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标准

时间:2024.5.15

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标准

第二学段(3一4年级)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分目标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 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第二篇:小学教师美术学科课程标准专业素养一级培训讲座


小学教师美术学科课程标准专业素养一级培训讲座

一、美术课标的基本精神

1、美术课程改革的目的。

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而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促使产生对教育需要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培养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必备素质。

(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在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3)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4)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而我国基础教育一段时间以来所显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枝独秀的现象,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教育已不太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的基本功能:由单纯重视知识传授向既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重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具体目标和任务主要是: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过分强调评分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造就性和适应。

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国内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力图通过制定新的课程标准达到如下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2、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主要问题。

(1)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

(2)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

(3)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持学习兴趣。

3、新课标与原大纲的区别和联系。

(1)指导思想不同

(2)目标体系不同

(3)学习领域不同

(4)学段不同

(5)内容标准不同

(6)评价方法不同

二、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

1、美术课程的性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文主义这一概念是大家所熟悉的,但在我国,由于翻译上在原因,也有人称之为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关注的对象不同。两都形成互补的关系谁也不能替代。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

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因此,人文性质应该是美术的基本性质。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性质应该注意这么几点:

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修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修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其次,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

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人文背景中发掘人文内涵。

2、美术课程的价值:

所谓价值是揭示周围世界且切客体对人和社会所具备和积极或消极意义的一种特殊社会规定。正确分析和判断美术课程的价值,不仅是确立美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的地位的前提,更是我们美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前提。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丰富情感,涵养道德)

很多学者都提出过人类对自己所生存世界的不同的观照方式,比如说:实践的、科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多种,不同的方式会对一个人产生不的的影响,艺术是主要以情感的方式来观照和认识自己所生活着的世界。罗丹就曾说过:艺术就是所谓的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自然同化的灵的愉悦,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的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现这个世界的智慧和喜悦,艺术是人类最崇高的使命,因为艺术是要锻炼人自己了解关使别人了解这个世界。美术史上的许多艺术家都是这样的人,像徐渭、八大山人、凡高等都是这样以情感来观照世界的人。以情感的方式和以科学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对于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压抑或泯灭人的感情,人生就寡无情趣,其结果无异于泯灭人的生命。仅有理智、知识、财富都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盖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趣之无有矣。”

情感性是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提高品位,认识文化)

美术是最早出现的,也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文化现象。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最直接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亨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感知,促进思维)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与逻辑思维互补的思维方式。美术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不同于大多数学科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而是主要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句俗语:“熟视无睹”,用在那些缺少美术修养的,而面对那些美的、强烈的视觉形象而不为所动是最恰当不过的。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但是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情感也是瘫痪的。可见美术课培养学生对视形象、对美术语言的感受与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思维水平。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勇于创新,善于实践)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作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术技能的探究是使一个人具不断创新和实践的不竭动力,但是创新,要在了解历史和别人的基础上的实践与学习。

(5)、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全面育人)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必然受到学

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长期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和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了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把握住美术课程的价值取向,我们就把握住了美术课的牛鼻子。

3、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应该指理想和和信念,是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时的主观追求,换言之,理念可以用“我们要如何”这样的句式来加以表述。在具体表述时,我们实际是省略了“我们要”,但大家庭在理解时不妨加上。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美术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和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基本的美素养不仅仅指的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这些太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能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作出积极的反应;第二是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人的行为在体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情趣性行为,另一种是意志性行为。所谓情趣性行为是指行为的目的与行为的过程基本上同一,或者说过程不被子目的过分约束,这种行为给人的是轻松、愉悦和舒适。就本性而言,人一般都喜欢情趣性行为。但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在很多情况下又不得不进行一些意志性行为。因为人毕竟是有意识、有追求、有有意志的生物。毫无疑问,美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意志性的行为。但是,美术在基本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它更多地要依靠情趣性行为才能够得以实现。

(3)、在广泛的文化环境中认识美术。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文化的环境中蕴育和创造出来的。任何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特征。

注重文化情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二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特征和科学特征。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体现为一种互为利用的依存关系。象《自由领导人民》、《最后的晚餐》、《伊凡雷帝杀子》、《血衣》这样一些作品,没有对当时社会情境的了解就不会了解作品本身。

我们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课程,这种规定性实际上也要求学生不仅在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提高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公民的创新意识尢为重要。知识经济的特征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不断产业化。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就意味着拥有财富。而知识产权来自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尤其是知识和技术的原始创新。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努力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装发挥个性的自由。消泯学生装的个性,千人一面、异口同声,是创造活动的大忌。应该努力学生在学习一般性技能技巧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个

性,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思维方法上应该采用与创造性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另外,美术课程中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方法来培养学生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美术课程目标

(一)、内容目标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在情感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过程与方法是此次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一个方面,之所以重视它,是因为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中,学习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终生的事情,培养一个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教育的终极追求。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

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应该说明的是,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学生在一起谈论艺术就是评述的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

"欣赏·评述"教学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第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

(二)内容说明

1、第一学段(1-2年级)的课程目标

(1)、造型与表现。

尝试不同的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能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自在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快乐。

(2)、设计与应用。

尝试不同的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欣赏与评述。

欣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够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与探究。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2、第二学段(3-4年级)

(1)、造型与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

(2)、设计与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与评述。

观赏自然与各类美术作品的形、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与探究。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3、第三学段(5-6年级)

(1)、造型与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美术创造有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与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与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与探究。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4、第四学段(7-9年级)。

(1)、造型与表现。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的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与应用。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的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3)、欣赏与评述。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欣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

(4)、综合与探究。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原理。

四、美术课程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规定,各地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个部分组成。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教学活动建议针对标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建议则提出检测标准达到程度的要点。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个方面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完整过程。

课程标准中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有这样的理解:一是课程标准内容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安排,因为课标面对的是全国。二是这种灵活的选择性,并不是必须体现在每一节课、每一个学习内容、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教师要有相对的统一性。

模块四 学科知识与技能(一)

一、教材知识

1、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

2、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

3、现在正在使的教材。

二、专业技能一

1、素描写生能力:静物、风景、头像等。

2、色彩写生能力:静物、风景、头像等。

3、速写能力。

4、范画的创作能力:能够完成教材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范画、范作。

三、专业技能二

1、了解基本的设计原理、构成原理。

2、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手工制作能力。

3、能够运用电脑进行美术设计与制作。

四、专业技能三

1、国画(写意和工笔任选其一)

2、书法(字体不限)

