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考试重点总结

时间:2024.5.4

第一章 相机基础理论

一、按使用的技术方法分有:数码照相机和传统照相机。

传统照相机 凡是以底片(胶卷或散叶片)为感光材料来记录影像的照相机,不论是 135还是120,自动还是手动,也不论是单镜头反光还是平视取景都称为传统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是近十年来才展露头脚的新生事物,它的最重要特征是以CCD、CMOS等电子元件作为感光体,取代了传统的化学感光胶片。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特点在于其取景器的独特设计,如图所示,取景时被摄体的反射光经过摄影镜头后射到反光镜上,经光反镜反射到上面的聚焦屏。光线透过聚焦屏进入五棱,经五棱镜的折射,从取影器透射出来。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拍摄和取景共用一个镜头,在进行一些特技摄影时,所“见”即所“摄”,可以方便地预测拍摄效果。

2,光线经过五棱镜的折射后,能将聚焦屏上左右翻转,上下倒置的影像再反转过来,因而克服了视差。

3,可以方便地更换摄影镜头,取景与更换后的镜头同步而不影响取景。这种设计结构此较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一般都被用在中高档照相机上。

二、全景照相机又叫全景相机

相机光轴在垂直航线方向上从一侧到另一侧扫描时作广角摄影的相机。这种相机利用小视场角镜头,镜头或其光学零件(如梭镜)运动扫描地物(运动方向与飞行方向垂直),相机光轴指向便连续改变,从而实现了扩大横向幅宽的全景摄影。曝光时间靠改变与飞行方向平行的靠近像面的狭缝大小来控制。全景照片的分辨率高,幅宽大,但几何尺寸不严格,存在全景畸变、像移补偿畸变和扫描位置畸变。全景相机可用于军事普查和国士普查。全景相机有3种形式:(l)光律式(分扫描式)全景相机。照相时,镜头绕光轴转动,胶片反向同步运动,有严格的速度同步要求,分辨率较高.(2)节点式(直接扫描式)全景相机。照相时,镜头绕通过后节点的轴转动或摆动,胶片在一个圆弧的展平板上静止不动并被展平,无速度同步要求,分辨率高。(3)棱镜扫描式全景相机。照相时,镜头前的棱镜转动扫描地物,胶片与像作速度同步运动,但分辨率较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都有多种型号的航天全景相机。一般来讲,全景数码相机主要用于拍摄风光、集体纪念照,所拍摄的图像都有极高的清晰度,色彩还原准确,层次丰富,特别是用于拍摄集体照,从几十人到上千人都可以拍摄,而且没有变形,每个人都非常清晰。

三、机身 机身是照相机的骨架和主体,快门、取景器、卷片机构、数码照相机的存储机构等重要部件都在照相机机身上.

四、镜头 镜头由镜片、光圈、镜筒和有关调节机构等部件组成,是照相机上最重要的部件。镜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照片的质量。

衡量镜头的好坏主要从:分辨率、色彩还原、反差、杂光系数、畸变等几个方面来评判。

五、镜头的焦距

镜头的光学中心到焦点的距离。镜头的焦距是照相机物镜最重要的三个光学特性参数之一。焦距长的镜头的视角小,焦距短的镜头视角大。

标准镜头 视场角46° 符合人眼观物的透视习惯,前后景物的比例关系变化正常,视觉感受真实。

广角视角小于直角,大于46°广角,视角范围比人眼大。适合于拍较小房间的场面。 超广角视角大于90°,拍摄范围更加广阔,极大地改变了人眼视物的透视关系。

鱼眼分圆形鱼眼镜头和矩形鱼眼镜头两种。圆形鱼眼镜头的画幅结像呈圆形,四周为黑色的盲角。向上拍摄时,物体顶部在圆心。

1

中焦 视场角35°—20°中焦 视场角35°—20°,比人眼视角略小,变形不大,适用于拍人物的近景与特写。

长焦 也称为远摄镜头,视场角8°—20°之间,视角不到人眼一半,能将前后景物压缩在一起,远处景物变大,使前后景物大小变化不太明显,景深变短,利于突出主体,去除杂乱背景与前景。适用于远距离运动的抓拍。

超长焦 也称为超远摄镜头,视场角小于8°视角极小,远处物体可拍得很大,适用于望远拍摄。如野生动物、日出日落特写。

六、镜头的分类 定焦和变焦

镜头的口径通常称为有效孔径或有效口径,是指镜头的最大进光孔,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常用最大进光孔直径与镜头焦距的比值来表示。

镜头的相对口径也叫相对孔径,就是光圈,它是镜头焦距与每一级光圈直径相除而得的值。不同焦距的镜头,尽管它们的进光束的直径不一样,但只要光圈值相同,它们的进光量就相同。

所谓景深是指所拍照片记录的远近景物的清晰范围。当我们将镜头对准某一点a聚焦,从照片上反映,这一点上的景物是绝对清晰的。此外,在这一点的前后还有一些景物也是清晰的,这个被摄景物前后在纵向距离上反映出来的清晰范围,叫景深范围 。

七、影响景深的因素

? 镜头光圈:光圈大时,景深短;光圈小时,景深长。

? 镜头焦距:镜头焦距短时,景深长;焦距长时,景深短。

? 拍摄距离:距离被摄物近时,景深范围小;离被摄物远时,景深范围大。

八、景深应用的规律

? 拍摄前后景物都需清晰的场景,可选用短焦距、小光圈,以求取大景深。如风光或

大场面、集体照、旅游纪念照等,都可用小光圈、较短焦距镜头,并保持一定距离拍摄。

? 拍特写,求得虚化背景或虚化前景的,或为突出主体使前后景都虚化的,需要短景

深,用大光圈、长焦距、靠近拍摄。

九、镜头的选择、购买与保养

? 检验试拍。选购镜头时,应观察镜片有无气泡,镜头内有无灰法尘,光圈收缩后阑

片搭交的光孔是否规则,变焦推拉是否顺畅,阻尼感是否适当,对焦环调节是否灵活均匀等。

? 镜头的保养。平时不用时,应放入干燥箱,防霉、防潮。有灰时,应用气泵剧吹、

掸,不可用擦镜纸擦。

第二章建筑摄影

第一节 建筑摄影八要素

一、角度

实拍时如果只是为了显示建筑物的高大、雄伟与壮观,可采用低角度仰拍;反之,如果主要是为了显示建筑物的场面规模,可采用高角度拍摄。

二、光线

拍摄大场景的建筑物群体,最好采用夏季清晨和傍晚低色温进行拍摄。因为这样便于很好地表现建筑物整体的面貌和局部细节,可使拍出的建筑物在初升或落日的阳光照耀下,画面呈暖红色基调。除此之外,在其它时间段要采用侧光拍摄建筑物,避免在中午阳光直射的情况下拍摄,画面会显得平淡。

三、线条

尽量让建筑物的线条做到垂直。否则,拍出的建筑物就会出现倾斜不稳定的感觉。若使用广 2

角镜头拍摄时,如果出现所拍建筑物倾斜和变形,就应更换标准镜头或中长焦距镜头,以此来纠正所拍建筑物出现的线条倾斜。当受到场地限制,无法移动机位时,只能使用广角镜头拍摄的情况下,也一定要注意尽量让相机的角度与地平线保持垂直,这样拍出的建筑物就可以减小畸变。如果使用移轴镜头,能调整焦平面与建筑物的透视关系,效果会更佳.

