜——放大镜。13、望远镜,物镜——照相机,目镜——放大镜。

五、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摄氏温度(C)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2、实验室里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酒精、水银、煤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2)待示数稳定后,且玻璃泡仍留在被测液体中读数;(3)读数时视线与玻璃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3、体温计是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量程:35℃至42℃;分度值:0.1℃。它有一段很细的缩口,能保证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示数不变。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用力向下甩,使水银退回玻璃泡。

4、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状态从一种变成另一种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5、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晶体的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晶体的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处于熔点和凝固点的晶体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6、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7、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散发到空气中去;且水在沸腾时要继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8、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

表面积的大小、表面上空空气流动的快慢。蒸发吸热,使周围的气温降低,具有致冷作用。9、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如:雾、露、“白气”的形成;(2)压缩体积,如:气体打火机液体、火箭的液态氧和液态氢、煤气罐里的煤气。10、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11、常见的升华现象:(1)冰冻的衣服变干;(2)卫生球变小;(3)用久的灯丝变细;(4)干冰升华吸热进行人工降雨和人造烟雾。12、常见的凝华现象:(1)霜的形成;(2)雾凇的形成;(3)窗冰花的形成;(4)用久的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六、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用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2、自然界中只存在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正电荷——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验电器是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道理制成的。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5、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符号“e”,e=1.6×10 C。6、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金属,大地,人体,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7、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8、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负电荷或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9、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叫做电路。(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灯、电炉、电风扇等,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导线——连接各元件的导体)。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是闭合的;(2)有电源。10、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画电路图时:(1)导线要画得横平竖直;(2)元件要分配均匀,不能画在拐角处;(3)所画的电路图要有棱有角,最好呈长方形。1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是断开的。12、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如:节日作装饰的小彩灯。串联电路的特点:(1)只有一条电流路径;(2)用电器互相干扰工作;(3)只用一个开关就可以控制整个电路,且开关的位置不会影响其控制作用。2、用电器并列连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如:家庭电路、路灯。并联电路的特点:(1)不止一条电流路径;(2)用电器互不干扰工作;(3)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本支路。

13、电流(I)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国际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1mA= A,1μA= A。

14、电流表是实验室里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器,正确使用规则:二要(一是电流表要与被测部分串联;二是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二不(一不,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二不,电流表不允许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三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使用电流表的量程,二要看清所使用电流表的分度值,三要看青指针的位置)

15、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 =I2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个支路电流之和(I=I1 +I2 )。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中考必备)

20xx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CREEK1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声现象知识归纳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三光现象知识归纳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五物体的运动知识对那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七力的知识归纳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九力和运动知识归纳十简单机械和功知...

河北省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河北省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

中考物理考点知识总结

中考物理考点知识总结第一部分历年考卷分析一题型中考物理满分为85分和化学一起答两个半小时那么物理差不多有一个多小时可以用答题时间完全够用所以要求我们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稳大家在刚进考场的时候难免会紧张那么怎么让自...

20xx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20xx中考物理复习中考物理必考点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热学1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量程最小刻度玻璃泡弯曲细管使用方法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总复习基本物理量公式定律和规律总结已会的划线删除不懂的及时求教易忘的留下强化物质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一是实体物质如空气水铁等二是场物质如电场磁场电磁场2物质的状态变化判断发生何种状态变...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记住的常量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

20xx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20xx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物理量单位公式名称符号名称符号质量m千克kgmpv温度t摄氏度C速度v米秒msvst密度p千克米kgmpmv力重力F牛顿牛NGmg压强P帕斯卡帕PaPFS功W焦耳焦JWFs功率P瓦特瓦wPWt电流I安培安AIU...

上海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上海中考必考知识归纳总结声与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最慢3乐音声音三要素音调声音的高低与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粗细松紧长短都与音调有关响度声音的...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