3、篆刻

以上三项内容可任先其一

(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 陈孝彬)

第五模块:备课、上课、说课、听评课

一、备课

新的课程改革以来,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改在“五课”中涉及了方方面面许多问题,确确实实把这些工作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和理念,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

功能的变化:

一提到备课,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备课就是写教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备课在功能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在备课这三个要素中,课标和教材是相对稳定的,那么备学生永远最关键!所以教师备课中要不断的想着学生,用什么样的情境学生会有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吗?怎样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合作与交流等等问题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那么,备课的过程也不是课前设计出一篇教案就了事,在上课前,预设整个教学活动这是备课的开始,在课堂上对备课中预设的调整、修正是备课的继续和提升,课后反思将成为新的备课活动中延续和再上升,所以,备课的过程是一个无断延续的过程。

形式的变化:

此外,备课在形式和风格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式和风格的个性化、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孕育下的必然走向,备课方式可以是开放、合作、发散的。其实备课不是给别人看的,只要方便自己看就行,要备出有个性化的课来,所以说备课也应因人而易,这体现了它的开放性。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采用集体备课模式。但决不能将集体备课理解为各个同志分工备几个单元,再拼接在一起。要求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单元以至于整个教材,加强联系,这体现了它的合作性。备课还可以延伸到网络和校际之间,达到资源共享,这体现了它的发散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备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课程理念下,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新课程理念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所谓预设,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

所谓生成,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缺一不可。新课程强调的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往往是低效的。所以既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又要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2)、如何作好充分的“预设”:

传统备课特别强调预设,学生往往是顺着教师的设计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现在我们不是说预设不重要了,应该说反而更重要了,因为“动态生成”的质量绝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的“预设”。备课时,我们可以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的问题、应对策略附于其后。

如预设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课前准备,预设学生对作品会有哪些感受,预测学生对作品的评价等,课堂教学的预设方面有很多,但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可能都是预设的,所以预设应给学生留有空间,预设是有弹性的,应是留白的预设。

3)、如何作好自然的生成: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课堂上确实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所以教学内容在生成中要即时的进行调整。

如一位教师要教孩子画花,课堂上一个学生在花盆里摘了一朵花给老师,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拿这朵花作示范,教学生怎样观察花、画花等,然后告诉小朋友,花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被折断了腿,非常伤心,花孩子也非常痛苦,不久将死去。小朋友受到了情感教育,画了一幅花妈妈拥抱花孩子的画。可以看出,教师对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流程及时进行了调整,利用教学机智顺势而导,才有了真正的“生成”。

再如一位教师问:蓝印花布可以做什么?有的说:做成新衣服,有的说做成蹦蹦床在上面跳,老师都很满意,然而有一个学生说:我真想把它做成一艘美丽的船,做好了去航海。教师面对这样的生成却没能把握好,而是说:“你好好想一想布能做船吗?布是不可以做船的,会沉掉的。其实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孩子很多想象的空间,孩子说“真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他是在虚构,是在进行艺术的想象,而老师是在进行科学的判断,这就忽略了孩子的自主创新和情感体验,将学生的精彩的生成一下子抹掉了。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重组,区别对待。有用的信息,教师应敏锐捕捉,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参与和研究。还有一部分信息,是超出了教学内容和美术范畴的,要用巧妙的方式将学生的视角引回到美术上来。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生成,而忘了我们在做什么。生成只可以锦上添花,不可以喧宾夺主。

2、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的理念

教师头脑中要始终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意识。我们要知道由于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美的认识、感受、创造和表现美的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在美术教育中不能正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将会抹杀许多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从不同的审美和感知角度去思考绘画,给予学生作品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不能忽视学生一点微小的进步,用合理的多元化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表现,促进学生作画的自信心,为学生追求与众不同的画而创造良好宽松的条件。

3、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

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离开了课堂,就远离了美术。备课时,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收集的资料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力争做到:学“生活”、用“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活”。

备课中可采用以下方法体现生活化理念:

方法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如设计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表演、变魔术等等。生活情境的创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

方法2: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设计问题

如在教学生怎样设计纸拖鞋时,提问:在设计纸拖鞋时同学们会考虑哪些问题呢?学生往往会根据已有经验回答:要考虑设计什么样的式样;怎么装饰得漂亮;选什么颜色;大小是不是合脚等。然后让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思考,比直接灌输要好得多。

方法3:浓缩生活形式设计活动

这是行之有效的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方法之一,能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首先活动的内容

要体现生活性(是生活形式的浓缩);其二,活动形式要有新意,能激发学生全面参与;其三,活动要有意义,不哗众取宠,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收获。

方法4: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教学后点拨学生寻找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课后让学生用花边装饰墙报、日记本,用作品装饰自己的房间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美的陶冶。将一物联系到另一物,举一反三,是让学生自然认识美术与生活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

方法5:将信息引进美术课堂,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中充分采用实物或电教媒体重现生活,使原本充满艺术的美术活动恢复生活本色,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

总之,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类知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往往具有辅助意义。

4、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教师在备课时,应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能够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包括(1)、目标整合(2)、内容整合(3)、形式整合(4)、各种资源整合。

(1)、“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

首先要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其次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切忌泛泛而谈、好高骛远。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最后要改革评价方式注重多元评价。

(2)、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

自然和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共通的规律和法则,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对普遍规律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但在进行这类跨学科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美术学科上。

(3)、形式整合和各种资源整合

就是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工作室、艺术作坊、自然景观、网络、一些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事件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5、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新课程备课要从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要从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要从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已从“教法”转向“学法”,即如何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如何学会学习。按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分为以下三类:教师主导型、师生互动型和学生自主型,各有其重要的教学意义。

教师主导型,就是以教师的讲授、演示、呈现等为主;师生互动型,就是以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练习辅导、设置情境、参观等为主;学生自主型,就是以学生的观察讨论,发现等为主,在此方法中,教师可以有意地巧妙地设计一些美丽的“陷阱”,故意地糊涂,留些内容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发现。

我们不能孤立地判断各种教学方法本身孰优孰劣,所以,教师要熟悉各种教学方法的利弊,能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有目的地选用教学方法,谋求教学的有效性。

(2)、新课程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

就美术教学而言,就是要改变教师传授,学生模仿、训练的被动学习,通过美术活动“学会学习”。此次课程改革主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三种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具体实施时,教学的基本顺序由传统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就是通过自学、讨论先解决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内容,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内容进行指导。