四、云彩

拍摄大场景建筑群体时,云彩是不可缺少的陪体,为了突出白云,使蓝天变得更蓝把建筑群体的色调表现的更加鲜明,同时又不改变原始建筑景物的色别,使用偏振镜来压暗天空,突出天上的朵朵白云,这样拍摄的建筑群体,才会给人以气象万千,宽阔舒展,整体协调之

五、框架的运用

摄影者要灵活采用新颖的视角,将完整建筑物结构的一部分从与之相连的其它部 分中分离出来,使其自然形成框架作为前景合理加以运用,以创造出一种抽象、简洁的画面,让原本平淡的建筑物,通过精确的取舍之后,让画面萤新注入新的活力。

六、影子

作为摄影者还要多观察,勤思考,当所拍建筑物的一些外型结构,在光线照射的情况下,往往会落下很有趣的影子,充分利用因光影变化而产生的投影,捕捉影子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七、景观

如果在拍摄建筑物时觉得单调,可以将优美的景观环境放在建筑物前的显要位置加以运用,那么,拍出的画面将会美感倍增。特别是建筑物前的水池,如果在拍摄时将水 池里的倒影和实景一同纳人画面,将会使画面达到一种别具一格的美。如果建筑物前有 花园,也应选择那些造型优美和绿色植物生长最茂盛的区域进行拍摄,这样拍出的建筑 物图片才会更协调和完美。

八、人物

拍摄建筑物,摄影者如果能结合社区的特点,将群众组织的文娱活动拍下来,将会使画面耳目一新。通常,在城市建筑群中都会有空旷的广场,社区街道和民间组织经常 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拍摄时可采用竖幅画面构图形式,重点突出表演中 的人物和围观的群众,同时还应尽量将高楼大厦拍完整,使画面中的人物与现代建筑物 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当代社区的和谐和建筑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建筑摄影的构图

一.选择拍摄点

1、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是指拍摄点相对被摄主体建筑的方位。改变拍摄方向不但会使画面中建筑主体的透视形象发生变化,还会使画面中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在建筑物正面方向拍摄,画面会产生一点透视效果,有利于表现建筑物的正面形体,在拍摄对称、庄重的单体建筑时适合采用,在拍摄建筑群体或城市建筑风光时,正面拍摄能使被摄主体保持水平,画面具有稳定感。在建筑物侧面拍摄,特别是在建筑物的前侧向拍摄,所摄画面具有两点透视的效果,建筑物的水平线会在画面中产生具有透视效果的汇聚斜线,有助于表现建筑物的立体空间。

2、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是指拍摄点相对被摄建筑的距离。一般来说,远距离拍摄能表现景物的全景,用于表现都市风貌和建筑群体,强调整体气势;中距离拍摄的景物范围小于远距离拍摄,用于表现单位建筑或城市街景;近距离拍摄的景物常常是建筑物的一个局部。

3、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是指相机相对被摄建筑中心位置的水平高度。建筑摄影的拍摄高度一般分为低视点、半高视点和高视点拍摄。低视点可以理解为在地面拍摄,被摄建筑显得高大,使用于拍摄单幢或为数不多的建筑物。半高视点拍摄是指在接近被摄建筑中心位置的高度进行拍摄,在视觉上透视变形最小,这种视角适合与拍摄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高视点拍摄有利于表现地面上由近至远的建筑群体和建筑环境,善于表现大场景的纵深感,使画面 3

一览无遗。拍群体建筑时,一定要选择高视点拍摄,镜头前最好没有什么遮挡物,这样以宽广的鸟瞰视角往往能充分揭示出建筑群体的整体气势。

近距离仰视拍摄能拍摄到三点透视效果的建筑全景。处理不好会使建筑倾斜,产生不稳定的感觉,但如果构图得当,可以利用这种倾斜线来加强视觉的冲击。由高处向下俯视拍摄,建筑物原本垂直地面的线条会向下倾斜汇聚,形成另一种三点透视的视觉效果。

二、用镜头观察世界

1、取景范围

镜头的取景范围主要取决于镜头的焦距和我们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的焦距直接决定镜头的取景范围:标头所摄取景物的视角接近人眼观看景物的视角范围(大概在45度左右),镜头焦距变短则取景范围变得宽广,镜头焦距变长则取景范围变窄。使用长焦镜头拍摄能将视角收缩得很小,本来看上去很远很小的景物在画面中可以显得很大、很清晰,画面中的纵深感也被压缩。

2、镜头扩展和压缩空间的特性

镜头的焦距越短,其拍摄的视角就越大,取景范围也越宽广,画面景物的纵深感会被夸张,使用得当能拓展透视空间,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而镜头的焦距越长,其拍摄的视角就越小,取景范围也就越窄,画面景物的纵深感会被压缩。镜头的焦距越短,纵深方面的透视夸张就越厉害。标头所拍摄的景物的透视比例关系接近人眼观看景物的透视效果,视觉上几乎没有压缩和夸张的感觉;广角或超广角镜头所拍摄景物的透视比例关系会夸张画面纵深方向的空间透视,使用得当会拓展透视空间,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但在近距离拍摄,特别是室内拍摄时,要注意靠近镜头处影像的变形失真;中长焦镜头所是拍摄的景物的透视比例关系会压缩画面纵深方向的空间透视。

三、运用尺度对比突出主体

观赏者主要是通过画面中参照物的大小来感觉被摄主体的大小。因此,拍摄时应注意被摄主题与周围相邻建筑的尺度关系,运用尺度对比来突出主题,表现创作意图。

四、线条的运用

1、垂直线 垂直线是直线的一种形式,在画面中通过尺度对比能表现建筑的高度,强调建筑的稳定。

2、水平线 水平线表现平稳、宁静。建筑的很多构件都应该是保持水平的。在二点透视的画面中,原本平行地面的水平线都已经在画面中变成了向透视消失点汇聚的倾斜线。

3、地平线 地平线也是水平线的一种,在现实的三维空间里地平线是保持水平的,但在镜头的视角里,当我们正视被摄主体时,地平线看上去是水平的,而当我们斜视被摄主体时,地平线就成了透视的消失点汇聚的倾斜线。

4、倾斜线 倾斜线出现得最多的形式是透视的汇聚

线,建筑物中本来是相互平行的线条,在透视中不再平行,而是变成向透视消失点汇聚的倾斜线。倾斜线在视觉上能强化建筑空间的纵深感。

5、重复线 重复线是指画面上规则重复的线条。重复线的利用在于使这些线条在画面中要排列整齐,要富有层次地重复出现,要产生节奏感。

6、曲线 曲线以一种富有自然美、造型力强的线条。

五、用环境营造画面气氛

1、建筑群体的烘托 拍摄时应注意主体建筑与周围相邻建筑的关系,尤其在选择拍摄点时要注意建筑群体对主体的烘托

2、前景和背景的运用 前景是指处在被摄建筑主体前面的景物,与被摄主体的关系会直接影响画面的视觉效果。恰当地利用前景可以增强画面纵深方向的空间层次感,烘托主体。 背景是指处在被摄建筑物主体后面的景物。背景的主要作用是衬托主体。在取景时选择简洁 4

的背景、与主体有鲜明影调对比的背景、有丰富内涵的背景来衬托主体,丰富主题内涵。可以作为前景的景物很多,建筑物前面的树木、水面中的景物倒影

3、人物(1)人物与建筑主题的一致性,如运动员与体育场、学生与学校等。

(2)人物的尺度要控制得体,在一般情况下人物在画面中不宜表现得过大,过于突出,除非这些人物的表现形式有利于突出建筑主题。

(3)注意人物的衣着色彩、肢体语言,使人物在构图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增加作品的生活情趣。

