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江苏省各市物流业工作总结

时间:2024.4.29

20xx年我省各市物流业工作总结

20xx年江苏省各市物流业工作总结

南京市

20xx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年度工作部署,在省发改委的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和打造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和项目的建设步伐,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努力优化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全市物流业实现较快增长,但明年面临的发展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物流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全年完成物流业增加值556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物流业增加值约占生产总值比重为6.9%左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同比增长4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左右。

预计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5250亿吨,同比增长13.5%;港口货物吞吐量2.1亿吨,同比增长9.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65万标箱,同比增长15.2%;客运周转量464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2%;城市地铁客运量4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1%;邮政业务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2.8%;电信业务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9%。

总体来说,今年我市物流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各级政府和部门抓紧落实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物流业投资增长迅猛;国内物流市场规模大,物流需求较稳定;国际贸易需求锐减,导致了外贸物流需求不足和运力过剩,影响了外贸物流;结构调整加快,国内经济运行增速回落,物流成本上升,企业效益下滑。

二、物流主要工作情况

1、完善提升《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规划》

由我委会同市交通局牵头,共同委托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开展《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规划》深化研究工作,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征求多方面意见和修改完善,7月1日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11月20日

获得市政府批复。该规划是指导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依据,由市发改委和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实施,并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区、开发区(园区)加快推进建设。规划明确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是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沿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集聚平台、长江流域航运物流服务的综合枢纽、长江航运物流科学发展的创新高地。将立足南京,面向亚太,辐射中西部,服务长江流域,建设航运物流要素聚集、航运物流服务完善、航运物流市场繁荣、江海转运功能突出、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的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在长江流域的供应链物流和产业组织中发挥核心作用。

2、加快推进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的规划建设步伐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由我委牵头负责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规划建设工作。我们充分发挥综合枢纽名城办的指导、协调和督查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的意见》和相关会议精神,制定并下发《20xx年推进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建设工作要点》,多次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和开展调研督查活动,确保金融城和三个枢纽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工作落到实处。7月7日,市委、市政府举行了南京海港、空港枢纽经济区管委会挂牌仪式。各牵头责任部门在编制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和集疏运系统建设,实现公铁水空等运输方式的均衡协调和无缝衔接,优化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园区功能品质,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枢纽经济示范区。

3、积极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建设

我委高度重视物流园区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园区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做好项目招商引资。根据我市制定的“一场两带四区十节点”物流发展空间布局,重点推进了龙潭综合物流园、空港物流园、江北化工物流园、滨江钢铁物流园和七坝物流园等9家重点物流园区。龙潭综合物流园专项规划已完成编制工作,正办理相关报审报批工作。4月28日,总投资100亿元的8个重大现代物流业项目在龙潭综合物流园集中开工,集中开工的项目包括普洛斯综合物流基地、维龙物流中心、太古冷链物流、四方源综合物流、中电熊猫“液晶谷”生产配套供应中心、安宏基现代物流中心、联迅综合物流中心、省棉麻集团现代物流基地。空港物流园(溧水片区)正抓紧编制专项规划,规划占地7700多亩,

总投资70亿元,建设以航空、公路为辐射载体的现代航空物流基地,目前已有金唯度、普洛斯、嘉民等30多家各类物流企业陆续落户,形成了一定的集聚规模和产业竞争力。预计至12月底,9家物流园区共引进4300家物流企业或经营户入区经营,就业人员达到6万人。预计全年完成营业收入650亿元,实现税收近8亿元,完成投资80亿元。

4、全力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步伐

今年列入全市307个服务业重大项目中的物流业项目有30个,其中开工项目15个,年度计划投资45.8亿元。我委通过服务业重大项目库,及时掌握各个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加大协调力度和推进力度,确保项目达到进度要求。其中南京长江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一期项目占地

2.3万平米,建筑22万平米,总投资33亿元,主要用于驻区航运企业搬迁置换,打造南京航运服务业集聚发展载体,截至11月底,永宁街地块已完成911根工程桩、574根支护桩、211根立柱桩,完成投资6.86亿元;中国移动华东大区物流中心项目,占地面积259亩,分二期实施,建设现代化的仓储及配送中心,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98亿元,一期工程基本结束,准备投入试运营;嘉民南京溧水仓储服务业功能基地占地191亩,规划新建仓储设施等,总投资6亿元,目前一期工程一幢厂房主体在建,完成投资2.8亿元。

与其同时,认真做好我市新批5000万元以上物流项目的统计汇总工作、及时跟踪掌握列入省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的重点物流项目的进展情况,并上报省发改委。

5、积极开展“营改增”试点对我市物流企业影响的调研工作 3月上旬,我委会同南京物流行业协会就“营改增”试点对我市物流企业的影响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共选择了25家物流企业进行调研,涵盖了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均为一般纳税人。25家物流企业各自对20xx年10月至20xx年1月累计上缴的增值税总额进行了统计,同时对未实施“营改增”试点同期应缴纳的营业税总额进行了测算,并对税负增减原因具体分析。调查结果显示,25家物流企业都认为“营改增” 对企业的发展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2家物流企业税负减少,占调查企业总数的8%;23家物流企业税负增加,占调查企业总数的92%,税负增长幅度普遍在80%左右。而后,由我委牵头,组织市商务局、交通局和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赴苏州市、杭州市和厦门进行了专题

学习调研,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教训。在以上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并上报市政府。

6、认真做好经贸领域中央投资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

按照国家、省发展改革委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各区和相关开发区开展20xx年经贸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申报工作。按照布局合理、扶优扶强的原则,我们推荐了符合规划要求、建设条件成熟、辐射带动作用强的14个备选项目,有5个项目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在全省位居第一。

7、顺利完成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情况的调研工作

按照省发改委的工作布置,我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摸清了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思路,并上报省发改委。

三、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企业运行成本不断上升,“营改增”后物流企业税负增加。 企业运营成本大幅度攀升,随着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和土地使用税上涨,尤其是营改增实施后,物流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2、物流用地资源稀缺,土地供应量严重不足。

随着城市扩容改造,原有物流用地不断“被拆迁”,而新增物流用地难以保障。对于开发区来讲,物流项目占地大,投入产出少,利税贡献与工业项目贡献差距较大,没有招商热情和积极性,对开发区而言更热衷于工业项目(占地小税收高),即使招商同意引入,后期物流项目办理工地手续时由于投资强度要求也受到制约,土地点供指标获得难度很大,影响项目建设进程。

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

公、水、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多年来没有统筹,公、水、铁的规划和统筹在各个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造成之间无法同步协调,网络上各节点之间不同或者不顺畅,对于物流通道的设计不科学,也会出现造成多通道设计的资源浪费。

4、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尚未建成,物流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间、和政府部门间信息不畅,无法实现信息交换,特别是横向

政府体系和纵向政府体系间的协调,如一关三检部门信息在集装箱和外贸货物上一直无法实现数据交换,造成信息化断层,使得港口EDI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推进难度加大,制约了集装箱中转效率的提高。

5、物流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我市近10来年来尚未制定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也没有设立专项扶持资金。

无锡市

今年来,我市围绕“三地三中心”的城市建设目标,以打造长三角物流中心城市为导向,以重点物流园区优化调整为手段,通过中长期物流规划编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大重点物流项目及企业的培育引导,密切结合城市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城市发展趋向,大力支持多式联运、口岸物流、甩挂物流、第三方物流等发展,物流业呈现投资热情高、项目投入大、业态集聚发展趋向,有力的支持了实体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

一、基本概况及主要指标情况

截止20xx年11月初,全市货物运输总量15146.25万吨,增长9%,其中公路运输13943万吨,增长9.3%;港口吞吐量17305.43万吨,增长4.4%,集装箱吞吐量101.69万TEU,增长6%;航空货邮吞吐量7.1万吨,增长3.4%。

全市现拥有物流专业货运市场37个,仓储面积2500多万平方米;19家各类物流园区,占地面积3000多万平方米,100亩以上的交通物流基地拥有6个,集聚效应初步体现。当前无锡物流业已经进入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阶段,初步形成了以公路货运为主体,水路货运为特色,铁路货运为补充,航空物流为新增长点的布局合理、衔接有序、能力充分的交通物流业发展格局。