2、合作学习是相对于“孤立学习”的方式,是指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以往美术创作总强调个性和自我表现,是一种个人行为,但美术课程中诸如建筑模型、网页制作、装置艺术等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完成。

3、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的方式。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主题,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和思考、设计或创作、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美术学法的指导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就等于掌握了开启美术大门的钥匙。二是指导学生学会表现,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三是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团队合作是现在美术学习的新标准与方法,开发设计思路的对比与综合,是一种新开辟的学习过程。四是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高低是个人素质的重要表现。

可见,新课程中美术教学策略和转变是从重结果向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转变,把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新课程理念下备课的一般策略

教师备课,应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其中的学案设计,在备课时,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1、开放性备课策略

即教师要放开思想,从教育理念、课堂活动的安排到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采取协作性备课和双向性备课方法。协作性备课是从封闭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取长补短,优化备课。双向性备课是教师的“权威”性备课权下放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预习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

2、预设性备课策略

即教师要对学生所学的内容可能达到的程度有一个预期的展望,将这种预期的展望通过假设的情况蕴涵在教案中,使教师能够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反馈调整,从而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一般来说,我们的教学设计都是具有预设功能的,只是预设的质量是最关键的。

3、结构性备课策略

即教师将某一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很好地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很好地进行知识建构。这样做,教师既可以进行知识二度重组开发,也可以使自己在下一阶段教学时更好地把握教材。可以采用摘要性备课和框架性备课两种方法。如三年级才讲到了物体的遮挡和透视现象,就没有必要在一二年级时强调。

4、反思性备课策略

即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课备完了,经过实践我们经常会发现问题,也就是我们要对课进行调整,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才能实现教学的优化。

(三)、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如何确立教学目标。

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维目标,即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过程和方法是实施新课标的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中,每当我们备课,就意味着分析、吃透教材,一切从教材出发,很少想到学生的学习应当如何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少,教学效果完全是教师预设的。

如《画一盘水果》一课,教师从介绍水果的品种说起,提问:“你看见过或吃过哪些水果。”学生说了很多。接着教师示范和画出水果,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布置学生作业,播放音乐,巡视指导,最后小结,宣布下课。这节课节奏均匀,课堂秩序良好,但是学生画的水果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和创造性。

后有教师尝试同一内容的教学,课前先布置学生上网调查,我国哪些地方产什么水果,水果和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关系。上课时,改变学生的座位编排,由单独排座变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拿着实物和学生一起尝一尝,看一看,闻一闻,感知水果的色、香、味。鼓励学生小组讨论“作为一个未来的农博士,你还会发明什么样的水果。”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通过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创造思维提高,作业丰富多彩,各种各样。

通过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对比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所以,在过程和方法这个维度中教师的立足点应当来一个转变:从考虑我怎么教,到考虑怎么样让学生学习更好。

(2)、正确把握知识与技能是落实新课标的基础

尽管大家都知道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弊端之一,而且是课程改革应该着力改进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要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仍是一个重要维度,只是我们要适当地降低要求而已。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两个极端的误区:一是没有知识技能,一是知识技能过量。解决的办法一是降低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难度,二是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这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

(3)、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体现新课标的核心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

(4)、三维目标的融合

三维目标并不是三个目标,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每一堂课都要体现三维目标中的所有维度,只是它们不是均等存在的。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融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是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让学生乐学。所以只有将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有机的整合,才能实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应。

2、如何选定教学内容。

(1)、美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相当一部分教师将美术教学内容混淆为美术教科书内容或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美术教学内容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有效地利用和开发美术教学资源,经过重新选择和组织,所提供给学生的与美术学习有关的经验。这就体现了美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即向教材以外拓展,实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所以美术教学的内容不是单一的,不能局限于教材。

(2)、如何拓展美术教学内容

如何向外拓展美术教学内容,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A在重难点上多投入

美术教学中根据重难点中的知识点,适时补充,链接一些资料,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如:《星空》一课,在备课中设计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引入,了解人类航空航天的最新成就,让学生在课余去收集有关星空的资料,并结合自己感兴趣的星座知识和能够使用的美术工具进行美术创作。这样教学内容就比书本要广要深,学生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实践活动上都有很大的受益。

B在信息上拓宽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诸如电视、报刊、网络,适时引入能充分体现时代的最新消息和新知识、新成就。要适时适度将这些新信息与知识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获取、分析,为美术教学所用。如:《我最尊敬的人》可以联想到航天英雄杨利伟。

C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美术课程所具有的开放性还体现在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上。

D增加乡土特色。

在美术教学中,可适当引入本地风土人情,利用当地资源,开展特色教学。如利用我们海边的贝壳、鹅卵石制作装饰画;利用玉米皮高梁秆等制作小工艺品。

E在兴趣上开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广泛联系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电视上的各种栏目,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鼓励学生去观看、感受,去“拥抱”大自然,使教与学的重点不仅仅放在获得知识上,而且还可以转到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上。

总之,美术教学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它涉及的面很广,它应当是全方位的。因此,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应增强开放性。

3、如何设定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就是指教学活动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移的时间序列。通俗地说,就是教学活动是如何发起的,又是怎样展开的,最终又是怎样结束。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在美术四个学习领域中,美术欣赏是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许多教师感到很棘手,介绍美国乔治大学教授费德门的美术鉴赏程序,它分为四个步骤: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

1、叙述。“即用语言陈述作品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这一点不需要运用美术基础,只是如实地表述眼睛所看见的内容。如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学生很容易答出画面上有哭泣的女人、俯身奔跑的人、拿灯的人、受伤的马、牛头、士兵、一盏灯还有火焰等内容,这些都是如实的表述。

2、形式分析。包括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如果说上一步骤是要求学生观察“有什么”,那么这个步骤则是要求学生观察那件物体是“什么样子”。作品《格尔尼卡》从造型上看:支离破碎。从色彩上看:灰暗的色彩或者说无彩色。从构图上看:是凌乱的。

对于形式的观察,部分学生无法自发地观察到,这时,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从相同的题材内容中去对比出形式上的差异。例如,欣赏一幅荷花作品时,我们可以找出荷花的照片、莫奈笔下的睡莲油画作品、工笔的荷花作品、八大山人的荷花作品让学生观看,并要求他们从对比中找出每件作品构图、形状、色彩、质材等方面的差异,这就不难分析出作品形式上的特点了。

