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综合实践报告

时间:2024.3.19

测绘工程专业

专 业 综 合 实 践 报 告

 

专业综合实践成绩评定表

目   录

1、实习目的····························································1

2、实习时间与地点····················································2

3、实习内容····························································2

 3.1控制测量·················································2

 3.2点位放样·················································4

 3.3沉降观测·················································7

3.4基准点观测··············································11

3.5沉降点观测··············································12

3.6沉降观测数据处理·······································15

3.7资料整理················································16

4、实习体会···························································16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国际花园项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故而开展毕业实习必不可少。毕业实习是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在校期间最后一次全面性、总结性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我们大学生走出校园的第一个舞台以及告别学生角色的一个桥梁。平常学到的都是书面上的知识,能不能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工作中是我们能否适应社会的基本体现。如果不能巧妙的应用理论知识,我们学的再好那也是纸上谈兵。而毕业实习正好就给了我们一个在投身社会工作之前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联系起来的机会,通过毕业实习,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三点宝贵的财富:一是加深对职业与行业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职业,二是为从学生向职场人士转变做准备,三是增强在进入工作岗位时的竞争优势。通过毕业实习,从找工作到找到工作到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点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体会到很多,相信此次经历多我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1.实习目的

1、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毕业实习,就是使学生校外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的,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课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水准仪、全站仪以及GPS的理解与使用,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3、毕业实习是我们在校外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以后的一次综合性生产技能锻炼实习,其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测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实习时间和地点

1、实习时间

本次实习于20##年3月1日开始, 20##年4月1日结束。

2、实习单位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国际花园项目部

3.实习内容

3.1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施工的基础,对建筑物的控制测量一般布设成方格网形式,为了便于施工,其坐标系采用假定坐标系,坐标轴平行于建筑物的主轴线。工程控制网的布设,一般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

在工程开始施工前,首先通过测量把施工图纸上的建筑物在实地进行放样定位以及测定控制高程,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基准。这一步工作非常重要,测量精度要求非常高,关系整个工程质量的成败。假如在这一环节里面出现了差错,那将会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在施工行业里也发生过类似工程质量事故:图纸上建筑物的正北方向变成了正南方向,事故的处理结果是:把已经建好的房子重新砸掉,再从零开始。可见建筑物的定位测量是多么的重要。

在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一旦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将会引起原承台设计的变化,从而增加了工程成本。严重的桩位偏差将会导致桩位作废,需要重新补桩等处理措施,一方面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另一方面,改变了原来的受力计算,对建筑物埋下了质量的隐患。

在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从而能保证垫层及砖胎膜的施工质量,对与采用外防水的工程意义尤为重大。另外垫层及桩头标高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保证底板钢筋绑扎是否超高,底板混凝土施工平整度的最有效措施。

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在这一个环节里面,容不得有半点差错。否则将导致严重的质量事故发生。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3.1.1  高程控制的网点布设要求

(1)对于建筑物较少的测区,宜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对于建筑物较多且分散的大测区,宜按两个层次布网,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观测点与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2)控制网应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和高程路线。扩展网亦应布设为闭合或附合高程路线。

(3)每一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应少于3个;对于小测区,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但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在建筑区内,点位与临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临近建筑物基础的深度。在建筑物内部的点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地基土压缩层的深度。

(4)工作基点与联系点布设的位置应视构网需要确定。作为工作基点的水准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

(5)各类水准点应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

3.1.2  高程测量精度等级和方法的确定

(1)测量精度的确定

先根据表1,确定最终沉降量观测中误差;再根据公式(2)或公式(3)估算单位权中误差μ;最后根据μ与表1的规定选择高程测量的精度等级。

(2)测量方法的确定

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当测量点间的高差较大且精度要求较低时,亦可采用短视线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3.1.3  几何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见表1、表2和表3)

                        1    仪器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注:光学测微法和中丝读数法的每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水准观测的技术指标

      3  水准观测的限差要求(单位:mm

注:n为测站数。

3.2 点位放样

3.2.1工程放样

放样是测量工作者把设计的待建建筑物的位置和形状在实地标定出来,在建筑工程测量中也叫定位。如果设计人员已经给了各建筑物的主要角点坐标,或者给定了一些特征点坐标以及建筑物的形状和大小,测量人员找到与设计同一坐标系的控制点,进行控制测量,将坐标系统引到待建建筑物的场地附近,采用全站仪的放样功能,很容易测出待建建筑物的实地位置。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对比,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3.2.2准备工作

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3.2.3极坐标法放样

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

3.2.4质量保证措施

(1)放样使用的所有数据、施工详图,实行一对一的校核制和责任制。

(2)定期和不定期对测量仪器工具进行检验、校正,维护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中。