第三节 建筑摄影技术要点

一、建筑摄影的拍摄主题

(1)反映城乡地区特征的鸟瞰全景图; (2)反映城乡地区轮廓线的大景观; (3)街景或广场公共空间;(4)建筑群体(5)标志性建筑; (6)富有个性的建筑,这种个性可以表现在建筑的使用功能、规模、形体,也可以表现在材料的质感和色彩,还可以表现在具体的构件,如屋顶、柱廊、门窗、花坛、踏步等等(7)造型优美(外部环境优美)的建筑(8)重点保护的历史性文物建筑(9)环境小品,包含雕塑小品、园林绿化等等。

二.建筑照片的用途

对建筑照片的用途有所了解会有助于提高照片的拍摄质量。对于不同用途的照片,选择的拍摄主题、运用的摄影语言、使用的拍摄器材、乃至胶片的幅面要求都会有所不同。 建筑照片的用途一般可分为:

建筑专业使用的照片

摄影专业使用的照片(包括参赛参展的照片)

商业广告用片(包括房地产经营和旅游开发)

新闻报道图片以及资料档案照片等等。

三、建筑的透视“失真”和常用的控制方法

1、建筑的透视“失真”

建筑师或画家一般采用一点、两点或三点的透视原理绘制建筑透视图,其中一点和两点的透视原理使用广泛,因为绘制者不但可以在画面上任意的高度设定视平线的高低,而且原本垂直地面的直线(如建筑的墙体和柱子)在画面中仍保持垂直。但在用三点透视原理绘图时,原本垂直地面的线却会向上汇聚(即向第三个消失点消失),构图时稍不留神就会使建筑产生一种倾斜、不稳定的感觉,特别是在表现群体透视时,因而一般很少被采用。

在地面拍摄高层建筑时,画面下半部的地面往往会显得过多,而建筑的顶部又无法被摄入画面,如果相机向上仰拍,虽然建筑的顶部被摄进了画面,但原本垂直地面的线条确会向上汇聚,形成绘画中的三点透视效果,摄影中把它俗称为“透视失真”。在接受以建筑为拍摄对象的照片时,除对于那类刻意用倾斜线来表达视觉的冲击或追求戏剧性构图的作品外,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习惯接受绘画中一点或二点透视的效果,即建筑在照片中仍保持垂直,因为这是常人看待建筑、看待世界最常用的视角。

2、控制建筑透视“失真”的常用方法

(1)保持相机水平

相机在保持水平时,画面中的建筑不会产生透视失真的现象。但随着城市高楼大厦越建越高,楼宇的相对间距也越来越窄,建筑的外部环境又不甚理想,仅仅使用普通相机保持水平在地面拍摄高层建筑,在技术上就会有相当大的难度。为此可换上一支视角更广的镜头。在第一次成像的画面中,建筑前面的地面肯定显得过大,但在印放的过程中可以把多余的地面部分裁剪掉,使建筑在画面中的位置得到重新安排。这种裁剪画面的代价是损失了底片的有效面积。

(2)提高拍摄点高度

5

在拍摄高层建筑时,把拍摄点选在附近的多层建筑的楼顶或高层建筑的裙楼屋顶上可避免被摄建筑在画面中产生透视失真。但拍摄点也不能选得太高,以免在平视取景时拍摄不到建筑的底部,或向下俯拍而使建筑中原本垂直地面的直线向下倾斜汇聚,产生反向的透视失真。

(3)使用透视调整相机或透视调整镜头

四.建筑的视觉要素和光对其影响

1、建筑的视觉要素

形体 它能让人感觉出建筑空间的深度,感受到三维空间的真实世界。当用平面形式的照片来表现三维空间的建筑时,其表现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将有赖于运用视觉透视和利用阴影来提高建筑的空间感。

轮廓 建筑是三维空间的形体,但在人的视觉中又常常会以二维空间的形状出现,其最典型、最单纯的形状就是轮廓剪影。当建筑处在背光面时,光线从建筑的背面射来,在强光的烘托下,轮廓剪影成了建筑的主要视觉要素,而空间、质感、色彩等等其它要素统统都被隐没在阴影之中。拍摄时要善于运用各种视角、光影,把富有表现力的建筑轮廓加以利用和强调,使其能简洁、清晰、鲜明地表现出建筑的视觉形象。

线条 线条在建筑的视觉要素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建筑摄影中,线条的概念常常不是在被摄体上直接以“线条”的形式出现,更多的是以构件的外形特征在画面上显示出来,如建筑的柱子、墙体、屋顶、楼梯、栏杆等等构件在照片上都可能会以各种线条的形式出现。尺度比例 建筑有其自身的几何尺寸,建筑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比例把无论有多么高大或矮小的建筑都画在统一规格的图纸上,读者可以通过比例来计算出建筑的实际尺寸。摄影则不同,建筑的尺寸并未也不可能在照片的画面中标注出来,读者主要通过对比来感觉建筑的大小。因此,拍摄时应注意主体建筑与周围相邻建筑、与尺寸相对固定的参照物的尺度对比关系,以使读者对建筑的尺度能有一个正确的了解。

质感 主要指被摄建筑的表面材料在照片上再现的真实感。质感的基础是把被摄体表现得十分逼真,使读者能从照片上真实地感受到材料的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是密实的还是疏松的。

色彩 它是构成彩色摄影作品的要素之一。不同的色彩构成作品的色调,而色调是构成景物形象的基本要素,在视觉要素中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光对建筑视觉要素的影响

(1)光的方向 它指光源相对被摄建筑的方位。由于建筑的位置是固定的、因而光的方向对建筑摄影而言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不同方向的光源的作用下,建筑会产生不同的阴影效果。摄影中的光源可来自各个方向,而每一个方向的光都会影响到建筑的外部特征。就户外建筑摄影而言,光源主要指太阳,光的方向主要分为正面光、侧向光、逆光、顶光和漫射光。

2)光的品质 主要指光的强烈和柔化程度。晴天的阳光十分强烈,方向感强。

(A)在直射光照射下的建筑色彩浓艳,并能产生浓重的阴影,强化了建筑的立体感。直射光产生的阴影位置会随太阳与被摄建筑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移动,或者随拍摄点位置的移动而变化。使用直射光表现的建筑显得简洁、粗犷,但往往不够细腻,尤其是处在阴影中的细部节点。

(B)经过反射产生的散射光(如阴天的光线)比较柔和,通常无明确的方向感,照射在建筑上也几乎没有阴影,立体感较差,但被摄体确会表现得十分细腻自然,拍摄时也不用考虑光照角度对画面的影响。

3)光的色彩

光的色彩取决于光线的光谱成分,即光的波长。阳光是由波长为400~700毫微米的连续光波混合而成。阳光的色彩会随着时间、气候、季节、纬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人对景物的色彩感觉也随之而变。

6

如在太阳刚刚升起时大气中含有很厚的雾气,而在夕阳西下时大气中又含有较多的尘埃,因而在清晨和傍晚,穿透大气层的光波中红橙光波较多,使清晨和傍晚的光线具有独特的色彩。

五、提高影像的清晰度

1、精确调焦、控制景深。

由于建筑专业的读者一般都要求照片能有全面清晰的影像,而摄影的拍摄对象又是如此庞大,因而一般都采用缩小光圈、加大景深的办法来提高影像的清晰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它仅需要画面中获得局部清晰的摄影相比,建筑摄影的景深控制就显得简单得多。在拍摄空间层次复杂、前后距离拉得较开的建筑,如何选择最佳调焦物平面是精确调焦的首要问题。