3、解释。“即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这也就是让学生猜测艺术家为什么要画成这样?他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例如,莫奈为什么把睡莲画成色彩缤纷的小碎点?八大山人的荷花为什么画得那么简单,马蒂斯的作品色彩为什么那么艳丽,这样的形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种解释往往涉及到历史时期、派别、画家的个人风格等问题。例如,毕加索作品中的人物为什么被“分割”成碎片,这些都无法单纯用形式方面的知识来解释。这时,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背景、历史、立体主义画派了。

4.评价。当学生了解了作品的形式,并对作者的意图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就不难去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协调与统一了。这比单纯用“喜欢”与“不喜欢”去评价作品要合理得多。对于《格尔尼卡》经过以上的分析,很容易理解看后没有阳光灿烂的心情,破碎的形象、惊恐的气氛,灾难的象征,用立体主义的表现形式更能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感染了观众,形成了共鸣。

以上是费德门美术鉴赏程序的四个步骤。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运用这个程序进行作品欣赏时,由感受到比较分析,再引出教师的解释,最后产生评价。整个过程由直观感受到理性分析,由易到难,紧扣美术学科特征,使学生能够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它适合的土壤,离开了它生存的土壤,就失去他的生命。所以重要地不是拿来主义,而是改良主义,让它适合于自己,适合于自己的学生。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应用课题也愈加受到师生们的喜爱。

介绍“激趣——感悟——创造——评价”教学模式,此模式力求体现出设计应用教学鲜明的个性特征。

1、激 趣

(1)、以 美 激 趣

美术是视觉艺术,教师无论运用录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还是图片,都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强烈、直接地刺激着学生的审美感官,激发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2)、以 奇 激 趣

设计应用美术本身常带有新奇、巧合、特殊的规律等趣味性,这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与惊讶,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2、感 悟

艺术贵在自悟。不少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面前缺乏一种审美领悟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设计应用的表现技能。

(1)、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生活中许多人都曾有过,对着地上的一滩积水发呆或者仰望天空中不规则的云朵而产生丰富联想的经历,这说明每个人都有联想的本能。这一特点对于思维活跃,对周围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的学生来说更是明显。

如课例《变化的杯子》,要引导学生全面观察杯子的外形特征,一次性杯子是锥体,口大底小,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不同的形体特点。可启发学生变化杯子的不同观察角度(正立、倒立、横放、倾斜、几个拼接、串联)。纸杯倒立时,通过剪贴装饰能变成小鸟、企鹅、青蛙、公鸡头、椅子、娃娃脸??纸杯直立时能变成花篮、烟缸、冰淇淋、喇叭花??纸杯横放时能变成鱼、小猪、小象、兔子、汽车??几个纸杯拼接串联能变成望远镜、马头、长蛇、小狗、台灯、跳舞的小女孩??学生在对一次性杯子的全面观察中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赋予杯子以鲜活的生活气息和蓬勃的生命力。

(2)、在尝试中学会体验

尝试是一种参与性较强的、个人或集体的实践活动,体验是一种具有感情色彩的心有所动的思维过程,两者的结合使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新的认识,从而唤起对美术的热情。

如课例《我做的椅子》时:设计这样的环节,提问:纸杯是怎样变成沙发椅的?同样的纸杯,你能变出哪些不同的椅子?再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自主尝试,将一个相同的纸杯变出了许多把新奇有趣的椅子。有的椅子两条腿,有的椅子三条腿,有的椅子四条腿,这些椅腿高高低低、粗粗细细,千姿百态。它们的椅背也不尽相同:有的卷了几圈,看似柔软;有的折了几下,看似挺括;有的刻了几刀,看似空灵;还有的竟剪出了一些动物头形,颇为可爱。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感悟到了纸杯变椅子的技能技巧,体验到了纸杯变椅子的喜悦与乐趣。

3、创 造

(1)、提供多种材料。

美术教材常常为同一教学内容提供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方法、不同难易度的作业与图例,这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进行多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如纸盒、火柴、玻璃瓶、橡皮泥、彩色卡纸、萝卜、树叶、牙签等,一些琳琅满目、随手可得的废旧材料为学生的个性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创设宽松氛围。

教师所持的必须是“一种寻求优点并加以赞赏的态度”,与学生一起讨论、想象、设计、制作,有时甚至角色换位,引导学生主动介入到当前知识的探究活动中,使其思维流畅、想象丰富、创造奇特。

4、评 价

(1)、自 评

(2)、互 评

在引导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时,教师可以提出诸如这样一些问题:A、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喜欢这件作品的什么方面?这是在引导学生强化自主判断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把自我放在一个多元文化背景中。B、如果让你用同样的材料创作相同的作品,你会有哪些创新?这是在引导学生的主题意识与个性品质,既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诠释,也是一次口头的二度创作。C、假设让你选一件作品放在你的卧室里,你准备选哪一件?这是引导学生用美术作品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用艺术美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评价要注意情景交融,可设计“展销会”、“博览会”、观摩展

“选购”、“赠送”等环节。

通过“激趣——感悟——创造——评价”四个环节的教学,即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意识与创造思维,又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提高了美化生活的能力。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的学习领域。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

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和要领如下:

1、创设情境

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详见第六模块)

2、发现探索尝试

以学生学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探索、研究、发现新知,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把看、画、玩融为一体。进行自己研究、自己发现,使学生在玩中学,开拓学生思维。

3、感受体验造型

学生自由的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活动,在愉悦的空间和氛围里,通过观察、讨论、自由演示、共同绘画作品等,使学生能够大胆地把自己的感想表现出来,提高了学生的造型表现力及合作学习精神;开拓学生的思路,把学生所看、所想、所感用描绘、雕塑、拓印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表现出来。

4、评讲提炼

可以通过自由组合谈感受、谈创作思路,互相点评。学生在共同讨论过程中,培养了与人交往和协作的能力,让学生在绘画表现学习中得到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协助、拓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这一环节不可草率。

综合·实践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它分为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培养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价值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而在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后,使学生的认知能力、综合应运能力、技能的能力以及美术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要创造使之与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结合的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

二、说课

(一)、说课概念的界定

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之后,向同行系统介绍自己关于某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而后听者评议、交流切磋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教什么、怎么教、你为什么要这样教。一般而言,说课重点是说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体来说就是“为什么这样教”。要把教学设想、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说清楚。然后由说者和听者共同讨论和评议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生动而经济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说课的主要特点

1、说理性

备课,可以从教案看出“怎样教”;上课,可以从课堂教学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说课区别于备课、上课,形成独有特征的主要方面。

