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市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关系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从我乡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为村级组织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乡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同步性;且各村的村集体经济呈现差异性,以东陈岭村、千合村等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规模化发展,而有些村村集体经济薄弱,依靠传统的租赁村集体土地等方式。 基于此我乡成立村集体经济调研小组,深入基层调研。一是现阶段部分村书记思想不开拓,对于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路子窄,搞不好担了风险还受人指责,出力不讨好;更有村民反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资产的管理难度大,集体资产的支配权往往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还容易滋生腐败等。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观念的滞后导致“点子”和“路子”不开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为目前不少地方农村工作的“盲区”和“空白”。 二是干部队伍现状看,不少基层干部还。我乡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绝大多数是政治素质、为民办事敬业精神好的,兢兢业业工作,但缺乏创新发展的能
力、本领,与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与新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缺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抓经济促发展的实际能力。“等、靠、要”思想较突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缺乏“胆子”,迈不开“步子”,更找不到“路子”。三是从我乡发展环境还没有形成有效资源的合理整合,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结合调研结果,乡党委研究部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
1、统一思想认识,营造氛围。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我乡基层干部进一步认识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村级组织及村干部要从过去长期的税费收缴工作中解脱出来,尽快由“错位”回归“本位”,发扬为人民服务宗旨,充当带领农民进入市场,推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引擎,挑起带领全村加快发展的重任。结合县委加强农村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之际,专项督办农村干部学习农业养殖技术,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等。
2、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市场导向,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形式多样,讲求实效”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办法,探索多种实现形式,努力实现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从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一些村的情况看:一是以东陈岭村为代表,首先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对于村撂荒易涝的低产田改
造开挖池塘,大力发展黄鳝养殖,并推行鱼莲共生模式;其次以畜禽养殖为支柱,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二是以千合村为代表,首先结合村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打造集甲鱼、乌龟、黄鳝等特种发展品牌的养殖模式;其次结合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展了以棉花收购、加工、外包及副产品的经验业务链条模式。
3、整合各种资源,加大扶持力度。从我乡遗留的“空壳村”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前离不开外力的帮扶。因此,我乡各部门从不同的角度,以多种有效的方式,加大帮村促发展的力度。一是在发展资金方面,要充分地利用农村信用社贷款手续简便的便利条件,争取信贷资金的支持;二是在我乡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扶持基金;三是要充分利用和盘活村级集体可经营性资产,以多种方式创办和引资联办集体经济;四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提出好的发展项目,以项目来争取上级有关部门专项资金的支持;五是要依靠我乡实施“千个支部帮千村,万名干部下基层”的活动及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的帮扶机制,借助帮扶支部及下派干部的人才、智力、技术、信息和资金的扶持,使村级组织增强“造血”功能,达到借助外力强实力的目的。
4、提高干部素质,强化村级班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素质高、能力强,适应
市场经济要求的村级干部队伍,特别是要选好配强作为村级班子带头人的支部书记。结合村两委换届契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对村级领导班子及村干部队伍的选配、培养力度,真正使他们成为发展当地经济的“领头雁”和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的带头人。
5、抓好建章立制,严格规范管理。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结合五个基本建设,我乡注重对各村制度和机制的完善和创新,强化建制管理。一是要建立规范、公开的监督管理制度,认真推行村务、财务公开质询听证制度,使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管理、支出使用纳入群众的监督范围,真正做到账务公开,群众明白,干部清白;二是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要积极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经营机制,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应允许和鼓励村级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村企互兼,更好地发挥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创新领导管理体制。
总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经济实力,是新形势下我乡党委的首要任务,是对我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迫切要求。诚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是迫切、重要的工作,各项工作的起步贯彻初显成效,但如何长久、深层次执行仍任重道远。
秦市乡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工作汇报
按照强化党务、规范村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乡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全覆盖工作,我乡在重点抓好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进行了便民超市、卫生室、远程教育、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其主要作法如下:
(一)抓基础,建设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按照《20xx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的要求,促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建设规范化的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五务合一”工作的领导,确定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工作专班,加强对全乡“五务合一”工作的领导。通过集中学习和召开专题会议,领会和落实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确定把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放在党建工作的首要位臵。
2、规范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性、一般性服务需求,按照“五务合一”的标准设计,建成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对过去已建但功能不强的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了整合改建。
3、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做到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话,有条件的村通宽带;有服务大厅、农家书屋、便民超市、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娱乐室、标牌、桌椅、电教设备、档案柜、公开栏、宣传橱窗等配套设施。
4、积极筹措资金。采取以财政预算为主,部门结对,项目整合,社会捐赠为辅的办法,多途径筹措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经费,健全全乡20个行政村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及标准规范的村卫生室。
(二)抓措施,推进“五务合一”工作落实到位。
按照“五务合一”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把农村基层的党务、村务、服务、商务、事务的各项功能都集中在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上,成为党员和群众“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了”的综合服务平台。
1、强化党务,发挥政治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全面推行党员“设岗定责”,搞好党务公开,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开展理论学习、“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党内会议、民主议事决策活动,全面实行村务重大决策“五议五公开”,提高村务管理水平。
2、规范村务,发挥带头作用。加强村委会领导,贯彻和执行、宣传和落实上级政策、法律法规,搞好村务、财务公开,协调好矛盾纠纷,带领和引导群众劳动致富,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乡村级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村1个,5
至10万元的村15个,5万元以下的村4个,“空壳子”村0个。
3、优化服务,发挥公共服务作用。一是全乡20个村配齐了村级广播室,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是大力发挥村级卫生室作用,及时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和救助。全乡按照方便群众的原则就近建设规范的村级卫生室。
4、拓展商务,发挥经济作用。一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及建立以千合村为中心的棉花收购、加工的产业链。全乡大力推广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如金陵牌黄鳝、甲鱼、土鸡等养殖品牌和公司,并带领周边农户整合资源,盘活经济,在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广大合作社合作的农户也普遍增收。
5、协调事务,发挥维稳作用。一是利用好文化体育场所,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二是组织群众到远程教育室和农家书屋读书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增强了致富知识。三是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及时处臵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抓责任,确保“五务合一”工作取得实效。
主要是明确目标任务、考评内容、工作责任、完成时限,加强协调督办,抓好工作落实。
1、明确责任。乡党委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明确党委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为“五务合一”工作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
2、进行考核。乡党委将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工作纳入年终考核目标,对未完成“五务合一”工作的班子成员和驻村责任人,坚决不换点、不撤点,对未完成的村不得评先表模。
3、严格奖惩。在20xx年底,乡党委对按时完成申报验收的村进行奖励,并通报表彰;对不能按时申报验收的村进行通报批评,继续整改,直至验收。
第二篇:景星乡20xx年农村财务管理及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景星乡20xx年农村财务管理及集体
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景星乡辖11个村委会19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959户23219人,主要经济收入是烤烟、茶叶、畜牧、林产等。景星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集体经济得到加快发展,健全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解决了“无钱办事”的问题。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财务管理工作情况
为有效解决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乡开展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于20xx年1月制定了《景星乡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并经景星乡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到目前,全面完成了11个村委会的财务清理和移交代管,对11个村委会、192个村民小组的财务代管签订协议。清理代管11个村委会及33个有资金的村民小组,另外代管6个合作组织的财务帐务,建立财务帐套206个,由乡农经站负责一切财务代管。我乡于20xx年使用电算化操作业务,运作正常,现共代管资金余额488610.03元。20xx年财务管理人员设置三名,审核、会计、出纳各一名。
在村组财务代管中,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做到村、组的财务账目和集体资金全部委托乡农经站代 - 1 -
管,村、组不再设置存款账户;坚持强化监督、优质服务;坚持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村、组分别设账核算,做到资金互不拉用、平调。