(3)定期和不定期对控制点、基准线、进行复测,确保其准确与有效。

(4)对现场所有放样点进行检查、核对,避免出现错误。

(5)在设备安装工程中,定期严格检测布设的安装基准点,每个单项工程完工后,都进行安装基准点复测,以确保安装质量。

(6)做好控制点保护,必要时,修筑通向网点的道路、防护栏,为安全、优质测量创造条件。

3.2.5误差处理

施工放样的成果通常是即刻(或数小时后)交付使用,往往不能等待再去检查成果的正确性。这就要求放样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处处要有自我校核条件,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尽量避免误差出现

一般工程放样的平差工作都是在现场进行的,因此,常将这类在现场消除测量误差的方法统称为现场平差。如在测放一个方向线时,采用正、倒镜定点,而后在现场取两方向线的中点作为最后方向值等方法。在所有建筑领域中,对测量放样的精度要求具有严密性和松散性两个方面的特性。严密性指工程建筑物必须保持其构件严密的相互关系,即在放样中具有较大误差时,则会有损于工程质量。松散性指松散的建筑部位,彼此间联系松驰。这类工程部位,虽在设计图纸上有三维尺寸的规定,但在施工时,可予以不同程度的伸缩,因其放样后果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远比严密性的部位要宽松得多。

在放样工作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严密区段保证严密性,以满足建筑标准要求,而将由于控制测量所带来的误差平摊于工程部位松散的区段中, 使它对工程质量不产生任何影响,从而达到现场平差的目的。它和一般平差任务不同之处是:误差并未消除,不过是将其挤放于一个对工程质量不产生影响的区段,而将其“吸收”罢了。可采用以下平差手段达到这一目的:

第一,对严密部位,一般采用本身主轴线为基本控制去进行放样。即不论控制网布设的精度如何,一旦利用其测设主轴线后,该工程部位就以该轴线为基础了,这样就保证了建筑物的相对严密性;

第二,所有轴线的测设,应在主轴线的基准上进行,以避免再由控制网测设,而将控制网本身的测设误差带入严密区段;

第三,在施工过程中,所有轴线的测设定位,应具有一次性,切忌反复变更造成轴系的混乱。

3.2.6复测工作

测量复测(检查测量)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复测的目的是检查建筑物(构筑物)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往发生的施工测量事故,大都是忽视复测工作所造成的。

施工测量人员要对设计图纸上的尺寸进行全面的校核,校对总平面上的建筑物坐标和相关数据,检查平面图和基础图的轴线位置、标高尺寸和符号等是否相符,分段长度是否等于各段长度的总和。矩形建筑物的两对边尺寸是否一致,局部尺寸变更后,是否给其他尺寸带来影响。

建筑物定位后,要根据定位控制桩或龙门桩,复测建筑物角点坐标、平面几何尺寸、标高与设计图纸上的数据是否吻合,是否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建筑物的方向是否正确,有无颠倒现象,有没有因现场运输车辆将桩碰动,造成位置偏移等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施工现场引进水准点后,要进行复测并应往返观测两次。测设±0 水准点时,一定要校核好图纸上每个数据,防止用错高程而造成整栋建筑物高程降低或升高的严重后果。

对外业实测记录,应换另外一名测量员进行全面复核。可用加法还原检查法,利用校对公式或采取其他方法查原始计算项目,发现错误及时解决。

      3.3沉降观测

3.3.1 沉降观测的目的

监测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沉降),以确保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3.3.2沉降产生的主要原因

(1)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土壤的物理性质等;

(2)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即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及动载荷(如风力、震动等)的作用。

3.3.3沉降观测的原理

定期地测量观测点相对于稳定的水准点的高差以计算观测点的高程,并将不同时间所得同一观测点的高程加以比较,从而得出观测点在该时间段内的沉降量:

                                      (1)

式中:i——观测点点号;

      J——观测期数。

3.3.4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挖填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临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右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3.3.5  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气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普通观测点的埋设见图1,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见图2。

 

3.3.6  观测精度要求

(1)先根据表4,确定最终沉降量观测中误差;

     4 最终沉降量之观测中误差的要求              

(2)再以最终沉降量观测中误差估算单位权中误差μ,估算公式为:

                        (2)

                        (3)

式中:——沉降量s的观测中误差,mm;

——沉降差Δs的观测中误差,mm;

——网中最弱观测点高程(H)的权倒数;

——网中待求观测点间高差(h)的权倒数。

3.3.7  观测周期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载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2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月观测一次。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要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3)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几天一次、或逐日、或一天几次的连续观测。

(4)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有几种方法进行判断:A.根据沉降量于时间关系曲线来定;B.对重点观测荷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期观测中,每期沉降量均不大于倍测量中误差,则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C.对于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3.3.8  沉降观测的工作方式

