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到了,新年快要到了。我们终于可以快乐过一个美妙的假期了。可是,我们怎么才能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寒假呢?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所以今年过年,为了锻炼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而精彩,因此,在大学第二个寒假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最有感触的就是在面包店里卖面包的这份工作。特有如下心得体会与感悟。
一、实践目的: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二、实践内容:通过在店内以零工的形式锻炼自己的能力,体会社会事务,工作辛劳。
三、实践结果:通过在店内工作的将近一个月时间,不仅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到了来之不易的工资,更通过这次实践,亲身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收获了许多在学校里没体会到的酸甜苦辣,增长了自己的社会经验,获益匪浅。
四、实践总结与体会:
1.挣钱的辛苦 每天辛辛苦苦重复同样的工作,小心翼翼的进行日常工作,
才可以得到工资,这次的体验确实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父母的钱来之不易,一分一厘都来自于没日没夜的辛勤工作,挣钱确实是个很艰难的过程,需要全心全意的付出。
2.人际关系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3. 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因为在销售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千奇百怪的人和事,如果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只懂得拘泥于一般的原则而不懂得变通,有可能会导致交易失败甚至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一定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4. 微笑面对每一位顾客 对人友善,肯定会获得回报。而表示友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微笑。因为微笑是所有人类共有的语言。做服务行业的人应该养成微笑的好习惯。面带微笑的人,给人一种容易亲近而友善的感觉。而且,微笑是人的一种本能,它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也无需努力,但它使人感到舒适,乐于接受你。相对于面无表情甚至表情冷漠的人,人们更喜欢与面带微笑的人打交道,更何况在服务行业中作为上帝的顾客。
5、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
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
五、概论与综述:在这次为期较短的社会实践中,获益匪浅,深切感受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人生需要奋斗,我们都需要从现在就开始掌握一定的专业与非专业知识,充实自己的心灵,武装自己的大脑,使自己的人生精彩而灿烂。我看到了一些在学校看不到的东西,也学到了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我想,这个应该是我这次做社会实践最大的收获。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春节民俗变化
正 文:
一、调查目的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各地不同人群传统春节习俗的变化。
2.通过自身的生活体会,感悟时势变迁对传统春节的习俗的影响,分析研究春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历史发展,明天社会的作用和内涵。
二、调查方法:
通过上网搜索资料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研当今社会与过去的春节习俗的差异。并且对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深入挖掘经济发展对春节风俗的影响。
三、调查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满足于仅停留在物质上的享受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样。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能提高群众文明素质,而且可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春节的大致变化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回家同父母家人一起过年,只有极少数人单独过春节。从这方面看来春节,团圆两个字任然非常重要,中国人追本
溯源的思想仍然比较牢固。除夕夜时,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一直呆在家里和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自19xx年开始,除夕看春晚也逐渐成为了习惯,甚至成为传统,很多在中国过年的外国人也说除夕夜不看春晚不像过年,央视春晚既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们春节的习俗。另外,外出走亲访友是一些人的选择,但是不同的地域所占比率有所不同,比如处于北方极寒地区的呼伦贝尔人们大多选择呆在家里看春晚,在南方则多一些。春节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更加的多样化,有近一半的人仍然同以前一样,春节期间吃喝玩乐,也有一些人选择旅游过春节,而且今年的出国旅游过春节的人数较去年多了一倍以上。
除夕夜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守岁来源很早,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中华民族至今仍然很重视的年俗。唐杜甫诗中已提及:“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守岁,通常大人围坐畅谈,通宵不寐,取意对逝去的岁月眷念,对新的一年殷切期望,也表示精力充沛,龙马精神。《雷州府志》记载有清嘉庆年雷州守岁的习俗:“元日夙兴,焚香,烧爆竹,设‘清席’,祀香火神及祖先,曰‘供岁饭’。”所谓“夙兴”,就是午夜12时,父母长辈叫醒小孩起床,踏新年地,穿新衣服,给压岁钱。 经调查近几年来的春节,守岁的人越来越少,人们是或看电视,或睡觉、打牌、上网,几乎无人静下心来守岁。 虽然很多现代人将“网上守岁”、“打牌守岁”等都归于守岁,然而守岁净化心灵、让灵魂通过安静“回家”的作用似乎正在消逝。