二、主要特点

从主要指标看,一是全社会货运需求保持较旺态势,货运总量持续增长,尤其是公路运输始终保持高位增长趋势,铁路运输功能未充分体现。二是航空高端运输呈加速发展态势,苏南国际机场的货运功能逐渐体现。三是港口运输稳步增长。逐步向以集装箱为主的内河航运支线发展,下甸桥二类口岸业已成为上海港的重要喂给港。

从项目建设看,呈现投资热情高、投入大特点。自去年年底开始,物流产业投资异乎寻常的活跃、国资、民营物流企业纷纷出动,,呈现“主动性强、数量大、行动密、投资大、土地需求大、企业强、准备充分”等特点。目前已经有二个较大的新的物流项目正式签约:深国际?现代物流综合体(无锡)项目,占地520亩,主要建设内容城市集运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多功能中心(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商务服务中心。无锡宝湾仓储物流项目,总占地296亩,打造集汽车零部件集散中心和电子商务分拨中心为一体的产业基地。

从企业效益看,物流企业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普洛斯(世界五百强企业)、丰树物流基地,项目占地约2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目前仓储物流已100%完成招租。苏宁电器苏南地区总部已投入运营,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顺丰速运两架波音737货运包机,每天两班往返于无锡和深圳,近期计划再增加两架货运专机。江苏华商为解决新电商格局下商贸企业、供应商、连锁超市的新型商贸流通以及消费者的新电商的购物需求,在原先B2B城市配送的基础上再次投资近2000万建立大规模虚实连锁O2O---新电商新服务平台。汇全物流、林凯物流和久通物流等骨干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9.1%、22.6%、40.1%。

三、存在问题

当前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物流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一些传统业态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道口附近,对交通组织管理带来很大压力。二物流业态层次低。仓储、运输、配载乃至停车场等低层次业态还有相当数量,拥有现代理念和技术手段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少。三是物流企业实力薄弱。企业服务功能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缺乏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本地龙头企业。

四、20xx年主要开展工作

一是认真编制了《无锡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3-2020)》。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发展振兴规划》和江苏省政府《江苏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今年我们与江南大学联合编制了《无锡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3-2020)》。规划重点解决了物流产业布局、重点鼓励发展的物流业态及完善物流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未来我市将打造五个生产型物流园区、四个外围物流功能区、四个生活

性物流园区,市区物流业空间布局呈现“544”布局格局。重点鼓励发展汽车、钢贸、医药、农产品、快递等五大专业物流。完善口岸保税、生产性、商贸服务物流体系。

二是加大了重点物流园区的优化调整。按照物流园区外迁到城市外围的总体思路,确定了火车货场、下甸桥港口、通江大道三个对城市建设影响较大的搬迁重点区域,年内实现了通江大道的大部分配载市场的搬迁整治,新建了全市公共物流平台-禾健物流,将诸多配载市场有序引导到其中,进一步规范了物流市场,提高了物流业的层次。同时,对火车站货场的搬迁方案进行了重新调整,下甸桥港口的搬迁也在积极推进。 三是积极培育扶持重点物流企业及园区。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物流园区的调整,专门设立了物流园区调整补贴资金,引导物流运输企业从原地迁出,有序进入规划中的物流集聚区,20xx年共补贴物流企业资金70万元。同时响应国家发改委关于传化物流经营模式的推广,有针对性的加大物流平台建设,重点扶持了无锡公路港项目(禾健物流)建设,作为我市物流园区优化调整企业的主要迁入地,以禾健物流综合性物流信息交易平台和现代物流园信息发布系统为基础,整合通江大道两侧物流市场交易信息,吸引物流运输企业、运输配载户入驻,打造我市物流交易公共市场,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运输集散地。加大的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20xx年为金南甩挂物流、西郊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二个项目申报了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补贴。

徐州市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区域性物流中心”工作目标,强化产业提档升级、推进集约集聚发展、促进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全力推动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一、全市物流业发展特点

(一)物流产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依托我市六大千亿元工业发展基础和淮海经济区辐射效应,20xx年全市物流业收入预计完成1300亿元,同比增长20%。从调度情况看,县区增速高于主城区,生活性物流优于生产性物流,大型企业好于中小型物流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培育效果明显,宏康物流基地、中国汽配城、淮海综合物流园等省重点物流企业(基地)保持较快发展,市重点推进的金驹物流园预计全年实现

交易额100亿元。

(二)重点项目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全市物流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有效带动行业发展。一是省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180亿的2个现代物流项目列入省20xx年度重大项目计划,其中徐州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二是“十二五”重点物流项目加快建设。我市有9个项目列入全省“十二五”物流规划,项目总投资324.2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6.3亿元。三是5000万以上新建物流项目快速推进。宏康物流二期、淮海环球商贸等19项5000万元以上物流业项目总投资额150.68亿元,已完成投资11.5亿元,新增的5000万元项目新沂南亚国际商贸物流园前期手续已基本完成。

(三)物流业态日趋成熟完善。20xx年重大项目的加紧建设,使我市物流业态体系不断完善,物流营运水平快速提高。形成了以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为代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以宏康物流、徐工集团物资供应公司、丸全外运为代表的生产资料物流,以恩华和润、徐州医药等公司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以宝通物流、淮海物流园等为代表的综合物流,以金驹物流园、诚坤物流园为代表的钢铁物流等多种业态竞相发展。烟草物流、管道物流、铁路物流、港口物流等专项物流业态也日趋成熟。

(四)物流产业集聚能力不断提升。一批幅射范围广、集聚效应强的物流基地发展迅速,为产业和物流业互动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载体平台。依托高速公路或铁路等交通枢纽以及徐州经济开发区,建设了物流服务功能较全、辐射范围较广的综合性物流基地;依托内河港口和航空港,建设了从事多式联运和货物中转等业务的临港物流基地;依托专业商贸市场,建设了主要提供商品储运、配送等配套物流服务的商贸物流基地;依托保税区,建设了以区域性物流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保税物流基地等。

(五)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加大政策争取力度。我市积极为江苏欢乐买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争取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350万元。今年我市入围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二是加强市域内资金扶持。我市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规模优势突出的现代物流企业实施资金扶持,20xx年共为徐州金驹现代物流园、江苏恩华和润、徐州港务集团等 8家物流企业发放引导资金276万元,有效推动了物流企业规模扩信息化水平提升。三是招商引资工作实现突破。今年我

市在广州举行了江苏徐州物流产业推介会,会上签署了“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工作小组的战略合作协议”、“金融物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合作协议”、“南亚国际商贸物流园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等多项协议,“四省物流大通道淮海经济区联络处暨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驻徐州办事处”等正式揭牌,通过打通南北物流大通道,推动“苏货南下、广货北上”。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传统物流形态仍占主体地位,铁路站场、公路主枢纽、运河码头和综合运输能力等物流资源规模较大,但市场散、小、乱现象严重,管理上缺乏系统整合和统一协调,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二是物流信息市场能力弱、功能低、收费乱,尚未形成快速、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物流信息网络,“第四方物流”作用偏弱。

三是在综合型物流园区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政策尚未全面配套,规划引导力不够强,土地指标难落实,使部分物流园区建设进展较慢。 常州市

一、物流业的发展情况

1、20xx年基本情况

我市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显著增加了社会物流需求,奠定了物流业快速增长的基础。随着社会物流需求释放的持续扩大、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市物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和承接物流需求的能力提升,社会化配送体系逐步健全,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行业结构趋向合理,物流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

前三季度,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05.15亿元,同比增长5%,低于全市服务业增长速度;累计完成货运量12706.15万吨,同比增长24.4%,其中铁路货运量同比下降趋势明显,公路、水运、民航货运量增长幅度较大,尤其是总量偏小的民航货运,增长明显;全社会港口货物吞吐量6523万吨,同比增长6.3%,扭转了上半年同比下降的态势。

20xx年我委确立的100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通过项目推进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其中物流类项目19个,新建项目11个。19个物流项目总投资128亿元,20xx年计划投资38.8亿元,1-11月份完成投资16.6

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43%,未完成序时进度,主要原因由于新建项目较多,很多项目因前期手续及市场预期等原因尚未开工建设,影响了整个项目的投资计划。