2、科学性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的矛盾和问题。教师必须遵循教学原则去设计教学程序,教材的处理、挖掘及传达程度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思想性。

3、高层次性

由于听课的对象是懂教材、熟业务并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领导和教师,所以,我们要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方法,充实说课理论依据,特别是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板书的设计,语言的推敲,比以往备课更为精心,教学结构更趋合理。

4、预见性

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讲出怎样教,还要说出学生怎样学。所以,说课者要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说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

(三)、说课的主要内容及模式

说课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特别强调说出每一部分内容的“为什么”,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去阐明道理。

1、说教材

说教材也就是教材分析,对教材的整体了解和局部把握是说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说课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对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说教材主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材的编排体系上说对教材的理解。主要从以下四点去说:

(1)说本节课教材在本课书或全册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前后教材的联系。

如《标志设计》一课,本节课是设计制作课。主要是对构成设计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分类、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作全面的了解。(地位联系)标志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内容)本课以大量的标志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标志应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作用)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以及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由是什么。 如《标志设计》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欣赏和了解标志的分类和功能以及设计的创作特点,学会用象征的方法设计一个标志,用自己的眼光赏析和评价标志作品。

通过收集标志资料,交流、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研究和设计标志作品;把所设计的标志运用到生活中、学习环境中,知道标志艺术与我们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理由)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标志的应用分类、形象分类和构成手段分类,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标志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理由)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意设计。

(3)怎样处理教材。处理教材要看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处理:①教材内容的观点包括教材的例子与形势发展比较带有滞后性怎样进行处理。②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内容在教学程序上怎样进行调整。

(4)说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2说教法、学法

教法和学法可以分别叙述,也可以合在一起说明。教学方法也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说。

说教法,就是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理由和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如《标志设计》一课,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利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这是说教学方法。

说学法。说学法是说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即学法指导。如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写生、技法训练等方法。在一堂课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学习规律全都教给学生掌握,说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出其中一至两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标志设计》一课,标志是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标志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穿插打出学生都熟悉的标志,增加了直观性,这是说学法。

3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最重要的内容,它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为只有通过这一过程,才能看到说课的重点、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这一部分,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因此,说课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说好教学过程,这是说课的重中之重。

一般要说出教什么,接下来说怎样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训练学习获得知识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几方面说。说教学程序即说出自己教学思路及理论依据、借助何种教学手段、课堂结构、教学媒体的合理运用,实验设计及板书设计等。

说课一定要抓住重点、难点,突出教法的特点,说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新意,这就是说课的艺术。

如《标志设计》一课,课的开始部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标志,(这句话就指出了教什么)是这样设计的:有一种饮料风靡全世界,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有关它的广告吧。(这句话是说怎么教,是采用多媒体欣赏一段广告)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利用学生们都很熟悉的可口可乐的广告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入主题,突出课中的知识点。来达到以“趣”入题、入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过程之中,学生也借此知道了什么是标志。(这是为什么要这样教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以下的教学流程也是这样来说,特别是重点部分,更要说清楚。

(四)、说课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说课稿。说课稿不宣过长,时间应控制在10—20分钟之内为宜。 第二,说课与上课、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教案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罗列,而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稿是教案的扩展与完善。

第三,说课的理论依据,要随说课的步骤提出,使教例与教理水乳交融,有机结合;要避免穿靴戴帽式的集中“说理”,造成教例与教理油水分离。

第四,可以适当的板书。这样能够让听者知晓本课的重点。

三、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内容,课堂教学是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要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就必须上好课。

(一)、什么是上课。

上课既是一门科学,有规律可循,也是一种艺术,并无定法。对教师来说,是传授审美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智能发展的中心工作,对学生来说,是掌握美术文化知识,发展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关键环节。

(二)、新课程一节好课的标准。

1、好课应该是“实惠课”。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地方,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所以,不论课程怎样改革,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让学生有所收获,或者是获得了知识技能,或者是掌握了规律方法,或者是增进了交流体验,或者是拓展了思维,或者是触动了情感心灵等等。应该是“有效教学”甚至是“高效教学”,好课就应该是“实惠课”。

2、好课应该是“科学课”。既然是“好课”,一定有触动师生心弦的精彩之处,一定能够给学生带来某些“实惠”。既然如此,“好课”一定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一定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智发展特点的,一定是符合学情、班情的。总之,“好课”的本质应该是“科学课”。

3、好课应该是“特色课”。人都是有个性的,因而,“好课”应该是因“地”制宜或因“校”制宜或因“班”制宜或因“人”制宜的课。也就是说,“好课”还应该是彰显个性和优势的课,应该是“特色课”。是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四者有机融合和统一的“好课”。

4、好课应该是“创新课”。在新课改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实验和探索,提升教学艺术。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师生应该伴随着课堂一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案例:《泡泡飞呀飞》,属于“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

一、导入阶段:

1、首先由学生喜欢的玩具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件秘密武器,是什么呢,是一把枪!不过,这枪可没有子弹。那它射出的是什么呢? 生:泡泡。

二、新课部分:

1、首先做“吹泡泡”的游戏:

教师先让让学生观察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生:有圆的、有半圆的、8字形的、弯弯的??

那泡泡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学生观察到有很多颜色。

然后再让学生观察透过泡泡你可以发现什么?

生:我的泡泡里有老师、我的泡泡里有同桌的眼睛、我的泡泡里有窗外的美景??

在获得形、色和直观的观察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想像:

2、师:如果泡泡飞到树林里,那在泡泡上会看见什么?飞到城市的上空呢???

生:会看见许多大树、会看见白雪公主、会看见汽车、会看见机器人??

这时学生已经展开了丰富想象。

小学生它往往更喜欢把绘画表现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所以教师就问:如果把你装进泡泡里了,你会和泡泡一起飞,你希望泡泡会飞到哪里去?你希望有谁陪着你一起飞?同学互相说一说,再说给大家听。经过讨论交流。

生:我想和妈妈一起飞到北京去看长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飞到月球上去考察、我想和老师一起飞到空中旅行??学生说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你们觉得泡泡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颜色美、形状美、泡泡里还看到许多有趣的故事??

3、《编儿歌》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还设计了编儿歌。请学生照着老师的样子来说。

师:汽球是我吹出的泡泡,苹果是大树吹出的泡泡??