2、使用高分辨率的镜头。

获取影像高清晰度的基础是首先要拍摄出一张分辨率极高的底片,而镜头的分辨率在其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当底片(反转片)需要被制作成大型广告灯箱片时,使用高分辨率的镜头就显得更为重要。

3、使用感光度低的胶片。

底片的清晰度和颗粒度直接与底片的感光度有关,而影像的清晰度又受底片的清晰度和颗粒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感光度低的胶片颗粒细腻,感光度高的胶片颗粒较粗。使用低感光度底片时快门时间将会相对延长。

4、使用三脚架拍摄。

对于需要经常运用小光圈(长快门时间)来提高影像清晰度的建筑摄影不宜采用手持拍摄,而防止相机震动的最有效措施是将相机固定在稳固的三脚架上拍摄。

5、使用大片幅胶片。

镜头和胶片的分辨率相同时,底片的尺寸大小直接影响用此底片所制成的照片的清晰度,放大倍率越高,影响也就越明显。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上述各种提高影像清晰度的措施中,使用大片幅胶片是所有需要采取的措施中慎之又慎的措施。

6、运用沙依姆弗勒(Scheimflug)定律。

其含义是当被摄体主平面、镜头板平面、胶片平面被调至三个平面的延长面相交于一线时,被摄体主平面上的任何一点都能在底片上结成清晰的影像,再加上适当地缩小光圈就可获得极限景深。该定律不但在广告摄影中使用频繁,在建筑摄影中也受到一定的重视。使用沙依姆弗勒定律的实际意义在于无论使用多大光圈,影像均可获得全面清晰,这对于因控制快门时间而不得不采用大光圈时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但沙依姆弗勒定律只适用于被摄体的一个面在影像上得到全面清晰,不管这个平面是垂直的还是水平的,或者是倾斜方向的,而对于要同时提高被摄体多个面的影像清晰度,则还需要缩小光圈来加以配合。

反之,利用他则可以使处在同一平面的被摄体一部分实、一部分虚,这只有使用了透视调整相机并应用反沙依姆弗勒定律才能出现这种效果。

影响景深有三个因素:光圈、焦距、对焦距离。

六、表现建筑质感

对于建筑摄影来说,表现质感的基础是把建筑拍摄得清晰细腻,因而对被摄体进行精确聚焦,提高影像的清晰度是表现建筑质感的基础。

正确用光是表现建筑材料质感的一个重要技术条件。

正确用光就是正确控制光的方向、光的品质(指光的强烈和柔化程度)。光可以来自各个方向,如直射光(包括正面光、侧光、逆光、顶光等)、散射光、反射光等。

直射光中的正面光(俗称大平光)、顶光和逆光一般都不利于表现建筑的质感,而侧光(特别是斜侧光)能较好的表现建筑表面的纹理质感:当建筑物的质感为表面粗糙型时(如砖墙、毛石墙面等),拍摄时对斜侧光的方向要求相对来说并不十分苛刻,只要有足够强度的光线 7

从侧面照射,凹凸不平的表面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受光面和阴影区,建筑材料的质感就会得到突出表现,特别是当建筑的色彩并不丰富时,斜侧光对表现建筑的质感就显得十分重要;拍摄外墙表面为光滑型的建筑时,对斜侧光的方向和强度就要求十分严格。从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来讲,当你在拍摄玻璃幕墙的大厦时一定要注意光照的角度、拍摄点的位置、光的强度、光的柔化程度,寻找最佳组合来表现其材料的质感。

正确控制了光的方向,进行了精确的调焦后,能否合理、准确地曝光将直接影响表现质感。

七、认真观察 精心构图

1、选择拍摄点

主题确定后,拍摄点的位置就成为影响画面构图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拍摄的方向、高度和距离:

(1)拍摄方向是指拍摄点相对被摄建筑的方位,对表现画面中建筑的空间感十分重要。

(2)拍摄距离是指拍摄点相对被摄建筑的距离,

改变拍摄距离会直接影响画面的构图,如果有条件时不妨走近一点或离远一些看看,也许走近后的画面更精炼,也许离远一点后的画面更开阔、更能表达拍摄的主题。

一般来说:

远距离拍摄能表现景物的全貌,强调整体气势,

中距离拍摄的景物范围小于远距离拍摄,

而近距离拍摄的景物常常是建筑的一个局部。

(3)拍摄高度是指相机相对被摄建筑的水平高度,

在摄影中我们把它分为平拍、仰拍和俯拍,但对于相机总是保持水平状态的建筑摄影而言,可理解为低视点、半高视点和高视点拍摄。

低视点拍摄一般指在地面拍摄,是最常见的拍摄高度。低视点拍摄会使建筑显得高大,但在拍摄高层建筑时就需要使用透视调整相机(或镜头),否则很难摄入建筑的顶部,或者即使摄入也会使地面部分在照片中显得过大;

半高视点拍摄即在接近被摄建筑中心高度的附近楼宇上拍摄,具有最接近常人视觉的画面,因而能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高视点拍摄有利于清楚地表现地面上由近至远的层层建筑群体和建筑环境,可以表现大场景的纵深感,真可谓一览无余。

4、线条的运用

画面上的线条是由相邻两种影调的分界线勾划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在构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线条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直线(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曲线、折线、圆弧线以及重复线等等。

不同的线条不仅具有线形、图案的形式美,还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如直线具有挺拔感;

水平线能给人以平稳、宁静的感觉;

垂直线能强调被摄体的坚实、有力、高耸感;

斜线具有不稳当感,特别是倾斜的汇聚线,对人的视线有极强的引导性;

曲线、圆弧线则表现一种优美的柔和感,有很强的造形力;

重复线(在画面上有规则地重复的线)能增强画面富有层次的节奏感。

线条除了在线形上有区分外还有粗与细、实与虚、淡与浓之分。

粗线条强,细线条弱;

实线条静,虚线条动;

淡线条轻,浓线条重。

在构图中应尽可能充分利用线条的形式美和它们的艺术感染力,通过精心设计来提高画面的 8

艺术性

第四节 建筑摄影用光技巧

光在建筑摄影的作用

一、它为被摄体提供照明以满足曝光的需要。二、为摄影者表现建筑主体和建筑环境营造光影效果,也就是用光的技巧。光对表现建筑的立体空间、轮廓剪影、环境深度、质感、色彩,乃至整体画面气氛都产生影响。 日光的光照角度、亮度、色彩都会随地点、季节、时间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并能直接影响画面中建筑的影调和气氛,从而迅速改变人们对建筑的感觉。

日光的应用

1、日出和日落时分是摄影的最佳时刻

⑴此时的太阳才跃出或行将坠落,光线强度较弱,光照位置较低,在这样的光线照射下,景物有很分明的立体感。

⑵太阳光色温较低,光色偏橙黄暖色,因此沐浴在这种阳光下的景物色彩会变得格外瑰丽动人。低角度的阳光还会产生长而有趣的影子,使被摄景物更具质感。

⑶在此时摄影,能记录下映在水面上的反光斑及鲜花和绿叶上的光斑,画面变化奇妙。

⑷在日出和日落时分摄影,最好是采用侧光位或逆光位,这样就能充分地利用阳光的特性,把景物刻画得美丽如画,富有立体感。

⑸若在拍摄中有朝阳或夕阳存在的,在测光时应把镜头对着太阳的左边或右边测光,确定曝光值后,再重新构图,并按此曝光值拍摄。

在拍摄现代城市建筑时还可以多留意一下玻璃幕墙对光的反射。幕墙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色彩差异很大,黄昏时更是变幻莫测,拍摄时要善于观察,尽可能把幕墙上的金色、银色等反射光利用起来,表现这种光影给建筑带来的神采。幕墙的反射还常常产生非常有趣的变形,拍摄时应使幕墙(即主体建筑)处在阴影中,而幕墙所反射的建筑处在受光面,这样会有明快的光影效果。

