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时间:2024.4.20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学校自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抓好这项工作。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通过全课程教育网及时报道,扩大影响。

一、制定相关制度,促进经典诵读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健全,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语文教研组长和全体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诵读领导小组。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分管教导主任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教导处负责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语文教研组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教导处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建设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经典诵读的有效举措。①师德师风建设。我们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活动,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②钻研业务,以“教学沙龙”、网络为载体,组织教师阅读经典原著,并开展“四个一”(每年读一本经典著作、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期刊、每周读一篇教育成果作品)读书活动。以扩展视野,强化内功,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二、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本学期,我校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

10分钟和每天中午上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还在每周的课程表上专门排出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校委派少先队专人检查,校领导不定时抽查,确保诵读时间。

3、开展活动,坚持小型多样。

本学期,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组织班级诵读比赛,及时评

价;每周五红领巾广播时间由大队辅导员协调安排一~二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情况;每周让学生和教师硬笔书法时练习诵读名句,选出了优秀的作品在报栏中进行展示;1——3年级所有班级还将诵读内容与学科课程相融合,教师们精心设计了血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利于下午大课间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了

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期末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程融合比赛,所有学生全员参

加,专门组织评委现场打分,同级比较选出了优胜班级现场颁奖。其他班级均按要求划档记分,并在例会上及时总结。

4、经典诵读与背诵唐诗宋词相结合,扩大学生知识面。

除了区教育局发的诵读内容以外,我校还将校园文化的重点放在古诗文著作方面,学校统一给各班选了一些古诗词进行背诵,让学生抄记在专门发放的笔记本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校还要求各班根据古诗文的意境加上适当的动作,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使古诗文诵背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本期共组织教研组长对所有班级进行了三次抽查,严格按照各级的诵读要求进行划档记分,并在例会上及时总结各班的优缺点,以便扬长避短。

5、措施方法到位

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

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求速度又求效果。开展

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两首古诗,低年级每周背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要数量又要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感悟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即学做“五小”儿童:勤学好问的小学生,集体生活的小主人,兴趣小组的小能人,科技宣传的小喇叭,家庭社会的小帮手。树立“七自”精神:思想上自辩、品德上自励、文化上自学、情感上自陶、智能上自开、科学上自创、社会上自立。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

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

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字串7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

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一个学期以来,我校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经验。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学生的诵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还可再多样化。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经典诵读工作定会有所突破!

20xx年6月6日


第二篇:经典诵读大赛中华传统文化常识问答题


经典诵读大赛中华传统文化常识问答题

1、“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八斗”指的是: ( B )

A、诸葛亮 B、曹植 C、苏轼 D、纪晓岚

2、“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语出: ( C )

A、李莫愁 B金庸 C、元好问 D、李商隐

3、《西厢记》的作者是: ( C )

A、马致远 B、白朴 C、王实甫 D、关汉卿

4、“瘦金体”出自哪位皇帝之手? ( C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宋徽宗 D、李后主

5、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 B )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6、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 C )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 B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8、苗族的传统乐器是: ( D )

A、笙 B、笛 C、萧 D、芦笙

9、“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 B )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0、“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哪个历史人物? ( A )

A、韩信 B、张良 C、樊哙 D、陈平

11、京剧中的“大花脸”属于生旦净末丑中的 ( B )

A、生 B、净 C、末 D、丑

1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谁的评价 ( A )

A、王维 B、孟浩然 C、苏轼 D、黄庭坚

13、孔子是哪国人 ( B )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14、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 ( B )

A、清 B、元 C、唐 D、宋

15、《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 A )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史 C、国别史 D、编年体通史

16、中国传统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节日时: ( C )

A、元宵 B、端午 C、中秋 D、清明

17、下列哪个不是端午节的意义? ( C )

A、纪念屈原 B、纪念伍子胥 C、纪念范蠡 D、纪念秋瑾

18、“文武二圣”指的是 ( D )