2、主要做法

(1)加强规划引导,优化空间布局。

针对目前我市物流业的发展情况,之前的规划已不适合当前的发展需要,为更好的指导我市物流业突破发展,融合发展,合理布局,我委上半年已于东南大学、常州大学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开展新一轮的物流规划编制,目前该项工作已接近尾声,新一轮常州市物流业规划已定稿。此外,我委上半年也开展了营改增对我市服务业的影响研究,作为营改增的重点行业物流业,通过对税制变化的研究,了解物流企业的真实困难,为我们制定政策提供支撑,目前课题已结题。

(2)加强集聚发展,实施抱团发展。

依托交通枢纽、经济开发区、制造业集聚区和商贸集中区,全市建设了一批投资多元、功能集成、特色鲜明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到20xx年6月,全市物流集聚区域达到50余个,其中省级重点物流基地10家。这些物流集聚区都已基本实现仓储、运输、配送、商务配套等功能集成,成为供需对接、有一定集约化运作能力的物流平台。优良的基础设施和较完善的配套服务,吸引了大量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园区的集聚效应加速显现。

二、预计全年物流业发展主要指标

20xx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实现15870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22%,占江苏全省物流总额的比率保持在8%以上,并逐年有所上升。20xx年预计我市社会物流总额实现18900亿元以上,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份额逐步提升。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实现2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超过10%。 苏州市

20xx年,苏州市认真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沉着应对外需持续不振、制造业内迁、商贸业增速放缓等不利局面,坚持“稳中求进,量质并举”的发展方针,全面落实各项鼓励政策,创新物流工作举措,大力发展物流业新兴业态,促进了全市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一)物流总量保持增长。进一步落实制造业分离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各项政策,加强物流发展载体建设,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城乡共同配送,全市物流业总规模保持平稳增长。1-11月,全市全社会货运量达17119.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6%;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656408万吨公里,增长6.4%。初步预计,20xx年全市全社会货运量达1.89亿吨左右,比20xx年增长6.8%。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81.5亿吨公里,增长6.5%。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9%;社会物流总费用199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8.7%。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将超过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

(二)保税物流继续领跑。充分依托全市开放型经济优势,完善保税物流政策功能,搭建物流服务、商贸服务和信息化平台,发展壮大海关特殊监管区业务规模,全市保税物流发展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1-11月,全市保税区进出境仓储或转口货物总值547.1亿美元,增长18.2%,其中,出口253.1亿美元,增长32.5%,进口294亿美元,增长8.1%。昆山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总值523.8亿美元,同比增长7%,进出口总量及增速居全市综保区第一;苏州工业园区综保区完成进出口总值214.2亿美元,下降2.6%;张家港保税港区完成进出口总值79.4亿美元,下降7.9%;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总值108.8亿美元,下降

8.7%。 20xx年5月,太仓港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批准,预计20xx年一季度正式封关运作。

(三)港口物流逆势奋进。今年以来,苏州港努力克服外贸进出口货物普遍下滑的不利形势,积极开拓内贸货源,经受了国内外经济持续低迷的严峻考验,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1-11月,苏州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量分别完成4.19亿吨、489.1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9.88%、13.59%;其中太仓港区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量分别完成1.19亿吨、302.1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7.12%、15.24%。张家港港区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量分别完成2.34亿吨、153.1万标箱,分别增长5.65%、12.75%。张家港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20xx年2月通过国家五部委联合验收,成为江苏省及长江内河港唯一的整车进口口岸。常熟港区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量分别完成6548万吨、33.8万标箱,分别增长13.34%、3.86%。

(四)重点项目进展良好。全市列入省“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的

9个项目进展较好。苏州物流中心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吴江综合永鼎物流园、昆山(千灯)普罗斯物流项目均已竣工运营。张家港玖隆钢铁物流一期工程1、2、3号库投运,露天堆场项目竣工,商务区主楼施工至四层,剪切加工库打桩完成,保税库一库、二库基础开始施工。张家港正大富通连锁汽配服务中心在省内外建立了六大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的辐射范围内建立300家分拨(连锁门店)中心,公司累计建成仓储面积5.3万平方米,南京供应链中心一期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二期供应链项目即将完工,汽配物流信息化项目竣工。昆山众品冷链物流项目一期工程一座冷库及配套设施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规划设计。吴江新地现代物流项目基础完工、钢构库房施工中。苏州越海全球物流项目一期、二期已投入运营,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张家港保税区进口整车物流园规划获得省发改委批复。汽车口岸码头、堆场、运营公司、航线、检测站、上牌点等软硬件配套设施到位。总投资26亿元的12个项目即将开工,54家汽车经销商办理注册手续,规划区域内农户拆迁协议签订已完成98%、企业拆迁协议签订已完成81%。

(五)新型业态发展看好。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引导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的密切结合,近年来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望亭物流园、花桥开发区、淀山湖镇、千灯镇等成功引进建设了一批电商物流和快货配送项目,卓越亚马逊、唯品会、中粮我买网、神州数码供应链等项目已经成为苏州物流业的新增长点。中粮我买网苏州工业园区分拨中心预计完成销售额3亿元,昆山淀山湖唯品会预计20xx年完成销售额可达40亿元。苏汽国际物流集团积极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物流各个环节“四流合一”服务,预计全年供应链金融业务总额可达3亿元。中外运高新物流(苏州)有限公司与苏汽国际物流集团合资创建了中国第一配载网,为中小企业物流企业和制造业提供极在线运输信息交换展示的大型物流信息配货平台,从货源的寻找、车辆的追踪管理、运输交易、运营维护、数据交换等方面将原本各自独立的“信息孤岛”推向了互通互联,让原本散杂的物流市场变得更透明更安全。苏州传化物流基地开业三年来,公路港平台已入驻物流企业539家,发布货运信息2000余条/日,建设运营近300条辐射全国的零担快运专线,实现了物流服务、物流载体和物流需求三大资源的高效集聚,预计20xx年基地营业总额可达22亿元,上缴税收近1亿元。

(六)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贯彻落实国务院、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国家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江苏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苏州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配合编制《江苏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强化对物流业的发展导向,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不断完善物流业土地使用政策,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业、物流辅助服务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落实过渡时期财政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物流小规模纳税人转一般纳税人工作,促进物流企业税负合理化。组建苏州市快递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物流商会、物流协会、快递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会员的交流和信息沟通,组织会员外出学习考察、洽谈项目,举办银企对接、物流商贸对接洽谈,建立城际物流专线联盟,建设物流专业学生业见习基地,全力推进物流业转型提升、科学发展。

南通市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市认真组织实施《南通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强化目标考核,力求工作创新,以载体打造、项目建设、企业培育为抓手,以加速产业集聚、强化资源整合、提升物流效能为导向,全力推进全市物流业发展。

一、全市物流业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物流业整体保持平稳运行,主要指标继续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呈现以下特点:

1、物流总量平稳增长,港口吞吐再创新高。1-9月,全市物流业总量实现3.69亿吨,同比增长10.8%。其中,货物运输量2.2亿吨,同比增长12%;港口吞吐量1.49亿吨,同比增长8.5%;集装箱吞吐量45.2万标箱,同比增长19.9%。自今年6月份以来,南通港口生产逆势上扬,南通港9月份货物吞吐量达1775.8万吨,同比增长7.2%,再创历史新高,南通港已连续4个月货物吞吐量超过1700万吨。按此趋势,全年南通港口吞吐量2亿吨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2、规模企业运行良好,骨干企业支撑明显。全市物流企业业务总收入104.54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利税总额10.9亿元,同比增长33%;物流行业从业人员26452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林森物流、江东物流、中国供销集团南通供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7家物流企业顺利通过

国家A级物流企业认定,列全省第一,其中,林森物流成为我市首家5A级物流企业。海安正元物流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被授予省重点物流企业称号,列全省第二。中外运南通分公司顺利通过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的认定。

