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20## /20## 学年 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课程设计
题 目 : 尺寸检测和材质检测控制
专业班级 : 自动化一班
学生姓名 :
学 号:
指导教师 :
设计周数 : 2 周
设计成绩 :
20## 年 6 月 27 日
1.课程设计目的
1.1设计目的
通过此次尺寸检测和材质检测控制课程设计,熟悉并掌握s7-200系列PLC梯形图的设计及其开发软件V1.0 S7-200 Explorer的使用。通过I/O的地址分配了解熟悉PLC224的接口。
同时通过使用力控组态软件使系统运行更直观化的表示出来,使用力控5.0进行设计,加深我们对PLC和监控组态的认识和使用,融会贯通其图形设计及编程思想,培养并加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另外要熟悉伺服电机的驱动参数。
1.2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2.1设计内容:
当接到工件后,托料盘上升至顶端,由传感器识别工件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若“合格”,托料盘下降至中部停稳后,推料气缸工作,将工件推出,工件将沿滑槽到下一单元,当下一站单元识别工件已到位,这时停在中部的托料盘继续下降到底端,等待下一工件的到来;若“不合格”,托料盘直接下降至底端。将不合格工件,推入废料槽。当材质检测单元接到工件后传送带开始转转动,带动工件向后运动,其间经过三个传感器,来识别工件的材质,到达检测完成位置后发出信号由下一个工作站将工件取走,传送带停止转动,等待下一个工件的到来。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进行系统的模拟实验。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1.2.2动作要求:
1、托料盘上升
2、 托料盘到达顶部,需要延时(进行检测)
3、 根据测量结果,托料盘下降到中部或底部推料
4、记录检测结果
技术要求:
1. 托料盘到达顶部,需要延时(进行检测);
2. 根据测量结果,托料盘下降到中部或底部推料;
3. 托盘不得超过极限位置;
4. 由变频器驱动三相交流电动机来完成工件在传动带上的运动和停止;
5. 在本系统中,在完成可编程控制器为下位机的相关控制程序的基础上,用组态软件编程实现上位机的控制及其相关监控界面。
6. 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数据完整、结论明确。
2. 课程设计正文
2.1 尺寸检测单元
2.1.1 硬件设计
1)方案设计:
1.PLC概述:
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
2.方案概述:
该系统单元共有七个输入点,分别为:启动/停止,复位,单步,自动/手动,托盘上极限,托盘下极限,推料,五个输出点:正转,翻转,空载,使能,推料。接通启动按钮,当传感器有信号时,伺服电机运行;托盘上升到上极限,延时之后检测是否符合要求,托盘下降,如果符合要求,下降到中部,推料动作;如果不符合要求,下降到底部,推料动作。单步即实现整个过程的每个步骤单独运行,各部为:开始到上极限,上极限到中部,上极限到下极限。
3.PLC选型及I/O地址分配
本系统结构已经选定S7-200CPU224的PLC,满足操作要求。其I/O地址分配为:
2) 单元电路
由于本系统PLC已经连接好线路,故电气连接电路不用设计,PLC控制输出输入控制接线图如下
2.1.2 尺寸检测单元软件设计
1)系统分析设计:.本课题是通过PLC和组态软件来实现储料单元控制系统设计。该系统单元共有七个输入点,分别为:启动/停止,复位,单步,自动/手动,托盘上极限,托盘下极限,推料,五个输出点:正转,翻转,空载,使能,推料。通过PLC和组态软件来实现气缸的推出与收回两个方面的控制。
2)系统实施及程序:
主程序:
子程序:
2.2 材质检测控制
2.2.1 材质检测控制硬件设计:
1) 方案设计
1.方案概述
该系统单元共有八个输入点,分别为:启动/停止,复位,单步,自动/手动,复位位置,金属材料,磁性材料有无工件。三个输出点:速度1,速度2,速度3。接通启动按钮,电机以一定速度开始运行, 运行到三个传感器时进行检测,区分金属材质。
2)单元电路
由于本系统PLC已经连接好线路,PLC控制输出输入控制接线图见下图
2.2.2材质检测控制软件设计
材质检测单元程序:
2.3 系统运行调试
当PLC软件程序及监控组态程序编制结束且软件调试成功后,进行系统调试。按照正常的控制步骤分阶段将各个控制步骤逐一进行测试,确保每个环节正常无误。然后进行整个控制过程的连贯运行。当一切测试正常后,再进行模拟故障告警情况的调试。当所有测试均正常后,系统调试结束。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十分仔细逐步调试。
3.课程设计总结
通过这次设计实践。我学会了PLC的基本编程方法,对PLC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对理论的运用中,提高了我们的工程素质,在没有做实践设计以前,对于知识的撑握都是思想上的,对一些细节不加重视,当我们把自己想出来的程序与到PLC中的时候,问题出现了,不是不能运行,就是运行的结果和要求的结果不相符合。通过解决一个个在调试中出现的问题,使得我们对PLC 的理解得到加强,同时也看到了实践与理论的差距。
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不停的讨论问题,从而使我们尽可能的统一思想,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方向,并且这样也是为了方便最后设计没有太大的分歧。讨论不仅是一些思想的问题,还可以深入的讨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处理问题要快一些,少走弯路。多改变自己设计的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好要不停的改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方便自己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我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没有过深入的交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同时在一定的阶段共同讨论,以解决分工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大家积极发言,提出意见,同时我们还向别的同学请教。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方案得到实现,积极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通过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案。在这过程中也提高了我们的表达能力.
4.参考文献
[1] 殷洪义.可编程序控制器选择设计与维护,2002,11:151-162
注:此表必须在同一页面。
第二篇:PLC实验(训练)项目及报告
PLC 控 制 技 术
实 验 报 告
时间: / 学年 学期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红河学院 工学院自动化系
PLC 控 制 技 术
实验项目安排
说明:
1、学生可在上列实验项目中自选实验项目,但必须完成8个以上的项目内容;
2、除项目中指定的实验内容外,必须按要求准备并完成“设计型自主实验”内容。
PLC实验(训练)项目报告(一)
部门:工学院 自动化系 实验日期: 20##年 月 日
PLC实验(训练)项目报告(二)
部门:工学院 自动化系 实验日期: 20##年 月 日
PLC实验(训练)项目报告(三)
部门:工学院 自动化系 实验日期: 20##年 月 日
PLC实验(训练)项目报告(四)
部门:工学院 自动化系 实验日期: 20##年 月 日
PLC实验(训练)项目报告(五)
部门:工学院 自动化系 实验日期: 20##年 月 日
PLC实验(训练)项目报告(六)
部门:工学院 自动化系 实验日期: 20##年 月 日
PLC实验(训练)项目报告(七)
部门:工学院 自动化系 实验日期: 20##年 月 日
PLC实验(训练)项目报告(八)
部门:工学院 自动化系 实验日期: 20##年 月 日
PLC实验(训练)项目报告(九)
部门:工学院 自动化系 实验日期: 20##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