作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水准点一定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水准点必须设置在受压、受震的范围以外。同时,水准点与观测点相距不能太近,但水准点和观测点相距太远会影响精度。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沉降观测一般采用“分级观测”方式。将沉降观测的布点分为三级: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分两级进行:

(1)水准基点——工作基点;

(2)工作基点——沉降观测点。

工作基点相当于临时水准点,其点位也应力求坚固稳定。定期由水准 基点复测工作基点,由工作基点观测沉降点。

如果建筑物施工场地不大,则可不必分级观测,但水准点应至少布设3个,并选择其中最稳定的一个点作为水准基点。  

3.4  基准点观测

3.4.1  观测内容

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之间的高差,水准路线宜构成闭合形式。

3.4.2  观测周期

基准点观测的周期一般为1天或半天,即1天观测1次或1天观测2次。

3.4.3  精度要求

精度要求为:每公里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不大于0.5mm,即:

                  ≤0.5mm                       (4)

                      =1/                            (5)

式中:——各测段往返测高差之差值;

n——测段数;

——各测段的权值;

——各测段水准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

3.4.4  观测方法

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3.4.5  具体措施

(1)观测前,仪器、标尺应晾置30min以上,以使其与作业环境相适应;

(2)各期观测应固定仪器、标尺合固定观测人员;

(3)各期观测应固定仪器位置,即安置水准仪时要对中;

(4)读数基辅差互差ΔK≤0.4mm

3.5  沉降点观测

3.5.1  观测内容

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工作基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的高差,水准路线多构成闭合形式,或在多个工作基点之间构成附合形式。

3.5.2  观测周期

不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大坝变形观测是长期的,沉降观测的周期一般为半,即每天观测2次。

3.5.3  精度要求

大坝沉降观测最弱点沉降量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1mm的精度要求,即:

≤±1.0mm

3.5.4  观测方法

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变形测量等级取“一级”或“二级”。

3.5.5  具体措施

建筑物沉降观测大部分观测是在建筑外廊进行的,有的建筑构造复杂,作业不便;为了保证精度,除执行国家规范的有关规定外,还根据生产单位的作业经验,对沉降观测补充如下具体措施: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3个以上水准点,其间距不大于100米;(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2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待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5)统计表汇总

①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②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③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可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对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还可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①每次观测前(包括进出廊道前后),仪器、标尺应晾置30min以上;

②各期观测应固定仪器、标尺合固定观测人员;

③设置固定的架镜点和立尺点,使每次往返测量能在同一线路上进行;

④仪器至标尺的距离不宜超过50m,每站的前后视距差不宜大于1m,前后视距累积差不宜大于3.0m,基辅差误差不得超过0.40mm。

3.6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

3.6.1  观测资料的整理

(1)校核:校核各项原始记录,检查各次变形观测值的计算有否错误;

(2)填表:对各种变形值按时间逐点填写观测数值表;

(3)绘图:绘制各种变形过程线,建筑物变形分布图等。

3.6.2  沉降观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

(1)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即发生回升现象

在第二次观测时即发现曲线上升,至第三次后,曲线又逐渐下降。发生此种现象,一般都是由于首次观测成果存在较大误差所引起的。此时,如周期较短,可将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而采用第二次观测成果作为首测成果。因此,为避免发生此类现象,编者建议首次观测应适当提高测量精度,认真施测,或进行两次观测,以资比较,确保首次观测成果可靠。

(2)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多半施因为水准基点或沉降观测点被碰所致,如水准基点被压低,或沉降观测点被撬高,此时,应仔细检查水准基点核沉降观测点的外形有无损伤。如果众多沉降观测点出现此种现象,则水准基点被压低的可能性很大,此时可改用其他水准点作为水准基点来继续观测,并再埋设新水准点,以保证水准点个数不少于三个;如果只有一个沉降观测点出现此种现象,则多半是该点被撬高(如果采用隐蔽式沉降观测点,则不会发生此现象),如观测点被撬后已活动,则需另行埋设新点,若点位尚牢固,则可继续使用,对于该点的沉降量计算,则应进行合理处理。

(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产生此种现象一般是由于水准基点下沉所致。此时,应根据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来判断出最稳定的水准点,以此作为新水准基点,将原来下沉的水准基点废除。另外,埋在裙楼上的沉降观测点,由于受主楼的影响,有可能会出现属于正常的渐渐回升的现象。

(4)曲线的波浪起伏现象

曲线在后期呈现微小波浪起伏现象,其原因一般是测量误差所造成的。曲线在前期波浪起伏所以不突出,是因下沉量大于测量误差之故;但到后期,由于建筑物下沉极微或已接近稳定,因此在曲线上就出现测量误差比较突出的现象,此时,可将波浪曲线改成水平线。后期测量宜提高测量精度等级,并适当地延长观测的间隔时间。