财务代管运行中,严格要求村、组的各项资金收付必须每季度以内上报乡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入帐、记帐,不得出现漏报、少报的现象,经发现收入少入帐等问题的,按《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处理。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乡农经站严格审核各类收支单据,定期记账,按期公布账目,按期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报,做到账账、账款、帐据、帐表、帐实相符,坚持按章办事。在财务支出管理中,执行各村、组的经济业务一次性开支在500元以内的由村主任审批签字后,报乡人民政府审批;在500元以上的,须经民主理财小组同意并签字后,报乡人民政府审批。乡人民政府在3000元以下的开支、预支由分管领导签批,3000元以上由乡长签批的手续。为了保证经济业务的正常开展,村、组各设一名报账员,负责现金的收付、报账和账目公布等工作。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设工作情况
各村委会发展村集体经济,按照全乡产业发展思路及布局,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解决村级“无钱办事、办事难”的问题及产业发展方向。一是整合各项资源,结合各村实际,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抓好产业引导,采取“支部+产业合作组织+公司+农户”等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资源,以实施土地流转、发展种养业的形式发 - 2 -
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扶持资金情况 20xx年乡级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7万元,分别投入于赛云村5万元、新华村5万元、太和村5万元,路思村2万元,并签定资金管理协议书;20xx年扶持曼兰村委会烤烟房建设6万元;20xx年投入景星村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万元;20xx年度投入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茶叶加工厂(老黄田)项目资金42万元;20xx年投入三康茶厂建设资金32万元,共计投入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102万元,20xx年发展村集体经济投入资金13.6万元。
发展方向 一是推进烤烟产业发展,推行规模化发展模式,增强烤烟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税收返还;二是推进茶产业发展,增强加工企业发展,打创茶叶品牌,发展茶叶经济;三是推进林产业发展,突现生态产业和奠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是推进畜牧业发展,打造景星火腿、腊肉品牌;五是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搞活土地资源,发展壮大景星支柱产业和村集体经济,转变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发展情况及做法 我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和村实际,创新发展模式,改进发展方法,以村内主导产业为中心,以投资或实际经营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产业。
塞云村 20xx年以“村委会+村两委成员”共同投资的 - 3 -
形式发展种植咖啡80亩,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已承包土地80亩,现于完成咖啡苗种植,已投入资金15万元。通过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建设,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咖啡1000余亩。另外在适宜种植烤烟的村民小组,发展种植烤烟产业,20xx年烤烟任务数500旦,并超额完成任务数,从而增加税收返还。
新华村、太和村、路思村 根据本村的特点,积极推进茶产业和烤烟产业的发展。一是乡级扶持项目资金共12万元(20xx年投资建厂32万元除外),分别投资到本村茶厂,通过投资扶持茶厂,增加茶产业附加值,以茶厂来更好地带动茶农发展茶产业。三个村的投资收益分别为:年投资收益3000元、4000元、5000元。二是着力宣传、动员群众发展种植烤烟,20xx年新华村种植烤烟3个组,任务数420旦;太和村种植烤烟15个组,任务数3150旦;路思村种植烤烟12个组,任务数2440旦,三个村并已超额完成任务,增加了集体税收返还收入。
景星村 根据本村的优势,本着以实际为出发点发展村集体经济。一是出租门面,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年出租收入4500元;二是茶产业发展方面,到景星乡三康茶业有限公司,根据村内茶叶加工环境,为避免资金重复投资、生产经营的重组和发展等问题,经乡政府、农经站和村委会讨论,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万元投资到“云南三康茶业有 - 4 -
限公司”加工生产企业。扩大“云南三康茶业有限公司”的加工厂建设,从而壮大景星茶叶加工企业,壮大茶产业的发展。每年向“云南三康茶业有限公司”收取投资占用收益金5000元。
山碧村、正龙村 两个村重点发展产业主要是烤烟产业和茶产业,两个村为了更好地发展茶产业,增加茶农收入,于20xx年度投入人口较少民族项目资金42余万元,共同建盖老黄田茶厂,茶厂现已承包给“云南三康茶业有限公司”投资加工茶产品,签署年投资收益金各10000元,但由于茶厂尚未经营加工,未有投资收益金。本加工厂建立了“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为一体的茶产业发展模式,从而推动两个村茶产业的发展。另外,两个村发展烤烟产业,20xx年正龙村烤烟任务数1550旦,山碧村任务数4340旦,并超额完成任务数。在发展烤烟产业中,扶持种植大户10户,平均每户烟农收入在2万元以上。税收返还比上年略有增加。
涵德村、官厅村、过者村 涵德、官厅两个村刚起步发展烤烟产业,20xx年分别超额完成400旦、320旦的任务数;另外是三个村都管护生态公益林和经营松脂,年平均年收入达5000元以上。
曼兰村 全村发展烤烟种植17个组,烤烟任务数3380旦。村委会为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和创新烤烟发展模式,改进发展方法,20xx年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向群众租用土地 - 5 -
20亩,发展种植20亩烤烟。通过一番经营,烤烟种植总收入达6.8万元,成本3.5万元,纯收入3.2万元。另外还带动烟农规模化种植户10户,每户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财务代管,强化了农村财务监督约束机制,实现村、组财务规范化管理,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金。做到干部清白、群众明白,稳定农村社会秩序。通过结合实际的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1个村委会都有收入来源,20xx年度,11个村委会各项收入平均在2万元以上,这解决了“无钱办事、办事困难”的问题。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在财务运作过程中,村、组大部份正常开支不可能取得正规#5@p,只有一般收据。
二是各村组入帐、报帐不及时。
三、村委会单独经营产业尚未形成,没有其它更好的产业发展,收入低;
四、村委会成员经营产业、发展经济的理念低和思路不明确,有一部份干部创造性意识低;
五、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发展资金,所以不能更好的投入于产业发展中。
我乡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和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解决了 - 6 -
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走向了正规化管理体制,强化了监督机制,做到干部清白、群众明白,解决了无钱办事的问题,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下一步集体经济的发展计划主要是:规模化、连片大规模发展烤烟产业等,通过土地整理,来流转土地,经营土地,发展规模化产业经济。即对大面积整理出的土地,在农户规模化发展种植所需的前提外,全部把闲置的土地流转给村委会,村委会给付农户地租,由村委会来经营土地,统一发展规模化产业经济,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既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更有效的是产业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景星乡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