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4.4.27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我县开展的“357”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广大教师转变理念,积极实践,课堂教学一改过去个体学习,接受学习主宰的局面,以小组讨论、交流为主的合作学习走进了课堂,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学习方式。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学习形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许多语文教师在授课时,都乐于采用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自行探求知识,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但我们也发现,目前的合作学习或多或少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讨论的问题缺少思维的价值,讨论少了个体的独立思考,讨论的时间得不到保障,讨论只是走过场.有的成了一种点缀、一种形式。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

二、课题界定

     新课标指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与交往。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理念,以小组活动作为基本的活动方式,以生生互动为主旨进而开发学生的自身资源,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帮助学生,学生带动学生,学生促进学生,以达到互相合作、共同进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互补性。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理性是社会集体的产物,学习不能以个体的人为基础,更不能脱离社会情境与文化,应该研究人在社会群体中的互动性。因此,在对学习本质的论述中非常强调学习伙伴的重要性,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建构主义理论家非常强调合作学习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意义建构活动,是因为:(1)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义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2)在合作学习中,在学习者的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学习者可以更好的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3)在学习者为解决每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他们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建构更完整的表征,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理论与维果斯基对社会性交往的重视,以及他的“最近发展区”思想是一致的。

     2、新课程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明确的表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而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

      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愿意赞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交流欲望,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学习的气氛会逐渐浓厚,学生经常为小组的成功而自豪,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五、研究的实施措施与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这个模式可以用两组关键词来诠释:一是“个人自主学习+团队汇报”,即班级组建n个四人学习小组(团队)。为了让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我们第二个具体的做法是:“分工+轮换”。

在每个小组中,进行非常明确的定位和分工,一个是中心发言人,一个是朗读者,另外两个阐述者要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理解。由此,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架构。

在小组中,中心发言人是学习小组(团队)的核心。主要负责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讨论;二是分工汇报。他是整个小组的组织者、小组智慧的整合者、汇报发言的调控者。

朗读者要负责向全班同学进行朗读展示。

另外两个阐述者要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理解。而这两位同学谈感受的维度各有侧重,一位着重于从课文中的词句谈出自己以及组上同学们的理解;另一位着重于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以及组上同学们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实现了学生的“转化”。当小组讨论学习后进行汇报交流时,实现了化群体智慧为个人行动。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角色分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实施角色轮换。

当这个模式不断运行,学生理解、分析、表达能力将不断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合

课前或课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分组的方式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四种:(a)差异组合式。这是美国(教育领导)杂志介绍的一种小组伙伴式学习方式,即合作讨论(学习)小组。通常有四人组成,其中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和后进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班级排位法是:以优等生为中心或以差生为中心的“茶馆式”法。这是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方式。(b)自然村式。将自然村在同一班级朝夕相处的学生,组成一个讨论小组。这种组合有利于课外家长或老师辅导,为讨论小组创造了共同学习的条件。如上学、放学的路上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学习等。(c)男女搭配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自异性的支持和帮助总是更有鼓舞力,更容易产生效果,这就是“异性效应”。讨论小组以4—6人为一组,男女各半。(d)自由搭配式。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学习)小组,这样的小组里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我们认为,最具操作性的小组组合是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尽量使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将每组学生优中差的比例控制为1:2:1较为合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相合作,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达到各层次学生互补的效果。同时要选那些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较好,具有专长,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学生当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而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合作交流时,实行轮流制。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目的要明确。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形式,但在有限的课堂上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不明,就会流于形式,毫无效果可言。

    2、时间要限定。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止的争吵.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教师都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3、时机要得当.课堂教学一般由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集体学习这三种基本形式组成,具体是哪种形式在前哪种在后,没有严格的规定.但一般情况下,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在充分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之后,才会产生汇报交流、表达、求答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学习的出现才会让学生感到如竹笋儿破土见阳光,马儿在草原上奔跑。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前要定“题”。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可以分布于教学过程,但主要还是在深读探究阶段。这时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到位,与探究题的质量是有重要关系的  这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的题要有较大的覆盖面(能涉及课文的大部分,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有较强的穿透力(能直击课文的要旨.有正确的思维定向),有较好的探究性(能引发疑窦,有合适的思维强度).有较浓的情趣味(能激起研读兴趣.有—定的思维诱力)。如有一位教师执教《唯一的听众》这一课.在第一课时学生识字学词、读通课文、初知大意、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入了第二课时的深读探究,教师提出的探究题是:

   (1)找出老妇人说的话,并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

   (2)体会老妇人对“我”的鼓励,以及“我”的信心?