2、白昼

在侧向阳光照耀下,景物显得明亮,反差大,色彩比强度低的光线照射下更加鲜艳,从而突出建筑的外部特征,把建筑的三维空间真实地传递给观赏者。

在强光下拍摄建筑要特别注意光照角度的变化而形成的阴影效果,利用那些简洁,形状鲜明而整齐的阴影作为画面的组成部分。阳光通过照明来显示建筑,而阴影则通过反差来表现建筑。

3、夜晚

随着夕阳慢慢西下,自然环境光会变得越来越弱,建筑慢慢呈现在一片泛光照明中,建筑的外部特征也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时是拍摄建筑夜景的理想时刻,此时天空还映照着太阳的余辉,并能清晰地衬托出建筑的形态轮廓,而来源于大气层的反射光不但能表现出建筑的暗部层次,而且与城市灯光之间形成色温差异,给画面创造出一种奇妙的色彩效果。

建筑摄影用光技巧

1、用光增强建筑的立体空间感

用平面形式来表现立体空间时,其表现的力度除有利于线条的透视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用阴影来增强立体感。阴影既可以增强、也可以削弱被摄体的立体感。哪些光线能够产生阴影,哪些光线不能产生阴影。建筑物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会随着太阳由东向西移动而转换 。清晨,朝东的墙面是受光面,随着太阳的移动,朝南的墙面会慢慢由背光面转为受光面;下午,西向前面由背光面变成受光面,而东向前面由受光面变成背光面。在受光面与背光面转换中,要特别注意光照角度和光照强度带给附着阴影深浅的变化,如果想使背光面的 9

附着阴影明亮一点,阴影中的细部层次多一点,也影像的反差小一点,就应该在清晨或傍晚拍摄。如果不想因为清晨或傍晚的色温偏低而影响建筑色彩的再现,可以在背光面和受光面转换初期拍摄。

2、用光表现轮廓剪影

日出和日落时分,太阳接近地平线,光线几乎以接近地面的方向照射,而且此时是一天中天空色彩最具戏剧性变化的时刻,因此是拍摄建筑逆光照的最佳时刻,拍摄轮廓剪影照片一般选在这个时刻。在强光的烘托下,高低起伏的建筑轮廓线成了视觉的主要要素,而建筑的空间、质感、色彩统统都被隐没在阴影中。在一般情况下,逆光照需要天空出现引人注目或喜剧性变化时拍摄,避免因背景单调而使画面平淡无味。背光剪影有时比明亮清晰的阳光下拍摄更能揭示建筑的形体特征 。背光拍摄时从天空测取曝光读书,主体建筑会因曝光不足而变暗,建筑的轮廓剪影十分清晰。顺光拍摄时以建筑的亮部作为测光依据,主体建筑的影像就显得十分明亮,而未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则因嚗光不足而变暗。

3、用光表现空间深度

空间深度的感受和空气透视密切相关。 当光线通过大气层,由于空气介质对光线的扩散作用,近处景物的轮廓清楚,明暗反差大,色彩饱和度高,景物也显得深而暗;远处景物的轮廓模糊,明暗反差小,色彩饱和度低,景物也显得浅而亮。这种近处景物深而暗,远处景物浅而亮的影调能产生明显的空间感 。在阳光明媚,空气清晰,能见度很高的环境中拍摄出来的景物远近都会很清楚,也就是说影调透视的现象很弱。而在日出之初,晨雾尚未散尽,或在日落之前,地面霭气弥漫,景物由近至远就层层淡化,影调透视现象很强。在这种能见度很低的环境下拍摄建筑,尤其是拍摄城市风光的大场景时会增强景物由近而远的空间层次。

4、用光突出被摄主体

用光突出被摄主体就是运用影调对比来突出主体。一般来说,深色主体要用亮的环境背景来突出;浅色主体用深色的环境背景来突出。因为在大面积的亮的影调中,暗的部分最容易突出;在大面积暗的影调中,亮的部分最容易突出。日落时,根据光线照射在平面物体上时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原理,我们只要根据光线角度的变化位置寻找合适的拍摄点,就能使被摄主体明亮而有光感。光线照射的角度低,城市建筑群体和周围环境(包括天空)就会处在深色的影调之中,明亮的被摄主体自然被突出。

5、巧用光影表现质感

在建筑摄影中,质感主要指被摄建筑的表面装饰材料在照片上在现的真实感 。观赏者通过影像感觉出这种表面装饰材料的特征,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是金属的还是玻璃的,是涂料还是石材等等。影像质感表现的因素有很多,如精确的聚焦、准确的曝光、相机的稳定、照片后期的加工质量等,而掌握光照的角度和光线的强度是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⑴在拍摄表面粗糙、凹凸起伏的材料时,如毛石墙体、粗糙的面砖饰面等,只要有足够强度的光线从侧向射来,凹凸不平的表面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受光面和阴影区,材料的质感就会得到表现。⑵在拍摄表面光滑、反光强的材料质感时,如玻璃幕墙、不锈钢饰面、金属面砖等,不但要注意光照的角度,还要特别注意光线的强度,避免材料表面产生耀眼的反光,要用柔和的反光来表现光滑材料的质感。

6、用光营造画面气氛

画面的气氛是体现摄影作品的主题精神,与主题精神相一致的。光是影响画面气氛主要因素,景物在不同的光线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当光与被摄主体的内容相结合,运用得当就能起到渲染和烘托主题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观赏者对被摄主体的感受。当一种光线、一种影调与特定的内容想结合时就能给画面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

总结秘籍:

10

1. 无论使用专业相机、或普通相机,相机必须保持水平。

2. 任何情况之下,必须使用小光圈,大型三角架和快线。

3. 必须要在晴天,有强烈阳光时拍摄。如为北向建筑,等候到盛夏清晨拍摄。

4. 黑白胶卷,在晴天勿忘加用橙色或红色滤镜, 如果再加偏光镜,天空便成纯黑色。彩色胶卷,勿忘加用偏光滤镜。

5. 画面中如天空所占比率极大,而建筑物本身颜色深度与天空相差不大时, 则建筑物无论是顺光、测光、可向天空测光。

6. 如建筑物为白色,则须向建筑物测光, 如建筑物受阳光照射后,画面中有阳面、阴面、和天空,则向画面中最重要的部位测光。

7. 建筑物皆由线条构成,黑白照片冲片时加长20%,放大时用纸也加硬一号。

8. 尽量靠近建筑物拍摄, 可以使照片上的建筑显得特别巍峨,并能避免屋顶上的水塔标牌或…收入画面。

9. 必须要有适当的器材。

10. 建筑摄影,要在适当的时空并控制透视,景深、变形、对比、质感。

11. 要有耐性,同一目的要经多次拍摄,然后才能选得最好的作品, 因为好作品是由时间堆砌而成。

第三章 主题摄影 人像摄影基础

第一节

一.人像摄影的概念与特点

定义:所谓人像摄影,是指通过摄影的形式,在照片上用鲜明突出的形象描绘和表现被摄者相貌和神态的作品,它是被摄者自己的影像写真。

特点:一幅优秀的人像摄影作品,是许多成功因素的总和:神情、姿态、构图、照明、曝光、制作均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它们是一个总体的各组成部分。