3、投入规模持续攀升,项目进展不断加快。1-9月,全市在建、拟建超亿元以上重点物流项目共33个,全市实际完成投入48亿元,同比增长19.7%。崇川区5个,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的粮油交易大厅、加工配送中心桩基施工结束,目前正在基础施工,二期规划的总平方案已获市里批准;港闸区2个,林野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已竣工运营,二期工程驾培中心已开工,钢材物流中心正在进行方案审批;开发区6个,总投资1.6亿元的福汉兴业工业物流中心项目已完成投资6250万元,两个仓库正在实施消防喷淋等局部工程;通州5个,顺丰速运基础设施工程正在建设中,设备已进入调试阶段;海安2个,腾龙物流园第一栋仓储营运用房已投入营运,二期工程也已开工建设,天赋力物流园、亚太亿发物流园、腾龙物流园二期的零担中心竣工并投入运行,物流专线近200条,覆盖境内所有省市自治区和大中城市;如皋3个,融达再生资源加工配送一期竣工,二期物流业务用房正在安装设备,码头及配套堆场正在浇筑;如东4个,再生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现已竣工;海门2个,宝钢物流园工程建设水域陆域累计完成各95%以上,年底竣工投产;启东5个,太平港务项目已竣工投产。

4、载体功能日趋完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开发区、如皋港区被评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南通洋口港物流园、港闸火车北站物流园、海安商贸物流开发区被列入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基地数列全省第一。我市被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个部委列入国家物流园区布局二级城市。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南通洋口港物流园等11个市级重点物流园区,1-9月,全市园区内物流企业424家,物流业务总收入达到32.9亿元,同比增长25.6%。

为更好服务于我市和周边地区家纺产业,今年开工建设中国供销集团南通国际棉花交易中心,依托产业园仓储物流设施,借助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资源,搭建进口棉电子交易平台,同时拓展棉纱、坯布、化纤等轻纺原料电子交易和现货展销,打造以棉花交易为主导、带动纺织原料交易的现代化综合交易市场,推动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5、注重规划引领导向,政策措施作用发挥。委托编制“南通市长江合作物流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启动火车站北物流园扩容规划研究,如东县委托编制全县物流业发展规划,启动洋口港物流园区的规划,如皋市启动了现代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突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如东县、如皋市专门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激励和考核措施,强化了政策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是总量规模偏小,发展速度有待提高。我市物流业总量增长虽然较快,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发展总量规模偏小、发展速度不快的矛盾,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内河运输、完善的交通体系、雄厚的产业基础等物流业发展的优越条件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物流业发展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是物流费用偏高,物流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我市物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收费环节多、收费偏高的现象,物流总成本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三是企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偏少。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不足。

四是现代物流业态不够成熟。我市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是以单纯的运输、仓储等形式为主,在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和环节的整合与综合管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在快速反应、功能集成、作业规范、组织网络和智能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

五是要素瓶颈影响物流项目建设。土地指标难解决仍然是制约我大部分地区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一些重点项目因未取得土地指标,一直未能开工建设。

三、全年物流业运行预测

9月份江苏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为55.1%,比8月回升2.3个百分点。12个分项指数均保持在50%以上,其中,除资金周转率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外,其它各项指数均有所回升。业务总量指数回升,显示出物流相关活动较为旺盛,从后期走势看,预示着物流业将延续平稳运行走势。预测20xx年末,全市物流业物流增加值330亿元,增长14%,全

市物流业实现社会物流总量4.9亿吨,增长10%,全市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0家。

连云港市

今年以来,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下,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将物流业发展列为重点产业力求突破,提出积极依托港口、铁路、保税物流中心等载体平台优势,大力发展临海物流业,推动物流产业加快成长为现代服务业四大支柱产业,连云港的区位优势和港口带动效应发挥更加充分,物流总量明显扩大,物流企业加快成长,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物流业发展保持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预计全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40亿元,增长18%。

一、全市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工业经济实现好转,物流业指标稳定增长。今年1-9月份,工业生产在实体经济困难较多的环境中实现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现价产值2561.2亿元,增长21.9%,当月完成产值356.5亿元,增长23.0%,较上月提高3.2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511.5亿元,增长14.8%,成为推动物流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截止9月底,全市社会物流总额为4734.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8%。列入统计的物流企业营业收入474.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9%。物流业完成增加值104.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6%。尤其是临港重点产业的发展,支撑了物流业的稳步增长。截止9月底,全市六大重点产业,即新医药产业完成产值226.9亿元,增长19.4%;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249.7亿元,增长18.6%;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253.9亿元,增长26%;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588.2亿元,增长22.7%;石化产业完成产值558.5亿元,增长25.7%;冶金产业完成产值404.8亿元,增长19.6%。重点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物流业增长。

(二)项目带动作用显现,物流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全市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以现代物流理念建设的各类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得到较快发展。继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建成通航后,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于今年10月完工,标志着历时4年的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全面建成。物流业行业在年内争取到经贸领域中央扶持资金项目1个,省级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3个,安排落实市级引导资金项目10个。20xx年以来全市累计新上5000万元物流项目(物流

园区)19个,总投资143亿元。其中今年内新批5000万元以上物流项目8个,总投资97亿元,其中物流园区2个、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3个、农产品物流1个、其他类2个。总投资8亿元的海州农产品物流园等项目建成投运,总投资131亿元连云港东中西区域合作服务示范基地等项目加快实施。中云台国际物流园区被新认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内保税物流中心新增未梳脱脂剪羊毛、棉花、胶合板、镍硫、马铃薯淀粉、铅阳极板、镍湿法冶炼中间品、厨房废物处理器等多票新货种,截止10月底共完成进出货量68万吨,累计实现监管货值约5.5亿美元,内河码头完成吞吐量114万吨,达到全年目标的95%。

(三)运营模式不断创新,物流业运行质量提高。多式联运体系加速构建。组织开行连云港-霍尔果斯西行班列,实现连云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一港双线”的过境运输格局。至10月底,共完成铁水联运总量21.4万标箱,其中大陆桥过境箱8.7万标箱,大陆桥过境运输同比增长40.3%。尤其是20xx年12月开通的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班列,自开通运营以来,班列运营稳定,全年共完成5.4万标箱,达到日均1.5列。甩挂运输加快试点。与港口内陆“无水港”布局、港口多式联运发展和港口临港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前三季度新增甩挂运力48台,其中牵引车19 辆、半挂车29辆,完成甩挂运输量1.9万多TEU。连云港港口集装箱甩挂运输联盟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连云港吉安集装箱甩挂运输交易中心甩挂双重和“专线”运营方案全面实施,连云港集装箱甩挂运输品牌加快打造。联盟合作机制不断创新。一是有序推进中哈过境运输项目合作,9月7日,在中哈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连云港市与哈国铁路运输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哈过境运输货物分拨基地项目合作正式生效,此项合作有助于连云港港打通中亚以及欧洲市场,促进新亚欧大陆桥发展,带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二是加强与沿桥省市的联盟合作,继续巩固和加强与苏北鲁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战略合作,建立联盟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实现港口前置,缩短进出港时间,畅通物流通道,形成发展合力。今年港口新建了新疆霍尔果斯、青海甘河等物流场站,内陆无水港增加至11个。三是积极营造港际合作氛围,借助中哈合作成果,深入中西部腹地进行宣传推介,拓展货源市场,提升连云港港的综合竞争力。利用第十二届泛黄海中日韩经济论坛的有利时机,组织泛黄海交通港口物流论坛,打造连云港作为日韩货物进出中亚市场最佳港口,并在经济论坛全体会议进行发布,抢占东向日

韩货源市场,打通东向物流网络,凸显连云港作为连接东亚、中亚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物流相关行业运行情况

(一)港口运行稳健增长。连云港港建成25万吨级航道和第六代集装箱码头,今年前11个月,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86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502.89万标箱,双双超越去年全年总量。赣榆港区去年12月25日开港试运营,今年9月18日首艘集装箱船舶成功靠泊,标志着赣榆港区集装箱航行正式开通,赣榆港区一举跨入集装箱作业港行列,截至11月底,港区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09万吨,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一体两翼”港口格局即将从图纸“走”到现实。

(二)公路水路运输量稳中有升。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道路客运经济运行增势较为明显,运量和周转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城乡运量的强劲增长是全市运量和周转量新的增长点。截止11月底,我市公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1536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3.11亿人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2%;累计完成公路货运量13079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87.62亿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和7%;完成水路货运量1645万吨,货物周转量112.9亿吨公里,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完成水路客运量28万人,同比增长15%,客运周转量4979万人公里,较去年下降6%。