3.7 资料整理

 所有观测数据,应随测随记。严禁转抄、伪造。文字与数字应力求清晰。记录数字中尾数读错不得更改,应划去重测,对取用的已知资料,均应由两人独立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使用。所有观测放样手薄,必须保持完整。不得缺页、空页。施工测量成果(包括观测记薄、放样单、放样记载手簿)图表(包括地形图、断面图、放样图、各种控制计算资料),应统一编号,妥善保管,分类归档。现场作业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仪器安全,禁止冒险作业。

4、实习体会

通过实习,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加深对测量技术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测量急速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工程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通过完成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这次的毕业实习,让我再一次的深刻理解了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要团体合作,只有在小组的密切合作和高度团结下才能使实习任务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在建筑单位的实习也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我们一个小组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充分认识到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另外实习小组的气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实习的进度,而这些都是在测量实习之外所不能体会到的。就整个实习过程而言,此次外业实习的每个步骤都已了然于胸,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已基本掌握,这样来讲,也就没有太多的问题了。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锻炼了实际的动手能力,让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让我在未来面对选择时更有信心和勇气。我不仅从此次专业实习中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经验和基本技能,还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合作的工作能力,培养我们在施测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使用技能,提高了数据计算能力和对数据的敏感程度,并对测绘在建筑单位的施工放样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课堂上很少接触、注意到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对于我们来说,有了一定雄厚的知识基础才可以决定上层建筑。因而此次实习不仅让我积累了许多经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因为我们大家都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真理!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即将毕业的最后一次实习,这一理论与现实连接的重要环节,更深刻的体会了实物与图纸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明白了图纸它要显示什么样的物件,有的在图纸上看不懂的地方在实物的面前就显的那么简单明了。从一个测量员一跃成为一个施工员,说实话,我的压力很大,在学校图纸很少有用到,到了工地知道了图纸的重要性,每天的放点位,抄平,做结构,真的很累。但是一天的劳累之后我会觉得很充实,我实现了我的价值,也学到了很多不曾知道的施工技巧。总之,这次实习真的让我的收获很大,在此谢谢实习单位的给予我机会锻炼自己。总之,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难忘的。最后,再一次感谢学校领导和学院领导给于我这次毕业实习的机会,感谢带我实习的 指导老师,这次的毕业实习将是我们踏出校园的最后一次实习,我倍感珍惜,同时也为我们即将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事业基础。

更多相关推荐:
模板-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小二号粗黑体居中办学单位具体办学单位年级专业年级专业层次学生姓名准考证号指导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提交日期年月日小三号宋体说明封面推荐用230克浅兰色皮纹纸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边距...

论文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毕业设计论文20xx届题目浅议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系经济贸易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二一一年五月目录1企业简介与实...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二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年月日目录一毕业综合实践技术总结1一实习单位概况n二实习岗位工作描述n三工程项目概述n四项目内容实施方案n五工作内容及成果n二毕业综合实践周记...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范文模版

题系专班学指导教师李X二目录摘要2一前言3二不同色彩模式对印刷品的影响3一RGB模式3二CMYK颜色模式344参考文献51XX印刷厂综合实践报告摘要正文小四宋体关键词小四宋体152一前言一级标题顶格宋体四号加粗...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学院姓名学号专业实习单位毕业综合实践报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同时…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毕业综合实践题目机器人操作系统专业汽车电子专业班级汽电1109班学生姓名郭伟杰学号05110910指导教师赵汝淮上交时间20xx年04月05日目录摘要1一前言2二机器人的结构...

毕业实践报告范本1

毕业实践报告专业班级机电一体化技术091学生姓名金剑华学号班级序号19实践性质顶岗实习实践成绩指导教师谌刚长江职业学院工学院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毕业实践任务书毕业实践工作鉴定摘要讨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改变整个机...

毕业综合实践总结报告

毕业综合实践总结报告届二级学院部商贸流通学院P712109指导教师学院张鋻民指导师傅企业叶振满20xx年4月26日目录毕业综合实践总结报告1一实践单位简介1二实践目的1三实践时间1四实践岗位1五策划书形成过程1...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电子电气工程系二一四年四月十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前言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梯数量快速增长根据国家质...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综合实习报告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姓名岑燚冬学号12256533年级班级工程造价专科20xx级4班实践单位中国四海工程公司重庆有限公司实践时间20xx031620xx0515指导教师龚...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范文2-旧版格式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高职高专毕业实践报告用纸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高职高专毕业实践报告装订线题目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1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高职高专毕业实践报告用纸摘要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模板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班级电测0904学生姓名邹雄发指导教师冯利峰上交时间20xx年5月10日毕业综合实践题目电脑销售行业的现状发展和前景目录前言11实习企业概况211通信行业现状...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