A、孔子 曹操 B、老子 关羽 C、孔子 刘备 D、孔子 关羽

19、“小李杜”指 ( C )

A、李白 杜甫 B、李白 杜牧

C、李商隐 杜牧 D、李商隐 杜甫

20、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 D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2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的是哪种花卉 ( A )

A、梅花 B、兰花 C、菊花 D、荷花

2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中歌咏的是何种植物? ( D )

A、梅 B、松 C、菊 D、竹

23、古稀之年是多少岁? ( B )

A、六十 B、七十 C、八十 D、九十

24、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 A )

A、四十 B、五十 C、六十 D、七十

25、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古代戏剧大家是; ( C )

A、关汉卿 B、王实甫 C、汤显祖 D、孔尚任

26、成语“掷果盈车”与哪个作家有关? ( B )

A、曹植 B、潘岳 C、秦观 D、苏轼

2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歌咏的名山是哪座? ( C )

A、黄山 B、华山 C、泰山 D、庐山

28、秦灭六国后全面推行何种政治制度? ( C )

A、封建制 B、奴隶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9、“狗不理包子”是哪个地方的风味小吃? ( C )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成都

30、哪部儒家经典被称为群经之首? ( D )

A、《诗经》 B、《尚书》 C、《礼经》 D、《易经》

31、《红楼梦》中“潇湘馆”大观园哪个女儿居住? ( A )

A、黛玉 B、宝钗 C、湘云 D、探春

32、下面哪种剧中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 ( B )

A、京剧 B、昆曲 C、越剧 D、黄梅戏

33、“风声鹤唳”这个成语与古代哪场战争有关? ( D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3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这灯火阑珊处”

诗中描述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 A

A、元宵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端午节

35、被称为“医圣”的是谁? ( C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36、被称为“书圣”的是谁? ( A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欧阳询

37、“及时雨”是《水浒传》中哪位英雄好汉的绰号? ( B

A、晁盖 B、宋江 C、吴用 D、卢俊义

38、范进是下面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 D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儒林外史》

39、汉代的人材选拔制度是什么? ( B

A、世袭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

40、“诗豪”是对哪位诗人的尊称? ( C

A、李白 B、苏轼 C、刘禹锡 D、杜牧

41、陶渊明最爱哪种花( C )

A、梅 B、兰 C、菊 D、竹

42、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是: ( B

A、王安石 B、林逋 C、陆游 D、姜夔

43、杜丽娘是哪部戏曲里的人物( C )

A、《西厢记》 B、《桃花扇》 C、《牡丹亭》 D、《长生殿》 ) ) ) ) ) ) ) ) ? ) ?

44、下面是贵州的一些风景名胜,哪一个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 D )

A、黄果树 B、织金洞 C、梵净山 D、荔波

45、被称为“行星上的一个奇迹”的贵州风景名胜之地为 ( B )

A、黄果树 B、织金洞 C、马岭河 D、荔波

46、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谁? ( B )

A、魏源 B、林则徐 C、龚自珍 D、曾国藩

47

( B )

A、元宵 B、七夕 C、中秋 D、上巳

48、主张“性恶论”的是哪位古代名人? ( B )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49、“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是说的什么地方 ( B )

A、北京 B、南京 C、洛阳 D、开封

50、贵阳又被称为什么城、中国的情人节是: ? ( A )

A、筑城 B、羊城 C、榕城 D、石头城

二、填空题:

1、“民为贵,社稷为重,君为轻”是思想家(孟子)对春秋以来民为本思想的高度概

括。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歌咏的是哪个风景名胜?(洞庭湖)

3、成语“管鲍之交”中的“管”是谁 (管仲)。

4、“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见舅姑”中“舅姑”指(公婆)。

5、哪一个人曾说过:“不为五斗米折腰”,做官八十多天最后挂冠求去。 (陶渊明)

6、米寿是几岁? (八十八岁)

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的哪一个历史人物?(诸葛亮)