(三)民航运行增长较快。截止9月份,民航累计完成货邮3062吨,同比增长17.68%;进出港43.43万人次(其中:过站7.68万人次),同比增长18.44%,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新开的宁波、大连(G5)、福州、烟台、杭州厦门、合肥、海口、香港航线拉动,八条航线累计完成旅客呑吐量4万人次。同时,主要的三条航线除上海略有降低外,其它二条广州和北京航线都有较大增长,其中广州进出旅客累计89445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63.21%,增长比较强劲。北京航线进出旅客累计135986人次,同比增长15.08%,保持了平稳增长。而上海航线进出旅客累计55834人次,同比减少0.51%,略有下降。

(四)批发零售业稳步增长。截止20xx年9月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1567.25亿元,增长14.7%。其中,累计批发额1146.77亿元,同比增长15.1%;累计零售额420.47亿元,同比增长13.8%。今年第三季度,实现销售总552.89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完成批

发额407亿元,同比增长14.9%;实现零售额146亿元,同比增长13.8%。本季末库存总额43.19亿元,同比减少5.4%。1146.77亿元,增长19.7%;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67.36亿元,增长15.2%。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物流业运行情况良好,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物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物流企业“弱、小、散、乱”的状况十分明显,不但缺乏规模效益,而且,整体效率的提高也受到制约。二是物流项目投资目标比较明确,但实际推进效果未尽人意,由于货币政策从紧,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突出。三是物流产业信息化程度低,尚无连接政府服务、综合运输及物流企业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未能实现物流资源的集聚和共享。

淮安市

20xx年,淮安市物流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省发展改革委大力支持,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产业水平。按照促进物流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进全市物流业发展。

一、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

依托省委省政府“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区域定位,全力打造公、铁、水、空一体的物流体系,逐步形成立足苏北,辐射鲁南、豫东、皖北地区,服务长三角的区域性重要物流枢纽城市。全市现有各类物流企业近 650 家,省重点物流企业(基地)17家,总投资亿元以上物流园区13个。预计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5.31亿元,同比增长15.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70亿元,同比增长40.9%;完成税收5亿元。组织实施物流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约143.5亿元。其中,列入省十二五规划项目5个,总投资约47亿元,预计年末完成投资27.5亿元。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抓好物流业发展规划编制。今年市发改委根据市主要领导要求,启动了《淮安市现代物流业及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物流规划编制工作自1月正式启动以来,得到了市、县二级政府以及部门、有关

企业的大力支持,编制组完成了前期调研、形成初稿、征求各县区以及市直相关部门等意见,经多次修改后,7月份又邀请了国家物流协会、省内物流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了专题研讨和科学论证,形成了规划文本,8月份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通过规划制定,确定了淮安物流业发展总体框架体系为3平台4体系6园5心的空间布局特点。进一步体现了专项规划对全市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指导,明确了下一阶段物流战略目标,促进了物流资源整合,推动了淮安物流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二是强化物流园区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强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物流园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载体作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以来累计完成基础建设投入近80亿元, 重点是加快发展徐杨片、新港片、空港产业园及盐碱科技产业园等四大片区物流建设,基本达到了“九通一平”项目建设要求,功能配套日益齐全。其中:淮安综合保税区物流园区内设有物流企业集聚区、海关通关点、公共保税仓库等功能区。区域内金融、居住、商务、办公、休闲、娱乐、餐饮、购物、客运等配套设施。淮安盐碱科技产业园建成了物流码头、污水处理厂、热电中心、固废处理中心等基础设施工程。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利用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技术优势,联合部分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共建淮安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物流信息化应用广度与深度,建设一批智能仓储库房,引进一批先进物流设备,普及实时跟踪配送技术,

三是加大物流品牌企业培育力度。加强对物流企业的指导和服务,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强化管理,创新发展,提升我市物流业运营水平。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17家物流企业和基地获得省重点物流企业(基地)称号。淮阴区吉安物流公司和江苏澳翔物流被评为国家“AAAA”级综合性物流企业。

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产业,有依托交通枢纽的新港等物流集聚区,依托产业形成的洪泽湖粮食物流园、水产品物流园区,依托专业大市场形成的淮安现代物流园区。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成了以专供苏果的常温物流配送为主的苏果物流配送中心、以物资集散仓储为主的金网物流、以物资配送运输为主的佳吉物流、以物资仓储配送运输为主的烟草物流、以钢材物资交易为主的翔天物流、以物资仓储配送为主的华通行物流、以保税通关为主的华东物流、新宁物流、伊安物流等。

四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在淮安区新建5000万元以上快递物流产业项目4个,主要建设分圆通速递有限公司淮安快递集散中心以及韵达快运、中通速递和国通快递苏北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约5.3亿元。形成独具特色的“三通一达”第三方物流产业园。其中,圆通快递投资2.2亿元,建筑面积40974平方米,建设大型分捡中心2个和9条分捡线,配备400辆汽车 ,目前已完成投资1.2亿元,一期工程已竣工投入运营。中通快递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分拣中心主体建成,综合楼、宿舍楼正在内外装饰。韵达快递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目前转运包装车间主体建成。国通快递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23368平方米,主要建设物流分拣和电子商务中心。快递物流企业在产业园已经形成集聚效应。主要立足服务苏北、鲁西南、皖北,并开通了北京、上海、天津、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太原、石家庄、郑州、南京、杭州、宁波、温州等70多条直通线路,逐步辐射全国各省。今年营业额将突破1亿元,明年营业额将突破3亿元。

五是创新物流发展模式。淮安民贸物流有限公司致力于先进制造业与商贸物流领域供应链需求运作模式研究,突破传统物流方式,不断创新物流供应链新模式。当前,淮安民贸在金融和担保等部门支持下,创立了“融通仓”、“供应链金融”等新的物流供应方式,成为中小企业物流与融资的有力助手。

六是加快推进物流项目建设步伐。全市超亿元以上的在物流建项目26个,其中超10亿元的项目6个。项目总投资达143.5亿元,到目前已完成投资约48.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33.8%。我市列入省十二五规划的5个重点物流项目进展顺利,其中,中国江苏盐化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89.2%,三类仓库已经建成,行政办公及信息系统工程基本完工,呑吐量800万吨码头正在建设,预计20xx年如期完成。华润苏果(淮安)物流配送中心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设常温物流配送中心、生产检测中心、加工中心、农产品及冷链仓储、电子商务配送中心等,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占18.7%,整个工程基础已完成,钢结构正在安装。国信(淮安)物流园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占地378亩。主要建设大型仓储中心、大型中转配送中心、大型配载信息交流市场和配载中心。目前已列入淮安国信工业园区发展规划,预计20xx年建成运营。其他重点物流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三、物流业存在问题

一是中小物流企业比较分散。我市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弱等情况,在全市650多家物流企业之中,90%以上为小散作坊式的配载部。

二是物流企业服务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停留在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上,面向整个供应链的高水平增值服务较少,缺乏实力强、规模大、功能全、水平高的龙头企业,致使我市很大比例的物流业务被外地物流企业抢走,影响了本地物流业的发展壮大,也流失了大量的税源。

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信息传递途径不通畅,各物流园区、物流企业没有建设有效运营的物流信息平台,导致货源信息、车辆信息、企业信息、物流供给方与需求方勾通不畅,大大降低了物流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

盐城市

20xx年,随着盐城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平稳快速发展,“质”、“量”齐升,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快速成长,效率逐步提高。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特点及现状

1、物流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预计今年全市物流总额首次超万亿元,达11180亿元,增长17.8%,物流业增加值达260亿元,增长17.3%。目前我市省级重点物流企业达12家,物流基地4家,均处苏北首位,和苏中地区相比也处在中游水平。总数仅低于南通,企业数高于泰州、基地数高于扬州。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规模企业群不断壮大,全市物流企业中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25家,5000万元---1亿元的12家。

