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招教教育学重点总结教师招聘

时间:2024.4.27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概述

1. 教育 概念: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

教育之,三乐也”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 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教育起源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和英沛西·能(英)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

在批判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3.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教育中诸多矛盾中,受教育与教育内容这一矛盾是教育中的

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4. 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

教育特征:?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物等机型、

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

(二)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

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

?古代中国

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主要有两类“序”“校”)。西周的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时期: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人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的是婆罗门即僧侣。婆罗门以家庭教育为主。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一大特征。

?古代希腊、罗马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史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雅典教育目的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目的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中世纪西欧

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良好总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七艺:三科(文法 修辞 辩证法)四学(算术 几何 天文 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表现:⑴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⑵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羞辱儿童,强调尊重和爱护儿童。⑶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⑸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

2

(三)近现代社会教育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 ,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现代 ?近代社会教育

1. 国家较长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 教育世俗化

3. 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

4.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社会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⑴教育的终身化 ⑵教育的全民化 ⑶教育的民主化

⑷教育的多元化 ⑸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⑹教育的全球化

7. 教育信息化 8. 教育具有科学性

二、教育学及其产生于发展

1. 教育学 概念: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的一门科学。

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2.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微观角度的研究意义)

⑴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⑵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⑶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⑷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和实际技能。

3

3. 教育学的发展:分成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 因材施教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

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苏格拉底 --产婆术亦称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 出结论)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 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 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 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

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 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二)独立形态阶段

1)教育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

标志,概述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把 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

?卢梭----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

?康德----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

?洛克----《教育漫话》,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

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4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

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 建立,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性教学”的概念。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 想),系统,方法。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 【赫尔巴特的教学观点】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 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

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说,他提出了“儿童中 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说。 的改组或改造 ?学校即社会 ?五步探究 学法 ?杜威提出“从做中学” 【杜威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 教 五步探究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问题的种种 假设;推断那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

(三)20世纪教育的多元发展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

教育学著作。 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

?赞科夫----通过近20年的小学教学改革试验,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5

第二章 教育目的与功能

一. 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 概念: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发

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 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 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 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2. 教育方针 概念: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命令 3.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给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4. 教育目的的作用

⑴对教育工作导向作用 ⑵对贯彻教育方针激励作用

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5. 有关教育目的的确立的理论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有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

6.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

⑴人的全面发展

⑵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⑶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⑷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⑸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 唯一途径

6

7. 素质教育 概念: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 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⑵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⑶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⑷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的教育

8. 创新教育 概念: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的教育 内涵:⑴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7

二、教育功能

1. 教育功能 概念: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

影响和作用

分类:⑴按作用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⑵按作用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⑶按作用呈现方式---显性功能、隐形功能

第三章学校教育制度

2. 教育制度 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 体系及各项规定的总称

3.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

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

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

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

洲。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三个基本要素: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结构。

4. 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

?前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废科举、兴学

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学校的围墙之内。” ?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

5.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⑴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⑵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⑶ 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⑷ 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大众化及类型日益多样化

⑸ 教育国际交流加强

⑹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⑺ 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⑻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8

6. 建立学制的依据

⑴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⑶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⑷ 人口发展状况

⑸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7. 现代学制主要类型】

?双规学制: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欧洲国家

?单轨学制:以美国为代表

?分支型学制:以前苏联为代表

8. 旧中国学制沿革

?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正式公布,未实行。

?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现代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

规定男女同校,也是第一个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壬戌学制----又称为“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留美派主持的全 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

9.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类别结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层次结构划: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阶段 主要内容:⑴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⑵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⑶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⑷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生教育

9

二. 教育行政体制

1. 教育体制 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

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 度的总称。 制、中央和地方合作制 基本类型:⑴按力利分配关系--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

⑵权力结构关系--从属制、独立制

2. 我国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⑴继续推行基础教育管理地方化

⑵明确划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

⑶实行政校分开,促进学校主动发展

⑷加强社会的参与管理,增强基层教育行政的活力

3. 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公办中小学的内部领导体制,指上级机关领 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

三.学校与校园文化

1. 学校 概念: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构建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 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⑵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

⑶学校具有民族性

⑷学校处于不断变革之中

2. 校园文化 概念: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

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 为准则 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 基本性质:⑴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 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核心内容)和

10

3. 理想校园文化的创建策略

?主题统揽策略

?个性塑造策略

?传统拓展策略---针对具有较长历史的老校而言

?重点突破策略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1. 教师 概念: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 的主要实施者。