8、做诗力求浅白,老妪(老妇人)能解的唐代大诗人是谁?(白居易)

9、“霸王别姬”中霸王是哪一个人物? (项羽)

10、“孟母三迁”的故事里,孟母最后搬到哪一个地方旁边? (学校)

11、二八佳人是几岁的女孩? (16岁)

12、忍“胯下之辱”的是谁? (韩信)

13、“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是哪一个人的处事态度? (曹操)

14、“环肥燕瘦”中的“燕”是指谁? (赵飞燕)

15、王维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中描述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

16、“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17、“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指的是(厨师)。

18、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中“黄花”指(菊花)。

19、京剧的基本功包括:(唱、念、作、打)。

20、“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逑”指(配偶)。

21、我们说“巾帼不让须眉”,“巾帼”指(女子),“须眉”指(男子)。

2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司马迁)的(《史记》)。

23、”江郎才尽”中的“江郎”指(江淹)。

24、与“洛阳纸贵”有关的文人是(左思)。

25、一件事情突然有了变化,横生枝节,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半路杀出□□□”,□是哪一个人物? (程咬金)

26、两兄弟的妻子互为(妯娌),两姐妹的丈夫互为(连襟)。

27、刀削面是哪个地方的风味小吃?(山西)

28、“卧薪尝胆”说的是谁的故事?(越王勾践)

29、“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族”,说的是什么制度?(九品中正制)

3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李广)

31、比德于玉,是古人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红楼梦》中有四块美玉,他们是宝玉、黛玉,还有(妙玉)和(红玉)。

32、《红楼梦》受哪部小说影响最大?(《金瓶梅》)

33、《红楼梦》中四大家族是指(贾、王、史、薛)。

34、”闻鸡起舞”这个成语说的是谁的故事?(祖逖)

35、“留取丹青照汗青”中“汗青”指什么?(史册)

36、“七步诗”的故事说的是谁?(曹植)

37、诗圣指(杜甫),诗仙指(李白),诗史指(杜甫)。

38、对方父母分别称(令尊和令堂)本人妻子、丈夫分别称(内子和外子)。

39、诗佛指(王维)、诗鬼指(李贺),诗囚指(孟郊)。

40、“郊寒岛瘦”分别指(孟郊)和(贾岛)

41、“宫保鸡丁”这道名菜,与贵州籍的哪个名人有关?(丁宝桢)

42、贵州有两个历史文化名城,它们是(遵义)和(镇远)。

43、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中的霸陵是哪个帝王的陵寝?(汉文帝)

44、《西游记》里的唐僧是以唐代的哪个高僧为原型的?(玄奘)

45、“文章西汉两司马”中,两司马指哪两个人?(司马迁与司马相如)

46、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是谁?(王安石)

47、著名昆曲选段《夜奔》说的是谁的故事?(林冲)

48、杜甫《咏怀古迹》中“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指谁? (王昭君)

49、一首“七言绝句”总共有几个字? (28字)

50、哪一个古代帝王的陵寝墓碑是无字碑?(武则天)

三、名词解释:

1、三皇五帝:

最通用的三皇是指燧人、伏羲、神农----见《尚书大传》;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见《史记•五帝本纪》。

2、古代婚礼的六礼:

古代婚礼有六礼:纳采,(男方氏族遣使到女方氏族去求婚)问名(女方氏族许婚后,再问是哪一位姑娘),纳吉(女方说明系哪位姑娘后,男归卜于庙,卜而得吉,再告知女方),纳征(即今天的彩礼),请期(定吉日,吉日由男方氏族定,三请于女氏,女氏不肯,然后告知),亲迎。

3、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4、十三经: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

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5、六艺: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礼:礼节(即今德育),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算法(计数)。

6、五礼:

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7、九族:

有两种说法,古文家之说:父族四(父姓五服以内,姑母及其儿子,姊妹及其儿子,女儿及其儿子),母族三(母的父姓,母的母姓,母的姊妹及其儿子),妻族二(妻的父姓,妻的母姓)。今文家之说:以上自高祖,下至玄孙为九族,及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孙、曾孙、玄孙。

8、三省六部: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9、五刑:

一般指奴隶制五刑包括墨刑,劓刑,剕(也作腓)刑,宫刑,大辟;墨刑即在额头上刻字涂墨,劓刑指割鼻子,剕刑指砍脚,宫刑指毁坏生殖器,大辟指死刑。这是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

10、六书:

中国文字的构造,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11、花中四君子:

指梅、兰、竹、菊。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12、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13、李杜:

指唐代两个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

14、三曹:

指三国时期魏的三大文豪,即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15、三苏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

16、春秋笔法

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

17、五伦

即五种人伦关系。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8、春秋五霸:

指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王,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9、战国七雄:

指齐、秦、楚、韩、赵、魏、燕。

20、战国四公子:

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

21、三才:

指天、地、人。《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22、九州指什么?

指《禹贡》所定的冀、豫、兖、青、徐、扬、荆、梁、雍九州名称。

四、列举题:

1、列举中国古代七大古都。

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安阳。

2、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活字印刷、南针、火药。

3、列举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4、列举清十二帝。

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5、列举前四史及作者。

《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

6、列举现代四大名旦。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7、列举中国四大书院。

包括: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抗日战争中为日军所毁,19xx年由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接替其四大书院头衔)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8、列举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9、列举古代四大名剧及作者。

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10、列举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

指书中十二名女子,号称太虚幻境薄命司厨: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秦可卿、妙玉、李纨、巧姐。

11、列举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12、列举唐宋八大家。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列举中国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

鲁菜、川菜、苏菜和粤菜,享称为“四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14、列举我国八大方言。

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二、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四、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五、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六、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七、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左右。八、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15、请列举文房四宝及其最著名的出产地。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湖笔、徽墨、端砚、宣纸为文房四宝之上品。

16、请列举五个在西安建都的朝代。

西周、秦、西汉、隋、唐。

17、请列举五个在北京建都的朝代。

辽、金、元、明、清。

18、请写出十二生肖名称及顺序。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19、列举江南三大名楼及所在地方。

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

五、简答题:

1、平时我们自己五音不全,发音不准,五音是什么?

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

2、中医说的五脏六腑,是哪五脏,哪六腑?

中医称心、肝、脾、肺、肾五种器官为五脏,称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

3、平时我们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哪六路,哪八方?

六路 是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 八方 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泛指周围,各地。

4、平时我们说对某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是那五体?

指两手、两膝和头着地,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

5、佛教说我们六根不净,是那六根?

指眼、耳、鼻、舌、身、意‘佛教认为这六者是罪孽的根源。

6、“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你知道五谷是什么,六畜又是什么吗?

稻(大米)、黍(黄米)、稷(小米)、麦、菽(即大豆),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古人所豢养的动物,以马、牛、羊、鸡、犬、豕为最普遍,是为六畜。

7、“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八仙是哪八位?

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即铁拐李、汉锺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 、 韩湘子、曹国舅。

8、“六亲不认”中,你知道是哪六亲吗?

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这六种亲属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9、平常我们说“三教九流”,“三教”指什么?“九流”又指什么?

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指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后来,人们把宗教、学术中的各种流派统称之为"三教九流"。

10、人们常说"才比子建,貌若潘安"说的是哪两个人呢?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如果您在古书中看到西晋文学家的潘岳那就是指这位美男子潘安了。子建是曹操的儿子曹植,以一首《七步诗》名扬天下,名垂青史。

11、《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悲叹的是哪两个女儿的命运,意思什么?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咏絮才”源自东晋才女谢道韫,后来用于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12、你知道贵阳、耒阳、淮阴、华阴这几个地名的由来吗?

