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生态学考研真题、复习资料、期末考试、经典总结

时间:2024.4.14


第二篇: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

组成。

★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物及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指动物有机体与其他动植物之间的互惠或敌

对关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

体生存的一切事情的总和。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宇宙环境(或星际环境),地球环境,

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生态因子也可以被看做环境因子中对上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作用):

1、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所以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

2、主导因子作用:在诸多环境因子中,有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例如,光合作用时,光照是主导因子,温度和二氧化碳为次要因子。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其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它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为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这些地方的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由于生物生长发育不用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造成的。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重要性,尤其是主导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其生病或死亡,所以从总体上说生态因子是不可代替的,但是局部是能补偿的。如在一定条件下,多个生态因子综合作用过程中,由于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同样可以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他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

因子。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Shelford耐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

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

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steno为狭窄,eury为广

★内稳态: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

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1

★驯化:锻炼又称驯化,即生物对新环境的适应 。

★指示生物: 反映环境的某些特征的生物。

★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

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

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

★有效积温法则: k=N(T-T0)

k--该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它是个常数 T--当地该时期平均温度(℃) T0--该生物生长活动所需最低临界温度(生物零度 ℃) N--天数(d) ★物候学:研究生物的季节性节律变化与环境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休眠: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旱生植物如何适应干旱环境:

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长期耐受干旱环境,且能维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长发育,其形态或生理上出现了许多适应干旱环境的特点。

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更多的吸收水分。许多旱生植物叶面积很小,且气孔下陷,在缺水的情况下,可以收缩,使叶面卷曲,尽量减少水分的散失。另一类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能贮备大量水分,同样适应干旱条件下的生活。

除形态适应外,在生理上,它们的原生质渗透势特别低,使植物能够从干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同时不至于发生反渗透现象而失水。

★盐土植物的分类(根据对盐类适应特点):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第三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生物种: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种群:是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密度:以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目表示。

★单体生物:各个体保持基本一致的形态结构,它们都有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

★标志重捕法:N:M = n:m

M—标志数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记数 N—样地上个体总数 ★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

★年龄椎体的类型:

1、增长型种群 椎体呈典型金字塔型,基部宽,顶部狭,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2、稳定型种群 椎体形状介于1,3两类之间,老、中、幼比例大体相同。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平衡,种群稳定。

3、下降型种群 椎体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是不断衰退的种群。

★种群增长率(r) r = lnR0/T R0 ——世代净增殖率

T—世代时间:是指种群中子代从母体出生到子代再产子的平均时间。

★内禀增长率(rm):人们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提供理想的食物,排除捕食者和疾病,在这种

人为的“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就能观察到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2

★生物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

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发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种群的空间格局: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型。

检验指标:方差/平均数比率,即S/m

若S/m = 0 属均匀分布 若S/m = 1 属随机分布 若S/m 显著 > 1 属成群分布

222

2

第四章 种群生活史

★生活史: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成为生活史。

★生长:两种含义,一种为生物体生物物质的增加,另一种为生物细胞数量的增加。

★发育: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幼体形成一个与亲代相似的性成熟的个体的过程。 ★繁殖:有机体产出与自己相似后代的现象。

★扩散:是指生物个体或繁殖体从一个生境转移到另一个生境中。

(植物的扩散是被动,动物的扩散是主动)

★繁殖价值:所谓繁殖价值,是指在相同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于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贡献,

包括现时繁殖价值或当年繁殖价值和剩余繁殖价值两部分。

★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以及抚育和管护子代时所消耗的能量、时间和资源量。 ★繁殖成本: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或资源的所有消费。

★一次繁殖和多次繁殖:在生活史中,只繁殖一次就死亡的生物称为一次繁殖生物;

而一生中能够繁殖多次的生物称为多次繁殖生物。

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两种繁殖策略者繁衍数量的波动性与稳定性

3

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生物种间相互关系基本类型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

不多总是一样的。

★-3/2自疏法则:如果播种密度进一步提高和随着高密度播种下植株的继续生长,种内对资源

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进而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在高密

度的样方中,有些植株死亡了,于是种群开始出现“自疏现象”。

★领域性: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 ★种间竞争:是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

对方的现象。

1、高斯假说:(P102)

2、Lotka-Volterra模型:dN1/dt=r1N1(k1-N1)/k1

N-种群大小 t-时间 r-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 k–环境容纳量

★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他感作用: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

接或间接的影响。

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生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

用,具有一定的外貌与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

★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群

落的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

定作用的植物种。

★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多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

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株数。

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

频度:即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优势度:用以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