   (3)体会“我”对老妇人的感激之情。

    如此逐题的探究汇报交流,虽已有别于逐段的琐碎讲问,但仍然不免割裂分离.缺少了整体解读思考的力度。在学生逐题汇报交流时有的难免过于简单,有的又出现了很多的重复。而且探究题只限于课文内容的解读,而缺失了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启示。如果能够把它整合成一道体现三维目标的探究题,则会大大有助于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例如:“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妇人对“我”的鼓励,以及给我的信心?请你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这里不仅包含了探究的指向.而且还有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交流要求的提示。

    (五)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交流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交流好才是真的好”。而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汇报交流”这一块远远没有到位。“课堂汇报交流”只是一个停留在口头上的招式而已,未能体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那么,从操作层面上来研究,课堂汇报交流应当有怎样的实施方略,方能使其落到实处呢?

1、汇报交流要有“程”

    汇报交流是—个过程.而不应单一地急于去追求结论,甚至把凝固的结论强加给学生。所以,良好的课堂汇报交流状态,它既是学生从不会汇报交流到学会汇报交流的方法掌握的提升过程,更是不同的认识相互排斥、冲撞、融合、认同的过程、课堂汇报交流就要定位在这样的过程之中。

    如教学《绿色千岛湖》这一课,在深读课文时.老师提出:“请同学们自由读1-7自然段,边读边找找看,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于是学生便从1、2、3、6自然段就千岛湖的美丽作了汇报交流,却没有谈到4、5、7自然段。老师便进一步引导理解:刚才同学们从景色的优美谈到了千岛湖的美丽,可这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有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使千岛湖显现出它的美丽!再去读读,体会。于是学生从4、5、7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出千岛湖生机勃勃的美丽,而且学生还体会出了动物与人和谐的美。最后老师总结:“经过大家的补充汇报交流,分析得就比较完整、深入了。你们这组的同学能把大家的补充一齐加进去.再来作一次具体的汇报交流吗?”

这组学生第二次汇报交流,明显比第一次有很大提高,说得有头有尾,有理有据,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汇报并没有就此结束,老师再次进一步引导:“这么美的千岛湖在作者眼中是一首诗,而且还是一个奇迹,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8-10自然段,看看千岛湖奇在哪里?”这次学生便作了全面的汇报。

2、交流要有“质”

    课堂汇报交流,它应当有可供客观规定的质量标准。这就首先要区别“课堂交流”与“提问应答”之间的区别。第一,提问应答常常是一种教师考问,学生则多数为被动的指名回答;“课堂交流”则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有充分的探究准备之后的主动要求和自我展示;第二.在传统的逐段讲问的课堂中,面对教师琐碎的提问.学生习惯于简单回答,往往只是从课文中找个词语或句子以读代答.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而课堂汇报交流则应当以成段的话语,进行有头有尾、有理有据的阐述。如果学生不会交流.教师则应当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交流,而不能消解了“质”的意识,淡化了“引导过程”;第三,提问应答多数形成的只是师生双向之间的短距离交往,而交流则往往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多向思维碰撞,有助于激起头脑“风暴”。

     一位教师在教学《我喜欢》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

     师:读这篇文章文章首先要了解作者喜欢什么?及作者为什么喜欢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把我们自己当成作者,从作者所描绘的语句中发现美,感受美。这在朗读中叫做“入情入境”。现在,同学们你就是作者,你能不能从自己的角度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冬天的阳光?

生:……

     师:让我们来接着进入这冬日的世界。同学们,让我们在脑海中展现这样一幅画面:在冬日的早晨,你到广场上散步,这时天空下起雾,初升的太阳把他那柔和的光线射进雾中,同学们你能发现其中的美吗?文中哪个词表示若隐若现?怎样读?

     生:……

     师:大家读得很美。这时太阳越来越高,雾气会发生什么变化?(消散)文中是怎样说的?怎样读?这就是喜欢冬日阳光的原因。总的来说,冬天阳光的特点就是没有喧哗。谁来读?

生:……

     师:同学们,我们只有入情入境才能声情并茂。让我们到其它季节去找找我们喜欢的景物,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好吗?