古代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所以贵阳指贵山之南,耒阳指耒水之北,淮阴指淮河之南,华阴指华山之北。

13、王国维称中国古代有四个伟大诗人具有“高尚伟大之人格”,是“文学上之雄者”,你知道是哪四个诗人吗?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

14、南京被称为“六朝盛会、十朝都会”,是指什么?

历史上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南唐、明(洪武年)、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南京被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15、《红楼梦》一书还有一些书名,你知道么?

《风月宝鉴》、《红楼梦》、《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

16、请对下面两个人名对联。

孙行者,(祖冲之),霍去病,(辛弃疾)

17、请列举古代四大美女,以及与她们有关的四个典故?

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

18、请简述中国书写工具的演变。

殷商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周的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西汉出现的简牍(指刻在竹简、木牍上的文字)和帛书(写在丝绸上的文字) 东汉蔡伦造的纸,唐代的雕版印刷。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

19、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变迁:

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0、什么是天干地支纪年法。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

21、今年是己丑年,那么去年是什么年,明年呢?

去年是戌子年,明年是庚寅年

22、古代纪年法有哪几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干支纪年法,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

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是什么纪年法。

23、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分别指什么?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24、什么是庙号?

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清朝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5、什么是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私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26、什么是年号?

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所以可以用年号称这个皇帝

27、中国有个相声演员叫马三立,你知道三立这个名字的意义和出处吗?

谓立德、立功、立言。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穆叔 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也即古人所谓“三不朽”。

28、七夕这个节日的来历,你知道么?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29、端午节的习俗?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30、什么是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相传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浑沌,盘古开天辟地,将浑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由此有了阴阳的概念。后来古人根据生产、生活实践和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事实,逐步把太阳、男性、力量、光亮、热等带有向上的、运动积极、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归为阳,把月亮、女性、软弱、黑暗、冷等带有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属性归为阴,并由此总结出一套阴阳相互作用的学说以解析说明世上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把它应用到自然界、人类及生老病死就有了后来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八卦学说和古老的中医理论。

五行:指木、火、土、水、金五种物质和它们的运动。五行的概念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它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木、火和金、水分列于土地上下,前两者属阳,后两者属阴,火比木更活跃属至阳,水比金位置更下,属至阴,土地处中间属于中性,因水为树木生长所必需,故水又与木相互依存,这样就构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

31、请谈谈遵义的“沙滩三杰”

遵义的沙滩,自清代中叶以后的百余年间,文化蒸蒸日上,一个僻静的山庄竟成为大儒之乡、诗文之乡、书法之乡和外交家的摇篮,涌现了郑、莫、黎等大家,形成了一个冠冕全黔的文人群体。郑珍和莫友芝被誉为“西南两大儒”,他们是清代“宋诗运动”的代表人物,赢得了“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的赞誉。郑、莫合纂的《遵义府志》,梁启超称其为“天下府志第一”。郑珍是晚清的著名诗人、“经学”大师,他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研究儒家经典,所著《巢经巢经说》等,多有创意。莫友芝是享有盛名的版本目录学家,他的书法在国内颇有名气,堪称一家。遵义黎庶昌(1837~1898年)是贵州走向世界第一人,他于光绪二年(1876年)随郭嵩焘出使英国,是中国首批向欧洲派出的外交官。

32、什么是儒家的“慎独”思想?

语出《礼记中庸》:“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指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朱熹对此的解释是:“闲居,独处也??此言小人阴为不善,而阳欲掩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掩其恶而卒不可掩,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大学章句》)按照朱熹的理解,这段话是说,小人独自一人的时候,常常干出不好的事情来。然而,从他见到君子后试图掩盖自己恶行来看,他并非不知道应该为善去恶,只是一到一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便故态萌发,无力做到这一点。既然伪装并不能真正掩盖自己,那么就应当引以为戒,“慎其独”,过好独居这一关。

33、什么是“易”有“三义”?