生:水泡是小鱼吹出的泡泡、雨是云吹出的泡泡、轮子是工人叔叔吹出的泡泡等等。

4、欣赏

欣赏书中的范作,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最喜爱的作品以及为什么喜欢它。

5、示范

教师示范怎样画泡泡,边示范边说明画中的泡泡要有大有小错落有致,并介绍几种涂色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介绍作品创意,老师评点。

四、课后拓展

师:我们除了用画的方法表现泡泡,还可以用许多其它的材料表现泡泡。并出示气球做的泡泡,塑料袋做的泡泡、图钉做的泡泡等并引导学生说出还有哪些材料可以表现泡泡。

总之,好的课堂教学具有动态和生成的特点,“好课”也不只是上述四“课”的简单糅合和叠加,平时的课堂教学也不可能都上成四“课”合一的精品课。但只要我们瞄准目标,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将教学的某一方面发挥到极致,拥有四“课”中某一方面特质,就应该被视为“好课”。

(三)、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素养。

教师的教学素养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思想、专业、教育,三方面缺一不可。扎实的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技巧,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创造性地从多种渠道获取、处理信息资源,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裎中。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善于把工作中好的经验总结、归纳出来,并加以推广。此外,要能够合理熟练地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远程教学。

要打破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业的个体性和封闭性。通过Intel

、BBS(电子信息服务系统)、BLOG、QQ、E—mail可以达到与外界的交流。充分利用网络是现代人的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提倡建立博客群,发表美术作品和教育教学文章,相互交流,提倡合作精神,集群体优势,共享教学资源。

(四)、如何上好美术课。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在新课程中,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教师不再主宰课堂,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淡化主角意识,把表演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是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塑造的,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仍然起着主导的作用,只是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式由原来单一的、直接的变成了复合的、间接的,教师的活动主要是进行组织、指导、设计、引导、启发等。

比如《泡泡飞呀飞》一课,在游戏中,学生学习真正具有了学习主动性,激发了他们探索欲、求知欲。一改以往课堂老师教、学生模仿画的沉闷与单调,到处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及喜悦。教师则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穿插其中,参与学生的讨论、思考,参与学生的游戏,恰当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玩中求乐、乐中求知。

2、教学计划与教学机智。

教学计划:

其实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每年的开学初,我们都写学期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它包括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情况分析、措施、课时安排、进度表等内容,计划的呈现方式应该尽量做到明确、简洁、实用,这是一个预设的过程,所以不要让它成为一纸空谈。

教育机智:

(1)教育机智的涵义

教育机智是教师对意外情况灵敏的反应的特殊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能够灵活巧妙的处理。

(2)要求做到:快速准确、幽默、巧妙。

如:在一堂很多人参加听课的数学公开课堂上,正当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们听得入神的时候,一名学生的书桌里忽然传来鸟叫的声音。鸟儿的叫声打断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走到学生课桌前说:“同学们学习是这样的入神,连鸟儿什么时候飞进课桌也不知道。”于是在一片善意的笑声中,化解了一场尴尬,在给足学生面子的同时,达成自己的教学目的,这就是机智。教师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难堪,而是一切工作为学生、为教学。

3、教学示范与教学辅导。

教学示范

教学示范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了,因为所讲的理论可能学生理解了,然而学生动起手来总是力不从心,如果我们在两个班级作一下对比实验,就会发现示范的重要性。另外,作为美术教师,如果经常不做示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适时适度的将重点部分进行示范,并将理论知识和教学示范巧妙地结合。

教学辅导

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新课的讲授,轻作业辅导,在备课中只研究如何讲课,而忽视如何辅导。其实,一节美术课,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在授课时间,重要的交流还在教师指导学生的练习时间内。而且美术的练习不是简单地学习美术知识、技法的,主要是使学生在练习中去体验、领悟,学生的作业过程本身就是体验、领悟的过程。因此,一节美术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了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作业辅导。一次作业要进行最少二次的全面巡视,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教学反思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教学中一种内省活动,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一节课上完,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优点也有不足,只有善于总结,积累经验,才能改进教学,重构教学实践,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如一节国画课,一名同学将墨汁洒了一地,学生很胆怯。教师却发现学生手中的毛笔滴下的水把地上的墨汁滴成了不规则的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聚,有的散。于是用宣纸平铺在地上,将不成形的墨色形状印在宣纸上形成了很漂亮的“点、线、面”,接着又用毛笔在空白的画面添了两只红色的小金鱼和一些水草,画面更完美了。接下来,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来画中国画,结果教学效果很好,课堂很活跃。学生们都说:国画真是太神奇了!

反思:

经过反思,教师发现可以采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笔墨的神奇,在接下来的两次课中,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采用洗手液、肥皂、胶水画国画;还教他们先把清水不规则的抖落在画面上,然后再用墨水画在上面,这时候会出现白色的点等等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平等的学习平台,能让学生在一个感情浓厚的环境下,喜爱美术,热爱美术,激发学生创作出更神奇的绘画作品。学生们沉浸在玩的快乐中,同时学到了知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更加自主的大胆尝试,亲身体会并了解了国画的魅力。

可以看出教师在反思中改进了教学,优化了课堂,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课堂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四、听评课

(一)、听评课的目的。

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途径。也许有人会认为,听评课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很难。只要是带上笔记本,走进课堂认真听,认真分析就可以了,没什么复杂的。其实不然,要想在听课评课中有收获,也不完全取决于听课节数,还要看听课评课的质量。

概括地说听评课的目的应是一改、二促、三提。即: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出问题讨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境界。也就是听评课目的不应放在衡量、区分一节课的好中差,而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践。

(二)、听评课的准备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听课与有所准备听课,效果大不一样,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如回忆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是否听过这节课,粗线条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熟悉教材,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有了这些准备,我们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三)、听课的方法

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

听,听什么?怎样听?主要听新课程的理念、教学重点、语言表达、教学创新、作品评价等方面。比如说作品评价要听一听是否对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合作精神、构图等等具体方面,给予了学生更准确的评价,还要听一听是否有知识性错误。

看,看什么?怎样看?主要应看(1)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2)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记,记什么?怎样记?听课记录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思,思考什么?怎样思考?主要思考是(1)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2)对教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现错误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3)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等。

总之,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就要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在板书和学生在演练时,就应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在作画时,就应以思考为主等。

(四)、如何写听课记录

教师听课不仅要听、看、想,还应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写好听课记录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即评课。

1、课堂实录内容

(1)、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采用的方法。

(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4)、学生活动情况。

(5)、教学效果。

课堂实录通常有三种形式:A、简录B、详录C、记实。

2、课堂评点

写教学点评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二是总评,就是对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