根本任务:教书育人

2. 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非职业化阶段

?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

?专门化阶段----世界最早的师范机构诞生于法国,我国最早的师范 教育产生于清末。

?专业化阶段

3. 教师的职业特征

⑴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⑵教师职业是一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4.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⑴“传道者”角色

⑵“授业、解惑者”角色

⑶示范者角色

⑷“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⑸“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⑹“研究者”角色“学习者”“学者”角色

11

5.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⑴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⑵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核心) ⑶对待集体:团结合作 ⑷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6. 教师的知识素养

⑴政治理论修养 ⑵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 ⑶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⑷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⑸丰富的实践知识

7. 教师的能力素养

⑴语言表达能力 ⑵教育教学能力

⑶组织管理能力 ⑷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8. 职业心理健康

⑴高尚的师德 ⑵愉悦的情感 ⑶良好的人际关系 ⑷健康的人格

9.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概念: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

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 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 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10. 教师专业发展

?“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阶段

11.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12. 校长 地位: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主持和执行学校管理职能的 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主要领导者

⑵文化方面

⑶环境方面

⑷管理方面--管理者是校长最基本的角色

作用:⑴政治方面

12

13. 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

⑴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

⑵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

⑶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及课外教育活动 ⑷领导和组织总务工作

⑸配合党组织,支持和指导群众组织开展工作

二.学生

1.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从学生的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泽黄”---学生具有可塑性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自觉性,也成为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基本表现 ?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含义:?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学生有发展的需要

?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13

2.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⑴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一个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论也证明了这一点。

⑵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⑶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⑷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

⑸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则“大器晚成”。另外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性别的差异。

3. 现代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包括四层含义: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⑵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⑶学生是处于发展的人

⑷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括三层含义:

⑴学生是完整的人

⑵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⑶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4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三个含义:

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存在。

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⑶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4.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5. 学生群体的文化特征

(一)学生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

(二)学生的群体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同辈文化)

我们将学生群体的文化分为学生群体的主流文化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亚文化

?主流文化:就是社会或学校主流文化在学生群体上的投射

?亚文化(同辈文化):是社会或学校主流文化的次属文化,是在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组织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同辈文化分为:玩乐型亚文化、学术型文化、违规型亚文化

三.师生关系

1. 师生关系 概念: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

教学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特 殊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2. 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教师中心论(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和凯洛夫)

(二)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

3. 师生关系的内容

⑴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⑵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⑶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5

4. 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专制型师生关系?放任型师生关系?民主型师生关系

5.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心理相容: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协调一致,表现于教学实施过 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

6. 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一)教师方面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扬教育民主?注定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二)学生方面

?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认识老师。

(三)环境方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型、完整性和纯洁性。加强学生教育,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生氛围下健康的学习,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16

第五章 课程

1. 课程 概念: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2. 课程内涵的发展: 课程即教材---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课程即活动---代表人物是杜威

课程即经验---代表人物是泰勒

3. 课程类型:?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按对学生学习要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按课程开发的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性课程

?按课程的呈现方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一词是有杰克逊在19xx年出版的《班

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

4. 课程理论流派

(一)活动课程论(经验课程论)---倡导者杜威

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基本主张:⑴ 经验论 ⑵ 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

⑶ 主动作业论 ⑷ 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二)要素课程论----代表人物巴格莱

(三)结构课程论----倡导者布鲁纳

结构课程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活动课程是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相对的一种课程理论。

5.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⑴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核能

⑵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⑶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⑷课程理论

17

二.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概念: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 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目标和意图

2. 课程目标分类

(一)普遍性目标取向

(二)行为目标取向

?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

泰勒提出了确定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认知领域把教育目标分类是有层次、有顺序的。知识是最低层次,评价为认知领域的最高层次。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

萌芽于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命题

(四)表现性目标取向

3.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4. 三维课程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 ⑵ 过程与方法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三.课程内容

1.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

18 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构成。

2. 课程计划 概念: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 作的指导性文件。 中心和首要问题: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3. 课程标准 概念: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

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书,他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开展和具体化 4. 教科书 概念: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

编写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

?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的要求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统一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四.课程资源

1.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2. 课程资源的分类:⑴按空间分布--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⑵按功能的特点--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3.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⑴ 进行社会调查 ⑵ 审查学生活动 ⑶ 开发实施条件