2、产业特色日趋显现。全市各地依据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推进物流业专业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着力推进区域性产业特色。一批物流基地、园区和企业伴随着产业和市场的发展而快速成长并各具特色。大市区的汽车物流规模大、层次高、技术先进。市现代物流园区、城南物流园区特色明显。里下河物流园区,以钢材、木材、粮食、煤炭等专业市场为载体,强化生产资料专业加工配送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石油机械是建湖的特色产业,去年园区为石油机械产业提供特种钢材的定制加工和配送量占钢材总销量的70%左右。射

阳黄沙港中心渔港依托我市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建设了省内重要的区域性水产品交易中心和连接南北两大渔市的水产品集散中心,年交易额达20亿元。滨海和响水以生态化工为载体,引进了一批专业从事化学危险品运输的物流企业。以农村生活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等为“三农”服务的物流企业和网络也得到蓬勃发展,华东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银海棉业物流、创美佳超市物流等一批企业应运而生。其它一些专业物流,如烟草物流、盐业物流、医药物流、邮政物流、食品冷链等特色物流都得到长足发展。

3、产业集聚明显加快。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中、资源节约等要求,各地开始重视专业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的物流服务功能区。目前我市已建成物流园区8,其中盐城现代物流园区和大丰港等4家列入省重点物流园区。

4、产业功能有所增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物流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调整优化服务产品的结构,努力开发增值型业务和创新型服务。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从仅能提供单一的运输、仓储服务向多层次、全方位的多样化服务转变,从简单的承揽物流业务向根据客户需求开发的专业化服务转变,产业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5、物流招商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号召下,全市掀起了新一轮物流招商热潮,截止11月底,全市在建、签约及跟踪洽谈的物流项目74个,总投资309亿元,已完成投资60.3亿元。其中,大市区物流项目22个,总投资73.9亿元,已完成投资13.9亿元;县(市、区)物流项目52个,总投资235.1亿元,已完成投资46.4亿元。我处根据领导要求,紧盯上海欧堡利亚集团和韩国大韩株式会社,结合我市“十二五”中期物流项目调整,全省冷链物流规划编制,和上海贝业新兄弟物流公司达成初步协议,拟在我市开发区征地300亩,投资2亿元,新上1个冷链物流项目。与此同时,组织我市城西南物流园区、城北物流园区、大丰港物流园区、盐城市开发区、阜宁物流园区和上海黄浦区金融服务业办介绍的丹马士物流(外企)、东方国际物流、中海华东物流(央企)、港中旅华物流(上市公司)、锦江航运、日油物流和进行对接和洽谈。

二、我市物流业发展存在问题

1、物流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许多企业物流部门附属于企业内部,物流部门规模小、效率低、成本高,流通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居高不下,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尚未真正发展和普及。少数规模较大的专业化物流公司也仅仅服务于企业自身或较大型的企业小企业的物流服务基本上处于自营的初级发展阶段。

2、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受国家政策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影响,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物流管理权限分散在政府多个职能部门,造成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产业规模不经济和资源浪费,制约了物流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

3、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目前,多数物流企业采用传统运作方式,通讯手段甚至还停留在使用电话、传真方式上,完善物流企业采用传统运作方式,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货物跟踪系统等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商流、物流、信息流不能实现及时传达,现代物流系统要求的服务、快速及时、节约、规模化、库存调节五大目标无法实现,因而极大地影响了企业运行作效率和行业竞争力的提高。

4、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调配人员,而是一批熟悉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熟悉物流服务组织、运输组织管理相关业务,熟悉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物流信息开发维护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物流企业的竞争实质上也将是人才的竞争。尽快培育、引进物流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扬州市

初步统计,全市现有物流业经营户近2万家,其中,物流企业3160家。货运站10个,其中,占地50亩以上规模较大的货运站7个。经过认定的市级以上物流业集聚区9个,其中,省级集聚区2个,分别是扬州港口物流园、扬州长江石化物流中心。今年以来,物流业发展主要有七个特点。

1、主要目标推进较快。预计今年扬州港“一港三区”完成货物吞吐量7000万吨,同比增长18.2%;集装箱吞吐量50万标箱,同比增长25%,基本完成全年目标。1-11月,全市认定物流业重大项目2个,即九洲物流中心和香港招商局物流平台项目,提前完成年初目标。

2、“百万标箱、亿吨大港”建设取得突破。潍柴亚星、江淮汽车、

锦湖化工等近10家内外贸企业货源,从今年开始改由扬州港进口或出口。4月份,通过与淮安等经济腹地地区对接,中转箱份额也有望近期出现较快增长。

3、专业物流体系逐步健全。全市已基本建成粮食、冷链、汽车、医药、快递、金属钢材、化工物流等专业物流体系。粮食物流,主要有扬州粮食加工储运中心、宝应湖粮食物流中心、仪扬河粮库等支撑项目。冷链物流,主要有高邮戚伍水产冷链物流等5家重点企业,冷库容量已达11.2万吨。医药物流,国药控股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已成为省内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专业物流载体。快递物流,以邮政速递为主体、社会快递为补充的物流体系基本健全,“电子商务物流交易中心”也正在谋划建设。金属钢材物流,主要有方正钢材等专业市场,依托江都龙川钢管企业建设的美钢管业配送中心也在加快建设。化工物流,主要有长江石化物流中心、仪征原油商业储备基地、低温罐区乙烯储罐项目等载体,目前,也在筹划建设“危化基地”。

4、重点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列入全省“十百千”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的2个重点物流园,建设进度总体较快。其中,扬州港口物流园,今年已完成投资4亿元,港区5号泊位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1号、2号码头改造工程正在施工,预计全年实现业务收入40亿元,增长5.6%;扬州长江石化物流中心,已完成投资8.5亿元。预计今年可实现业务收入50亿元,增长46%;其中,长江石化交易市场已成为中石化华东地区供货商,预计今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

5、5A级物流企业标准化建设实现零突破。今年,经过细致工作和积极争取,国药控股物流正式被国家物流采购协会认定为5A级物流企业,从而实现我市5A级物流企业标准化认定零突破。目前,全市已有A级以上物流企业16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家,4A级物流企业3家。另外,戚伍水产冷链物流制订了《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高邮诚信物流制订了《应急物流服务规范》,物流企业地方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6、物流业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有力。结合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项目规划修订,积极争取扬州港仪征港区绿地公用码头及配套工程项目、宜陵道口专业物流园、邵伯沿运专业物流园、超达汽车物流等4个项目列入省重点物流项目,为明后年争取经贸领域中央资金支持奠定

了基础。另外,通过积极争取,汇银家电物流中心、普洛斯物流、美钢给配物流中心等3个项目获得省发改委点供地备案,已落实点供地计划550亩。

7、物流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指导物流协会,搭建了协会、高校、企业三方联合办学平台,建立了“物流人才培训基地”,从去年9月到现在,已完成物流师考前培训143人,全市目前已有物流师近2000人,其中,高级物流师50多人。

当前,全市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多,最突出、最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扬州港发展速度不快的问题。二是物流企业如何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提升形象的问题。目前,全市物流业小而全、层次低、实力弱、装备落后,综合服务能力差等矛盾比较突出。根据调查,全市工业企业自有仓储面积还占全社会仓储的70%左右,仅仅有20%的原材料物流和15%的产成品销售物流,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不少企业传统意识强,产业链升级缓慢,专业化程度低,现代物流意识淡薄,不愿将储运、配载、包装等物流业务剥离出来,交给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经营,这也是制约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是物流集聚区发展水平低、管理水平差、总体形象不好的问题。部分物流集聚区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人才缺乏,管理落后,效率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镇江市

面对严峻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今年以来,我市上下按照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和“四大行动计划”要求,围绕“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总体目标,突出“三集”发展,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骨干企业,推广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构建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网络化物流体系,加快推动物流产业振兴,为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物流服务保障。

一、主要特点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1-3季度,全市物流业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27%。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6.5亿元,增长

7.6%。全市公路货运量累计达10493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58.8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3.3%、14.3%;水路货运量累计达674万吨、水路货物周转量19.1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3.5%、15.6%;铁路货运量累

计达221.5万吨,受煤炭运输量减少的影响,同比小幅下降0.4%。镇江港长江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613万吨,同比增长5.9%,集装箱吞吐量27.3万标箱。预计全年,全市实现物流业营业收入530亿元,同比增长25 %左右。