     从这个教例中说明了这位教师能够坚持“交流”的方法、方向和要求的指导,体现了引导学生在交流中逐步学会交流的质量意识.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3、交流要有“本”

    课本是一课之本,也是学生深入解读、产生感悟、引发体验之本。因此.课文的用词造句、语言示范,不可淡出汇报交流圈。有些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往往忽视了研读课文的词句,而习惯于用自己不规范的语言去讲情节,甚至凭感觉揣摩,这种习惯很不好,使汇报交流消解了教材作为语言范本的作用。语文课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便在于它不仅要使学生明白课文说什么(这是各门学科都要达到的),更要去品赏课文是怎么说的(这是语文课所特有的)。所以,“课文是怎么说的”,也就应当更多地体现在语文课堂的汇报交流之中。

    如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的探究汇报交流中,教师将“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段落知道的?汇报交流自己的体会。”定作探究汇报交流专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准备。于是。学习小组在汇报交流时学生根据教师再三强调要从课文中“找依据说体会”的要求,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

生甲:我们觉得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也很机智。我们是从课文第16-35自然段读出来的。请生乙为大家读读。

生乙:……

生丙:“诺曼底“号遇难后,船长首先寻问机械师炉子怎么样了?因为炉子是是轮船的动力所在,是整艘轮船的关键。炉子灭了轮船就会沉没,说明船长在危急时刻非常沉着镇定遇事有条不紊会抓关键。

     生丁:在29自然段中,船长问大副还有多少分钟?大副回答:二十分钟。这样船长就做到了心中有底,了然于胸。在34自然段中,船长说: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大家立时不出声了,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船长将混乱的场面一下子变得井然有序。他真机智啊!

显然,能这样在汇报交流中去赏析课文,品味语言,才是有浓浓语文味的课堂汇报交流。

(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发扬民主,引起竞争,鼓励合作学习交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可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某某小组可不能落后”、“某某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井把小组合作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予以公布.每月让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形成合力。

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赏识。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更应在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后及时评价。教师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空间。在这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例如:当合作小组在汇报交流结束后,中心发言人就可以说:“请评委们亮分。”这时除汇报的学习小组外,其他同学全是评委,他们或认为这组同学的汇报还需努力,就亮出加油的手式;他们或认为这组同学的汇报非常精彩,就亮出胜利的手式。最后中心发言人再请一两位同学说说他们为什么要给他们比加油或胜利的手式?这样让全班同学参与到评价中来了。这种形式的评价也就要求,在别人进行小组汇报交流时每个孩子必须认真倾听,以便作出正确的评价。这还避免了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七)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要坚持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规则。

     2、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人数最好应以四人左右为限,如人太多常会带来参与方面的消极影响。即使学生在讨论时间上平分秋色(事实上很难做到),但大多数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必须保持安静,参与程度会随之下降。

     3、合作学习小组内,每个组员都要有明确的个人职责。如中心发言人要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一名组员要负责朗读汇报;另两名组员要负责从不同的角度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

     4、合作学习时应学会正确的交往合作技能。使学生在听取、比较他人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破除自我中心心态,确立客观的权威,养成不固执已见和集思广益的民主态度,拥有健康的人际交往态度。

     5、合作学习结束后,要以团队的形式向全班汇报交流。先说组名,口号。(每学期开学组组时就要自己取定组名,编好口号。)再介绍中心发言人。接下来才汇报讨论的内容。最后发言结束前要请其它组的成员为本组的发言作补充。这样就不是单纯小组间各成员之间的合作,而是拓展到各学习小组间。当一组中有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可向全班请教。

     6、合作学习汇报交流中还不能缺少团体反思这一环节,而且还应加强。

     总之,分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要让学生全面参与探讨,突破重点、难点,使之真正收到“众人抬柴火焰高”的效果。

六、研究效果

      1、通过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我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思考、交流、表达、合作、实践、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他们获得智力的、感情的、知识的、道德的“满负荷”发展。

2、通过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逐渐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促进我年级教师整体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3、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

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为日常教学工作与教改尝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强了,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撰写出较高质量的论文,分别在市、县获奖。

      七、问题与反思

      在创设情境,打造快乐课堂中,该怎么样寻找到合适的问题源?在“小组合作学习”及让学生走上讲台,实现“师生换位”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把握好上课的时间?如何使学生全面地投入到学习成长过程中?等这些问题都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总之,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研究”是一项长远的工程,我们希望在后续研究中吸取本次研究中的一些不足教训,力图使以后的教学和研究做得更好。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课题小组

                                                         20##年12月

更多相关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课题报告负责人刘焕政课题组其他成员王洪海张樱臧珍华孔凡华于夕莲时间20xx年11月一课题的提出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的英语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以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宋村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摘要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既改变了教师...

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1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报告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

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汇编安徽省和县姥桥中心小学20xx年11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农村小学的实践和运用课题研究中期成果网址wwwEmailmqzxxx地址和县姥桥镇新南街目录1研究计划2正确处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六种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崇文校区李凤枝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课改的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报告金丝峡镇中心小学数学组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主讲人姜建辉一提出的背景我校自20xx年提倡高效课堂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到位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的研究》中期报告.doc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汇报一问题提出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大夼中心中学刘永祥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虽然从理论上讲小组合作学习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小组...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社会基础教育的...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

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29篇)