人像摄影与人物摄影不同:前者以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具体相貌和神态为自身的首要创作任务,有些人像摄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节,但仍以表现被援者的相貌为主,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像摄影作品只交待被摄者的形象,并没有具体的情节。后者是以表现有被摄者参与的事件与活动为主,它以表现具体的情节为主要任务,而不在于以鲜明的形象去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神态。都属于人像摄影的范畴。人像摄影以刻画和描绘被摄者的外貌与神态为自己的表现任务,应人物相貌鲜明。它分作照相室人像、室内特定环境人像和户外人像三大类。人像摄影的要求是“形神兼备”。

二.人像摄影的构图

1特写:人像的特写,指画面中只包括被摄者的头部(或者有眼睛在内的头部的大部分),以表现被摄者的面部特征为主要目的。这时,由于被摄者的面部形象占据整个画面,给观众的视觉印象格外强烈,对拍摄角度的选择、光线的运用、神态的掌握、质感的表现等要求更为严格,摄影者尤应仔细研究有关摄影造型的一切艺术手段。

2近景:近景人像包括被援者头部和胸部的形象,它以表现人物的面部相貌为主,背景环境在画面中只占极少部分,仅作为人物的陪衬。近景人像,也能使被摄者的形象给观众较强烈的印象。同时,近景人像比特写能在画面中也包括一点背景,这点背景往往可以起到交待环境、美化画面的作用。当然,拍摄近景最好还是使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

拍摄近景人像,同样要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光线的投射方向、光线性质的软硬,并注意观察被摄者的神态,掌握适当的拍摄瞬间。

3半身(中景):半身人像往往从被摄者的头部拍到腰部,或腰部以下膝盖以上,除以脸部面貌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外,还常常包括手的动作。半身人像比近景或特写人像画面中有了更多的空间,因而可以表现更多的背景环境,能够使构图富有更多的变化。同时,画面里由于 11

包括了被摄者的手部,就可以借助于手的动作帮助展现被摄者的内心状态。有经验的人像摄影师对被摄者手的姿态和动作是十分注意的。半身人像因为能够拍摄到人物的腰部或腰部以下,被摄者姿态的变化就丰富多了,给画面的构图带来很大的方便,使我们有可能把被摄者拍得更生动一些。

4全身(全景):全身人像包括被摄者整个的身形和面貌,同时容纳相当的环境,使人物的形象与背景环境的特点互相结合,都能得到适当的表现。

拍摄全身人像,在构图上要特别注意人物和背景的结合,以及被摄者姿态的处理。

三.人像摄影的用光

▲摄影室的用光:

1、主光。主光即决定被摄者照明格局的首选灯光,而其它的灯光则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现代影室所用的主光通常是由柔光灯箱发出的。之所以采用柔光灯箱,是因为它发出的光线较为均匀,便于控制。所谓的柔光灯箱,其实就是把一只或数只灯泡放入一个箱体里,通过能使光线散射的柔光箱罩(一般由塑料或纺织品制成)对被摄者照明,箱体越大,灯泡越多,功率越强,照明范围越广。对于一般的影楼来说,口径为一平方米左右的柔光灯箱就能胜任了。其照明的距离和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调整,而曝光量的确定就以主光为依据。

2、补光。补光也叫辅助光,顾名思义,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对阴影进行补充照明,使阴影变得浅淡。其实,补光所用的可以是与主光同样的柔光灯箱,通过照明距离或输出功率来调整它与主光的光比。如果补光的曝光比主光少3挡光圈的话,其光比就是1:3,也就是说其结果将得到较深的阴影。如果补光的强度接近主光的话,比方说相差半级光圈的话,那么阴影部分就变得非常浅淡了。为了简便起见,补光的光源可以固定在天花板或墙上,只是通过调整输出功率的方式来控制阴影的深浅。至于怎样才能使补光取得与主光的最佳光比,则只能靠反复地试验。

3、背景光。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摄者都与背景拉开一定的距离。由于光源的照明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明显地减弱,而背景比被摄者距离光源更远,所以背景的亮度要比被摄者暗许多。如果按被摄者的照明情况曝光的话,则背景就会显得更暗了,结果是被摄者看起来如同融入黑暗的背景之中。如果摄影师不介意这种背景效果的话,当然也就用不着背景光了。但是如果要想把被摄者同背景区别开来的话,则有必要对背景进行单独照明,于是就有了所谓的背景光。然而,背景光的运用要照顾到背景的色彩、距离和照明的角度等等,搞得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因此,需要对背景光进行反复调整才能用得恰到好处。为了均匀地照明一个无缝的背景,有时会需要使用两盏灯。

4、头发光。由于人像摄影技术的发展,所谓的头发光已由原来投射到头上的不那么自然的一束聚光,逐渐演变成为一只或多只更加宽广而柔和的灯光,不仅使头发避免成为漆黑一团,而且还能勾画出被摄者的轮廓,因而它又被称为“分离光”。这种用光方法现在已经使用得相当普遍,为此目的采用的是小型柔光灯箱或条型灯具。这种头发光还可以采用把一束灯光通过天花板反射的办法来实施,不过要注意控制布光范围,如果照射到鼻子上就不好看了。 5,高级灯光强调光的功能就是为人像增添一点亮色,一种冲劲,突出被摄者的形态并增强立体感,或者引起人们对被强调光照明部分的注意。在摄影室中这种光通常都是小范围的未经散射的强硬光线,很有冲劲。由此可见,设置这种灯光用不着太大的花费,它甚至用一面镜子把其它的光源,例如一只便携式闪光灯,反射到画面中,就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如果使用闪光灯作光源,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支架上,通过一只伺服开关,即光电启动器,使闪光与其它的照明同步。之所以要利用镜子,主要是为了控制强调光的照明范围。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强调光通常从被摄者的侧后方发出,有时就会射入镜头,结果反而破坏了影像效果。因此,为了确保镜头不受眩光影响,在强调光与镜头之间应放上用黑纸板做的遮光片。

强调光的强度一般并没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因为不同的摄影师所追求的效果各不相同,不过 12

不妨以超过主光一级光圈的亮度作为试拍的出发点。然而即便强调光的强度与主光相同,它也会产生一种相当生动的效果,因为其光质比较强硬,而且其照明的角度使光线对着镜头反射。顺便说一句,如果以闪光作为强调光的光源,那么在测量强调光的强度时,应关闭在场的所有其它光源。

▲运用强调光可以增强人像的戏剧性和立体效果,而且并不费事也不费钱。只要稍加实践就能掌握这一招,而结果将会使你获得更上一层楼的人像作品。

6伦勃朗式人像摄影用光

伦勃朗是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式用光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人像的特殊用光技术。拍摄时,被摄者脸部阴影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部的四分之三。以这种用光方法拍摄的人像酷似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绘画,因而得名。

伦勃朗式用光技术是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如果用均匀的整体照明,就会使被摄者的脸部两侧显得一样了。

一般采用伦勃朗式用光需要两盏灯照明,经, 改进后再加用第三盏灯用以调节反差。它能把一些光线反射到脸部没有照明的一例。而 头发灯(C)能通过反光板把光射到被摄者的脸 上,削弱了明显的伦勃朗三角,并加亮了肖像的总体色调。

7蝴蝶光

butterfly lighting 对称式照明,俗称蝴蝶光,是人像摄影中的一种特殊的用光方式。 蝴蝶光从某种意义来说 ,是斜顶光 ,也是正面光或者是顺光的一种用光方式。布灯的方法比较适合西方人,和骨骼分明的人.