2、骨干企业支撑有力。从交易规模看,预计全年惠龙港钢铁物流基地、金山物流园、滨江物流中心等5家重点物流基地实现交易额600亿元,其中,惠龙港交易额达400亿元。新增扬中四通物流基地、新区外贸冷库、新区兴港物流3家省级重点物流基地。从营运情况看,预计全市25家市级以上重点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17%;上缴税金16000万元,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16500万元,同比增长18%。

3、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按照全市“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要求,以重点市级物流业项目为中心,在前期推进、项目报批、开工建设、建成投产等环节,主动服务、强化协调,加强督查调度。列入全省“十二五”物流规划的10个重点物流项目中,9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另外1个项目即将开工。从在建项目看,总投资10.08亿元惠龙港电子商务平台及加工增值服务项目,在软件平台试上线的同时,电子商务大楼已建至六层;总投资11.6亿元的大港四期物流工程项目试运营,1-9月完成投资1.7亿元,综合楼装修工程完成95%,综合楼区域管井完成70%,骨架护坡、围墙工程整改中;总投资9.4亿元的船港物流码头工程1-9月完成投资3.4亿元,皮带廊土建工程、大件安装基本结束,目前正在进行小件安装,道路,电线架设进入扫尾阶段。码头水下部分施工完成95%,预计今年主体竣工并投入试运行。从在手项目看,总投资10亿元的扬中交通服务集聚区项目已获省发改委备案,规划方案初步编制结束,征地拆迁已完成,开始平整土地;总投资3亿元的镇江新区双星物流项目土地手续办理结束,预计今年完成20%的地面工程量。中央投资项目逐步发挥效益,镇江惠龙长江港务的钢材行业现代物流模式及其支撑技术与标准示范工程中央投资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并发挥效益,对全市物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4、物流创新发展步伐加快。一是供应链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飓风物流有限公司与上海宝钢、大亚集团等多家制造业上市企业建立了物流供应链管理战略合作关系,四通物流有限公司与厦门金龙客车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二是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探索通

过国际商品网上现货电子交易平台,与银行合作创建专用于网上现货电子交易的无抵押或担保金融授信业务,在授信总额度内银行按三方协议在线上进行放贷,货款在交易摘牌后24小时内放贷到账,实现线上客户自主还贷,线上资金收付。三是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我市首个公益性综合交通物流信息平台“金山交通网”运营更趋完善,已形成10多万国内车辆的社会车源运输网络,每日电子交易信息发布量达2000余条,已成为镇江最大的城市物流配送基础。

二、主要工作举措

1、加快产业振兴。一是召开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会议,出台《2013—20xx年全市现代物流业提速行动计划》等工作意见,对今后三年物流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了明确,进一步指导全市物流业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强化目标任务落实。市政府办印发了《20xx年镇江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意见》,将年度发展指标、物流项目建设及骨干企业培育等重点任务逐条分解落实到各辖市区,并建立季度跟踪和年度考核机制,强化任务实施督查。三是10月底,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物流业企业家早餐会,听取和解决物流行业和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强化跟踪服务,破解发展难题。

2、推进载体建设。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意见》,提出重点打造3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其中包括了镇江新区综合保税区、润州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基地、丹阳华东农产品物流园、扬中临港物流集聚区等5个重点建设的现代物流集聚区,以及丹阳宏福物流园等4个培育提升的物流园。按照“五个明确”(即明确园区面积,明确四至边界,明确主导产业,明确发展目标,明确推进机制)要求,科学编制了集聚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集聚区绩效发展考核办法,完善集聚区建设管理,实行了集聚区企业统计一套表制度;同时加快集聚区的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载体功能,为我市现代物流业加快提升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3、加大产业招商。按照我市产业“三集”发展要求,今年以来,我市以集聚区为载体,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链打造,全面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先后赴深圳、香港等地,通过集中招商、小分队专业招商和以商引商等多种形式,引进了总投资10亿元的招商物流、总投资9.2亿元的宝湾物流、总投资7亿元的韵达物流、总投资4.2亿元的谷源物流、总投

资2.88亿元的双星物流等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全年预计共签约物流招商项目近百亿元,为下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4、培育重点企业。一是从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两个层面进行差别化辅导培育,帮助物流企业规划发展战略,协调发展矛盾,解决发展难题,推进创新发展。出台了《加快发展总部经济若干政策意见》和《镇江市总部企业认定和政策兑现实施细则》,全面推进总部经济发展。二是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完善物流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协助重点企业多渠道融资,着力做大做强。三是为拓展我市物流企业市场,组织恒伟物流、兴港物流、飞驰汽车集团等重点物流企业,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拓宽了我市物流企业市场空间。四是推进物流业品牌创建,丹阳飓风物流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我市首家上市的服务业企业;惠龙长江创新团队成功入选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团队。

5、大力推进营改增试点。以“营改增”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二、三产业分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二三产业分离工作推进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二、三产分离工作的意见》,各辖市区政府均签署了年度二、三产业分离的目标责任状,重点突出了物流运输业、后勤保障服务业、仓储服务业、售后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分离。为确保当年完成“分离户数396家、增加改征增值税1.5亿元以上”的目标,我市明确和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企业整体转型或新设三产企业所涉行政性规费全部免收;分离过程中资产、股权变动涉及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给予全额奖补,行政性规费全部免收等等。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宣传引导和服务配合工作。前三季度,全市共实现分离户521家,累计实现应税营业收入近16亿元,入库改征增值税8240万元,净增地方财力6000万元以上。截止目前,全市共实现“营改增”试点纳税人6872户,累计入库税款3.91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散、弱、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企业运营水平相对较低。我市大多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较为粗放,企业规模偏小、服务功能单一、业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企业仍以传统的货物运输、仓储业为主,物流包装、物流配送、物流管理等现代化物流比重还不高;二是物流园区入驻企业税源流失。受营改增政策或当地扶持政策较少的影响,部分物流企业选择在外地开票,

导致税源流失较多;三是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瓶颈制约明显。扬中四通物流、句容韵达物流等均由于土地指标问题,项目迟迟未能开工。四是受制造业复苏缓慢影响,物流业发展相对受限。

泰州市

一、发展的基本情况

1、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前3季度,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03.5亿元,同比增长11.9%。1-10月份,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431504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235294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4.8%、15.9%。沿江地区港口累计实现货物吞吐量14756万吨,同比增长18.1%,其中外贸吞吐量955万吨,同比增长31%。

2、集装箱吞吐量逆势增长。在国内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泰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1-10月份,泰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5万TEU,同比增长32%,主要原因是:本地企业逐步放弃从上海直接出港,转而由泰州港中转,每箱可节约成本1000-2000元。

3、集聚效应不断增强。1-10月份,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泰州市城北物流园、泰州高港综合物流园、泰兴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等五大物流园区入区企业数达到5160家,从业人员近27865人,实现营业收入603亿元、税收8.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9%、 23%和17%。

4、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列入全省“十二五”物流规划的核心港区现代物流基地、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等六大项目进展顺利,其中中国医药城医药物流中心、三峰港务钢材物流配送中心等两个项目因基本建成。中元物流等一批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运营,泰州公路物流港、万林木材物流产业园等一批亿元以上现代物流项目正按序时进度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用地难。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审批,使不少物流项目因无用地计划而无法落户。目前较为明显的,就是靖江木材加工产业园的建设,由于土地指标落实困难,木材加工企业无法按期开工建设,影响了产业链的拓展。公共物流设施建设,如公共仓储、大型停

车场、商务办公区等,同样受土地指标制约,一直难以落实。

二是招商难。由于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以及资金紧张,导致了全社会对物流业的直接投资总量下降。一些世界500强物流巨头以及国内物流百强企业,都相继取消了在我市投资新建物流基地的计划。招商难将是全市物流业发展的一大难点。

三是融资难。由于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物流园区港口、道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遇到了融资方面的压力,园内重点企业也同样面临流动资金不足和银行融资困难等问题。

四是规划落地难。在部分长江岸线使用上,存在物流项目与工业项目混布的现象;沿江码头功能分区不清晰,造成件杂货、散杂货堆放无序,影响了港口码头的物流效率。物流园区规划范围内原有企业搬迁较难,影响了新进物流项目的总体布局和实施。