(五)、什么叫评课,评课的标准。

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

确的解释。

在进入新课改的今天,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目前专家们也众说纷纭。评价一节课,不过从有助于大家来研究评析好课这个出发点来看,提出一个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参照标准也是十分必要的。表1给大家列出的各项,仅供大家参考

评价

项目评价标准三维目标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实际。

2、三维目标渗透整合,既不忽视后二维目标,又不硬加和拔高。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1、正确理解新教材、抓住新教材特点,思路清晰。

2、有开发课程资源意识,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有效。

3、敢于对教材和资源地域、时空等方面作必要的加工、调整、活化。

教学方式

1、体现“以学定教”,教学思路符合实际、独特、清晰。

2、教学组织形式巧妙、形式灵活多样、有情趣,学生乐学。

3、发扬教学民主,营造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引导者角色地位。

4、注重教学过程评价、方法多样化,自评、互评、师评,评价真实有效。

学习方式

1、学生积极参与、经历和体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扎实有效。

2、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体验、感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

3、学生能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又能在交流互动中学习;能效仿别人的学习方法,并在多种学习方法中选择最佳方法且形成习惯。

教学素养

1、说普通话,精当简炼,语言生动。

2、教态亲切端庄,有感染力。

3、课堂组织能力强,有应变能力。

4、运用教具,操作微机等及演示的熟练程度。

教学效果 1、看学生学到知识的多少,学习方法获得、技能训练。

2、看课堂学习是否愉快,情感体验如何。

3、看课堂教学效率,看学生学习负担是否过重。

教学个性

1、看教师对教材处理的独特性。

2、看教师教学方法组织的艺术和个性化。

3、看体现个性文化底蕴和人格的教学特点。

总之,一节好课,不可能尽善尽美。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并且任何形式的评课必须要坚持激励性原则。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作用。课堂评价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六)评课的方法。

1、综合评课法。

所谓的综合评课法就是指评课者对一节课做出全面、系统、综合的评价。也是我们通常所采用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

综合分析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1)从三维目标确定与达成上分析;

(2)从创造性使用教材上分析;

(3)从教学方式上分析;

(4)从学生学习方式上分析;

(5)从教师教学素养上分析;

(6)从教学个性上分析;

(7)从学习效果上分析;

(8)从教育思想上分析(可渗透在7项中,亦可单列)。

综合评价法所评内容不局限在上述内容,可扩大也可缩小。

2、概括归纳评课法。

概括归纳法不是像上一种方法那样,从八个方面逐一的对一节课做评析,而是对整节课的亮点和不足做以点评,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

一般先对课的教学流程作以简单介绍,再对本课的亮点加以说明,最后找出其不足之处。

3、片断评课法。

所谓片断评课法,即评课者从课堂教学中选取有代表性或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片断来进行评析。这种评析可以按一节课教学的顺序,分若干片段,进行全程评析,尔后再作个小综合评析;也可以从一节课中选取一二个片段进行评析。

4、教学诊断评课法。

教学诊断评课法是评课者在观摩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之后,对其进行评析,而评析过程侧重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一个诊断过程。

(七)、听评课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艺术,一位教师不管教学水平多么高课堂教学中总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只不过有大小、多少之分,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挑毛病、找差距上,要有尊重和发现这一层面。

(二)兼顾整体,不要以偏概全

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评课者应该树立整体思想。通常,在分析课堂教学时常常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只注意到了一节课的整体分析,而忽略了对局部的分析,二是脱离整体,孤立地对局部进行评价,这两种倾向都是走向了极端。

(三)实事求是,坦率诚恳

一般说来,多数的执教者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课做出评价,提出指导性意见。所以,评课者应该及时地、坦率地同执教者进行交换意见,成绩要说够,缺点不足要讲透。

总之,一节好课,不可能尽善尽美。课堂评价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连山区水泥中学 张纯洁)

第六模块:情境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已有五年的时间,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情境教学,其实我们并不陌生,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提倡情境创设,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情境教学有其新的内涵与生命力,对情境创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们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来重新的认识它。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作用及基本特征。

1、什么是情境教学呢?

情境教学就是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事物及相关背景。也就是把抽象的变成形象的,把理性的变成感性的,把理论联系实际,把新知联系旧知。所以,情境教学对纯文字的东西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对于美术学科来说,美术本身它就是很形象、很感性的,所以情境教学对于我们来说相对更容易操作与实施。

2、教学情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目的和作用。

打一个比方:如果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这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同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就是盐,情境就是汤,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情境教学的价值。

在美术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美术的爱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

目的,教师就要把美术课设计得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又耐人寻味。教学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凝聚力、缩短课堂准备环节提高学习效率等作用。因此,教师就应注重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新颖的课堂导入、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学习氛围,学生会在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情境中很容易集中注意力,更愿意展开自己的想象去主动参与美术活动。适宜在“玩”中学习美术,才能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美术的激情。

3、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

1)、基于生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

2)、注重形象性。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3)、体现学科特点。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

4)、内含问题。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5)、溶入情感。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

(二)、美术学科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存在的主要误区。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一线的教师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主义现象,那么情境教学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无效与低效的问题,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最基本的: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人为本。二要符合教材的实际内容。具体而言,我们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形式化的教学情境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课程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是在课程内容上人为的裹了一层糖衣,学生只是对五颜六色的糖衣感兴趣,这是一种形式的体现。忽略了它的有效性,这样的情境就是一个点缀,没有实际的意义,达不到有效的目的。

2、虚假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不仅包含场景,而且内含情感。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就是“情”。任何情境如果没有教师的感情投入,而以一种机械的方式来展示它,都会失去其教学功能,会引起学生的消极感受,当然,我们强调的是真实的情感,而不是虚假的情感。

3、单一化的教学情境

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沉闷压抑的教学气氛会扼杀孩子们金子般的想象。有时我们老师也知道创设一定的情境,但是同样是创设情境,效果却是不同的,我们指出的是一定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创设多种情境进行教学,实效性强,避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

4、避免偏离学科性质的情境

现在的美术课是以美术学科为主线的综合艺术课程,我们可以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通的原理和法则。但一味的淡化学科界限,搞学科整合也是不可取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美术学科上。美术课有美术课的特质,是其它科目所不能替代的。不能把美术课上成了自然课、语文课、品德课,用了大量的时间研究、讲述与美术课无关的东西,解决了不应该在美术课上解决的知识,这是无用功。