蝴蝶光的通常布光方式是主光源在镜头光轴上方,也就是在被摄者脸部的正前方 ,由上向下45°方向投射到人物的面部 ,投射出一个鼻子下方的阴影 ,似蝴蝶的形状,让人物脸部带来一定的层次感。

四、人像摄影的画幅

拍摄人像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画幅格式。人像摄影的画幅格式,最常见的是竖长方形与横长方形。除此以外,也可以有方形、圆形、横长形、直长形等。采用哪种格式为好,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1、要根据被摄者的情况、姿势和背景环境的特点确定画幅格式。比如说,拍摄一个人的全身像,大多数情况下要采用竖幅格式;拍摄两个人的近景,又往往要用横幅格式;而拍摄许多人的群像,几乎更要选用横幅构图。这是指被摄人物的情况而言。

同时,在确定画幅格式时,还要考虑到被摄者的姿态。还以全身人像为例,倘若被摄者倚卧在草坪上、海滩上,恐怕就不能用竖幅格式而只宜取横幅了。

此外,还要考虑背景情况,根据背景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画幅格式。比如,同样是半身人像,以浩瀚大海为背景往往采用横幅格式,以参天青松为背景则常常选取竖幅格式,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2、可以根据摄影者的意图,适当地选用不同的画幅格式。比如,拍摄特写和近景人像,常常可以根据摄影者的审美观点和主观意愿而采取横幅或竖幅的构图形式。

人像摄影的画幅格式,不仅仅有横、竖两种,还可以有其他的形式。亦可采用正方形、圆形、菱形、扇面形等等。即便是长方形,其长边与短边的比例也可以有某些变化。

五、人像摄影方向

我们要力求找准被摄者最美、最动人的角度。拍摄角度的少量变化,都能对被援者形象的表现产生明显的影响。拍摄方向的选择,是以被摄者为中心照相机左右位置的变化。拍摄方向大体上分作正面人像、七分面人像、三分面人像、侧面人像这几种拍摄。正面人像,适合于那些五官端正、脸型匀称而漂亮的人。如果脸围太胖、太宽、太瘦。两侧不均,或者 13

两眼大小不一,鼻子、嘴形不正的人,一般说来不宜从正面拍摄。

1七分面人像,指被摄者面部略微向一侧转动,但从照相机的方向仍能看到被摄者脸部正面的绝大部分。如果以被摄者面部正面和侧面所占的比例划分,七分面人像应是脸部的正面占大部分,而侧面只占小部分。这种七分面人像,不仅仍能表现出被摄者的正面相貌,而且显得灵活并富有变化,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选择七分面拍摄还有一个特点:面都较窄的那面的轮廓线条最鲜明,面部较宽的那面的轮廓线条则退居较次要的地位,不显得那么突出。如果有的被摄者脸部两侧的轮廓线条不十分对称,让其面部转向轮廓好看的一侧,使略有缺陷的一侧处在不太突出的部位,尽量表现好被摄者的外貌。不过,对于颧骨太高的人,不太适合用七分面拍摄,因为它会使过高的颧骨更加显露。

2 三分面人像,是指被摄者比七分面的拍摄角度更侧转一点。从照相机的方向虽然仍能看到被摄者脸部的正面,但正面所占的比例不如侧面大。与七分面人像相比,在三分面人像中,面部较窄的那面的轮廓线条更鲜明、更重要;而且,鼻梁的高低更加明显,面部较宽的侧面的轮廓线条在视觉上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所以,如果有的被摄者脸部两侧的轮廓线条不十分对称,我们在拍摄时便可以让其转向轮廓好看的一侧,使略有缺陷的一侧处在不太突出的部位。对于颧骨太高的人,不太适合用三分面拍摄,因为它与七分面一样,会使过高的颧骨更加显露。拍摄三分面人像时,被摄者的鼻尖不要接触或超出脸围的轮廓。鼻尖如果触及或超出脸围轮廓,基本上就算侧面人像了。

3侧面人像,是指被摄者面向照相机测方,与照相机镜头光轴构成大约90度的角度拍摄的人像,从这个方向拍摄,其造型特点在于着重表现被摄者侧面的形象,尤其是从侧面观看时被摄者面部的轮廓特征,包括额头、鼻子、嘴、下巴的侧面轮廓。当然,如果拍摄半身或全身人像,也包括身体的侧面轮廓。不过,从侧面拍摄,被摄者的身体不一定要与照相机镜头光轴构成90度的角度,而是脸部朝向侧面,身体却可以朝向斜侧面或正面。这样仍属于侧面人像。由于被摄者的面部侧面轮廓在侧面人像中表现得十分鲜明,因此,只有面部侧面轮廓非常好看的人,才适合这样拍摄。假如被摄者的额头太大,或者鼻梁太高、太凹,嘴形不正,下巴太尖、太短,都不适于从侧面拍摄。在选取拍摄角度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此点。

六.人像摄影高度

照相机如果从较低的位置向上仰拍,能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较为雄伟;如果仰拍被摄者的头像,会使下巴及腮部显得较大、较宽,人物显得较胖,额头变窄、变小。假若照相机从高于被摄者眼睛的位置向下俯拍,会使被援者的身材显得较矮小;若俯拍头部肖像,会使额头被夸张,下巴显得较窄、较短。

在一般情况下,拍摄半身人像,照相机最好同于被摄者胸部的高度;拍摄全身人像,照相机最好同于被摄者腰部的高度。这样,被援者的形象表现得比较正常。当拍摄近景人像或头部肖像的时候,照相机一般适宜于被摄者眼睛的高度,这样拍出的效果比较自然,没有明显的透视变形现象。当然,也可用稍仰或稍俯的拍摄角度,以达到不同的造型效果,不过要掌握适当的分寸,免得歪曲人物形象。

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拍摄高度的取舍稍微修正被摄者的形象。例如,股型瘦长的人,可以利用稍仰的拍摄角度使他显得略胖一点;腮部稍胖的人,可以通过稍俯的拍摄角度显得略瘦一点。不过,这种修正是有限的。其他重要因素,同时还要注意,人像摄影的影调与色调,调子对视觉的影响,人像摄影的影调构成(高调人像、低调人像、一般影调人像、柔调人像、硬调人像),人像摄影的色调设计(暖调设计、冷调设计、中间调设计、对比色调设计、和谐调设计等);人物外貌缺陷的掩盖;姿态、服装、背景和道具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人像POSE 、经典人像

第二节 人像摄影 十条技巧使人像照片充满魅力(上)

14

1.改变角度:改变常人的眼界,换个拍摄角度有新收获。从上往下拍,或者从下往上拍,必会带来一种新的感觉。

2眼神交流 :眼神与镜头的交流会使照片产生特殊的美丽。

A.眺望远处:使你拍摄目标的眼神看着远处,而不是你的相机,那样会有一种坦诚的感觉,并且埋下个小彩蛋。

B.存在于画面中的视线:你可以安排照片中的人看着某件事物,比如孩子盯着足球,女人望着她的丈夫,饿扁的人看着一盘牛肉面。当照片中的人们有着视线接触时,其中的故事性便油然而生。