宿迁市

一、全市物流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去年以来,特别是市现代物流业推进大会召开后,我市推进物流业发展力度加大,物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xx年,物流业增加值达1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上升至7%,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至19%;今年1-11月份,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超过108亿元。 一是培育了一批重点物流企业。30家重点物流企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xx年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5000万元物流企业9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家,创建国家4A级物流企业1家;今年1-11月份,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万元物流企业18家,其中超亿元2家,超5千万元7家,新增3A级物流企业1家,新增省级重点物流企业2家。目前,我市经国家认定A级以上物流企业3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5家。

二是建设了一批重点物流项目。20xx年,14个物流业重点项目年度总投资12.4亿元,比上一年度提高45%。今年1-11月份,30项物流业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超过18亿元,同比增长24%。

三是招引了一批物流业重大项目。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对物流项目的招商,各地招引投资亿元以上物流业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超过50亿元。其中市发改委和市人大办招引的传化公路港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宿迁经开区招引的雨润物流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

沭阳县招引的百盟物流园计划总投资2.6亿元,苏宿工业园招引的苏宿国际物流中心计划总投资3亿元。

二、推动物流业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

加快物流业发展,市政府明确了要深入实施物流业“1633工程”,即市区重点打造运河中心港物流园,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各重点打造一个综合物流园,加快洋河酒产业物流中心、宿迁粮油食品物流中心、华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苏州物流中心、义乌商贸城物流中心、中联保税物流中心6个专业物流中心建设,培育30家重点物流企业,推进30项物流重点项目建设。

(一)编制了一个规划。高起点编制《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的思路,形成了“一核四带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明确了我市“十二五”时期加快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重点内容。各县在市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基础上,相继出台了本地物流业“十二五”规划。省发改委高度评价我市物流业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并于今年上半年,将我市物流业规划中4个重点项目调入省物流业“十二五”规划中期调整项目中。

(二)召开一个大会。去年4月21日,召开全市现代物流业推进大会,这是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首次召开的物流业方面的专题会议,会议对我市加快物流业发展作出了部署,号召全市上下充分认清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意义,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全力以赴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出台一批政策。成立了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协调物流业推进中的重点问题;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我市物流业发展目标、任务、具体措施,从税收、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八个方面重点鼓励和支持物流业加快发展;下发了《宿迁市重点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办法》,组织对全市重点物流企业、园区的认定。

(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培育。一是市政府印发了《宿迁市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32个重点项目及建设责任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地、各部门的责任和工作目标,定期对列入的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度督查通报,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快进展。二是加强对全市物流企业的

分类指导和帮办服务。通过调研座谈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企业经营能力,培育了一批主营业务超千万的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和5千万元的企业实现了倍增。三是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争先创优。积极帮助和支持我市重点物流企业争创国家A级和省级重点物流企业。

(五)推进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出台《宿迁市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发展集装箱甩挂运输的目标、措施及支持政策,迈出了我市物流业标准化建设第一步。推进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组织物流企业参加国家相关物流信息化专业展会,推进我市5家重点物流企业加入江苏物流信息联盟。加快我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目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正在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加快推广和运营。

(六)推进重点物流园、物流中心建设。沭阳县百盟物流园、泗阳临港物流园、泗洪县综合物流园加快建设;市区华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粮食物流中心等6个专业物流中心建设进度超过预期。其中,沭阳县百盟物流园一期主体完工,累计投资2.2亿元;泗阳县临港物流中心一期完工,并投入运行,累计投资2.1亿元;宿豫区通联国际物流中心主体完工,累计投资1.5亿元。

(七)加快运河中心港物流园建设。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加快规划编制。前期成立中心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抽调相关单位10名同志专职参加办公室具体工作,日前已经正式成立运河中心港产业园管委会。邀请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对中心港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二是做好中心港区整体开发前期工作。对中心港区现有居民、土地利用状况、道路桥梁、企业、供电供水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为整体开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三是依托中心港区申报的内河二类开放口岸取得阶段性成效,预计年内可望获批。四是加快项目推进。围绕中心港港口开港的要求,加强与金海岸集团沟通,加快推进中心港港口配套功能建设。成功签约传化公路港,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物流成本高居不下,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

一是整体布局分散,尚未形成集聚效应。我市物流布局分散,物流场站普遍规模偏小,服务功能简单,经营方式落后,尚未形成集聚效应。

场站建设落后,全市缺少一个实物配载平台,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我市物流成本。

二是企业规模偏小、水平低,尚未形成充分竞争机制。全市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突出,缺乏高水平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市70%以上物流企业属中小规模,大多物流企业都是由运输车队、仓库经营公司或者联运机构等转换或者更名而来,并以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为主,相互之间深度合作比较困难,充分竞争机制缺乏,致使企业物流成本偏高。

三是物流业务外包意识不强,工业企业物流成本较高。我市工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普遍存在,物流业务大部分是通过企业本身来完成,服务外包意识淡薄。另外由于我市物流业企业在产、供、销一体化,以及专业化操作程度上水平较低,有些生产企业有外包需求而在本市难以找到能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四是专业人才紧缺,培养机制不健全。我市专业物流人才严重缺乏,物流公司企业系统化、专业化的物流管理水平不高,复合型专业物流人才的缺乏,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低,造成管理成本上升,已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度物业公司年终工作总结(最新)

20xx年度物业公司工作总结20xx年是公司全体员工风雨兼程齐心协力不断创新的一年是面对公司先后二次重大人事变革人员调整加快发展的一年是公司管理目标深化服务内容紧跟形式发展步伐的一年全年来在总公司各级的正确领导...

物业公司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西安绘锦园物业有限公司物业公司年度工作总结一年来在公司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各兄弟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下物业公司经营班子和全体员工经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年初预定的目标现将20xx年物业公司各项工作总结如下一经...

物业公司年终总结

提升服务巩固品牌树立形象创佳绩深化改革展望未来转型增效双丰收物业公司二一四年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物业公司全体员工同志们大家上午好骏马含笑辞旧岁金羊报喜贺新春时间过得真快20xx年过去了20xx年已经向我们走来过去...

20xx年半年度物业工作总结

上海尚界投资有限公司20xx年半年度物业工作总结20xx年转眼已过去半年,物业部工作按照公司的总体部署,在公司领导正确指导帮助下,物业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半年时间里紧紧围绕创建物业管理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工作要求…

物业经理20xx年度年终总结

20xx年—20xx年度物业经理工作总结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眼间,20xx年即将成为历史,自20xx年x月x日加入万阅城项目以来,得到了公司领导对我工作支持、关心和照顾,让我从中学得到了很多管理、技术等方面的…

物业个人年度总结

自20xx年x月x日进入公司工作以来,在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虚心学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20xx年即将过去,回顾一年多来的…

物业管理部工作总结

20xx年是巨隆飞越发展的一年,是丰收的一年,同时也是我们京融物业管理进入太极大厦物业管理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在公司的领导下、在承建商的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我们物业部对太极大厦物业进入前期物业管理介入工作,我…

物业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物业公司年终工作总结20xx年物业年终工作总结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我们物业部门总结了如下的几点作为20xx年的工作总结全文如下一20xx年日常管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一房屋管理房屋管理是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此问题在前...

物业20xx年度工作总结及20xx年度工作计划

XXX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公司20xx年度工作总结及20xx年度工作计划目录序言1第一节20xx年度工作总结2第二节20xx年度工作计划7第三节可行性工作开展建议14结语15序言XXX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

20xx年度物业分公司工作总结

20xx年度物业分公司工作总结20xx年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协助下物业分公司经营规模和经营收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压力物业分公司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吃苦耐劳锐意进取...

物业公司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

20xx年是金锁匙企业面临繁重经营任务和业务拓展突飞猛进的一年也是公司进行二次创业初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协调发展的一年在董事会和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们始终围绕着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目标努力适应新形...

20xx物业个人工作总结年工作计划

20xx物业个人工作总结年工作计划物业个人工作总结20xx年工作计划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你们好20xx年物业公司在各位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其他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在全体物业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一年的工作...

物业年工作总结(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