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rst
今天老师给我布置了新的任务—给悦来公司做一个学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的完成时间为一个月左右,根据过去的经验,考虑项目变动的可能,我决定在两周内将项目大致做完。为了尽快尽可能好的完成工作,首先我通过老师要到了一些当地的规划情况,然后又登陆重庆两江新区政府官方网站认认真真的阅读了所有相关信息。根据得到的信息,我大致了解了政府规划的基本要求以及学校所在地悦来镇的基本情况。从这些信息大致可以看出,在悦来镇建立一个小学是有必要的,首先能够提高当地教育水平,满足当地居民子女上学的基本要求;其次对两江新区及重庆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下午通过跟老师沟通,基本建立了研究的基本工作内容以及报告的基本模块。小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之前做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的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相同之处在于大纲与之前做过的基本相同,但不同之处在于侧重点不同,以往的研究较多侧重于经济研究,即投资汇报研究。其次,对学校的研究尤其是对小学的可行性研究有几个需要特别注重的关键点,这几个关键点是保障小学正常教学的关键点。即学校配套设施的研究、功能搭配研究、校内外安全保障研究。
Second
随着编制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建设悦来小学的社会背景分析,和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研究。从这几个大块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建设悦来小学是完善当地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当地居民子女上学的根本需求,也是两江新区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保障。然而,从悦来小学意向建设地的基本情况及悦来小学的建设施工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悦来小学的建设会暂时对当地居民的居住出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且会带来一些噪音、固体垃圾等污染。我及时向老师反馈了我的研究调研结果,老师看过调研情况后说:从调研结果看出,悦来小学的建设是有必要的,是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和当地发展的基本需求,虽然建设会对当地带来影响,但这些影响可以通过其他经济措施来减弱。在老师的启发下,我进一步列举了可能会对当地带来较大影响的几个影响因素,主要是交通堵塞因素、噪音污染因素及基础土方施工带来的扬尘问题。考虑到会出现工期较紧的问题,会进一步加剧这些影响因素带来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主要研究了相应的弥补或减轻措施,主要是构建科学地替补行车线路、严格施工审批制度和监督制度。将这些问题反映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上,为将来的环境管理提出了管理重点及问题解决的关键点。因此我在报告中详细展开并论述了这一部分,我的观点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3st
刚到巴南旭辉城项目部几天,自己也对旭辉城项目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旭辉城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总体规划建筑面积达25万亩;从交通便捷度来看,旭辉城两面临街,南临龙海大道,北靠渝南大道,旁边有轻轨3号线经过,交通十分便捷。从地段潜力来看,旭辉城紧邻巴南区政府,万达广场,地段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根据地段特点及旭辉对未来龙洲湾的发展预测,旭辉城项目业态主要有高层住宅、高档洋房、LOFT、SOHO、写字楼和商业,其中高层住宅属于第一期,高档洋房属于第三期,其他的属于第二期。
目前旭辉城正在建第一期和第二期,第一期的基础已经结束,正在施工主体工程,第二期刚开始基础施工,由于第一期地处还没有到达基坑填埋阶段,所以第二期的挖方不能用于第一期的土方回填,必须运出去。根据经理安排,我主要参与第二期基础工程施工,从施工流水上,二期又分了两个区施工,第一区是26#、27#、28#楼及附属工程施工,二区是24#、25#、29#楼及附属工程的施工,目前正在进行一区基础工程的施工。
26#、27#楼都是19F,100m的LOFT;29#楼是29F,100m的SOHO。我主要参与26#,27#楼的桩基础施工管理。26#,27#楼都是框架结构,基础是桩基础,施工方式是人工挖孔桩。
4st
在旭辉城项目部实习了两周多了,也慢慢适应了项目部的工作节奏和工作氛围。我也在这一段学习了不少知识。我的工作也从刚开始的边角工作逐步转向正规划了。在刚开始的工作中,我主要负责清查现场施工班组、施工机械的工作数量,这些工作主要是为了保障施工工期,监督施工单位投入足够的人和设备,保障施工能够按照工期计划正常进行。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在做这个工作时,我自己做了一个表格,按照表格去实际审查投入的班组和机械数量,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下到现场去统计三次,如果三次统计数量有较大变化立即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在这个阶段我还认真学习了负责楼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并借助相应图集对施工图中不是很了解的地方详细学习。由于近期工作是桩基础工程的施工,我重点对桩基础的结构施工图进行深入了解,让自己了解桩基础位置,桩基础钢筋及混凝土型号,桩基础插入深度等。
随着我对项目工作的熟悉,我的工作也逐渐步入了正规,我也从刚开始只负责对施工投入量的监督到参与对日常检查巡视、与总包单位沟通发现的问题及督促措施落实情况,参加监理例会、参加基础孔桩验收、钢筋验收等。在这一阶段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自己的错误率,我独立学习了桩基础施工工艺,桩基础验收规范等知识,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发现问题。同时在每天工作结束,我都会要求自己总结自己工作得失,并为第二天的工作作出计划,保障自己能够不拉下、不拖后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在这阶段工作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对桩基础施工工艺的了解,以及在管理中与各方沟通协调的能力。同时这阶段的工作也让我了解到了工程中变更的不可避免性,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5st
从前一段的新闻了解到国内建筑寿命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建筑甚至还没正式交付使用就被拆除了。个人感觉可以将此作为一个研究点,跟老师谈了我的想法,老师说:他也很早就注意到了建筑短命的这个问题,由于一直没有时间才一直没有进行研究。通过跟老师交换意见我决定着手对我国国内建筑物实际寿命情况进行研究。
在实际操作中,我计划按照写论文的顺序对建筑物寿命这一课题进行研究,首先是对我国建筑物实际寿命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及借助其他学者的统计结果得出我国建筑物实际使用寿命数据,根据网络上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建筑短命现象十分普遍,学者们的研究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较多学者对我国建筑物使用寿命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建筑物平均实际使用寿命在20-30之间。这和设计年限相差甚大。为了深入了解建筑物短命会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又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对建筑物过早拆除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短命会造成无法想象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给我国的环境带来难以恢复的巨大灾难。研究结果与我们之前的想法大体一致,这也就说明我们之前对我国建筑物短命的判断是正确的,我们的研究是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的。
发现问题是较容易地,解决问题才是最难得。接下来是研究导致建筑物短命的机理,也就是寻找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建筑物还没到预计的使用寿命就被拆除了,这一部分才是预想的研究重点。为了正确科学地寻找这些影响因素,我首先进行大量的文献研究,找出学者们研究的影响建筑物寿命的因素,接下来通过专家访谈的方法再次补全因素。有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专家对因素打分情况数据。为了降低打分的主观性,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我们采用了模糊因子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通过分析得出了如城市规划、土地价值等因子。为了表征这些因子的重要程度及关系,老师提出了影响建筑寿命树模型,将建筑物实际寿命比作大树,将分析得到的因子看成树干,因素看出树叶,树叶和树干共同决定了整个树的高度,这个高度也就是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寿命。
这几个大块研究结束后,对建筑物寿命课题的研究也基本定型了,接下来是对之前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成文的阶段,也是关键的收获阶段。在这一阶段的中,我和老师又一次次的整理文章脉络,对提出的观点进行一次次的修改,最终文章才确定出来,回首整个过程,感觉自己收获颇丰,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基本掌握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对我将来工作学习意义重大;第二是在文章写作中,通过一次次的修改,我对一般文章的基本形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第三是在数据挖掘上,通过这一段对分析方法的摸索和学习上,我基本掌握了写论文中常见的各种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