★生活型: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

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

4

★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外貌。

一个群落中的植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的高度和密度,从而决定了群落的外部形态。

2、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因此,种类组成是区别不用

群落的首要特征。

3、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元,它本身除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外,还具有一系列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与营养结构。

4、形成群落环境。

生物群落对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

5、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竞争,形成具有一定外貌、种类组成和结构的集合体,才是群落。

6、一定的动态特征。

生物群落在不停的运动,运动形式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等。

7、一定的分布范围。

任一群落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8、群落的边界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以清楚的加以区分;有的则不具有明显边界,而处于连续变化中。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群落之间都存在过渡带,被称为交错区,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

★陆生植物5类生活型 :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 ★叶面积指数 = 总叶面积(单面计算)/土地面积

★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中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岛屿的种数 - 面积关系(或取对数)

S=cA 或 lgS = lgC + lgA

s- 种数 A — 面积 z,C - 两个常数 z

第七章 生物群落的动态

★演替: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变化的过程。

第八章 生物群落是分类与3s技术在植被制图中的应用

★植被型:建群种生活型形同/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食物链/网:生物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

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之间的量值自基础营养级向上排列,呈现出下大上小的类

似金字塔的结构,称为生态金字塔

★生态效率:(或转移)各种资源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转移过程中的比值关系,常以百分

数表示。

5

★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

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 1 非生物环境 能源-太阳能、其他能源

气候-光照、温度、湿度、降水、风等

基质和介质-岩石、土壤、水、空气等

物质代谢原料 CO2 水、氧气、氮气等

无机盐(矿物质原料)

腐殖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生物部分 2 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细菌等

3 消费者 食草动物—一级消费者

(动物) 一级食肉动物—二级消费者

二级食肉动物—三级消费者

杂食动物—杂食消费者

腐食消费者、其他消费者

4分解者(还原者)—微生物(细菌、真菌等)

第十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信息流

★初级生产: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

NPP—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

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生殖,这部分产量称为初级生产量。

GPP—总初级生产量: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

★潜蒸发蒸腾指数:反映在特定辐射、温度、湿度和风度条件下蒸发到大气中水量的一个指标。 ★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1 陆地生态系统(重点)

2 水域生态系统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P214

1收获量测定法 2氧气测定法

3二氧化碳测定法 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5叶绿素测定法 6遥感测定法

★分解作用:死有机物质的逐步讲解过程。

★信息:(P232)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指生态系统内各种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及其在地

球表层各圈层之间,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

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

★库: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的。 ★流通: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实际上是在库与库之间彼此流通的。

★周转率:出入一个库的流通率除以该库中的营养物质的总和。

★周转时间:库中的营养物质总量除以流通率。

★水循环

碳循环

6

第十二章 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

(一)水平地带性分布:

地球表面的水热条件等环境要素,沿纬度或经度方向发生递变,从而引起植被也沿纬度或经度方向呈水平更替的现象,称为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构成地球表面植被分布的基本规律之一。分为纬度地带性分布和经度地带性分布。

1、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高度角及其季节变化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量也因纬度而异,

进而引起热量的纬度差异。因此就呈现出生态系统的纬度分布,即所谓的纬度地带性。这种因纬度变化而引起的热量差异,最终反映为从赤道到两极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和冻原,一系列有规律的生态系统类型更替。

2、经度地带性:在任何地点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这两个规律的作用都是同时存在的,

只是主次程度不同而已。有些地区,纬度地带性规律很明显,另外一些地区则经度地带性规律很明显。在同一热量带范围内,陆地上的降水量从沿海到大陆深部逐渐降低,相应的植被类型也依次更替,出现湿润的森林、半干旱的草原和干旱的荒漠。

(二)垂直地带性分布: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带状分布规律不仅表现在平地,也出现于山地。高耸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风速和太阳辐射逐渐加强,而降水量一般先是逐渐增加,随后又趋减少。这些因素的总和作用,使生物群落和土壤类型从下而上也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了植被或生态系统随海拔升高而呈带状依次更替的分布规律,叫做垂直地带性。它与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称为“三向地带性”,但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是受水平地带性制约的。

山地各个垂直带由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带系列叫做垂直带谱。不同山地由于所处纬度与经度位置不同,具有不同的垂直带谱。通常情况下由低纬到高纬,山地垂直带的数目逐渐减少;相似垂直带分布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位于同一热量气候带内的山地,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垂直带谱的结构也不同,而有海洋型与大陆型之别;相同垂直带的海拔高度,大陆型比海洋型分布得高些。此外,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其植被或生态系统的类型与该山地所在水平地带性类型一致。