指《易经》的“易”字,有“变易”、“不易”和“简易”三种含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所以说“变易”;变化不息的宇宙有一定的法则,所以说“不易”;宇宙变化的这一定的法则,人们可以认识,遵循它来规范行动,所以说“简易”。

34、什么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三级和三元?

明清两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六、默写题(并写出其出处及作者):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屈原)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孔子)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孟子)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

6、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白居易)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秦观)

9、畏闻避席文字狱,(著述只为稻粱谋)。(《己亥杂诗》,龚自珍)

10、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苏轼)

1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近酒》李白)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1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王勃)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

七、论述题:

1、什么是《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请阐释一下。

答:所谓三纲领,即统治者治理天下的三条基本原则。《大学》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总纲。它把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结合为一体,以统治者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分而言之,就是三条纲领:第一,“明明德”,即发扬光辉美好的德行;第二,“亲民”,及新民,指教化人民,使人日新其德,具有新的道德风尚;第三,“止于至善”,即处于最完美的境地。这最完美的境地指的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仁、敬、孝、慈、信就是大人君子所要达到的最高道德标准。能够处于这个境地,就会“知止而后定(志向坚定),定而后能静(处事镇静),静而后能安(不复犹豫动摇),安而后能虑(谋画得当),虑而后能得(达到目的)。即达到至善,则方针明确,心不妄动,所处而安,能够正确思考和处理事物。

所谓八条目,即实现三条基本原则的八个步骤,即下文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八条目。

“格物”即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就是认识到万事万物本来之理;“诚意”就是真

心实意,“勿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即大庭广众能够做到,而个人独处时,以为人家看不到,便放大了胆做那不正当之事,这是不行的,所以君子要特别注意个人独处时的行为,人前人后都一样,这叫慎独。“正心”指守持儒家的正道,不忿怒,不恐惧,不好乐,不忧患,对各种感情有克制力,防止个人情感和欲望的偏向。“修身”,即修养身心,是八条目的中心,“明明德”是修身之本。前四个条目都是为了完成修身,君子有了德行,才能以身作则而齐家,才能爱民治国。“齐家”的家是家族,齐家就是教化家族能够做到孝、弟、慈,即子女对父母曰孝,兄友弟恭曰弟(悌),父母对子女曰慈。一个家族做到这三点, 家族就是仁、让之风,家族是国家组织的细胞,国是放大的家,齐家就可以“治国”,这里的国指诸侯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慈者所以使众也”,在家能孝顺父母,在外就能忠事君长;在家能敬兄长,出门就会服从长官;在家慈爱子女,在外就能治理和爱恤百姓。所以统治者必须以身作则,才能治国。“平天下”,即治理天下,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八个条目最后都要落实到平天下。

2、香港有个经济学家叫张五常,你知道五常这个名字的出处、内涵以及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仁义礼智信”称之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理解其意:仁者,爱人也;义者,“宜也”,即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别人有难时出手、帮人也,引申一下就是“见义勇为”、“大义凛然”、“舍身取义”等民族大义;礼者,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即按礼制规矩敬人也;智者,敏于思考、做出理性反应也;信者,人言为信、诚实守信也。儒家的“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发展的全过程,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文化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成为“以人为本”的精神资源。

“义”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应该依归的人间正义,在市场经济中尤应大力提倡,以此来抑止见利忘义、赚昧心钱等道德沦丧之风。

“礼”的主要作用是规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提倡创新。

“信”是做人之本,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尤其在当今这个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社会,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3、贵阳有个“五之堂书店”,你知道这个书店名称的来历以及意义吗?