(三)、创设美术课堂教学情境的基本方法

那么如何让情境教学更加有效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而不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附属物呢,也就是怎样设计教学情境。这里大致分为了七种类型,但不是绝对的。

1、 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感知美。

新课程为什么特别强调情境创设呢,这和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有很大关系,我们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而更关注于学生能否把所学到的东西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就是回归生活,生活也是汤,知识要融入生活中,儿童鲜活的生活是他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与所学内容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增强其情感体验。

如四年级《我们的生日聚会》一课,当老师宣布“今天,老师要为大家过一次集体生日”时。同学们一下兴奋了起来。接着教师拿出买来的两块大蛋糕,为全班每位同学插上一根蜡烛。在点燃蜡烛的同时放生日快乐歌,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唱完歌,大家一起许愿,一起吹灭蜡烛,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感情自然升华,激发了绘画欲望,这时候学生笔下画出的线条,色块不再是无情之物,而是表达真挚情感的符号,情与画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2、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

采用故事创设情境就是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或作品内容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或作者的短小故事来增添美术作品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如在教《做头饰》一课时,为大家描述《熊妈妈学校》这篇童话。学生的情感渐渐的溶入了故事情节,故事讲完了,他们一动也不动,显然没有从故事情节中走出来。老师宣布:今天,我们来做故事中小动物的头饰,做完后,我们来表演刚才的故事情节。学生的情绪一下沸腾了,都忙着精心设计自己的角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学生们所设计的头饰极为符合故事情节的需要。在情境表演时,更是声情并茂。学生在这节课里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精美头饰的绘制方法,还有情感上的升华。

3、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美

在学生眼里,做游戏永远是快乐而有趣的,在热烈欢快的游戏中,学生亲身体验到主题活动,并有意无意地观察到主题画面,头脑中印下生动的人物动态形象。当学生的活动感受,形象感受,记忆感受最鲜明时,只需稍加选择,就可确定自己的画面。

在教学《影子的游戏》一课时,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领学生到阳光下,寻找自己的影子,变化身姿,观察自己美丽的影子,感受影子的造型美,相互描画影子,加工、美化影子,创作出多姿多彩的“影子画”。全课围绕寻找影子——观察影子——感受影子——描画影子——创造影子这样一个主线,使教学情境形成了一个有序的整体。

在这里,如果我们把课堂教学看成一个面的话,那么情境教学就可以看成一条线,线要穿好,自然、合体,所以课堂教学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伊始,而是可以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只要有学习活动的进行,就有相应的学习情境,它是多维的、全方位的。

4、创设实物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

直观性物品在各种教学中都需运用,但美术运用得更广泛,它包括范画及过程范画、模型、投影片、

CD、录像带等其他辅助教具。通过这些直观性教具的运用,学生将会使一些抽象又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简单化。

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在书中写到的一节非常生动有趣的装饰课,教师把课题实物装进一个布袋里,不讲里面具体是什么东西,让学生用手触摸感觉形象,制造一种神秘气氛,要求学生根据自已触摸的感觉画出形象来,并加以装饰。然后请学生把画出来的图画挂到黑板上,于是各种各样的茶壶设计挂满黑板。课堂上随着活动进展始终笑声不已,气氛十分活跃。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讲评作业。这样的课充分利用实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音乐和绘画从来就关系密切。常言道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音美是姐妹学科,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来得到渲泄,因而我们可以经常把音乐引入课堂,通过边听音乐,边欣赏绘画来提高学生对作品情感内涵表达的感受。

在教学《听听画画》这一课时,播放《森林之音》乐曲,引导学生听小虫、青蛙、老虎的叫声,听小溪流水声,引导学生去想象还可能有什么声音,让学生沉浸在大自然丰富的声音世界里,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这样去做,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听而有所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节拍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既稚拙、粗犷,又浑厚、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童趣盎然、气韵生动,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6、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美。

在美术课堂上,好的教师应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在一种自由、轻松的状态中学习和创作。如《表情丰富的脸》,为了创设情境,请几位善于表演的学生上来分别演示喜、怒、哀、哭、愁,大家被他们逗人的脸部表情乐得开怀大笑,这时,可以启发学生作画思维入手,很快在黑板上画一个带哈哈大笑的卡通人脑袋,学生兴趣盎然,不一会儿,表情各异的卡通头像聚集在黑板上,非常有趣。为了使学生表演的更带趣味,更真实一

点,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物表情。请几位同学品尝辣椒、盐,还有糖果。并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分别说出他们属于那一种表情,为什么?这时再让学生直接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最有趣的两位同学的表情,表情有趣的头像,跃然于纸上,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欢乐认识兴趣的场所。

7、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美。

新奇有趣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在德国,小学入学第一堂美术课上,老师会很自然地与学生交谈第一天上学时的心情以及难忘的情景,这使学生处于一种比较轻松的状态,并能滔滔不绝地进行描述。之后,大家动手画出各自第一天来上学的画。展现在大家眼前的便是学生入学百态图,非常有意思。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情境创设的几种类型和如何创设这些情境的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项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价值的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了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教育理论只有同教育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新的发展。我们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哪种或哪几种教学情境好呢?这是一件复杂而艰苦的工作,需要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而不是拿来主义。它是一项教学艺术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努力开放、创造。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担了三年级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工作总结(超完美编辑)

三年级(上)美术教学工作总结XX小学:XXX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已近尾声。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默默耕耘,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有不少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扎实开展…

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上期)长寿区葛兰一小余晓琴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担任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

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一个发展完善的人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但完美人格的塑造离不开艺术,如果人们不珍视艺术,失去了艺术,就无法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甚至无法完好的存在下去。面对当前教育状况,艺术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种…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工作总结

小学二年级美术工作总结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

小学三年级上期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回首本学期,既忙碌,又充实,在辛勤的努力和忘我的认真工作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小学三年级美术本学期的工作,收获颇多,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

小学三年级上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美术考核方案一学期的美术教学即将结束为了今后更好地进行美术课的教学弥补不足精益求精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课堂教学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美术教...

20xx—20xx学年度上期三年级美术教学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回首本学期既忙碌又充实在辛勤的努力和忘我的认真工作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期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收获颇多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三年级本册教...

20xx三年级美术教学总结

20xx三年级美术教学总结第1篇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年级美术教学总结

20xx20xx学年度三年级美术第二学期教学总结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学期初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美术教学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美术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总结

美术三年级下学期教学总结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20xx下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刘芝芬本学期我担任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教学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总结(5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