⑷ 研究学生情况⑸ 鉴别利用校外资源 ⑹ 建立资源数据库

4. 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⑴教师是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实施的主导

⑵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效率的提高互为保障

⑶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助于课程资源的共享

19

5. 校本课程(学校课程)概念: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 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 ⑴“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⑵“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⑶“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

⑷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7. 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⑴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

⑵民主开发的学校组织机构

⑶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的教学体系

⑷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8. 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⑴合作开发

⑵课题研究与实验

⑶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

9.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

⑴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

⑵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⑶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

⑷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⑸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10.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整体性 ?实践性 ?开放性 ?生成性 ?自主性

20 6.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11.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⑴ 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⑵ 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 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⑶ 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⑷ 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⑸ 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⑹ 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12、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一)课程计划(二)教师(三)学校(四)校外环境

五.课程的研制、设计、实施与评价

1. 课程研制 概念:是为学习者的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实施 和总结反馈

基本阶段: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2. 课程研制的主要模式

(一)目标模式

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他于19xx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⑴学校应当追求那些目标?⑵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⑶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⑷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泰勒原理课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⑴确定课程目标 ⑵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⑶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⑷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二)斯腾豪斯过程模式

21

3. 课程实施 概念: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已经编制好的课 程付诸实践。

⑵分析教学任务

⑶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⑷选择并确实教学模式

⑸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⑹组织教学活动

⑺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 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提倡发展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

5.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一)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模式开启了课程评价的先河,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评价原理可概括为7个步骤:⑴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 ⑵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定每一个目标 ⑶确定使用目标的情景 ⑷设计呈现情景的方式 ⑸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 ⑹确定评价是使用的计分单位 ⑺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目标评价模式是一种比较客观并有效率的评价模式。

(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三)CIPP评价模式

六.三级课程管理

1. 20xx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过程结构:⑴安排课程表

22

第六章 教学

一.教学概述

1. 教学 概念: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1. 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 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案

写好三种计划:学年(学期)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二)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课的类型:?据教学任务--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据完成任务类型--单一课、综合课

?据使用的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

实验课、复习课

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三.教学过程

1. 教学过程 概念: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

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

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 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

23

2. 教学过程的本质:⑴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⑵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⑶教学过程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

心发展的过程

3. 教学过程的结构:?激发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中心环节)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4.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学生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间接经验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具有能动性的主体

?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能动性相统一必须注意的问题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要使知识的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四)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思想品德的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

?贯彻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5. 教学原则 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

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4

6.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一) 直观性原则

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况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如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闻之更要见之,才能博而不缪。中世纪捷克解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率先提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他在著作《大教学论》中之处,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他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以及《学记》中“道而佛牵,强而佛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都是启发原则的体现。

(三)巩固性原则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育学的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时学习之母”

(四)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如果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要求。

(五) 因材施教原则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25

五.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1. 教学组织 概念:指有关教学内容应该按照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

当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的策略

类型:?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复式教学

2. 班级授课制

概念:他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 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

优点:⑴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⑵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科学的知识

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⑸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⑹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不足:⑴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 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 ⑶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 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⑷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 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⑸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 下会

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3. 个别教学 概念: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

⑵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 组织形式。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 根据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26 4. 分组教学 概念: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

5. 复式教学 概念: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

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 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教学活动的形式。 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 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6. 现场教学 概念: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7. 教学方法 概念: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8. 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中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

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 得新知识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 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演示实验或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或

巩固知识

?练习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 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

直接经验,进而培养学生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谈话法---教师根据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 ?讨论法: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 ?演示法:是教师配合讲授和谈话,通过给学生展示事物、教具, ?实验法: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

27

9. 教学理论

(一)发展教学论---赞科夫

(二)掌握学习论---布卢姆

(三)范例教学论---瓦·根舍

教学的基本过程:范例性地阐明“个案”—范例性地阐明“类案”

—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 法论意义—规律原理运用训练

(四)最优化教学理论---巴班斯基

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是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

(五)有效教学论

教学有效性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教学的特点:⑴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发展

⑵关注教育教学效益

⑶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⑷启迪老师进行反思性教学

⑸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六)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⑴转变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⑵做好备课工作