出自《礼记•中庸》十九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4、请阐释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以及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此语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本是极为正常的。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可以经过时间的检验来证明谁的意见更为正确;因此,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但是,那些营营苟苟的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人云亦云、见风使舵;更有甚者,便是党同伐异、以人划线:凡是朋友的意见,即使是错了也要加以捍卫;凡是敌人的观点,即使是对的也要加以反对。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就划出了不同的圈子,形成了不同的帮派。其“朋友”的真正意义也便荡然无存了。

现在世界不太平,主要是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世界和平就需要治疗这种现代世界病。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可以作为治理的一剂良药。和与同,差别在哪儿?和是不同质的东

西合理配合,是多样的统一;同是相同质的东西简单重复与重合,是单调的同一。“和而不同”思想有三条原则:一是自己要有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更不应与坏人同流合污;二是允许别人有自主权,不能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不能推行“顺我者生,逆我者亡”的霸道主义;三是要善于与别人友好合作,善于协调关系,特别是要保护弱者,帮助弱者,使不能劳动又失去依靠的鳏、寡、孤、独以及残疾者都能享受人间的幸福。这一原则,是组成和睦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和平世界所必须的。在人群中,既不当奴才,也不做霸主,也不是各自孤立的个人,而是组织成和谐的整体。这个整体使每个人能够享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这一原则适合于民族之间、宗教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

5、王国维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是哪三种境界?谈谈你的理解。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遥远的天涯路在眼中,无尽的迷惘在心底。

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在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这样的地步,即是可以为追求和理想而“牺牲其一生之福祉”,宁愿下“炼狱”的功夫。

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流入真理之长河中去,这是何等的欣慰!

6、“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你知道出自哪里吗?这句话,可以说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19xx年冬,梁启超到清华学校作了一篇题为《君子》的演讲,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条象辞进行了解释。他说,“君子”是中国传统的人格标准,并以此勉励清华学子,后来清华大学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名高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这八个字,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向恶劣环境屈服的顽强拼搏精神;“厚德载物”,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待大自然、对待各种人宽容大度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是靠着这种自强自立而又宽以待人处事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几千年不绝不灭。

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谁之口,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对当今知识分子有何启发?

这四句话出自北宋儒学大师张载的《西铭》,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人类最高的向往。

何谓“为天地立心”?天地岂有心乎?《周易》“复”卦的“彖传”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这应该是“天地之心”一语的最早出处。盖天地本无心,有心在人耳。张载说:“大抵言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曰生,则以生物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亦即天地乃万

事万物的父母,而天地之心,就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仁民爱物之心。换言之,为天地所立之心,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 何谓“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运。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儒家圣贤开显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为了生民。有了这个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却能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的设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护持生命,贞定活路,这就是「为生民立命」了。

何谓为往圣继绝学”,这是宋儒自愿担负的集体使命,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孟子以后儒家的道统已然断绝。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在周、张、程、朱的眼里,儒学只有先秦,“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因汉之儒学杂以阴阳谶纬,已近妖氛,而南北朝隋唐之世,道教兴盛,佛法方炽,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何谓“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程子曰:“王者以道治天下,后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从来辨王、霸莫如此言之深切着明。学者须知孔孟之言政治,其要只在贵德而不贵力。然孔孟有德无位,其道不行于当时,而其言则可垂法于万世。故横渠不曰“致”,而曰“开”者,“致”是实现之称,“开”则期待之谓。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果能率由斯道,亦必有实现之一日也。

总之,“四为句”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我们可以把张载的“四为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说的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使命吧,要为真理,为学术,为天下担起重担。我们今天重新研读诠解“横渠四句教”,不独为“温故”,同时为了“知新”。“为天地立心”,我们得一“仁”字,“为生民立命”,我们得一“教”字,“为往圣继绝学”,我们得一“理”字,“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得一“治”字。

8、请说说重阳节名称的意思,还有哪些名称,有些什么习俗?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

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如王维的《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xx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9、请举出几首有关“月亮”这个意象的古典诗词,并说说这个意象寄托了中国人怎样的情感意蕴?