3打破传统构图 :尽管那的确挺有用,不过你可以故意打破它。

4用光实验 :用一种特殊的光线去描绘一张肖像,这种光有着一定随机性。侧光往往带着情绪,而逆光则更有力度,延迟闪光灯等技术亦非常有趣。

5.使拍摄对象远离他们的“舒服区”:举个例子,就像那些“跳跃”的照片,但你并不一定要使用“跳跃”不是么,有时可以用用“鱼跃”。

6抓拍:什么时候抓拍会独具魅力,最好选择那些拍摄对象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一支好的长焦镜头也会帮到你。

7道具:使用道具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观众对图片的兴趣点可能因为道具的出现而发生转移。道具带来的好处是它可以说清一个故事,增添图片的深度。

8关注于某个身体部位:有时一双手、嘴巴、或是一双眼睛,甚至是下半身,会包含更多信息。

9.模糊一部分:遮住一部分,那自然的成为一个框架,这样做能够明确地表达你的拍摄意图——你想要观者了解什么以及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10.组照:切换到连续拍摄模式,产生一组“动态”影像。在拍摄孩子时特别有用。

第三节 十条技巧使人像照片更具魅力(下)

1. 为你的拍摄对象建立框架:

这是一门技术,突出拍摄主体的技术,窗户、手、门缝等等都可以成为那个“框架”。 2使用广角 ,这种失真可以获得戏剧化的效果。

3改变背景:虽然肖像作品中人是永恒的主题,但是放入不同的背景,会给予观者不同的情绪,有时你希望背景尽可能简约,多多试验是关键。

4改变固定的模式:有的人喜欢横着相机拍摄,这类肖像通常包含“风景”元素。有的人喜

欢竖着相机拍摄,这类肖像通常只是大头照。

5不用把相机放水平:横向和纵向拍摄并不是唯一选择,改变角度以获得更有趣的效果。 6失焦:有时候,缺少重点也可以创造一种真实的情感、别样的镜头。侧重画面中的一个元素,把其他的模糊,或者把整个画面都模糊了也可以。

7用慢速快门介绍运动:①让拍摄主体移动②让画面中的其他事物移动③移动相机

8.拍摄对象表情:使得每一个来到镜头前的人都带着一种情绪。

9.填充画面:把拍摄对象的整张脸充满画面,不过如果拍摄对象没什么特点,那这张片子也注定平庸。

10寻找有趣的拍摄对象:一个好的模特当然会使你占尽先机。

★【技巧】拿广角镜头拍人像——这样用就对了

使用广角镜头拍人像的优点:

1. 可以利用广角镜头的变形特征来修饰拍摄对象的身材。

2. 可以利用其透视变形的特性来增强画面的张力与主题的冲击力。

如何表现广角镜头的张力?要表现广角镜头的变形张力,最重要的是进行近拍,所谓广角要近,指的是广角镜头要接近目标拍摄。

15

★广角镜头的缺点:① 控制不好变形的话,画面会很奇怪。②不容易突出主体。③视角广的镜头要注意保持画面干净,对构图的难度会增加。

1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离模特太远会使主体显得不够突出,且带入太多背景也会使画面显得太杂乱等。用广角镜头拍摄时,除了掌握距离以外,取景的角度也是很重要的。其实不论什么镜头,取景的角度都很重要,但在广角镜头上特别明显。

2 用广角镜头拍摄并且要强调画面的广度和张力时,可以由下往上拍摄,这时候画面的张力最强,线条的延伸扩散最具冲击力。如要获得干净的画面,则由上往下取景拍摄,这时候可以得到最干净单纯的画面。使用角镜头时最忌讳摄影师站着,模特也站着,这样很容易就会拍出杂乱的画面,而且照片看起来像是模特站在背景纸前面拍摄的。

3 由上往下取景,并且搭配大片颜色一致的背景,可以得到很干净的背景。背景干净,拍摄的对象就突出,从而可以很容易彰显拍摄的主题。

4利用广角镜头的变形来修饰模特的腿型。用广角镜头的变形来把模特的身型拍得更修长,尤其是可以把腿拍得很长。

5想利用广角镜头把模特的腿拍得很长,前提条件是使用竖构图,由于镜头的特性,横构图会压扁模特,还没拍就失败一半了。

6采用竖构图进行拍摄时可以把画面进行三等分,通常摄影师会将模特的头和身体放置在画面中间的位置,用广角镜头拍摄时,把头、手和身体放在正中间,可以将其变形程度控制到最小,使模特的腿变长,头和身体不变形

7接着将模特的腿放置在三等分画面下面的那一等分,广角镜头的变形是由中间开始往上、下、左、右拉伸延长的,所以把腿放置在这个部分,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把腿拍得很长。 16

更多相关推荐:
考试总结范文

20xx年x月x日晚,我班全体学生参加了《学生手册》考试,大家都积极备考,认真答题。考试内容包括大学生行为规范、校规校纪、学分综合测评办法、奖助学金实施办法等在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知识。进行《学生手册》考试的…

语文考试总结范文

文期中考试总结半学期的紧张学习生活已经落下了帷幕,我们也迎来了期中考试,但无论考得是好还是不好,都要对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做出一个总结。这次语文考试考得还不错,古诗默写和课内文言文没有扣分,这与平时认真扎实地…

考试总结的格式

班级姓名认真总结过去,共创美好未来。为了保证取得优异成绩,我们要落实“独立、规范、细心、准确、快速”的应考方针,重视考后反思,认真总结经验,争取下次的较大进步。一、班级名次学科名次学科总分(客观分主观分)二、认…

服人员培训和考试总结报告

九月份会服人员大练兵总结报告为了提高接待人员素质,提升接待水平,做好服务工作,我们在9月份大练兵月对会服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考试,由于事先对会服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再加上培训期间领导的关心和…

20xx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一年来,在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努力,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将20xx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坚持…

考试总结范文

10汉语言文学班学生手册考试总结20xx年9月25日晚我班全体学生参加了学生手册考试大家都积极备考认真答题考试内容包括大学生行为规范校规校纪学分综合测评办法奖助学金实施办法等在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知识进行学生手...

考试总结作文

考试总结作文考试总结作文一期中考试结束了这次考试虽然比中考有些进步但离我想考的成绩还相差甚远我认真分析了原因在考试前我并没有深入复习只不过是看了看书临阵磨枪突击生物跟地理平时不善于积累复习没有重点主要拉分的是地...

20xx顺德教师招聘面试指导:自我介绍范例及技巧总结

20xx顺德教师招聘面试指导自我介绍范例及技巧总结介绍的内容不宜太多的停留在诸如姓名工作经历时间等东西上因为这些在你的简历表上已经有了你应该更多的谈一些跟你所应聘职位有关的工作经历和所取得的成绩以证明你确实有能...

期中考试总结

八年级20xx20xx第二学年物理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物理教研组冶慧琴一成绩分析此次期中考试全年级平均分6198一班687419二班693548三班694827四班503939五班704六班460909全年级最...

期中考试总结

期中考试总结让人紧张无比的期中考试终于落下了帷幕优异的成绩见证了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也见证了老师们辛勤的工作为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付出的劳动有所收获而感到欣慰正所谓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当清晨第一缕阳光...

期中考试总结及今后的打算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集体备课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八年级的数学老师很荣幸也很高兴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学习和交流就本次集体备课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期中考试已经过去学生的应试成绩却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在111...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报告年级初一年级组长萧岩时间分析报告提要一成绩分析二各班学情分析初一1班第一学期教学情况分析一基本情况介绍本班现有人数55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33人班级构成特殊学情分析班级构成特殊学生表现自私霸...

考试总结范文(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