荒漠生态系统:地带性干旱气候,雨量在200mm以下,或高寒地区地表仅有稀疏荒漠植被覆盖,栖息的生物种群和荒漠环境组成的一个独特的陆地生态系统。

第十三章 水域生态系统

★湿地: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

统,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第十四章 景观生态学

★尺度: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斑块: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 ★廊道: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

★基底: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也最大的背景结构。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生命形式的多样化,

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多种相互作用,以及各种生物群落、生态系

统及其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复杂性。)

7

★物种和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1)α多样性:用于测量群落内生物种类数量以及生物种类间相对多度的一种测量。反应群

落内物种间通过竞争资源或利用同种生境而产生的共存结果。

①物种丰富度指数:对于一个群落中所有实际物种数目的测量(D)

D=S/N S—物种数目 N—所有物种个体数之总和

没考虑物种在群落中分布的均匀性,且常常少数种占优势,此法统计不能完全反映

群落中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多样性会随着取样面积或数目变化而变化。

②Shannon - Wiener指数(H):H = -∑∣ni/Nlg(ni/N)∣ 或者 H = -∑pilg(pi) ni —第i个种的个体总数 N—群落中所有的个体总数

pi = ni/N 表明第i个种的相对多度

群落中生物种类增多代表群落复杂程度增高,H越大,群落所含信息量越大

③Simpson指数(D):D = 1-∑pi2 pi = ni/N (同②)

补充:

★种群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蒂方程、指数增长)

★两种理论的创始人 理论 相同点以及不同点(159)

单元顶级论

多元顶级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过程,就可

以看做顶级群落。

★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结合)

8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生期末总结

时光如逝,岁月如流,一转眼的时光,1年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在小五学年的学期末,特写此文以总结一学期的学习好与坏.期末考试的好与坏都看这一年的努力多少,我这一学期的表现都会在这里展现.这一年来.在老师和同学们关…

20xx学生期末考试总结范本示例

20xx学生期末考试总结范本示例本文是一篇学生期末考试总结这次的考试总结是我最用心写的一次我希望从这里开始会有一个很好的开始我当然也会善始善终相信我自己一定能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高一期末考试在1月26日结束...

20xx学生期末考试反思与总结

20xx学生期末考试反思与总结6学生期末考试反思与总结考试复习时我是用功再用功语文的课文重点单元的词语盘点日积月累资料袋生字等等全部统统复习一遍数学的应用题又重新做一遍重点句子背一遍做模拟测试卷等等英语的课文单...

期末考试学生总结分析会发言稿

期末考试学生总结分析会发言稿期末考试学生总结分析会发言稿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很荣幸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在一起交流学习首先感谢领导的支持和信任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感谢高一九班全体任课教师和全体同学的理解支持和辛...

期末考试总结

本次高三数学模拟试题从整体看,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重点考查,也注重了对能力的考查。从考生的反映看,试题以中等偏上为主,难度有点偏大,而最后两道大题相对来说难度一般,对学生来说没有时间去做,本试题有较好的梯度和区…

期末考试工作总结

期末考试工作总结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本次期末考试学校领导一如既往地给予高度重视把严肃考风考纪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袁炎清副校长主持召开了全校考前动员会参加人员包括教务处各教学单位副主任代表会议要求各教期末...

期末考试工作总结

期末考试工作总结期末考试工作总结期末考试终于落下帷幕其实期末考试不仅是对学生一学年学习情况的检测也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考察所以在考试之后对本次考试做出及时的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个学期我主要担任四年级英语与数学科目...

期末考试总结

期末考试总结期末考试总结一考试后我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各科的成绩了成绩很不理想其实分数只不过是检测我们对知识掌握了多少而已不必耿耿于怀而是要明白自己在哪里失分了找出原因及时弥补我们必须总结失分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总结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总结一班内前10名1姚xx2戴xx3汤xx4李xx5徐xx6郑xx7姜xx8郭xx9李xx10韩xx二单科前三名语文戴xx138姚xx136徐xx王xx129数学徐x...

期末考试总结[1]

期末考试总结夏园一一轮复习的经验和教训1加强了集体备课充分发挥群体智慧打群体战取长补短争创优异成绩2研究考纲作为复习的前进方向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紧扣教材采用听写默写上黑板展示齐读齐背等活动方式以求知识的...

在其他国家,中小学生也要进行期末考试吗?他们的期末考试

在其他国家中小学生也要进行期末考试吗他们的期末考试是什么样子的一起来听听海外华人和外国学生怎么说但为了避免大家阅读时产生疑惑在这里有必要解释如美国德国各州各学区各学校的学制和规定都不一样各具特色因此校园生活千差...

A大学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总结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语言因此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有机合物的命名包括俗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等方法要求能对常见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或构型式1俗名及缩写要求掌...

学生期末考试总结(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