2
拜年的方式
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晚辈给长辈拜年,是要亲自上门作辑磕头。小孩要想拿到压岁钱,更必须向父母、祖父母拜年,下跪磕头。如今随着互联网日渐普及,网上拜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随着城镇化及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一些亲朋好友亲自见面、亲自拜年比较难做到,这样,比较方便的电话拜年、短信拜年以及贺卡拜年被人们逐渐的接受。平常的时候同学之间群发短信拜年祝福的理由很多,但是,同质化祝福容易冲淡真情,这也已引发不少人的忧虑。
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一些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新年的时候尤其的重要,因此旧的时候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在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而且也机会婴儿啼哭,因为人们认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所以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者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在行为方面,端杯、盘、
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当不慎打坏时,人们要说“碎碎平安”,意指岁岁平安来冲走打碎器物的不吉利。
结论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人们不仅鼓了腰包, 同时也解放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更提高了人们的口味。人们也是社会中的主体。思想解放的人们也逐渐打破一些旧俗,为春节活动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人对吃喝也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在意,所以人们对于制作年饭的方式、途径有所改变。 同时,人们生活中的享受资料所占比例增加。对于春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春晚的高要求也是人们对高文化生活追求的反应。旅游爬山等活动中所含的精神上的享受也逐渐为人们所追捧。使外出旅游爬山等活动的风气渐盛
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稳定,文化上的繁荣,都对春节活动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那过年丰富多彩的活动又从何谈起?过年方式多元化其实也就是国家稳定发展的表现,也只有国家的稳定发展才有现在以及将来丰富多彩的过年方式。
受现代生活冲击,如今春节习俗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但是春节习俗在坚守中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但是也要看到春节中一些习俗的消失、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老人发现现在过年时年味越来越淡了。这些都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有关,加上现代各种通信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拜年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更多的选择快捷、方便的拜年方式,这样自然少了人与人直接沟通的亲切,让人自然感觉少了“年味”。 总结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几个原因: 附件
春节民俗变化情况的调查问卷
1.您的所在地:
A.城市 B.乡镇 C.农村
2.你的年龄:
第一部分:过年方式
1.您一般和谁一起过春节呢?
A、目前的家庭成员 B、亲戚朋友 C、独自一人
2.您会看春节联欢晚会吗?
A一直都看 B、以前看,现在不怎么看
A. 12岁一下 B.13~19岁 C.20~35岁 D. 35~50岁 E.50岁以上
C、以前不看,现在看 D、一直都不
3过年有固定的饮食习惯吗(如年糕、水饺等)?
A有,并且一直保持 B、有,但是现在没有坚持
C、不喜欢啊 D、没有/
4、春节期间您主要的娱乐方式是什么?
A.走亲访友 B、吃喝玩乐 C、其他 D、我不娱乐
5近些年来,您觉得您过年的方式改变了么?
A、没有啊,还是那样 B、有所改变,但是还是基本保持原状
C、很大改变,但是还有保留了传统项目 D、已经完全不同了/
6、对于以前过年,您印象最深的事?
A.亲朋好友见面 B、各种娱乐活动 C、自己过年得到的东西 D、其他。
第二部分 特地问题看法
1.对于春节走访亲友,你有什么看法?
A太必要了,促进感情,累也值得
B 有现代通讯设备,没有太大必要
C 走访部分就可以了,面面俱到没有必要
D没有这个习惯
1
2对于春节燃放鞭炮,您有什么看法?
A危险有污染空气,完全没有必要
B是传统项目,应该适当保留
C现在虽然不完全禁止,但是以后应该逐渐被禁止
D我很喜欢,不应该被取消
3.对于目前一些新兴的过年方式,您有什么看法?
A挺好的,符合现代人的需要,可逐步代替旧的方式
B挺好的,但是旧的过年方式应该保留
C一般,大家的选择不同,应该尊重
D不好,春节本来就是传统节日,就应该用传统方式
4.对于目前春节的气氛在部分人群中的淡化,您有什么看法?
A就是这样发展的,没有办法
B这是对传统节日的不尊重
C淡化是肯定的,大家选择不一样
D大家应该重视春节,没有理由不重视
5.您觉得春节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给所有人放松,娱乐的机会
B让大家有促进感情的机会
C保护传统文化
D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部分:当地习俗
1.春节当地有什么特别的习俗?
A.有啊,一直都有
B.有啊,以前有,后来不知怎么就没有了
C.有啊,也曾经被忘记,这几年又重新有了
D.都没有啊
2.您所在地的政府/村委会等,有集体活动吗?
A.以前没有,现在有了
B.一直都有啊
C.以前有,现在没有了
2
D.一直好像都没有
3.您近些年对过年的态度变化?
A.小时候很感兴趣,现在没兴趣了
B.一直都很感兴趣,感兴趣的东西也差不多
C.一直都不怎么感兴趣
D.一直都很感兴趣,不过感兴趣的东西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