⑶加强预习和复习指导

⑷精心组织上课

⑸提高职业素养

28

第七章 学校德育

一.德育概述

1. 学校德育 概念: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

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又计划、 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世家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 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 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 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 的活动 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2. 思想品德 概念: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基本因素: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品德行为,简称知、 情、意、行。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形成基础:?个人特征?家庭影响?教育?惩罚与奖励?校风 ?大众传媒和舆论

3. 德育的意义:⑴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⑵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障

⑶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4. 德育目标 概念: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

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 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5. 德育内容 ⑴爱国主义教育 ⑵理想教育

⑶集体主义教育 ⑷劳动教育

⑸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⑹自觉纪律教育

⑺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⑻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29

二.德育过程

1. 德育过程 概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

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 志和道德行为发展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 个性化的统一过程

本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统一过程

2. 教育过程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3. 教育过程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 品德之间的矛盾。

4.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⑴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⑵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⑶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⑷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5. 德育原则 概念: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 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6. 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教学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30

三.德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1. 德育的组织形式

?教学 ?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学生会的活动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 ?班主任工作

2. 德育的方法:是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 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3. 常用的德育方法

(一)说理教育法

(二)榜样示范法

(三)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或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

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

(四)实际锻炼法

(五)品德修养指导法

(六)品德评价法

(七)角色扮演法

(八)合作学习法

第八章 班主任工作

一.班集体与班主任

1. 班集体 概念: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

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

社会心理共同体

?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

?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集团成员之间互相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 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 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31

2. 班级一词最早是由埃拉斯莫斯提出的

3.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班集体建立初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班集体巩固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班集体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4. 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

⑴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⑵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⑶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⑷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⑸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 班主任 概念: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穿国家教育

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6. 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班主任是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

?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桥梁,是形成教育合力 的重要中介

7.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分成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二.班级管理

1. 班级管理 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

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 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 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 班级管理的内容

⑴班级的德育管理 ⑵班级的学习管理

⑶班级文体活动管理 ⑷班级的常规管理

32

3. 班级管理的功能

⑴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⑵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⑶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学会自知自理

4.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转断型?班级管理制度决定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第九章 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

一.教育研究

1. 教育研究 概念: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

定的研究程序,搜索、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 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认知活动

要素: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问题

3. 教育问题的特点:复杂性、两难性、开放性、整合性与扩散性

4. 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⑴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

⑵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

⑶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教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⑷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 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和 尊严感

⑸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33

5. 教育研究的类型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6. 教育研究方法 概念:人们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 方法的总称

7. 教育研究方法

(一)个案研究法

(二)行动研究法

(三)调查研究法

(四)质性研究法

(五)叙事研究方法

(六)观察研究方法

8.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选择研究课题 ?查阅文献资料 ?制订研究计划

?收集研究资料 ?分析研究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

二.教育改革

1. 教育改革 概念: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源于社会政治及经济需求的

宏观变革

2. 教育改革的作用

(1)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2)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3)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4)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3. 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⑴教育优先,完善教育体系

⑵以人为本,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德育 ⑶大力革新教育体制

⑷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⑸以提高质量为重点

⑹增加教育投入

34

更多相关推荐:
20xx-20xx学年下学期生物教师教育教学总结

20xx-20xx学年下学期生物教师教育教学总结王小龙20xx0629本学期,我服从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任教高二(11、12)班和高一(9、10)班共四个班级的生物科教学工作。为适应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注…

20xx-20xx学年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大王耨小学20xx——20xx年第一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教育之本在于教师,教师之本在于师德。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当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俗话说:“要…

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丁斌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不仅要尽快适应工作,更担负着教育教学的重担。一、思想方面:本人能…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来,爱岗敬业,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

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邵寅时光飞逝,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经半年了,在这段时间中,我从一个被教者成为一个教人者。角色的转换,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教育工作的艰辛与意义,应该是痛并快乐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己边摸索边实践…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精选6篇

范文一: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

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小学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教师学期末工作总结

教师学期末工作总结教师学期末工作总结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正是我们教育园丁的真实写照能成为一名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也是我父母最大愿望我喜欢孩子们喜欢和孩子们融合在一起喜欢与她们共享喜欢教导孩子们知识我选...

会计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会计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时光荏苒20xx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时间如梭转眼间又将跨过一个年度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今年是本人在参加财务工作的第二年按...

20xx年年终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0xx20xx年上学期教师工作总结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暑假即将来临期末考试也临近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回顾总结与说明...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一年的工作结束了回顾本学年的工作我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和学校的工作目标扎实工作锐意进取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

教师教育教学总结(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