月亮这个意象寄托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深沉情怀,它的象征意蕴是:望月怀人,因为月的圆缺让人联想到人的聚散离合,而月的千里共照,使月亮成了人们寄托思念的一个媒介。尤其是秋天、深夜、十五、中秋的月亮,更是让人感怀不已。因为古人二十岁成年以后,便要告别父母、妻儿,离开故乡出外求学、求官,秋天是一年的尽头,自己流落异乡,年华一天天老去,秋天使人感觉自己也快到生命的尽头,而所求的所谓功名利禄和理想抱负,仍没有着落,而却要忍受离别思乡的痛苦,所以秋天望月,更引起思念,深夜因为思乡,更是夜不成寐,十五的月亮格外圆,而人却不团圆,这更引起人的思念,而中秋是一个亲人团圆的节日,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月亮这个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将佼人融入皎洁的月光中以唤起人的思念之情,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望月和思念之间的对应关系。

而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则同样表达了对美人的思念之情与不能相见的无奈之情。

而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出门在外求学求官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客居他乡的游子,白天为生活或别的什么原因而奔忙,没有闲暇想念家乡和亲人,到了晚上,一身疲乏在客舍嘈杂中,随着酣甜的小睡而消除了,夜深人静,忽然从睡梦中醒来,看着孤寂的清冷的客房,望着异乡皎洁的明月,寂静凄清,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思故”包蕴丰富,既可是实在的故乡及故乡的亲人朋友,也可是自己逝去的童年以及青春年华,还可是自己的前途命运。

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则表达了战争年代,人们生离死别的思念之情。 诗从对面写起,诗人月夜怀妻心切,却不从自身之月境思情写起,反着笔于想象中妻子对自己的思念,设想妻子望月之久,正是写其怀夫之切,其实是表达自己深长的思念。 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由望月怀人推开去,上升到思考人类宇宙的哲理。

本篇作于丙辰中秋,把酒赏月而作,时苏轼出川宦游,滞留密州,生活上与其胞弟七年阔绝,政治上因与变法派意见抵牾,中秋之夜,望月怀人,感慨身世,激荡出如许感喟遐思。把握苏轼的情感思路,始终热爱人间,热爱生活。

10、余秋雨先生在其《都江堰》一文中,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你赞同他这个说法吗?请阐释你的观点。

我认同他这个观点。长城的修筑,本来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但自其修建以来,就从未阻止过勇猛游牧民族的铁蹄,长城是由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的血和汗筑成的,并且长城今天已完全失去当年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长城实际上是一个闭关锁国、封闭的象

征。而都江堰这座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的建成,凭借它的滋润与灌溉,以川西平原为中心的四川迅速成为富甲天下的“天府之国”,不仅造福当时的百姓,而且泽及后世,今天仍发挥它的作用,并且今后继续发挥作用。

以下是余先生的论述,可供参考: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更多相关推荐: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博罗县石湾中心小学按照《博罗县中小学生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校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组织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我们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田营中心学校中华经典诵读工作总结为深入贯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使师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爱国主义热情,我校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全校范围…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学校自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抓好这项工作。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使经典诵读课程化,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20xx年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

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20xx年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按照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要求,为进一步深化中华经典诵读,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20xx年我校继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组织开展情况汇报如…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皇甫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自20xx年9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校严格遵照上级部门的规定在全体师生中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切实做到了全员参与全心投入现将近两年来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一围绕一个核...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经典中传承古人先贤的智慧,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办在全县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主题实践活…

20xx年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

钟祥四中20xx年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按照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要求为进一步深化中华经典诵读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20xx年我校继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组织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我...

大刘镇中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大刘镇初级中学1按照上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要求为进一步深化中华经典诵读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进来我校继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组织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我们把经...

20xx年来安县第二小学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掌政中心小学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中华经典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班积极响应学校组织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班内深入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文化氛...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经典集体展示活动总结安固小学20xx12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好书多背诵好文章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无裨益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诗文就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熟读及至成诵这些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不仅...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我校经典诵读活动也...

20xx年xx学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XX学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学校自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抓好这项工作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使经典诵读课程化不断...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